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乳制品(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4
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评价在乳品加工过程中,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和健康益处。
因此,对乳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评价其发酵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乳酸菌是一类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
在乳品中,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有益菌群,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益生作用。
为了分离出乳酸菌,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常见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M17培养基等,这些培养基中含有适宜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并能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
从乳品中分离乳酸菌的步骤一般包括:制备样品的稀释液、在选择的培养基上涂布样品、进行培养和筛选。
分离出的单菌落需要进行单菌株的纯化,通过反复传代培养可获得纯系的乳酸菌菌株。
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
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准确鉴定细菌的种属。
二、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评价乳酸菌作为发酵剂广泛应用于乳品工业中,因此对其发酵性能的评价非常重要。
乳酸菌的发酵性能包括发酵速度、产酸能力、抗菌活性等指标。
发酵速度是评价乳酸菌发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乳酸菌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因此通过测定乳糖消耗速度可以评价乳酸菌的发酵速度。
一般来说,发酵速度较快的乳酸菌对应的产品品质也较好。
产酸能力是评价乳酸菌发酵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发酵产物中的乳酸含量可以评价乳酸菌的产酸能力。
产酸能力强的乳酸菌可以更好地发挥酸奶等乳品的保质期延长和营养价值的提升。
除了乳酸的产酸能力,乳酸菌还具有抗菌活性。
乳酸菌能够分泌有抑制其他有害菌生长的物质,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价乳酸菌的抗菌活性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综上所述,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性能评价是乳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分离鉴定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筛选出优良的乳酸菌菌株,并确保乳品的品质和安全。
不同品牌酸奶活性乳酸菌的检测
不同品牌酸奶活性乳酸菌的检测
本试验以7种品牌的酸奶为菌源,通过检测酸奶中活性乳酸菌数量、鉴定乳酸菌活性,以评价不同品牌酸奶的质量.结果表明:7种品牌的酸奶都达到酸乳国家标准(GB2746- 1999)[2]的规定,其中3号酸奶活性乳酸菌数量最多(乳酸菌数达7.33×108cfu∕ml),而7号酸奶的乳酸菌数为6.09×108cfu∕ml,乳酸菌含量较少;所含菌种经生化鉴定为乳酸菌,其特点是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的无芽孢杆菌或球菌.说明这7种品牌酸乳的质量是合格的.
作者:温建新刘强朱霞单虎作者单位:温建新,朱霞(青岛农业大学,266109)
刘强,单虎(新疆石河子市动物防疫站)
刊名:山东畜牧兽医英文刊名: 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30(5) 分类号:S811.6 关键词:品牌酸奶活性乳酸菌检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中酸奶乳酸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研究酸奶作为一种常见的乳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它不仅富含营养,还含有丰富的活性乳酸菌,对人体有益。
因此,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关于酸奶乳酸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研究备受关注。
乳酸菌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细菌,常常被运用在食品发酵中。
乳酸菌能够将糖转化为乳酸,这也是酸奶酸味的形成原因。
除了产生乳酸外,乳酸菌还能分解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成分,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因此,在选择适宜的乳酸菌菌株时,除了考虑其产酸能力外,还需要关注其产生其他功能物质的能力。
在酸奶乳酸菌的筛选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培养基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分离和鉴定。
乳酸菌菌株需要在特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观察其菌落特征和生长情况,以初步筛选出优良的菌株。
此外,对于产乳酸和其他活性物质能力较强的菌株,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生化检测确认其身份。
除了传统的培养基方法外,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酸奶乳酸菌菌株筛选与鉴定方法也逐渐兴起。
通过提取菌株DNA,利用PCR技术检测特定基因片段,从而确定乳酸菌的种属和亚种。
这种方法具有时间短、灵敏度高的特点,节省了大量的实验操作时间,并且可避免传统的培养方法中菌株纯度不足或者污染的情况。
在乳酸菌菌株的鉴定方面,除了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生理学、生化学和遗传学的方法进行。
通过分析乳酸菌的氨基酸代谢途径、蛋白质结构以及基因组序列,可以进一步确定菌株的性质和特性。
这些信息不仅可以用于酸奶生产中菌株的优化选择,还可用于乳制品行业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改良。
乳酸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不仅在酸奶生产中有重要意义,在其他食品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乳酸菌在面包、蔬菜发酵和调味品制作等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者们不断改良乳酸菌筛选与鉴定的方法,以更好地发掘和利用乳酸菌的潜力。
