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病毒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797.50 KB
- 文档页数:49
我国网络发展状况(CNNIC)789蠕虫与病毒恶意代码木马与后门网页篡改网络嗅探例》中的定义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16点为传染性和危害性。
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一样,它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或网络,危害其正常工作的“病原体”。
17从广义上讲——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
依据此定义,诸如恶意代码、蠕虫、木马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
在国内外,专家和研究者对计算机病毒也做过不尽相同的定义,但一直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
18身拷贝、嵌入其他程序而实现传染的。
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出版的《计算机安全术语汇编》定义为: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自我繁殖的特洛伊木马,它由任务部分、触发部分、自我繁殖部分组成。
19计算机病毒触发性非法性、衍生性、不可预见性木马程序借用古希腊传说中特洛伊战役中木马计故事:特洛伊王子在访问希腊时,诱走希腊王后,因此希腊人远征特洛伊,9 年围攻不下。
第十年,希腊将领献计,将一批精兵藏在一巨大的木马腹中,放在城外,然后佯作撤兵,特洛伊人以为敌人已退,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去,当夜希腊伏兵出来,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攻占了特洛伊城。
21《特洛伊木马》电影图片小说。
1975 年,美国一位名叫约翰.布勒尔(John Brunei)的科普作家写了一本名为《Shock Wave Rider》的科学幻想小说,作者在该书中第一次描写了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与邪恶双方斗争工具的故事。
25☺实际上在第一部商用电脑出现之前,冯·诺伊曼在他的论文《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识的进行》里,就已经勾勒出了病毒程序的蓝图。
美国贝尔实验室中的3个年轻程序员在业余时间,为游戏而制作的“磁心大战(core war)”,被公认为计算机病毒的开始。
☺1983年11月3日,Fred Cohen博士研制出第一个计算机病毒(Unix)。
如何预防木马-结合木马的藏身之所,隐藏技术,总结清除木马的方法.如何预防木马?结合木马的藏身之所,隐藏技术,总结清除木马的方法.篇一:《计算机病毒》复习思考题20XX20XX《计算机病毒》复习思考题第一手资料:教材、教学PPT必读参考资料:1.金山毒霸20XX-20XX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doc2.中国互联网站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XX年).pdf3.瑞星20XX年上半年中国信息安全报告.pdf4.★★★安全防护宝典.各种病毒分析及攻击防御手册.doc5.★★★木马防治之“葵花宝典”.doc6.★★★深层病毒防护指南.doc7.专题:★★★手动杀毒综合篇.doc8.打造安全U盘(实验).doc9.打造安全、流畅、稳定的系统.ppt10.HiPS主机入侵防御系统.ppt11.关于HoSTS文件.doc12.病毒触发条件.doc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1.简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2.如何通过病毒的名称识别病毒的类型?3.计算机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查找相关资料,试述计算机病毒发展趋势与特点。
研究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基本原则?搭建病毒分析的环境有哪些方法?第2章预备知识1.硬盘主引导扇区由哪几部分构成?一个硬盘最多可分几个主分区?为什么?Fdisk/mbr命令是否会重写整个主引导扇区?2.低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的功能与作用是什么?高级格式化(FoRmaT)能否清除任何计算机病毒?为什么?3.doS下的EXE文件病毒是如何获取控制权的?感染EXE文件,需对宿主作哪些修改?4.针对PE文件格式,请思考:win32病毒感染PE文件,须对该文件作哪些修改?第3章计算机病毒的逻辑结构与基本机制1.文件型病毒有哪些感染方式?2.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过程是什么?3.计算机病毒一般采用哪些条件作为触发条件?试述计算机病毒的逻辑结构。
第4章doS病毒的基本原理与doS病毒分析1.试述引导型病毒的启动过程。
2.编写程序,利用inT13H实现引导区的备份与恢复。
网络安全防护知识手册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概念 (3)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3)1.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3)1.3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3)第2章数据加密技术 (4)2.1 对称加密 (4)2.1.1 常见对称加密算法 (4)2.1.2 对称加密的优点 (4)2.1.3 对称加密的缺点 (4)2.2 非对称加密 (4)2.2.1 常见非对称加密算法 (4)2.2.2 非对称加密的优点 (5)2.2.3 非对称加密的缺点 (5)2.3 混合加密技术 (5)2.3.1 混合加密原理 (5)2.3.2 混合加密的优点 (5)2.3.3 混合加密的缺点 (5)第3章认证与授权 (5)3.1 用户身份认证 (5)3.2 认证协议与机制 (6)3.3 授权技术与权限管理 (6)第4章防火墙技术 (7)4.1 防火墙的类型与作用 (7)4.1.1 包过滤型防火墙 (7)4.1.2 应用层防火墙 (7)4.1.3 状态检测防火墙 (7)4.1.4 防火墙的作用 (7)4.2 防火墙的配置与优化 (8)4.2.1 配置防火墙规则 (8)4.2.2 优化防火墙功能 (8)4.3 