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运作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3
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模式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物流扮演着连接各国之间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重要角色。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物流发展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的海运发展模式海运在我国国际物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传统的海运发展模式主要以港口为核心,通过港口运输将商品从国内运送至海外市场。
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港口集聚效应:我国拥有众多重要港口,如上海、深圳、天津等,这些港口集聚了大量的资源和货物流动,形成了港口集聚效应,提高了运输效率。
•外贸出口为主:传统的海运发展模式主要以外贸出口为主,国内商品主要通过出口港口运送至海外市场。
•传统运输方式:传统的海运发展模式主要通过集装箱船进行运输,存在运输时间较长、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
二、跨境电商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跨境电商的兴起,我国国际物流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跨境电商的崛起使得我国市场直接与海外市场对接,国际物流发展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B2C模式:跨境电商主要以B2C模式为主,即将国内商品直接销售到海外个人消费者。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海运发展模式,消除了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明星产品出口:跨境电商的兴起使得我国的一些明星产品,如手机、电子产品等,直接出口到海外市场,推动了我国商品的国际化进程。
•跨境物流服务提升:为满足跨境电商的需求,我国的跨境物流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物流企业开始提供快速、稳定的国际配送服务。
三、物流科技的应用随着物流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物流发展模式正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物流科技的应用使得国际物流更加高效、便捷:•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商品、车辆和仓库等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物流企业可以对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优化物流路径和运输计划,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具备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的人才,我校特开设了国际物流管理实践课。
本报告将基于实践课程的学习,对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国际物流管理概述1. 定义国际物流管理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物流活动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实现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
2. 特点(1)跨地域性: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需要遵守各国法律法规。
(2)复杂性:涉及多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配送等。
(3)多样性:物流服务种类繁多,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信息处理等。
(4)动态性:物流活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三、国际物流管理实践课程内容1. 国际物流基本理论(1)国际物流的基本流程: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配送。
(2)国际物流的主要环节:运输、仓储、包装、装卸、信息处理。
(3)国际物流的主要模式:直接出口、间接出口、转口贸易。
2. 国际物流实践操作(1)运输方式选择: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
(2)运输单据制作:海运提单、空运单、铁路运单、多式联运单。
(3)仓储管理:仓库选址、仓库布局、库存管理、出入库管理。
(4)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标识。
(5)信息处理:物流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国际物流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践课程收获1. 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我系统地掌握了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课程中,我学会了运输方式选择、运输单据制作、仓储管理、包装设计、信息处理等实际操作技能。
3.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项目,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意识的激发在实践课程中,我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了创新意识。
浅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盈利模式及优化研究摘要:中国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服务单一,落后,竞争日趋激烈。
本文分析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且分析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现代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国际货运;盈利模式;优化措施;代理企业I目录中文摘要 (I)目录 (II)第一章绪论 (3)1.1研究背景和意义 (3)1.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5)第二章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理论概述 (5)2.1国际货运代理的概念 (5)2.2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范围 (6)第三章盈利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7)3.1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盈利模式 (7)3.2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存在的问题 (9)第四章总结与优化措施 (10)4.1优化措施 (10)4.2总结 (11)参考文献 (1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全球化已成为各个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货物运输中,它不仅依赖于国内货物,还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
这要求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运作进行出口交易。
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面对新形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国家和相关人员应认真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所以在面对全球形势时,我国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已经开始发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但是根据据调查,网络的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在我国的每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改进其盈利模式。
