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菌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园艺园林主枝进行轻短截,约剪掉枝长的1/3,剪口留饱满芽;第3年,主干上留的每个主枝,选留2~3个侧枝并进行轻短截,原主枝连续培养延长枝,延长枝轻短截,向斜上方生长,内膛短枝不修剪。
第4年,继续轻短截各主、侧枝延长枝,继续扩大树冠。
最终形成在主干上分生了3~5个主枝,主枝上生长侧枝,侧枝上生长副侧枝和结果母株,形成短主干上部自然开心的树冠。
3.2 修剪时间一是在休眠期进行。
即冬春修剪。
抚顺地区宜春剪。
二是生长季节修剪。
即夏季修剪,目的在于调节养分的合理分配。
3.3 施肥肥水的使用,立足有利于增加结实量。
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
施基肥于9~10月进行;第一次追肥应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次应在7月上旬至中旬。
3.4 除草松土及时清除平榛园内杂草,每年可进行4~6次除草松土,最好是在雨后或灌水后进行,前几年可间作低矮作物。
3.5 灌水新定植的苗木,必须及时灌水。
一般生长期灌水2~3次,结合追肥同时进行。
第1次于发芽前进行;第2次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幼果膨大和新梢生长旺盛期,保证当年产量的关键;6月下旬如遇少雨可进行第3次灌水。
7月份进入雨季,要注意排水。
松毛虫害的预防和处理刘长霞(清原县国营杨树崴林场,辽宁 清原 113300)松毛虫,也称为毛虫、火毛虫,是最主要的松树林害虫。
松树在工业建筑中应用广泛,其本身也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但是松树林一旦大面积发生松毛虫害,松树的生长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情况的发生。
如何有效预防松毛虫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
1 营林技术防治1.1 营造混交林南方混交林的营造可以选用栎类、栗采等壳斗科与豆科植物,或是樟树、桉树、檫树、枫香树、杨梅树、相思树、木荷、木莲、木楠等,北方混交林的营造可以选用刺槐、山杏、沙棘、大枣等,混交林的混交方式可以采用株间、块状、带状等。
通过林间合理密植形成合适的林分郁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环境,进而建立起自控能力较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松毛虫的防治方案松毛虫作为一种危害林木的害虫,对于林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针对松毛虫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的措施,包括预防、监测、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
本文将从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预防措施、监测技术和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松毛虫的防治方案。
一、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1.生活习性松毛虫是松树林中最为常见的毛虫害虫,主要寄生于松树的树干和枝条上。
成虫翅膀上有白色的斑点,体长约2cm-3cm,一般在5月至7月出现,飞行能力较差。
卵一般在3月至4月孵化,幼虫主食松针和嫩叶,从5月至8月是杉毛虫的高发期。
幼虫虽在寒冬蛰伏,但能承受高温干旱条件,也适应低温和大雪,因此松毛虫常常成为诱发森林火灾的因素之一。
2.危害松毛虫的危害以食害为主,对松树的幼枝、嫩叶、针叶和树皮等造成较大的损害,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等不利天气下,松毛虫危害更为严重,会导致林木受损更大,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的枯死。
因此,对松毛虫的防治十分重要。
二、预防措施1.选择抗虫树种为了松毛虫防治的效果,应选择一些比较抗虫的树种,如云杉、马尾松等,这些树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松毛虫的危害。
2.精心管理林分及时清除病虫枯木和枯树,加强松树的修剪,及时清除枝叶和过多的水果,不留下树叶垃圾和草丛,杀虫剂使用后应保持10-15天的间隔,这样能够减轻松毛虫对林分的危害。
3.加强病虫害监测加强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三、监测技术1.双诱剂双诱剂是目前常用的松毛虫的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人工设置的双诱剂可以吸引松毛虫,然后进行捕捉和统计,以便了解虫口密度和松毛虫的趋势。
2.内容器测量法对于内陆山区较多的林分,可采用内容器测量法进行监测。
依靠内容器测量法,能够准确地了解松毛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3.树皮干吸附板使用树皮干吸附板,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松毛虫监测方法之一。
白僵菌的使用
