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填空
- 格式:doc
- 大小:237.01 KB
- 文档页数:4
期末分题型复习:填空题二一、填空题1.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 ,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 。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 ,它一般发生在 里。
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 。
2.丙图为蝗虫、家蚕、青蛙的特征图,丁图为某种生物的发育过程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丙中的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 ,青蛙的幼体用 呼吸,所以只能生活在水中。
(2)图丁中,请写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观察右面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除了表示桃花的结构外,还可表示桃花的 过程。
花谢后要结桃子,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 。
(2)图中序号3、4、5所示结构共同组成 。
(3)我们平时所吃的桃子内含一粒种子,对应发育时需要 粒花粉。
(4)要想使种的桃树多长果枝,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4.完成下面的小题:(1)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和 有关.(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其中 的音调高.(3)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
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 (填“上升”或“下降”)了。
5.迎龙灯是东阳新春最盛大的名俗文化活动之一。
东阳独具特色的板凳龙是由一节节的板凳钻孔连接而成的,伴随着敲锣打鼓声,热闹非常。
(1)观赏龙灯时听到的锣声是 (填”锣”或”空气”)振动产生的。
如图所示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人耳听到锣声的过程: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听神经→听觉中枢。
(2)用力打鼓,鼓声越响,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综合试卷及答案浙教版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2019七下·江干期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什么远去的帆船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呢?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 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处于舒张的状态B. 看远处的帆船时,晶状体曲度变小C. 帆船离晶状体越远,视网膜上成的像越小D. 近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放大的像,远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答案】 D【解析】A、B: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舒张使得晶状体曲度变小,让光更发散使得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A、B正确,不符合题意;C:帆船离晶状体越远,物距越大所以像距越小,像越小,C正确,不符合题意;D:近处的帆船还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18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B. 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的C. 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D. 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震动发声的【答案】 D【解析】A、碗中装有不同体积的水,敲击时碗和水振动发出声音,碗中装的水越少,振动的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反之,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敲击不同的的碗,音调不一样,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用不同力度去敲碗,碗和水的振动幅度不同,但是频率仍然相同,因此音调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响度,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有关,因此碗的材质不同,敲击时的音色自然就不同,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碗和水振动发声的,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3.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体距依次为6厘米、18厘米和24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 f<6厘米B. 6厘米<f<18厘米C. 9厘米<f<12厘米D. 18厘米<f<24厘米【答案】 C【解析】当物距等于6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分析可得f>6cm;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所以f<18cm<2f,分析可得9cm<f<18cm;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分析可得f<12cm。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A. 皮肤B. 舌C. 脊髓D. 大脑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4.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 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 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D.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不论是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A. 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B. 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C. 瞳孔可缩小或扩大D. 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6.用手捂住右眼,用左眼看光亮的地方,过几分钟后,捂住右眼的手放下,此时两眼的瞳孔是()A. 两眼的瞳孔都放大B. 左眼的瞳孔大,右眼的瞳孔小C. 两眼的瞳孔都缩小D. 左眼的瞳孔小,右眼的瞳孔大7.“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8.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A. 是等大实像B. 是放大虚像C. 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D. 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第8题图第9题图10.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11.下列选项是入射光线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12.下列几个现象中,要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A.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B. 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C. 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D. 用放大镜能看清书上的小字13.如果一个人的食物中长期缺锌,将会出现哪些不良症状()A. 骨质疏松症B. 贫血、肌无力C. 地方性甲状腺肿D.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1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 °时,反射角也是20°B. 如果反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入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C. 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 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15.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2.1-2.3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是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B.只要是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C.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B.保持身体的平衡C.减少噪音D.防止呕吐3.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B.听小骨的振动C.鼓膜的振动D.听觉神经传导声音信息4.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A.外耳道B.鼓膜C.耳蜗D.咽鼓管5.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程度的感受敏感程度不同,下列选项中,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A.手臂B.手心C.指尖D.手背6.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A.均在手指受伤处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C.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D.在手指受伤处和此处的神经末梢7.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冷水,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8.关于痛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痛觉是对人体有害的刺激B.痛觉在人体的皮肤上产生C.电、机械、过冷、过热、化学物质刺激等都能产生痛觉D.触觉、热觉、冷觉等感受器都能感受产生痛觉的刺激9.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10.小明的妈妈在生二胎时,采取的是局部麻醉的剖腹产,妈妈说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 )A. 病人的痛觉消失B. 病人的痛觉和触觉均消失C. 痛觉和触觉相互独立又能相互影响D. 大脑皮层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11.(2017•温州)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
