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运行服务蓝图服务流程图
- 格式:pptx
- 大小:84.58 KB
- 文档页数:2
MBR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及流程图1.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由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取代传统活性污泥系统中占地较大的二沉池,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内之膜分离设备截留槽内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固体物,极大地提高污水深度处理后的水质。
与传统工艺相比,MBR可以使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污泥浓度,活性污泥(MLSS)浓度可达到10g/L以上,污泥龄(SRT)可延长。
流程图1—5图1-52.间歇活性污泥法(SBR)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
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
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3.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
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
它适应负荷冲击的能力强,还可省去初次沉淀池。
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大节省基建投资,最适于处理含悬浮和胶体物质较多的废水,如制革废水、焦化废水等,工艺灵活。
企业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企业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是指在企业内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具体步骤和流程的图示化表达。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常见的企业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详细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二、工艺流程图下面是一种常见的企业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 污水采集和预处理阶段- 污水采集:将企业内部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采集到污水处理厂。
- 预处理: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去除大颗粒物质、沉淀悬浮物等。
2. 生物处理阶段- 活性污泥法: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同时去除氨氮和总磷。
- 曝气池:通过曝气设备向生物反应器中注入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有机物质的速度。
- 沉淀池:将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经过沉淀作用,使悬浮物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
3. 深度处理阶段- 滤池: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滤池,去除残存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 活性炭吸附:引入活性炭吸附池,去除有机物质和难降解物质。
- 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毒。
4. 污泥处理阶段- 污泥脱水:将沉淀池中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减少水分含量。
- 污泥干化:将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化处理,减少体积和分量。
- 污泥处置:对干化后的污泥进行处置,如填埋、焚烧等。
三、数据和说明1. 污水处理能力: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可以设计不同的处理能力,如每天处理1000立方米的污水。
2. 水质指标: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对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如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3. 设备和设施:根据工艺流程图,需要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和设施,如污水采集管道、生物反应器、曝气设备、沉淀池、滤池、活性炭吸附池、紫外线消毒设备等。
4. 操作和维护: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并定期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检修和保养。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处理是指将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是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和处理方法进行图形化展示,以便于工程师、操作人员和相关方面的人员理解和操作。
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概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主要包括污水的采集、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等环节。
整个处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污水采集:将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系统采集到污水处理厂。
采集系统包括下水道、雨水管道等。
2. 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物、悬浮物、沉淀物等。
预处理过程包括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等。
3. 主处理: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主处理过程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
4. 后处理:对主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后处理过程包括深度处理、消毒等。
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详细描述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详细描述了每一个环节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1. 污水采集:- 下水道系统:采集城市排水、生活污水等。
- 雨水管道:采集雨水排放。
2. 预处理:- 格栅: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 沉砂池: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沉淀物。
- 沉淀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3. 主处理:- 生物处理:利用生物反应器(如活性污泥法、厌氧氨氧化法等)降解有机物。
- 化学处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絮凝剂、氧化剂等)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
4. 后处理:- 深度处理:利用过滤器、活性炭吸附等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 消毒:使用消毒剂(如次氯酸钠、紫外线辐射等)杀灭细菌和病毒。
