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头克隆牛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新华网记者董学清、孙浩寒冬中,鲁西南一个叫五里墩的村庄连日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这里诞生了中国自主完成的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牛。
18日晚,第一头克隆牛“委委”在众人的期盼中出世。
可没过几个小时,“委委”就不幸夭折。
19日下午,另一头克隆牛“科科”又来到人间。
小家伙刚落地不久,就试图站起来。
这个动作令现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到今天下午记者发稿时,“科科”已经能站起来活蹦乱跳了。
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说,“科科”体重60公斤,比一般刚出生的小牛体大,长相与它的原型盖普威种公牛一模一样。
据了解,生下克隆牛的母牛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其余10头身怀克隆牛的母牛一切正常,随时都有临产的可能。
在未来的10余天内,这里还将陆续有十来头克隆牛诞生。
地地道道的“中国造”这次克隆牛行动,注定要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这一行动的来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家畜体细胞无性繁殖研究。
作为这一项目组成部分的克隆牛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设在山东省曹县的山东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合作承担。
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小组负责牛克隆胚胎的研制,山东中大动物胚胎中心的技术员负责完成牛胚胎的移植。
这个项目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介绍说,这次克隆牛行动非同小可,实现了成年体细胞克隆牛“零”的突破,代表了中国动物克隆技术的最高水平。
去年,在深圳诞生的克隆牛是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组在新西兰的实验室里构建胚胎到国内移植后问世的,莱阳农学院的两只克隆牛是由该校在日本留学的博士生在日本以胎儿皮细胞为供核细胞组建的胚胎,在国内移植后诞生的。
与这两者不同的是,这次克隆牛完全是在中国国内完成的成年体细胞的克隆牛,从体细胞的培养、胚胎的构建到胚胎的移植都是在中国完成的。
所以,称之为中国自主完成的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牛,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
实施这一项目旨在提高中国动物克隆水平,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此前,这个项目中有关克隆羊的研究,已于1999年和2000年先后完成。
体细胞克隆牛的研究进展1997年,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改变了以往教科书中的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不能重新去分化而重获全能性的概念。
1998年,体细胞克隆牛获得成功。
体细胞克隆动物的成功是几十年来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因为该技术可能对未来农业、医学和人类自身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使我国科学家能抓住机遇,在体细胞动物克隆领域研究中尽快加入国际竞争的行列并走在国际前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8年不失时机地设立了“家畜体细胞无性繁殖的研究”的重点项目。
这个项目,不仅可为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提供很好模型,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建立家畜克隆技术并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该项目既具有科学上的前沿性,又符合国家重大发展需求。
“家畜体细胞无性繁殖的研究”项目(批准号39830280)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点科研项目。
1999年、2000年和2002年,体细胞克隆山羊、转基因克隆山羊和克隆牛分别在我国降生。
2002年2月27日同行专家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与鉴定。
专家们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我国的家畜克隆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水平。
克隆牛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实验室克隆动物研究组与山东五里墩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合作完成的。
通过成批体细胞克隆牛的研究,我国科学家已建立了从家畜体细胞培养、卵母细胞成熟、卵子去核、重构胚构建、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成套的较成熟的操作方法和规程,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国、日本、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家之后,掌握体细胞克隆家畜关键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体细胞克隆牛和克隆羊的成功,使我国在动物胚胎工程高科技领域已走在国际前沿。
该项目的研究可能为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奶牛克隆胚胎应用技术,在我国奶牛业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一旦提高效率并投入生产应用,将对畜牧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终身事业_陈大元:为中国克隆事业奋斗终身