只有这样,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因此我国和相关人员必须要努力学习并且做好改进工作。
1.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我国有很多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但是一般都是规模小,服务单一,发展缓慢,需要指导,监管和支持的。
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效率,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的为客户获取更多的价值。
本文将从目前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盈利模式入手,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合理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优化措施,为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分析跨境电商是指在国际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增加,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迅猛,各国之间的商品流通也日益频繁。
而国际物流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实现商品的全球化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分析为主题,探讨跨境电商中的国际物流模式及其特点。
一、传统国际物流模式1. 直邮模式直邮模式是跨境电商中常见的一种国际物流模式,它指的是商家直接向海外客户发货。
在这种模式下,商家通常会选择国际快递公司或邮政服务,将商品直接发送到海外客户手中。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运输速度快,能够满足客户对快递的需求。
但同时也存在着高昂的运费和复杂的清关手续,成本较高。
2. 保税仓模式保税仓模式是指跨境电商企业将商品集中存储在海外的保税仓库内,等到客户下单后再从保税仓库中发货。
这种模式通过将仓储和分拣环节外包给第三方保税仓服务商,可以节约企业的仓储成本,缩短订单处理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这种模式也可以通过分布式保税仓模式,实现节约物流成本和税费的效果。
3. 海外仓模式海外仓模式是指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外设立自己的仓储物流中心,以便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选择最佳的仓储位置,实现商品的快速发货和降低运输成本。
海外仓模式也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新型国际物流模式1. 航空货运模式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航空运输能力的提升,航空货运模式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航空货运模式以其快捷、安全的特点,成为跨境电商企业的首选物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商品可以快速、稳定地运抵目的地,满足客户对于快递的需求。
随着航空货运能力的提升,航空货运模式的成本也在逐步下降。
2. 电商物流平台模式电商物流平台模式是指跨境电商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平台,实现全球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流论文——DHL物流运作院系经济管理系系专业班级信管0801班学生姓名唐相超指导教师李云燕DHL物流运作一、DHL简介DHL 由Adrian Dalsey、Larry Hillblom 和Robert Lynn 三名创业者于 40 年前成立于旧金山,公司持续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如今它已成为国际快运和物流行业的全球领导者。
DHL是Deutsche Post DHL的一部分,他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快递巨头。
目前DHL在229个国家有675000个目的站,20000多辆汽车,60000多名员工并且在美国及欧洲有300多架飞机。
DHL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是由德国邮政、DANZAS、DHL三部分整合而成;现在由德国邮政全球网络100%拥有。
DHL新整合下的品牌拥有四大服务支柱:DHL快递,DHL货运,DHL丹沙空运、海运以及DHL解决方案。
●DHL快递负责所有包裹、文件和一般性货物的派送;●DHL丹沙海运及空运致力于海空运输以及特定行业的货物运输;●DHL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与供应链方案;●DHL货运负责欧洲地区拼柜和整柜运输。
DHL整合的中心在于使客户可通过统一渠道使用该公司所有的快递和物流服务,为全球的客户带来更大便利,优化客户服务二、返修件和备件管理1、逆向物流DHL的逆向物流解决方案帮助您计划、执行并控制物资的流动以及相关信息的管理,支持供应链回收价值并确保对货物的安全处置。
服务项目包括废弃或功能失效白色电器(譬如冰箱)的再制,以及对被新产品替换的旧家具的搬迁。
服务包括:●Roll in 管理,在客户地点的成品拆卸;●退货管理,退回物品的收集、分拣、查验与管理;●快递,到货即损产品的替换。
2、紧急服务DHL一系列紧急递送服务提供快速运送货物的解决之道。
DHL适应变化要求的灵活性以及快速递送敏感或高价值货物和文件的能力使DHL的客户受益良多。
除了标准的隔夜空运服务外,DHL为时间紧急的商业文件以及其它货物提供当天空运服务。
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对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控制过程。
国际物流是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和转移,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的物的流通。
运输方式分:陆运、海运、空运、管道、多式联运物流和邮运物流。
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的市场广阔、国际性、复杂性、高风险性、以远洋运输为主,多种运输方式组合。
当代国际物流发展特点:国际物流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1、当代国际物流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2、国际物流的地域广、空间大、环节多、时间长、风险大。
3、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推广。
5、各种妨碍贸易自由化的保护主义措施有待WTO努力解决。
国际物流发展的壁垒:市场竞争和贸易限制、金融壁垒、配送渠道壁垒。
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劳动者、资金、物。
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采购、包装、仓储、流通加工、出入境检验检疫和通关、装卸搬运、运输和物流信息处理八个子系统。
国际物流的支撑要素: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和国际信用手段。
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施、装备、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
国际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系统的输入部分、系统的输出部分、系统转换部分。
物流结点是物流网络中链接物流线路的结点之处。
国际物流结点是指那些从事与国际物流相关活动的物流结点。
国际物流结点的类型:转运型结点、储存型、流通型、综合型。
中国电子口岸是我国的一种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它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源,将国家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
国际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国际快递:国际快递是指通过快递公司将货物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快速运送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物流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小件货物和紧急货物的运输。
2. 国际空运:国际空运是指通过航空公司将货物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快速运送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物流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大件货物和紧急货物的运输。
