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平行四边形及一次函数)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03.18 KB
- 文档页数:8
2015-2016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带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5-2016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带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5-2016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带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5—2016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9㎝ B.12㎝C.12㎝或15㎝ D.15㎝2.如果ba>,那么下列各式一定正确..的是( )A. 22ba> B。
22ba< C. ba22-<- D 。
11-<-ba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有两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有两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下列图形中只能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可以得到的是( ).A B C D5.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垂足为D,CE平分∠ACB,若BE=2,则AE的长为( )A. B。
1 C。
D.2(第5题图)(第6题图)6.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A.x〉0 B.x〈0 C.x<2 D.x〉27.将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应是( ).13{xx≥≤A CB D8.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122b a x b a x 的解集为53<≤x ,则a b的值为( ).A .-2B .21- C .-4 D .41-9.如图,在△ABC 中,∠CAB=65°,将△ABC 在平面内绕点A 旋转到△AB′C′的位置,使CC′∥AB,则旋转角的度数为( )A 。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数学试卷2016.7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考试须知本试卷共 页,共三道大题, 道小题,满分 分,考试时间 分钟。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 分,每小题 分)以下每个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8 .19.2a .23a.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 , , . , , . , ,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k++=有实数根,则下列四个数中,满足条件的 值为. . . .如图,□ 中, , , 平分∠交 于点 ,则 的长为... . . 某市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如右图所示:则该市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用配方法解方程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如图,菱形 的一边中点 到对角线交点 的距离为 ,则菱形 的周长为. . .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m 的一个根是 ,则 的值为 . . . . 或一个寻宝游戏的寻宝通道由正方形 的边组成,如图 所示 为记录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在 的中点 处放置了一台定位仪器,设寻宝者行进的时间为 ,寻宝者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为 ,若寻宝者匀速行进,且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 所示,则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可能为 . . . .二、填空题(共 分 每小题 分)图图.函数3y x =-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如图,直线(0)=+≠y kx b k 与 轴交于点 - , ,则关于 的方程0kx b +=的解为x = ..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远运动员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根据表中数据,要从甲、乙、丙、丁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决赛,应该选择 ..已知1P (3-,1y )、2P ( ,2y )是一次函数21y x =+图象上的两个点, 则1y 2y (填“>”、“<”或“ ”)..《算学宝鉴》中记载了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一个问题:“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之云阔不及长一十二步,问阔及长各几步?”译文:“一个矩形田地的面积等于 平方步,且它的宽比长少 步,问长与宽各是多少步?”若设矩形田地的长为 步, 则可列方程为 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x ( )方差已知:如图,△ 及 边的中点 . 求作:平行四边形 . 连接 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 = ; 连接 、 . 所以四边形 就是所求作的平行四边形.12A BCD EF老师说:“小敏的作法正确.”请回答:小敏的作法正确的理由是 .三、解答题(共 分, 第 题每题 分,第 题每题 分,第 题每题 分).计算:解方程:2430x x -+=.已知:如图, 、 分别为□ 的边 、 上的点,且12∠=∠. 求证: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点 ( , ), ⊥ 轴于 . ( )画出将△ 绕原点 逆时针旋转 °后所得的的△ ,并写出点 的对应点 的坐标为 ;( )在( )的条件下,连接 ,则线段 的长度为 .直线 与 轴交于点 ,与 轴交于点( )求点 、 的坐标;( )点 在 轴上,且3ABC AOB S S ∆∆= 直接写出点 坐标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每年的 月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 世界读书日 .某校本学年开展了读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八年级( )班 名学生读书册数的情况如下表读书册数人数(人)根据表中的数据,求:该班学生读书册数的平均数; 该班学生读书册数的中位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使用摄氏温度(℃),但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天气预报使用华氏温度(℉).两种计量之间有如下对应:摄氏温度 (℃) ……华氏温度 (℉)……已知华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 (℃)的一次函数. 求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当华氏温度 ℉时,求其所对应的摄氏温度.如图,矩形 的对角线 、 交于点 ,且 ∥ , ∥ .(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若∠ = °, = ,求菱形 的面积.问题:探究函数2y x =-的图象与性质.小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2y x =-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在函数2y x =-中,自变量 可以是任意实数; ( )下表是 与 的几组对应值.① ;②若 (n , ), ( , )为该函数图象上不同的两点,则n =( )如下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描出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根据函数图象可得:①该函数的最小值为 ;②已知直线11122y x =-与函数2y x =-的图象交于 、 两点,当1y y ≥时 的取值范围是yx–1–2–3–41234–1–21234O定义:对于线段 和点 ,当 ,且 ≤ 时,称点 为线段 的 等距点 特别地,当 ,且 时,称点 为线段 的 强等距点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23,0)若点 是线段 的“强等距点”,且在第一象限,则点 的坐标为(,);若点 是线段 的“等距点”,则点 的纵坐标 的取值范围是;将射线 绕点 顺时针旋转 °得到射线 ,如图 所示.已知点 在射线 上,点 在第四象限内,且点 既是线段 的“等距点”,又是线段 的“强等距点”,求点 坐标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 °, ,直线 过点 且与 平行.点 在直线 上(不与点 重合),作射线 .将射线 绕点 顺时针旋转 °,与直线 交于点 .( )如图 ,若点 在 的延长线上,请直接写出线段 、 之间的数量关系;( )依题意补全图 ,并证明此时( )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若 , 22,请直接写出 的长.北京市朝阳区 ~ 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 分 每小题 分)二、填空题(共 分,每小题 分) x ≥3 丙<()x x -=1286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三、解答题(共 分,第 题每题 分,第 题每题 分,第 题每题 分)解:原式==解:原方程变形为()x -=221x -=±21,x x ∴==1231.证明: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 ∴ ∥ 又∵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解:( )如图 ( )( )52解:( )令 ,得 ,∴ ( ) 令 ,得 ,∴ ( )( )(,)-2C C 1240或(,0) …………………………………………………………… 分解:( )()x =⨯+⨯+⨯+⨯+⨯146546107128840∴该班学生平均每人读书 本册 (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和 的平均数,即.+=67652∴该班学生读书册数的中位数为解:( )设一次函数表达式为(0)=+≠y kx b k由题意,得,b k b =⎧⎨+=⎩321050解得.,.x b =⎧⎨=⎩183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1.832=+y x( )当 时,代入得 ,解得∴华氏温度 ℉所对应的摄氏温度是 ℃( )证明:∵ ∥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 , ∴ , 12 , 12∴∴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解:在矩形 中,∠ °,∠ °, = , ∴∴ 23 连接 ,交 于点 ∵四边形 为菱形, ∴ 为 中点 ∵ 为 中点, ∴12∴ = = ∴ 菱形 =OE CD ⋅=⨯⨯1122322= 23()①分②-分( )如右图 分①- 分②13-≤≤x 分( )(),31 ( )1t ≥或1t ≤-( )解:∵点 是线段 的“等距点”, =∴点 在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设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交 轴于点 .∵(23,0)A ,(,).F ∴30∵点 是线段 的“强等距点”, = ,且∠ = °∴30∠=∠=EOD EDO∵点 在第四象限,∴∠ = °∴在 △ 中, = ,23=OE∴(3,3)-E∴23==DE OE又∵30∠=∠=AOD EOD∴ ∥∴(33,3)-D( ) =( )补全图形,如图 所示证明:如图 ,过点 直线 的垂线,交 于点∵△ 中,∠ = °, =∴∠ =∠ = °∵直线 ∥ ,∴∠ =∠ = °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说明:各解答题的其他正确解法请参照以上标准给分祝各位老师暑假愉快!。
