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艺术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43.89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京剧的发展论文:浅述中国京剧的发展前言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随着物质上的满足后,人们更需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
因此,人们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戏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而在戏曲音乐中,京剧艺术又经过多次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一种是古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另一种是印度的梵剧,第三种就是中国的戏曲。
戏曲是以歌舞表演故事的艺术。
中国的京剧正是戏曲诸多剧种中的典型代表。
京剧的三大基本特征京剧是戏曲的一种,其基本特征与戏曲的基本特征基本上是一样的。
京剧艺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综合性”。
因为京剧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
广义的“综合性”就是多样性。
“综合性”主要指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在戏里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京剧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它的“虚拟性”,高度虚拟化表演可以引发观众的各种想象和意境,反映出京剧艺术在处理空间和时间问题上的智慧及灵活性。
京剧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它的“程式性”,表演的过程及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化和固定化,许多专业的演员自幼年起就要接受各种程式动作的严格训练,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正式演出的质量和水平。
京剧的起源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枣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
当时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
徽班到京后,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浅谈京剧——中国传统艺术昆曲,鲁剧,黄梅戏,京剧……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里,数不胜数的传统戏曲形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而又充满神韵的表现方式,在这里我们不会一一地探讨,本篇文章将着重探讨的是其中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京剧。
京剧起源于清朝中期的北京,许多戏曲流派在那个时期都已经出现了,但是只有京剧最终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
许多人来到北京,来到京剧唱戏班子表演的地方观看京剧,因为京剧已经得到了皇家的赞扬。
京剧的演员们以其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技艺、高超的表演才艺、华贵的装饰和灯光特效,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学习京剧、崇尚京剧的热潮。
许多年来,京剧在市场上发展得快速,是中国文化所提供的最著名的表演形式,同时也是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叙述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的历史和人文精髓,使其在世界范围内闻名。
京剧分为唱、念、做、打四个板块。
唱是京剧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是器乐和人声合演的唱腔,它是通过音律美、声音美和歌唱的美来达到表现的情感,呈现故事、人物给观众的心灵震撼。
念主要为表现人物内心反应和心态转变。
做是为了表现一些动态动作、表达或传达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而进行的一种动作表现。
打就是功夫表演和器械表演,是京剧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
在京剧的表演过程中,更需要懂得如何运用由唱、念、做、打这四板块构成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揭示道理。
所以,京剧表演需要严谨的训练和掌握,且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打基础的艺术项目,需要循序渐进、持续的探索、发展和提高方能有效地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形式。
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京剧注重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其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借以传承和发扬历史智慧、民间特色、语言能力、情感表达技巧,同时又具有西方戏剧的特点,可以被视为是中西文化的交融。
京剧以其严谨、精湛的表演技艺、深厚、多元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同时也代表了中国的古典音乐、文学艺术历史和文化基础。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是一门独特而精彩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对于我来说,2021年初中生,接触京剧,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京剧表演形式独特,它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和美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观看京剧表演时,我不禁被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所吸引。
他们舞动着优美的身姿,高亢激昂的唱腔,精彩的表演与细腻的情感,让我仿若置身于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中。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我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和独特韵味。
除了表演形式,京剧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在观看京剧表演的过程中,我不仅接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风俗和礼仪。
京剧中有许多优秀的角色形象,如“西皮”、“花旦”和“武生”等,他们都代表了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人物,我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智慧和思想。
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在我接触京剧文化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京剧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它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通过学习京剧,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也感受到了传承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京剧文化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情的唱腔,将情感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京剧也给我带来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忠诚”、“孝顺”和“友情”的重要性。
