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史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59
中外园林史绪论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初期5、辽金夏园林时期6、园林的成熟后期7、明清私家园林8、西方古代造园9、中古时期造园10、文艺复兴时期造园11、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3、伊斯兰规整式园林14、日本造园绪论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发展成了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关于两个园林风格的介绍> 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大部分西方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其主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人则认为: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诸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园林的生成期夏、殷、周、秦、汉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4、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5、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摘要中国是东方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人文山水园。
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催生并发展了日本的园林艺术.日本又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结合本土文化,结合禅宗文化的美学理念,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和“茶庭”两种形式的园林。
本文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比较,不仅仅是分析比较两国园林艺术风格异同,更重要的是借鉴日本园林中优秀的因素,加深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根植于传统,面向世界,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发展。
对中日两国园林艺术比较认识简述如下1。
意义与目的:一、同属东方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为本源,日本园林为支流。
二、中国园林的传统人文山水园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与茶庭,都是优秀的园林形式,值得研究探讨.三、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了解中日园林当中优秀的造园要素.方法与手段:大致分析对比两国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再从中日园林发展史分析两国园林历史渊源。
造园艺术具体从造园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入手,进行分析比较。
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两国园林发展史,我们能够看到两国园林的演变和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以及两国各自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园林最终形成.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上,通过园林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具体展现。
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展开分析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秀品质与特色.园林艺术发展到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园林发展呈现滞后的状况。
而日本园林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对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珍惜这方面的意识,使日本景观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场所性、民族气质以及时代性,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日本禅宗写意庭园的美学意匠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
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写作文介绍日本旧古河庭园
日本旧古河庭园位于京都御苑的西部,是日本最古老的庭园之一。
它在镰仓时代(1084—1281)即已建成,由藤原时家主持修建,当时称为“古河园”,又称“河滨园”。
到了镰仓时代末期(1192—1294),古河园被改为“古河御花园”,由藤原时家和藤原秀乡主持修建。
藤原时家时任大宰府长官,其后裔藤原长实在江户(今东京)建都后,为纪念古河庭园的建造,于1888年(明治32年)将其改名为“古河庭园”。
二战期间,古河庭园曾被盟军飞机炸毁。
战后,古河庭园以其独特的魅力重新受到人们的喜爱。
20世纪70年代起,每年6月的第一个周末,京都御苑都会举办以“河滨园”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
它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古河庭园位于京都御苑西侧,是由三条河流所形成的天然湖泊所包围着的庭园。
它包括了古河御花园、藤原万叶庭、藤原丰叶庭和藤原吉野庭四个部分。
—— 1 —1 —。
大一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总结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多样的艺术形式,园林艺术既是人类创造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也是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录的载体。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对中外园林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于园林史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
1. 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和设计理念而著称。
中国古代园林以山水为主题,注重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著名的园林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这些园林注重构造水景、石景和建筑的组合,追求意境的深远和诗意的表达。
2. 日本庭园日本庭园与中国的园林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但同时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日本庭园追求简约、抽象和自然的美感,强调空间的分隔与变化。
它注重使用自然材料,如石头、水、树木,创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场景。
3. 欧洲花园欧洲花园以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为代表,注重对称和几何形式的运用。
这些花园常常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宽阔的草坪、花坛、喷泉、雕塑等。
欧洲花园力求给人一种对称、庄重和宏伟的感觉,体现了封建时代的权力秩序。
4. 美国园林美国园林受到欧洲园林的影响,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美国的公共花园强调自然和景观的保护,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同时,美国也有许多私人花园,这些花园以其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以及精心设计的景观而受到赞赏。
5. 园林艺术的发展园林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园林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园林艺术也与新技术相结合,使用现代建筑和材料来创造独特的景观效果。
6. 当代园林设计如今,园林设计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化的学科,并涉及到许多领域,如景观规划、园林建筑、植物学等。
园林设计师通过对地形、植物、石质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景观。
园林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7. 园林的价值和意义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园林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许多文化中是与传统和文化继承紧密相连的。
日本三名园的日文读法
日本三名园是日本最古老的园林之一,位于日本东京都台东区,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的地方。
三名园的日文读法是“Sanmei-en”,意思是“三名园”。
三名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当时是一个贵族的庭院,由藤原家族所有。
藤原家族是日本最贵族的家族之一,他们拥有
大量的财富和地位,因此他们在三名园建造了一个宏伟的庭院,
以表达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三名园的设计是由藤原家族的家族成员藤原慶长设计的,他
是一位著名的园林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是以日本传统的园林设
计为基础,并加入了西方的设计元素,使三名园成为一个独特的
园林。
三名园的景观有许多不同的元素,包括许多池塘、廊桥、假山、树木和花园等。
这些景观元素都是由藤原慶长设计的,他的
设计风格是以日本传统的园林设计为基础,并加入了西方的设计
元素,使三名园成为一个独特的园林。
三名园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的地方,它的日文读法是
“Sanm ei-en”,意思是“三名园”。
它的设计风格是以日本传统的园
林设计为基础,并加入了西方的设计元素,使三名园成为一个独
特的园林。
它的景观元素包括许多池塘、廊桥、假山、树木和花园等,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日本园林——缩景园日本庭园特色的形成是与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与艺术趣味,以及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日本庭园在古代受中国文化和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后又受到日本宗教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山水庭”,十分精致和细巧。
它是模仿大自然风景,并缩景于一块不大的园址上,象征着一幅自然山水风景画,因此说,日本庭园是自然风景的缩景园。
园林尺度较小,注意色彩层次,植物配置高低错落,自由种植。
石灯笼和洗手钵是日本园林特有的陈设品。
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一)筑山庭“筑山”即所谓鉴赏型“山水园”,是表现山峦、平野、谷地、溪流、瀑布等大自然山水风景的园林。
传统的特征是以山为主景,以重叠的几个山头形成远山、中山、近山及主山、客山,以流自山涧的瀑布为焦点。
筑山庭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
(二)平庭平庭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
岩石象征真山,树木代表森林。
平庭中也有枯山水的做法,以平砂模拟水面。
(三)茶庭茶庭是茶道的产物,一般面积很小,单设或与庭园其它部分隔开,四周设富有野趣竹篱或木栅,有小庭门入内,主体建筑为茶屋。
有洗手钵和石灯笼装点。
步石是茶庭的特色,其布局变化无穷。
庭中植以常绿树,忌用花木。
日式庭园的艺术风格1、筑山庭和平庭池泉式指园林构架以池塘和流泉组合为主景观,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地形上筑土为山,筑山庭中的土山相当于中国园林中岗或阜,坡度缓和的土丘称作野筋;平庭对应于筑山庭指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园林规划,在平地上追求深山幽谷之玲珑,海岸岛屿之渺漫的效果;筑山庭和平庭都有真、行、草三种形式,真庭是对真山真水的全方位模仿,而行庭是局部的模拟和少量的省略;草庭是大量的省略。
2、枯山水和池泉枯山水是日本庭园的精华,实质是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做法。
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追求禅意的枯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