白僵菌在生活中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方进行讲述:
一、防治松毛虫
①用白僵菌菌液在林间喷雾。
菌粉用水稀释配成菌液,每毫升菌液含孢子一亿个。
适用于水源方便,林木较低的松林。
②取菌粉与3%的敌百虫粉混合均匀,每克混合粉含孢子一亿个,每亩林木喷混合粉0.6-0.8公斤。
松毛虫死亡较快,而白僵菌又能在死虫体内迅速繁殖,扩大再感染增加防效。
③将四龄以上害虫的幼虫采回喷药液后再放回林中,每一点放400-500条虫,带菌活虫自由爬行扩大感染面。
此法适用各种龄期的松林。
④回收发病死亡的僵尸虫,放到白僵菌未扩散到的林内,可继续扩大感染面。
二、防治玉米螟
可采用每克含70亿孢子、孢子萌发率90%左右的白僵菌菌粉,以1:10倍掺和煤渣粉做成颗粒剂,撒在玉米喇叭口内,每亩用颗粒剂3.5—5公斤,或者以1:100倍兑水做成液剂灌心,每亩用菌液30-40公斤。
施药时注意掌握好用药时机,可有效防治第一代玉米螟危害。
三、防治大豆食心虫
可在秋季幼虫脱荚前,向大豆地里撒施白僵菌粉,每亩用量5-6公斤,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
①白僵菌杀虫剂对家蚕、柞蚕染病力强,因此在饲养家蚕、柞蚕的地区不宜使用;
②菌液要随配随用。
配好的菌液要在二小时内喷完,以免孢子过早萌发,失去致病能力。
另外,颗粒剂也应随用随拌,不可存放;
③不能与杀菌剂一起混用。
松毛虫防治技术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松毛虫的生物特性,以及松毛虫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最后阐述了松毛虫的多种防治技术。
关键词:松毛虫;危害;防治技术松毛虫,又叫毛虫,专食松叶与柏叶,是我国森林主要害虫,其灾害发生量大,发生面也比较广泛。
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全镇林地面积21万亩,松树林面积大,占镇林地面积一半多,面积10.9万亩,主要是生态公益林。
松毛虫在新铺镇是常发区,做好松毛虫防治工作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自己的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1 松毛虫的生物特性松毛虫由于种类以及气候不同,其每一年的发生世代是有一定的差异。
南方的松毛虫的世代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同的地区,松毛虫的每一年的发生世代数量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不过,所产生的1-2代、2-3代以及3-4代的代数所占的百分比是不一样的。
究其原因,主要跟当地的气温、光照以及松树的生长情况等具有密切联系。
松毛虫的种类、世代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基本差不多。
广东松毛虫的最高产卵量可以达1000多粒。
幼虫一般是在上午6时至9时进行孵化,初孵的幼虫主要集中在3龄前,具有吐丝下垂的生长习性,借助风力进行传播,3龄只后就四处分散活动。
一般而言,幼虫期大概有6-9龄,越冬幼虫为3-5龄。
2 松毛虫灾害发生规律在大自然中,松毛虫的灾害发生规律一般具有周期性、比如,发生世代数目多的马尾松毛虫的间隔时间比较短,大概3-4年会爆发1次;一年只发生1世代的赤松毛虫大概10年会爆发1次;一年发生2-3代的油松毛虫大概在3-5年会爆发1次。
3 松毛虫的防治技术3.1 营造混交林与封山育林森林这个植物群落组成比较复杂,一般是由乔木与灌木、草木与地衣、苔类与菌类等多种植物组成。
其实,森林就是自然界中大量昆虫繁衍生息、栖息的重要场所。
大部分种群一般不存在激烈的变动,其分布的密度是保持比较稳定。
偶然间某种昆虫比较猖獗,这也属于个别异常现象。
森林本身是可以自然地控制住森林害虫的分布密度。
园林有害生物控制项目1测试一、名词解释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经过雌雄交配后,产下的受精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两性生殖,又称卵生,如蝗虫、天牛、蛾、蝶等昆虫。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
大致可分以下3种类型:A偶发性孤雌生殖B经常性孤雌生殖C周期性孤雌生殖。
繁殖力:一只雌虫一生的产卵数量。
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
又分三种亚型。
·渐变态 :蝗虫、蝽象、蝉等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相似,仅体小、翅和附肢短,性器官不成熟,其幼虫又称作若虫。
·半变态:蜻蜓的成虫陆生,幼虫水生,幼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明显不同,其幼虫又称作稚虫。
·过渐变态:粉虱和雄性介壳虫的幼虫在转变为成虫前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的时期,是昆虫从不完全变态向完全变态演化的过渡类型。
不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只经过卵、幼虫和成虫等3个时期的,叫做不完全变态。
孵化:孵化是指昆虫在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卵而出的现象。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称为羽化。