朝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9七下·天河期末) 若,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 .2. (2分)(2019·封开模拟) 下列图案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3. (2分) (2020八上·越城期末) 对一个假命题举反例时,应使所举反例()A . 满足命题的条件,并满足命题的结论B . 满足命题的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的结论C . 不满足命题的条件,但满足命题的结论D . 不满足命题的条件,也不满足命题的结论4. (2分)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A .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B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 .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D .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5. (2分) (2017七下·西华期末) 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恰好只有四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 . aB .C . ﹣2D . ﹣26. (2分)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 . 三条中线的交点B . 三条高的交点C .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7. (2分)(2019·扬州) 若点P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上,则点P一定不在().A . 第一象限B . 第二象限C . 第三象限D . 第四象限8. (2分) (2019八下·南岸期中) 如图,△ABC中,AB=AC,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交 CA 的延长线于点 E,∠EBC=42°,则∠BAC=()A . 159°B . 154°C . 152°D . 138°9. (2分) (2017九下·沂源开学考) 运行程序如图所示,规定:从“输入一个值x”到“结果是否>95”为一次程序操作,如果程序操作进行了三次才停止,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 . x≥11B . 11≤x<23C . 11<x≤23D . x≤2310. (2分)如图,⊙O1 的半径为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O2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O1O2垂直AB 于P点,O1O2 =8.若将⊙O1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在旋转过程中,⊙O1与正方形ABCD的边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一共出现:A . 3次B . 5次C . 6次D . 7次二、填空题 (共8题;共8分)11. (1分)已知x≥2的最小值是a,x≤﹣6的最大值是b,则a+b=________12. (1分)(2019·武汉模拟) 等腰△ABC的底边BC=8cm,腰长AB=5cm,一动点P在底边上从点B开始向点C以0.25cm/秒的速度运动,当点P运动到PA与腰垂直的位置时,点P运动的时间应为________秒.13. (1分)(2014·南京) 铁路部门规定旅客免费携带行李箱的长、宽、高之和不超过160cm,某厂家生产符合该规定的行李箱,已知行李箱的高为30cm,长与宽的比为3:2,则该行李箱的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14. (1分) (2019八下·临泽期中) 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4,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 (1分) (2017七下·海安期中) 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的和为-5,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6. (1分) (2019八下·吴江期中)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C的坐标(1,0),顶点A的坐标为(0, 2),顶点B恰好落在第一象限的双曲线上,现将直角三角板沿x 轴正方向平移,当顶点A恰好落在该双曲线上时停止运动,则此时点C的对应点的坐标为________17. (1分)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CG的边长分别为3和1,点F,G分别在边BC,CD上,P为AE 的中点,连接PG,则PG的长为________.18. (1分) (2017七下·兴化期末) 如图所示,AB=DB,∠ABD=∠CB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使△ABC≌△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不添加辅助线).三、解答题 (共5题;共47分)19. (5分) (2019八下·温江期中) 在关于x,y的方程组中,若未知数x,y满足x+y>0,求m的取值范围,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0. (15分) (2018七上·银海期末) 综合题:先化简,再求值(1)先化简,再求值:x 2 -(x+2)(2-x)-2(x-5) 2 ,其中x=3.(2)解不等式组,并求它的整数解.21. (2分)在△ABC中,AB=AC,∠BAC=2∠DAE=2α.(1)如图1,若点D关于直线AE的对称点为F,求证:△ADF∽△ABC;(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α=45°,求证:DE2=BD2+CE2;(3)如图3,若α=45°,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等式DE2=BD2+CE2还能成立吗?请说明理由.22. (15分)郴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某校拟举办“创文知识”抢答赛,欲购买A、B两种奖品以鼓励抢答者。
朝阳市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的是()A . y=3x+1B . y=C . y=x2D . y=﹣4x2. (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是(2,a)(a>2),半径为2,函数y=x的图象被⊙P的弦AB的长为,则a的值是()A .B .C .D .3. (2分) (2019八下·香洲期末) 如图,直线y1=x+b与y2=kx-1相交于点P,点P的横坐标为-1,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 .4. (2分) (2019八上·驿城期中) 若k≠0,b<0,则y=kx+b的图象可能是()A . AB . BC . CD . D5. (2分) (2016八上·镇江期末)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2),直线y=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M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则PM长的最小值为()A . 3B . 4C . 5D . 66. (2分) (2019八上·诸暨期末) 已知,则直线一定经过的象限是()A . 第一、三、四象限B . 第一、二、四象限C . 第一、四象限D . 第二、三象限7. (2分)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当1≤x≤6时,y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8. (2分)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点D在BC上,以AC为对角线的所有平行四边形ADCE中,DE最小的值是()A . 2B . 3C . 4D . 59. (2分) (2017九上·五莲期末)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AD的中点,EC交对角线于点F,若S△DEC=9,则S△BCF=()A . 6B . 8C . 10D . 1210. (2分) (2018八上·腾冲期中) 如图,将一个三角形纸片沿过点的直线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B .C .D .11. (2分)(2019·金台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的顶点A在x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6,4).若直线l经过点(1,0),且将▱OABC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是()A . y=x+1B .C . y=3x﹣3D . y=x﹣112. (2分) (2019八下·睢县期中) 如图,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是的中点,若,则的值为()A .B .C .D .二、填空题 (共6题;共7分)13. (1分) (2015八上·谯城期末) 如图,一次函数y=x+6的图象经过点P(a,b)和Q(c,d),则a(c﹣d)﹣b(c﹣d)的值为________.14. (1分)(2016·枣庄) 如图,点A的坐标为(﹣4,0),直线y= x+n与坐标轴交于点B、C,连接AC,如果∠ACD=90°,则n的值为________.15. (1分) (2018八下·黄浦期中) 如果一次函数y=-3x+m-1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6. (1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2),B(1,0),则b=________ ,k=________ .17. (1分) (2019八下·乌兰察布期中) 甲、乙两车从A地开往B地,全程800km;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下列问题:①乙车比甲车早出发2h;②甲车追上乙车时行驶了300km;③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速度;④甲车跑完全程比乙车跑完全程少用3h;以上正确序号是________.18. (2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D=10cm,AB垂直于BD,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OD=4cm,则AB=________cm.三、解答题 (共4题;共16分)19. (10分)(2017·姜堰模拟) 已知二次函数y1=x2+mx+n的图象经过点P(﹣3,1),对称轴是经过(﹣1,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1)求m,n的值.(2)如图,一次函数y2=kx+b的图象经过点P,与x轴相交于点A,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相交于另一点B,点B 在点P的右侧,PA:PB=1:5,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直接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20. (2分)已知一次函数过点(-2,5),且它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和直线与y 轴的交点关于x轴对称,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1. (2分)(2011·资阳)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BD于E,CF⊥BD于F.(1)求证:BE=DF;(2)若 M、N分别为边AD、BC上的点,且DM=BN,试判断四边形MENF的形状(不必说明理由).22. (2分) (2019九上·凤翔期中) 如图所示,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作,,DE、CE相交于点E.求证:(1)四边形OCED是菱形;(2)连接OE.若,,求OE的长.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填空题 (共6题;共7分)13-1、14-1、15-1、16-1、17-1、18-1、三、解答题 (共4题;共16分)19-1、19-2、19-3、20-1、21-1、21-2、22-1、22-2、。
北京版八年级上册1月月考质量测试试卷(带答案)模拟数学模拟试题一、压轴题1.(阅读材料):(1)在ABC ∆中,若90C ∠=︒,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得1801809090A B C ∠︒+∠=-∠︒︒-=︒=.(2)在ABC ∆中,若90A B ∠+∠=︒,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得180()1809090C A B ∠=︒-∠+∠=︒-︒=︒.(解决问题):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 是x 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已知//AB x 轴,交y 轴于点E ,连接CE ,CF 是∠ECO 的角平分线,交AB 于点F ,交y 轴于点D .过E 点作EM 平分∠CEB ,交CF 于点M .(1)试判断EM 与C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过E 点作PE ⊥CE ,交CF 于点P .求证:∠EPC=∠EDP ;(3)在(2)的基础上,作EN 平分∠AEP ,交OC 于点N ,如图③.请问随着C 点的运动,∠NEM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解析:(1)EM ⊥CF ,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不变,且∠NEM=45°,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EM ⊥CF ,分别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证即可;(2)根据垂直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得∠DCO+∠CDO=90°,∠ECP+∠EPC=90°,再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和对顶角相等即可证得结论;(3)不变,且∠NEM=45°,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C=∠ECO=2∠ECP ,进而有∠AEP=∠CEP+∠AEC=90°+2∠ECP ,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NEP=∠AEN=45°+∠ECP ,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ECP=∠MEP ,然后等量代换证得∠NEM=45°,是定值.【详解】解:(1)EM ⊥CF ,理由如下:∵CF 平分∠ECO ,EM 平分∠FEC ,∴∠ECF=∠FCO=12ECO ∠,∠FEM=∠CEM=12CEF ∠ ∵AB ∥x 轴1111()180902222ECF CEM ECO CEF ECO CEF ∴∠+∠=∠+∠=∠+∠=⨯︒=︒ ∴∠ECO+∠CEF=180° ∴∠EMC=180°-(∠CEM+∠ECF )=180°-90°=90°∴EM ⊥CF(2)由题得,∠EOC=90°∴∠DCO+∠CDO=180°-∠EOC=180°-90°=90°∵PE ⊥CE∴∠CEP=90°∴∠ECP+∠EPC=180°-∠CEP=180°-90°=90°∵∠DCO=∠ECP∴∠CDO=∠EPC又∵∠CDO=∠EDP∴∠EPC=∠EDP(3)不变,且∠NEM=45°,理由如下:∵AB ∥x 轴∴∠AEC=∠ECO=2∠ECP∴∠AEP=∠CEP+∠AEC=90°+2∠ECP∵EN 平分∠AEP∴∠NEP=∠AEN=12AEP ∠=1(902)2ECP ︒+∠=45°+∠ECP ∵∠CEP=90°∴∠ECP+∠EPC=90°又∵∠EMC=90°∴∠MEP+∠EPC=90°∴∠ECP=∠MEP∴∠NEP=∠NEM+∠MEP=∠NEM+∠ECP又∵∠NEP=45°+∠ECP∴∠NEM=45°.