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的优势和应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地展示整个处理过程,便于操作人员理解和掌握。
同时,工艺流程图还可以用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和工艺优化等方面。
1. 工程设计:根据工艺流程图,可以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设备配置和管道设计等,确保处理效果和运行安全。
污水处理工作流程图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涉及到从污水收集到处理再到排放的一系列工艺和步骤。
下面将详细描述污水处理的工作流程图。
1. 污水收集污水收集是指将城市、工业或农村等地区产生的污水收集起来,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污水可以通过下水道、管网或者污水收集井等方式进行收集。
2.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
这一步通常包括格栅、砂池和沉淀池等设备的运作。
格栅用于拦截大颗粒物质,砂池用于沉淀沙土等杂质,沉淀池则用于沉淀悬浮物。
3. 一级处理一级处理是指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这一步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者厌氧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搅拌槽和曝气池等设备,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厌氧处理法则是在无氧环境下通过厌氧菌将有机物降解。
4. 二级处理二级处理是指对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这一步通常采用生物脱氮和生物脱磷技术。
生物脱氮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将污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生物脱磷则是通过磷酸根菌将污水中的磷转化为无机磷沉淀。
5. 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是指对二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其中的微量有机物和微生物。
这一步通常采用深度过滤和消毒技术。
深度过滤通过滤料和过滤器等设备,将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去除。
消毒则是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氯或臭氧等,杀灭污水中的微生物。
6. 出水处理出水处理是指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最后的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这一步通常采用沉淀池和消毒设备。
沉淀池用于沉淀残留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消毒设备用于杀灭残留的微生物。
7. 排放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出水处理后,可以安全地排放到水体或者用于灌溉等用途。
排放过程需要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是污水处理的工作流程图,从污水收集到处理再到排放,每个步骤都有特定的工艺和设备。
通过这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标题: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引言概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是污水处理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清晰地展示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通过工艺流程图,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更好地理解整个处理系统的运行原理,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一、污水收集与预处理1.1 污水收集:将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通过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1.2 筛除固体杂质:通过格栅等设备将污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去除。
1.3 沉砂除油:采用沉砂池和除油池等设备去除污水中的沙、泥和油脂等杂质。
二、生物处理过程2.1 好氧生物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好氧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2.2 厌氧生物处理:有机物经好氧处理后,进入厌氧生物反应器,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
2.3 混凝沉淀: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混凝沉淀池,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沉淀。
三、气体处理过程3.1 气体吸附:通过气体吸附设备去除污水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3.2 气体氧化:利用气体氧化设备将硫化氢等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3.3 烟气处理:处理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二次沉淀与消毒4.1 二次沉淀:将混凝沉淀后的污水送入二次沉淀池,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悬浮物。
4.2 消毒处理:采用氯气、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
4.3 污泥处理:对生物处理和混凝沉淀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如压滤、脱水等。
五、净水回用或排放5.1 净水回用: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2 水体排放:将处理后的水体排放至江河湖泊等水体,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5.3 监测与维护:定期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监测和维护,确保系统运行稳定,达到预期处理效果。
结论: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的详细展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关系,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是用于展示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流程的一种图表形式。
它通过图形、符号和文字的组合,清晰地展示了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流程、设备和工艺步骤。
下面是一个标准格式的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的详细描述:1. 污水采集:污水处理站首先需要采集来自不同来源的污水。
这些来源可能包括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采集污水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下水道系统或者其他采集设施。
2. 初级处理:采集到的污水首先经过初级处理。
初级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设备。
3. 次级处理:经过初级处理后,污水进入次级处理。