龄期: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世代:昆虫由卵到成虫开始产生后代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年史:年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即由当年越冬虫期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
世代重叠:同种昆虫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不同世代的情况是世代重叠。
休眠:昆虫休眠常常是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当不良环境解除后恢复正常生命活动。
滞育:滞育有种的遗传特征,通常不是由于不良环境引起的。
性二型: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等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体型、颜色等也有差别,这种现象称性二型(雌雄二型)。
性多型:同种昆虫同一性别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个体的现象,称性多型。
补充营养: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性器官还未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发育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羽化成虫继续取食,以补充性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三法”防治松毛虫
过时就会触药中毒而亡,防治效果达92%。
也可在树干6米~7米处捆上塑料膜,塑料膜环宽度为15厘米~20厘米,越光滑的塑料膜效果越佳。
人工防治松毛虫技术不仅是小面积高大树木防治的好措施,也是公园、旅游区、住宅附近等地防治越冬代松毛虫的理想方法。
喷烟雾防治在越冬代松毛虫幼虫全部孵化至越冬前,或在越冬后幼虫初春开始活动时的早、晚或阴天、毛毛雨天,用25%的溴氰菊酯和柴油2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效果不错。
白僵菌防治用每克含孢量1000亿~1200亿的“白僵菌高孢粉”,于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在松林间每667平方米施放8克~12克,虫口下降率可达80%~95%。
松毛虫的防治方法
松毛虫的防治方法——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根据松毛虫在各个时期的特性,应采取不同药物和不同方法对其进行防治。
一、成虫期松毛虫成虫的体色呈黄褐色,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有很强的迁飞扩散习性。
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高压电网黑光灯诱杀,每35公顷左右的松林放置一个灯组。
灯组设置在距离林缘100米左右的开阔地带,开灯时间在成虫阶段的晴天晚上8时至次日凌晨4时,并对灯下诱杀的未死成虫喷药杀死。
二、卵期松毛虫的卵呈椭圆形,粉红色,呈串珠或堆状,在这一时期可用人工繁殖的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放蜂时间要求在晴天无大风的上午8时左右,每公顷设放蜂点60个左右,蜂卡固定在第一轮树枝的树干背荫处。
三、幼虫期松毛虫主要在幼虫时期为害松树针叶。
松毛虫的幼虫呈灰黑色,幼虫背面生有深蓝色毒毛,体侧有许多白色长毛。
幼虫一般6—8龄,1—2龄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借风力传播,3—4龄幼虫,受惊就有弹跳下落的习性。
幼虫时期应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在生物防治方面,用含孢子数1—2亿毫升的青虫菌、杀螟杆菌或苏云舍杆菌菌液喷杀幼虫,用含孢子数1—2亿/毫升的白僵菌菌液或菌粉,在温度24℃以上,相对湿度95%以上时喷撒;用松毛虫多角体病毒喷撒松叶,使松毛虫发病而亡。
化学防治方面,可喷洒3%敌百虫粉,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进行喷撒,还可采用灭幼脲类药剂进行防治。
四、蛹期松毛幼虫老熟后在树皮缝或针叶丛结茧,针叶受害较严重的松林则在树下灌木、杂草上结茧化蛹,在这一时期,应发动群众人工采茧,防止松毛虫的爆发。
白僵菌防虫害,你必须掌握的知识!白僵菌的作用:白僵菌是一种真菌杀虫剂。
它的杀虫作用主要是通过孢子接触到虫体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温度条件下萌发,生长芽管穿透虫体壁伸人虫体内,产生大量菌丝和分泌毒素(白僵菌素),影响血液循环,干扰新陈代谢,使害虫生病,约经4-5天后死亡。
虫尸白色僵硬,称为白僵虫。
因虫尸体表长满菌丝和白色粉状孢子,故名“白僵菌”。
虫尸上的孢子又可借助风力扩散,或被害虫主动接触虫尸,继续侵染其他害虫个体。
使疫病蔓延造成害虫大量死亡。
一个侵染周期7-10天。
球孢白僵菌的寄生范围极广,达700多种昆虫和130种蟀螨类。
