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大规模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_冯明放
- 格式:pdf
- 大小:231.06 KB
- 文档页数:3
陕南大规模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冯明放;彭洁【摘要】在分析陕南移民搬迁具有搬迁规模宏大、移民类型多样、搬迁周期长和所需投资大等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陕南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解决的思路,即提供搬迁资金援助、完善搬迁用地供求、多种模式的就业带动等.%Based on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of peasant migration in southern of Shaanxi, such as large of scale, diversity oi migrants, long-cycle of migration and great investment of demands, the mai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from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namely providing fund aid, improving land supply and multi-pattern of employment.【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31【总页数】3页(P15482-15484)【关键词】移民搬迁;问题;经济学分析;陕南【作者】冯明放;彭洁【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陕南位于105°30'~110°1'E,31°42'~34°24'N,因地处陕西南部而称为陕南。
东西最长525 km,南北最宽约300 km,面积69 950 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4.01%。
区域内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31个区(县)约920万人,人口约占陕西省总人口的24%。
陕南移民扶贫搬迁的看法和建议中原镇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在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坚持以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扶贫移民现状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移民搬迁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农为主,有土安置;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实行整体规划,分年建设,逐步实施的方针,捆绑相关项目资金,加大项目实施力度,重点对居住在边远地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和陡坡峡谷地带,生存空间狭小,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区域的贫困户;远离集镇和交干线,信息闭塞,修路、拉电、通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大,孩子上学不便的自然村组和贫困户;地裂、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无法在当地生存的贫困户等进行移民扶贫,为其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扶贫移民补助标准从2001—2008年执行“1+5”的补助政策,即中省财政按每搬迁1人补助1000元,每户补助5000元的补助标准执行。
2009年起,省上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政策调整,启动了“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将原分散移民搬1迁改为以村为单位进行整体集中移民搬迁,补助标准按“每搬迁1人,省上补助3800元,每户补助1000元宅基地整理费,在享受省上人均补助的基础上建房仍然有困难的绝对贫困户,每户再补助1万元,数量控制在搬迁贫困户的10%以内”。
同时,对移民村每村安排10—15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重点用于解决项目村水、电、路等公益项目建设。
通过扶贫移民开发,使移民搬迁户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1、需移民搬迁贫困人口多,移民搬迁任务艰巨。
根据2011年组织新一轮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我镇尚有1.2万人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急待移民搬迁。
陕南移民搬迁调查报告陕南移民搬迁调查报告一、引言陕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资源有限,发展空间有限。
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决定进行移民搬迁,以便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本报告旨在对陕南移民搬迁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搬迁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及搬迁政策的实施情况。
二、搬迁政策的实施情况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将搬迁户安置到新的居住区域,并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搬迁户就业创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支持。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搬迁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并提高生活水平。
三、搬迁对居民的影响1.经济影响移民搬迁对陕南地区居民的经济状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由于新居住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
同时,搬迁政策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搬迁还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商业的繁荣。
2.社会影响移民搬迁对陕南地区居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搬迁使居民融入了新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人群接触,增加了社交圈子。
同时,搬迁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如就业竞争和社会矛盾。
政府需要加强社会管理,解决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居民的安全和稳定。
四、搬迁政策的问题和建议1.政策执行不到位搬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搬迁户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和安置,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政府需要加强对搬迁政策的执行,确保搬迁户的权益得到保障。
2.社会问题的应对搬迁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政府应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搬迁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搬迁户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搬迁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新居住区域的规划和建设,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关于实施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的思考杨冠军陕南移民搬迁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陕南环境恶劣地区群众居住安全和生存发展的宏大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商洛来讲,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按照“建设小城镇、产业支撑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集中精力把这项最大的惠民工程组织好、实施好,努力让广大山区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和近期对七县区工作情况的深入调研,认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问题《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提出,从2011年起到2020年用10年时间,对陕南三市居住在深山半坡和地质灾害点上的60万户240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其中商洛71.8万人,2011年要完成1.6万户6.4万人,这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才能完成。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县区都成立了工程推进办公室,各项工作正紧罗密布地开展。
但通过近半年的工作实践,在基层干部群众中还存在着思想不统一、认识有偏差等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四种心理”:第一种是畏难心理。
一些干部认为搬迁任务大,安置空间小,资金难落实,群众难发动,承诺难兑现,工作放不开手脚;一些群众担心政策会变化或落不实,思想上有顾虑。
