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标准化
- 格式:docx
- 大小:20.33 KB
- 文档页数:10
茶叶卫生标准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广为流传的饮品之一。
茶叶不仅口感醇和,香气扑鼻,而且具有非常多的营养成分,是提高人类免疫力、保健养生、降低血压、抗衰老等方面的神养品。
茶叶作为食品,在其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食品卫生问题。
制定茶叶卫生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声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茶叶卫生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茶叶的常见食品卫生问题1.茶园使用农药不当问题。
有些茶园过度使用农药,或者使用无标准的农药,超过了农药使用标准。
这会导致农药残留在茶叶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茶叶的生产需要秉持“绿色、健康、安全”的原则,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茶叶加工过程中使用不卫生或安全度不高的设备等问题。
茶叶加工过程中,一些设备可能存在卫生问题、安全问题等。
加工设备使用不当,可能存在问题,制造出的茶叶可能含有昆虫、细菌等。
3.茶叶保存不当问题。
茶叶保存在高潮湿、高温环境中,茶叶中的霉菌繁殖量就会增加。
长时间放置导致茶叶氧化,使茶叶的香气和营养成分流失。
茶叶卫生标准通常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由权威机构、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制定。
茶叶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下列方面:1.茶园保护标准。
茶园保护标准主要涉及茶园建设、农药使用、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水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茶叶生长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保证茶园的卫生环境,是保证茶叶品质、安全卫生的前提。
2.茶叶规格标准。
茶叶规格标准主要涉及茶叶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口感等方面的规定。
茶叶规格标准是保证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准,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
3.制茶工艺标准。
制茶工艺标准主要涉及茶叶加工的相关工序、工艺条件、加工设备、加工场所的要求等。
制茶工艺标准是保障茶叶品质的关键,是制茶厂生产的重要前提。
4.茶叶样品检验方法标准。
茶叶样品检验方法标准主要包括样品选择、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标准值等方面的规定,是检验茶叶品质的关键要素。
农业开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2期浅谈金山时雨茶标准化制作工艺要点吴建忠(绩溪县上庄农业服务中心,安徽绩溪 245322)摘要:金山时雨为上品绿茶,创名于清道光年间,产自于绩溪县上庄镇。
这些年来,绩溪县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茶种植产业,以创响“金山时雨”为主打品牌,持续推进金山时雨茶标准化生产过程,大大促进本地茶农生的经济收益。
在制茶生产过程中,金山时雨推进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流程,通过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动态烘干、滚筒炒坯、炒干整形、足火提香、风选等工序,切实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关键词:金山时雨茶;标准化工艺;生产流程0 引言金山时雨为上品绿茶,创名于清道光年间,产自于绩溪县上庄镇。
这些年来,金山时雨茶良好的品质。
一方面得益于本地优异的土质,常年充沛的雨量。
另一方面得益于合作社制茶的标准化生产,茶叶园区内统一供种、供肥,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
严格一芽二叶的标准,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通过杀青、揉捻、烘干、提香等众多环节,大大确保了制茶的质量。
1 金山时雨茶的作用功效1.1 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经测定显示:金山时雨茶中含少量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功效。
正因为此,饮用金山时雨茶,多建议上午饮用,以免影响睡觉。
1.2 抗氧化性,延缓衰老金山时雨茶多茶多酚,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在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方面表现极大优势。
有国外试验证实:茶多酚可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助于延缓衰老。
其中,已证实金山时雨茶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 强至少18倍。
1.3 提升肾滤出率,有助利尿解乏金山时雨茶中的咖啡碱,有助于刺激肾脏功能,促进尿液顺利排出体外,提高肾脏滤出率,进而减少有毒物质在体内停留时间。
由此,而表现出利尿解乏的功效。
1.4 护齿坚齿,护目明目金山时雨茶中,还有丰富的弗离子。
这些弗元素,在护齿坚齿,预防牙科疾病很有益。
同时,茶叶中,还有多量的维生素C,经常饮用,对降低眼睛晶体浑浊度,护目明目,减少眼科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茶业标准管理制度一、茶叶标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茶叶标准管理的基本概念茶叶标准管理是指对茶叶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茶叶的品质与安全,提高茶叶的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茶叶标准管理是一套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制度,旨在规范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提升茶叶市场竞争力。
2、茶叶标准管理的作用茶叶标准管理对茶叶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规范茶叶生产过程,保障茶叶质量。
