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陕南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考_李超芳
- 格式:pdf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2
镇村综合改革视角下陕南移民搬迁的价值困境与出路选择白耀军;屈小莉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针对陕南移民搬迁存在的搬迁资金紧缺、土地资源紧缺、产业落后、就业增收渠道狭窄、社会公平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着力破解移民搬迁中的资金制约因素;有效化解移民搬迁中的土地制约瓶颈;抓好产业培育和进镇农民就业;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扎实有序推进移民搬迁,促进陕南农村改革发展.
【总页数】4页(P222-224,314)
【作者】白耀军;屈小莉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思政部,陕西商洛726000;商洛学院思政部,陕西商洛7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的价值与困境分析 [J], 何得桂;李卓
2.陕西安康移民搬迁农户生计选择与分工分业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兼论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农户的就地就近城镇化 [J], 黎洁
3.遭遇搬迁: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陕南王村为例 [J], 李博;左停
4.均等化发展视角下陕南惠农政策效用探究--以新闻焦点事件陕南移民搬迁为例[J], 叶妮
5.陕南移民搬迁背景下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规划思考——以汉阴县涧池镇为例 [J], 段炼孺;徐丛明;张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南移民搬迁实施方案为了有效推进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陕南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促进陕南地区的农村居民有序搬迁,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和生活环境改善。
一、搬迁范围。
本方案主要针对陕南地区的贫困农村,包括延安、安康、汉中等地的部分乡镇和村庄。
重点关注那些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地区,以及那些存在自然灾害隐患的地区。
二、搬迁对象。
搬迁对象主要包括贫困农户、无法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其他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村居民。
同时,也将重点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如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搬迁并得到相应的帮扶和安置。
三、搬迁方式。
搬迁方式主要采取集中搬迁和分散搬迁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那些自然环境较差、资源匮乏的地区,将采取集中搬迁的方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置,确保搬迁群体能够集中居住并享受集中供水、供电、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对于一些地理条件较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将采取分散搬迁的方式,鼓励农户自愿选择新的居住地点,同时提供相应的搬迁补助和安置帮扶。
四、搬迁安置。
搬迁安置工作将充分考虑搬迁群体的意愿和实际需求,合理规划搬迁安置点。
同时,将加大对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确保搬迁群体能够顺利安居乐业。
在安置点周边,将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为搬迁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五、搬迁帮扶。
为了帮助搬迁群体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本方案将加大对搬迁群体的帮扶力度。
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活动,提升搬迁群体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
同时,将加强对搬迁群体的政策宣传和法律援助,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六、搬迁管理。
为了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方案将建立健全搬迁管理机制,加强对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同时,将加强对搬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对于一些搬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将及时进行调整和解决,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
1 大学生移民搬迁感想作文3000字 篇一: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XX镇位于XX县西北方向,距县城37公里,甘志公路、洛河穿境而过,是XX集团驻地,是XX县经济、商贸、文化活动中心,是全县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域面积448.7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47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7737人,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山地7.2万亩,川台地1.3万亩,有蔬菜大棚524座,省级蔬菜示范园1处,养殖小区3个,丰裕种猪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有山地果树4200亩,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 近年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及重点镇建设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重点镇建设和人口聚集上,按照先建设后聚集,边建设边聚集的原则,按照省、市、县的总体要求,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工作,对拐沟、偏远村组的群众实施分年度、分批次的移民搬迁,直至实现整村搬迁,全镇重点搬迁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3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48户2120人,并对其他拐沟村的群众实施部分搬迁,现就搬迁情况调研如下: 一、移民搬迁是拐沟村组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拐沟、偏远村群众的贫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变化,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度仍然很深,返贫率仍然很高,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扶持,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为37.6%。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拐沟、偏远村组的贫困问题,使拐沟、偏远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通过调研,认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实施大规模、整建制的移民搬迁,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彻底告别贫困。其理由是: 第一、拐沟、偏远村组自然条件差。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区,立地条件差,地表植被脆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陡峭的山坡、匮乏的水源、脆弱的生态,是制约群众生存和发展的一道道难关。干旱、沙尘、霜冻、冰雹、洪水、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 2