第二种是观望心理。
一些地方总是等等看,看上级怎么办、他人怎么干,就是不研究自己怎么做,迟迟不作决定、不下决心、不付诸行动,群众也是互相观望,主动参与不够,影响了整个工程推进。
第三种是等靠心理。
一些地方把困难摆出来、把问题提出来,等上级资金支持,靠上级政策推动,怕担风险、怕担责任,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群众总想国家多给钱,等政府特别照顾,依赖心理严重。
第四种是贪功心理。
一些地方对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清,缺乏科学规划和长远打算,急功近利、急干蛮干,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陕南移民搬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解决好陕南移民搬迁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是实现陕南移民搬迁目的和促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
该文以陕南丹凤县为实地调研对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资源开发、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和农民工培训等方面,对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为化解丹凤县移民搬迁中遇到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进一步做好丹凤县移民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Abstract Solving economic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and promote immigrant relocation carried out smoothly. 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the deep investigation,the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resources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 structure,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talent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and other aspects,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dissolving the Danfeng County immigrant relocation in a varie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Key words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economy problems;countermeasures;Danfeng Shaanxi陕南移民搬迁是一项规模巨大的战略工程,涉及防险避灾、扶贫、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许多内容。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政协商洛市委员会主席王甲训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决策,也是着眼于陕南立地条件,消除自然灾害威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山区群众安全持续发展、稳定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更是加快幸福商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
围绕助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近期商洛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组织对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集中视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一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成效和特点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地理条件特殊,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因灾毁家致贫的教训十分深刻。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无疑是商洛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民生质量的重大历史机遇。
工程实施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重视、行动高度统一,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财,强化措施,稳健推进,整体工作实现了高点起步、良好开局。
2011年底,全市完成移民建房16721户67797人,占省下达计划1.6万户6.4万人的103%。
其中,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213个,占计划任务的102%;集中移民安置完成建房13439户52991人,主体建成封顶7797户28615人;分散安置完成建房3277户13307人,主体建成封顶的有3146户12507人。
2012年,各县区移民搬迁对象审查确定、计划方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
全年确定集中安置点272个,搬迁安置2.1万户8.2万人,目前大部分安置点已开工建设。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最根本的防灾避灾途径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好机遇,成立了以市、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明确由市县(区)长抓综合协调、常务市县(区)长抓政策落实、分管市县(区)长抓工程推进,市上调整编制组建了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办公室,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逐级夯实了市、县(区)、镇、村的工作责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配套资金缺口大、筹措难。
按市、县财政配套每户建房补助资金1.5万元,特困户2.4万元,石泉县10年规划期内共需县级财政配套资金 2.06亿元,对于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的秦巴贫困山区县,县级财政配套资金难以筹措。
二是立地条件差、选址难。
省上规定集中安置点必须安置30户以上,石泉县山大沟深,部分镇村集中安置点受地形限制,选择一次性集中安置30户以上且适于居住的地点十分困难,导致不能享受省上的集中安置基础设施配套政策。
三是审批程序多、开工难。
启动实施30户以上规模集中安置点需规划报批、土地审批及各类评估申报,涉及5部门11个审批环节,特别是市级有资质的地质灾害评估专家人员较少,导致审批时间较长,影响建房进度。
对策及建议:一是整合项目资金。
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扶持,整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陕南移民搬迁。
二是因地分类施策。
针对陕南山区的实际,以10户集中建房为单元,分类制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标准。
三是简化审批程序。
实行部门联合办公,分期集中审批建房手续,并通过专家评估、委托评估等方式,加快审批进度,促进安置点早日开工建设。
(石泉)。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陕南地区作为中国的贫困区域,长期以来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
为了摆脱贫困,陕南地区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本文将对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调查与思考。
首先,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修建了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为移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许多原来偏远贫困的地区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交通便利程度提高,电力供应稳定,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其次,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对于陕南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原来贫困地区的农民纷纷搬迁到新的安置点,得到了更好的生产条件和机会。
一方面,政府鼓励农民从事现代农业,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引导民众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陕南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然而,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第一,部分移民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适应有困难。
由于陕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习惯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移民可能面临适应新环境的困难。
政府应该加强对移民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第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对生计的依赖。