七下易错题整理:光的反射平面镜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2.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3.某人手持边长为 6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
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始终保持为 0.4m。
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 6.0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 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
这棵树的高度约为()A. 4.0m B. 4.5m C. 5.0m D.5.5m4.有一位同学在湖边拍了一张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景物与倒影对称于水面5.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凿壁借光B. 渔民叉鱼C.水中倒影D. 雨后彩虹6.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右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 A为激光笔, B、 C是平面镜, 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 D,当把重物 M放在台面 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 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点的左侧移动B.平面镜 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点的右侧移动C.平面镜 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D点的左侧移动D.平面镜 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D点的右侧移动7.如右上图漆黑的夜晚,用手电筒照在前方的小道上或平静的水面上,我们能够看清路面的状况,但却看不到水面上的光斑。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易错题整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在其相邻的一墙面上挂着一平面镜,地面上也放有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
A.522 B.552 C.225 D.252
2.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
平面镜从图示的位置开始绕圆筒的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º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中转过的角度为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θ2,则()
A.θ1=30º,θ2=30ºB.θ1=30º,θ2=60º
C.θ1=60º,θ2=30ºD.θ1=60º,θ2=60º
3.如图所示,两面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互成直角,在镜前A点有一只没有数字的钟指示为3点,在A点的人向O点看()
A.看见9点的钟B.看见3点的钟C.能看见钟,但指针位置不正常D.根本看不见钟
4.有一位同学在湖边拍了一张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景物与倒影对称于水面
5.如图所示是用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选取的两个棋子A、B的大小应相同
B.茶色玻璃板的摆放应与方格纸纸面垂直
第1 页,共4 页。
七下精选填空题(30题)一、填空题1.实验证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__________有关,还跟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不同位置,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它的__________有关。
2.甲图中,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直线运动,当经过磁铁附近时方向发生了改变,此现象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乙图中,放有磁铁的两个小车用细线相连,剪断细线后,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此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3.如右图所示,一杂技演员骑着一辆独轮车先沿粗糙水平面以v l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运动到一光滑水平冰面上,仍沿原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2。
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4.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由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
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14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高度.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厘米.6.广义的多肉植物,是指所有具有肥厚肉质茎、叶或根的植物,它们大部分生长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根部吸收不到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
仙人掌属于其中的一种,它属于被子植物。
它的生理活动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夜间开放吸收CO2,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CO2吸收越多,因此这类植物晚上可放在卧室中。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光的现象中,不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A.日食、月食现象B.小孔成像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2.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
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A.照射情况不变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C.灯光离开路面D.照射距离变短3.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4.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5.在“小孔成像”实验中,如果使烛焰靠近小孔一些,那么,小孔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A.变小B.变大C.大小不变D.不能确定6.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起点发令总是先看到发令枪冒的火光和烟雾,然后才听到枪的响声,这是因为()A.在空气中传播相同的距离,光所用的时间比声音所用的时间短B.光在空气中容易传播,而声音在空气中不容易传播C.发令员发令时,发令枪是先冒烟后发声D.人的视觉比听觉灵敏些7.在黑暗的房间里点燃一支蜡烛,在白墙和蜡烛之间放一块中间刺有方形小孔的硬纸,在白墙上的像是()A.烛焰的影子B.方形的光斑C.烛焰倒立的像D.方形的烛焰像A B C D9.在光滑的黑板上写字,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看清上面的字,因为( )A.没有完全形成漫反射B.光滑黑板发生镜面反射的光太强C.字发生漫反射的光太弱D.光滑黑板发生镜面反射,字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若车内空调都不打开,停放在阳光下的黑色轿车内比白色轿车内温度高B.从凉爽的角度看,夏季出行最好穿黑色上衣C.绿色对绿色植物的生长最有利D.彩色电视机的荧屏显示五彩缤纷的画面,这是由于发射器发射的白光发生了色散11.如图所示,C为蓝色玻璃,D为白屏。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60分)1.(本题3分)(2021·浙江浙江·)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处,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现将木棒稍往右移动一段距离,那么木棒所成的像将会()A.a端和b端均变细B.a端和b端均变粗C.a端变更细,b端变更粗D.a端变更粗,b端变更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因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细,b端变粗。
故选C。
2.(本题3分)(2021·浙江浙江·)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对照、推理等研究方法。
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采用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的是()A.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B.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C.探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重敲和轻敲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跳起的程度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A.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用到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B.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用到了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C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在玻璃瓶中安装一只电铃,用真空泵逐渐向外抽气,发现电铃的声音不断减小,再通过推理抽象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采用的是实验推理法,故C 符合题意;D .重敲和轻敲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跳起的程度不同,通过纸屑跳起程度反映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用到转换法,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本题3分)(2021·浙江柯桥·)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光”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C .白纸上看到黑字是因为黑字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D .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答案】D【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会聚光线经凸透镜后一定还是会聚光线B.发散光线经凸透镜后不一定成为会聚光线C.会聚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D.发散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2.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
