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版】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 格式:docx
- 大小:47.23 KB
- 文档页数:12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
仰视:____________;俯瞰: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徐志摩)9.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11.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必修一必修二名句默写一、《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二、《荆轲刺秦王》(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
三、《诗经》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2.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4.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精选文档一、《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活力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不由提问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来道出壮心壮志,表现广博胸襟。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望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 。
3、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弘愿,革命气派。
《沁园春长沙》中能充足表现他拥有此弘愿、气派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够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 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看法同样。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经过宽泛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够已”。
在后边又说了然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持之以恒 , 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分天性跟其余人并无什么不一样,但是最后却超出一般人,是由于“ 善假于物也。
”说了然利用学习能够填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重申幻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累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8、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专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望者,专心躁也”形成鲜亮对照,突出了学习一定专心专一,才能获取成功。
三、《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用贤于弟子,弟子不用不如师”的看法是同样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默写练习精选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2.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3.,,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4.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冰,,而寒于水。
6.,,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8.,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蚓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11.师者,所以。
12.,?惑而不从师,,。
13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14.吾师道也,!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7.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18是故,。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9.爱其子,,于其身也,,。
20.彼童子之师,,。
21.,,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2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2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4.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25.是故,。
,,如是而已。
26.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27.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采薇》)28.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9.,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30.少焉,,。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31.,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2.歌曰:“,。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氓》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1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3、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14、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15、《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叹: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演化而来。
3、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的观点。
(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4、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苏轼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6、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它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得超然之乐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WOED格式语文理解性默写50题必修1/必修2语文理解性默写50题14:形容秦王残暴的语句是:,。
姓名:.班级:.成绩:.四:氓一:烛之武退秦师15:表现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1:晋国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的理由是:16: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见到心上人的性格差异:,,。
,。
,。
2:烛之武推脱的原因是:,,,。
17:用动物类比警告女主人公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3:烛之武分析灭郑的危害的句子是:18:与“青梅竹马”类似的句子是:,。
,,,?19:女主人公结婚后辛勤劳作的句子是:4:晋侯之所以不袭击背叛他的秦军的原因是:,。
,。
,;,;,。
20:形象的说明凡事都要有个尺度的句子是:,。
21:表现了女主人公绝断刚强的句子是:,!二:荆轲刺秦王五:采薇5:概括燕国形势的语句是:22:采薇里表现士兵因思乡而忧心如焚并饥渴难耐的句子是:,。
,,,,。
23:用对比表现出士兵的思乡之情的是:6:太子丹希望荆轲更改主意的原因是:,。
,。
,,,六:离骚!24:表现作者悲叹百姓的疾苦的句子是:,。
7:荆轲呵斥太子的话是:,!25:用香草来比喻作者品德高尚的句子是:,。
8:荆轲在易水辞别时所唱的歌词是:26:作者虽遭到不平的待遇,但依然九死不悔的句子,!是:,。
9:当地图展开露出匕首的句子是:,,。
27: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10:荆轲骂秦王的句子是:是:,。
,,。
28:表现作者宁愿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三:鸿门宴是:,。
11:樊哙说的粗中有细的话是:29:用圆榫和方卯不和的道理说明道不同不能相合的句子WOED格式,。
,,是:,。
?30:用荷叶做上衣,用莲花花瓣做下衣,体现作者高尚品德的句子12:由该句引出成语“项庄舞剑”,这句是:是:,。
,。
31:用加高帽子,加长佩戴表现作者品德高尚的句子13:最能体现樊哙宁死不辞的特点的语句是:,!是:,。
第1页共1页WOED格式语文理解性默写50题必修1/必修232:作者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本心的句子是:,。
苏教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背诵版】必修一一《沁园春·长沙》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__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万类霜天竞自由。
_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__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___7、蔑视权贵的句子:__粪土当年万户侯。
_________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
9、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__。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__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__1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1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
13、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
《沁园春长沙》中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气概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劝学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6、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
8、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4、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6、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9、《劝学》中借助描写“风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三、师说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11、《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3、《师说》中论述择师标准要不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4、《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5、《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1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7、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8、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9、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四《赤壁赋》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7、《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赤壁赋》中描写作者驾扁舟行驶江面,像架风飞行而飘飘欲仙的神态,抒发作者心旷神怡之情的语句是: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9、《赤壁赋》中描写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句是: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0、《赤壁赋》中描绘秋风拂来,江水澄净,不起波浪的景色的诗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1、《赤壁赋》中描写夜晚月亮飞升,徘徊星空,江雾茫茫,水天一色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2、《赤壁赋》中展现一叶扁舟任凭漂荡,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的诗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3、《赤壁赋》中描写凄婉洞箫之声,使得潜藏的蛟龙也舞动,孤舟的寡妇也伤泣的七句是: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4、《赤壁赋》中再现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的诗句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5、《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川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诗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6、《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绝,月亮盈亏却始终无所增减的哲理的语句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赤壁赋》中表现诗人最终彻底顿悟,寄情自然风月,以开阔的胸襟和旷达的精神,尽情享受自然声、色的诗句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