次级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常见的次级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固定化生物膜法等。
4. 深度处理:经过次级处理后,污水需要进行深度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氮和磷等。
常见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高级氧化法和膜分离法等。
5. 消毒:深度处理后的污水需要进行消毒,以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6. 滞留池:消毒后的污水通常会进入滞留池进行一段时间的滞留,以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稳定。
7. 出水:经过滞留池后,处理后的水可以被排放到水体中,或者用于灌溉、工业用水等其他用途。
8. 污泥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
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浓缩、脱水和焚烧等。
9. 监控和维护:污水处理站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控和维护工作,以确保设备和工艺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一个标准格式的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的详细描述。
实际的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可能因地区、规模和技术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但通常都会包括以上所述的主要步骤和设备。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引言概述: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是描述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的工艺过程的图示。
它是污水处理站设计和运营的基础,能够匡助我们了解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流程和各个处理单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的五个大点,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最终处理。
正文内容:1. 预处理1.1 污水进流量测量:通过流量计测量污水进流量,以便控制处理单元的运行和调整处理工艺。
1.2 粗格栅过滤:使用粗格栅过滤器将大颗粒的固体杂质和飘荡物从污水中去除,以防止后续处理单元的阻塞。
2. 初级处理2.1 沉砂池:将污水在沉砂池中停留一段时间,使重颗粒悬浮物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层,并将上层相对清澈的水流出。
2.2 沉淀池:将经过沉砂池处理后的水流入沉淀池,使悬浮物进一步沉淀和分离,减少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2.3 气浮池:通过注入空气或者气体使悬浮物浮起,形成浮渣,然后将其从水中移除,以进一步净化水质。
3. 中级处理3.1 好氧生物处理:将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减少有机物浓度。
3.2 活性炭吸附:将经过好氧生物处理后的水流入活性炭吸附池,利用活性炭对水中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去除。
3.3 植物滤池:将经过活性炭吸附的水流入植物滤池,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进一步减少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4. 高级处理4.1 膜分离技术:使用微孔膜或者超滤膜对水进行过滤,去除弱小颗粒、胶体和细菌等微生物,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4.2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对水进行消毒,破坏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4.3 活性炭吸附:再次使用活性炭吸附池对水进行处理,去除残存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提高水的质量。
5. 最终处理5.1 污泥处理: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浓缩和干化等处理,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对环境的影响。
5.2 出水处理:对经过前面处理的水进行最后的调节和净化,确保出水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并提供相应的示意图和说明,以便于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2. 污水收集与初步筛选2.1 汇集管道系统:将城市中各个区域产生的废水通过下沉井、拦截器等设施引导至主要收集管道。
2.2 初级格栅过滤:利用机械方式去除较大颗粒物质,如纸张、布料等杂物。
3. 鼓风式活性污泥法(A/O法)3.1 延伸曝气反应器(EAR):- 将经过初步筛选后的废水进入EAR进行好氧降解;- EAR内设置鼓风装置增加溶解氧浓度促进微生物代谢。
4.二沉式活性炭吸附-接触曝气-混凝絮凖-O3催化剂消毒技术(ACO)4.1原理及特点:4.2适用范围:(一)有机含量高,色度佳;(二)水质波动较大,处理效果稳定;(三)出口COD<30mg/L,色度低于20倍。
4.3工艺流程:(一)初沉池: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二)接触曝气生化反应器: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对可降解性有机物进行吸收、脱硫等作用;3.混凝絮凖技术:水体中添加适量的高聚合离子型或胶束结构形成剂,形成极小颗粒状固态组织,并与溶液内所含杂质发生静电相互间引力而使之迅速集结起来.4.O3催化消毒法(Ozone disinfection)O₃具备强氧化能力,在快速灭活病原菌及其孢子方面表现优异。
5.次级格栅过滤利用更加密集的网格过滤系统进一步去除残留在废水中的较小颗粒和纤维类材料。
6.厌氧消化池将经过前述处理后仍然存在的有机物质通过厌氧消化池进行进一步分解和降解。
7.沉淀澄清通过设置大型的沉淀池,使废水中残留的颗粒状物质在静置过程中逐渐下沉并与上层液体分离。
8. 消毒处理利用紫外线灭菌装置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对经过前述工艺处理后仍然存在微生物等有害成分进行杀灭。
9. 出水排放经过以上各个环节处理后,将最终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出水排入指定区域或再利用。
10、本文档涉及附件:- 工艺流程图示意图(见附件1)- 设备列表表格(见附件2)11、法律名词及注释:A/O法:鼓风式活性污泥法(Aeration/oxidation process) EAR: 延伸曝气反应器(Extended aeration reactor)COD: 化学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污水处理流程图一、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含有有害物质的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污水处理流程图是用来描述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关联关系的图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流程图的构成、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以及相关数据的编写。
二、流程图构成污水处理流程图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进水口:将污水引入处理系统的入口。
2. 预处理: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固体物质的去除、沉淀等。
3. 生化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去除。
4. 混凝沉淀:利用化学物质使悬浮物凝聚并沉淀。
