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防火设计图集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8
自然排烟8.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8.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8.2.2.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8.2.2.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8.2.2.3 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8.2.2.4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8.2.2.5 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8.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8.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8.2 自然排烟8.2.1 在原条文的基础上修改的。
一、由于利用可开启的外窗的自然排烟受自然条件(室外风带、风向,建筑所在地区北方或南方等)和建筑本身的密闭性或热压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有时使得自然排烟不但达不到排烟的目的,相反由于自然排烟系统会助长烟气的扩散,给建筑和居住人员带来更大的危害。
所以,本条提出,只有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有条件要尽量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二、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着火时最重要的疏散通道,一旦采用的自然排烟方式其效果受到影响时,对整个建筑的人员将受到严重威胁。
对超过50m的一类建筑和超过1OOm的其它高层建筑不应采用这种自然排烟措施。
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中,在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仍保留着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其原因是认为自然排烟方式的确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的排烟方式。
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住宅工程中的维护管理方便、简单,这种方式仍应优先尽量采用。
2023年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成为一道明显的风景线,但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也相应增加。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针对2023年的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进行详细论述,内容分为火灾防范措施和排烟系统设计两个部分。
一、火灾防范措施1. 消防间距: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确保每隔一定楼层设置有效隔火间距,通常为每4-6层设置一个防火墙。
同时,建筑中的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和自动火灾报警装置等。
系统应能够及时发现火灾,报警信号迅速传输至消防控制室,并触发相应的防火自动化设备,消防人员可根据报警情况及时处置。
3.灭火系统:高层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和消防栓系统。
自动喷淋系统应根据建筑性质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布置,确保全面覆盖。
消防栓系统应与楼梯间直通,并设有明显的标识,使用方便。
4. 疏散楼梯设计:高层建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宽敞疏散楼梯,以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
楼梯应设置消防照明和疏散标识,消防门应符合防火要求,通道两侧不得设置障碍物。
另外,高层建筑还应设置避难层,以提供额外的疏散空间。
5.防烟措施:防烟是高层建筑火灾防范的重要环节。
建筑中应设置防烟门、防烟封闭和排烟设计,确保火灾发生时疏散通道的安全。
防烟门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隔烟性能,防烟封闭应能有效堵塞烟气的蔓延。
二、排烟系统设计1.烟气排放量计算:高层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的用途和面积,合理计算烟气排放量。
计算烟气量时应考虑火灾烟气的产生量和烟道中的风压损失等因素。
2.多层排烟设计: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应设计为多层独立排烟的形式,每个楼层应有相应的排烟口和风机进行排烟。
各楼层烟道之间应采用垂直连接的方式,烟道应保持通畅。
3.排烟口尺寸和位置:高层建筑每个楼层的排烟口尺寸和位置应根据防火分区、楼层面积和烟道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gb51251—202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的人员安全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标准的背景、技术要求、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验收等方面进行介绍,总计超过1200字。
1.标准背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和消防控制的重要设施,特别是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地帮助人员疏散,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对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选型、安装和验收进行规范。
2.技术要求2.1设计要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消防法规的要求,并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面积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2设备要求:系统的设备包括排烟风机、风口、排烟管道等,这些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保证其质量和性能。
2.3控制要求:排烟系统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可由人员控制,自动控制可以通过感烟探测器和烟雾控制器实现,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启动系统。
2.4防火性能:排烟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包括系统的排烟管道、风口和排烟风机等都应符合相关的防火标准,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不会变成火灾传播的通道。
2.5隔烟性能:排烟系统除了要保证排烟功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隔烟功能,即可以防止烟气进入逃生通道和其他安全区域,以确保人员的疏散通道不被烟气阻塞。
3.系统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排烟风机的选型: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和高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排烟风机型号和数量,确保排烟的风速和排烟效果。
3.2排烟风口的设置: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消防安全要求,确定合适的排烟风口位置和数量,以保证排烟的效果和烟气的疏散。
3.3排烟管道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确定合适的排烟管道的布置和尺寸,确保排烟的通畅性和防火性。
烟道的设计要求及安装标准烟道的设计要求及安装标准烟道的设计要求:1.如果条件允许,首层可以不做成品烟道,而是在二层楼板烟道位置做成局部降板(降低500mm左右),做成首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烟道。