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A.虹膜、鼓膜 B.晶状体、半规管C.视网膜、耳蜗 D.瞳孔、听小骨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其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4.将手表放在枕头下,人耳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走时的“嘀嗒”声,这一现象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5.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C.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 Hz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6.许多照相机的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了,为了使被摄者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 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7.如图1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图1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8.下列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图2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雨后天空的彩虹 B.凿壁借光C.水中“折枝”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填空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其中_____和_____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 、 、 、 、 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
4、嗅觉的形成:_____→__________(接收刺激)→__________(将信息传递到大脑)→_____(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_____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__________(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_____上都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味觉的形成:_____→_____(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__________(接受刺激)→__________
(将信息传递到大脑)→__________(形成味觉)。
6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
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和_____中传播。
声音在_____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_____;声音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声音传播的方式:_____。
3、在_____℃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
第三节 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_____、_____;
②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 ③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
2、耳的主要功能:_____和__________。
位觉感受器在_____和_____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_____(收集声波)→_____→_____(将声波转化为振动)→_____(将声波扩大并传导)→_____(接受刺激、产生信息)→_____(传导信息)→_____(产生听觉)。
4、乐音的三个特征: _____--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_____--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_____(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5、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单位是赫兹(Hz )。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_____赫兹到_____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_____赫兹到_____赫兹之间。
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_____,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_____。
第四节 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
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_____;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传
播的速度最快速度是_____,空气中次之。
光年是_____单位。
1光年=9.4608×1015
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其中_____
的折射角最大,_____最小。
所以白光是_____,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_____混合而成。
4、物体颜色:
a)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_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b)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_______________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注意:白色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物体则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
光会改变__________,又返回到__________中。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_;
③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
( β=α )
【注意】入射角是指__________的夹角;反射角是指__________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__________,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_____。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路具有可逆性。
3、在科学上往往用一个__________表示光的_____和_____。
这样的直线称为_____,期中箭头的指向表示__________。
镜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视镜、化装镜4、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遵循__________
漫反射: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等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
(光的反射现象)像和物离镜面的__________,
像与物体的__________,
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_____。
像和物体以__________
【注意】平面镜中所成__________只和__________有关,和_____没有关系
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__________出来的。
凸面镜凹面镜
6、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
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
7、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8、光的折射定律:
①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光从_____斜射入_______________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γ< α)
④当光从_______________斜射入_____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γ > α)
【注意】①折射角是指__________的夹角。
②垂直射入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法线__________,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_____。
③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_____。
α
α
γ
γ
αβ
αβ
④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
8、从河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觉得_____,从水中看河岸上的树觉的_____。
第六节 透镜和视觉
1、 __________: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2、__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 :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_____。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凸透镜有一对_____,而凹透镜有一对_____) ●物距u :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 :透镜到像的距离.
空气 水
5、眼球与折光系统:
眼球由__________(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__________(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物体射出的光线经__________的折射,在_____上形成_____(倒立缩小的实像),经_____传入_____,形成视觉。
6、虹膜的作用: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睫状肌的作用: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看近处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焦距变小。
8、人的眼睛形成的像是_____的。
9、视觉限制:盲点: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
远点:无尽远 近点:25cm
10、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