防火墙的高级应用 (8)4.3.1 VPN (8)4.3.2 抗DDoS攻击 (8)4.3.3 URL过滤 (8)4.3.4 入侵防御系统(IDS) (8)第5章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8)5.1 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与分类 (8)5.2 入侵防御系统的作用与部署 (9)5.3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的发展 (10)第6章网络病毒防护 (10)6.1 计算机病毒概述 (10)6.2 病毒防护软件的选用与使用 (10)6.2.1 选用原则 (10)6.2.2 使用方法 (11)6.3 网络病毒防护策略 (11)6.3.1 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 (11)6.3.2 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制度 (11)6.3.3 软件安全管理 (11)第7章恶意代码防范 (11)7.1 恶意代码的类型与特点 (11)7.1.1 计算机病毒 (12)7.1.2 蠕虫 (12)7.1.3 木马 (12)7.1.4 间谍软件 (12)7.1.5 勒索软件 (12)7.2 恶意代码的检测与清除 (12)7.2.1 恶意代码检测 (12)7.2.2 恶意代码清除 (12)7.3 恶意代码防范策略 (13)7.3.1 针对不同类型的恶意代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3)第8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3)8.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与分类 (13)8.1.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13)8.1.2 数据备份的分类 (14)8.2 数据备份的方法与设备 (14)8.2.1 数据备份方法 (14)8.2.2 数据备份设备 (14)8.3 数据恢复技术 (14)第9章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5)9.1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与级别 (15)9.2 应急响应流程与措施 (15)9.3 应急响应团队建设与培训 (16)第10章企业网络安全管理 (16)10.1 企业网络安全政策与法规 (16)10.1.1 网络安全政策设计 (16)10.1.2 网络安全政策制定与实施 (16)10.1.3 法规遵守 (16)10.2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17)10.2.1 风险评估方法 (17)10.2.2 风险评估流程 (17)10.2.3 风险管理策略 (17)10.3 网络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7)10.3.1 培训内容 (17)10.3.2 培训方式 (17)10.3.3 意识提升策略 (17)10.4 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与实践 (17)10.4.1 防护体系设计 (17)10.4.2 防护措施实施 (18)10.4.3 防护体系优化 (18)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概念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作为保障国家、企业及个人信息资产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计算机病毒概述本章要点: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与分类;3.计算机病毒的命名规则;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症状;5.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6.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7.计算机病毒简史;8.研究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则。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
计算机在推动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已成为世人不争的事实。
然而,计算机系统并不安全,计算机病毒就是最不安全的因素之一。
只有真正地了解了计算机病毒,才能进一步防治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的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的集合。
这是计算机病毒的广义定义。
类似于生物病毒,它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或寄生在存储媒介中,能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进行各种破坏,同时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和传染性,能够自我复制——主动传染;另一方面,当文件被复制或在网络中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被动传染,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在1994年2月1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计算机病毒被定义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这一定义,具有一定的法律性和权威性,但笔者将这一定义称作计算机病毒的狭义定义。
对计算机病毒,本教材采用广义定义,将特洛伊木马、宏病毒、网络蠕虫等具有一定争议的“程序/代码”,均作为病毒,这与众多杀毒软件对病毒的定义是一致的,如果要严格区分,可以将这些病毒称作“后计算机病毒”。
也就是说,某些广义下的计算机病毒(如网络蠕虫),不具有狭义病毒的特征,并不感染其他正常程序,而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反复复制自己、增加自己的拷贝数量、消耗系统资源(如内存、磁盘存储空间、网络资源等),最终导致系统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