生产上多用于防治松毛虫、松尺镬、松梢螟、玉米螟、大豆食心虫、桃小食心虫、稻苞虫和稻叶蝉、棉红蜘蛛、茶小绿叶蝉、蚜虫、地下害虫等。
可以喷雾、喷粉、撒菌土,使用浓度一般为每毫升1亿个孢子,或每克2亿个孢子菌粉。
白僵菌对人畜无毒,但有人接触白僵菌粉有过敏反应,症状似患感冒。
大量接触白僵菌孢子的人可能出现间质性肺炎症状。
试验结果也证明,小白鼠长期反复地吸人白僵菌孢子会导致间质性肺炎,甚而出现早期纤维化等改变,所以使用时仍应注意安全防护。
对蚕染病力极强,是家蚕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养蚕区切勿使用。
白僵菌产品类型:产品有300亿或100亿个孢子/克油悬浮剂,400亿或100亿个孢子/克可湿性粉剂。
有效成分为球孢白僵菌分生泡子,球形或近球形,透明、光滑,2-3微米,浅黄色。
产品的活孢率)80%。
白僵菌防治哪些害虫:松毛虫:幼虫3龄初期施药防效最佳。
因为l-2龄幼虫的个体小,接触白僵菌孢子的几率小,而4龄以后的幼虫抗菌力增强,各龄发育后期面临蜕皮,均不宜施药。
施药方式多样:①喷雾。
亩用300亿孢子/克油悬浮剂 120-240克,加入20倍体积的。
号柴油稀释后,采用超低容量喷雾。
飞机喷雾的有效喷幅可达150米。
亩用4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80— IOC克或1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200-260克,对水喷雾。
球孢白僵菌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在分类上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Moniliales),丛梗孢科(Moniliaceae),白僵菌属(Beauveria)。
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是国内外广泛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杀虫真菌之一,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一种昆虫病原真菌。
【产品功效】球孢白僵菌,属于链孢霉科。
可寄生于60多种昆虫体上 .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玉米螟(Lewis, et al., 1996)、松毛虫(Alves, et al., 2002)、小蔗螟(Alves, et al., 2002)、盲椿(Leland, et al., 2006)、谷象(Vassilakos, et al., 2006)、柑桔红蜘蛛(Shi et al., 2006)和蚜虫(Ye, et al., 2005)等农林害虫。
特别是对玉米螟和松毛虫的生物防治,在国内已作为常规手段连年使用。
由于球孢白僵菌能有效地控制虫口数量,同时不伤害其他天敌昆虫和有益生物,完全符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宗旨,同时由于其容易大量生产,防治成本较有竞争力,因而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活性成分】白僵菌为真菌类杀虫制剂。
白僵菌分球孢白僵菌(B.bassiana)。
白僵菌分生孢子在寄主表皮或气孔、消化道上,遇适宜条件开始萌发,出生芽管。
同时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几丁质酶溶解昆虫的表皮,由芽管入侵虫体,在虫体内生长繁殖,消耗寄主体内养分,形成大量菌丝和孢子,布满虫体全身。
同时产生各种毒素,如白僵素(Beauvericin),卵孢白僵菌素(Tenellin)和卵孢子素(Oosporein)等。
白僵素为含N-甲基氨基酸的环状肘。
【性状】白僵素为针状无色晶体,加醋酸铅于水溶液中可产生絮状白色沉淀,对茚三酮显正反应。
【毒性】用50亿/g活孢子制剂大白鼠腹腔注射和灌胃LD50分别为0.6±0.1g /kg及10.0g/kg,而用纯孢子腹腔注射大白鼠LD50为128士12mg/kg,为低毒类微生物农药,对人、畜无致病作用,属弱的变态反应源,无“三致”问题。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松毛虫为松树的重要害虫,严重侵害松树的生长和发展。
防治松毛虫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抓捕越冬代。
下面将详细介绍松毛虫的生活史和抓越冬代的方法。
松毛虫的生活史主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松毛虫在5-6月孵化,从卵孵化出的幼虫叫做新一代。
新一代幼虫与老一代幼虫外形相似,但新一代幼虫身体柔软,色泽鲜亮。
幼虫主要以松树的嫩叶为食,使松树发黄、凋落,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和发展。
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进入蛹期。
蛹期持续约15-20天,然后蜕变成成虫。
成虫主要出现在7-8月,通过交配产卵,来完成生活史的循环。
为了防治松毛虫,我们需要抓捕越冬代幼虫。
因为越冬代幼虫是明年春季新一代幼虫的母体。
抓捕越冬代幼虫可以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繁殖数量,减少对松树的危害。
抓越冬代的具体方法如下:我们需要根据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抓捕。