这些古老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京剧正是通过表演的方式将这些价值观灌输给观众。
通过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京剧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智慧,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辉煌与灿烂。
京剧也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谈京剧艺术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谈京剧艺术论文浅谈京剧艺术摘要:在文化快速流通和变更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近几十年来,戏曲艺术逐渐从市民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趋向边缘化。
京剧也同样如此,但是当今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从京剧艺术表现手法、京剧伴奏乐器、京剧行当、京剧中的优秀人才等多方面多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国粹京剧,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特提出我国京剧改革发展的思路,希望国粹京剧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京剧;表现手法;重要作用;发展道路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
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
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
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
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京剧简介(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的艺术魅力与传承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人民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京剧被广泛应用于宣传和教育,成为了百姓喜爱的一种文艺形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观众口味的改变,京剧面临着艺术魅力与传承问题。
本文将探讨京剧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并探讨其传承之道。
一、京剧的艺术魅力1. 绚丽多彩的妆容服饰京剧是以妆容服饰来展示角色身份和性格特征的,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辨识度高的莫过于夸张绚丽的脸谱。
脸谱能通过颜色、图案等细节来突出角色个性特点,使观众一眼能够辨认出每一个角色。
在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演出服装,以彰显角色所扮演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让观众沉浸在古代文化的独特美感之中。
2. 精湛的表演技巧京剧表演融合了唱、念、做、打四种艺术形式。
演员们通过声乐技巧来唱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与情感,用行动来展示角色的形象与气质,再加上精妙绝伦的舞台动作和武术功夫,使得观众可以从多个层面去感受京剧表演所带来的视听盛宴。
京剧表演要求演员掌握丰富多样的表现技巧,并将其灵活运用在舞台上,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3. 深厚的文化底蕴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在其表演中融入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和经典著作。
通过交代背景故事和对话内容中经常穿插引用前贤名篇佳作,不仅丰富了戏剧情节,更为观众提供了拓展知识、增长见闻的机会。
京剧传达了关于人生、爱情、家国等重要主题的思考,使观众能够从中获得对生活和社会的更深刻认识和理解。
二、京剧的传承之道1. 加强青少年教育京剧的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传统文化延续与发展的接力者。
学校应将京剧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们学习和演绎京剧,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认知。
同时,在社区或社团组织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如京剧比赛、巡回演出等,吸引更多年轻人积极参与,并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推广和宣传。
2. 创新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艺术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篇一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京剧是戏曲三百多个剧种里最重要的剧种之一,在中国戏剧领域有着特殊地位。
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
京剧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戏剧发展的范本,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明清以降发展演变的关键脉络。
解读京剧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解读中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及其传播,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构成和近代转型,都具有重要和典型的意义。
一京剧诞生于清中叶的北京,承接宋元以来业已历经数百年的中国戏曲文化之流,是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所谓“地方戏时代”出现的许多剧种之一。
和这一时代出现的大量地方剧种一样,它的出现并不是从宋元以来以戏文与杂剧为主体的戏曲历史的简单延伸,或者说,它并不仅仅是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传奇的地方化身或变种。
在戏曲史上,京剧的出现意味着戏曲文化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这一重要变化的内涵和背景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所处的特殊的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
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著《京剧二百年之历史》指“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以乾隆二十五年入于北京,余窃以此为‘皮黄纪元’之年”(1)。
姑且不论其中“乾隆二十五年”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之误,今人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视同为纪念京剧诞生二百周年,实与该书有直接关系,即以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的标志。
徽班进京是京剧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但徽班进京不等于京剧诞生,而且离京剧诞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
但是,徽班进京这一事件本身仍值得特别注意,它的艺术学含义,更准确地说,多个徽班相继进京并且在北京这座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城市里立足发展的艺术学含义,仍值得发掘。
