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布鲁姆(B·Bloom)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首创“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
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包括(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4.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布鲁姆的教育⽬标分类学说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布卢姆的教学⽬标分类理论对教育⽬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顿召开的美国⼼理学年会的⼀些考试专家在⼀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代表⼈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
布卢姆等⼈把教育⽬标分为三⼤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他们的教育⽬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评价,其实是⼀种教学⽬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标分类布卢姆等⼈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标分类学,第⼀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知识⽬标要求学⽣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在⼤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知识这⼀类别所涉及的主要⼼理过程是记忆。
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在回答问题时有⼀定程度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部分;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只是⼀⼩部分。
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式⽅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类,每⼀类型⼜包括若⼲个⼩类型。
(1)具体的知识是指对具体的、孤⽴的⽚断信息的回忆。
它包括:①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如熟悉的⼤量词汇的⼀般意义;②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期、事件、⼈物、地点等⽅⾯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
(2)处理事物的⽅式⽅法的知识,是指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式⽅法的知识。
它包括:①惯例的知识,即有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独特⽅式的知识,如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正确形式和习惯⽤法;②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各种现象所发⽣的过程、⽅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50年美国政府的发展趋势;③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有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献的范围;④准则的知识,即有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⑤⽅法论的知识,即有关在某⼀特定学科领域使⽤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的探究⽅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有关⽤科学⽅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
教学目标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
1.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系统的、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包括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规律性知识和运用性知识,即要求学生获取知识,具体包括:掌握基本概念、熟悉术语的含义、理解和归纳基本的概念、技能与规律、了解作业的基本技能等。
2. 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获得的技能,包括分析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应用技能,分解技能,实现技能等。
3.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指的是要求学生达到的心理上的目标,包括友爱、热爱学习、乐观自信、乐于分享、珍惜生命等。
4. 综合目标
综合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培养学生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分析方法、推理能力、把握信息资源、运用英语完成任务等方面的能力。
5. 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英语,要求学生获得正确的英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获得正确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英语写作能力。
行为目标还要求学生能够适应现
代社会所要求的各种英语表达技巧。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认知领域包括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亚类;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体系行为特征五个亚类;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适度、习惯化六个亚类。
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
以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为例:知道: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
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括。
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分析:把复杂的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认为学习结果是一种习得的性能,这种习得的性能“近似地代表了教学目标”。
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仅仅在于教学目标提出于教学之前,学习结果实现于教学之后。
所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提出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即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动作技能(motor skill)、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态度(attitudes)。
五种学习结果也称五种习得的性能,此对应于五类教学目标。
(一)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能够陈述观念的一种习得性能。
它是陈述性知识,包括三个亚类。
(1)名称或符号(labels),即某个物体或一类物体的名称。
(2)单一命题或事实(facts),是表示两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小学教学目标分类由于小学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确定科学正确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就有必要对小学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分类。
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问题,国内外学者、专家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这里就针对国内外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分类的着眼点等问题做一分析。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布卢姆(R.M.BIoom )从1948年开始和他的一些同事对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课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将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对指导当代教学目标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建立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是:教育的原则(各种教学目标类别应能反映教师对学习者行为所作的区分)、逻辑的原则(目标分类要编制得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心理的原则(分类应与目前已知的有关心理学原则与理论保持一致)、中心的原则(分类应是一种纯描述的体系,态度中心地表述每一种教学目标,使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布卢姆认为贯穿于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中始终如一的一条主线是对意识水平的衡量尺度,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
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布卢姆本人提出了认知目标的分类,克拉斯和尔(David Krathwool)和哈罗(Anita Harrow)分别于1964年1972年提出了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分类,他们提出的各个领域的目标又可细分为若干层次•其主要分类结果如下表(表2- 1):表2—1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表(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Gag ne.R.M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于1965年发表了《学习的条件》一书。
他认为学校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教学活动所要追求的目标。