陈大元:我国动物克隆和受精生物学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中国克隆牛之父”,现今77岁高龄的陈老,顶着外界的争议忙碌于“大熊猫异种克隆”的第一线,为创造生命的奇迹而踽踽独行。
俯首甘为孺子牛
2002年,陈大元领导完成了中国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牛项目。
这一项目实现了中国成年体细胞克隆牛成活群体零
的突破,并推动中国克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让陈大元从此有了一个新称号“中国克隆牛之父”。
和他的称号一样,陈大元是不折不扣的“孺子牛”。
先后获得“体细胞克隆牛研究”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显微受精与生殖医学研究” 委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哺乳动物有性与无性生殖实验胚胎学研究” 国家级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追寻克隆熊猫梦
早在1997年“多莉”出生之时,陈大元就提出了克隆大熊猫的大胆想法。
对梦想的执着和艰苦的付出让陈大元在异种克隆熊猫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国际领先成果:1999年成功克
隆了世界上第一个熊猫―兔异种克隆囊胚,被我国两院院士评为“1999年我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2001年异种克隆大熊猫囊胚能在家猫子宫中着床;2003年在黑熊子宫中获得大熊猫―黑熊异种克隆早期胎儿……
“对大熊猫异种克隆,我还不死心。
”陈大元说。
克隆大熊猫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鼓励,虽然克隆大熊猫的实现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但是身为中国克隆大熊猫首席科学家的陈大元对解决大熊猫异种克隆的难题仍信心满怀地筹措经费继续努力。
感谢您的阅读!。
83 |科学之友1我国首例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康康”是我国首例体细胞克隆牛,董雅娟就是赋予它生命的人。
董雅娟一直在做牛方面的研究,对牛非常感兴趣。
1996年她开始进行体细胞克隆的研究,1997年做出胚胎,在2000年的时候进行了胚胎的移植。
一只叫“桂花”的黑白花奶牛经过了283天妊娠,产出了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牛“康康”。
“康康”是一头肉牛,它的妈妈却是一头叫“桂花”的黑白花奶牛,科技的魔力真让人感叹!“康康”最初是一头雌性良种肉牛正常繁殖的胎儿皮肤上的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克隆技术,这个细胞与“桂花”的卵细胞融合并发育,之后被植入“桂花”的子宫,由胚胎开始一点点长大,最后从一个细胞变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克隆牛。
不过克隆出“康康”只是董雅娟第一步的工作,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实用价值才是她科学研究的重心。
她通过高科技手段,花了十几年的心血杂交选育,培育出了我国没有的新品种,叫做布莱凯特高档肉牛新品系。
董雅娟做的工作是用科技来培育新品种,然后用新品种为社会创造价值。
而在这之前,有的牛肉价格竟高达每公斤1 800元,我们要想吃高级牛排就要花上几百块钱。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培育的高档优质肉牛,老百姓就能享受到价格实惠的牛肉大餐了。
这个过程的实现,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技术产业化。
2从学校走到农村把新品种做成产业,首先要有资金。
董雅娟在做产业化之初,最先想到的是能有一块属于她自己的场地,能够让她通过高科技产生更多的布莱凯特黑牛。
因此,她做了大胆的决定,从学校走到农村!在山东省高青县委县政府和淄博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她得到了一块面积约7公顷的地,又买了一些仪器设备,在高青县的农村开始创业。
最开始她用养的奶牛产奶,把牛奶卖了钱养小黑牛。
后来黑牛的群体扩大之后,她就干脆把奶牛淘汰掉了,拿卖了奶牛的钱又来养黑牛。
到目前为女教授开创克隆牛产业她是青岛农业大学的一位女教授,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克隆牛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克隆出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
克隆技术简介克隆技术,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个生物完全一样。
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例如同卵双生一样)。
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
“克隆”的来源及发展克隆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之后不断有人利用各种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研究。
由于该项技术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研究工作在80年代初期一度进入低谷。
后来,有人用哺乳动物胚胎细胞进行克隆取得成功。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多莉),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关,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
多莉与那头6岁母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可谓是它母亲的复制品。
具体有四个步骤如下①从一只六岁雌性的芬兰多塞特(Finn Dorset)白面绵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
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
[编辑本段]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的英文…clone‟源于希腊语的…klōn‟(嫩枝)。
