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5
小学教案设计《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小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介绍、妖怪、规矩”等。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了解宝葫芦的神奇之处,体会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讨论宝葫芦的神奇功能是否真的能带来幸福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写或改编,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之情,体会童话故事中的童真童趣。
2. 引导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宝葫芦的神奇功能,把握课文的主要情节。
3. 体会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构思。
在课文中,宝葫芦能满足王葆的各种愿望,像“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这就体现了宝葫芦的神奇之处,学生需要理解这种神奇之处是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构建出来的。
例如,当王葆想要鱼时,宝葫芦就能给他变出来,这是超越现实的想象,学生要能理解这是童话故事的特点,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
(二)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宝葫芦的神奇故事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即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
2.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写或改编,并且能够体现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宝葫芦虽然能满足人的愿望,但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会带来很多问题。
在课文中并没有直接点明这种方式的不可取之处,需要学生通过对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种种经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体会到。
例如,虽然宝葫芦能变出鱼,但这不是王葆自己钓到的,他在面对同学们的疑问时,会感到心虚和不安。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葫芦、宝贝、神奇、游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宝葫芦的品质和精神。
4.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宝葫芦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难点1.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宝葫芦的品质和精神。
2.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有关宝葫芦的故事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宝葫芦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宝葫芦是什么?它有什么秘密?让我们一起读课文,揭开宝葫芦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宝葫芦是一个神奇的宝贝,能帮助人实现各种愿望”,教师随即板书:神奇、宝贝。
并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
4.过渡:宝葫芦是一个神奇的宝贝,它能帮助人实现各种愿望,那么拥有宝葫芦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葆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王葆得到宝葫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划出相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故事情节。
以下是一个示例:(1)王葆得到宝葫芦后,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抓住“幸福极了”、“真不错”、“太好了”等词语体会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兴奋和满足。
教师随即板书:幸福满足。
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王葆是怎样使用宝葫芦的?引导学生抓住“要什么有什么”、“真舒服”、“太妙了”等词语体会王葆使用宝葫芦的轻松和愉快。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目标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依据已有的内容,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预习作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目标引领,引入课题【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了解人物形象和感受人物的特点。
】1、谈话导入师: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出示单元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进入到第八单元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一起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2、播放童话人物图片: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奇妙童话的陪伴,你们还记得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吗?生1:这是美丽善良、待人和善的白雪公主;生2:这是坚强勇敢,内心充满了爱的卖火柴小女孩;生3:这是坚韧执着、勇于追求自我、超越自我的海的女儿;生4:这是皇帝的新装中自欺欺人、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3、出示《宝葫芦的秘密》封面:今天我们要学的本单元第一篇童话故事就是出自《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这篇课文就是这个故事的开端。
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课题。
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题。
4、出示作者简介:《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天翼的童话经典《宝葫芦的秘密》,去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吧。
【设计意图:以单元目标和学生熟知的童话人物为情境导入,目的是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人物形象,很快地将他们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了解人物形象和感受人物的特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检查预习情况: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脚丫、拽住”等词语。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文中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新故事。
[教学重难点]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片段。
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
出示《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封面,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书名。
2.了解封面,介绍作者。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疑问。
2.鼓励其他学生自主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不能解决且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
问题预设:(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三、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课文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奶奶讲了4个故事,分别是:张三劈面撞到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李四远足旅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到一个宝葫芦。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王葆希望得到一个宝葫芦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四、理清脉络1.说一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指名说,教师点拨、汇总。
第1~4自然段可以概括为: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少先队员。
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1)第5~18自然段:奶奶每逢要求我做什么,就得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听奶奶讲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第19~21自然段:我想有一个万能的宝葫芦。
五、识记生字、词语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宝葫芦的秘密》教学方案教材分析《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童话大师张天翼笔下的一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小学生王葆在河边钓鱼时遇到了一个什么都能变出来的宝葫芦。
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用自己的智慧来克服困难,而这才是宝葫芦真正的秘密。
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艺术,它教育儿童绝非以谆谆教诲为能事,而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宝葫芦的秘密》紧紧地抓住儿童的心理,以谈笑自若的方式去譬喻、劝告或讽刺,让小读者在兴趣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通过故事本身来辨明是非美丑。
教学目标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3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
教学难点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3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10个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导入:同学们平时喜不喜欢童话故事?请大家谈一谈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和童话人物。
2.学生自由讨论,课件相机出示图片。
(美人鱼、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丑小鸭……)3.导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是——宝葫芦的秘密。
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看过动画片、看过书)主人公是谁呢?(王葆)是的,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故事,2007年被拍成彩色动画电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接触这个王葆,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吧!(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和喜欢的童话人物,调动学生原有体验和对童话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识记生字1.检查生字词。
识记生字词,互相指读,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生字。
说说自己预习中的疑惑,组内初步解惑,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留作集体交流探讨。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妖、矩”等8个生字,会写“介、绍”等15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10个词语。