学生学习的结果可分为五种习得的性能:言语信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它们表述出来),智慧技能(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如进行阅读、写作、计算的能力),认知策略(指学习者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如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过程的能力)动作技能(指由一套规则支配的学习者的肌肉协调的习得能力,如写字、跑步、做体操、弹琴、打字等能力),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爱听音乐、和蔼待人、爱国等)。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教育心理学模块高频考点,出题方式多为选择题。
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其中,他的认知目标分类影响深远。
大部分题目考查的也是认知目标分类,本次着重给大家介绍认知目标的分类,大家需要重点把握含义、地位、例子。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1)知识,是指学生所获得的实际信息,也就是必须知道的确切的事实、术语和方法。
具体表现为能回忆具体事实、过程、方法和理论。
例:如描述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四大优点。
(2)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
具体表现为能解释、说明、概述所学的材料,具体变现为能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已学习的内容(即转换),能估计预期的后果(推断)。
例:如说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各项内容的含义。
(3)应用,是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应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能将学到的知识恰当地运用到其他情境中予以解决问题。
例:如学完加减乘除后,能在模拟商店中自由买卖。
(4)分析,是指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如一篇论文由几个部分构成)、关系的分析(如因果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的分析(如语法结构分析)。
分析代表了比应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具体表现为能从整体出发把握材料的组成要素及其彼此联系。
例:如分析一篇新闻报道中有几个观点、事实;将课文分段并归纳出段落大意。
(5)综合,是指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
包括三个水平:①用语言表达自己意见时表现的综合;②处理事物时表现的综合;③推演抽象关系时表现出的综合。
综合目标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具体表现为能制定一项操作计划,能概括一些抽象关系,能表明新的见解。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美国教育家,早在1920年前后,鲍比特和查特斯就曾经试图通过对“成人社会”的“活动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
后来,经过查特斯的门生泰勒和泰勒的门生布卢姆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为他出版于1956年的著作所定的标题就是“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英语中“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都是通用的),并于同年率先发展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1964年,克拉斯沃尔等人发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鉴于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复杂性及研究成果不太丰富,远至1965年和1972年,才分别由辛普生和哈罗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提纲。
此外,还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梅瑞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1)识记。
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领会。
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
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
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实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使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有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知识这个类别所涉及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记忆。
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生在回答下列问题时有一定水准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一小局部;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仅仅一小局部。
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大类,每一类型又包括若干个小类型。
(1)具体的知识是指对具体的、孤立的片断信息的回忆。
它包括:①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如熟悉的大量词汇的一般意义;②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文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
(2)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是指相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
它包括:①惯例的知识,即相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点的独特方式的知识,如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准确形式和习惯用法;②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方面各种现象所发生的过程、方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50年美国政府的发展趋势;③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相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文献的范围;④准则的知识,即相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目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⑤方法论的知识,即相关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使用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用的探究方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相关用科学方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布鲁姆(B・Bloom)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首创“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
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包括(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4.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布鲁姆和斯蒂金斯是两位教育学家,他们分别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为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两位学者的理论在教育界广泛应用,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布鲁姆和斯蒂金斯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展开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论述。
一、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1 知识维度布鲁姆将知识分为各种层次,从简单的认知到复杂的分析和评价。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传授知识,而不同层次的知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1.2 技能维度除了知识外,布鲁姆还将教育目标分为各种技能,包括阅读、写作、计算等。
他强调了技能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1.3 情感维度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包括情感的培养。
他提出了对情感素质的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给予了相应的重视。
二、斯蒂金斯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2.1 社会维度斯蒂金斯将教育目标划分为社会维度和个人维度两大类。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学习,更应该注重对社会的贡献。
他提出了培养学生各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教育目标,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目标的落实方式。
2.2 个人维度斯蒂金斯认为,教育目标还应包括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他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目标,并结合心理学理论展示了这些目标的实现路径。
三、布鲁姆和斯蒂金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应用价值3.1 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布鲁姆和斯蒂金斯的教育分类目标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理论,精准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求提高教学效果。
3.2 课程设计的参考价值布鲁姆和斯蒂金斯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也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突破点和情感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3 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教育理论总是伴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改革。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
