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
- 格式:ppt
- 大小:368.00 KB
- 文档页数:22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2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2. 能较熟练地应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3. 能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4.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要推论。
5.能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学习重点: 1. as v v t 2202=-2. 推论1:S 2-S 1=S 3-S 2=S 4-S 3=…=S n -S n-1=△S=aT 23.推论2:v v t =2学习难点: 推论1主要内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1.公式:as v v t 2202=-2.推导:3.物理意义:【例一】发射枪弹时,枪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大小是5×105m /s ,枪筒长0.64米,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例二】一光滑斜面坡长为l0m ,有一小球以l0m /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最高点,试求: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公式的讨论1.三个方程中有两个是独立方程,其中任意两个公式可以推导出第三式。
2.三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已知任意三个可解出另外两个,称作“知三解二”。
3.Vo 、a 在三式中都出现,而t 、Vt 、s 两次出现。
4.已知的三个量中有Vo 、a 时,另外两个量可以各用一个公式解出,无需联立方程.5.已知的三个量中有Vo 、a 中的一个时,两个未知量中有一个可以用一个公式解出,另一个可以根据解出的量用一个公式解出。
6.已知的三个量中没有Vo 、a 时,可以任选两个公式联立求解Vo 、a 。
7.不能死套公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刹车问题)。
【例三】一个滑雪的人,从85 m 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 /s ,末速度是5.0 m /s ,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会用公式x =v 0t +12at 2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重点)。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公式v 2-v 02=2ax 解题(难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与t 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有什么意义?答案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大小对应着v -t 图线与t 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即v -t 图像与t 轴围成的矩形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大小。
2.如图是某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
(1)如图甲所示,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段,每一段时间内,看成匀速直线运动,试着在图中画出这5小段的位移之和。
(2)如图乙所示,如果把过程分割为更多的小段,和甲图相比,哪种情形更接近整个过程的位移?(3)依次类推,如果把过程分割成无数个小段,能否用梯形的面积代表物体在这段时间的位移?(4)梯形面积为多少?试结合v =v 0+at 推导出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
答案 (1)位移为图中矩形面积之和,如图所示。
(2)图乙更接近整个过程中的位移。
(3)可以。
(4)S =v +v 02t =v 0+at +v 02t =v 0t +12at 2,则x =v 0t +12at 2。
1.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当v 0=0时,x =12at 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x ∝t 2。
2.适用范围: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正方向。
一般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a 取正值。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a 取负值,计算结果中,位移x 的正、负表示其方向。
4.各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说明: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图像下方的面积时用到了微元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所以 vt x =2、从v-t 图像看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 v观察v-t 图像发现面积刚好就是 0v 位移,其中0v 是高,t 是底。
o t t 面积 位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问题: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可以用v-t 图像与坐标轴位的面积表示。
这个结论能否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呢?1、我们知道对于变速运动的描述,最初使用的是平均速度即tx v ∆∆= ① 我们由①式出发稍微做一个变形就可以得到t v x ∆=∆ ② 2、我们来看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v0vo t我们观察图形会发现是一个梯形,所以我们不能用底乘以高即0v t 表示示其面积,那为什么就不行呢?因为这个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从0到t 时刻存在一个很大的速度变化量即v ∆。
若从梯形中间做一条线,将其一分为二,我们在观察,还是不想矩形,但是会发现看其中一半是v ∆变小了,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分下去会发现对一个细长的小梯形来说v ∆ 0,也就是说这个细长的梯形就可以看做一个矩形了,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他的面积来表示位移的大小了。
于是我们就将梯形划分成许多细长的小梯形,所有小梯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也是整个梯形的面积。
故我们可以用梯形的面积来代表晕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
所以我们求位移就可以通过求解梯形的面积。
解梯形的面积高下底上底⨯+==2s x t v v x t ⨯+=20––––––③高中位线⨯==s xt v x t ⨯=2––––––④ 因为at v v t +=0,所以我们将③式做一个简单的变形会得到2021at t v x +=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即位移公式3.对比将 ④三式进行对比会发现202t tv v v v +== 即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例:汽车刹车前的速度0v =5m/s ,a=-0.42s m ,求(1)开始刹车后20s 内滑行的距离?(2)汽车从刹车开始,位移x=30m 所用的时间?(3)在静止前2.5s 内滑行的距离?解:(1)错解:由2021at t v x +=可知x =5⨯202204.021⨯⨯-=20m 正解:法1:由a v at v v t 0t 0-v t =+=可知刹车制停的时间 又已知s m v /50= 2/4.0s m a -= 0=t v故t=12.5s 由于12.5<20,所以在t=12.5s 以后车就静止不动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可以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得到,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1.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位移 = 速度 ×时间
其中,位移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时间表示运动的时间长度。
2. 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 0.5 ×加速度 ×时间²
其中,初速度表示运动开始时的速度,加速度表示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描述了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下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
注意,这个公式的适用条件是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函数的形式,可以使用二次函数公式来描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例如:位移 = a ×时间² + b ×时间 + c,其中a、b和c是常数。
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x =v t 。
2.在速度图像中,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 -t 图像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围的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在v -t 图像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 -t 图像中的图线和时间轴包围的面积。
如图2-3-1所示,在0~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梯形的面积。
图2-3-1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式中v 0表示初速度,x 表示物体在时间t 内运动的位移。
三、用图像表示位移1.定义:以时间t 为横坐标,以位移x 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像叫位移—时间图像。
2.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匀速直线运动表示任意相等的时间内,质点的位移都是相等的。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3)由x-t图像能得出对应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
(√)(4)x-t图像中的图线就是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
(×)(5)由x-t图像能得到某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2.合作探究——议一议(1)如何利用速度图像求解物体运动的位移?提示:速度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若面积处于时间轴上方,则说明位移为正;若面积处于时间轴下方,则位移为负。
(2)什么是微分思想与微元法?提示:利用微分思想的分析方法称为微元法。
它是将研究对象(物体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再从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论,从而找出研究对象变化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