3. 国际海运:国际海运是指通过海运公司将货物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运送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物流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大件货物和大批量货物的运输。
4. 国际陆运:国际陆运是指通过陆运公司将货物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运送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物流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毗邻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
这些运作模式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模式需要根据货物的性质、运输时间、运输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分析跨境电商是指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销往海外消费者,并通过国际物流将商品送达目的地国家。
在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对国际物流模式的分析:1. 直邮模式:直邮模式是指商家将商品通过国际邮政直接寄送到海外消费者,由寄送方负责包装、报关、运输和最后的配送。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提供较便宜的邮费。
直邮模式的劣势是速度较慢,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将商品送达。
直邮模式也面临一些风险,如包裹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2. 海外仓模式:海外仓模式是指商家在目的地国家设立自己的仓库,将商品先寄送到海外仓,再由海外仓负责分拣、配送给海外消费者。
海外仓模式的优势是速度快,能够更快地将商品送达海外消费者手中。
海外仓模式还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管理库存和降低运输成本。
海外仓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对于国际仓储和物流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等。
3. 代购模式:代购模式是指商家通过代购人员帮助海外消费者购买商品,并负责将商品寄送给消费者。
在代购模式下,代购人员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商品、支付货款、进行报关和运输等。
代购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
代购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代购人员的可信度和服务质量问题。
4. 跨境物流平台模式:跨境物流平台模式是指商家通过第三方跨境物流平台来管理国际物流运输和配送。
商家只需将商品发送给跨境物流平台,由平台负责包装、报关、运输和配送等。
跨境物流平台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跨境物流平台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需要与不同的物流公司合作、运营的复杂性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在跨境电商环境下,选择适合的国际物流模式对于商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商家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商品特性和目标市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并选择合适的国际物流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古一汽大众国际物流模式一、一汽大众与一汽轿车公司供应链结构示意简图及其简要说明: 见下页注: 1为专业的运输企业或供应商的自由车队将大批量的零部件送到中间仓库 2为中间仓库调配货车将小批量零部件运送到备件库及生产线3为陆捷公司、长久集团等整车发运企业将备件及成品车送至全国各地的 4S 店国内供应商:分布在全国各地,如长春、哈尔滨、浙江等地国外供应商:分布在世界各地如美国、日本、德国等中间仓库:由大众装配、国际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并管理备 件 库:即将发往全国各地4S 店的各种零部件集中存于此处,由陆捷等公 司提供并管理生产 线:为一汽大众或一汽轿车的焊装、涂装、分装及总装线每天一汽大众及一汽轿车的生产能顺利进行,就得益于这条供应链的顺畅流通, 而要保证此供应链的顺利流通,就需要供应链上的伙伴能够共同分享他们所需要 的各种信息,从而使它们能够协调运作。
更重要的是通过业务外包的资源整合, 既节约了运营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强强联合达到了共赢的目的。
二、运营模式简介由于本次实习活动只牵涉到大众装配的一汽轿车国产件的仓促与配送业务、 国际 物流的一汽大众的CKD 和国产件的仓促与配送及一汽大众的生产物流,且两家 物流单位在国产件业务上基本相同,因此以下将综合介绍而不再分开说明。
本报 告主要围绕中间仓库进行展开说明。
(一) 订货模式中间仓库的计划员根据生产线的月计划、 周计划与日计划(由于备件量小,此处 忽略不计),再结合仓库的实际情况及供应商的距离远近编制订货计划(举例见 “仓储方式”中例子),然后以电子信息形式发送到各供应商。
其中 CKD 件由生 产线直接向国外供应商订货,经大连港口将装有零部件的集装箱运到国际物流集 装箱仓库中心,然后根据生产需要打开集装箱,将各种零部件送至指定的库房 (DC 或BC )等待配送。
(二) 仓储方式接到订货信息后各供应商将零部件送到指定的仓库, 由负责此件的保管员负责验 收然后入库。
世界著名的快递公司物流运作模式的对比:UPS(联合包裹)、DHL(敦豪速递)、TNT(天地快运)、FEDEX(联邦快递)UPS(联合包裹)UPS快递(UPS Express )于1907 年作为一家信使公司成立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其商标是世界上最知名、最值得景仰的商标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同时也是运输、物流、资本与电子商务服务的领导性的提供者。
2012年3月,UPS收购欧洲快递巨头TNT,成为以营收计全球第一大快递公司。
UPS公司的“世界港” 公司的“世界港” 公司的• 最早的时候,美国UPS(联合包裹)公司租用了许多废旧加油站,在室内摆放一排一排的胶合板架子,便是最原始的包裹分拣中心。
但现在他们有了“世界港”,即专门设计的包裹分类设备——或许称做分类站更合适一些——需要占用40万平方米,而且必须安装在建筑物的同一个楼层中。
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市的国际机场附近,就建有一座UPS公司的货物分拣中心。
包裹分拣中心• 分拣中心每天至少要处理100万个包裹,工作的高峰通常在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
货物在分拣中心的最短传送距离为3公里。
• UPS公司专用的铝制集装箱,顶部为弧型,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机舱内部的形状,充分利用空间。
且在布满小滑轮的货物通道上,一个员工就可以轻松挪动这个箱子。
• 一个外型标准的包裹在分拣中心中只被人触碰两次,一次是工人把它送上传送带,一次是完成分类后工人把它装进集装箱,而拣选工作是全自动的。
整个中心的自动化程度之高让人难以想象。
传送带编织的蜘蛛网• 经过初步分类之后,包裹通过传送带进入分拣中心的核心部分,这巨大的空间有蜘蛛网一样密集交叉的传送线路,“蛛丝”有传送带、滑轮轨道,还有可以夹住包裹、按固定线路运行的机械手臂。
• 在这里,包裹被推动、挤压、固定、托举、排序、分类、确定投递目的地、粘贴说明,最后来到代表目的地所在的洲、国家、地区和城市的传送带上,对某些业务量大的城市,甚至有代表其各条街道和各个社区的传送带。
国际物流运作
物流是企业运作的基石,与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企业的重要经营资源。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全球商界和工业界的巨子门纷纷制定新颖的物流攻略以提高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成品的销售范围日益分散,电子商务的进展要求企业拥有一个更为有效快速的物流配送体系。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在重大的整合时期,以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各种新兴的物流形式和组织纷纷兴起。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和进展 1.国际物流的概念所谓国际物流,确实是组织物资在国际间的合理流淌,也确实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物资在国际间的流淌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进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