通过建立完善的茶叶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标准,规范生产过程,确保茶叶品质与安全。
b、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制定相关标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市场认可度,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拓展茶叶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c、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标准管理,加强对茶叶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推动茶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保障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茶叶标准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茶叶产地管理标准茶叶产地管理标准是茶叶标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茶园基地选址及设计、茶园土壤改良和保肥、茶园防治苗期病虫害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茶叶产地管理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茶叶原料的质量和安全,为茶叶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2、茶叶生产管理标准茶叶生产管理标准主要包括茶叶栽培技术、采摘技术、炒青技术、干燥技术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茶叶生产管理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茶叶生产过程,确保茶叶生产的合理化、标准化,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3、茶叶加工管理标准茶叶加工管理标准主要包括茶叶初制、修形、干燥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茶叶加工管理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茶叶加工过程,确保茶叶加工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4、茶叶储存管理标准茶叶储存管理标准主要包括茶叶储存环境、储存条件及设备、储存管理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茶叶储存管理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茶叶储存过程,确保茶叶储存的安全、卫生,保障茶叶的品质。
贵州种植茶叶相关政策
贵州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种植业在该省具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介
绍贵州种植茶叶相关的政策。
1. 茶园基地建设政策:贵州省鼓励茶园基地建设,采取鼓励组织茶农合作、推
广茶叶种植技术及品种改良等措施,提高茶园基地的整体规模和质量。
政府为茶园基地提供土地、水源、设施等基础设施支持,并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
2. 茶叶标准化生产政策:贵州省鼓励茶叶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提高茶叶质量。
政府给予符合标准的茶叶生产企业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和财政奖励,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和设施更新的投入。
3. 茶叶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政策:贵州省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深加工,发展多样化
的茶叶产品,提高附加值。
政府扶持茶叶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提供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的支持。
同时,省内外茶叶展销会和推广活动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4. 引导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贵州省鼓励茶叶种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
茶叶品质和产量。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茶叶企业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种植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同时,政府还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引导茶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贵州种植茶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贵州的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推动茶叶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茶农收入水平,同时也为茶叶产品的品质提供了保障。
茶叶产业的发展将为贵州的经济繁荣和农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茶分类新国家标准中国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规范中国茶的分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近发布了《中国茶分类新国家标准》,对中国茶的分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调整。
本文将对新国家标准中的中国茶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新国家标准,中国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六大类。