总之,乳酸菌作为酸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筛选与鉴定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酸奶乳酸菌及其发酵活力测定实验结论
在测定不同品牌酸奶中的乳酸菌数量及其发酵活力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不同品牌酸奶中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且有些品牌标注的乳酸菌种类与实际检测结果不一致。
2. 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条件对乳酸菌数量的影响不同,不同品牌酸奶发酵后乳酸菌数量存在差异。
3. 通过比较同品牌不同批次酸奶的乳酸菌数量和发酵活力,发现同品牌酸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生产工艺、原料来源等因素导致的。
综合以上结论,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酸奶时,应注重产品的乳酸菌种类和数量,选择口感好、营养丰富、质量可靠的品牌和产品。
同时应在规定保质期内饮用,且注意保存条件,以保证酸奶的营养成分和品质。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能够以乳酸为代谢产物进行无氧发酵,并且在食品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乳酸菌不仅能够促进食品品质的改善和保鲜,还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商业化的乳酸菌制剂,其有效成分及效果并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和筛选出优质活性的乳酸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与筛选方法得到高活性的乳酸菌。
通过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特定领域如食品工业、农业等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株也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生物农药等领域的产品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动食品工业、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如下:- 收集和处理样品:收集富含乳酸菌的样品,并经过适当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 选择与制备分离培养基:根据乳酸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并进行制备。
- 设定分离培养条件:通过调控温度、pH值等参数,确定适宜的乳酸菌分离培养条件。
- 鉴定活性乳酸菌指标:确定评价乳酸菌活性和质量的指标,并进行相关试验和检测。
- 设计与实施筛选试验:根据所选指标设计筛选试验,并在实验中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实施。
- 可行性评估与结果分析:对筛选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及相关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实验流程,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乳酸菌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潜力,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乳酸菌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2.1 样品收集与处理在乳酸菌的分离研究中,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来源的样品,如发酵食品、生态环境等。
收集样品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非目标微生物对于乳酸菌生长和筛选的干扰。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冷藏、过滤、稀释等。
2.2 分离培养基选择与制备为了促进乳酸菌的分离和生长,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离培养基。
乳酸菌得分离、纯化与鉴定第一部分:乳酸菌得分离、纯化一、实验器材: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与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
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得棕色瓶中。
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2、4 0、1%得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95%乙醇300ml;B液:0、01% KOH 100ml。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乳酸菌是指一群通过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
乳酸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性或厌氧性细菌。
目前,对乳酸菌的应用研究,着重于食品(如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品和泡菜)和医药工业等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 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 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
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
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us):长杆形,直径1-3mm左右,能产生大量的乳酸。
酸碱度方面,为耐酸或嗜酸性,因低 pH能防止一些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方面,为嗜温至少许嗜热,最适生长温度在37-45℃之间,对低温非常敏感。
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卵圆形,直径0.7-0.9微米,呈对或链状排列,无运动性。
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
本研究对市售主要品牌酸奶中(河南花花乳业生产的酸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制备酸奶条件(温度、时间等),以达到最佳的天然酸奶质量效果。