在搬迁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妥善处理土地征收和补偿等问题,确保受影响的农民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和就业机会。
否则,他们可能会成为新的贫困群体,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综上所述,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在促进地区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政府应加强对移民的培训和辅导,妥善处理土地征收和补偿等问题,确保移民能够顺利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并从中受益。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关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促进陕南地区的发展和脱贫攻坚。
陕南移民搬迁后新农村发展的问题及策略作者:李斌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3期[摘要]陕南移民搬迁后形成的新农村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结合商洛市移民搬迁的政策,分别从移民搬迁后的集中安置、搬迁成本、政府补贴、相关制度以及居住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落实移民搬迁政策、调整农业结构、建立特色农业、利用商洛市矿产资源带动就业、搞好移民搬迁户的信息服务工作等方法,这对商洛市新农村的健康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移民搬迁;新农村;现状问题;方法[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陕南的移民搬迁工程加快了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的农村发展步伐,三个市从2011年开始在10年内移民240万人,主要以避灾、扶贫和生态保护为主要目的。
这些地方移民搬迁后形成的新村落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并且取得一定成绩,多数搬迁户已从传统单一的农业种植发展到农业经营模式,必将给陕南三农面貌带来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生态文明上台阶的崭新局面。
但是搬迁后形成的新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探索移民搬迁的问题上,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
唐建國在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从涔天河移民库区实际出发,探索几种创新模式在移民搬迁中突破旧有的瓶颈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刘伟,黎洁等研究了陕南移民搬迁农户的贫困类型和成因有利于建立精准的扶贫工作机制;冯明放,彭洁对陕南移民面临的资金问题、征地和选址问题以及产业开发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冯立峰,王伟介绍了宁夏西海固地区做好生态移民工作的主要经验;燕萌在陕南移民搬迁中提出,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布局形态、生活方式都对移民搬迁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与意义;赵仰华将失地农民和可持续生计概念相结合,从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和外部政策改善两个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赵剑波从移民收入和消费结构两方面研究陕南生态移民政策效果明显,对农户都有很大益处,提高了陕南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加快了地区经济发展;孔凡斌,陈胜东等针对连片贫困山区农户,积极实施搬迁移民能够提高农户生计资本,能有效达到减贫目的。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500字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都在积极进行城市化建设,陕南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区域,也在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移民搬迁工作,让贫困地区的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本篇文章就对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搬迁工作范围和方式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的范围涵盖了多个县市,包括宁强县、汉台区、南郑区、镇安县、山阳县、紫阳县等地。
根据搬迁的对象和场所的不同,搬迁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搬迁分为集中搬迁和分散搬迁两种方式。
集中搬迁指将一些移民集中到新的安置点,而分散搬迁则是逐户逐人进行搬迁。
二、搬迁工作进展情况自2018年开始,陕南地区就在积极推进移民搬迁工作。
到2020年底,共有近10万贫困人口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
其中,宁强县的搬迁率达到了100%,其他县市搬迁率也都超过了80%。
搬迁工作的进展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新的安置点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更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走向富裕。
三、搬迁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搬迁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1.搬迁群众适应问题。
一些老年人和习惯了农村生活的群众,对新的生活环境不太适应,需要适应过程。
2.政策宣传不够。
一些群众对于搬迁政策不太了解,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3.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一些新的安置点还没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影响了群众的生活。
以上困难和问题也在积极的解决当中,比如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新安置点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迁入的群众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四、下一步的工作接下来,陕南地区将继续推进移民搬迁工作,预计到2025年前,将全部完成搬迁任务。
在此过程中,将加强政策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搬迁安置点的建设,让搬迁工作取得更为实质性的成效,让更多的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移民搬迁扎实推进困难问题亟待解决—对汉中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移民搬迁扎实推进困难问题亟待解决—对汉中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和战略举措,按照《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汉中市共需搬迁24万户、85.25万人,搬迁建筑面积2853.4万平方米。
一、移民搬迁规划的背景和搬迁类型、规模(一)严重的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威胁和贫困影响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地理环境与地质环境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地质灾害类型较多,且分布点多面广,是陕西省地质灾害较多发区之一。
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4263.1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6%;中易发区面积685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2%;低易发区面积10239.4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7.6%。
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为21359.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8.4%,高出全省18.9个百分点,不易发区面积5886.39平方公里,仅占21.6%。
据统计,截止目前汉中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297处,威胁5.29万户、20.87万人安全。
2001—2010年间,共发生地质灾害600多起,造成253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99亿多元,特别是2010年入汛以来的强降雨,新增地质灾害160处,造成28人死亡、5人失踪、19人受伤、18万间房屋受损、1.57万公顷耕地损毁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汉中市气候属南暖温带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但年内分配不平衡,局地时有强降雨发生。
