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皮袜子故事集》美国本土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295期2014年11月(上)Total.295November 2014(A)摘要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皮袜子故事集》库柏生态批评人与自然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Leatherstocking Tal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 原cism //Yin CaiAbstract Cooper's masterpiece "The Leatherstocking Tales"de-scribes the different actions of the white pioneers,the Europeancolonists,the American Indians and the Leatherstocking Natty Bumppo in the nature,full of reflec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Leatherstocking Tal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this paper exhibits both the conflict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meanwhile reveals Cooper's ecological thoughts of opposing to anthropocentrism,appealing for respect and protection of nature,and seeking man's harmony with nature.Key words "The Leatherstocking Tales";Cooper;ecocriticism;man and nature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1789-1851)是美国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描写西部边疆生活的系列小说《皮袜子故事集》,包括《拓荒者》(1823)、《最后的莫希干人》(1826)、《大草原》(1827)、《探路者》(1840)和《打鹿将》(1841)。
大学外国文学考试(试卷编号141)1.[单选题]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是由( )开创的。
A)果戈理B)陀思妥耶夫斯基C)普希金D)莱蒙托夫答案:C解析:2.[单选题]古印度文学最早的诗体文献是(.)A)《亡灵书》.B)《五卷书》C)《吠陀》.D)《吉尔伽美什》答案:C解析:3.[单选题]《红与黑》的标题中“黑”象征着______。
A)教会B)军队C)革命D)流血答案:A解析:4.[单选题]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部( )。
A)写实小说B)幻想小说C)田园小说D)流浪汉小说答案:B解析:5.[单选题]苏联文学中被称作“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史诗’’的作品是A)《毁灭》.B)《铁流》C)《恰巴耶夫》.D)《青年近卫军》6.[单选题]下列属于黑色幽默小说的是( )A)《橡皮》B)《在路上》C)《百年孤独》D)《第二十二条军规》答案:D解析:7.[单选题]拜伦塑造的具有诗人思想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称为( )。
A)自传性人物B)拜伦式形象C)拜伦式英雄D)拜伦式人物答案:C解析:8.[单选题]雨果在__________中系统阐述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
A)《巴黎圣母院》B)《抒情歌谣集》序言C)《九三年》D)《克伦威尔》序言答案:D解析:“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句话写于_________的序言中。
《双城记》《九三年》《悲惨世界》9.[单选题]被马克思称之为“永久的规范和高不可及范本”的文学是A)古希腊文学.B)古罗马文学C)文艺复兴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答案:A解析:10.[单选题]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当代作家是(..)A)索因卡.B)泰戈尔C)戈迪默.D)马哈福兹答案:D11.[单选题]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成就最大的是A)抒情诗B)散文C)寓言D)戏剧答案:D解析:12.[单选题]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A)高乃依.B)拉辛C)莫里哀.D)布瓦洛答案:A解析:13.[单选题]浪漫主义是西方文化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对文化与文明的自觉( )。
《皮袜子故事集》VS万宝路广告—浪漫主义色彩下的生态“回归论文导读:在《皮袜子故事集》中有两个重要的象征Natty的个人象征和荒野的象征。
都与回归自然有关。
看过万宝路广告的人一定会被当年电视上的画面深深吸引。
又会发现它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经典的荒野描写竟有如此相像之处。
关键词:《皮袜子故事集》,万宝路广告,美国浪漫主义,生态意识,回归一、引言一个是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一个是商业性为前提的经典广告,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看似矛盾的表现形式有怎样的关系?美国人喜爱荒蛮的原野,它也成为了众多文学作品特有的素材。
早期殖民时期的荒野描写更多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1]2,而浪漫主义时期主要是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关注自然,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是因为对资本主义开展所带来的违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业文化的失望。