中国戏剧进入“地方戏时代”的背景,是中国文化整体大变革时代的来临,徽班之所以能够进入京城演出并且在北京站稳脚跟,赢得市场与观众的认可,进而催生出京剧,就是这一时代变革的突出呈现。
传统文化京剧议论文引言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自诞生以来,京剧一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精妙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观众的注意。
本文将着重探讨京剧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其独特的舞台艺术特点以及现代社会中京剧的发展与传承。
京剧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京剧将中国传统故事与经典文学融合,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将这些经典作品通过舞台呈现给观众,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其次,京剧在表演技巧上注重身段、脸谱和唱腔等细节的精准刻画,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形象,如武将、宫女、丑角等,这些形象成为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要认知。
此外,京剧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符号与意象,这些符号与意象不仅赋予了京剧作品深刻的寓意,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京剧的舞台艺术特点京剧的舞台艺术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术表达的高度凝练京剧以浓缩的表现形式将复杂的情感和情节表达出来。
在有限的舞台上,演员通过各种肢体动作、眼神和服饰等细节来表达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2. 情景与形象的鲜明对比京剧中将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通过角色形象的塑造与情景的设置进行鲜明对比。
这种对比使得京剧作品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让观众深入地体验到角色生命力与情感的丰富。
3. 音乐与舞蹈的独特融合京剧以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舞蹈形式,将表演艺术与音乐舞蹈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丰富的音乐元素和精妙的舞蹈动作,使得京剧作品在表达情感和传递意义时更加饱满和丰富。
4. 角色性格的刻画京剧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技巧和角色塑造,对角色的性格进行深入的刻画。
无论是刚猛英勇的武将,还是深情细腻的宫女,京剧都能够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体现出每个角色独特的性格特点。
京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关于京剧传承的议论文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
京剧的
传承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而如何有效地传承京剧文化,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与现代
京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的不断变迁,京剧传统的舞台形式和表演风格也面临着挑战。
如何在传承京剧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其现代的时代感和审美特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京剧的传承需要一以贯之的努力和坚持。
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在今天已经不再
适用,需要借助现代技术和教育手段,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技术,将京剧的表演艺术传承下去,并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京剧与当代社会
在当代社会,京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仍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京
剧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保存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其与当代社会相互融合,发展出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只有让京剧与当代社会保持联系,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才能使京剧继续传承下去。
结语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传承和发展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
传承京剧文化需要
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只有这样,京剧才能在未来的路上继续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凭借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探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京剧艺术的传承京剧作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京剧形成以来,通过世世代代的艺人传承和学习,京剧的表演技巧和剧目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首先,京剧艺术的传承体现在表演技巧的传承上。
京剧表演以脸谱、唱腔、身段等独特的表演手法为基础,经过世代的传承与学习,使得这些技巧得以保存并且不断完善。
此外,京剧的传承还体现在剧目的传承上。
许多经典的京剧剧目如《红楼梦》、《白蛇传》等,通过艺术家们的不断研究和演绎,得以保留并传承至今。
二、京剧艺术的创新尽管京剧具有深厚的传统背景,但它也不断在创新与发展。
一方面,京剧注重对经典剧目的创新演绎。
艺术家们通过对剧本和角色的重新解读和演绎,使得经典剧目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另一方面,京剧还积极吸收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为观众呈现出全新的视听效果。
例如,京剧融入了现代舞台技术和光影效果,使得演出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多样。
三、京剧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所起到的作用京剧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京剧艺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经典剧目的演绎,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其次,京剧艺术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融合,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例如,京剧与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结合,使得京剧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提高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此外,京剧艺术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京剧艺术既传承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也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和推广。