【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涉及有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等)角的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垂线性质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认真审题,结合图形,寻找相关联信息,确定解题思路,进而探究、推理、论证.2.在△ABC中,AB=AC,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一条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E=AD,∠DAE=∠BAC,连接CE.(1)如图,当点D在BC延长线上移动时,若∠BAC=40°,则∠ACE=,∠DCE=,BC、DC、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设∠BAC=α,∠DCE=β.①当点D在BC延长线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B,C两点重合)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3)当CE∥AB时,若△ABD中最小角为15°,试探究∠ACB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无需写出求解过程).解析:(1)70°,40°,BC+DC=CE;(2)①α=β;②当点D在BC上移动时,α=β或α+β=180°;(3)∠ACB=60°.【解析】【分析】(1)证△BAD≌△CAE,推出∠B=∠ACE,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即可;(2)①证△BAD≌△CAE,推出∠B=∠ACE,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②分三种情况:(Ⅰ)当D在线段BC上时,证明△ABD≌△ACE(SAS),则∠ADB=∠AEC,∠ABC=∠ACE,推出∠DAE+∠DCE=180°,即α+β=180°;(Ⅱ)当点D在线段BC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同理可证明△ABD≌△ACE(SAS),则∠ABD=∠ACE,推出∠BAC=∠DCE,即α=β;(Ⅲ)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由①得α=β;(3)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或在线段BC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α=β,由CE∥AB,得∠ABC=∠DCE,推出∠ABC=∠BAC,易证∠ABC=∠ACB=∠BA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B=60°;当D在线段BC上时,α+β=180°,由CE∥AB,得∠ABC+∠DCE=180°,推出∠ABC=∠BAC,易证∠ABC=∠ACB=∠BA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B=60°.【详解】(1)如图1所示:∵∠DAE=∠BAC,∴∠DAE+∠CAD=∠BAC+∠CAD,∴∠BAD=∠CAE.在△BAD和△CAE中,AB ACBAD CAE AD AE=⎧⎪∠=∠⎨⎪=⎩,∴△BAD≌△CAE(SAS),∴∠ACE=∠B12=(180°﹣40°)=70°,BD=CE,∴BC+DC=CE.∵∠ACD=∠B+∠BAC=∠ACE+∠DCE,∴∠BAC=∠DCE.∵∠BAC=40°,∴∠DCE=40°.故答案为:70°,40°,BC+DC=CE;(2)①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α=β.理由如下:∵∠DAE=∠BAC,∴∠DAE+∠CAD=∠BAC+∠CAD,∴∠BAD=∠CAE.在△BAD和△CAE中,AB ACBAD CAE AD AE=⎧⎪∠=∠⎨⎪=⎩,∴△BAD≌△CAE(SAS),∴∠B=∠ACE.∵∠ACD=∠B+∠BAC=∠ACE+∠DCE,∴∠BAC=∠DCE.∵∠BAC=α,∠DCE=β,∴α=β;②分三种情况:(Ⅰ)当D在线段BC上时,α+β=180°,如图2所示.理由如下:同理可证明:△ABD≌△ACE(SAS),∴∠ADB=∠AEC,∠ABC=∠ACE.∵∠ADC+∠ADB=180°,∴∠ADC+∠AEC=180°,∴∠DAE+∠DCE=180°.∵∠BAC=∠DAE=α,∠DCE=β,∴α+β=180°;(Ⅱ)当点D在线段BC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如图3所示.理由如下:同理可证明:△ABD≌△ACE(SAS),∴∠ABD=∠ACE.∵∠ACE=∠ACD+∠DCE,∠ABD=∠ACD+∠BAC,∴∠ACD+∠DCE=∠ACD+∠BAC,∴∠BAC=∠DCE.∵∠BAC=α,∠DCE=β,∴α=β;(Ⅲ)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所示,α=β;综上所述:当点D在BC上移动时,α=β或α+β=180°;(3)∠ACB =60°.理由如下:∵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或在线段BC 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α=β,即∠BAC =∠DCE .∵CE ∥AB ,∴∠ABC =∠DCE ,∴∠ABC =∠BAC .∵AB =AC ,∴∠ABC =∠ACB =∠B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当D 在线段BC 上时,α+β=180°,即∠BAC +∠DCE =180°.∵CE ∥AB ,∴∠ABC +∠DCE =180°,∴∠ABC =∠BAC .∵AB =AC ,∴∠ABC =∠ACB =∠B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综上所述:当CE ∥AB 时,若△ABD 中最小角为15°,∠ACB 的度数为60°.【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多边形内角和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现给出一个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该结论是正确的,用图形语言可以表示为:如图1在ABC ∆中,90︒∠=C ,若点D 为AB 的中点,则12CD AB =. 请结合上述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已知,点P 是射线BA 上一动点(不与A,B 重合)分别过点A,B 向直线C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其中Q 为AB 的中点(1)如图2,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AE 与BF 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QE 与QF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2)如图3,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Q 重合时,试判断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4,当点P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写出主要证明思路.解析:(1)AE//BF;QE=QF ;(2)QE=QF ,证明见解析;(3)结论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AAS 得到AEQ BFQ ∆≅∆,得到AEQ BFQ ∠=∠、QE=QF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E//BF ;(2)延长EQ 交BF 于D ,根据AAS 判断得出AEQ BDQ ∆≅∆,因此EQ DQ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明;(3)延长EQ 交FB 的延长于D ,根据AAS 判断得出AEQ BDQ ∆≅∆,因此EQ DQ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明.【详解】(1)AE//BF ;QE=QF(2)QE=QF证明:延长EQ 交BF 于D ,,AE CP BF CP ⊥⊥//AE BF ∴AEQ BDQ ∴∠=∠AQE BQD AEQ BDQ AQ BQ ∠=∠⎧⎪∠=∠⎨⎪=⎩, AEQ BDQ ∴∆≅∆EQ DQ ∴=90BFE ︒∠=QE QF ∴=(3)当点P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结论成立证明:延长EQ 交FB 的延长于D因为AE//BF所以AEQ BDQ ∠=∠AQE BQD AEQ BDQ AQ BQ ∠=∠⎧⎪∠=∠⎨⎪=⎩AEQ BDQ ∴∆≅∆EQ=QF90BFE ︒∠=QE Q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 ,平行线的性质,根据P 点位置不同,画出正确的图形,找到AAS 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如图1,我们定义:在四边形ABCD 中,若AD=BC ,且∠ADB+∠BCA=180°,则把四边形ABCD 叫做互补等对边四边形.(1)如图2,在等腰ABE △中,AE=BE ,四边形ABCD 是互补等对边四边形,求证:∠ABD=∠BAC=12∠AEB . (2)如图3,在非等腰ABE △中,若四边形ABCD 仍是互补等对边四边形,试问∠ABD=∠BAC=12∠AEB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1)见解析;(2)仍然成立,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互补等对边四边形的定义可利用SAS 证明△ABD ≌△BAC ,可得∠ADB=∠BCA ,从而可推出∠ADB=∠BCA=90°,然后在△ABE 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12∠AEB ,进一步可得结论; (2)如图3所示:过点A 、B 分别作BD 的延长线与A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 ,F ,根据互补等对边四边形的定义可利用AAS 证明△AGD ≌△BFC ,可得AG=BF ,进一步即可根据HL证明Rt△ABG≌Rt△BAF,可得∠ABD=∠BAC,由互补等对边四边形的定义、平角的定义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可得∠AEB+∠DHC=180°,进而可得∠AEB=∠BHC,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推出结论.【详解】(1)证明:∵ AE=BE,∴∠EAB=∠EBA,∵四边形ABCD是互补等对边四边形,∴AD=BC,在△ABD和△BAC中,AD=BC,∠DAB=∠CBA,AB=BA,∴△ABD≌△BAC(SAS),∴∠ADB=∠BCA,又∵∠ADB+∠BCA=180°,∴∠ADB=∠BCA=90°,在△ABE中,∵∠EAB=∠EBA=12(180°−∠AEB)=90°−12∠AEB,∴∠ABD=90°−∠EAB=90°−(90°−12∠AEB)=12∠AEB,同理:∠BAC=12∠AEB,∴∠ABD=∠BAC=12∠AEB;(2)∠ABD=∠BAC=12∠AEB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3所示:过点A、B分别作BD的延长线与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F,∵四边形ABCD是互补等对边四边形,∴AD=BC,∠ADB+∠BCA=180°,又∠ADB+∠ADG=180°,∴∠BCA=∠ADG,又∵AG⊥BD,BF⊥AC,∴∠AGD=∠BFC=90°,在△AGD和△BFC中,∠AGD=∠BFC,∠ADG=∠BCA,AD=BC∴△AGD≌△BFC(AAS),∴AG=BF,在Rt △ABG 和Rt △BAF 中,AB BA AG BF =⎧⎨=⎩∴Rt △ABG ≌Rt △BAF (HL ),∴∠ABD=∠BAC ,∵∠ADB+∠BCA=180°,∴∠EDB+∠ECA=180°,∴∠AEB+∠DHC=180°,∵∠DHC+∠BHC=180°,∴∠AEB=∠BHC .∵∠BHC=∠BAC+∠ABD ,∠ABD=∠BAC ,∴∠ABD=∠BAC=12∠AEB . 【点睛】本题以新定义互补等对边四边形为载体,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已知:MF NF ⊥于F ,点A 、C 分别在NF 和MF 上,作线段AB 和CD (如图1),使90FAB MCD ∠-∠=︒.求证://AB CD ”.(1)聪聪同学给出一种证明问题的辅助线:如图2,过A 作//AG FM ,交CD 于G .请你根据聪聪同学提供的辅助线(或自己添加其它辅助线),给出问题的证明. (2)若点E 在直线CD 下方,且知30BED ∠=︒,直接写出ABE ∠和CDE ∠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析:(1)见解析;(2)30ABE CDE ∠-∠=︒【解析】【分析】(1)根据聪聪提供的辅助线作法进行证明,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AGC MCD ∠=∠,90F GAF ∠+∠=︒,再证明MCD BAG ∠=∠,可得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结论.【详解】解:(1)证明:如图2,过A 作//AG FM ,交CD 于G ,AGC MCD ∴∠=∠,90F GAF ∠+∠=︒,FN FM ⊥,90F ∴∠=︒,90GAF ∴∠=︒,90FAB MCD ∠-∠=︒,FAB GAF MCD BAG ∴∠-∠=∠=∠,//AB CD ∴;(2)解:30ABE CDE ∠-∠=︒,理由如下:如图3,//AB CD ,BPD ABE ∴∠=∠,BPD CDE BED ∠=∠+∠,30BED ∠=︒,30BPD CDE ∴∠-∠=︒,∴30ABE CD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 ∆中,AC BC =,90ACB ∠=︒,点D 为ABC ∆内一点,且BD AD =.(1)求证:CD AB ⊥;(2)若15CAD ∠=︒,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①求BDC ∠的度数.