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外文文献及文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74.66 KB
- 文档页数:26
外文文献综述
外文文献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外文文献成为了获取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同时,外文文献的发表质量普遍较高,对于拓宽研究视野、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获取外文文献的途径多样。
学者可以通过各大数据库、在线期刊等途径获取外文文献。
例如,谷歌学术、PubMed、IEEE Xplore等数据库都提供了大量的外文文献资源。
此外,一些学术交流平台、科研社区也为学者提供了分享与获取外文文献的渠道。
阅读外文文献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学者来说,提前做好英语阅读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参加英语培训班、听力训练、背单词等方式提高英语水平。
其次,对于不熟悉的专业词汇,可以借助词典或在线翻译工具进行查找。
此外,阅读外文文献时要注重篇章结构的把握,辨别文章的重点和论证逻辑,以及注意文献的可信度和适用性。
外文文献的应用价值广泛。
首先,外文文献为学者提供了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学科交叉与合作。
其次,外文文献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宽研究领域。
此外,外文文献也为政府、企业等决策者提供了国外科技发展动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和发展战略。
外文文献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外文文献的获取途径和阅读技巧对于扩大研究视野、提高学术水平至关重要。
外文文献的应用价值也不容忽视,对于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拓宽研究领域、指导科技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学者们应该重视外文文献的阅读和应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外文文献获取与阅读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和接受程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经济话题。
本文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优势和挑战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贸易的扩大,人民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具备了国际化的基础条件。
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于2016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这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二、优势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稳定的经济基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人民币的稳定性提供了支撑,并吸引了更多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
2. 庞大的经济体量:中国经济总量庞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
3. 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4. 区域经济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得到了亚洲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人民币在该地区的使用更加普遍。
三、挑战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一些挑战:1. 面临国际货币竞争:美元等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竞争依然存在。
尽管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与美元相比仍有差距。
2. 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具备稳定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金融制度。
中国需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监管水平。
3. 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认知和接受度有限:一些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认知仍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来提高人民币的接受度。
四、发展策略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应采取以下策略:1.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2.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金融合作,提高人民币的使用便利性。
3. 推动区域货币一体化:加强与周边亚洲国家的金融合作,促进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自然而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焦点。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中国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地位的提升和巩固。
这一进程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从那时起,中国一直在积极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中国外汇市场逐渐向外面开放,外国机构可以直接在中国市场上进行人民币交易。
这一举措增加了人民币的流动性,吸引了更多国际投资者到中国市场。
其次,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合作。
随着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人民币来进行跨境交易。
中国与一些国家还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中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篮子,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加强了合作。
这些举措提高了人民币的认可度和可信度。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债务风险和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需要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来解决。
其次,人民币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也是一个问题。
人民币的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但中国政府仍然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干预。
这种干预引发了一些国际争议,也影响了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信誉。
另外,全球金融架构对人民币国际化也存在一定的阻碍。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主导,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但是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的使用仍然相对较小。
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改革和完善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政府也明确表示将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包括提高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加强金融监管和改革等。
随着中国的积极努力和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认可度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将逐渐取得更大的进展。
外文翻译与文献综述模板格式以及要求说明
外文中文翻译格式:
标题:将外文标题翻译成中文,可以在括号内标明外文标题
摘要:将外文摘要翻译成中文,包括问题陈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关键词:将外文关键词翻译成中文。
引言:对外文论文引言进行翻译,概述问题的背景、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方法:对外文论文方法部分进行翻译,包括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结果:对外文论文结果部分进行翻译,介绍研究结果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讨论:对外文论文讨论部分进行翻译,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
结论:对外文论文结论部分进行翻译,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意义。
附录:如果外文论文有附录部分,需要进行翻译并按照指定的格式进行排列。
文献综述模板格式:
标题:文献综述标题
引言:对文献综述的背景、目的和方法进行说明。
综述内容:按照时间、主题或方法等进行分类,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可以分段进行描述。
讨论:对综述内容进行解释和评价,概括主要研究成果和趋势。
结论:总结文献综述,概括主要发现和意义。
要求说明:
1.外文中文翻译要准确无误,语句通顺流畅,做到质量高、符合学术
规范。
2.文献综述要选择与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覆盖面要广,
内容要全面、准确并有独立思考。
4.文献综述要注重整体结构和逻辑连贯性,内容要有层次感,段落间
要过渡自然。
5.外文中文翻译和文献综述要进行查重,确保原文与译文的一致性,
并避免抄袭和剽窃行为。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论文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问题的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好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经济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对策分析进行论述。