浪漫主义认为,人性原有的纯朴与自然,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因为现代工业的开展,因为物质欲望的弥漫,而逐渐丧失了[2]。
本文由表及里,通过比较、对照,试图探讨《皮袜子故事集》和万宝路广告背后隐藏的深刻涵义。
它们都选择了西进运动的未开发的荒蛮之地,表现了对荒野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追求,及个人〔NattyBumppo和牛仔〕在荒野中表达出美国人不惧困难、勇于奋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这个自然既是指那个与城市社会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现了人之本性的自然。
《皮袜子故事集》和万宝路广告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美国外乡气息和民族精神,本文旨在召唤人们对回归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并把这种生态的意识上升到自然、社会及精神的层面。
二、《皮袜子故事集》的个人、自然与灵性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客观自然的描写有强烈的兴趣,并开创了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是自然的一局部,大自然本身就是精神灵性的象征,并且强调个人奋斗。
当无数的本国人和移民们怀着美好的美国梦,踏上西部那片未开发的旷野,准备通过个人努力利用自然,挖掘自然,创造财富的时候,人们也许并未考虑太多的生态问题,但在库柏的作品中,无处不流露出他对生态破坏的批判。
The Leatherstocking Tradition in American Fiction ——The Source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作者: 李晓娟
作者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出版物刊名: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页码: 30-32页
主题词: 哈克·芬传统;皮袜子传统;边疆经历
摘要: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20世纪文学中的哈克·芬传统起源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比如,《红色英勇勋章》和《麦田里的守望者》。
本文认为此传统实际上起源于美国早期文学家库珀的〈开拓者)。
尽管两篇作品出版时间相差50年,但都体现了边疆文学的特色即本文所说的皮袜子传统。
本论文从两部作品内容的相似性以及两个主要人物——哈克·芬和纳蒂·班波的共同点入手,论证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实际上是马克·吐温受到其前辈库珀《开拓者》的启发而作。
从而得出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起源于库珀的《开拓者》即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是皮袜子传统而不是哈克·芬传统。
文学与翻译组论文题目文学与翻译组论文题目(1)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曾剑平曾剑平 1. 文学翻译中忠实的游刃度文学翻译中忠实的游刃度2. 改写法在《动物农场》汉译本中的运用改写法在《动物农场》汉译本中的运用3. 从李商隐《无题》英译本看诗歌翻译的内外部因素从李商隐《无题》英译本看诗歌翻译的内外部因素4. 英汉信息焦点的差异及在翻译中的调整英汉信息焦点的差异及在翻译中的调整5. 论《老人与海》中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论《老人与海》中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6. 补充法在《动物农场》汉译本中的运用补充法在《动物农场》汉译本中的运用7. 翻译过程中说话者态度的处理翻译过程中说话者态度的处理8. 身势语的文化误读身势语的文化误读9. 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 10. 中西方禁忌语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中西方禁忌语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11. 从《美丽中国》看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从《美丽中国》看西方对中国的误读 12. 西方人眼里的《西游记》西方人眼里的《西游记》 13.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14. 从十七大报告看政治经济问题的翻译从十七大报告看政治经济问题的翻译 15. 从《老友记》看美国的人际关系从《老友记》看美国的人际关系(2)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刘庆元刘庆元 本部学生 1.顾瑛 14060702637论功能对等理论在《阿Q 正传》译本中的运用2.周胜强14060701331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从文化差异看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从文化差异看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3.史钰14060701303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译本评析傲慢与偏见》译本评析 4.李慧14060701284On the Transla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Histoical Sites 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评析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评析 5.李娟14060701285英汉句法上的形合与意合对比及翻译策略 6.张妍14060702000A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Emma 《爱玛》中译本研究《爱玛》中译本研究7.张青华.张青华14060700736 On English Hyperbole and Its Translation . 英语夸张辞格及其翻译英语夸张辞格及其翻译 8.吕战茹14060702087.