②若点M 在DE 上,且DC DM =,请判断ME 、B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③若点N 为直线AE 上一点,且CEN ∆为等腰∆,直接写出CNE ∠的度数.解析:(1)证明见解析;(2)①120BDC ∠=︒;②ME BD =,理由见解析;③ 7.5°或15°或82.5°或150°【解析】【分析】(1)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证明;(2)①利用SSS 证得△ADC ≌△BDC ,可求得∠ACD=∠BCD=45°,∠CAD=∠CBD=15°,即可解题;②连接MC ,易证△MCD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证明△BDC ≌△EMC 即可解题;③分EN=EC 、EN=CN 、CE=CN 三种情形讨论,画出图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CB=CA ,DB=DA ,∴CD 垂直平分线段AB ,∴CD ⊥AB ;(2)①在△ADC 和△BDC 中,BC AC CD CD BD AD =⎧⎪=⎨⎪=⎩,∴△ADC ≌△BDC (SSS ),∴∠ACD=∠BCD=12∠BCA=45°,∠CAD=∠CBD=15°, ∴∠BDC=180︒-45°-15°=120°;②结论:ME=BD ,理由:连接MC ,∵AC BC =,90ACB ∠=︒,∴∠CAB=∠CBA=45°,∵∠CAD=∠CBD=15°,∴∠DBA=∠DAB=30°,∴∠BDE=30°+30°=60°,由①得∠BDC=120°,∴∠CDE=60°,∵DC=DM ,∠CDE=60°,∴△MCD 为等边三角形,∴CM=CD ,∵EC=CA=CB ,∠DMC=60°,∴∠E=∠CAD=∠CBD=15°,∠EMC=120°,在△BDC 和△EMC 中,15120CBD E BDC EMC CD CM ∠=∠=︒⎧⎪∠=∠=︒⎨⎪=⎩,∴△BDC ≌△EMC (AAS ),∴ME=BD ;③当EN=EC 时,∠1152EN C ︒==7.5°或∠2EN C =180152︒-︒=82.5°; 当EN=CN 时,∠3EN C =180215︒-⨯︒=150°;当CE=CN 时,点N 与点A 重合,∠CNE=15°,所以∠CNE的度数为7.5°或15°或82.5°或15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7.问题背景:(1)如图1,已知△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拓展延伸:(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请写出DE、BD、CE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实际应用:(3)如图,在△ACB中,∠ACB=90°,AC=BC,点C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6,3),请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解析:(1)证明见解析;(2)DE=BD+CE;(3)B(1,4)【解析】【分析】(1)证明△ABD≌△C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AD=CE,结合图形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证明∠ABD=∠CAE,证明△ABD≌△C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AD=CE,结合图形解答即可;(3)根据△AEC ≌△CFB ,得到CF=AE=3,BF=CE=OE-OC=4,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答.【详解】(1)证明:∵BD ⊥直线m ,CE ⊥直线m ,∴∠ADB =∠CEA =90°∵∠BAC =90°∴∠BAD +∠CAE =90°∵∠BAD +∠ABD =90°∴∠CAE =∠ABD∵在△ADB 和△CEA 中ABD CAE ADB CEA AB CA ∠=∠⎧⎪∠=∠⎨⎪=⎩∴△ADB ≌△CEA (AAS )∴AE =BD ,AD =CE∴DE =AE +AD =BD +CE即:DE =BD +CE(2)解:数量关系:DE =BD +CE理由如下:在△ABD 中,∠ABD=180°-∠ADB-∠BAD ,∵∠CAE=180°-∠BAC-∠BAD ,∠BDA=∠AEC ,∴∠ABD=∠CAE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BDA AEC AB CA ∠∠⎧⎪∠∠⎨⎪⎩=== ∴△ABD ≌△CAE (AAS )∴AE=BD ,AD=CE ,∴DE=AD+AE=BD+CE ;(3)解:如图,作AE ⊥x 轴于E ,BF ⊥x 轴于F ,由(1)可知,△AEC ≌△CFB ,∴CF=AE=3,BF=CE=OE-OC=4,∴OF=CF-OC=1,∴点B 的坐标为B (1,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米的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1)如图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请证明?(2)如果将原题中的“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蜗牛爬行过程中∠CQE的大小保持不变,请利用图2说明:∠CQE=60°;(3)如果将原题中“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BC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交AC于F”,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则爬行过程中,证明:DF=EF解析:(1)相等,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证明△ACD≌△CBE,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CD=BE;(2)先证明△BCD≌△ABE,得到∠BCD=∠ABE,求出∠DQB=∠BCQ+∠CBQ=∠ABE+∠CBQ=180°-∠ABC,∠CQE=180°-∠DQB,即可解答;(3)如图3,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可以证得AD=DG=CE;进而证明△DGF和△ECF全等,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1)解:CD和BE始终相等,理由如下:如图1,AB=BC=CA,两只蜗牛速度相同,且同时出发,∴CE=AD ,∠A=∠BCE=60°在△ACD 与△CBE 中,AC=CB ,∠A=∠BCE ,AD=CE∴△ACD ≌△CBE (SAS ),∴CD=BE ,即CD 和BE 始终相等;(2)证明:根据题意得:CE=AD ,∵AB=AC ,∴AE=BD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 ,∠BAC=∠ACB=60°,∵∠EAB+∠ABC=180°,∠DBC+∠ABC=180°,∴∠EAB=∠DBC ,在△BCD 和△ABE 中,BC=AB ,∠DBC=∠EAB ,BD=AE∴△BCD ≌△ABE (SAS ),∴∠BCD=∠ABE∴∠DQB=∠BCQ+∠CBQ=∠ABE+∠CBQ=180°-∠ABC=180°-60°=120°,∴∠CQE=180°-∠DQB=60°,即CQE=60°;(3)解:爬行过程中,DF 始终等于EF 是正确的,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ADG=∠B=∠AGD=60°,∠GDF=∠E ,∴△ADG 为等边三角形,∴AD=DG=CE ,在△DGF 和△ECF 中,∠GFD=∠CFE ,∠GDF=∠E ,DG=EC∴△DGF ≌△EDF (AAS ),∴DF=E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题弄懂题中所给的信息,再根据所提供的思路寻找证明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在ABC ∆中,若存在一个内角角度,是另外一个内角角度的n 倍(n 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称ABC ∆为n 倍角三角形.例如,在ABC ∆中,80A ∠=︒,75B ∠=︒,25C ∠=︒,可知3∠=∠B C ,所以ABC ∆为3倍角三角形.(1)在ABC ∆中,55A ∠=︒,25B ∠=︒,则ABC ∆为________倍角三角形;(2)若DEF ∆是3倍角三角形,且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外一个内角的余角的度数的13,求DEF ∆的最小内角. (3)若MNP ∆是2倍角三角形,且90M N P ∠<∠<∠<︒,请直接写出MNP ∆的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解析:(1)4;(2)DEF ∆的最小内角为15°或9°或180()11︒;(3)30°<x <45°.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 的度数,再根据n 倍角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即可得到答案;(2) 根据△DEF 是3倍角三角形,必定有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然后根据这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分情况进行解答即可得到答案;(3) 可设未知数表示2倍角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然后列不等式组确定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在ABC ∆中,55A ∠=︒,25B ∠=︒,∴∠C=180°-55°-25°=100°,∴∠C=4∠B,故ABC ∆为4倍角三角形;(2) 设其中一个内角为x °,3倍角为3x °,则另外一个内角为:1804x ︒-①当小的内角的度数是3倍内角的余角的度数的13时, 即:x=13(90°-3x ), 解得:x=15°, ②3倍内角的度数是小内角的余角的度数的13时, 即:3x=13(90°-x ),解得:x=9°, ③当()11804903x x ︒-=︒-时, 解得:45011x ⎛⎫=︒ ⎪⎝⎭, 此时:4501804180411x ⎛⎫︒-=︒-⨯︒ ⎪⎝⎭=180()11︒,因此为最小内角, 因此,△DEF 的最小内角是9°或15°或180()11︒. (3) 设最小内角为x ,则2倍内角为2x ,第三个内角为(180°-3x ),由题意得: 2x <90°且180°-3x <90°,∴30°<x<45°,答:△MNP的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是30°<x<45°.10.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的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初步思考)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DEF中,AC=DF,BC=EF,∠B=∠E,然后,对∠B进行分类,可分为“∠B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是直角时,△ABC≌△DEF.(1)如图①,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根据______,可以知道Rt△ABC≌Rt△DEF.第二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ABC≌△DEF.(2)如图②,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钝角.求证:△ABC≌△DEF.第三种情况:当∠B是锐角时,△ABC和△DEF不一定全等.(3)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请你用直尺在图③中作出△DEF,使△DEF和△ABC不全等,并作简要说明.解析:(1)HL;(2)见解析;(3)如图②,见解析;△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DEF 和△ABC不全等.【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HL”证明;(2)过点C作CG⊥AB交AB的延长线于G,过点F作FH⊥DE交DE的延长线于H,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求出∠CBG=∠FEH,再利用“角角边”证明△CBG和△FE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G=FH,再利用“HL”证明Rt△ACG和Rt△DF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C和△DEF全等;(3)以点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与AB相交于点D,E与B重合,F与C重合,得到△DEF与△ABC不全等;(4)根据三种情况结论,∠B不小于∠A即可.【详解】(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运用的是HL.(2)证明:如图①,分别过点C、F作对边AB、DE上的高CG、FH,其中G、H为垂足.∵∠ABC 、∠DEF 都是钝角∴G 、H 分别在AB 、DE 的延长线上.∵CG ⊥AG ,FH ⊥DH ,∴∠CGA =∠FHD =90°.∵∠CBG =180°-∠ABC ,∠FEH =∠180°-∠DEF ,∠ABC =∠DEF ,∴∠CBG =∠FEH .在△BCG 和△EFH 中,∵∠CGB =∠FHE ,∠CBG =∠FEH ,BC =EF ,∴△BCG ≌△EFH .∴CG =FH .又∵AC =DF .∴Rt △ACG ≌△DFH .∴∠A =∠D .在△ABC 和△DEF 中,∵∠ABC =∠DEF ,∠A =∠D ,AC =DF ,∴△ABC ≌△DEF .(3)如图②,△DEF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DEF 和△ABC 不全等.【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应用与设计作图,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阅读量较大,审题要认真仔细.11.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AB AC =,AD AE =,DAE BAC ∠=∠.(初步感知)(1)特殊情形:如图①,若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则DB __________EC .(填>、<或=)(2)发现证明:如图②,将图①中的ADE 绕点A 旋转,当点D 在ABC 外部,点E 在ABC 内部时,求证:DB EC =.