其中,问题的提出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已经渐渐走出国门进行论述。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分析从外部环境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增加我国的经济实力、内部条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经过两个阶段进行论述。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好处从有利于我金融市场的深化、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可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进展进行论述。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经济影响从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升值压力和频繁波动、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会增大、加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减弱进行论述。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对策分析从大力进展边疆贸易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利用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用、建立人民币需求的监测机制、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进行论述。
本文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已经渐渐走出国门。
在中国香港、澳门和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可以局部或者全境通用。
人民币已经在肯定范围内实现了流通和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开放的程度逐步扩大,以及我国在全球经济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有了良好基础。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增加我国的经济实力。
还可以削减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所担当的贷款和通胀损失。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增加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好处,会影响到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利益,导致地缘政治关系的恶化。
因此,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会实行措施阻挡或者延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结算货币。
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逐步打破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和结算壁垒,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人民币被纳入了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部分。
此举不仅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提供了更多便利。
其次,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举措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建立了一系列人民币跨境支付和结算机制,包括人民币跨境贷款、外汇市场等,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多便利。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不断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再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不断增加,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更多机遇和空间。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还需要不断提升。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提升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更多机遇和空间。
⽂献综述(15篇经济类中外⽂)国际经济形势特点与中国外向型模式转变张燕⽣、国家发展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前⾔2008年得⾦融危机对世界不同的经济体产⽣了不同的影响,因此引发了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主要国家对全球经济均衡⾏问题的思考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但是主要经济体对承担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责任存在很⼤分歧。
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抓住机遇,深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正⽂⼀、国际⾦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复苏的曲折性超出预期从美国的“⽹络泡沫”“⾦融与楼市泡沫”的形成与破灭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以及主要经济体国家对引发经济失衡责任的推诿和对⾦融监管的缺失。
如美国在承担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代价和全球治理责任⽅⾯企图想把代价对外转嫁,如责难中国的制度和产业政策,控诉中国倾销和政府对汇率的操纵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经济复苏⾯临着严峻的考验。
西⽅国家多想尽快的⾛出经济的低迷期,也提出了⼀些具体的措施,如奥巴马要为美国社会在未来5年内创造出200万个新的⼯作岗位和提出了”再⼯业化“的⼝号等等,但是其⾯临着⾼失业率、主权债务⾼筑和严重的内需不⾜以及近⼏年在技术专利申请领域增长率下跌了20%左右,同时随着国内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到期,都会使得这些措施举步维艰。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现状不容乐观,西⽅主要经济⼤国没有很好的监管⾦融市场,由于其奉⾏的⾃由市场和⾃有竞争,缺少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危机产⽣的重要因素。
⼆、2010 年下半年的出⼝形势和引资环境由于⾦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市场的需求减少,加之⼈民币汇率的提⾼,势必会使得我国的对外出⼝降低,挑战与机遇并存,此时也是贸易增长⽅式转变的契机,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从⾦融危机中较早的⾛出,国内投资环境良好,但很多投资商从原来的制造业转向房地产业和服务业等。
三、关于我国外向型模式转变的建议中国现在是世界的制造⼯⼚,对外贸易的顺差很多是由处于全球供应链低附加值的环节创造的,因此要强调中国制造,创造⾃⼰的品牌和拥有核⼼竞争⼒,多制造和出⼝⾼附加值的产品。
货币国际化条件文献综述作者:王琼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22期【摘要】本文从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计价货币、国际交换媒介货币、国际价值储藏货币的条件等四个方面对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以此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提供经验借鉴。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形势下还应考虑政府政策推进与国家间金融合作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作用。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国际计价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货币;国际价值储藏货币引言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当前以美元和浮动汇率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人们的拷问;欧债危机也挑战了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使其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角色受到挑战。
反观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着相对的稳健和安全,人民币国际化获得一个较好的时间窗口。
一国货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具备各种主客观条件,本文拟对有关货币国际化条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提供借鉴。
一、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Andrew(1961)指出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了货币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和作为国际货币周期的长短。
Page(1977)提出,一国较大的贸易规模将有助于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实现;Eichengreen,Frankel(1996)与 Hartmann(1998)的研究表明,一国的经济规模与一国货币国际化是正相关的关系。
Ewe-chee,Lim(2006)认为大规模经济体的货币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较大的外汇交易量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该国货币国际化。
Rey(2001)一国与外国的贸易规模越大,那么该国的货币越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
Philipp Hartmann和Otmar Issing(2002)认为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及对外开放度直接影响货币的国际使用。