一般而言,抓捕越冬代幼虫的最佳时机是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松毛虫还未进入越冬状态,但已经发育成熟。
此时,越冬代幼虫在松树上活动频繁,很容易被捕捉到。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抓捕工具。
一种常用的抓捕松毛虫的工具是木棍。
木棍一端装有粘性胶质,可以将松毛虫粘附在上面。
使用时,将木棍伸向松树的树冠部分,靠近松毛虫活动的地方,然后迅速撤回木棍。
越冬代幼虫一般不会飞行,因此使用木棍抓捕的效果较好。
为了提高抓捕效果,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
在松树周围设置诱捕器。
诱捕器可以放置一些松毛虫喜欢的食物,吸引松毛虫主动进入捕捉器内。
诱捕器通常使用一些黏性较强的物质或化学药剂来增加捕捉效果。
我们需要及时处理捕捉到的越冬代幼虫。
将捕捉到的松毛虫集中烧毁,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处理,以防止松毛虫的再次繁殖。
抓捕越冬代松毛虫是防治松毛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时机、使用合适的抓捕工具,并结合其他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松毛虫的繁殖数量,降低对松树的危害。
希望以上方法能对防治松毛虫有所帮助。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松毛虫是一种对松树和其他针叶树威胁严重的害虫,它的繁殖能力强,对树木的危害也相当大,给人们的生活和森林资源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松毛虫,必须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干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抓住松毛虫的越冬代。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的相关内容。
一、松毛虫的生活习性松毛虫是一种以松树和其他针叶树为食的害虫,主要以树叶为食,其幼虫对针叶树的危害尤为严重。
一般来说,松毛虫在春季开始产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幼虫开始在树叶上大量进食,经过几次蜕皮后成虫,交配产卵,一年中可能产生数代。
松毛虫受低温影响较大,冬季虫卵要比幼虫和成虫更能适应低温环境,因此越冬代成为了防治松毛虫的重点。
二、为什么要抓住越冬代越冬代是松毛虫翌年第一代幼虫的来源,其数量和存活率会直接影响到翌年的松毛虫数量。
如果越冬代数量较多,那么翌年新一代的松毛虫数量就会变得更加庞大,对针叶树的危害也会更加严重。
抓住越冬代,有效降低其数量和存活率,就成了松毛虫防治的首要任务。
三、抓越冬代的方法1.破坏越冬场所松毛虫越冬主要在树皮下或者地面上的松落物、枝叶积压物、以及土壤中过冬。
抓住越冬代的关键是要对这些越冬场所进行彻底清理和破坏。
首先要及时清理树冠下的松叶、松针、树皮碎屑等落叶,切断松毛虫越冬的环境。
其次要清理树干周围的杂草、枯枝、树皮等杂物,使得松毛虫无法寻找到足够的隐蔽地点越冬。
还可以通过在越冬场所喷洒杀虫剂等方法,破坏松毛虫的越冬环境,有效地压缩其越冬数量。
2.喷洒杀虫剂在冬季的时候,还可以对松毛虫的越冬场所进行喷洒杀虫剂,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越冬代的数量。
喷洒杀虫剂时,应该选择渗透性好、对松毛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的药剂,对越冬场所进行充分的覆盖。
喷洒的时间要选择在白天气温较高的时候进行,这样可以增加杀虫剂的渗透效果,提高松毛虫的死亡率。
3.生物防治方法除了化学防治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抓住松毛虫的越冬代。
必须要了解的新型的生物杀虫剂__白僵菌!必须要了解的新型的生物杀虫剂__白僵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半知菌亚门,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的真菌。
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
农药中的白僵菌药剂特性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微生物杀虫剂。
菌落为白色粉状物,产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物。
菌体遇到较高的温度自然死亡而失效。
其杀虫有效物质是白僵菌的活孢子。
孢子接触害虫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生长菌丝侵入虫体内,产生大量菌丝和分泌物,使害虫生病,约经4-5天后死亡。
死亡的虫体白色僵硬,体表长满菌丝及白色粉状孢子。
孢子可借风、昆虫等继续扩散,侵染其他害虫。
主要剂型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白僵菌杀虫剂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磷翅目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玉米螟等,对松毛虫有特效。