在园艺学中,…clon‟一词一直沿用到20世纪。
后来有时在词尾加上…e‟成为…clone‟,以表明…o‟的发音是长元音。
近来随着这个概念及单字在大众生活中广泛使用,拼法已经局限使用…clone‟。
该词的中文译名在中国大陆音译为…克隆‟,而在港台则多意译为“转殖”或…复制‟。
前者…克隆‟如同copy的音译…拷贝‟,有不能望文生义的缺点;而后者…复制‟虽能大概表达clone的意义,却有不能精确并易生误解之憾。
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
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
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
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在生物学上,克隆通常用在两个方面:克隆一个基因或是克隆一个物种。
克隆一个基因是指从一个个体中获取一段基因(例如通过PCR的方法),然后将其插入另外在动物界也有无性繁殖,不过多见于非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的分裂繁殖、尾索类动物的出芽生殖等。
科技常识试题经典例题例1. 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A)。
A. 铜B. 铁C. 银D. 铅例2. 电话的发明者是(C)。
A. 摩尔B. 爱迪生C. 贝尔D. 法拉第例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C)。
A.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B.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C. 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D.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例4.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A)。
A. 二氧化碳B. 氟利昂C. 一氧化二氮D. 臭氧1.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其叶子都比较小,而根却极深,其原因主要是(A)。
A.沙漠中降雨量少,气候干旱,叶小是为了减少蒸发,根深利于吸收水分B.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品种都是那种叶小根深的C.叶小有利减少日晒面积,不会被晒死D.根深不会被风吹倒2.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电子商务正在悄然兴起,但差不多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都在亏损,这主要原因是因为(B)。
A.顾客太少,没有人上网购物B.初期投资巨大,短期难以实现盈利C.商品过于便宜,低于成本D.税务负担沉重,增加了成本3.在冰箱产业中,无氟冰箱似乎正成为主流产品,厂家纷纷上马无氟冰箱生产线,消费者对无氟冰箱也很青睐,其主要原因是(C)。
A.无氟冰箱的功能更先进B.无氟冰箱的技术含量高C.由于氟对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我国的公众与产业界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D.生产无氟冰箱比较低,因而销售价值也比较低4.冬天人们用煤炉取暖,而且窗户紧闭时有时会发生煤气中毒,其原因是(B)。
A.煤燃烧用去了大部公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人窒息B.由于各种原因,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阻止人的血液与氧的结合C.煤炭中会含有少量的硫等矿物质,其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有剧毒D.有些人对煤燃烧后的气体过敏5.近几年,电信业对电话等通信费用不断下调,这样做的原因是(B)。
龙源期刊网
中国首例转基因克隆牛成功繁育后代
作者:
来源:《科学家》2015年第09期
近日,大陆2012年出生的首批克隆牛“妞妞”成功繁育后代。
第二代的“转基因”小牛,出
生身体健康,各项体征正常,意味大陆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自主品牌的肉牛新品种,迈出关键一步。
负责“转基因”小牛培育的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倪和民说,第二代转基因小牛来之不易,母亲妞妞刚出生时身体瘦弱,无法主动进食,经团队悉心照顾,“妞妞”终于达到性成熟,可以履行繁殖后代任务。
妞妞体内,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的转基因体细胞。
倪和民称,繁殖成功意味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证明体细胞转基因克隆技术获得的转基因牛,具有正常繁育功能,证明克隆牛能够扩大繁殖;二是小牛经检测,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基因,表明基因能够代代传承;三是未发现转基因牛对周围环境有不良影响。
说明体细胞转基因克隆技术,生产体系可安全生产基改动物。
来源:新浪科技。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克隆的概念,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动物克隆技术及其原理、研究进展和现状,并根据当前克隆技术理论和实践,对该技术的应用和价值进行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动物克隆;核移植;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技术,又称动物核移植或无性繁殖技术。
它是通过特殊的人工手段,对动物特定发育阶段的核供体(如胚胎分裂球或体细胞核)及其相关的核受体(如去核的原核胚或成熟的卵母细胞),不经有性繁殖,进行体外重构,并通过胚胎移植,从而达到扩大同基因型动物种群的目的。