区内河网纵模,水系密布,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岩石风化、剥蚀严重,山洪危害极为严重,属陕西省山洪危害最主要的群发区和危害地带。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汉中市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不乏50年一遇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关于我县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思考与建议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的宏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也是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今年5月,省政府在安康召开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之后,我县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群策群力,迅速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年度重大民生项目之一,按照省市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快实施,从人、财、物等力量上给予重点保障,努力克服任务、时间和资金上的巨大压力,按计划完成了年度任务,移民搬迁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一、全县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主要情况(一)搬迁任务。
按照《规划》,我县未来10年要整合运用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洪涝灾害避险移民、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四种搬迁安置方式,以县城和重点集镇为中心规划布局集中移民点,以减灾减贫为目的确定移民搬迁类型和对象,以集中安置、上楼安置为手段,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0352户40467人,每年实施规划总量10%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10年全县规划建设50个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社区,集中安置8800户,分散安置1552户,分年度组织实施,实现“搬一批人,建一个社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
(二)搬迁目的。
移民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
陕南移民搬迁就是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或养不旺一方人的问题,破解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恶性循环怪圈,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群众安全隐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共享社会各类公共资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速脱贫致富,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结合我县实际,移民搬迁主要瞄准五类人群,即:受滑坡体、泥石流、尾矿库威胁区域的农户;长期受洪水灾害威胁的农户;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脱贫致富奔小康无望的农村贫困人口或低收入人口;对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和潜在威胁区域内的农户;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搬迁的农户,(三)规划选址。
摘要:西部山区移民搬迁工程是旨在应对居住在地质灾害频发环境中人们的生存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惠民政策项目,它不仅为搬迁移民提供了更安全的生存环境,而且也为促进山区农村城镇化和城乡统筹提供了契机。
以陕西省汉中市l县为例,通过对搬迁移民农户的调查,主要从搬迁后移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区管理等方面来考察山区搬迁移民集中居住后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山区;搬迁;移民;集中居住;社会文化适应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7-30(9)1 引言西部山区移民搬迁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脱贫致富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对处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陕南地区所实施的移民搬迁项目是以避灾、扶贫和生态保护为主要目的,规划用十年时间对陕南28个县的240万人实施移民搬迁,该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移民搬迁项目。
该项目的实施对身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的群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
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工程规模大、投入多、周期长,是我国移民搬迁工程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
因此,研究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有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我国西部山区移民搬迁工程实施的状况及问题,促进山区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开展。
当前移民搬迁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部分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和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失地农民在经济上生存于城市边缘,社会交往兼具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特点,大部分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性较差[2]。
李飞和钟涨宝通过对江苏省两个失地农民社区进行调查,从职业适应和社会交往适应两个方面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集中居住的社会适应问题。
认为当前失地农民的职业适应水平一般,社会交往网络难以拓展,社会交往适应难以实现 [3]。
叶继红对我国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的文化适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失地农民文化适应的因素,并发现集中居住的农民总体上适应状况良好,但仍面临很多难题有待改进[4]。
CHINA OPENING JOURNAL开放导报2015年6月第3期 总第180期June 2015No.3 Total No.180【社会建设】陕南避灾扶贫搬迁移民工程是我国近60年来最大的移民工程,是陕南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着力点。
安康作为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发源地、决策地和推进地,加强对安康移民搬迁规划建设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有利于促进安康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对陕南高质高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案例价值。
已有研究对陕南移民搬迁的资金来源、社会排斥、生计等问题进行系统视角、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的研究,但对陕南移民搬迁规划建设过程缺乏基于建设规划和工程建设方面的实践分析和理论总结。
毫无疑问,特别是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建设规划和工程质量控制新型城镇化下陕南移民搬迁规划建设问题张静晓1,石昌林2,田曙安2(1.长安大学建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2. 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局,陕西 安康 725000)[摘要] 本文以安康为对象,以规划编制、规划审查与项目审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为重点,对陕南新型城镇化的移民搬迁工程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存在质量监管介入不够、规划深度不够、多规融合缺乏等问题,需要高质高效编制移民搬迁系列规划;强化规划审批和主动跟踪管理;加强生态保护,加大跨区搬迁;以合同为中心规范招投标,确保新型城镇化下移民搬迁规划建设有序开展。
[关键词] 工程移民 规划建设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 C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3-0072-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01013);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3YJA790150);陕西省社科联项目(2013Z065)。
[作者简介] 张静晓(1981 —),河南南阳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3~2015年度陕西省委组织部博士服务团挂职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副局长,研究方向:建筑经济与管理;石昌林(1962 — ),陕西安康人,安康城乡建设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田曙安(1966 — ),陕西安康人,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总规划师、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