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章 土壤健康风险评价和管理-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87
第二章健康风险评估与分析(案例分析题)1. 某乡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表明:1991年、2002年、2007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1%、16.4%、21.5%。
2007年居民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为12%。
在当地人群死亡登记中,脑猝死、冠心病占前两位。
由此带来医疗费用的上涨给该乡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请你根据上述情况,制定该乡居民健康管理方案,具体的步骤有哪些A.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B.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C.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D.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用药治疗E.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治疗方案答案:A,B,C2. 某乡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表明:1991年、2002年、2007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1%、16.4%、21.5%。
2007年居民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为12%。
在当地人群死亡登记中,脑猝死、冠心病占前两位。
由此带来医疗费用的上涨给该乡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是A.病死率B.死亡率C.患病率D.发病率E.生存率答案:B3. 某乡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表明:1991年、2002年、2007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1%、16.4%、21.5%。
2007年居民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为12%。
在当地人群死亡登记中,脑猝死、冠心病占前两位。
由此带来医疗费用的上涨给该乡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该乡居民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包括哪几个模块A.问卷B.危险度计算C.评估报告D.反馈E.干预计划答案:A,B,C4. 某乡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表明:1991年、2002年、2007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1%、16.4%、21.5%。
2007年居民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为12%。
在当地人群死亡登记中,脑猝死、冠心病占前两位。
由此带来医疗费用的上涨给该乡居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土壤健康风险评估案例范文评估地点:某市某区某农田评估日期:YYYY年MM月DD日评估团队:领队:[领队姓名]土壤专家:[专家姓名]健康风险专家:[专家姓名]数据分析师:[分析师姓名]背景信息:评估地点位于某市某区的农田,用于农业生产已有多年历史。
近年来,社区居民和农民开始关注土壤健康状况,担心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特别是与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相关的风险。
评估方法:土壤采样: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从不同地点采集土壤样品。
共采集30个样品,并记录采样地点的GPS坐标。
检测项目:对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机物质含量等。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以获得全面的土壤健康信息。
评估结果:农药残留:根据检测结果,土壤中存在多种农药残留,但大多数未超出国家安全标准。
然而,某几个样品中检测到的某种农药残留超出了安全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管理。
重金属含量:土壤中存在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镉、铅和汞,但大多数样品中的含量低于国家安全标准。
但有两个样品中的镉和铅含量超出了安全标准,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有机物质含量: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较高,表明土壤质量较好。
这对植物生长有益,但需要定期监测以防止有机物质积累。
健康风险评估:基于土壤检测结果,进行了土壤健康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整体土壤健康状况良好,但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特别是与某些农药和重金属的超标含量相关。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风险:对于超标的农药残留,立即停止使用相关农药,并采用更安全的替代品。
针对超标的重金属含量,采取土壤修复措施,例如土壤修复技术,以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
定期监测土壤健康,确保土壤质量保持在安全水平。
结论:土壤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地点的土壤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需要监测和管理。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降低健康风险,确保土壤质量维持在安全水平。
评估团队签名:领队签名:_____________土壤专家签名:_____________健康风险专家签名:_____________数据分析师签名:_____________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案例范文,实际的土壤健康风险评估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数据和分析,以便准确评估土壤的健康状况和风险。
第1篇一、前言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保障土壤安全,预防和控制土壤污染,本报告对某地区土壤进行检测和风险评估,以期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壤检测1. 检测区域及样品采集本次检测区域为某市某区,采样点共计20个,包括农田、工业用地、住宅区、公园等。
样品采集时间为2021年10月,采样深度为0-20cm。
2. 检测指标及方法本次检测指标包括重金属(Hg、Cd、Pb、Cr、Cu、Zn)、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残留等。
检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3. 检测结果(1)重金属污染情况本次检测结果显示,20个采样点中,重金属Hg、Cd、Pb、Cr、Cu、Zn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0%、70%、50%、40%、30%。
其中,Cd、Pb、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mg/kg、0.08mg/kg、0.06mg/kg,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2)有机污染物污染情况20个采样点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的检出率分别为80%、50%。
其中,多环芳烃中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ng/g、0.10ng/g、0.08ng/g,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农药残留污染情况20个采样点中,农药残留的检出率分别为60%、40%。
其中,甲胺磷、敌敌畏、乐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mg/kg、0.3mg/kg、0.2mg/kg,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三、风险评估1. 重金属风险评估根据检测结果,本次检测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为Cd、Pb、Cr。
通过计算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等级。
⼟壤污染修复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案污染修复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案1.1、评估内容与⼀般程序场地环境污染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场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和场地的未来⽤途。
根据2014年7⽉即将实施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中相关规定,风险评价的⼀般程序如图7-1所⽰。
(1)污染源分析:识别关⼼的污染物及其释放率;(2)暴露分析:确认潜在暴露⼈⼝、暴露途径、暴露程度;(3)毒性分析:确定污染浓度⽔平与健康的反应关系;(4)风险评价:确定场地的环境及健康风险。
图7-1场地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的⼀般程序风险评价⽅法可分定性和定量评价。
原则上,场地环境评价应采⽤定量风险评价⽅法,但在下列情况,可考虑只进⾏定性评价:①场地评价⼈员认为定性的风险评价⾜以能够说明问题;②受费⽤与时间限制;③缺少污染物的毒性资料;④其他原因⽆法计量的风险。
本研究采⽤定量风险评价的⽅法,采⽤⼟壤样品统计浓度的95%置信上限计算健康风险。
1.2、风险评估⽅法选⽤本项⽬依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中规定的风险评估⽅法,结合场地调查获得相关数据,对本场地进⾏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值计算。
导则共中列出了9种主要暴露途径和暴露评估模型,其中包括6种⼟壤污染物暴露途径和3种地下⽔污染物暴露途径。
1.2.1、⼟壤污染物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计算⼀般摄⼊⼟壤中的污染物途径包括以下⼏种:经⼝摄⼊⼟壤、⽪肤接触⼟壤、吸⼊⼟壤颗粒物、吸⼊室外空⽓中来⾃表层⼟壤的⽓态污染物、吸⼊室外空⽓中来⾃下层⼟壤的⽓态污染物、吸⼊室内空⽓中来⾃下层⼟壤的⽓态污染物。
污染⼟壤中每⼀种致癌物质的风险可以通过经⼝、经⽪肤、呼吸吸⼊等途径的摄⼊量与其致癌风险斜率因⼦的乘积相加后得出。
对于场地⼟壤中的⾮致癌污染物的风险采⽤危害商进⾏表述,它是由不同途径摄⼊量与毒理学参考剂量的⽐值。