通过对经典剧目的传承和创新演绎,京剧艺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论文范文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本文将从京剧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
京剧起源于明朝末年,发展于清朝初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融合了当时各类戏曲艺术的精华,如元曲、汉剧、秦腔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京剧的表演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要手段,演员们通过唱腔、念白、动作和武打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使得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京剧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唱腔。
京剧的唱腔有“昆腔”、“京腔”、“徽腔”等多种,每种唱腔都有其独特的音调和节奏,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气质。
其次是念白。
京剧的念白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语调,能够使人产生共鸣,增强观众的审美体验。
再者是动作。
京剧的表演动作非常讲究,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能够使人更加直观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最后是武打。
京剧的武打动作精妙绝伦,演员们通过各种招式和动作,能够将戏剧中的打斗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战斗之中。
除了表演形式外,京剧还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元素,还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中的剧本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这些剧目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京剧中的服饰、化妆、道具等也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能够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古代画卷。
总的来说,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当今社会,京剧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摘要:京剧,作为国剧、国粹,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京剧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在次,浅谈其艺术魅力,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她的内涵。
也为引起人们对京剧的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京剧;艺术魅力;综合性;夸张性;虚拟性;角近年来,一种值得惋惜和思考的现象是:京剧呈不景气状态,特别是有部分青年不爱看京剧。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京剧节奏缓慢,不适合今天观众生活快节奏的要求。
我认为很多人对京剧不欣赏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京剧独特的美学特点,而一旦掌握了中国京剧的主要特点,不仅丝毫不减少京剧的艺术价值,反而在某种意义上增添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京剧艺术的特点可以用综合性、虚拟性和夸张性来概括。
首先谈一谈京剧的综合性。
由于经历了长时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京剧吸收了众多姐妹艺术(民间歌舞、说唱艺术与滑稽戏等)的特长,形成了其唱、念、做、打、舞全面发展的艺术特色,这比其它任何单一的艺术形式都具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创造力的过程。
先说唱,京剧被西方人称作“北京歌剧”。
京剧是用一些程式化的手法,将说、唱、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每一句唱词都注重诗词韵律,或七言或十言,合辙压韵,文理对仗。
再说念,京剧中的念是按严格的、程式化的语调和语速来完成道白的,几乎每一句念白都讲究抑扬顿挫、平仄分明、朗朗上口,并讲究中州韵的规范与湖广音的四声,用较为夸张的手法来诠释角色,叙述剧情,渲染舞台气息。
京剧中的做、打、舞则都是用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诠释人物与剧情的。
三者往往揉在一起,以特定的形式来表达人物的身份、思想和情感。
从人物上来说,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每个行当又包括许多小的分支,所以引出了无数形象各异的脸谱.从时间地点上说,京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尤其是现代京剧,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大胆进行尝试,还演过一些外国名著,由此可见京剧表现力的丰富。
在舞台美术、服装与化装等方面也独具特色。
传世的京剧艺术的作文范文京剧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种之一。
它以高亢激昂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舞台艺术效果而闻名于世。
经过多个世纪的发展,京剧已经成为一种负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艺术形式,对于传世的京剧艺术,以及其在现今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首先,传世的京剧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戏曲的顶峰艺术形式,京剧在剧本、唱腔、表演和舞台艺术等方面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京剧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结合了道家、佛家等不同思想流派的元素,形成了独特且饱含哲理的剧目和表演风格。
它讲究“以形传神”,注重以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和人物性格。
这种表演方式相较于文字和语言表达更加直观和感染力强,能够深入人心,使观众产生共鸣。
其次,传世的京剧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京剧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近年来,京剧加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通过舞台特效和音效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
同时,京剧也融入了一些当代剧作的题材和情节,使其更加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审美需求,进一步丰富了京剧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京剧艺术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再者,传世的京剧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和影响力。
京剧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走进世界各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向全球传播。
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员技艺引起了国际观众的广泛兴趣和认可。
