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中学语文组第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方法、说教学程序共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行文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黑暗。作者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白描等写作手法,从外貌、动作、语言等角度切入,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揭露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的相关条目(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主要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作用;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标要求:要重视朗读教学,在诵读中增加积累,把握文意,领会情感,体会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初中生心理智能发展水平以及知识经验和情感方式,立足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篇教材特点,我制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该单元以“小说之林”命题,收录了古今中外各有特色的5篇小说。众所周知,小说是读者最多、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它不但能够表现生活中一切美与丑,善与恶的事物,还可以通过限定的篇幅写活一个人物,从而折射出一个时代。因此,“小说之林”这一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安排《孔

乙己》作为首篇教学范文,主要用以指导小说的赏析。

八年级的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阅读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情感体验也在不断的加深,对抽象的事理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依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小说重在刻画人物,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而孔乙己是本文的主人公,了解他的性格,悲剧就显得极其重要。只有对人物有了理解,才能推及其他方面,于是我把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旨在培养学生评价和欣赏小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旨在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旨在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文意和归纳思维能力。)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为自己提供了教学中人物分析及评价的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方法和途径。因此,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于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情景设置法、问题点拨法、指导归纳法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

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动作还未正式开始时,先将学生带入一定情景,转换角度,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新课的紧张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

2.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相互学习,并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促进学生勤动笔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关键语句。

2.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热情。

3.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这样可以有助于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

师:“孔乙己叫什么”

学生:“孔乙己。”

师:“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

学生:“是绰号。”

师“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

学生面对这个异军突起的问题,沉思起来,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和课堂教学中的沉闷气氛被打破了,掀起了他们思维活动的波澜,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时,就在沉默中将其带入课文。

(二)切入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1)检查预习情况,例如生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2)请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三)教学推进

1.对于这样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我将尝试着用一个“笑”字作为突破口切入点。在学生默读课文后,我设置的问题是:读完这篇小说后,你觉得哪一种情态描写最传神在孔乙己身上发生了哪些可笑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思考,去归纳概括。

(多媒体)明确:

a.偷东西遭众人嘲笑;

b.没考上秀才遭众人嘲笑;

c.教我识字让我好笑;

d.分茴香豆吃让孩子欢笑;

e.被打折了腿用手走来喝酒的惨状引来嘲笑。

设置这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既理清了文章的故事情节,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