其中,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清香、鲜爽的特点;红茶是经过发酵、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红润、醇厚的特点;黄茶是经过微发酵、杀青、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黄澄、鲜爽的特点;白茶是指未经发酵、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白毫、清香的特点;乌龙茶是经过半发酵、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鲜爽的特点;黑茶是经过后发酵、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陈香、醇厚的特点。
其次,根据新国家标准,每一类茶叶都有具体的分类标准。
例如,绿茶可以分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每一种绿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制作工艺;红茶可以分为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等,每一种红茶都有其独特的产地和口感;黄茶可以分为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每一种黄茶都有其独特的外形和香气;白茶可以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等,每一种白茶都有其独特的采摘工艺和口感;乌龙茶可以分为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枞等,每一种乌龙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黑茶可以分为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等,每一种黑茶都有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口感。
最后,根据新国家标准,中国茶的分类还要考虑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因素。
通过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进行综合评定,可以更准确地对茶叶进行分类,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总的来说,新国家标准对中国茶的分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调整,使中国茶的分类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提升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希望各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消费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新国家标准,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包装的标准化华康讲述有哪些茶叶包装盒包装的标准化有哪些?本文讲述了茶叶包装盒包装标准化的七大优势,供关注此行业的朋友们参考。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标准、一套体系、一个系统都会对特定的规格、准则、运作产生标准化统一;对于茶叶包装行业来说,茶企和包装厂家都推出自己独具特色的茶叶包装礼盒,并进行分门别类;常见的茶叶包装产品按茶名分类有:“铁观音包装盒”、“大红袍包装盒”、“普洱茶包装盒”等等;按茶叶类别来分有“红茶通用包装盒”、“绿茶通用包装盒”、“黑茶通用包装盒”等等。
最关键的一点,茶企和包装厂家无法标准化的按照客户需求来生产出符合人性化消费者的茶叶包装盒。
例如:有朋友收到一个超大的茶叶礼盒,里面装的确实不到5两的茶叶,在等飞机之际只能把茶留下,茶叶包装盒扔了垃圾桶。
这种情况既浪费了资源,又不讨好消费者,确实是消费者体验购物硬伤。
因此我们必须寻求“茶叶包装盒包装标准化规则”,因为它有以下7大优势:1、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茶叶包装盒包装规范化、型号规格统一,能够节约原材料,降低茶叶包装盒包装成本,如实行统一箱型后,可节约茶叶包装盒包装用纸5%~20%。
另外,因为产品容器划一整齐,有利于茶叶包装盒包装物的合理排列,可大大提高仓容量和运载量,减少流通费用。
2、能保证茶叶包装盒包装质量。
茶叶包装盒包装规范中对各项质量指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之有法可循,并按统一规范进行检验,有利于提高和保证茶叶包装盒包装质量,使产品在流通中少受损失。
3、可保证产品的流通安全。
茶叶包装盒包装规范的制定,来源于生产实践,并经受了生产实践的考验,能有效地保护产品。
4、有利于提高出口能力。
茶叶包装盒包装规范化并不只是我国自行制定规范,而是要求与国际包装规范接轨,尽量采用国际规范系列,这样,我国出口产品便于为国际上接受(如:采用集装箱的集合)。
若不采用国际规范,则出口大受限制,难以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难以冲破贸易壁垒。
公务用茶叶的标准
公务用茶叶标准是政府为了规范公共机构及公职人员茶水的质量而制定的标准。
以下是公务用茶叶的一些标准:
1. 茶叶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一般建议使用国家标准化法规中规定的绿茶或红茶。
2. 茶叶应该是新鲜且保持一定湿度和松散度。
在放置茶叶时,应设置储存装置,宜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
3. 茶水应该是纯净的水,应该使用经过滤清洁的净水或纯净水来泡茶。
避免使用自来水、井水等不符合标准的水。
4. 茶具应当卫生洁净,建议使用陶瓷、玻璃或不锈钢茶具,不得使用被污染、劣质的茶具。
5. 在茶叶的泡制过程中,要注意浸泡的时间和水量的控制,以及浸泡温度的调整,确保茶叶品质。
总而言之,公务用茶叶标准需要规定公共机构、公职人员等在茶水消费方面的规范。
这些标准旨在提高公共机构和公职人员对茶叶的
认识和管理,同时要求茶叶的品质、安全和环境卫生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公务茶叶的安全、卫生品质。
茶叶标准化一、什么是茶叶标准化?GBf3935畅1—1996将标准化定义为“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
它反映出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即制定标准、贯彻标准、修订标准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贯彻实施;同时标准化是个相对的概念,即标准在深度上要有发展空间,要通过不断修订来发展,而且在广度上也要有系统的标准来配套。
所谓茶叶标准化,就是指为了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制定、发布并实施与茶叶相关的基础、产品、卫生、技术和管理标准,使茶叶在生产、加工及管理等方面获取最佳的秩序和效益,使茶叶的卫生与质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同样茶叶标准化也是一个过程,包括制定茶叶标准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的全部活动过程。