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进一步证明了京剧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京剧的传播还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传世的京剧艺术在当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众对于艺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京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观赏性,仍然能够吸引和影响大众观众,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对京剧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京剧,这门国粹艺术,真的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瑰宝,让人一看就爱上,一听就入迷。
要说我对京剧的认识和理解,那可真是越挖越深,越品越有味。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看京剧,那时候只觉得那些演员脸上花花绿绿的,衣服也特别华丽,还有那一招一式的动作,简直就像是在演戏里的魔术,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那时候的我,对京剧的理解,也就停留在“好看”“好玩”的层面。
后来长大了,慢慢接触京剧的机会也多了。
有一次,在一个公园里,正赶上京剧票友们在唱戏,那韵味,那情感,简直直击心灵。
特别是那唱腔,一会儿高亢激昂,一会儿低回婉转,听得我是心潮澎湃,眼泪都快下来了。
那时候我才明白,京剧不仅仅是好看,它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要说京剧里的角色,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风采。
生旦净末丑,每一个行当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像那老生,沉稳庄重,唱腔浑厚,就像咱们身边那些有经验、有智慧的长辈;那旦角,婀娜多姿,唱腔甜美,就像咱们心中的女神,温柔又大方。
还有那净角,一脸的大花脸,看起来有点吓人,但唱起来却是那么的有力量,就像咱们生活中的那些硬汉,外表粗犷,内心却充满柔情。
京剧里的故事,也是特别的吸引人。
什么《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白蛇传》,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扣人心弦,让人看了还想再看。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讲了一个个的历史事件或者传说,更是通过京剧的艺术手法,传递了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就像《霸王别姬》里,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壮;而《贵妃醉酒》里,杨贵妃的无奈和哀怨,又让人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京剧里的音乐,也是特别的讲究。
那些锣鼓点儿,听起来是那么的热闹,那么的喜庆,就像咱们过年过节时的气氛。
而那些琴弦声,又是那么的悠扬,那么的动听,就像咱们在宁静的夜晚,听着音乐放松心情。
京剧的音乐,就像它的灵魂,让整个艺术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2)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论文篇二传承京剧艺术振兴传统文化摘要: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多元文化的冲击,学艺的艰难以及学习成本的提高,京剧传承的文化土壤和生存空间面临一定困境。
在如此情况下,京剧的文化价值要远远高于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要充分发挥学校、票友协会、群众文化舞台的带动作用,政府搭台,市场辅助,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京剧;传承;振兴中图分类号:J6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038-02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2010年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
自诞生至今,经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吸收了其它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并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标识意义的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之一,在清末以至民国大部分时间内,不仅代表着中国舞台艺术样式的最高端,同时亦为大众娱乐样式的主流。
如今,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快,京剧的衰落恰恰代表了本土文化传统日渐失落的一个典型实例。
京剧里许多剧目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取材于历史,都是惩恶扬善的故事,能够以史为鉴,教书育人。
如何引起全社会对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重视和热爱,营造京剧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对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意义。
一、京剧传承面临的困境(一)受娱乐方式多元化冲击,京剧传承观众基础日渐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人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文艺品种样式的日益丰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的迅速普及,不仅拓宽了群众的欣赏领域,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方式,京剧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
与京剧传承的鼎盛时期相比,人们吃完饭进戏园子,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而京剧艺术是个品位艺术,不是快餐文化,观众只有坐在剧场里,处在一种悠闲、松弛的状态下品戏,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它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和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的魅力不仅仅是其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生命哲学等各个方面。
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来感受一下京剧文化的魅力。
首先,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
它汇集了歌唱、说白、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使得京剧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
在京剧的艺术表现中,如何将音乐、表演、服饰、化妆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是必不可少的;如何通过“三大唱腔”、“四大板块”、“十八般武艺”等基本元素的运用,营造出独特高雅的艺术氛围,是京剧艺术的精髓所在。
其次,京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既是一种娱乐艺术,又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各种元素。
京剧中的剧本来源广泛,包括历史、神话、传说、小说和现代文学等。
故事情节丰富多样,既有爱情、战争、神话传说,也有社会、家庭、人际等多种主题,通过经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来展现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
最后,京剧是一种道德教育艺术。
京剧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蕴含着道德的内涵,塑造了一批批具有高尚品格的英雄人物形象,让观众在欣赏京剧的同时汲取着正义、勇敢、聪明、仁慈等美德,成为人生中的精神财富。
