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蛇安全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19
夏季户外活动防蛇的方法夏季户外活动防蛇的方法夏季户外活动如何防蛇?1、打草惊蛇。
在野外树林中行走的时候要用自己的登山杖或者木棍在自己行走的前方草丛不断拍打,达到惊蛇赶走蛇的目的。
2、准备大蒜1个、雄黄粉100g、无纺布或纱布一块,制作成驱蛇丸。
把大蒜捣成蒜蓉,然后把雄黄粉100g与它拌匀,用无纺布或纱布包裹成球用线扎好即可。
把驱蛇丸系在自己的脚脖处,这样在密林中行走蛇因畏惧这种气味而不敢近身。
3、在野外的时候,不要燃烧鱼骨。
因为它的气味会把蛇引来的。
4、选用白酒,要用70度以上的,白酒1份、雄黄粉半份,混合均匀。
把它撒在营地或帐篷的周围。
因为蛇是阴性的`,而烈酒是极阳的,蛇很惧怕。
雄黄、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湿了的烟叶也可以撒。
5、驱蛇粉是一种白色粉末,每袋100g,是多种驱蛇的中草药制成的。
它是成品的,很容易买得到的。
用时把它撒在帐篷周围,撒成一个不间断的圈,最好是每米用30-50g。
6、蛇灭门是一种驱蛇奇花,在户外出行的时候可以带一些干的蛇灭门枝条,把它插在你的帐篷或营地周围,蛇闻到它散发出的奇异气味便会逃之夭夭。
7、用驱蛇灵喷剂驱蛇。
此喷剂100ML一瓶,可喷在自己的脚脖处或是帐篷周围。
8、徒步穿越时,要注意自己的脚下。
蛇每周进食一次,每当进食之后,以及蜕皮时,他们行动和缓,容易被踩踏。
9、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息于树木之上。
不要挑逗或提起蛇类,或将他们逼入困境。
一些蛇类在走投无路或在保卫自己的巢穴时会有很强的攻击性。
除眼镜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一般来说,只有人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它时,它才咬人。
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
110、在翻转石块、圆木以及挖坑掘洞时最好使用工具,不要徒手。
如果可能,就穿厚实一点的鞋子,因为很多毒蛇的毒牙很小。
参加户外活动者务必每人带一个拐杖,一双手套,防滑鞋,方便穿脱又挡风的外套,长袖长裤。
11、在移动或收拾地席、帐篷时,要尽量小心查看,蛇类很可能就在底下小憩。
防蛇防虫咬的安全教育我们校园地处虎头山下,依山而建,山高林密,花草树木多,小动物活动频繁,随着气温慢慢升高,又到了蛇、虫活动频繁的季节,为提高学校师生的防蛇防虫咬安全意识,学校开展学习防蛇虫蚁的安全常识和安全教育,能更有效地预防被它们伤害。
第一部分如何预防蛇害安全一、遇到蛇怎么办?(一)蛇的习性和辨别:1.蛇是冷血的变温动物,要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会出来活动。
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高期。
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
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2.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
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
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00-15:00时,晚上18:00-22:00时。
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
3.除眼镜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
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突然使它受惊(尤其距离很近时),最好等它逃遁,或者胆小者可等人来救援。
(二)毒蛇咬伤的应急处理:毒蛇咬伤的急救原则是应保持冷静,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急救,切勿手忙脚乱延误了救治时间,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
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最后急救后还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就医。
1.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除体外。
2.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3.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4.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艹”形(五步蛇咬伤千万不可,否则会血流不止,就算没被毒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死.其它血液毒蛇依咬伤时间决定),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
夏季施工蛇咬伤预防方案夏季作为蛇类活动频繁的季节,在施工现场中,经常会发生蛇咬伤的情况,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蛇咬伤预案,成立专门的施工安全小组,帮助施工人员提升自我安全意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和稳定。
首先,在事前准备阶段,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当地蛇类相关资料,了解蛇的分布区域、习性、特征和危害性,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该穿戴具有防蛇功能的工作服、护腕和防护靴等,将身体的七寸、腿以及脚部都尽量覆盖,并留意预防蛇的位置,避免被蛇袭击。
其次,在施工现场中,需要加强对蛇类的防范,尤其在深处或废弃场景中,注意清除周围的杂草垃圾,找出蛇的潜在藏身之地,并保持现场的清洁和整洁,以减少施工人员和蛇类接触的可能性。
同时,建议工人在作业时儘量不要将手、头、腿部位暴露在可能产生蛇咬伤的局部位置上,以避免意外。
当施工人员遭遇蛇咬伤时,应立刻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以缓解毒素的传播和减轻受害者的伤势:(1)毒蛇咬伤后,应该立刻将被咬伤的部位置于心脏以下,这将减缓毒素的传播速度,并可以让伤口处保持水平,减轻受害人的痛苦;(2)不要尝试吸出伤口处的毒素,或在伤口处切口以试图排毒,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甚至加重病情;(3)紧急使用呼吸治疗装置对受害者进行紧急救治,如果没有呼吸治疗装置,应嘘声召唤即可,争取在呼吸困难呈现前,将有促进复苏的氧气输送给受害人;(4)立即联系当地医疗机构或医疗急救中心,要求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如狂犬疫苗或抗蛇毒血清等,受害者需要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此外,施工人员应该长时间穿着封闭式安全鞋,并在穿鞋前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避免蛇隐藏在安全鞋内,如果当施工现场发现蛇的踪迹,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查看周围情况,并告知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