二、茶叶标准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是什么?按照性质、作用和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一般以“ 物” 为对象,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通用方法标准、安全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
茶叶的技术标准是指为开发茶叶新品种等技术工作、为茶叶的质量以及各种茶叶加工设备制定的标准。
如乌龙茶加工标准、特级西湖龙井质量标准等都是技术标准。
(2)管理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一般对象是“ 事” 。
包括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中涉及的管理标准等。
茶叶管理标准主要是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在茶叶生产加工中对企业实施的各项管理工作和程序所作的规定。
(3)工作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的主要对象是“ 人” ,是为了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落实到具体岗位(或部门)去完成所制定的标准。
茶叶的工作标准则是茶叶企业为使员工对自己工作范围、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达到一种明确的认识所制定的规定,茶叶的工作标准还包括茶叶质量管理标准等。
三、茶叶标准的适用领域和定义是什么?按照标准的适用领域和有效范围,可以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一般是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适用于全国范围,其具有强制性。
各个茶叶生产、加工、贸易企业都必须遵循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的代号是GB 。
专业标准通常是由全国各行业管理部门制定颁布的,主要适用于全国某行业,例如茶叶专业标准就是适用于全国茶叶行业。
专业标准的代号一般用国务院所属部(局)名的两个汉字拼音字表示,如商业部就以SB 为代号,农业部以N Y 为代号,外经贸部以W M B 为代号。
地方标准的制定单位一般是省市一级技术监督局,所以它只适用于该省或该市,本省或本市的相关企业必须遵守该标准。
企业标准则是由企业制定并在本企业实施的标准,其与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具有强制性,而且不同的企业标准可能差距很大,企业标准的代号是Q ,前面再加上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汉字,如山东的企业标准就称为鲁Q 。
四、我国现行茶叶标准有哪些?我国现行有关茶叶标准从内容上来看包括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包装、贮运标识标准;从标准的适用范围来看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出口商品茶标准、国内商品茶标准。
其中国内商品茶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
商品茶现行的国际标准有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两类,例如IS03720—86枟红茶规格枠、IS07516—84枟固体速溶茶取样枠。
我国出口商品茶的有关标准为外贸行业标准,一般是由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批准发布实施,如ZBX50004—86枟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枠、W M B48(1)—81枟茶叶品质规格枠。
当前的茶叶国家标准中,国家强制性标准包括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包装标识标准,其中卫生标准有GB9679—88枟茶叶卫生标准枠,检验方法标准有GB8313—87枟茶多酚测定枠。
包装标识标准即GB7718—94枟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枠。
国家推荐性标准则包括GB/I'14456—93枟绿茶枠、GB/T10157—93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枠等。
现行的行业标准,大多都是推荐性标准,例如SB/T 10168—93枟福建烘青茶枠。
地方标准很多,例如浙标DB33/159—92(眉茶)、DB33/160—92(珠茶)、DB33/162—92(西湖龙井茶)和闽标FDB T/N Y32畅18(乌龙茶成品茶)等。
对于企业标准,国家规定企业生产的茶叶品种在没有国家和行业强制性标准或者只有推荐性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产品执行的企业标准。
另外和茶叶关系较密切的标准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GB13432—92枟特殊营养食品标签枠、GB11680—89枟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枠、GB13107—91枟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枠、GB5749—85枟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枠、GB7718—87枟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枠等。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适用于所有茶叶生产企业,而地方标准适用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本地区内的企业使用。
企业标准只适用于制订发布单位,别的企业不得滥用。
定量包装茶叶的标签应标明茶叶的产品标准号,不标注卫生标准号或检验方法标准号、贮运标准号等是错误的。
五、什么是茶叶基础标准?有什么特点?基础标准即对茶叶的概念、名词、术语、适制茶类的茶树品种、种苗、茶树生长要求的生态环境条件、采摘时间、采摘要求、产量等作出的规定。
目前适用的主要基础标准有GB11767—89枟国家茶树种子和苗木质量标准枠,其规定无性系品种是以茶树单株营养体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而有性系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称为有性系品种(品系),有性群体品种是指在有性品种茶树中,那些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诸方面组成复杂,个体间差异大,但不同品种间,在主体特征上又有较大的差别的茶树。