总之,京剧是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中,通过欣赏和学习京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拓宽视野,培养情感和人格的塑造,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京剧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喜欢这门传统文化艺术,让其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为新的时代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京剧设计毕业论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京剧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从传统的戏曲演出中引进来的。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一直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而在京剧的表演中,舞台设计算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增强京剧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更是该艺术形式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
本次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即是从舞台设计的视角上,探讨京剧艺术的创新与传承,以及探讨舞台设计的应用,以期为更好地推广和发展京剧艺术做出贡献。
篇章一:京剧的传承和创新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之一,它融汇了民间歌舞、古代音乐、文学艺术等多种文化元素,凝聚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精华。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京剧创新与传承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京剧的传承,指的是在保持艺术本质的基础上,继续将传统的艺术元素传承下去,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发展。
举例而言,在音乐方面,京剧依然保留了大部分明清时期的音乐特色,但也扩展了音乐色彩,衍生出了一些全新的音乐形式,来适应当代观众对不同类型音乐的需求。
同时,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京剧传承还包括在表演和故事情节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在传承并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京剧创新则是将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艺术语言相结合,探索新的表演手段和风格,以更好地展示艺术魅力,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京剧开始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将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高了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在故事情节的创作方面,也逐渐向现代题材和现代思想靠拢,使其更具有当代价值和现代性。
篇章二:京剧中的舞台设计应用在京剧的艺术表演中,除了演员的精湛技艺之外,舞台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现代京剧在舞台设计上的应用,大大增强了观众的观赏体验,使其更具有厚重感、视觉效果和质感。
在舞台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舞台布置。
对于京剧的舞台布置来说,首要任务是为演员提供一个能够让其流畅自如地进行演出的环境。
以京剧议论文以京剧议论文(精选31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京剧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京剧议论文篇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每当看见电视戏曲频道里的花旦穿着漂亮的戏服,舞着水袖,唱得委婉动听时,我都会两眼发光,真想自己也能唱一出!妈妈见我喜欢京剧,就带我去京剧表演艺术家郭老师那里拜师学艺。
面试时,我唱了一首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郭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唱是唱下来了,但是你唱的是京歌,不是京剧。
不过,你的普通话还不错,咱京剧最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这是你学京剧的优势。
”接着,郭老师给我演示了一遍,哇!她的声音是那么浑厚、嘹亮,极具穿透力,好像房顶都快被掀翻了,太好听了!就这样,我成了郭老师的学生。
郭老师教我唱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的旦角。
一开始我老是用嗓子喊,没法用丹田气,郭老师告诉我:“唱这出戏,先要把高音练好,气沉丹田,自然地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气息要控制得当,不要过猛或不足,用气要有弹性。
‘嘴皮子’还要用力,嘴巴的动作不能太大……”我努力地练习着,渐渐地,越唱越有感觉,老师都夸我唱得有点儿京味了!唱京剧,除了声音,手、眼、法、步的招式演变也得有精气神。
郭老师教我手和眼睛要协调,眼睛要紧跟着手位。
贵妃的动作是很柔美的,可是,我的动作太僵硬,手型不好看,脚步也迈得太大。
郭老师笑着说:“你这是刀马旦吧。
”我红着脸,千万遍地叮嘱自己要放松。
渐渐地,我不紧张了,动作也柔软多了。
看来,学好一门才艺还真不容易呢!郭老师还要求我每天都要对着墙“喊嗓子”,只要发两个音:“咿!啊!”要像爬楼梯—样从低音练起,一直“喊”到最高音。
他还告诉我:“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到了,自然也就进步了!”通过学唱京剧,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要我专心致志,勤学好问,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以京剧议论文篇2说起文化,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国粹——京剧。
浅谈京剧艺术论文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浅谈京剧艺术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浅谈京剧艺术摘要:在文化快速流通和变更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近几十年来,戏曲艺术逐渐从市民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趋向边缘化。
京剧也同样如此,但是当今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从京剧艺术表现手法、京剧伴奏乐器、京剧行当、京剧中的优秀人才等多方面多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国粹京剧,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特提出我国京剧改革发展的思路,希望国粹京剧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京剧;表现手法;重要作用;发展道路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由“”和“”两种基本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等)和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
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
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
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的美誉之称。