5. 滤过处理:通过滤材对水进行过滤,去除细小的悬浮物。
6. 消毒: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
7. 出水口:将处理后的水排放或再利用。
三、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1. 进水口:污水从居民区、工业区等进入处理系统,通常通过管道输送。
进水口需要设有格栅和沉砂池,用来去除大颗粒的固体物质和沉淀物。
2. 预处理:进入预处理环节后,污水会经过初步的物理处理,包括除砂、除油、除渣等。
除砂是通过设置沉砂池,让沙子和颗粒物沉淀到底部,然后通过排污口排出。
除油是通过设置油水分离池,利用油的浮力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脂分离出来。
除渣是通过设置格栅,将固体废物截留在格栅上,然后通过清理排出。
3.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
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通过搅拌和通气等方式,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生物膜法是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或膜上,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
4.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利用化学物质将悬浮物凝聚成较大颗粒,然后通过沉淀使其沉降到底部。
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等。
混凝剂与污水混合后,形成混凝絮凝物,经过沉淀后,沉淀物会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层。
5. 滤过处理:滤过处理是通过滤材对水进行过滤,去除细小的悬浮物和溶解物。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一、引言污水处理站是为了处理城市污水,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而建设的设施。
它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使其达到可排放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图及各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二、工艺流程图以下是污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图:1. 初级处理- 污水进入格栅,通过格栅过滤掉大颗粒物质,如纸张、塑料等。
- 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沉砂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沉积在底部的沙子和砂石。
- 沉砂池出水进入调节池,平衡水质的pH值和水温。
2. 次级处理- 调节池出水进入好氧生物处理池,通过好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 好氧生物处理池出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
- 沉淀池出水进入消毒池,使用消毒剂杀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3. 高级处理- 消毒池出水进入活性炭过滤池,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质和异味。
- 过滤池出水进入臭氧氧化池,使用臭氧氧化剂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质和异味。
- 臭氧氧化池出水进入最后的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残余的悬浮物质。
4. 出水处理- 沉淀池出水进入排放管道,经过监测后可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海洋中。
- 排放前需要进行水质监测,确保出水符合国家标准。
三、数据示例以下是一个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的数据示例:1. 初级处理- 格栅过滤效率:90%- 沉砂池去除效率:95%- 调节池pH值范围:6.5-8.52. 次级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池COD去除率:85%- 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90%- 消毒剂使用量:5mg/L3. 高级处理- 活性炭过滤池有机物去除率:95%- 臭氧氧化池有机物去除率:90%- 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95%4. 出水处理- 出水COD浓度:≤20mg/L- 出水悬浮物浓度:≤10mg/L- 出水pH值范围:6.5-8.5四、总结污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图包括初级处理、次级处理、高级处理和出水处理四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特定的工艺操作和要求,以确保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和净化。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是指用于描述污水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和步骤的图表。
它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能够直观地展示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方式和各个处理单元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一个标准格式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的详细描述。
1. 污水采集与预处理阶段:- 污水采集:污水从不同的来源(如家庭、工业企业等)通过管道或者渠道采集到污水处理厂。
- 粗格栅过滤:污水经过粗格栅过滤,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 沉砂池:污水进入沉砂池,沉淀和去除较重的悬浮物和沉积物。
- 调节池:污水进入调节池,平衡水质和水量,调节进水的浓度和流量。
2. 污水生物处理阶段:- 好氧生物处理:污水进入好氧生物处理单元,通过曝气和搅拌等方式,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 好氧沉淀池:经过好氧生物处理的污水进入好氧沉淀池,使微生物和悬浮物沉淀下来。
- 好氧滤池:经过好氧沉淀池的污水进入好氧滤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
3. 污泥处理阶段:- 污泥浓缩:从好氧沉淀池和好氧滤池中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设备,去除其中的水分。
- 污泥消化:污泥进入污泥消化池,通过厌氧发酵,将有机物分解为沼气和稳定的有机质。
- 污泥脱水:经过污泥消化的污泥进入污泥脱水设备,去除其中的水分,得到干燥的污泥。
4. 水体净化阶段:- 深度过滤:经过污泥处理的污水进入深度过滤设备,通过滤料的吸附和过滤,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 活性炭吸附:经过深度过滤的污水进入活性炭吸附单元,利用活性炭吸附剂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 消毒:经过活性炭吸附的污水进入消毒单元,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氯)杀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
5. 出水处理阶段:- 出水调节:经过消毒的污水进入出水调节池,调节出水的浓度和流量。
- 出水过滤:经过出水调节池的污水进入出水过滤设备,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
- 出水排放:经过出水过滤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通过管道或者渠道排放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