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合同法律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187
第六章合同法律制度学习目的二、课时支配:4课时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及自学相结合四、教学重点内容:同等、自愿、公允、诚恳、信誉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承受的原则,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环境中,为了确保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我国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很多市场运行根本法律法规,《合同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法律,《合同法》的施行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和标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理解合同及合同法的概念,理解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根本原则,熟识合同的种类和主要条款,是从事经济工作必不行少的根底学问。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合同法概述合同(一)合同的概念合同,亦称契约。
合同有多种类型。
本章所讲解并描述的合同是我国《合同法》中所称的合同,即由同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不包括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合同)。
(二)合同的特征合同法(一)合同法的概念合同法是调整同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二)合同法的特点《合同法》在指导思想方面,留意反映合同自身的特点,充分表达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保障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原则。
在立法价值取向上,兼顾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交易便捷及交易平安,留意有利于进步效率,促进消费力开展,又留意维护社会公益,爱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的原则;既表达现代化市场经济对交易便捷的要求,力求简便和快速,又不损及交易平安规定必要的形式和手续。
同时还留意了法律的标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做到概念精确,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明确,易于理解和适用。
《合同法》在立法内容上,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根本交易原则,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开场建立,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客观环境,比拟全面、具体地规定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运行规则,并具有肯定的前瞻性。
合同法第一节合同法概述一、合同法概念及内容1、概念: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内容:总则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五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第六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七章违约责任第八章其它规定分则第九章买卖合同第十章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第十一章赠与合同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十三章租赁合同第十四章融资租赁合同第十五章承揽合同第十六章建设工程合同第十七章运输合同第十八章技术合同第十九章保管合同第二十章仓储合同第二十一章委托合同第二十二章行纪合同第二十三章居间合同附则二、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合同法的适用范围1、主体适用范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2、合同内容适用范围: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它法律的规定。
四、合同法的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合法原则6、严守原则五、合同的概念及分类1、合同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相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4)合同是当事人意志自由的体现2、合同的分类(见书)第二节合同的订立一、订立合同的主体必须具备法定条件1、自然人:有民事行为能力。
可委托他人代为签定合同。
2、各种组织:合法成立二、合同形式1、合同的形式:合同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2、合同形式的作用合同形式是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形式是合同成立的证明3、应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2)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4、形式欠缺合同的效力形式欠缺的合同,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第六章合同与旅游服务合同法律制度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所谓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2.合同订立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无须通过要约和承诺即可使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当事人。
()4.只要有要约和承诺,即使没有明确的订立合同的目的,也能使合同得以成立。
()5.合同的成立仅仅是说明双方当事人有发生、变更和消灭各种民事权利义务的目的,并不定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6.即使合同内容不完全,条款有疏漏,只要当事人自愿,也应当认为合同业已成立,国家无须主动干涉。
()7.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意识能力。
()8.有没有民事权利能力与当事人参与合同法律关系无关。
()9.要约人向其发出要约的相对人既可以是特定的人,也可以是非特定的人。
()10.要约的内容中必须包括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
()11.商业广告是要约。
()12.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的通知中,即使仅仅是对要约的非实质性内容进行了一些变更该承诺亦应被视为是对要约的拒绝。
()13.沉默或不作为同样能构成承诺的要约。
()14.如果受要约人是向要约人以外的其他人作出了承诺,则只能视为是向其他人发出了新的要约。
()15.拍卖公告在法律性质上看其实就是要约。
()16.我国《合同法》在第12条明文规定的那些条款即合同的必要条款,缺少其中任何一拍卖公告在法律性质上看其实就是要约。
()17.价款或酬金被称为“价金”,是所有合同的必备条款。
()18.受欺诈、受胁迫的合同为无效的合同。
()19.合同的订立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时,合同未必归于无效。
()20.无效合同的效力为自始无效。
()21.当事人事先约定免责条款的,当出现免责事由时,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依照当事人的约定处理。
()2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23.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责任。
第6章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基础与合同法律制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为了保证建设工程
的顺利完成,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基础与合同法律制度便成为了当前时代建
设工程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律依据。
同时,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制度的界定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对合同订立,履行和终止等后续过程作出相应法律规定的。
其中,合同订立的规定主要
包括合同对象及责任、合同内容、合同签订的形式、签订程序及责任等。
履行的规定主要涉及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的合同责任、履行期限、违约责任
等等。
而终止的情况也有关于合同提前终止、解除合同等违约情形的规定。
以上就是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基础与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总的来说,它们在建设工程活动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