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3)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万永芳 本部1、黄志业 论电影《理智与情感》对简·奥斯汀作品的改编2、秦芬 评美国的酷儿电影3、晏春妮 析影片《时时刻刻》中视觉隐喻与象征4、蒋莎莎 女性视角下的私人空间: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研究5、欧阳杏 评后印象派绘画技巧在《墙上的斑点》中的运用6、莫莎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局外人”的文化立场7、张瑜 酷儿理论在《日用品》中的运用,8、曹丽丽 论《夜宴》对《哈姆雷特》的戏仿(4)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高丽高丽 本部本部陈凤: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陈凤: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苏红艳: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解读苏红艳: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解读 王向: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女性群像研究王向: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女性群像研究 柳晔:《日常生活》的后殖民主义解读柳晔:《日常生活》的后殖民主义解读毛智青:《呼啸山庄》与《金锁记》中的复仇心理比较研究毛智青:《呼啸山庄》与《金锁记》中的复仇心理比较研究 唐小飞:从《幸福》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婚姻观唐小飞:从《幸福》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婚姻观 黄清丽:从《诺桑觉寺》看简·奥斯汀的小说观黄清丽:从《诺桑觉寺》看简·奥斯汀的小说观 袁玲:乔治·爱略特《亚当·贝德》的新历史主义解读袁玲:乔治·爱略特《亚当·贝德》的新历史主义解读(5)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熊奕熊奕0601 陈艳陈艳 14060701269 1.论布莱克从天真到成熟的蜕变论布莱克从天真到成熟的蜕变 0601 旷敏旷敏 14063400924 1.浅析《人鼠之间》的艺术表现手法浅析《人鼠之间》的艺术表现手法 0601 段燕娟段燕娟 14061401806 1、《皮袜子故事集》的美国本土特色《皮袜子故事集》的美国本土特色 0601 陈霞陈霞 14060702849 1.浅析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写作特色坡的诗歌写作特色 0604 袁欢欢袁欢欢 14060701784 1. 存在主义视角下《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存在主义视角下《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 0604 闫明明闫明明 14060701581 1.现代人本主义——由《麦田的守望者》透视美国价值观现代人本主义——由《麦田的守望者》透视美国价值观 0606 王莉王莉 14060701309 1.紫色的“酷儿”紫色的“酷儿” ———— 酷儿理论视角下的《紫颜色》酷儿理论视角下的《紫颜色》 0606 陈晔陈晔 14060700714 1.《啊,拓荒者!》的生态主义解读》的生态主义解读(6)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毛新耕毛新耕1. 谭叶香:《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2. 李彩娟:保留李彩娟:保留 “非定量因素”,避免诗歌英译后诗性流失,避免诗歌英译后诗性流失3. 张慧:张慧: 美国青少年文学作品对我市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实证研究美国青少年文学作品对我市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实证研究4. 林阳:林阳: 浅析文学价值对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浅析文学价值对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5. 袁飞:袁飞: 金陵判词中双关翻译的处理金陵判词中双关翻译的处理6. 王波波:译者风格掩映下的文化翻译——以《长恨歌》为例以《长恨歌》为例7. 易样红:归化与异化适度的决定因素易样红:归化与异化适度的决定因素8. 王斯洋:隐喻模型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王斯洋:隐喻模型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7)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邵志丹邵志丹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班级班级 学号学号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宣云宣云 0603 14060702569 谚语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处理谚语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处理 李文君李文君 0603 14060701288 浅谈田园诗歌英汉翻译中的意与境浑浅谈田园诗歌英汉翻译中的意与境浑 杨丹杨丹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新探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新探 吕素吕素 0603 题目未定题目未定秦婷秦婷 0603 无法联系无法联系 陈唯昱陈唯昱 0603 尚未联系尚未联系(8)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徐左浩 1.0603班 付霞玲付霞玲目的论视角下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研究目的论视角下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研究A Study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urist