(深入研究)(3)如图③,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C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D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CE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4)如图④,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点C 、D 、E 在同一直线上,AM 为ADE 中DE 边上的高,则CD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AM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拓展提升)(5)如图⑤,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将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连结BE 、CD .当5AB =,2AD =时,在旋转过程中,ABE △与ADC 的面积和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解析:(1)=;(2)证明见解析;(3)60°,BD=CE ;(4)90°,AM+BD=CM ;(5)7【解析】【分析】(1)由DE∥BC,得到DB EC ABAC=,结合AB=AC,得到DB=EC;(2)由旋转得到的结论判断出△DAB≌△EAC,得到DB=CE;(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DAB≌△EA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结论;(4)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5)根据旋转的过程中△ADE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而在旋转的过程中,△ADC的AC始终保持不变,即可.【详解】[初步感知](1)∵DE∥BC,∴DB ECAB AC=,∵AB=AC,∴DB=EC,故答案为:=,(2)成立.理由:由旋转性质可知∠DAB=∠EAC,在△DAB和△EAC中AD AEDAB EACAB AC⎪∠⎪⎩∠⎧⎨===,∴△DAB≌△EAC(SAS),∴DB=CE;[深入探究](3)如图③,设AB,CD交于O,∵△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AE,AB=AC,∠DAE=∠BAC=60°,∴∠DAB=∠EAC,在△DAB和△EAC中AD AEDAB EACAB AC⎪∠⎪⎩∠⎧⎨===,∴△DAB ≌△EAC (SAS ),∴DB=CE ,∠ABD=∠ACE ,∵∠BOD=∠AOC ,∴∠BDC=∠BAC=60°;(4)∵△DA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45°,∴∠AEC=135°,在△DAB 和△EAC 中AD AE DAB EAC AB AC ⎪∠⎪⎩∠⎧⎨===,∴△DAB ≌△EAC (SAS ),∴∠ADB=∠AEC=135°,BD=CE ,∵∠ADE=45°,∴∠BDC=∠ADB-∠ADE=90°,∵△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 为△ADE 中DE 边上的高,∴AM=EM=MD ,∴AM+BD=CM ;故答案为:90°,AM+BD=CM ;【拓展提升】(5)如图,由旋转可知,在旋转的过程中△ADE 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ADE 与△ADC 面积的和达到最大,∴△ADC 面积最大,∵在旋转的过程中,AC 始终保持不变,∴要△ADC 面积最大,∴点D 到AC 的距离最大,∴DA ⊥AC ,∴△ADE 与△ADC 面积的和达到的最大为2+12×AC×AD=5+2=7, 故答案为7.【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旋转过程中面积变化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2.(1)填空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①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B M 或1B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________;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②所示的方式折叠,B 点与M 点重合,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A M 或1A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_______. (2)解答: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B M 或1B M 的延长线上左侧,且80EMF ∠=︒,求11C MB ∠的度数; 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④所示的方式折叠,B 点与M 点重合,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A M 或1A M 的延长线右侧,且60EMF ∠=︒,求11C MA ∠的度数.(3)探究:把一张四边形的纸片按如图⑤所示的方式折叠,EB ,FB 为折痕,设ABC α∠=︒,EBF β∠=︒,11A BC γ∠=︒,求α,β,γ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析:90︒,45︒;20︒,30︒;2a γβ+=,2a γβ-=.【解析】【分析】(1)①如图①知1112EMC BMC ∠=∠,1112C MF C MC ∠=∠得 ()1112EMF BMC C MC ∠=∠+∠可求出解. ②由图②知111111,22EBA ABC C BF C BC ∠=∠∠=∠得()1112EBF ABC C BC ∠=∠+∠可求出解.(2)①由图③折叠知11,CMF FMC BME EMB ∠=∠∠=∠,可推出11()BMC EMF EMF C MB ∠-∠-∠=∠,即可求出解.②由图④中折叠知11,CMF C MF ABE A BE ∠=∠∠=∠,可推出()112906090A MC ︒︒︒-+∠=,即可求出解.(3)如图⑤-1、⑤-2中分别由折叠可知,a ββγ-=-、a ββγ-=+,即可求得 2a γβ+=、2a γβ-=.【详解】解:(1)①如图①中,1112EMC BMC ∠=∠,1112C MF C MC ∠=∠, ()1111111800229EMF EMC C MF BMC C MC ︒︒∴∠=∠+∠=∠⨯=+∠=, 故答案为90︒. ②如图②中,111111,22EBA ABC C BF C BC ∠=∠∠=∠, ()111111904522EBF EBC C BF ABC C BC ︒︒∴∠=∠+∠=∠+∠=⨯=, 故答案为45︒.(2)①如图③中由折叠可知,11,CMF FMC BME EMB ∠=∠∠=∠,1111C MF EMB EMF C MB ∠+∠-∠=∠,11CMF BME EMF C MB ∴∠+∠-∠=∠,11()BMC EMF EMF C MB ∴∠-∠-∠=∠,111808020C MB ︒︒︒∴-=∠=;②如图④中根据折叠可知,11,CMF C MF ABE A BE ∠=∠∠=∠,112290CMF ABE AMC ︒∠+∠+∠=,112()90CMF ABE AMC ︒∴∠+∠+∠=,()1129090EMF A MC ︒︒∴-∠+∠=, ()112906090A MC ︒︒︒∴-+∠=, 1130AMC ︒∴∠=;(3)如图⑤-1中,由折叠可知,a ββγ-=-,2a γβ∴+=;如图⑤-2中,由折叠可知,a ββγ-=+,2a γβ∴-=.【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换中折叠属全等变换,图形的角度及边长不变及一些角度的计算问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本题是代数、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典型题目.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已知等腰△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中线,以AB为边向AB左侧作等边△ABE,直线CE与直线AD交于点F.请探究线段EF、A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同学们经过思考后,交流了自已的想法:小明:“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DFC的度数可以求出来.”小强:“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线段DF和CF之间存在某种数量关系.”小伟:“通过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就可以将问题解决.”......老师:“若以AB为边向AB右侧作等边△ABE,其它条件均不改变,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探究线段EF、AF、DF三者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求∠DFC的度数;(2)在图1中探究线段EF、A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在图2中补全图形,探究线段EF、A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解析:(1)60°;(2)EF=AF+FC,证明见解析;(3)AF=EF+2DF,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可设∠BAD=∠CAD=α,∠AEC=∠ACE=β,在△ACE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2α+60+2β=180°,从而有α+β=60°,即可得出∠DFC的度数;(2)在EC上截取EG=CF,连接AG,证明△AEG≌△ACF,然后再证明△AFG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可得出EF=EG+GF=AF+FC;(3)在AF上截取AG=EF,连接BG,BF,证明方法类似(2),先证明△ABG≌△EBF,再证明△BFG为等边三角形,最后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B=AC,AD为BC边上的中线,∴可设∠BAD=∠CAD=α,又△ABE为等边三角形,∴AE=AB=AC,∠EAB=60°,∴可设∠AEC=∠ACE=β,在△ACE中,2α+60°+2β=180°,∴α+β=60°,∴∠DFC=α+β=60°;(2)EF=AF+FC,证明如下:∵AB=AC,AD为BC边上的中线,∴AD⊥BC,∴∠FDC=90°,∵∠CFD=60°,则∠DCF=30°,∴CF=2DF,在EC上截取EG=CF,连接AG,又AE=AC,∴∠AEG=∠ACF,∴△AEG≌△ACF(SAS),∴∠EAG=∠CAF,AG=AF,又∠CAF=∠BAD,∴∠EAG=∠BAD,∴∠GAF=∠BAD+∠BAG=∠EAG+∠BAG=∠60°,∴△AFG为等边三角形,∴EF=EG+GF=AF+FC,即EF=AF+FC;(3)补全图形如图所示,结论:AF=EF+2DF .证明如下:同(1)可设∠BAD =∠CAD =α,∠ACE =∠AEC =β,∴∠CAE =180°-2β,∴∠BAE =2α+180°-2β=60°,∴β-α=60°,∴∠AFC=β-α=60°,又△ABE 为等边三角形,∴∠ABE=∠AFC=60°,∴由8字图可得:∠BAD =∠BEF ,在AF 上截取AG =EF ,连接BG ,BF ,又AB=BE ,∴△ABG ≌△EBF (SAS ),∴BG =BF ,又AF 垂直平分BC ,∴BF=CF ,∴∠BFA=∠AFC=60°,∴△BFG 为等边三角形,∴BG=BF ,又BC ⊥FG ,∴FG=BF=2DF ,∴AF =AG +GF =BF +EF =2DF +EF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2,0)A ,(0,42)B ,C 为AB 的中点,P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D 是线段OA 上一点,且PO PD =,DE AB ⊥于E .(1)求OAB ∠的度数;(2)当点P 运动时,PE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PE 的值.(3)若45OPD ∠=︒,求点D 的坐标.解析:(1)45°;(2)PE 的值不变,PE=4,理由见详解;(3)D(8-,0).【解析】【分析】(1)根据A,B ,得△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OAB 的度数;(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C=∠BOC=45°,OC ⊥AB ,再证明△POC ≌△DP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C=PE ,即可得到答案;(3)证明△POB ≌△DPA ,得到PA=OB=DA=PB ,进而得OD 的值,即可求出点D 的坐标.【详解】(1)A,B ,∴OA=OB=∵∠AOB=90°,∴△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B=45°;(2)PE 的值不变,理由如下:∵△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 为AB 的中点,∴∠AOC=∠BOC=45°,OC ⊥AB ,∵PO=PD ,∴∠POD=∠PDO ,∵D 是线段OA 上一点,∴点P 在线段BC 上,∵∠POD=45°+∠POC ,∠PDO=45°+∠DPE ,∴∠POC=∠DPE ,在△POC 和△DPE 中,90POC DPE OCP PED PO PD ∠=∠⎧⎪∠=∠=︒⎨⎪=⎩, ∴△POC ≅△DPE(AAS),∴OC=PE ,∵OC=12AB=12×, ∴PE=4;(3)∵OP=PD ,∴∠POD=∠PDO=(180°−45°)÷2=67.5°,∴∠APD=∠PDO−∠A=22.5°,∠BOP=90°−∠POD=22.5°,∴∠APD=∠BOP ,在△POB 和△DPA 中,OBP PAD BOP APD OP PD ∠=∠⎧⎪∠=∠⎨⎪=⎩∴△POB ≌△DPA(AAS),∴PA=OB=42,DA=PB , ∴DA=PB=42×2-42=8-42,∴OD=OA−DA=42-(8-42)=828-,∴点D 的坐标为(82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图形与坐标,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在△ABC 中,∠BAC =45°,CD ⊥AB ,垂足为点D ,M 为线段DB 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点N 在直线AC 左上方且∠NCM =135°,CN =CM ,如图①.(1)求证:∠ACN =∠AMC ;(2)记△ANC 得面积为5,记△ABC 得面积为5.求证:12S AC S AB=; (3)延长线段AB 到点P ,使BP =BM ,如图②.探究线段AC 与线段DB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对于满足条件的任意点M ,AN =CP 始终成立?(写出探究过程)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当AC =2BD 时,对于满足条件的任意点N ,AN =CP 始终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ACN=∠AMC=135°-∠ACM ;(2)过点N 作NE ⊥AC 于E ,由“AAS ”可证△NEC ≌△CDM ,可得NE=CD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解;(3)过点N 作NE ⊥AC 于E ,由“SAS ”可证△NEA ≌△CDP ,可得AN=CP .【详解】(1)∵∠BAC=45°,∴∠AMC=180°﹣45°﹣∠ACM=135°﹣∠ACM .。