动物克隆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医药生产和疾病治疗、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野生濒危动物的拯救和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1、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1.1国外克隆技术的发展:早在1938年,Spemann就通过蝾螈胚胎分割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核移植设想。
1952年,Briggs和King将青蛙卵进行核移植,获得重组胚并发育形成小蝌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栖类、鱼类也相继克隆成功。
1996年,Hoppes克隆小鼠成功标志首例哺乳动物克隆成功。
随后,他采用显微去核和病毒介导相继获得克隆羊、克隆兔、克隆猪。
1996年,美国克隆猴获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灵长类克隆成功,并引发克隆人与伦理争论。
1997年,克隆绵阳“多莉”的诞生,标志体细胞克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98年,Wilmut等利用核移植和转基因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克隆绵阳。
1999年,华裔科学家赖良学等通过基因敲除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相结合,成功获得“基因敲除”克隆猪。
2002年,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宣布成功获得具有两种人类凝血因子的“双基因”克隆猪。
1.2国内克隆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动物克隆技术相对发展比较晚,但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无论是在同种动物的胚胎细胞克隆、同种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还是异种动物的克隆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同种动物胚胎细胞克隆:1972年,童第周利用核移植技术首次获得了克隆黑斑鲤鱼。
新中国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的含义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
在大陆译为“无性繁殖”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或群殖。
中文也有更加确切的词表达克隆,“无性繁殖”、“无性系化”以及“纯系化”。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另有相关书籍和影视作品以此为题。
在分子水平,克隆一般指DNA克隆(也叫分子克隆)。
含义是将某一特定DNA 片断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一个载体(如质粒和病毒等)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所得到的大量完全相同的该DNA片断的“群体”。
在细胞水平,克隆实质由一个单一的共同祖先细胞分裂所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体。
其中每个细胞的基因都相同。
比如,使一个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液中分裂若干代所形成的一个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细胞集体即为一个细胞克隆。
又如,在脊椎动物体内,当有外源物(如细菌或病毒)侵入时,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特异的识别抗体。
产生某一特定抗体的所有浆细胞都是由一个B细胞分裂而成,这样的一个浆细胞群体也是一个细胞克隆。
细胞克隆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无性繁殖,即不经过两性结合,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
生物进化的层次越低,越有可能采取这种繁殖方式。
在个体水平,克隆是指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
比如,两个同卵双胞胎即为一个克隆!因为他(她)们来自同一个卵细胞,所以遗传背景完全一样。
按此定义,“多利”并不能说成是一个克隆!因为“多利”只是孤单的一个。
只有当那些英国胚胎学家能将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细胞核移植到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去核卵细胞中,得到两个以上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多利”时才能用克隆这个词来描述。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
新华网记者董学清、孙浩
寒冬中,鲁西南一个叫五里墩的村庄连日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这里诞生了中国自主完成的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牛。
18日晚,第一头克隆牛“委委”在众人的期盼中出世。
可没过几个小时,“委委”就不幸夭折。
19日下午,另一头克隆牛“科科”又来到人间。
小家伙刚落地不久,就试图站起来。
这个动作令现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到今天下午记者发稿时,“科科”已经能站起来活蹦乱跳了。
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说,“科科”体重60公斤,比一般刚出生的小牛体大,长相与它的原型盖普威种公牛一模一样。
据了解,生下克隆牛的母牛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其余10头身怀克隆牛的母牛一切正常,随时都有临产的可能。
在未来的10余天内,这里还将陆续有十来头克隆牛诞生。
地地道道的“中国造”
这次克隆牛行动,注定要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这一行动的来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家畜体细胞无性繁殖研究。