Promotion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2.0603班 王凤姣王凤姣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看广告翻译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看广告翻译O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0603班 杨柳杨柳从语境理论看文学作品的翻译从语境理论看文学作品的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 4.0603班 刘楠刘楠英汉委婉语翻译的对比研究英汉委婉语翻译的对比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Translation 5.0603班 杨群 论英汉否定结构的翻译论英汉否定结构的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Neg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6.0603班 李国丽林译《黑奴吁天录》林译《黑奴吁天录》: : 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再创作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再创作On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Uncle Tom's Cabin : Rewriting asManipulated by Ideology 7.0603班 王樱从文化视角看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 Cultural Perspective 8.0604班 邱进邱进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谚语翻译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谚语翻译On Proverb Translation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 。
《最后的莫西干人》解读唐恩莉【摘要】美国独立文学第一人库柏的经典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在语言描写,人物塑造,景物描绘等方面都有迥异于欧洲文学的独特面貌,把美国西部印第安土著居民的人情以及自然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本文赏析了《最后的莫西干人》在语言、人物、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最后对作者库柏形成这种特色的创作心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97-99)【关键词】民族文学;原始;冲突;独立【作者】唐恩莉【作者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广东清远5115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最后的莫西干人》是美国乡土作家第一人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1789——1851)的作品集《皮袜子故事集》中最经典的一部,也是奠定美国乡土文学的开荒之作。
《皮袜子故事集》包括:《开拓者》(1823)、《最后的莫西干人》(1827)、《探路人》(1840)、《猎鹿人》等五部小说。
它开创了此前美国文学前所未有的题材和主题,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刷新了美国的民族文学,使美国拥有了自己的文学发展道路,基本摆脱了欧洲文学的依附状态,走向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库柏第一个把美国独有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象用天才的文学才华,引进文学世界,而且他用极为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美国西部原始的印第安人民的民族习惯,种族感情以及种族间的冲突描写得淋漓尽致,为美国民族小说开创了革命历史小说、边疆小说和航海小说等三大题材,以不可辩驳的文学成就,开创了美国文学的先河。
一《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一部《最后的莫西干人》以18世纪50—60年代英法军队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而进行的激烈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在拓荒时期,代表进步高贵白种人和原始野蛮,还未开化的印第安原始民族之间的冲突。
小说充满了惊险的故事情节,用对话和叙述把紧张的气氛推向高潮,让阅读者有不可呼吸的感觉,令人一读不忍释手,有一口气读完全篇的冲动。
第33卷第1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3 No.11 2012年11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2小说中第一个真正的美国主人公形象——纳蒂·邦波邱能生(华侨大学 厦门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摘 要:纳蒂·邦波是美国文学的先驱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在其代表作《皮裹腿故事集》中创作的主人公。
“皮裹腿”纳蒂·邦波是美国西部开发的英雄。
在他身上融合了文明人和野蛮人最优秀的品质。
他是美洲西部荒原上的基督骑士,有未受过教育的人身上所体现的文明的最高原则。
他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最初代表,一生都在追求不受“文明”侵犯的自由生活。
他是热爱大自然的“森林之子”。
在他身上体现了美国早期文学在生态批评上的主张。
关键词:纳蒂·邦波;荒原之子;个人主义;生态中图分类号:I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11-0046-03引言美国文学的先驱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创造了美国文学多个第一。
以《间谍》为代表创作了美国第一部革命历史小说;以《拓荒者》为代表创作了美国第一部边疆小说和以《舵手》为代表创作了美国第一部航海小说。