2.如果烟道穿过楼板,则在根部做混凝土挡坎,挡坎高度应高出厅房楼板标高200mm。
3.烟道出屋面的部分及风帽必须做成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
4.成品烟道高度与楼层高度一致,烟道必须在楼板位置接缝。
5.烟道的布置方面,如果对外立面没有影响,可以考虑布置在室外,这样既可以增加房间的使用面积,也可减少厨卫漏水隐患。
烟道的安装标准:1.烟道必须由下向上逐层安装,特别要注意核对烟道型号和楼层。
严格按产品型号代号的标记,按顺序安装,安装时绝对不能错装。
2.烟道必须在楼板处接缝安装,上下管道之间的接缝用水泥砂素灰做好密封,管道与楼板间隙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塞,并浇注C20混凝土坎(坎厚80mm,坎顶标高高出厅房楼板标高200mm)。
每层排风道要做承托处理(烟道下端预埋铁件,在楼板处焊接角钢承托)。
3.烟道安装后,必须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烟道与墙面的间隙。
如果间隙过小,则应在安装烟道前,将墙面抹灰,防止烟道万一漏烟串过墙面。
4.施工时不允许异物投入烟道中。
烟道施工安装过程中,管口应采取遮蔽措施,直到安装接口件时再拆除。
遮蔽为薄壁水泥砂浆时,厂家应在其表面预埋铁丝,方便拆除时外拉,以免造成拆除时薄壁掉入烟道内。
5.为规范和方便厨房烟道与排油烟机的连接,管道厂家应提供专用的排风道进风口接口件,供施工单位在厨房内抹灰时嵌埋。
6.注意首层烟道的沉降,要注意确保首层烟道与建筑共同沉降。
7.清洗烟道表面时,烟道与墙面之间应挂网,防止接缝处开裂。
Regarding the design standards for flues。
both the "Trial Standards for Residential Design in Guangzhou" issued in 1997 and the "Residential Design Standards" 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n in 1999 require the design of dedicated flues。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新版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以下简称《规范》)被批准发布,自年5月1日起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部统一的建筑防火设计通用规范。
记者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了解到,根据该规范编制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13j-1)(以下简称《图示》)日前已经面市。
新旧规范差异大据介绍,新版《规范》分拆了《建筑设计防雷规范》gb-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雷规范》gb -95(年版),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同的建议,将住宅建筑的高、多层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分割。
首先,新版《规范》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其次,将消防设施的设置单一制成章并健全了有关内容;中止了消防排灌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建议,这些系统的设计建议分别由适当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适度提升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米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技术建议。
再次,补充了有顶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该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和展览厅的设计疏散人员密度;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
此外,新规还健全了避免建筑火灾横向或水平扩散的有关建议。
《图示》率先面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郭景了解,针对《规范》的这些关键变化,标准院非政府基本建设了《〈建筑设计防雷规范〉图示》(13j-1),将规范的主要条文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则表示出,力求通俗易懂、精确地充分反映规范的原意,以便于使用者更好地认知和继续执行。
《图示》不仅可以使全国建设单位、规划和建筑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人员及消防监督人员配合规范使用,还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教学参考。
《图示》上市后,将替换、合并原有的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05sj)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06sj)。
通风防排烟设计规范篇一:防排烟设计规范防排烟设计规范(09年最新修订)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 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防排烟的有关规范(摘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一.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注: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该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
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二.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重要公共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三.当多层建筑物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其建筑面积之和大于上表的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
四.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1. 应符合下列规定:1.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
防火卷帘的设置应符合(1)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符合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辐射热的判定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有关规定,但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 3.0h。
(2)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和墙、柱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五.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
当采用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分隔。
采用防火卷帘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六.地上商店营业厅、展览建筑的展览厅符合下列条件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0㎡: 2.1.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建筑内或多层建筑的首层;2.按照本规范有关规定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排烟设施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内部装修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及示例(实用版)目录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计算2.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计算3.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的计算方法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规范防火设计5.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实施时间正文一、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计算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设计风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定,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 1.2 倍。