作为这一项目组成部分的克隆牛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设在山东省曹县的山东中大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合作承担。
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小组负责牛克隆胚胎的研制,山东中大动物胚胎中心的技术员负责完成牛胚胎的移植。
这个项目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介绍说,这次克隆牛行动非同小可,实现了成年体细胞克隆牛“零”的突破,代表了中国动物克隆技术的最高水平。
去年,在深圳诞生的克隆牛是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组在新西兰的实验室里构建胚胎到国内移植后问世的,莱阳农学院的两只克隆牛是由该校在日本留学的博士生在日本以胎儿皮细胞为供核细胞组建的胚胎,在国内移植后诞生的。
与这两者不同的是,这次克隆牛完全是在中国国内完成的成年体细胞的克隆牛,从体细胞的培养、胚胎的构建到胚胎的移植都是在中国完成的。
所以,称之为中国自主完成的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牛,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
实施这一项目旨在提高中国动物克隆水平,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此前,这个项目中有关克隆羊的研究,已于1999年和2000年先后完成。
如今的克隆牛研究是这一项目的最后一击,冲刺结束项目即告完成。
此外,这次克隆牛行动实现了克隆牛的成批生产。
科研人员从几百头牛中精心挑选出135头牛做受体母牛。
一次使用上百头牛进行大规模克隆,在人类克隆史上前所未闻。
“委委”为什么夭折
中国第一头自主克隆牛取名“委委”,意在纪念提供项目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可是,寄托着人们太多期望的“委委”,诞生几小时后就不幸夭折了。
可以说“委委”是先天不足。
确切地说,“委委”不应该是中国自主克隆牛的第一个出生者。
这头牛的预产期是1月27日,但由于怀胎的母牛突然有临产症状,技术人员临时决定通过剖腹产手术让“委委”来到世间。
而在此前两个月,母牛就因病开始治疗,不停地打针、吃药。
19日上午,“委委”夭折后不久,负责克隆牛胚胎移植工作的马世援教授就主刀对这头体重达62公斤的克隆牛进行了医学解剖。
现场的人们注意到,“委
委”的肚子特别大。
当马教授用手术刀划开小牛犊的肚皮时,只见小牛肚中几乎全部是水。
当天下午,专家们公布了对“委委”的解剖结果。
专家的意见是,夭折的“委委”本身不是一头正常的牛,“委委”之死并不意味着克隆技术有问题。
马世援说:“解剖的结果表明,这头克隆牛的体内器官有问题。
首先是心脏体积过大,左右两侧心室心房间的瓣膜发育不正常。
右侧的瓣膜呈网状结构而非真正的瓣膜,左侧心房心室之间只有一个完整的瓣膜。
可导致血液不能正常循环,威胁小牛的生命。
”
其呼吸系统内,肺右侧有5个肺叶,也属不正常,而正常的肺叶数为3个。
此外,肝脏体积比一般的要大一倍,而胆囊体积却很小,胆汁也不正常,和胆连接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很大的水泡。
构造也有病变。
小牛的肾脏和体壁也连在了一起,有可能是某种炎症所致。
当然,当前世界上的克隆技术并不成熟,人类要克隆出健康的动物仍被视为一道难关,“委委”之死也不能排除是克隆技术所致。
陈大元研究员说,目前,这头克隆牛夭折的确切原因尚无法得知。
真正的原因有待于对尸体做进一步的细胞分析、检查后才能得出。
但他同样倾向于克隆牛本身构造有问题。
技术人员事后认为,“委委”出生时现场的混乱也可能是导致克隆牛死亡的原因之一。
当时,现场的50多名新闻记者挤成一团,工作人员根本无法维持秩序。
摄像机和照相机的灯光不停地在刚刚出生、还躺在地上的“委委”眼前闪烁。
输氧管也被人踩在脚下。
克隆牛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对有着经世致用传统的中国科学家来说,科研的目的最终在于应用。
他们在着手进行科学研究时,内心挥之不去的是这项成果的应用前景。
从事克隆牛研究的这些科研人员同样也不例外。
这次克隆牛实验使用了135头牛,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生产一两头,出发点就是为将来的克隆牛产业化做准备。
“如果现在怀孕的12头牛都生产了,本身就是一种批量生产。
”于忠波说。
在采访中,马世援教授谈的最多的是如何使克隆牛走出实验室。
他说,对我们国家而言克隆牛有4大优点,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特别大。
一是可以人为决定繁殖品质最优秀的牛。
二是可以控制性别,繁殖奶牛就克隆母的,繁殖肉牛就克隆公的,仅此一项就可使经济效益翻一番。
三是高品质牛的克隆胚胎生产数量可以不受限制,一块牛耳朵上就可取下成千上万个成纤维细胞,够用个十年八载。
四是生产原料成本低。
目前我国的奶牛厂要进口一枚年产牛奶1万公斤以上的高产荷斯坦奶牛胚胎大约需要2500元,而一枚克隆的荷斯坦奶牛胚胎品质与进口的一模一样,成本不超过100元。
马世援教授说,克隆牛的实验成功将对畜牧业特别是肉牛和乳牛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许多优良品种会大批得到复制。
他认为,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加快中国畜牧业品种的改良进程。
而目前中国改良牲畜品种大多沿用的还是杂交育种手段,速度太慢。
运用克隆技术培育优质奶牛,通过产业化来改造中国的奶牛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据悉,中国奶牛的牛奶年产量要比发达国家低很多。
2000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不足9公斤,与发达国家的300公斤以上差距甚远。
针对克隆牛产业化的应用前景的质疑声,山东中大胚胎工程中心隶属的归一
集团董事长王银香表示,明年他们将继续大规模克隆牛,估计3至5年把克隆技术应用于市场。
她说:“多长时间算长?三五年总可以了吧。
”
陈大元说:“这次实验我们从两头优质牛的耳朵上取材并进行细胞培养,而用鲁西黄牛的卵子作为受体进行克隆,为今后克隆家畜、改造我国奶牛和培育肉用牛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
这位科学家又坦率地说:“当然,我们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受胎率比正常胚胎的受胎率低,而流产率却高于正常胚胎移植的水平。
但这只能说明动物克隆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并不会影响动物克隆技术在家畜生产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