关于商南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严青霞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这一战略决策将为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64万农户、240万人口,走出环境恶劣的深山区、开启富足安全的新生活揭开历史新篇章,对推进陕南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整体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5月,商南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这一统一决策部署,启动实施了此项工程,并一直以来把它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牢固树立“抓移民就是抓发展,抓移民就是保民生”的理念,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个总目标,注重调研抓规划,强化措施抓建设,加强监督抓质量,扩大宣传抓安置,并实施精细化管理,使该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由此也取得了像群众居住安全系数得到了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群众发展空间得到了拓宽,脱贫致富步伐得到了加快以及该县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步伐和社会转型也相应得到了推进等显著成效。
但通过调查发现:该县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过程中存在像资金配套压力大、思想认识不尽统一、产业配套跟不上、干部队伍有待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
由此我建议该县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个总目标,采取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民生环境;深化宣传教育,增强思想共识;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移民增收;强化干部队伍,夯实领导责任等措施,努力使该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商南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这一战略决策将为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64万农户、240万人口,走出环境恶劣的深山区、开启富足安全的新生活揭开历史新篇章,对推进陕南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整体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5月,商南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这一统一决策部署,启动实施了此项工作,并一直以来把它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政治工程来抓,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关注陕南移民生活空间的变化与延续基于陕南移民的大背景,针对移民搬迁出现的居民定居难现象,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搬迁居民的生活空间的改变。
并针对现状提出在重构搬迁移民生活空间时要注重保持空间的延续性。
标签:移民搬迁;生活空间;延续性Pay attention to changes and continuity for living space of the immigrant in Southern ShaanxiAbstract:In this paper,it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migrant in Southern Shaanxi,and is analysis this phenomenon which is the people who settled difficultyis caused by the changes of relocation residents living space . And it is aimed at the situation of present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immigrants living spac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inuity for the living space.Key words:relocation,living space,continuity1陕南移民的背景陕南即陕西省南部地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
因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威胁到山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陕南频发的地质灾害及难以脱贫的现状,使陕西省政府下定了扶贫避灾移民的决心。
2010年末,陕西省正式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
该规划指出,在2011—2020年,汉中、安康、商洛3市的28个县(区)将搬迁240万人,超过这3个市总人口的25%。
金融支持陕南移民搬迁的困境与对策作者:张丹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第9期摘要: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重要时期。
金融支持在此次移民搬迁工作中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当前取得的金融成效,分析金融支持在陕南移民搬迁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破解后期移民搬迁的资金困境,确保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陕南;移民搬迁;金融一、引言陕南即陕西南部区域,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自西向东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大地区。
面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夏季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当地交通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对陕南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
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陕南3 市28县约240万的山区人民以移民搬迁的方式安置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平川河谷地带。
实施移民搬迁5年来,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配套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辖内金融生态环境,金融创新还存在些许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为后期移民搬迁提供借鉴。
二、金融支持陕南移民搬迁现状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截止2020年,移民搬迁安置共需投资资金1109.4亿元。
在资金筹措上,陕西省建立了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人民银行汉中中支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创新信贷产品开发、提升金融服务等措施参与陕南移民搬迁;人民银行安康中支通过对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给予资金支持,扩大贷款规模,增强支农服务力度,给山区人民创造更便捷的移民条件;人民银行商洛中支搭建金融机构扶贫平台,规范贷款操作流程,明确贷款主体、资金使用范围,并要求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确保搬迁移民的日常生活。
长安银行创新支付方式,优化账户功能,建立省市县三级专户归集搬迁资金,通过网上银行加快提升资金兑付效率。
2016年8月,长安银行商洛分行与移民搬迁项目合作8000万的贷款资金,标志着移民搬迁社会融资的新渠道正式开通;邮政储蓄银行商洛分行获总行批准,陕南移民搬迁项目住房贷款在全国试点开通。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500字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都在积极进行城市化建设,陕南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区域,也在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移民搬迁工作,让贫困地区的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本篇文章就对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搬迁工作范围和方式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的范围涵盖了多个县市,包括宁强县、汉台区、南郑区、镇安县、山阳县、紫阳县等地。
根据搬迁的对象和场所的不同,搬迁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搬迁分为集中搬迁和分散搬迁两种方式。
集中搬迁指将一些移民集中到新的安置点,而分散搬迁则是逐户逐人进行搬迁。
二、搬迁工作进展情况自2018年开始,陕南地区就在积极推进移民搬迁工作。
到2020年底,共有近10万贫困人口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