此外,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应按照本标准第3.4.5 条和第 3.4.8 条的规定进行计算确定。
二、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计算在计算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时,需要按照本标准第 3.4.5 条和第 3.4.8 条的规定进行计算。
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应按计算值与表 3.4.2-1 和表3.4.2-4 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三、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的计算方法当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负担的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计算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时,需要按照计算值与表 3.4.2-1 和表 3.4.2-4 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四、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规范防火设计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 年 05 月 01 日联合发布的,旨在规范防火设计,确保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安全有效。
五、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实施时间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于 2018 年 05 月 01 日发布,并于 2018 年 08 月 01 日正式实施。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烟气控制:设计应根据建筑高度、楼层、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排烟口的数量和位置,确保烟气能够有效地排出大楼,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排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应包括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等,并应按照建筑火灾安全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
3. 烟气控制区域划分:根据不同楼层和使用功能的需要,将建筑内划分为不同的烟气控制区域,并设置相应的排烟口和电动阀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和排出烟气。
4. 烟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防火排烟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根据火灾探测器的信号自动启动排烟设备,并通过电动阀门控制烟气的流向和流量。
5. 排烟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排烟系统应满足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安全性能要求,包括烟气阻力、排烟风量、排烟口的大小和数量等。
6. 排烟系统的通风性能:排烟系统设计应兼顾建筑的通风需求,确保建筑内部空气质量的良好,并能够有效地为人员疏散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
总之,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建筑内部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除烟雾,提供安全的疏散通道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 1 页共 1 页。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高层建筑在提供更多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火灾风险。
其中,防火排烟设计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重要环节。
防火排烟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火灾发生时,烟雾往往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温、有毒的烟雾不仅会使人窒息,还会影响人们的视线和行动能力,增加逃生的难度。
因此,合理有效的防火排烟设计能够及时排除烟雾,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是分区原则。
将高层建筑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以限制火灾和烟雾的蔓延范围。
防火分区通常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划分,而防烟分区则通过挡烟垂壁、挡烟梁等设施来实现。
二是排烟优先原则。
在火灾发生时,应优先考虑排烟,以尽快降低烟雾浓度,提高能见度。
排烟方式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
自然排烟利用建筑物的外窗、阳台等开口进行排烟,机械排烟则通过风机等设备将烟雾强制排出。
三是人员疏散安全原则。
防火排烟设计应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避免受到烟雾的危害。
疏散通道、楼梯间等部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烟雾侵入。
接下来,我们详细探讨一下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
自然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开窗面积和位置等因素。
窗户的开启形式应便于操作,且开启面积应满足排烟要求。
一般来说,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 2 平方米。
对于长度不超过 60 米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 2%。
机械排烟系统则包括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等组成部分。
排烟风机应具备耐高温性能,能在280℃的环境下连续工作30 分钟以上。
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且要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烟雾泄漏。
排烟口的设置要均匀合理,与防烟分区相适应,且距离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30 米。
除了排烟系统,防火分隔设施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全国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 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 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 3.0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 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规范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防火是至关重要的,而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规范则是重要的防火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建筑防排烟规范建筑防排烟规范是指建筑内部设计中,针对火灾排烟通道和设备进行规范的一系列要求。