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的形象特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王葆的心理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分享和想象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培养学生勤劳、诚实的品质。
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的形象特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阅读兴趣。
2.教学难点理解童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情境创设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的奇妙之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神奇宝物的视频或图片,引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幻想过拥有一个神奇的宝物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小男孩王葆,他梦想着得到一个宝葫芦。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奇妙世界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和归纳。
3.精读课文,体会王葆形象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王葆心理活动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例如:“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这句话体现了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这句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了王葆的好奇和幻想。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宝葫芦的秘密(节选)》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作为第一课时,主要聚焦于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词汇学习、段落大意理解以及初步探讨故事背后的寓意。
教学内容涉及文本阅读、生词讲解、句子结构分析以及讨论交流等环节。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新词汇,能够复述故事大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诚实劳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词汇理解:部分生词的意思需要通过语境来深入理解。
2. 文本解读: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3. 情感引导:将故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 学具:学生自备课本、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信息和感想。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宝葫芦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3. 词汇学习:讲解生词,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词义,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4. 情节讨论: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故事寓意。
5. 情感教育:结合故事内容,进行诚信和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课文的结构、关键词汇和主要情节进行,突出重点,形成清晰的逻辑框架。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词汇和句型。
2. 口头作业:回家后向家长复述故事,并分享个人的学习体会。
3.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查找关于宝葫芦的其他故事或文化背景,拓宽知识面。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
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调整教学方法,以便在下一课时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3.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 1.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感受童话的奇妙想象。 2.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在语境中识字,借助熟字记忆。“拽、瘦、冲”是翘舌音;“矩”单字念第三声,在“规矩”中念轻声;多音字“冲”在“冲着他摇尾巴”中读四声。 教学时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的意识,领悟汉字结构布局、穿插、避让的规律。如,左右结构的“绍、妖、撵、拽、福、舔、棒”都是左窄右宽,“矩”左右等宽;上下结构的“介、烫、葵、罢”需上下对齐,“介、葵、罢”中部略宽,注意笔画穿插。“矩”字部首是“矢”,第四笔撇不出头,右部最后一笔是竖折;“舔”字右半部分第一笔是横,最后两点要并排。 阅读理解 带着“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这个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抓住具体的段落和语句,如,开篇王葆带有神秘感的介绍、奶奶讲的故事、王葆的幻想等,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在感受童话的奇妙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来感受王葆的童真形象。聚焦“宝葫芦的故事”,根据奶奶讲的相关故事情境及课文结尾的空白打开想象,创编故事。通过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王葆的人物形象。 积累运用 课文对王葆小时候缠着奶奶讲故事时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得极为逼真,生动地表现了王葆的淘气、顽皮,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积累,在表达中运用。 根据奶奶讲的故事内容大胆地进行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宝葫芦的秘密》的精彩片段。 学生准备: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搜集作者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体会王葆淘气、顽皮、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1)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奇妙童话的陪伴,请大家谈谈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童话人物。(《七色花》《小红帽》《美人鱼》《白雪公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是——《宝葫芦的秘密》。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看过动画片、看过书。)主人公是谁呢?(王葆)是的,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故事,2007年被拍成彩色动画影片。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资料,同学们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张天翼(1906—1985),中国著名作家。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主要作品有儿童文学《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等;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罗文应的故事》于1954年获得全国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接触王葆,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吧!(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 (1)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 (2)这个宝葫芦有什么秘密? (3)这个宝葫芦有什么神奇的威力? 设计意图 展示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张天翼作品的兴趣,从而更加期待学习这篇《宝葫芦的秘密》。 板块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写感受。 (3)有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同桌,也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课件出示 读一读 yāo jǔ ɡuāi niǎn yā zhuài chònɡ shòu 妖.怪 规矩. 乖.乖 撵.人 脚丫. 拽.住 冲.着 又瘦.又长
1 / 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材解析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作品《宝葫芦的秘密》,是
其中的一个小部分。本文讲述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关于宝
葫芦的故事,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于是王葆
联系到自己,非常希望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
2.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看,这是什么?对,葫芦,它可不是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2.展示图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2 / 5
二、初读感知,字词学习
1.分析记忆字形。鼓励学生记忆,“妖、矩、乖、撵、丫、拽、冲、瘦”的读音。
2.出示会写生字“介、绍、妖、矩”等15个生字。
3.字理识字“溜”。
4.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写字姿势。
5.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教师指导书写“福、瘦”。
6.图文解词:规矩、幻想。
3 / 5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我姓王,叫王葆。”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4.王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5.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拨。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引出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淘气、爱幻想的小男孩——王葆,他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
事,也希望自己有一个宝葫芦。奶奶讲了哪些宝葫芦的故事?王葆想用宝葫芦做什么?我们
一起来看看吧!
二、精读课文,探讨故事
4 / 5
问题一: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呢?
1.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2.指名说,师生相机补充。
问题二: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1.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
2.遇到难题,渴望有宝葫芦来帮忙。
3.比赛种向日葵,渴望宝葫芦来帮忙。
问题三:细读语言描写,体会课文中王葆的形象。
1.淘气、机灵、充满想象力。
2.王葆语言俏皮,可见他的顽皮。
3.王葆自问自答,显示他的活泼淘气。
4.和奶奶立“规矩”,显示王葆的淘气。
5.和奶奶谈条件,要求讲故事,显示王葆的机灵。
6.王葆幻想自己有个葫芦,显示了他的想象力。
5 / 5
问题四:假如你拥有一个宝葫芦,会用它来做什么?
预设:我会用它来造一种容器,它能把地球上的废气、废水、废渣全部收集起来,再把
它们变废为宝。
三、总结全文,课外语文
1.学习思维导图。
2.课外语文:学习关于童话的名言。
3.阅读推荐: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
自己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
本书。
总结全文:同学们,本课叙述的是王葆的奶奶讲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从此王葆便
经常想象自己拥有一个宝葫芦,反映了奶奶的和蔼、见识广和王葆淘气、机灵以及充满想象
力的特点,说明了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心和神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