1.(2015,通州,一模)23.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F=BC ,连接DF ,点G 是DF 中点,连接CG .求证:四边形 ECGD 是矩形.2. (2015,西城,一模)23.如图,四边形ABCD 中,BD 垂直平分AC ,垂足为点F ,E为四边形ABCD 外一点,且∠ADE=∠BAD ,AE ⊥AC . (1)求证: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DA 平分∠BDE ,AB=5,AD=6,求AC 的长.3. (2015,朝阳,一模)23. 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D作DE ∥AC 且DE=12AC ,连接 CE 、OE ,连接AE 交OD 于点F .(1)求证:OE =CD ;(2)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ABC=60°,求AE 的长.4. (2015,东城,一模)23. 如图,ABC △中,90BCA ∠=︒,CD 是边AB 上的中线,分别过点C ,D 作BA ,BC的平行线交于点E ,且DE 交AC 于点O ,连接AE . (1)求证:四边形ADCE 是菱形; (2)若2AC DE =,求sin CDB ∠的值.ECD AB FG5. (2015,房山,一模)23.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作一条直线分别交DA 、BC 的延长线于点E 、F ,连接BE 、DF . (1)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2)若AB =4,CF =1,∠ABC =60°,求sin DEO ∠的值.6. (2015,丰台,一模) 23.如图,菱形ABCD 中, 分别延长DC ,BC 至点E ,F ,使CE =CD ,CF =CB ,联结DB ,BE ,EF ,FD . (1)求证:四边形DBEF 是矩形;(2)如果∠A =60︒,菱形ABCD 的面积为38,求DF 的长.7. (2015,海淀,一模) 23.如图,在□ABCD 中,∠BAD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BE ,∠F =45°.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若AB =14,DE =8,求sin ∠AEB 的值.8. (2015,怀柔,一模)23. 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F 分别在BC ,AB 上,且DE ∥AB ,BE =AF .(1)求证: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2)若∠ABC =60°,BD =4,求平行四边形ADEF 的面积.EODC ABFFEDCBAFBCAEDEDBOCA9. (2015,门头沟,一模)23. 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分别过点C 、D 作CE ∥BD , DE ∥AC ,CE 和DE 交于点E . (1)求证:四边形ODEC 是矩形;(2)当∠ADB =60°,AD =23时,求tan ∠EAD 的值.10. (2015,平谷,一模)23.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F 分别在BC ,AB上,且DE ∥AB ,EF ∥AC . (1)求证:BE=AF ;(2)若∠ABC=60°,BD=12,求DE 的长及四边形ADEF 的面积.11. (2015,石景山,一模)23.如图,菱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D ,AB 上的点,且AF AE =,连接EF 并延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BD .(1)求证:四边形EGBD 是平行四边形; (2)连接AG ,若︒=∠30FGB ,1==AE GB ,求AG 的长.12 (2015,延庆,一模)23. 如图,点O 是△ABC 内一点,连结OB 、OC ,并将AB 、OB 、OC 、AC 的中点D 、E 、F 、G 依次连结,得到四边形DEFG . (1)求证:四边形DEFG 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OBC =45°,∠OCB =30°,OC =4,求EF 的长.FED BCACDB AGFEG FOB CDE A13(2015,燕山,一模)23.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DE ∥AC,CE∥BD.(1)求证:四边形OCED为矩形;(2)在BC上截取CF=CO,连接OF,若AC=8,BD=6,求四边形OFCD的面积.DOFEC AB1.(2015,通州,一模)23. 证明:(1)CF=BC , ∴C 点是BF 中点 ……………………..(1分) 点G 是DF 中点∴CG 是△DBF 中位线 ∴CG//BD, CG=BD 12……..(2分) 四边形A BCD 是菱形∴AC ⊥BD,DE=BD 12, …………………………………..(3分) ∴∠DEC=90°,CG= DE ………………………………..(4分) CG//BD, ∴四边形 ECGD 是矩形. ………………..(5分)2. (2015,西城,一模)23.(1)证明:∵ ADE BAD ∠=∠,∴ AB ∥ED .…………………………………………………………… 1分 ∵ BD 垂直平分AC ,垂足为F , ∴ BD AC ⊥,AF=FC .又∵ AE AC ⊥,∴ 90EAC DFC ∠=∠=︒. ∴AE ∥BD .∴ 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2分(2)解:如图2,连接BE 交AD 于点O . ∵ DA 平分∠BDE ,∴ ∠ADE=∠1.又∵ ADE BAD ∠=∠, ∴ ∠1=∠BAD .∴ AB= BD .………………………………3分 ∴ABDE 是菱形. ∵ AB=5,AD=6,∴ BD=AB=5,AD BE ⊥,132OA AD ==. 在Rt △OAB 中,224OB AB OA =-=.∵ 1122ABD S AD OB BD AF =⋅=⋅V , ∴ 645AF ⨯=.解得 4.8AF =. …………………………4分 ∵ BD 垂直平分AC ,∴ 29.6AC AF ==.……………………5分 注:其他解法相应给分.ECDABFG 图3图23. (2015,朝阳,一模)23. (1)证明:在菱形ABCD 中,OC=12AC . ∴DE=OC . ∵DE ∥AC ,∴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1分 ∵AC ⊥BD ,∴平行四边形OCED 是矩形. …………………………………………2分 ∴OE =CD .…………………………………………………………………3分(2)在菱形ABCD 中,∠ABC=60°,∴AC=AB=2. ∴在矩形OCED 中,CE = OD=223AD AO -=.………………4分 在Rt △ACE 中,AE=227AC CE +=.………………………………………………………5分4. (2015,东城,一模)23.(1)证明:∵DE BC ∥,CE AB ∥, ∴四边形DBCE 是平行四边形. ∴CE BD =.又∵CD 是边AB 上的中线, ∴BD AD =. ∴CE DA =. 又∵CE DA ∥,∴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90BCA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AD CD =.∴四边形ADCE 是菱形. …………3分 (2)解:作CF AB ⊥于点F .由(1) 可知, .BC DE =设BC x =,则2AC x =. 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5AB x =.∵1122AB CF AC BC ⋅=⋅, ∴255AC BC CF x AB ⋅==. ∵1522CD AB x ==, ∴4sin 5CF CDB CD ∠==.…………5分F5. (2015,房山,一模)23.(1)证明:在菱形ABCD 中,AD ∥BC ,OA=OC ,OB=OD , ∴∠AEO =∠CFO ,∴△AEO ≌△CFO (AAS ) ∴OE=OF , …………………1分 又∵OB=OD ,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2分 (2)菱形ABCD ,60ABC ∠=∴BD AC ⊥ 4AB BC AD DC ====30ADO CDO ∠=∠=ADC 为等边三角形∴122AO AD ==, ……………3分 ∴23OD =作OM AD ⊥于M ∴122AO AD ==3OM = ……………4分∴221AM OA OM =-= ∴2EM = ∴7OE =在Rt EOM ∆中,217sin DEO ∠=………………………………………5分6. (2015,丰台,一模) 23.(1)证明:∵CE =CD ,CF =CB , ∴四边形DBEF 是平行四边形..…….1分 ∵四边形ABCD 是菱形,∴CD =CB . ∴CE =CF ,∴BF =DE ,∴四边形DBEF 是矩形..…….3分(2)过点D 作DG ⊥BC 于点G ,∴∠DGC =90°.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 =60︒,∴∠BCD =60°. 在Rt △CDG 中,cos ∠BCD =12CG CD =, AEO CFO AOE COF OA OCAEO CFO ∠=∠⎧⎪∠=∠⎨⎪=⎩在和中MEODC ABFABCDEFG∴设CG =x ,则CD =BC =2x ,DG =3x . ∵菱形ABCD 的面积为38,∴83BC DG ⋅=.∴2383x x ⋅=,得2x =±(舍负),∴DG =23..……. 4分 ∵CF =CD ,∠BCD =60°,∴∠DFC =30°. ∴DF =2DG =43..…….5分7. (2015,海淀,一模) 23. (本小题满分5分)(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 ∴∠DAF=∠F .∠F =45°, ∴∠DAE=45°.…………1分 AF 是∠BAD 的平分线,45EAB DAE ∴∠=∠=. 90DAB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矩形. …………………………2分(2)解:过点B 作BH AE ⊥于点H ,如图.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D =BC ,∠DCB =∠D =90°.AB =14,DE =8, ∴ CE=6. 在Rt △ADE 中,∠DAE=45°,∴∠DEA =∠DAE=45°. ∴ AD=DE =8. ∴ BC =8.在Rt △BC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10BE BC CE =+=. ……………………………………………3分 在Rt △AHB 中,∠HAB=45°,∴sin 4572BH AB =⋅= . …………………………………………4分在Rt △BHE 中,∠BHE=90°, ∴sin ∠AEB=7210BH BE =. ……………………………………………5分HFBCAEDFBCAED8. (2015,怀柔,一模)23. (1)证明:∵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E,∵DE∥AB,∴∠ABD=∠BDE,∴∠DBE=∠BDE,∴BE=DE;∵BE=AF,∴AF=DE;∴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分(2)解:过点D作DG⊥AB于点G,过点E作EH⊥BD于点H,∵∠ABC=60°,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30°,∴DG =BD =×4=2,………………………………………3分∵BE=DE,∴BH=DH=2,∴BE ==433,∴DE =433,………………………………………4分∴四边形ADEF的面积为:DE•DG =833.………………………………………5分9. (2015,门头沟,一模)23.(本小题满分5分)(1)证明:∵CE∥BD,DE∥AC,∴四边形ODEC是平行四边形.……………………………………1分又∵菱形ABCD,∴AC⊥BD,∴∠DOC=90°.∴四边形ODEC是矩形.………………………………………………2分(2)如图,过点E作EF⊥AD,交AD的延长线于F.∵AC⊥BD,∠ADB=60°,AD =23,∴OD =3,AO=OC=3.……………3分∵四边形ODEC是矩形,∴DE=OC=3,∠ODE=90°.又∵∠ADO+∠ODE +∠EDF=180°,∴∠EDF=30°.在Rt△DEF中,∠F=90°,∠EDF=30°.∴EF=1322DE=. ∴DF =332.………………………4分在Rt△AFE中,∠DFE=90°,∴tan∠EAD =332372332EF EFAF AD DF===++.…5分FEDBO CA-----------1分10. (2015,平谷,一模)23.(1)证明:∵DE ∥AB ,EF ∥AC ,∴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1 ∠ABD =∠BDE . ∴AF =DE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ABD =∠DBE . ∴∠DBE =∠BDE . ∴BE =DE . ∴BE =AF . (2)(2)解:过点D 作DG ⊥AB 于点G ,过点E 作EH ⊥BD 于点H ,∵∠ABC =60°,BD 是∠ABC 的平分线,∴∠ABD =∠EBD =30°,∴DG =12BD =12×12=6. (3)∵BE =DE , ∴BH =DH =12BD =6. ∴BE =cos30BH︒=43.∴DE =BE =43. (4)∴四边形ADEF 的面积为:DE •DG =243. (5)11. (2015,石景山,一模)23.(1)证明:连接AC (图略)∵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平分DAB ∠,且BD AC ⊥. ……………1分 AE AF = ,EF AC ⊥∴,BD EG //∴. 又∵ 菱形ABCD 中,BG ED //,∴ 四边形EGBD 是平行四边形.……2分(2)解: 过点A 作AH BC ⊥于H . ∵30FGB ∠=︒,∴30DBC ∠=︒,∴ 260ABH DBC ∠=∠=︒ ∵1GB AE ==可求2AB AD == …… 3分在Rt △ABH 中,90AHB ∠=︒∴3,1AH BH ==.