防排烟设备是建筑的重要安全设施,因为在火灾发生时,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产生,如果没有排烟装置进行排除,会加重火场情况,增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排烟通道规范建筑防排烟规范规定,每个房间或者楼层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排烟口,并且位置要安排合理,能够快速排出烟雾和有毒气体。
排烟通道的宽度和高度也有一定的规定,为了保证排烟通道畅通,宽度不能小于2米,高度也应该按照规范进行设置。
2.排烟设备规范在建筑防排烟规范中,排烟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机电设备和人工排烟。
机电排烟设备主要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阀门等,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和选型。
人工排烟主要指在紧急情况下,由专业人员进行的手动排烟,建筑物内部应该设置相应的人工排烟设备,方便人员进行操作。
3.排烟控制规范排烟控制规范主要指在火灾发生时,自动或者手动启动排烟系统,将烟雾和有毒气体进行排除。
自动控制系统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安装,可以与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联动,能够及时迅速判断火场情况并启动排烟系统。
同时,手动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说明要求,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启动排烟设备,保证排烟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暖通空调防火规范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重要设施之一,它不仅能够保证室内温度适宜,还可以调节室内湿度和空气质量。
但是,暖通空调系统也有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暖通空调防火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
1.设备规范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时,应该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如排烟设备、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管路燃烧性等等。
在选择设备时,还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需要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审验。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是指对高层建筑进行全面的消防防火设计和排烟系统设计,确保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防止火势蔓延,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和用途制定相应的消防预案。
预案应
包含应急疏散路线、疏散门窗位置、消防设备布置等内容。
高层建筑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也
需要符合相关的防火标准和规范,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并采取合理的结构设计,以
提高建筑的整体防火能力。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需要考虑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
排烟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
的结构和功能,合理安排排烟出口和排烟管道,并设置排烟风机,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
及时排出烟雾,避免烟雾对人员逃生的影响。
还需要考虑室内烟气的扩散情况,通过设置
合理的通风设备和通风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轻烟气对人员的影响。
然后,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需要设置合适的消防设备。
消防设备包括室内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这些设备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结构进行选型和
布置。
还需要设置消防电梯和灭火器,方便人员疏散和灭火。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还需要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演练。
培训包括消防知识的普及
和疏散逃生的技能培训,演练则是组织模拟火灾场景进行实操演练,以检验消防设备和疏
散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在当前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意外,其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程度也将远远超过普通建筑。
如何有效地设计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系统,成为了建筑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火灾事故中,很多高层建筑由于消防防火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运行不到位而导致火灾蔓延迅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系统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系统设计原则、构成、设计方法、逃生通道设计以及自动控制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以提升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水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完成】1.2 研究意义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建筑物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消防防火排烟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的意义在于提高建筑物火灾的应对能力,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深入研究消防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构成、方法和控制方式,可以为高层建筑的火灾安全防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对排烟系统的逃生通道设计和自动控制进行探讨,可有效提高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效率,确保火灾时人员的安全撤离。
深入研究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对于提升消防科技水平、提高城市火灾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本文框架本文将围绕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将介绍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系统设计的原则,即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如何设计高效可靠的排烟系统。
我们将深入探讨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系统的构成,包括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介绍排烟系统设计的方法,指导工程师如何根据建筑结构和消防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是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排烟和疏散人员,以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1. 烟气排放:高层建筑应设计合理的烟气排放系统,包括排烟口的位置、数量和尺寸等。