当某种污染物的浓度超过这种物质的毒理学参考剂量时,可能对场地上的⼈群产⽣⾮致癌性的伤害。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指导和规范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经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效果评估等报告的评审工作。
其他情形可参照执行。
地方可结合实际制定细则。
二、组织评审机制(一)组织评审部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直辖市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评审。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二)组织评审方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组织评审部门)应当本着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组织开展评审工作。
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以下方式组织评审。
1.组织专家评审;或2.指定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评审;或3.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
(三)组织评审的经费组织评审的经费应当分别列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预算。
三、评审依据及有关原则(一)依据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等。
土壤风险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
为了有效地管控土壤风险,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土壤风险管控标准。
以下是关于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土壤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核心是土壤污染物的限量标准。
各国会制定具体的土壤污染物的限量标准,以确定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安全阈值。
这些限量标准通常包括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和放射性核素等。
2.土壤风险评估指南土壤风险评估是确定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的过程。
土壤风险管控标准中通常包含土壤风险评估指南,指导相关部门或专家如何进行土壤风险评估。
这些指南通常包括土壤采样方法、污染物分析方法、毒性评价方法和风险评估模型等。
3.土壤污染物的风险分类为了便于土壤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土壤污染物常根据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程度进行分类。
风险分类可以确定不同污染物的管理措施和优先级。
例如,按照毒性和生态效应的不同,污染物可以被分为优先考虑物质、一般物质和延迟评估物质等。
4.土壤污染管控策略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应包含一套科学的土壤污染管控策略。
这些策略可包括土壤修复、缓解措施、土壤保护和废弃物管理等。
标准可以提供不同污染情况下的具体管控措施和技术指南,以确保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5.土壤风险管控的法律法规土壤风险管控标准通常应与法律法规相匹配,以确保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标准可以被制定为法律法规中的一部分,或者与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
同时,标准也应考虑与其他相关环境标准和规定的协调,以确保整个环境管控体系的一致性。
以上是关于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一些参考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和环境问题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此外,还需要注意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确保标准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土壤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土壤风险管控标准# 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简介## 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它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污染不仅会对农作物质量、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土壤风险管控标准是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 土壤风险管控的意义土壤风险管控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壤污染源进行管控和治理,减少土壤风险,保障土壤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农业生产**:农业是土壤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土壤污染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土壤风险管控,可以减少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
2. **维护生态环境**: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土壤风险管控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 **保障人类健康**:土壤是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土壤污染可能导致农产品中寄生虫、有毒物质等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通过土壤风险管控,可以减少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 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制定制定有效的土壤风险管控标准是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关键。
土壤风险管控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撑,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可行性**: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应考虑实际情况和技术可行性,确保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执行。
3. **综合性**: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应综合考虑不同领域的需求和利益,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4. **可持续性**: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应具有可持续性,能够在长期内保障土壤环境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土壤风险管控措施土壤风险管控的措施可以从源头控制和治理两个方面考虑。
技能第二章-健康风险评估与分析(备注:以下内容均需熟悉掌握,文字加深加粗的多为曾出现真题考点的地方。
)◆风险与风险管理(1)风险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一种状况,用来描述结果不确定的状况。
健康风险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2)风险管理总的原则是控制风险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
(3)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是: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选择风险管理办法→实施与反馈。
◆慢性病与健康危险因素(1)引起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超重及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蔬菜及水果摄入量不足以及吸烟。
(2)引起慢性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和体力活动、吸烟和无节制的饮酒等。
(3)预防慢性病的最好方法是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导致这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1)健康危险因素是健康风险评估的依据。
(2)健康危险因素也称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增加的诱发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环境因素、生理参数、疾病或亚临床疾病状态等。
因素包括个人特征不良的行为(如吸烟、酗酒、运动不足、膳食不平衡、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吸毒、迷信、破坏生物节律等)、疾病家族史、职业等环境因素暴露于不良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等生理参数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脂紊乱)、体型测量(如超重)和其他资料(如心电图异常)等疾病或亚临床疾病状——(3)健康危险因素按是否可以纠正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分类包括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家族遗传史、老龄化、性别、环境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a.心理不健康b.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运动不足、膳食不平衡)c.腰围超标(肥胖或超重)d.血脂异常e.血糖/血压/血尿酸偏高等(4)影响健康的因素成千上万,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生活方式/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健康服务因素四大类。
a.造成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运动、压力、滥用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