一、实验内容(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1.无菌操作倒平板、十倍稀释、划线分离,恒温培养2.菌落观察与镜检3.筛选生产用菌株(2)优化酸奶制作条件1.制备发酵液2.不同条件下,接种发酵菌剂并发酵生产3.观察发酵情况4.品尝发酵产品,进行质量评价5.记录结果二、实验器材1)菌种:新鲜乳酸饮料(标记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2)试剂: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恒压干热灭菌箱、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 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牛角匙、电炉、量筒、漏斗、漏斗架、玻璃棒、棉塞、吸管、线绳、标签、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接种针(环)、擦镜纸四、实验方法4.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4.1.1分离(1)配制BCG牛乳培养基,分装三角瓶,包扎,灭菌备用。
《微生物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2012.10一.实验目的1.从乳制品中分离纯化活性乳酸菌2.利用革兰氏染色等手段对分得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3.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及分析,鉴定分得菌株的种属4.利用Sequence Scanner V1.0软件及MEGA4软件构建待鉴定菌株的发育树,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5.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及微生物形态观察;6.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乳酸菌的简单染色法及无菌操作接种技术;7.通过对培养基的配制,了解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器皿的清洗与包扎、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8.了解各种灭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了解酸奶中乳酸菌分离原理,观察乳酸菌的基本形态,掌握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数目的测定的方法9.了解稀释平板计数的原理,熟练掌握混合平板培养法。
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并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10.初步学会乳酸菌培养的基本技术,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11.了解并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了解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情况,认识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二.实验原理1.菌株分离纯化平板划线法是指把杂菌样品通过在平板表面划线稀释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一般是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种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通过在分区的平板表面上作多次划线稀释,形成较多的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而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单菌落。
通常认为这种单菌落便为某种微生物的“纯种”。
MRS培养基是经特殊设计,专门用于乳酸菌培养、富集、分离纯化的培养基。
本实验采用划线分离法,在MRS培养基上划线稀释不同品牌的酸奶原液,以期分得乳酸菌纯种。
2.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细胞壁内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细胞壁不含类脂成分,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时,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菌体细胞壁呈无色,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复染,便能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3.16S rDNA序列分析及发育树构建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rRNA是研究细菌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重要指标,它含量大(约占细菌RNA总量的80%),并存在于所有细菌中。
rRNA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在细菌中高度保守,素有“细菌化石”之称,是细菌系统分类学研究中最有用和最常用的分子钟。
原核生物的rRNA分为3种,分别为5S rRNA、16S rRNA和23S rRNA,并且它们位于同一操纵子上。
rRNA的基因在大多数原核生物中都具有多个拷贝,拷贝数目从1到14不等。
其中,16S rDNA序列分析已成为细菌种属鉴定和分类的标准方法,大约2500个种的16S rDNA全序列已经被报道。
根据它们的序列同源性,已经构建了各种属的系统发育树。
16S rDNA的扩增需要微生物染色体DNA作为模板。
首先提取微生物的染色体DNA,以此为模板,加入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出来的片段提交至NCBI-BLAST 网站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发育树,最终得知该微生物的种属归类。
三.实验材料1.样品来源:本次实验样品购于学校超市销售的光明畅优原味酸奶、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以及养乐多乳酸菌饮品。
2.MRS培养基(成分见表1):表1MRS培养基成分MnSO4.H2O0.025%吐温801mL/L培养基CaCO30.375%琼脂 1.5%备注:1.K2HPO4、MgSO4.7H2O、MnSO4.H2O分开配制,混匀后合并,避免产生沉淀;2.配制完成后,用NaOH和HCl调培养基pH至6.2~6.4;3.CaCO3在培养基pH调至恰当值后加入。
3.对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阳性(紫色);以大肠杆菌为阴性对照,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红色)。
4.生化试剂:革兰氏染色:结晶紫、碘液、95%乙醇、番红镜检:香柏油PCR:2×Taq mix、ddH2O、16S rDNA序列上下游通用引物16S rDNA序列上下游通用引物:上游:5’-AGAGTTTGATCCTGGCTCAG-3’下游:5’-ACGGCTACCTTGTTACGACTT-3’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EB)、琼脂糖5.仪器设备:5.1设备恒温水浴槽、台式高速离心机、振荡器、PCR仪、水平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基因测序仪、台式光学显微镜、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烘箱、超净工作台、高温蒸汽灭菌锅。