Rasual Shams (2005)指出在全球贸易中占有最大份额的国家的货币更有可能承担国际货币的职能。
Philipp Hartmann和Otmar Issing(2002)也指出成熟的金融市场为一种货币发挥功能提供潜力保障和制度支持,发达的金融市场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流动性来刺激货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姓名:李自超学号:1150202116班级:经济学111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逐步加深,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人民币是世界货币体系重要一环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使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会使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世界共赢.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条件、挑战、利弊及可行性对策分析一、人民币国际化概述货币国际化是金融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它是指一国倾向超出该国范围,在世界自由兑换、交易、流通、最终成为国际化货币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1、稳定的政治格局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种较强的政治地位可用以加强中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2、强大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的经济基础虽然原来比较薄弱,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中国的经济在过去20年中平均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的1.5倍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
3%,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3、健全的金融体系一种纸币能否胜任世界货币职能,其发行国还必须有一个先进的银行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探析论文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学者有不同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它指人民币具有国际货币职能,因此,在人民币还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不具备国际货币资格,至于人民币目前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属非制度性安排,是区域内国际经济贸易便利化之举。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
也有学者认为,1996年12月人民币实现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开始向国际化迈进,或者说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正式开始。
本人的观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从走向国际化趋势开始,最终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具国际货币职能的世界货币。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民币已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且范围逐渐扩大,人民币已部分充当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
近些年,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人民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可自由兑换,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可以全境或局部通用,有的国家和地区官方己正式宣布人民币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并公布人民币的外汇牌价。
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享有“第二美元”的待遇,许多居民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藏手段。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至少可以说区域国际化趋势已开始呈现。
但是,我们更应看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步阶段,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与真正意义上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尚有较大差距。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必须是完全可自由兑换,即在资本项目下也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这是个基本条件,很显然,人民币目前尚做不到这一点。
其次,在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各项指标中,人民币在境外除作为支付手段和结算货币之外,其他指标都很弱。
再次,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南亚,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贸易巾所占份额市相当有限。
人民币国际化的引述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货币发行、跨境贸易、金融市场、政策影响和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货币发行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和流通。
这不仅包括在境外流通人民币,还涉及到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的发行和交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和结算系统的建设,以及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跨境贸易跨境贸易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通过在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可以促进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和使用,从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包括推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际化,以及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开放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策影响政策影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包括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和结算系统的建设,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以及放宽对境外机构投资国内金融市场的限制等。
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境外的接受度和使用率,从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风险管理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和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管理这些风险,包括货币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境外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符合国家利益和法律规定。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货币发行、跨境贸易、金融市场发展、政策支持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
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写作规范及要求文献综述是对一定范围内已有文献的综合评述和总结,旨在回答特定研究问题、揭示研究现状、批判前人工作或发展新的研究方向等。
以下是文献综述和外文中文翻译的写作规范及要求:文献综述写作规范及要求:1.选择适当的文献范围:确定综述的主题和范围,选择与主题相关的高质量文献。
2.搜集文献:利用数据库、图书馆和互联网等途径,广泛搜集相关文献。
3.文献筛选:根据综述的目标和问题,筛选出与主题相关、有代表性的文献。
一般建议引用近几年的研究,但也可以引用经典文献。
4.综述结构:按照逻辑顺序,将文献分类、总结和评价。
一般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5.文章结构和语言:注意文章结构的连贯性和条理性,使用准确的科技词汇和语言,注意段落和句子的清晰性。
6.学术文献引用格式:按照学术规范,使用适当的引用格式,如APA、MLA等。
外文中文翻译写作规范及要求:1.翻译准确:理解原文意思,确保准确翻译每个词和句子。
2.语言流畅: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使译文语句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3.词汇选择:选择恰当的词汇,尽量避免直译和生硬的译文,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和词语的用法。
4.文化转换:针对涉及特定文化细节的部分,进行文化适应和转换,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5.段落和结构:保持原文段落和结构的清晰,正确表达文章的逻辑和条理。
6.校对和修改:仔细校对翻译的准确性、语句的通顺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7.注明出处:在译文中注明原文的出处,并按照学术规范进行引用。