∴ 2GH =………………………………… 4分 在Rt △AGH 中, 勾股定理得,7AH = . ……………5分12. (2015,延庆,一模)23.证明: (1)∵ D 、G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1//,2DG BC DG BC =∵ E 、F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1//,2EF BC EF BC =∴,//DG EF DG EF =G H F E DB C A A BDC HGF E----------3分 -----------5分-----------4分M A FG E B CD ∴四边形DEFG 是平行四边形(2)过点O 作OM ⊥BC 于M ,Rt △OCM 中,∠OCM =30°,OC =4∴122OM OC == ∴23CM =Rt △OBM 中,∠BMO =∠OMB =45°, ∴2BM OM == ∴223BC =+ ∴13EF =+13 (2015,燕山,一模)23.(1)证明:∵DE ∥AC ,CE ∥BD ,∴四边形OCED 为平行四边形. …1分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 ⊥BD .∴∠DOC =90°.∴四边形OCED 为矩形. ………2分 (2)解法一:∵菱形ABCD ,∴AC 与BD 互相垂直平分于点O , ∴OD =OB =21BD =3,OA =OC =21AC =4,∴S △DOC =OC OD ⋅21=4321⨯⨯=6. …………3分在Rt △OBC 中,BC =22OC OB +=5,sin ∠OCB =BC OB =53.作FH ⊥OC 于点H ,在Rt △CFH 中,CF =CO =4,sin ∠HCF =FCFH=53,∴FH =53CF =512. ……………4分∴S △OCF =FH OC ⋅21=512421⨯⨯=524.∴S 四边形OFCD =S △DOC +S △OCF =6+524=554. ……5分解法二:∵菱形ABCD ,∴AC 与BD 互相垂直平分于点O ,HB A CDEF O GB AC D EFO∴OD =OB =21BD =3,OA =OC =21AC =4, ∴S △DCB =OC DB ⋅21=4621⨯⨯=12. ……3分在Rt △OBC 中,BC =22OC OB +=5,sin ∠OCB =BC OB =53.作OG ⊥BC 于点G ,∵CF =CO =4,∴BF =BC − CF =5− 4=1.在Rt △OCG 中,sin ∠OCG =OCOG =53,∴OG =53OC =512. ………4分∴S △OBF =OG BF ⋅21=512121⨯⨯=56.∴S 四边形OFCD =S △DCB −S △OBF =12−56=554. ……5分。
2015-2016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带答案)D五、解答题(三): (每小题9分,共27分)23. 某电信公司最近开发A、B两种型号的手机,一经营手机专卖店销售A、B两种型号的手机,上周销售1部A型3部B型的手机,销售额为8400元。
本周销售2部A型1部B 型的手机,销售额为5800元。
(1)求每部A型和每部B型手机销售价格各是多少元?(2)如果某单位拟向该店购买A、B两种型号的手机共6部,发给职工联系业务,购手机费用不少于11200元且不多于11600元,问有哪几种购买方案?(3)在(2)中哪种方案费用更省?最少费用是多少?24.如图1,△ABC的边BC的中垂线DM交∠BAC的平分线AD于D, DE⊥AB于点E,DF⊥AC于F.连接DB、DC(1)求证:△DBE≌△DFC.(2)求证:AB+AC=2AE(3)如图2,若△ABC的边BC的中垂线DM交∠BAC的外角平分线AD于D, DE⊥AB于点E,且AB>AC,写出AE、BE、AC之间的等量关系。
(不需证明,只需在图2中作出辅助线、说明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图1 图2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AOB为等边三角形,P是x轴上一个动点(不与原O重合),以线段AP为一边在其右侧作等边三角形△APQ.(1)求点B的坐标;(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ABQ的大小是否发生改变?如不改变,求出其大小;如改变,请说明理由.(3)连接OQ,当OQ∥AB时,求P点的坐标.2015-2016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B C A A C 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 3 , 12、 7 , 13、 a>1 ,14、 6 , 15、 -11<a≤-9 , 16、27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3小题, 每题6分,共18分)17.解:2x-2≤10x-30-4 ………………(2分)-8x≤-32 ………………(4分)∴x≥4 ………………(6分)18. 解:由①得,x>2 ………………(2分)由②得,x≤4 ………………(4分)∴2<x≤4 ………………(5分)在数轴上表示解集:……(6分)19.解:(1)△A1B1C1即为所求。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检测题数学试题温馨提示:1.选择题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如不用答题卡,请将答案填在表格里.2.填空题、解答题不得用铅笔或红色笔填写.3.考试时,不允许使用科学计算器.4.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19 20 21 22 23 24 25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选出来填入相应的表格里.每小题3分,共36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答案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2,-3),则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边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9、12、15 B.41、40、9 C.25、7、24 D.6、5、43.在3.14,π,3.212212221,2+,,—5.121121112……中,无理数的个数为().A.5 B.2 C.3 D.4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 C. D.5.如果点P(在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A.(0,2) B.(2,0) C.(4,0) D.(0,6.点P(-3,5)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A.(3,5)B.(5,-3)C.(3,-5)D.(-3,-5) 7.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 、B 、C 、D 分别表示数-2、1、2、3,则表示数3-的点P 应落在线段( ) A .AO 上 B .OB 上 C .BC 上D .CD 上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3是的算术平方根B .±3是的平方根C .-3是的算术平方根D .-3是的立方根9.已知,那么的值为( )A .-1B .1C .D.10.在直角坐标系中A (2,0)、B (-3,-4)、O (0,0),则△AOB 的面积( )A .4B .6C .8D .311.如图,一架云梯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滑动了( )A .4米B .6米C .8米D .10米1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4.分别以AC ,BC 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S 1,S2,则S 1+S 2的值等于( ).A .2πB .3πC .4πD .8π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84分)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27 的立方根为 , 16 的平方根为 ,的倒数为 .14.如果用(3,19)表示电影院的座位号是3排19号,那么(23,1)表示 ;10排15号可表示为 . 15.已知点P与点Q关于y 轴对称,则.第7题图第11题图第12题图16.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a※b=,如3※2=.那么8※12= .17.如图,有一圆柱,其高为12cm,它的底面半径为3cm,在圆柱下底面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得到上面B处的食物,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 .(π取3)18.已知,如图9,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且∠A=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 .三、解答题(每题满分60分)19.(本题满分4分)在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0.计算:(本题满分16分)(1)(2)(3)(4)第17题图第18题图21.(本题满分6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22.(本题满分6分)如图是一块地,已知AD=8m,CD=6m,∠D=,AB=26m,BC=24m,求这块地的面积.第22题图23.(本题满分8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1)求△ABC的面积;(2)判断△ABC是什么形状? 并说明理由.24.(本题满分10分)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第24题图25.(本题满分10分)如图(1)所示为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展开成平面图,如图(2)所示.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1)求该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线段的长度,在平面图中画出所有最长线段,写出条数.(2)试比较立体图中∠ABC与平面展开图中∠A′B′C′的大小关系.第25题图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C C B D B C A A C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3;. 14.23排1号;(10,15) 15.-1,2. 16.17.15cm. 18.36三、解答题:(满分共60分)19.(作图正确得4分)20.(本题满分16分)答案:(1)(2)(3)(4)…………………………………………………………………………………………………………………(每小题4分,共16分)21.(本题满分6分)解:==…………………………………………………………………………………………………………………………………………4分当,时,原式=3-4= -1………………………………………………………6分22.(本题满分6分)解:如右图所示,连接AC,…………………………………………………………………………………………1分∵∠D=90°,∴AC2=AD2+CD2,∴AC=10,又∵AC2+BC2=676,AB2=262=676,∴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S四边形ABC D=S△ABC-S△A CD=……………………………………………………6分23.(本题满分8分)(1)△ABC 的面积=4 ×8-1 ×8 ÷2-2 ×3 ÷2-6 ×4 ÷2=13故△ABC 的面积为13;…………………………………………………………………………………………………4分(2)∵正方形小方格边长为1∴AC=∵在△ABC 中,AB2+BC2=13+52=65 ,AC2=65,∴AB2+BC2=AC2,∴网格中的△ABC是直角三角形.…………………………………………………………………………………8分24.(本题满分10分)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画对图3分点B1坐标为:(﹣2,﹣1);……………………………………………………………………………………………5分(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画对图8分点C2的坐标为:(1,1).………………………………………………………………………………………………10分25(本题满分10分)解:(1)由勾股定理可得最长线段的长为……………………………………………………1分能画4条,如图所示.……………………………………………………………………………………………………5分(2)∠ABC与∠A′B′C′相等.………………………………………6分∵在立体图中,易得∠ABC=90°,D′B′A△又在平面展开图中,对于和有E′C′B△∴△A′B′D≌△B′C′E(SAS).∴∠DA′B′=∠EB′C′.∵∠DA′B′+∠A′B′E=90°,∴∠A′B′D+∠EB′C′=90°,即∠A′B′C′=90°.∴∠ABC=∠A′B′C′.……………………………………………………………………………10分。