5.2实验用品锥形瓶、无菌培养皿、药勺、无菌玻璃棒、无菌吸管、接种环、移液枪(2.5μL、20μL、200μL、1000μL)、无菌EP管、无菌PCR管、无菌试管、载玻片。
四.实验内容1.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1.1培养基配制据实验材料章节所列成分配制MRS培养基500ml,调pH至6.2~6.4,高温蒸汽灭菌(灭菌条件:121℃,30min),而后分装至9个无菌培养皿(制成固体培养基)及6支无菌试管中(试管斜置制成斜面培养基)。
1.2划线分离及斜面扩增取3支无菌试管,各加入3ml光明畅优原味酸奶、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和养乐多乳酸菌饮品;用接种环分别蘸取少量上述样品,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于37℃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48h。
取出经恒温培养后的培养皿,观察菌落形态,选取单菌落接种至试管斜面培养基内,并置于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h(扩增原分得的单菌落)。
注:以上划线、接种、移种过程均在超净工作台中完成。
2.乳酸菌形态学鉴定2.1革兰氏染色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块洁净的载玻片,滴3滴无菌水;用接种环从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斜面扩增后待检样品及大肠杆菌菌落的斜面培养基上分别挑取少量菌落,置于事先滴于载玻片上的无菌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置于载玻片两端,待检样品置于载玻片中央);用酒精灯加热载玻片上滴有无菌水的部位,使无菌水蒸发;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使菌落固定在载玻片上;待载玻片冷却后,在固定有菌落的位置滴加1~2滴结晶紫染料,初染1min,而后水洗至无色;在相同位置滴加1~2滴,媒染1min,而后水洗至无色;斜置载玻片,滴加95%乙醇脱色,至接有大肠杆菌部位褪为无色而接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部位仍为紫色,立即停止滴加乙醇,并充分水洗,去除残留乙醇,终止脱色反应;在相同位置滴加1~2滴番红染料,复染1min,而后水洗至无色,自然风干。
2.2镜检取经革兰氏染色后的载玻片,用台式光学显微镜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待检样品及大肠杆菌的菌体形态及染色情况,记录镜检结果。
3.乳酸菌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3.1乳酸菌基因组DNA提取用移液枪吸取200μLddH2O于无菌EP管中;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取少量待检样品菌体于ddH2O中,沸水浴5min,待菌体完全裂解后,取出EP管,冷却至室温备用。
3.2PCR反应3.2.1PCR体系配制据表2,用移液枪将表2中各成分加入无菌PCR管中,并分装至3管无菌PCR管中,用台式高速离心机离心混匀。
表26060μμLPCR体系成分3.2.2PCR反应将上述经分装并混匀后的PCR体系至与PCR仪中,进行PCR扩增。
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2℃退火1min,72℃延伸90s,经过30个循环后,72℃延伸10min。
3.3琼脂糖凝胶电泳用移液枪吸取PCR扩增产物10μL,加入琼脂糖凝胶加样孔内;将凝胶置于水平电泳仪内,维持恒压120V,电泳30min;取出凝胶,在凝胶成像系统中分析各泳道条带大小(目标条带大小:约1.4Kb)。
(该步各组统一完成)3.416S rDNA序列测定将电泳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样品寄送至上海桑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对样品的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
4.测序结果分析与发育树构建4.1测序结果分析将测序结果用Sequence Scanner V1.0软件进行分析,查看序列的长度及可信度;选择测序结果中可信度较高的序列,将选定的序列提交至NCBI-BLAST网站(/blast)进行序列比对;根据BLAST比对结果中显示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高低来确定待鉴定菌株的种属分类。
4.2发育树构建通过NCBI-BLAST网站自带的发育树构建软件构建发育树;选取与待鉴定菌株相似度较高的菌种,利用MEGA4软件构建由部分菌种构成的发育树,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
实验主要流程见图1:图1实验流程图五.实验结果1.划线分离及斜面扩增据实验内容章节所述,对三种乳制品原液进行划线分离(菌液未稀释),结果见图2、图3、图4。
图2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划线分离结果图3光明畅优原味酸奶划线分离结果图4养乐多乳酸菌饮品划线分离结果划线分离结果分析:据图2、图3、图4可知,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及光明畅优原味酸奶的划线分离结果较好,大量单菌落清晰可见,利于挑取和纯培养,而养乐多乳酸菌饮品的划线分离结果欠佳,菌落密集,大量重叠,无法辨认出单个菌落,难以分得纯种。
因而,本组挑取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及光明畅优原味酸奶平板上的单菌落进行后续斜面扩增培养。
据实验内容章节所述,从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及光明畅优原味酸奶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试管斜面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结果见图5。
图6斜面培养结果注:图6中从左至右依次为光明畅优原味酸奶1、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及光明畅优原味酸奶2菌株的斜面培养结果。
扩增结果分析:据图5,接有从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平板上挑取的单菌落的斜面菌株生长较好,菌落密集分布于斜面培养基,而接有从光明畅优原味酸奶平板上挑取的单菌落的两斜面菌株生长则较为缓慢,菌落较稀,不利于后续分析鉴定。
因而,本组最终选择对从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平板上挑取的单菌落进行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鉴定。
2.形态学鉴定据实验内容章节所述,对从蒙牛冠益乳椰果口味酸奶平板上挑取的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分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以大肠杆菌为阴性对照),结果见图8、图9、图10及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