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理论的教学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59.08 KB
- 文档页数:2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1卷第7期2020年4月Vol. 11Apr. 2020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细化教学目标王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嘉兴314000)摘要:使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模型,对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课程目标进行了优化,针对九大课程活动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及教 学方法。
研究发现,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0)07 -0015 -02Refining Teaching Objectives Based on Bloom ' s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Wang Hua(Oriental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xing 314000, China)Abstract : Using the bloom goal classification model ,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andbox simulation cuniculum goal , and form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goal and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nine cuniculum activities.It is found that Bloom s classific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 Bloom goal classification ; Teaching goal当前我国处于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基础的各类教学软件应运而生,而课堂教学方式也相应调整,学生 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
勾占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bstract: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师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育目标分类模式。
本文介绍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分类方法,阐述了它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指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参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的认知目标、技能的应用目标、情感的价值目标、交往的社会目标和自我管理的自我目标等不同类型,使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可操作。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和评价相结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教学设计Introduction:教育目标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应该围绕教育目标展开。
因此,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育目标的性质和层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法。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现代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式。
本文将介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分类方法,并探讨它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基本框架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一种按照认知、情感和行为目标划分教育目标的分类模式。
它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层次: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其中,认知目标包括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情感目标包括了接受、反应、评价和组织四个层次;行为目标包括了技能、态度和价值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构成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分类方法1、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是以知识为基础,并将知识转化为高深的思维功能的目标。
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读书心得(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I.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简介1.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定义和背景2.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与其他学习理论的区别和联系II.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三个层次1.记忆2.理解3.应用III.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六个领域1.语言领域2.数学领域3.科学领域4.应用领域5.文学领域6.社会科学领域IV.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应用和未来发展1.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2.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未来发展和挑战正文(篇1)一、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简介1.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定义和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对每个领域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
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评价和课程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2.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与其他学习理论的区别和联系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比,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更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实现。
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相比,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更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与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相比,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更注重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二、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三个层次1.记忆2.理解3.应用记忆是最低层次,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常识和知识。
理解是中间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基本概念和原理。
应用是最高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和问题解决中。
三、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六个领域1.语言领域2.数学领域3.科学领域4.应用领域5.文学领域6.社会科学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层次要求,从记忆、理解到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目录(篇2)1.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读书心得2.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介绍3.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应用与影响4.总结正文(篇2)一、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读书心得阅读《Bloom"s Taxonomy》后,我深深被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所吸引。
关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思考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个立足于实践实践活动的学术理论,1980年由英国教育家比尔布鲁姆提出。
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思想涉及到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价值性和历史性,它的理论思想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以此为背景,从概念界定、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首先,需要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概念界定。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个系统的学术理论,它是由英国教育家比尔布鲁姆提出的,他通过系统的分类方法来确定教育目标并完善教育实践。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应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基本目标,二是次要目标。
基本目标是指具有实践价值的、有组织的、系统性的目标,它们是建立在抽象价值体系之上的。
次要目标是指更具体细节的表现目标,它们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接下来,要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进行解读。
首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能够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知识转向思想,从简单指令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传授固定知识到引导学生探索,从保持确定知识到拓展知识。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提供了以科学性为核心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学生执行教育实践,实现教育目标。
此外,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还具有实践性。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将教育目标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出发点,强调教育的实践性。
