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矛盾理论的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16.43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矛盾理论的思考

黑格尔辩证法“合理的内核”为马克思对社会矛盾理论的理解提供了灵感来源。在对黑格尔的矛盾思想进行研究后,马克思对这一矛盾思想进行了更深乘次的剖析,并从人类优秀思想中抽取精华,最终创造了唯物辩证的矛盾观。

矛盾动力论思想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随后黑格尔在这一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了《逻辑学》,并对矛盾理论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此,黑格尔被称为西方第一个论证“矛盾是推进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哲学家。黑格尔理论思想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论证了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事物之间存在的矛盾,他认为矛盾在本质规定中的否定性是其能为事物发展提供动力的根本原因。黑格尔的这一发现最终确定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论证了任何事物的运动的动力来源于自己这一理论,在此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在黑格尔辩证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矛盾运动学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与研究,并最终提出来“对立面相互均衡,相互中和,相互抵消”这一经典理论。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借鉴和肯定黑格尔矛盾理论的同时,也对黑格尔理论中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并认为客观思想就是人脑对现实中客观事物的思想改造。马克思在黑格尔矛盾相关理论以及辩证运动学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自己的客观思想理论,逐步构建出了全新的“唯物辩证矛盾观”。马克思认为,事物辩证运动的实质就是两个相互矛盾的事务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尔恩格斯则认为矛盾就是两个对立的、相互竞争的事物逐渐向对立面发展的过程。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矛盾运动规律进行了初步阐述,他认为当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组织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矛盾和财产矛盾就会表现出来,而这些矛盾在累积到一定数量、一定程度时,便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进而引起社会变革,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所发展的生产力实际上是一种物质生产力。他们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看法用经典表述来说就是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在其蕴含的社会生产力尚未完全释放出来之前,这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而一种全新的、更高等的社会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久的社会形态

成熟之前,也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一对社会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经典阐述为人们认知不同社会形态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矛盾论证也为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解决方法,也为后来的学者理解和认知社会矛盾指明了方向。

现如今,生产力和生产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关系都可以用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来阐述。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阐述,揭示了社会各种形态基本矛盾之间存在的自然性和必然性,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变革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带来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进行研究时,常使用广义经济基础范畴与狭义经济基础范畴来表述社会存在的基础矛盾。例如,在1859年1月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便利用狭义经济基础范畴阐述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以及社会经济思想是构建社会经济上层建筑的基础,其中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产生的。1883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生产形势,并且这也是该历史时期的政治基础。由此可见,恩格斯所描述的上层建筑所具有的反作用力,实际上指的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力,所以在恩格斯阐述的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思想中,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其阐述的主要内容。恩格斯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这一概念。这里恩格斯所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指的是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被广大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恩格斯还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预见了社会主义社会会也将是一个经常发生变化与变革的社会,但遗憾的是,恩格斯并没有明确的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要用“改革”的方式来解决。在此之后,恩格斯提出并强调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这一概念,这并不是一种对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的一种质疑,而是针对人们对生产力决定行作用的刻板理解而作出的一种合理解释。正是因为恩格斯提出的这一概念性解释,才使得人们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有了更为全面、正确的理解与认知。

黑格尔通过大量研究后发现,人类的兴趣、需求和热爱是人类行动的动力来

源,这一观点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支持与肯定,他们认为人的存在和发展与人对各类事物的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人的发展与需求有着直接关系。生产生活资料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当这一基本条件被满足之后,人类社会就会产生一系列其他方面的需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后发现,人的需求有着内在必然性和天然必然性特点,因此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就必须满足人类社会对发现的各种需求。由此可见,人类的需求以及社会存在的物质利益,是推进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前提条件。

和人类一样,某些动物群体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性,但这其中的社会需求、人类需求与动物的社会需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例如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和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在自然界,动物的需求是有限的,只要保证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存、繁衍需求即可,而人类社会仅满足其生存繁衍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些需求被满足后,人类会产生一种新的、更高的需求,这种需求的不断提升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上发展的动力来源。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各种需求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的直接推动力。但人类的需求并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多种多样的需求相互之间必定会产生矛盾,因此可以说矛盾存在于各种社会形式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人类生存的环境属于自然界,并且依赖于自然界,但自然界不在的现有事物无法直接满足人类的需求,所以这就需要人类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才能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而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人类日常的生产活动,而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生产活动就是人和动物之间存在的最为根本的区别。另外,当人类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人类群体之间便会产生物质交换,便会产生交易市场,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本质上就是为了满足需求和需求之间不能得到满足之间的矛盾。

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如果人类社会没有社会生产,那么人类便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便无法解决,最终走向灭亡。人作为一种有思想、有追求的高等生物,除了有基础的物质需求外,还有着丰富的精神追求,而这种精神追求通常会在在物质追求得到充分满足后产生。恩格斯通过研究后表示,人类只有在吃饱、穿暖、有固定并且充满安全感的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