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
知识这一类别所涉及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记忆。
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程度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只是一小部分。
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大类,每一类型又包括若干个小类型。
2.领会用来表明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各种目标、行为或者反应3.应用应用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
4.分析分析指将交流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弄清各种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三个亚类:(1)要素分析(analysis of elements),指识别某种交流所包括的各种要素,如区别事实与假设的技能;(2)关系分析(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即交流内容中各种要素与组成部分的联结和相互关系的分析;如领会一个段落中各种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技能;(3)组织原理的分析(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s),指对将交流内容组合起来的组织、系统排列和结构的分析,如识别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和模式,使之成为理解其意义的一种手段的能力。
目标分类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感知、准备、优质稻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1964 年克拉斯伍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分为五级: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二、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988 年美国学者霍恩斯坦退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此分类将全部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
每个领域又分五个类别的目标。
(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辛普森等人于 1972 年提出将动作技能目标纷呈:感知、准备、优质稻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964 年克拉斯伍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分为五级: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4)行为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即它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的综合。
第二节当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国外,教育学家们对教学目标的研究相当重视,提出了不同的分类理论,提出了不同的分类理论。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产生的背景布卢姆【Bloom,Benjamin】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曾任芝加哥大学教授,伊利诺西斯西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同时,还是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的创始人。
布卢姆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就参加了该校考试委员会的工作,曾任考试长。
20世纪40年代美国教育思想出现一种新趋势,许多教育学家主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而不同意一味的强调背诵知识。
芝加哥大学也开始进行教育改革。
布卢姆等人抓住考试这一关键环节,认为考试是个指挥棒,考试改了,教学也能改,考试内容和形式变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布卢姆深知,改革教育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这个客观的标准就是教育目标。
1948年,美国心理学会在波士顿召开会议,与会的学院与大学考试委员会在一次非正式会议上首次讨论了有关目标分类学的设想。
专家们认为:这样一种设想有两个作用:{1}对于交流测验材料和检验观点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对于研究考试以及考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最好是编制一种用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的目的进行分类的设想。
【二】布卢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内容1956年,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这是一本影响极大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知识,能力和创造性等都包括在教育目标之中。
在认知标准中,属于较低级的思维过程有书本知识的记忆和领会;属于较高级的思维过程有运用原则,概况来解决“新”问题,分享“新”问题的能力;属于更高级的思维过程有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综合”和“评价”。
此外,还有情感标准和动作技能标准。
布卢姆等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知领域,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知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形成等方面的目标。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最新版】目录1.引言2.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概述3.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详解4.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的应用5.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一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它为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本文将对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进行详解,并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概述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分为若干子目标。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详解1.认知领域认知领域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子目标。
(1)知识:指学生掌握的有关事实、概念和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2)领会:指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所学知识。
(3)应用: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4)分析:指学生能够将复杂的知识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
(5)综合:指学生能够将简单的知识或概念组合成复杂的知识结构。
(6)评价:指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价值判断,并能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2.情感领域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价值评价和价值组织四个子目标。
(1)接受:指学生愿意关注和参与学习活动。
(2)反应:指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反应,如喜欢、厌恶等。
(3)价值评价: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如认为某知识有用、无用等。
(4)价值组织:指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信仰。
3.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知觉、准备、机械动作、适应和创作五个子目标。
(1)知觉:指学生能够感知和识别环境中的刺激。
(2)准备:指学生为执行特定动作做好准备。
(3)机械动作:指学生能够准确地执行某种动作。
(4)适应:指学生能够调整动作以适应不同情境。
(5)创作:指学生能够将所学动作技能运用于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的应用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明确学生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具体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节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93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泰勒首次提出教学目标这一概念。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1)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划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亚领域。
(2)分析包括三个层次: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
(3)综合包括三个亚类: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1)接受
(2)反应
(3)价值取向
(4)组织
(5)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1)知觉
(2)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
(7)创新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2)精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4)理解监控(元认知策略)
(5)情感策略
4、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学习的内在条件是学习者要具备技能中所需要的动作及动作的程序,外在条件是教育者要给学习者提供练习的机会和直接而精确的反馈。
5、态度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
教育部2001年提出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