这种实践性的理念可以使教师以更加系统的方式把握教育实践,聚焦教育目标,更好地指导学生实现教育目标。
最后,要发掘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价值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从历史上证明教育发展的脉络,是实现教育本质的重要手段。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也使教育本质的价值突出,它是基于把知识、技能和思维等抽象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致力于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的价值发展。
综上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及反思作者:丁洁琴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5期【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要求:指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阅读教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试以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的阅读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高中英语阅读【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15-01一、研究理论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停留在第一第二层次,而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对应着后面的四个层次。
因而,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对于一线英语教师来说,阅读文本是每个单元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开展都要以此为依托,因此阅读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阅读练习进行提取,筛选,创造性的将其应用到课堂上。
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阅读练习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教师对手头上已有教材阅读练习的设置的教育目标的把握,更好的设置教学活动。
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具体课例本文以课例为载体,具体讲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五个经典步骤“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创造”如何在具体的阅读课文中实施。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例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英语》 Book 4 Unit 3 reading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基本没有相关词汇的基础,对话题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了解。
2.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为湖北省咸宁高中高二实验班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dom 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domain)。
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布卢姆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这一规律来作为其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依据的。
布卢姆认为,只要两种简单类似的行为一发生联系,则二者都会变得无比复杂。
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布卢姆把教育行为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进行了新的分类,也就是构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这一完整的理论体系。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包括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他主要强调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另外两个是由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家予以补充定义。
表1: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表X 但我们发现,在指导教学过程中,人们发现,并非任何一级目标都以前面一级为基础。
这表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其科学性是基于这六个层次明确地概括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些主要品质,显示了其间的内在联系和总体上的发展步骤。
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并非完全是“这些等级中的任何一级都以其前面一级为基础”,也并非完全是“第一级都应依次掌握”。
布卢姆只是从各个层次本身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出发,在静止状态中来论述其间的关系,从而依次划分了它们的特级和顺序。
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并非完全是如此刻板和机械。
如“应用”这一层次,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是掌握了知识,领会了实质,才会正确运用。
但也存在这种实况,即在运用过程中,一些有益的实践,才使人们对事物、知识的本质获得较为深入的领会,才真正掌握知识。
同样,在通常情况下,学会了应用,才能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分析、综合能力又往往是在对事物进行了具体的评价之后才进行的。
基于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摘要: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他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影响深远,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这六大类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本文以人音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课程《童心是小鸟》为例,基于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结合每一类的特点和要求,做出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认知教育目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每一个单元有相同的教学目标,以每节课不同的授课难度以及多元的形式,通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级水平让学生针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综合的体验、感受、理解并应用,最后形成自己对该知识的系统概念,那么如何开展基于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呢?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笔者以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中的《童心是小鸟》为例,对此做了以下的一个教学设计。
笔者选用这一课作为案例的原因首先是四年级处于小学阶段中的中间阶段,学生的年龄是比较适中的,并且在这一课中是第一次出现了3/4拍这种三拍子的形式,和之前学习的二拍子或四拍子有相似却不同的地方,这就要求学生对三种类型的拍子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同时它和五六年级将要所学的3/8拍相比又会稍稍简单一些,难度也是比较适中的。
接下来,笔者将《童心是小鸟》整节课指向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的教学设计通过表格的形式将每一步列举出来。
在上述教学中,第一步考察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总结新学习的知识,这属于认知教育目标第一层次,即知识层次。
重在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简单的检索,该问题的设计是希望学生了解二拍子和四拍子的定义后,简单地回忆起所储年的信息并且结合本节课能够说出各种拍子各自的特征,具有正确回答该问题的能力的学生主要有赖于他们对知识的储存、长时记忆检索系统。
第二步考察学生能够比较不同节拍在音乐表达上的特点,这属于认知教育目标第二层次,即理解层次,重在初步对事物抓住内涵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不同节拍在音乐表现上的例子,通过比较的方式理解不同节拍在表达不同情绪的音乐中的有何表现。
课改在线+教学参考第50卷第5期2021年5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惯性”教学为例苏秋霞1陈志辉2(1.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上海200333;2.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文章编号:l〇〇2-218X(2021)05-0004-03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 摘要: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德森与克拉思沃尔等人修订后的教育目标分类学里的“理解”目标 为导向.对“惯性”一节的知识目标做进一步分析及细化,探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分类学里的“理解”目标的应用与落实。
关键词: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教学目标;惯性;核心素养_、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基础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在泰勒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其思想,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育目标体系,后来著名课程专家L.W.安德森与克拉思沃尔等在其基础上进行修订,而在新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对“理解”目标进行了细化,分为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和说明等七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都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如表1所不。
表1层次表述解释学生可以将信息的不同表示形式进行转化,在物理教学中它可能涉及将文字概念和规律转化为物理表达式、将物理公式转化为图像、将物理情境转化为示意图等举例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概念或原理列举出具体的例子分类学生能够依据具体的例子识别出其所归属的概念或者原理,也称为归类,分类与举例是一对互补的认知过程概要学生能够根据某一句话的表述呈现信息或者对信息的主题进行抽象推论学生能从呈现的一系列事例中发现模式,推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比较学生能够发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是指相似点和不同点说明学生具备建构和运用一个系统的因果模型的能力二、“惯性”的目标分析及课堂实施《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物理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 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进而提高 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