(l)喷菌法。
菌粉用水溶液稀释配成菌液,每毫升菌液含孢子1亿以上。
用菌液在蔬菜上喷雾。
(2)喷粉。
苗粉与2.5%敌百虫粉均匀混合,每克混合粉含活孢子1亿以上,在蔬菜上喷粉。
(3)将病死的僵尸虫收集研磨,配成每毫升含活孢子1亿以上(每100个虫尸加工后,兑水80-100公斤)即可在蔬菜上喷雾。
注意事项(l)家蚕养殖区不能使用。
(2)菌液要随配随用,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以免孢子过早萌发而失去治病的能力。
与化学杀虫剂混用,也应随配随用,以免孢子受药害而失效。
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3)白僵菌会使部分人皮肤产生过敏,如出现低烧、皮肤刺痒等,使用时应注意保护皮肤。
昆虫病原真菌及其应用近代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的趋向是细菌和病毒的研究快于真菌,直至近十多年来才发现到因真菌引起害虫种群的抑制作用而引起重视。
早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就有利用虫生真菌的白僵蚕入药的记载。
冬虫夏草、僵蚕作为药物的记载都是虫生真菌的结果。
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生物防治措施1、白僵菌防治在各类型区中,均可使用白僵菌。
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可在越冬代的11月中、下旬或次年2-4月份放菌,其他世代(或时间)一般不适宜使用白僵菌防治。
施菌量每亩1.5-5.0万亿孢子。
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或赤松毛虫,需温度24C以上的连雨天或露水较大的条件,施菌量应适当增加3―4倍。
施用方法: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
预防性措施亦可采用人工敲粉袋、放带菌活虫等方法。
2、苏云金杆菌(Bt)防治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松毛虫,一般防治3―4龄幼虫。
施药林分适宜温度为20―32C。
施菌量每亩40~80万国际单位(IU)。
多雨季节慎用。
施用方法:喷粉、地面常规或低量喷雾、飞机低量喷雾。
喷雾可同时加入一定剂量的洗衣粉或其它增效剂。
3、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用围栏或套笼集虫、集卵增殖病毒、人工饲养增殖病毒、离体细胞增殖病毒或林间高虫口区接毒增殖等方法,收集病死虫,提取多角体病毒,制成油乳剂、病毒液或粉剂。
使用时可在病毒液中加入0.06%的硫酸铜或0.1亿孢子/ml的白僵菌作为诱发剂,提高杀虫率。
每亩用药量50-200亿病毒晶体。
施用方法:采用飞机或地面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或喷粉作业。
4、招引益鸟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可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
布巢时间、数量、巢箱类型根据招引的鸟类而定。
5、释放赤眼蜂繁育优良蜂种,在松毛虫产卵始盛期,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分阶段林间施放,每亩3―10万头。
亦可使赤眼蜂同时携带病毒,提高防治效果。
附件1
白僵菌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防治对象
越冬代松毛虫
二、影响防治效果的几大因素
1、湿度:白僵菌对湿度要求很严,相对湿度达90%或更高时防治效果更加明显。
2、温度:对温度要求不严,经受的温度范围5摄氏度至35摄氏度都可以生长发育和侵染昆虫,速度有快有慢,防治温度在22摄氏度至26摄氏度时为最佳。
3、光照:白僵菌的生长发育要求有适当的光照,但阳光中含紫外光,它会杀伤白僵菌的菌丝体和孢子,因此防治时间选择在早晚、光照较弱。
4、风:微风可以使菌粉或菌液散布较均匀,能增强杀虫效果,大风则易将孢子刮得太远,因此在1~2级风力以下适宜放菌,在3~4级以上风力不宜放菌。
5、降雨:细雨可促进分生孢子在虫体上萌发、生长,但大雨则易将菌剂冲失,因此不宜放菌。
6、坡向:阴坡较阳坡效果好,山谷、山脚的杀虫效果较好。
7、林分郁闭度:林分郁闭度大,防治效果好。
8、林下植被:林下植被茂盛,防治效果好。
三、防治时间的选择
1、松毛虫世代的选择
防治越冬代松毛虫较适宜,第一代稍次,第二代较差。
2、松毛虫幼虫虫龄的选择
越冬代防治一般宜在3月25日~4月20日之间(虫龄3~4龄)。
3、天气的选择
温度、湿度是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致病影响最为关健的两个因素,尤其是湿度。
施用白僵菌防治害虫时日平均温度在15-300C,相对湿度应在80%以上。
最佳施用时间是在1~2级风力下,抓紧阴天或雨后放菌;如果晴天放菌应避开高温和强光,选择早晚湿度大时较为适宜,趁露水放菌则更好。
四、放菌方法
目前我县主要采取机动喷粉、人工地面施放粉炮等方法,今年为提高防治效果,全部采取机动喷粉。
五、防治效果检查
防治后10-15天内调查僵尸死亡率。
六其它注意事项
①、养蚕区不宜使用,
②、贮存在阴凉干燥处,
③、人体接触过多,有时会产生过敏性反应,出现低烧,皮肤刺痒等,施用时注意皮肤的防护。
④、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