为此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被尊称为“美国小说的鼻祖”。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在总结三十年的文学创作活动时说:“如果说作者写出的东西有什么会比他本人的寿命更长的话,毫无疑问,一定是《皮裹腿故事集》。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这一系列以边疆为题材的小说开创了美国小说的先河,以美国本土的题材宣布美国文学从此开始走向独立。
这组作品按创作时间顺序包括《拓荒者》(1823),《最后的莫希干人》(1826),《大草原》(1827),《探路人》(1840),《杀鹿人》(1841)共五部长篇小说。
外国文学史(下)※填空题□海涅的组诗:《抒情插曲》、《归乡集》、《北海集》。
□海涅的游记:第一部《哈尔茨山游记》、第二部《观念—勒?格朗特文集》、第三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和《璐珈浴场》、第四部《英国断片》。
□海涅的叙事故事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诗集《时代的诗》。
□狄更斯的代表作是流浪汉小说《匹克威克先生外传》。
□狄更斯第一时期的小说:《奥列佛?推斯特》、《尼古拉斯?尼古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
□狄更斯第二时期的小说:《圣诞故事集》、《董贝父子》、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第三时期的小说:《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伟大的期望》。
□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狄更斯的《艰难时世》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神话。
小说中的反面人物是:葛雷硬、庞得贝。
□福楼拜三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
□《包法利夫人》的内容是描写爱玛?包法利堕落的悲剧。
□19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一个唯意志论者尼采和叔本华,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
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巴黎公社文学,小说方面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茹尔?瓦莱斯和克拉代尔。
□19世纪后期西欧最有成就的作家,是法国的左拉、莫泊桑、法朗士、英国的哈代、肖伯纳和挪威的易卜生。
□法朗士晚年的重要作品:《企鹅岛》、《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
□1921年,法朗士被授予诺贝尔奖金。
□肖伯纳创作三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愉快的戏剧》、《为清教徒写的戏剧》。
这些作品中以《不愉快的戏剧》中的《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最为出色。
□左拉在龚古尔兄弟的对人进行病理分析的小说的影响下,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
□龚古尔兄弟的小说《日尔米尼?拉赛尔特》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
□左拉《实验小说》、《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观点。
库珀《皮袜子故事集》的美国本土艺术作者:孔丽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2期摘 ;要:无论从哪个方面研究美国文学,我们都无法避过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1789—1851),作为美国文学的奠基人,库珀发明了诸多文学体裁,是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之一。
本文将从库珀的《皮袜子故事集》出发,浅析《皮袜子故事集》中所诞生的纯正美国气派,对美国本土艺术做出探讨。
关键词:库珀;皮袜子故事集;美国风格;艺术作者简介:孔丽芳,女,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1《皮袜子故事集》包括五篇作品《拓荒者》(1823)、《最后一个莫希干人》(1826)、《大草原》(1827)、《探路人》(1840)、《杀鹿人》(1841)。
五个故事主角都是猎人纳蒂·邦波,这五部小说向我们构建了一幅宏大的画面,展现了美国社会在60年间的变迁,为我们研究美国历史以及美国本土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1.《皮袜子故事集》的内容上的本土特色1.1“西部淘金”之梦在当时的美国人心目中,西部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别人的口中西部遍地黄金,去西部就代表着财富,代表着无忧的下半生。
这样的传言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拓荒者来到西部,而随着白人不断向西部进行殖民开发,西部的原住民只能不断向西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不同的人群矛盾日益凸显,最终一方胜利,另一方则消亡。
在《皮袜子故事集》中,作者从主人公纳蒂·邦波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西部原始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印第安人生活环境的恶劣。
即便是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印第安人们也不曾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在白人家庭来到西部进行淘金时,印第安人给了首批白人家庭各种援助,帮助白人家庭学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
而后事情的发展则偏离了轨道,在无止境的欲望的影响之下,白人家庭开始对印第安人以怨报德,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占有他们的财产,屠杀印第安人民,而各种印第安种族在挑拨利用之下不停地进行内斗,同时为殖民者向西开辟新的土地,在这样的消耗中,印第安文明几近被毁灭殆尽。