排烟口的位置应分布在楼梯间、楼梯出口和安全出口等位置,以便及时排除烟气。
2. 排烟通道:高层建筑应设置合理的排烟通道,通道内应设有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等防火措施。
排烟通道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相关规定,以便烟气的迅速排放。
3. 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每个分区应设有独立的排烟系统。
分区的设定应根据建筑结构、烟气扩散和限制烟气蔓延的需要进行合理划分。
4. 排烟系统供电: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应设置备用电源,以确保在火灾或停电情况下,排烟系统能正常运行。
5. 烟控与通风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自动烟控系统和通风系统,通过烟雾探测器和自动控制设备,及时启动排烟装置和通风设备,迅速排除烟气,保持空气清新。
6. 疏散通道设计: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应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通道逃生楼梯的数量和位置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在设计时还应考虑人员流量和疏散时间等因素。
7.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确保能及时发出火警信号,启动排烟和疏散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规范和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以上规范仅供参考,请依据当地的具体规定进行设计。
建筑专业图集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39.5272.5360.3404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57503J012-2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37604J012-3环境景观-亭、廊、架之一22710J012-4环境景观-滨水工程55812J003室外工程79915J012-1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961015J001围墙大门79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04J114-217205J102-123307J103-826406J10617506J12330631710J12158810J113-159911J12249101291113J104821214J105471313J103-783141515J101 15G61248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03J203平屋面改坡屋面建筑构造29206J204屋面节能建筑构造20307J205玻璃采光顶58409J202-1坡屋面建筑构造(一)62512J201平屋面建筑构造69614J20658715J207-166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06J305重载地面、轨道等特殊楼地面23207J306窗井、设备吊装口、排水沟、集水坑27308J333建筑防腐蚀构造650类 总图及室外工程J007-1~2道路(1993年合订本)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J007-5~8道路(1993年合订本)1类 墙体石膏砌块内隔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双层幕墙挡雨板及栈台雨篷墙体节能建筑构造08SJ110-2、08SG333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内隔墙-轻质条板(一)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J111~114内隔墙建筑构造(2012年合订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烧结页岩多孔砖、砌块墙体建筑构造人造板材幕墙16J107、16G617夹心保温墙建筑与结构构造砖墙建筑 结构构造2类 屋面种植屋面建筑构造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建筑构造(一)--金属屋面3类 楼地面445508J332 08G221砌体地沟12610J30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38712J30489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13J404213CJ40-128315J403-198415J40198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02J503-136206J505-165365407J501-127507SJ504-158611J50866712J502-289813J502-178913J502-3651016J50987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02J603-193202J611-130.8302J611-219.8402J611-353.8503J611-415.7604J602-116704J610-160804J63168905J621-1281005J621-3271107J604251207J623-3411305J624-1251409J602-2311509J621-2321612J609651713J602-3481816J60169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05J80430205SJ80649J331、J332 G221地沟及盖板(2009合订本)楼地面建筑构造4类 梯建筑防水系统构造(一)(参考图集)楼梯 栏杆 栏板(一)钢梯5类 装修常用建筑色外装修(一)03J501-2、03G372钢筋混凝土雨篷(建筑、结构合订本)钢雨篷(一)-玻璃面板隔断 隔断墙(一)建筑玻璃应用构造-栏板 隔断 地板 吊顶 水下内装修-室内吊顶内装修-墙面装修内装修—楼(地)面装修铝合金护栏6类 门窗及天窗铝合金门窗钢、钢木大门轻质推拉钢大门压型钢板及夹心板大门铝合金、彩钢、不锈钢夹芯板大门实腹钢门窗特种门窗-变压器室钢门窗、配变电所钢大门、门、窗、幕墙窗用五金附件天窗-上悬钢天窗、中悬钢天窗、平天窗通风天窗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天窗挡风板及挡雨片百叶窗(一)彩色涂层钢板门窗电动采光排烟天窗防火门窗不锈钢门窗木门窗8类 设计图示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互提资料深度及图样-建筑专305SJ80746406SJ80546506SJ81333606SJ80398709J80248809J80152913J816381013J815471113J817421214J819391314J81862141181512J81458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01J925-127.8205J910-145305J910-235405J927-121506J902-177606J925-240707J901-133807J901-230907J905-1351007J920291106J908-1451206J908-2231307J912-1191407J902-2421507J902-3451608SJ928261708J931371808J927-2321908J925-3532008J907302109J94023221252308J911722409SJ903-1472509J908-3692608J933-1682710J929562810J932362911J9301683011J935463111J934-156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建筑专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图示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初步设计深度图样民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救灾物资储备库标准设计样图《住宅设计规范》图示老年养护院标准设计样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设计样图儿童福利院标准设计样图13J811-1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图示9类 