其中,宁强县的搬迁率达到了100%,其他县市搬迁率也都超过了80%。
搬迁工作的进展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新的安置点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更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向富裕。
三、搬迁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搬迁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1.搬迁群众适应问题。
一些老年人和习惯了农村生活的群众,对新的生活环境不太适应,需要适应过程。
2.政策宣传不够。
一些群众对于搬迁政策不太了解,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3.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一些新的安置点还没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影响了群众的生活。
以上困难和问题也在积极的解决当中,比如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新安置点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迁入的群众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四、下一步的工作接下来,陕南地区将继续推进移民搬迁工作,预计到2025年前,将全部完成搬迁任务。
在此过程中,将加强政策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搬迁安置点的建设,让搬迁工作取得更为实质性的成效,让更多的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陕南生态移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余绮;倪琪【摘要】生态移民作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反贫困的重要对策,被广泛采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挟贫开发中.陕西省南部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已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户居住环境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城镇化建设.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政府对移民搬迁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移民安置点住房空置与空巢老人现象突显等问题.笔者在对陕南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62)004【总页数】3页(P114-116)【关键词】生态移民;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作者】余绮;倪琪【作者单位】西安市第八十二中学,陕西西安7100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移民政策成为环境保护和农村地区反贫困的有效途径。
为了缓解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当地区域发展的两难问题,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陕西省政府从2010年开始启动涉及搬迁居民240万人的“陕西南部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并借此契机进行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等以期让农民逐步摆脱贫困。
国内学者主要从移民行为这一角度来定义生态移民,并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移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特别是我国近三十年扶贫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态移民与环境及反贫困研究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1)生态移民的有效性及经济效果。
学者们认为把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相对其他治理方式,生态移民治理方式在财政上是最节俭、有效的,尤其在西北地区生态移民是实现城镇化的特殊途径[1~3]。
刘小强等(2010)认为主导产业的不同会影响不同移民村农户的增收状况[4]。
(2)生态移民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农户响应。
对商洛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移民搬迁是一个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宏大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按照陕西省规划,商洛市10年时间内要将聚居在洪涝灾害区域、地质灾害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和生存发展困难区域的18万户71.8万人,近三分之一的商洛人口将搬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居住安全和生存发展问题,其中今年要完成1.6万户6.4万人的搬迁任务。
为了确保移民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商洛市按照“建设小城镇、产业支撑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稳步进行。
一、商洛移民搬迁工作主要情况1、搬迁任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提出,从2011年起到2020年用10年时间,对陕南三市居住在深山半坡和地质灾害点上的60万户240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其中商洛18万户71.8万人,2011年要完成1.6万户6.4万人,这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才能完成。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商洛市、各县区都成立了工程推进办公室,各项工作正紧罗密布地开展。
2、搬迁对象目的。
陕南移民搬迁有两个目的,一是“挖险根”,二是“挖穷根”。
所谓“挖险根”,就是着力解决长期受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威胁的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幸福美满问题;所谓“挖穷根”,就是着力解决长期居住在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或一方水土难以使一方人脱贫致富和迈向小康问题。
为使搬迁工作不偏离初衷,做好搬迁对象确认工作十分重要。
一是合理确定对象。
结合商洛实际,移民搬迁应瞄准五类人群,即:受滑坡体、泥石流、尾矿库威胁区域的群众;长期受洪水灾害威胁的群众;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脱贫致富奔小康无望的农村贫困人口或低收入人口;对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和潜在威胁的居住群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搬迁的群众。
浅谈文化建设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中的意义文章探讨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中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章认为,在陕南移民搬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点睛之笔;政、产、学、研结合是文化产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标签:文化;陕南移民;新型城镇化建设陕西省人民政府为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破解长期困扰地区发展的贫困问题,于2011年5月启动了为期10年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该项工程涉及安康、商洛、汉中三市搬迁群众60万户240万人,其规模远超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被誉为国内外近代移民搬迁史上的一大壮举。
笔者认为,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核心,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新范例,大胆探索创新,将美丽乡村、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新型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当地农民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既是一项民生问题,又是一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一、移民新城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中,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