以上是文献综述和外文中文翻译的一般写作规范和要求,具体可以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和学术期刊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读书报告之人民币的国际化Book report o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enminbi summaryOutline人民币国际化含义:Meaning of internationalisation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和可能性:Basis for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possibilities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对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建议:Som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achieving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Public commentSelf commentconclusion一个地方的崛起,靠的是强大的经济,而经济活动的中心在金融。
The rise of one place, and is relying on the strong economy, Centre of economic activity in finance.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中国真正迈入世界强国之林的验证指标,对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The Yuan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China into the real world of our validation indicators, to reduce exchange rate risk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因此,我们应给予人民币国际化以相当的关注,采取适当措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本份文档包含:关于该选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标题: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RMB,capitalmarketopenness,andfinancialreforms inChina 作者: Aizenman,Joshua 期刊: BOFIT DiscussionPapers 卷: 4;期: 1;页: 4-26;年份:2015
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RMB,capitalmarket openness,andfinancialreformsin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hinese financial and trade integrationinrecentdecades,andthechallengesfacingChinainthecomingyears.Chinahadbeenaprimeexampleofexport-
ledgrowth,benefitingfromlearningbydoing,andbyadoptingforeignknow-
how,supportedbyacomplexindustrialpolicy.Whiletheresultant growth has been spectacular, it comes with hidden but growing costs anddistortions. The Chinese exported growth path has been challenged by its ownsuccess,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orced China toward rebalancing, which is a workinprogress.Reflectingon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CNY,oneexpectstherapidaccelera
ting of the commer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NY. In contrast, there areno clear-cut reasons to rush with the full CNY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gains from CNY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overrated. Keywords: export led growth, CNY internationalization, mercantilism,financialintegration,FDI. This paper overviews the Chinese financial and tradeintegration in recentdecades. We start by evaluat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rowth-cum-financialpolicies,arguingthattheexport-ledgrowthofChina was a highly successful policy, as
hasbeenvividlyillustratedbytheunprecedentedcatchingupofChinesesizewiththeU.S.[either in current dollar or adjusted for PPP]. Yet, the remarkable success ofthisprocess sowed its end, and the need for China to rebalance its economy.Looking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forward,wepointoutthelogicofsequencing financial reforms. Whileone expectsthe rapid acceleration of commer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NY, and thegrowinguseofCNYinthesphereofChinesecommercialandoutwardFDItransactions,therearenoclear-cutreasonstorushwiththefullCNYinternationalization.Chancesarethat the gains from a rapid CNY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 overrated,andignoringthedownsidesofthisprocesswouldbe to Chinese (and probably
global)peril. 1 The buoyant2000s China has been a prime example of export-led growth, benefiting from learningby doing, and by adopting foreign know-how, supported by a complexindustrialpolicy.Thispolicyhas beencharacterizedbycontrolledopenness,and
internalfinancial repression. The financial repression has taxed the saving interestrate,allowing prime borrowers, including the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elastic access to cheap and sustainable funding. FDI has been welcome, subjecttoChina'srulesofthegame.TheserulesleveragedthecarrotofChinesemarketsizeandchea
plabor,inducingtheforeigninvestortooperateinChinainjointventurepartnership with Chinese producers (Holmes et al. 2013). The outcome has beenrapidlearning by doing and transfer of know-how and the rapid climb of China ontheladderofindustrialsophistication,challengingforeignproducersintheChineseandthird-
country markets down theroad.1 Arguably, a modem version of mercantilism has been at work (Aizenman andLee 2007, 2008). The rapid growth and the growing trade and currentaccountsurpluses as a fraction of the GDP has occurred in tandem with massive hoardingofinternational reserves (IR) combined with massive sterilization of expendingtradesurplusesandfinancialinflows.Thesepoliciesaimedatdelayingandslowingthere
alappreciation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rapid growth. While the resultant growthhasbeenspectacular,itcomeswithhidden,butgrowing,costsanddistortions.Figure1,inthe
top panel, provides diamond chart snapshots of Chinese generalized trilemmaconfiguration: Financial integration (leftward from the diamond's center),Monetaryindependence (vertically upward from the diamond's center),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rightwardfromthediamond'scenter),andIR/GDP(verticallydownwardfromthediamond's center). The first three scales are capturing Mundell's openeconomytrilemmaconfigurations,normalizedbetween0and1(Aizenman,Chinn,and
Ito2010).TheIR/GDP aimsatcapturingthegrowinguseofinternationalreservestobuffer against financial instability. The chart exhibits the remarkable stability oftheChineseexchangerateduringthe1990sandthe2000s,bufferedbyrapidincreasesinIR/GDP, while maintaining controlled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monetaryindependence.Figure1alsoputsChineseexperiencein theco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