在预防蛇咬伤事故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全面考虑安全防范措施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预案并实施,加大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使其具有深入了解蛇类、应对蛇咬伤的措施和自我保护意识。
夏季防蛇这些知识请牢记
夏季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防蛇的知识,以避免蛇类攻击。
首先,我们要了解哪些地方容易出现蛇类。
蛇类主要生活在山区、草地、田野、水边等处,这些地方要尽量避免进入或者在夜间外出时要注意。
此外,一些废弃的建筑物或者土堆、垃圾堆等也是蛇类常出没的地方,要特别小心。
其次,我们要认识一些蛇类的特征。
蛇类身形细长,头部和尾巴与身体相比较小,蛇类大多数有毒,具有快速攻击的能力。
有些蛇类会首先发出嘶嘶声来警告潜在的敌人,这时候要尽快离开。
最后,我们要了解一些防蛇的措施。
首先是要穿着长袖长裤、长鞋袜等防蛇服装,以减少被蛇类咬伤的可能性。
其次,在野外活动中要保持清醒,不要喝酒或者吸烟,以免影响自己的警惕性。
如果不幸被蛇咬伤,要尽快就医,切勿擅自处理。
总之,夏季防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防护。
- 1 -。
第1篇一、前言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蛇类活动频繁。
蛇咬伤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防范意识弱,更容易受到蛇咬的伤害。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蛇咬事故的发生,特此开展小学生防蛇咬安全教育。
二、蛇咬伤的危害1. 蛇毒的成分复杂,对人体具有强烈的毒性,可引起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严重损伤。
2. 蛇咬伤后,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肢体坏死、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3. 蛇咬伤的治疗费用较高,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三、蛇的习性及活动特点1. 蛇属于爬行动物,喜温暖、潮湿、隐蔽的环境,如树林、草地、农田、水沟等。
2. 蛇活动时间多在夜间,尤其在雨后、清晨和傍晚时分较为活跃。
3. 蛇具有冬眠习性,在寒冷的冬季,它们会进入洞穴或土壤中休眠。
4. 蛇的视力较差,主要依靠嗅觉和听觉寻找食物。
四、预防蛇咬的措施1. 教育小学生了解蛇的习性,提高防范意识。
2. 教导小学生不要在草丛、树林、水沟等蛇类活动频繁的地方玩耍。
3. 教授小学生如何识别蛇的踪迹,如蛇的粪便、蜕皮等。
4. 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裤、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
5. 在草丛、树林等地方行走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踩到蛇。
6. 不随意翻动石头、土块,以免惊扰到蛇。
7. 遇到蛇时,保持镇定,不要突然移动或发出声响,避免激怒蛇。
8. 不要捕捉、伤害蛇,以免被咬伤。
五、蛇咬伤后的急救措施1. 立即用布带或绳子在伤口上方10-15厘米处结扎,阻断蛇毒的扩散。
2. 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如有条件,可用碘伏消毒。
3. 用消毒过的针头将伤口周围的毒液挤出,但要注意不要挤压伤口。
4. 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就诊。
六、总结蛇咬伤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防蛇咬意识,掌握防蛇咬知识至关重要。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小学生防蛇咬安全教育,保障小学生的生命安全。
1. 学校应将防蛇咬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夏季防蛇这些知识请牢记
夏季是蛇出没的高峰期,为了避免蛇咬伤,以下是一些夏季防蛇的知识请牢记:
1. 避免进入草丛、灌木丛、水边等蛇可能出没的地方。
2. 外出时穿着长袖长裤,可以防止蛇咬伤。
3. 如果发现蛇,不要靠近或打扰它,尽量远离。
4. 家中若有花园或院子,要保持清洁卫生,不要留下垃圾和杂物,以免成为蛇的藏身处。
5. 在户外活动时,可以携带防蛇剂或贴身携带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夏季防蛇需要保持警觉,避免进入蛇可能出没的地方,穿着长袖长裤,保持环境卫生,尽量避免靠近蛇,并携带防蛇剂或急救药品。
- 1 -。
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季常见的蛇虫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夏季防蛇虫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夏季常见蛇虫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夏季防蛇虫的安全措施。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蛇虫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如何将防蛇虫的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蛇虫图片、视频等)。
2. 实物蛇虫标本或图片。
3. 安全教育宣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夏季常见的蛇虫。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蛇虫种类。
二、了解蛇虫1. 教师展示蛇虫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蛇虫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夏季常见蛇虫的种类和特点。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蛇虫的危险性。
三、夏季防蛇虫安全知识1. 教师讲解夏季防蛇虫的基本原则,如避免进入蛇虫活动区域、保持环境卫生等。
2. 详细介绍以下防蛇虫措施:a. 防止蛇虫进入家中:关闭门窗,尤其是夜间;检查家中是否有蛇虫藏匿的角落。
b. 防止蛇虫咬伤: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避免赤脚行走;不要随意触摸蛇虫。
c. 被蛇虫咬伤后的处理方法:保持冷静,不要慌张;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及时就医。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如模拟被蛇虫咬伤后的处理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夏季防蛇虫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防蛇虫,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夏季防蛇虫的安全知识。
2. 学生收集有关蛇虫的资料,制作成手抄报。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安全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夏季防蛇虫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模拟被蛇虫咬伤后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