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物资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
因其是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因而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国际性是指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系统的地理范围大。
这一特点又称为国际物流系统的地理特征。
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地区和国家,跨越海洋和大陆,运输距离长,运输方式多样,这就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缩短物资在途时刻,加速物资的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
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要紧包括国际物流通讯系统设置的复杂性、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和商业现状的差异性等。
国际物流的风险性要紧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
政治风险要紧指由于所通过国家的政局动荡,如罢工、战争等缘故造成物资可能受到损害或灭失;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要紧指从事国际物流必定要发生的资金流淌,因而产生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自然风险则指物流过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海风、暴雨等,而引起的风险。
2、国际物流的进展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进展而迅速进展起来。
其进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第一时期:二十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这一时期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治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
第二时期:二十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进入80年代,美国经济差不多失去了兴盛进展的势头,陷入长期倒退的危机之中。
必须强调改善国际性物流治
理,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要改善服务,扩大销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
同时,日本以贸易立国,要实现与其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物流国际化,并采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全面质量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国际化的效率。
这一时期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局限在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
第三时期:二十世纪90年代初至今。
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必定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物资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
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物流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大胆探究。
人们差不多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
二、国际物流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
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要紧组成部分。
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刻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
1、运输子系统
2、仓储子系统
3、商品检验子系统
4、商品包装子系统
5、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三、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促进国际物流合理化
国际贸易和经营的竞争要求国际物流系统的物流费用要低,顾客服务水平要高。
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十分重要。
1、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概念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是指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
收发货节点是指进、出口国内外的各层仓库,如制造厂仓库、中间商仓库、口岸仓库、国内外中转点仓库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和保税区仓库。
国际贸易商品确实是通过这些仓库的收入和发出,并在中间存放保管,实现国际物流系统的时刻效益,克服生产时刻
和消费时刻上的分离,促进国际贸易系统的顺利运行。
连线是指连接上述国内外众多收发货节点间的运输,如各种海运航线、铁路线、飞机航线以及海、陆、空联合运航线。
这些网络连线是库存物资的移动(运输)轨迹的物化形式;每一对节点有许多连线以表示不同的运输路线、不同产品的各种运输服务;各节点表示存货流淌临时停滞,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移动(收或发);信息流淌网的连线通常包括国内外的邮件,或某些电子媒介(如电话、电传、电报以及目前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等),其信息网络的节点则是各种物流信息汇合及处理之点,如职员处理国际订货单据、编制大量出口单证或预备提单或电脑对最新库存量的记录;物流网与信息网并非独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确定进出口货源点(或货源基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
从而决定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化问题。
在合理布局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前提下,国际商品由卖方向买方实体流淌的方向、规模、数量就确定下来了。
即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贸易过程(流程)的重大战略问题,进出口物资的卖出和买进的流程、流向,物流费用国际贸易经营效益等,都一一确定出来了。
完善和优化国际物流网络,有利于扩大我国国际贸易,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
势。
2、建立和完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都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打算,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际贸易总体规划。
其次,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
以保证国内外物流畅通,少出现或不出现在某一层仓库储存过多、过长的不均衡状态。
再次,国际物流网点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进展,留有余地,以备今后的扩建。
为进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国际贸易,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健全高效、通畅的国际物流体系,实现国际物流合理化和国际贸易扩大化。
3、国际物流合理化建议
我国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差不多具有一定的规模,为了促进我国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更加合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