如果说“搬得出”仅仅是民生问题,那么“稳得住”和“能致富”则是长久之计。
2015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新范例”,并将此列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这可以看做是对陕南移民工程的新要求和新期望。
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在移民新城的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将美丽乡村、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新型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提到了移民搬迁工作的政策层面。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发展,习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强调文化的核心作用,指出“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的内容很多,有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
这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相契合,其核心是为了增强地区人民的向心力、自尊心与自信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陕南移民搬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高小燕 李文正 刘国航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6期
摘要 解决好陕南移民搬迁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是实现陕南移民搬迁目的和促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该文以陕南丹凤县为实地调研对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资源开发、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和农民工培训等方面,对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为化解丹凤县移民搬迁中遇到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进一步做好丹凤县移民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陕南移民搬迁;经济问题;对策;陕西丹凤 中图分类号 F301;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18-03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GAO Xiao-yan LI Wen-zheng LIU Guo-hang CHEN Hui YE Ai-ai ZHANG Meng-na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Solving economic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and promote immigrant relocation carried out smoothly. 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the deep investigation,the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resources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 structure,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talent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and other aspects,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dissolving the Danfeng County immigrant relocation in a varie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2013年 第五期
39
发与移民搬迁结合,支持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移民小区,对高山农户进行整体搬迁,通过集中流转土地林权、置换房产,鼓励搬迁群众通过生产资料入股参与产业分配,减少企业融资成本盘活产业开发资源,推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确保移民稳定增加收入。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工业
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驱动,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
一是要依托境内丹凤华茂、商南朝阳、商州秦土地等农产品经营企业,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搬迁群众利用原有土地、山坡地或租赁闲置土地,大力发展核桃、油茶、板栗、茶叶、食用菌、中药、蔬菜和猪、牛、羊、鸡等种养殖业,开发山地农产,为企业生产配套稳固的原材料基地,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移民增收;二是在加快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支持其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加强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酒店的对接合作,拓宽市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三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促使移民在取得土地租金回报同时参与务工,挣到“双份钱”。
强化组织,加强陕南移民技能培训。
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我市陕南移民收入的
主要来源依靠劳务产业。
因此,要强化组织领导,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社会管理、城市服务业、企业用工等市场就业需求,积极抓好陕南移民职业技能
,培训,大力实施市外输出就业培训和市内就业创业培训,通过“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对口交流培训,培育一批种养殖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公益岗位能手和企业技术工,力促每个搬迁户都有1-2名劳动力有一技之长。
在引导移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同时,要发挥各级劳务输出机构的“桥梁”作用,引导富余劳动力去中西部省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从事劳务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使农民向技术工人、市民转变。
政策扶持,保障陕南移民增收致富。
要打破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对搬迁群众的政
策束缚,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或者以身份证代码为惟一标识的认可登记制度,保障外出务工群众与都市居民一样享有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基本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和劳动就业权利。
加快土地物权化改革和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建设,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推动土地流转出让,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要降低信贷门槛,鼓励农民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为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制定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移民产业发展的投入,建立移民创业基金和相关减免政策,落实产业发展保险机制,最大限度分散风险等级。
要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减少流通经营环节。
要健全种植、养殖、加工等不同类型的科技服务组织,强化对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做特产业、做精产品,不断增强产品的附加值。
作者单位: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县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