解读《皮袜子故事集》的美国本土艺术摘要: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在美国文学史上创造了很多奇迹,他是美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奠基人,也是第一个描写美国本土主题的作家。
《皮袜子故事集》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本文分析了这本小说的美国本土特色,鲜明地表现了纯粹的美国风格。
关键词:《皮袜子故事集》美国本土特色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皮袜子故事集》是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最为有名的著作,这部故事集包括《杀鹿人》、《最后一个莫希干人》、《探路人》、《拓荒者》和《大草原》五部曲,本文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梳理其本土特色,真实地表现美国本土的主题、风情、环境和人物,挖掘美国本土文学的真正发源。
一《皮袜子故事集》内容题材上的美国本土特色《皮袜子故事集》是库柏最为经典的小说,它在内容题材上书写了边疆运动的史诗,首次突破性地把美国近期历史纳入小说中。
库柏塑造的“皮袜子”成为美国的新亚当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本土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斗争,称得上美国本土文学的开拓篇章。
《皮袜子故事集》包括《拓荒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大草原》、《探路人》和《杀鹿人》五部曲,中心人物是猎人纳蒂·邦波。
1 书写了美国边疆运动的史诗在库柏时代,美国边疆问题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
在《皮袜子故事集》中,库柏第一次以辽阔的西部为背景,他笔下的西部既存在着地理概念,又存在着文化概念。
库柏以北美大陆为背景,通过他塑造的纳蒂·邦波的一生经历,给读者讲述了美国边疆的故事,再现了1740年至1804年这六十年间在北美大陆上所发生的战争及西部移民的边疆生活,并描绘了在白人的入侵下,印第安人步步撤退的故事情节,蕴含了文明和野蛮的碰撞以及美国法律与自然的各种冲突,形象地描写了美国扩张史。
在美国人的心中,西部意味着新的机会和财富,是他们梦想中的伊甸园,代表了一种全新生活的开始。
美国早期的拓荒者就是怀着这种美好的理想向西部进发的。
在《皮袜子故事集》中,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美国早期边民与本土印第安人在白人的殖民大举进犯不得不向西撤退,重新寻找新的乐土的经过,而这些人在西移的过程中,又再一次扮演了拓荒者探路人的角色。
如在五部曲的《杀鹿人》中,年轻的“皮袜子”纳蒂·邦波在风景如画的明镜湖边开始了库柏最擅长运用的冒险情节,他经历了遇敌后被俘、回营后逃跑、然后再一次被俘、受到酷刑折磨直到最后遇救等情节,使读者见识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在那个年代边区山林居民的严酷环境和艰辛生活。
那时,边疆的森林和原野是印第安人居住的领域,他们自由自在地在那里生活,当第一批白人到那里后,善良的印第安人给予这些来到边疆拓荒的白人家庭以极大热情和帮助。
而随着土地的开垦,这些白人的贪欲越来越大,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对帮助过自己的印第安人恩将仇报,殖民当局为从中渔利不惜挑拨离间,使红人和白人之间充满了仇视,并发生了印第安人各部落之间的争战。
《杀鹿人》中所描写的哈特为剥印第安人的头皮却反而使自己头皮被剥,以及莫希干人和休伦人之间的相互残杀,全部是殖民当局欺骗政策的结果,故事的结局令人悲伤。
而《探路人》和《最后一个莫希干人》所描写的背景,则是以18世纪50年代英法殖民主义者他们的混战为前提,真实再现了在争夺美洲殖民地的过程中,印第安人沦为牺牲品的悲惨历史。
印第安人在英法两国的欺骗和利用之下,被殖民者当成开路先锋,各部落相继支离破碎,甚至导致种族的灭亡。
正如库柏在《拓荒者》的结尾所写:“他走在一帮拓荒者的最前面,那帮拓荒者在为整个国家横跨大陆开辟道路。
”而库柏在《大草原》中为他理想中的主人公安排的结局则是结束了边疆拓荒者的史诗:伟大的自然法则的维护者“皮袜子”的长期冒险事业在挥着板斧尾随而来的大批拓荒者面前,无路可走。
“皮袜子”这时已经八十开外,正在文明之外的大自然中肃穆而安详地静待着死亡的来临,“皮袜子”虽然顽强地与“文明者”的进攻和威胁进行斗争,但“文明者”前进的脚步,他显然是抵挡不住的,他最终安祥地死在印第安兄弟之中。
库柏在叙述白人开拓者的故事时,较早意识到文明发展是以印第安人种族灭绝为代价的,所以他也悲吟了一曲印第安人的挽歌。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创建他们的文明,开拓他们领地时,事实上也侵占了印第安人本土居民的权利。
在《皮袜子故事集》中,作家真实地描写了印第安人困苦的生存绝境,赋予了印第安人神秘色彩,并对他们在美国发展史中遭受的悲惨、不幸的命运给予了非常深切的同情。
他通过对《皮袜子故事集》中主人公邦波的描写,叙述了印第安人从无忧生活的安居乐土最终导致种族灭绝的历史。
换句话说,美国创建的文明史,实际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所以,《皮袜子故事集》始终充满着死亡的气息,它为描绘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选择了主线。
如在《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部落酋长钦加哥沉痛地对邦波讲述了白人入侵前后他们的所有遭遇:“那时候,……我们生活得很幸福,盐湖给我们鲜鱼,森林给我们麋鹿,天空给我们飞鸟,我们娶了老婆,而老婆又给我们生了孩子……”然而这安宁的、富有诗意的生存环境,这些快乐的人们,却随着白人文明的入侵再也不见了:“白人殖民者几乎灭绝了那些本土居民印第安人这一古老的文明。
白人殖民者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他们利用印第安人充当他们侵占殖民地的先锋队,并且在印第安人各部落间进行挑拨,致使他们彼此仇视,互相残杀,最后导致各个部落衰落,甚至灭绝。
故事的最后,莫希干最后的酋长恩卡斯死于为救白人姑娘科拉的拼杀中,在最后的一场厮杀中,怀安多特族也被“整个儿消灭”在霍里肯湖畔。
库柏无比同情地写到:“就在恩卡斯的尸体前面,站着钦加哥……这个莫希干战士忧郁地默默凝视着儿子冷冷的、毫无知觉的脸,他的目光是这样凝聚不动。
”莫希干族的命运实际上书写的是印第安文明萎缩、灭绝的历史,是整个印第安人的缩影和无端遭受的灭顶之灾,库柏对他们长时期遭受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发出了人道主义的呼声。