综合项目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钢结构住宅(一)钢结构住宅(二)汽车库(坡道式)建筑构造医疗建筑 门、窗、隔断、防X 射线构造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二)实验室建筑设备(一)实验室建筑设备(二)防火建筑构造(一)城市独立式公共厕所公共建筑节能构造-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构造-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变配电所建筑构造医疗建筑 固定设施医疗建筑 卫生间、淋浴间、洗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机械式汽车库建筑构造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三)含洁净厂房建筑构造皮带运输机通廊建筑构造J909、G120工程做法(2008年建筑结构合订本)建筑专业设计常用数据中小套型住宅优化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体育场地与设施(一)乡镇卫生院建筑标准设计样图农村中小学校标准设计样图住宅建筑构造幼儿园建筑构造与设施《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图示3211J934-2493312J912-2463413J933-2973513J927-3793612J926663713J913-1483814J914-2543914J913-2484014J938694114342884311SJ937-21064414J936594514J924734615J939-11294715J908-4264815J92368491485015J9041185116J916-1525216J908-75316J908-6545416J908-548参考图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05CJ0410207CJ1515307CJ03-133408CJ1725509CJ18 09CG1116609CJ1918709CJ20 09CG1227810CJ1621910CJ21181011CJ27271111CJ30221211CJ25221311CJ31201411CJ32251511CJ24351611CJ23-1211712CJ23-2211811CJ332319492012CJ34252112CJ3525中小学校场地与用房常用设备用房—锅炉房、冷(热)源机房、柴油发体育场地与设施(二)机械式停车库设计图册无障碍设计公共厨房建筑设计与构造住宅卫生间住宅厨房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11SJ937-1(1)不同地域特色传统村镇住宅图集(上)11SJ937-1(2)不同地域特色传统村镇住宅图集(中)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通用图集变形缝建筑构造木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老年人居住建筑11SJ937-1(3)不同地域特色传统村镇住宅图集(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用技术图示住宅排气道(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与安装合成树脂(复合塑料)瓦屋面建筑构造(参考图集波形沥青瓦、波形沥青防水板建筑构造(参考图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吊顶(参考图集)快速软帘卷门 透明分节门 滑升门 卷帘门(参钢框轻型屋面板(参考图集)高强薄胶泥粘贴面砖及石材构造(参考图集)钢骨架轻型板(参考图集)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系统建筑构造(参喷涂高分子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建筑构造-M C T喷铝塑共挤节能门窗(参考图集)矿物纤维喷涂保温、吸声构造(参考图集)ZL 轻质砂浆内外组合保温建筑构造(参考图集)TF无机保温砂浆外墙保温构造(参考图集)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选用及安装(参考图集)高强度中空采光板门窗(参考图集)自粘防水材料建筑构造(一)(参考图集)自粘防水材料建筑构造(二)(参考图集)通风采光天窗(参考图集)11CJ26 11CG13-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法图示(一)-外墙外保温陶粒泡沫混凝土砌块墙体建筑构造(参考图集)珍珠岩吸声板吊顶与墙面构造-崔申珍珠岩吸声2213CJ37252313CJ36252413CJ06-2252513CJ41252613CJ40-2242713CJ42282813CJ39222913CJ40-3223013CJ45263113CJ48253213CJ47293313CJ44293413CJ43463513CJ40-4253614CJ38793714CJ51263814CJ49283914CJ29254014CJ50224114CJ54264214CJ58284314CJ59274415CJ52294515CJ40-5254615CJ62-1284715CJ40-6374815CJ40-7254915CJ55255015CJ61255115CJ28295215CJ60-1255315CJ64-1275415CJ40-9255515CJ40-8285616CJ23-3265716CJ67-1395816CJ40-10275916CJ73-1496016CJ23-4256116CJ69276216CJ65-1286316CJ68-1276416CJ40-13276516CJ71-1296616CJ71-2296716CJ40-11YT无机活性保温材料系统建筑构造(参考图集)威达屋面防水系统建筑构造(参考图集)开窗机(二)-消防联动智能开窗机(参考图集)G FZ 聚乙烯丙纶增强复合防水构造(参考图集)建筑防水系统构造(二)-科顺系列防水产品(参天意无机保温板系统建筑构造混凝土密封固化楼地面建筑防水系统构造(三)HBL 聚氨酯板保温系统建筑构造J L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建筑构造防水透汽膜、隔汽膜、热反射膜建筑构造——普方兴压型合成树脂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建筑陶瓷薄板和轻质陶瓷板工程应用(幕墙、装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四)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设计资料集J Y硬泡聚氨酯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混凝土榫卯空心砌块建筑构造—太极金圆墙体系V TF 与TDF 集成防水、保温体系建筑构造澳绒板室内装饰装修应用构造澎内传防水系统构造富粘地下防水构造—机械咬合式预铺防水卷材系丁基自粘防水材料建筑构造爱楃建筑外遮阳系统建筑防水系统构造(五)塑料防护排(蓄)水板建筑构造——HW高分子防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六)建筑防水系统构造(七)聚酯防腐板建筑构造DFZ 防水保温一体化系统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复合条板建筑构造纤维增强水泥装饰墙板建筑构造——日吉华墙板建筑室内防水构造(一)建筑防水系统构造(九)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八)自粘防水材料建筑构造(三)(参考图集)古松现代重木结构建筑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十)铝木复合节能门窗--瑞明铝木复合门窗系统自粘防水材料建筑构造(四)垂直滑动窗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克络蒂门窗系列产品村镇用轻型钢结构建筑混凝土板柱建筑构造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十三)柔性饰面材料(一)-H C Z宏成柔性饰面砖系统柔性饰面材料(二)- TY S IN软质仿石(砖)墙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十一)6816CJ40-14提供蓝图合订本序号图集号图集名称价格1J11-12282J11-22733J11-3223建筑防水系统构造(十四)常用建筑构造(一)(2012年合订本)常用建筑构造(二)常用建筑构造(三)备注含光盘备注备注备注原93SJ007(一)、(二)改号合订原93SJ007(三)、(四)改号合订原93SJ007(五)~(八)改号合订代替95J008-1、00J008-2~3替代02J003替代03J012-1修编 代替J101-1~2(2002年合订本)替代02J121-1、99J121-2、99(03)J121-2、06J121-3替代03J113替代03J122替代07J107、07SG617替代04J101、04G612替代00J202-1、00(03)J202-1、01J202-2替代99J201-1、99(03)J201-1、03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