该标准还规定了根据种径大小、百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净度等指标可以将大叶茶树品种种子和中小叶品种种子各分为三级,而按照苗高、茎粗、着叶数、主根长度、侧根程度、危害性病虫害等指标可以将有性系大叶品种、无性系大叶品种、无性系中小叶品种、有性系中小叶品种的一足龄苗各分为三级。
此外对于绿色食品茶,则还要在生态环境方面遵循GB3095—92枟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指标、GB5048枟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指标枠、N Y/T268至N Y/T292枟农业部A 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枠。
六、什么是茶叶产品标准?有什么特点?产品标准包括对茶叶种类、品种、规格、质量分级、加工工艺、技术指标、检验规则、包装、贮藏和运输等方面的规定。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国家1981年颁布的W M B48—81枟茶叶枠,其内容包括茶叶品质规格、茶叶包装和茶叶检验方法。
其中茶叶品质规格把出口茶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压制茶等6类共81个花色等级。
1986年,国家商检局根据贸易需要,积极采用IS O 标准的原则,对W M B48—81中的茶叶检验方法部分进行修订和增订,颁布了编号为ZBX 50001—50016—86共16个标准,其内容包括出口茶叶取样方法、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出口茶叶总灰分测定方法、出口茶叶水浸出物测定方法、出口茶叶包装检验方法、出口茶叶中六六六、DD T 残留量检验方法(水冲泡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两种)、出口茶叶重量鉴定方法等,1988年又制定了ZBX 55003—88枟出口茶叶感官审评条件枠,使出口茶叶的检验方法标准趋于完善。
对内销茶叶,国家则颁布了GB9302—314—87共13个标准,对于茶叶的取样、水分测定、总灰分测定、咖啡碱测定等做出规定。
七、什么是茶叶卫生标准?有什么特点?茶叶卫生标准主要采用国家卫生部1989年颁布的GB9679—88枟茶叶卫生标准枠,同时参考GB5009. 57—85枟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枠、GB5009. 12—85枟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枠、GB5009. 13—85枟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枠、GB5009. 13—85枟食品中六六六、DD T 残留的测定方法枠等标准。
对于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欧盟于2000年4月28日还发布了新欧盟指令2000/24/EC ,该指令修改或增加了部分农药残留限量,共增加茶叶农药残留限量10项,改变限量6项,对于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作了较大修改,同时要求各成员国于2000年12月31日前将其转变为本国的法规,并于2001年1月1日执行该指令。
2002年7月16日又发布委员会指令2002/66/E C ,修订了76/395EE C 、90/642EEC 等4个指令,提高了茶叶进口标准。
我国加入W T O 以后,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02年11月8日提出了食品卫生法修正案框架,强化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查制度。
该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对含有未设残留标准农药的进口农产品将一律停止流通。
按照现有标准,对进口农产品发现含有未设残留标准农药的,不管含量多少,对人体有无危害,一律禁止流通,并对相应进口商处以高额罚款,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八、如何制定茶叶标准?制定茶叶产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应根据GBl. 1—1.3编写。
其内容至少应包括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定义(什么样的产品)、分级和技术要求等几个方面,其中技术要求中又包括:(1)基本要求:一般色、香、味、品质要求。
(2)感官品质指标:就是对实物标准样的设立、制配等加以说明。
特征指标按照感官8项因子(形状、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茶叶品质特征的表达和形容尽量精练,并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评茶术语。
(3)理化品质指标:重点指标是水分、灰分、粉末,其他指标如粗纤维、水浸出物等,对某些茶叶品种也需要订出要求。
(4)卫生指标:以GB9679—88枟茶叶卫生标准枠规定为主。
(5)试验方法:建议采用国家推荐标准。
(6)检验规则:其中出厂检验(交货检验)项目一般为感官品质和水分、包装,有条件的也可规定灰分等。
(7)标签执行GB7718—94枟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枠,建议采用国家或行业推荐标准。
九、如何申请茶叶标准?茶叶标准的申请,主要是企业在广泛征求茶叶专家、主管部门、法定检测部门等意见之后,对所编写的标准进行修改和说明,然后报送标准计量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由标准审查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产品监督部门、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标准进行审定,最终定稿,并下达标准文件,给出标准代号,企业即可在包装上印上本茶叶的产品标准代号,并按照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组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0、如何实施茶叶标准?我国的茶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在实施过程中,像国家卫生部颁布的GB9679—88枟茶叶卫生标准枠,就具有强制性,茶叶行业的相关企业都必须遵循这个标准;而国家商业部颁布的SB/T 10095—92枟茶叶贮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枠,则是推荐性标准,各个企业可以考虑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酌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