在库柏的理想中,美国的文明真正发展是白人与红人齐聚一堂,而后来美国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在库柏的《皮袜子故事集》中早有表现。
2 “皮袜子”成为美国的新亚当形象库柏在《皮袜子故事集》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皮袜子”纳蒂·邦波,是个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体现了新兴的美国特征。
他无比热爱自由狩猎生活,对大自然充满浓厚有感情,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气质具有美国民族优秀品质。
《皮袜子故事集》以《杀鹿人》开始,邦波在未开发的森林中过着自由的狩猎生活,并与印第安人钦加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地美丽的朱迪思是土著白人,她深深地爱上了邦波,但邦波为过狩猎生活,拒绝了姑娘的爱情,在《最后的莫希干人》、《探路者》和《拓荒者》中,以英法争夺殖民地混战为背景,“皮袜子”继续他的冒险生活,最后,独立战争后随着美国大量农民向西部推进;在《大草原》中,年老的“皮袜子”来到了西部广阔的大草原,与他的印第安兄弟会合,并终老于这片神奇的土地。
邦波一直身处孤独的处境,他身为白人却同情印第安人,生活在印第安人之中,并与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他自己却是白人身份。
从邦波毕生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角度看,他倾向于印第安人这种与大自然为伍、自由自在的生活;从现实的理智角度看,他只能接受现代文明对这片美丽、宁静大自然的入侵。
库柏为了表现邦波的孤独,在小说中给他安排了两段不成功的爱情生活,如《杀鹿人》中拒绝了朱迪思的爱,因为邦波好像不愿意将自己交给一个土著姑娘,并且邦波觉得自己飘泊的生活无法拥有爱情的,十五年后,这段感情最后不得不以邦波的惆怅追思而告终。
在《探路人》中,邦波倒是爱上了梅布尔·邓纳梅,甚至为了梅布尔而决意作一些改变,但姑娘芳心却另有所属。
在这次爱情中,邦波想象自己与梅布尔生活在森林深处,想象他隐居森林的梦想与安度幸福的家庭生活。
然而,梅布尔不爱他,“皮袜子”只好悲伤绝望地与他的印第安伙伴回到了森林。
作者为主人公纳蒂·邦波安排的这两段爱情意义重大,旨在表现在大自然的荫庇之下,没有什么能取代主人公对完全自由的荒野生活的热爱和在荒野中冒险的乐趣。
二《皮袜子故事集》艺术上的美国本土的特色库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立意识,不仅在题材方面为美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把自己的创作与英国文学的传统紧密结合,既继承了旧大陆的文学传统,又体现了他自己的艺术特色。
1 强权话语的实用主义叙事风格库柏在创作艺术上有着独特才华。
他的《皮袜子故事集》用实用主义的话语传达了作者的观点,这也是他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它是美国人求实、开拓精神的表现,其集中表现就是运用强权话语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将自己的各种观念编织进去,并不容置疑地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使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训导色彩和权威性。
如在《杀鹿人》中,库柏借邦波的口:“赫利,我认为红种人和我们一样,都是人。
……上帝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是根据他的行为,而不是根据他的皮肤颜色。
”表达了他一贯持有的观点,库柏在书中对这种观点做了不容置疑的权威总结。
再如,在《杀鹿人》中,邦波对赫利无缘无故地杀死小鹿感到非常愤慨,原因是那并不是猎鹿的季节,作家用邦波斩钉截铁的语言表达了鹿也是生命说,决不滥加屠杀,不然就是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则。
而这种观点在《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得到了印证:邦波主动枪杀动物,那是因为他们在深山密林中前进时,一名同伴的马发出了叫声,他便毫不留情将这匹小马杀掉。
杀死小马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它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为了防止引来麦格瓦带来的印第安人,必须杀掉它。
库柏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表达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库柏用这种直率而实用的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叙述,有时甚至近乎诡辩地强行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读者。
他所塑造的“皮袜子”这一形象是同情红人的,他用这个人物调和白人和红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在感情上,库柏仍然认为白人是处于社会等级上层。
2 美国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美国的浪漫主义是随着国家的扩张而出现的。
对于美国作家来说,浪漫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主义,寻求审美价值,肯定普通人的价值,给人灵感的想象力。
库柏的作品对美国绚丽边疆的风景描绘有着浓烈的浪漫主义激情,向人们展示了早期边疆大自然的迷人魅力:那辽远无边的大草原,浓密幽深的原始森林,流水淙淙的溪流湖泊。
库柏非常擅于进行环境描写,他有效地利用大自然的环境为他的小说增添了魅力。
在库柏的笔下,印第安人和早期边民生活的草原、湖泊、森林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在环境描写中,他将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与这些环境水乳交融,显得更加富有生命力。
如《杀鹿人》中,库柏对原始森林和湖泊的描画:“森林中星罗棋布着银光闪闪的湖泊,纵横交错着蜿蜒曲折的溪流。
”在这样纯真、天然的湖光山色中,作家其实在感叹自然界的造化神奇,象征了文明社会相对的无邪、高贵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