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京剧简介(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同时也借助外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青衣的水袖:喜则舞袖;怒则掷袖;气恼时甩袖;羞愧则以袖掩面;惊呆则双手垂袖;向外抖袖表示抗拒;向内抖袖表示惶恐等等。
同时,京剧艺术又讲究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含蓄。
与此同时,京剧艺术中的舞蹈极讲究条理,“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八百万雄兵;一个圆场千百里;一支曲牌五更天”。
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京剧就是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的体现。
(二)京剧伴奏乐器京剧伴奏乐器分与管弦乐。
其中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管弦乐器有京胡、、、,称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京剧行当京剧的行当,早期分为、、、、、、流行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花旦、、、、(揺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风格粗犷。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四)京剧中的优秀人才1927年,北京《顺天寸报》举办名伶评选,其中梅兰芳以演《》,以演《摩登伽女》,以演《》,以演《》,荣获“四大名旦”。
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
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
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
同期的、、等也是生行中的优秀人才。
30年代末、余、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与、、称之“四大须生”。
女须生,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五)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在京剧中每个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现在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标识之一。
脸谱的主要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图案是程式化的。
但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这些都在京剧脸谱中得以体现。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其擅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并以此来为烘托整个戏剧的情节。
从线条和布局来看,脸谱大致可分为、、、、、白粉脸、以及的豆腐块等数十种。
各种脸谱的画法虽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花脸脸谱是以色定调,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傲不训、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这些都是有关京剧脸谱的一些简单介绍。
二、京剧在我国外交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多年以来京剧艺术的对外交流展示了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诠释了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的形象,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国粹京剧艺术以其丰厚的内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表现方式,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和写意手法,凝聚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其所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是完全可以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戏剧艺术体系相媲美的,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京剧艺术描绘了民族的历史,表达了民族的情感,表现了民族的生活。
中国政府对京剧艺术的对外交流寄予厚望,而对外文化交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又使得京剧艺术成为五十年代树立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最佳途径。
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时承担出国访问演出的任务,并一直受到外国友人的赞扬,经常在电台、报纸等报道中赞扬我国的京剧艺术。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曾有外国记者写到“这种艺术是一种奇迹,然而在这里没有任何虚伪的奥妙,是这样一种简单而又有着清晰的内在意义的艺术,不需要任何解释和翻译,每个人都可以抓住剧的意义并被它弄得神魂颠倒;在这种令人愉快的演出后面蕴藏着少智慧啊!”、“中国艺术团的表演不受国界的限制。
哑剧是和谐而感人的,武功是卓越的,这种富有诗意的、罕见的表演,显示了几千年的文明,也展示了艺术的全新的境界。
”等字样来评价我国的京剧艺术。
三、京剧的未来发展道路在现代文明的“轰炸”下,在文化快速流通和变更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当然,一种艺术自有其盛衰转变的自然规律。
近几十年来,戏曲艺术逐渐从市民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趋向边缘化。
因此此时有的人做出关于“京剧进课堂”等举措来保护、发展传统文化。
在倡导文化引思潮的今天,众多的文化门类都在潮流中寻求自身的发展轨迹,京剧也同样如此,但是当今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为了让京剧更深入的发展下去,可以尝试将京剧与当代流行元素紧密结合,其中,借鉴戏曲元素创作的流行音乐很多,比如《北京一夜》便是流行唱腔和京剧老旦唱腔的融合,《Susan说》取材《苏三起解》,《在梅边》取材昆曲《牡丹亭》,而这些也给喜爱流行音乐、对传统艺术较为陌生的人们一个重新对传统戏曲有新认识的机会,久而久之也会让大家对京剧产生感性认识与认同感,而不是一谈到京剧只是感到陌生而遥远,除了国粹一说其他一无所知,不得不承认的是思考文化现象的过去和将来,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尊重,也是对前人创造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后世发展的一种期盼,都是必要和合理的。
京剧艺术从古发展至今、再到将来,仍须接受历史和时间的考验。
五、结束语本文通过从京剧艺术表现手法、京剧伴奏乐器、京剧行当、京剧中的优秀人才、京剧脸谱、京剧在我国外交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等多方面多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国粹京剧,并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特提出我国京剧改革发展的思路,希望国粹京剧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1]谭戈.从“京剧进课堂”实践谈京剧艺术的发展[J].《歌海》,2011年,5期:页码91~92[2]周丽娟.京剧对外交流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以五十年代为例[J].《戏曲艺术》,2011年,3期:页码121~124[3]杨业勤.臻于完美的京剧艺术魅力[J].《戏剧之家》,2011年,4期:页码23~23[4]刘维娜.走进京剧艺术[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年,5期:页码94~97[5]刘孟琳.浅谈京剧艺术的振兴[J].《中国经贸》,2010年,20期:页码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