北京版八年级上册1月月考质量测试试卷(带答案)模拟数学模拟试题一、压轴题1.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适当的变形,可以解决很多的数学问题.例如:若3,1a b ab ,求22a b +的值. 解:因为3,1a b ab 所以()29,22a b ab +==所以2229,22a b ab ab ++==得227a b +=.根据上面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若228,40x y x y +=+=,求xy 的值; (2)①若()45x x -=,则()224x x -+= ; ②若()()458x x --=则()22()45x x -+-= ; (3)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以AC BC 、为边向两边作正方形,设6AB =,两正方形的面积和1218S S +=,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解析:(1)12;(2)①6;②17;(3)92 【解析】【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应用,解决问题;(2)①两边平方,再将(4)5x x -=代入计算;②两边平方,再将()()458x x --=代入计算;(3)由题意可得:6AC BC +=,2218AC BC +=,两边平方从而得到9AC BC =,即可算出结果.【详解】解:(1)8x y +=;22()8x y ∴+=;22264x xy y ++=;又2240x y +=;22264()xy x y ∴=-+,2644024xy ∴=-=,∴12xy =.(2)①(4)4x x -+=,22[(4)]4x x ∴-+=222[(4)](4)2(4)16x x x x x x -+=-+-+=;又(4)5x x -=,22(4)162(4)16256x x x x ∴-+=--=-⨯=.②由(4)(5)1x x ---=-,2222[(4)(5)](4)2(4)(5)(5)(1)x x x x x x ∴---=----+-=-;又(4)(5)8x x --=,22(4)(5)12(4)(5)12817x x x x ∴-+-=+--=+⨯=.(3)由题意可得,6AC BC +=,2218AC BC +=;22()6AC BC +=,22236AC AC BC BC ++=;22236()361818AC BC AC BC ∴=-+=-=,9AC BC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直角三角形面积,BC CF =, ∴1922ACF S AC C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适当变形灵活应用,(1)可直接应用公式变形解决问题.(2)①②小题都需要根据题意得出两个因式和或者差的结果,合并同类项得①(4)4x x -+=,②(4)(5)1x x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应用得出答案.(3)根据几何图形可知选段6AB BC +=,再根据两个正方形面积和为18,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应用得到9AC BC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答案.2.在△ABC 中,已知∠A =α.(1)如图1,∠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求∠BDC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2,若∠ABC 的平分线与∠AC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求∠BFC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在(2)的条件下,将△FBC 以直线BC 为对称轴翻折得到△GBC ,∠GBC 的平分线与∠GCB 的平分线交于点M (如图3),求∠BMC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解析:(1)∠BDC =90°+2α;(2)∠BFC =2α;(3)∠BMC =90°+4α. 【解析】【分析】 (1)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ABC +∠ACB =180°﹣α,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DBC +∠BCD =12(∠ABC +∠ACB )=90°﹣2α,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 (2)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FBC =12∠ABC ,∠FCE =12∠ACE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求解;(3)由折叠的性质可得∠G =∠BFC =2α,方法同(1)可求∠BMC =90°+2G ∠,即可求解.【详解】解:(1)∵∠A =α,∴∠ABC +∠ACB =180°﹣α,∵BD 平分∠ABC ,CD 平分∠ACB ,∴∠DBC =12∠ABC ,∠BCD =12∠ACB , ∴∠DBC +∠BCD =12(∠ABC +∠ACB )=90°﹣2α, ∴∠BDC =180°﹣(∠DBC +∠BCD )=90°+2α; (2)∵∠ABC 的平分线与∠AC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FBC =12∠ABC ,∠FCE =12∠ACE , ∵∠ACE =∠A +∠ABC ,∠FCE =∠BFC +∠FBC ,∴∠BFC =12∠A =2α; (3)∵∠GBC 的平分线与∠GCB 的平分线交于点M , ∴方法同(1)可得∠BMC =90°+2G ∠, ∵将△FBC 以直线BC 为对称轴翻折得到△GBC ,∴∠G =∠BFC =2α, ∴∠BMC =90°+4α.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折叠的性质.3.在△ABC 中,AB =AC ,D 是直线BC 上一点,以AD 为一条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E =AD ,∠DAE =∠BAC ,连接CE .(1)如图,当点D 在BC 延长线上移动时,若∠BAC =40°,则∠ACE = ,∠DCE = ,BC 、DC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设∠BAC =α,∠DCE =β.①当点D 在BC 延长线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不与B ,C 两点重合)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3)当CE ∥AB 时,若△ABD 中最小角为15°,试探究∠ACB 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无需写出求解过程).解析:(1)70°,40°,BC +DC =CE ;(2)①α=β;②当点D 在BC 上移动时,α=β或α+β=180°;(3)∠ACB =60°.【解析】【分析】(1)证△BAD ≌△CAE ,推出∠B=∠ACE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即可;(2)①证△BAD ≌△CAE ,推出∠B=∠ACE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②分三种情况:(Ⅰ)当D 在线段BC 上时,证明△ABD ≌△ACE (SAS ),则∠ADB=∠AEC ,∠ABC=∠ACE ,推出∠DAE+∠DCE=180°,即α+β=180°;(Ⅱ)当点D 在线段BC 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同理可证明△ABD ≌△ACE (SAS ),则∠ABD=∠ACE ,推出∠BAC=∠DCE ,即α=β;(Ⅲ)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由①得α=β;(3)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或在线段BC 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α=β,由CE ∥AB ,得∠ABC=∠DCE ,推出∠ABC=∠BAC ,易证∠ABC=∠ACB=∠BAC ,则△ABC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B=60°;当D在线段BC上时,α+β=180°,由CE∥AB,得∠ABC+∠DCE=180°,推出∠ABC=∠BAC,易证∠ABC=∠ACB=∠BA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B=60°.【详解】(1)如图1所示:∵∠DAE=∠BAC,∴∠DAE+∠CAD=∠BAC+∠CAD,∴∠BAD=∠CAE.在△BAD和△CAE中,AB ACBAD CAE AD AE=⎧⎪∠=∠⎨⎪=⎩,∴△BAD≌△CAE(SAS),∴∠ACE=∠B12=(180°﹣40°)=70°,BD=CE,∴BC+DC=CE.∵∠ACD=∠B+∠BAC=∠ACE+∠DCE,∴∠BAC=∠DCE.∵∠BAC=40°,∴∠DCE=40°.故答案为:70°,40°,BC+DC=CE;(2)①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α=β.理由如下:∵∠DAE=∠BAC,∴∠DAE+∠CAD=∠BAC+∠CAD,∴∠BAD=∠CAE.在△BAD和△CAE中,AB ACBAD CAE AD AE=⎧⎪∠=∠⎨⎪=⎩,∴△BAD≌△CAE(SAS),∴∠B=∠ACE.∵∠ACD=∠B+∠BAC=∠ACE+∠DCE,∴∠BAC=∠DCE.∵∠BAC=α,∠DCE=β,∴α=β;②分三种情况:(Ⅰ)当D在线段BC上时,α+β=180°,如图2所示.理由如下:同理可证明:△ABD≌△ACE(SAS),∴∠ADB=∠AEC,∠ABC=∠ACE.∵∠ADC+∠ADB=180°,∴∠ADC+∠AEC=180°,∴∠DAE+∠DCE=180°.∵∠BAC=∠DAE=α,∠DCE=β,∴α+β=180°;(Ⅱ)当点D在线段BC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如图3所示.理由如下:同理可证明:△ABD≌△ACE(SAS),∴∠ABD=∠ACE.∵∠ACE=∠ACD+∠DCE,∠ABD=∠ACD+∠BAC,∴∠ACD+∠DCE=∠ACD+∠BAC,∴∠BAC=∠DCE.∵∠BAC=α,∠DCE=β,∴α=β;(Ⅲ)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所示,α=β;综上所述:当点D在BC上移动时,α=β或α+β=180°;(3)∠ACB=60°.理由如下:∵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或在线段BC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α=β,即∠BAC=∠DCE.∵CE ∥AB ,∴∠ABC =∠DCE ,∴∠ABC =∠BAC .∵AB =AC ,∴∠ABC =∠ACB =∠B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当D 在线段BC 上时,α+β=180°,即∠BAC +∠DCE =180°.∵CE ∥AB ,∴∠ABC +∠DCE =180°,∴∠ABC =∠BAC .∵AB =AC ,∴∠ABC =∠ACB =∠B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综上所述:当CE ∥AB 时,若△ABD 中最小角为15°,∠ACB 的度数为60°.【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多边形内角和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现给出一个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该结论是正确的,用图形语言可以表示为:如图1在ABC ∆中,90︒∠=C ,若点D 为AB 的中点,则12CD AB =. 请结合上述结论解决如下问题:已知,点P 是射线BA 上一动点(不与A,B 重合)分别过点A,B 向直线C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其中Q 为AB 的中点(1)如图2,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AE 与BF 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QE 与QF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2)如图3,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Q 重合时,试判断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4,当点P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写出主要证明思路.解析:(1)AE//BF;QE=QF ;(2)QE=QF ,证明见解析;(3)结论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AAS 得到AEQ BFQ ∆≅∆,得到AEQ BFQ ∠=∠、QE=QF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E//BF ;(2)延长EQ 交BF 于D ,根据AAS 判断得出AEQ BDQ ∆≅∆,因此EQ DQ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明;(3)延长EQ 交FB 的延长于D ,根据AAS 判断得出AEQ BDQ ∆≅∆,因此EQ DQ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明.【详解】(1)AE//BF ;QE=QF(2)QE=QF证明:延长EQ 交BF 于D ,,AE CP BF CP ⊥⊥//AE BF ∴AEQ BDQ ∴∠=∠AQE BQDAEQ BDQ AQ BQ∠=∠⎧⎪∠=∠⎨⎪=⎩,AEQ BDQ ∴∆≅∆EQ DQ ∴=90BFE ︒∠=QE QF ∴=(3)当点P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结论成立证明:延长EQ 交FB 的延长于D因为AE//BF所以AEQ BDQ ∠=∠AQE BQDAEQ BDQAQ BQ∠=∠⎧⎪∠=∠⎨⎪=⎩AEQ BDQ ∴∆≅∆EQ=QF90BFE ︒∠=QE Q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 ,平行线的性质,根据P 点位置不同,画出正确的图形,找到AAS 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如图,在ABC ∆中,AC BC =,90ACB ∠=︒,点D 为ABC ∆内一点,且BD AD =.(1)求证:CD AB ⊥;(2)若15CAD ∠=︒,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①求BDC ∠的度数.②若点M 在DE 上,且DC DM =,请判断ME 、B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③若点N 为直线AE 上一点,且CEN ∆为等腰∆,直接写出CNE ∠的度数.解析:(1)证明见解析;(2)①120BDC ∠=︒;②ME BD =,理由见解析;③ 7.5°或15°或82.5°或150°【解析】【分析】(1)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证明;(2)①利用SSS 证得△ADC ≌△BDC ,可求得∠ACD=∠BCD=45°,∠CAD=∠CBD=15°,即可解题;②连接MC ,易证△MCD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证明△BDC ≌△EMC 即可解题;③分EN=EC 、EN=CN 、CE=CN 三种情形讨论,画出图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CB=CA ,DB=DA ,∴CD 垂直平分线段AB ,∴CD ⊥AB ;(2)①在△ADC 和△BDC 中, BC AC CD CD BD AD =⎧⎪=⎨⎪=⎩,∴△ADC ≌△BDC (SSS ),∴∠ACD=∠BCD=12∠BCA=45°,∠CAD=∠CBD=15°, ∴∠BDC=180︒-45°-15°=120°; ②结论:ME=BD ,理由:连接MC ,∵AC BC =,90ACB ∠=︒, ∴∠CAB=∠CBA=45°,∵∠CAD=∠CBD=15°,∴∠DBA=∠DAB=30°,∴∠BDE=30°+30°=60°,由①得∠BDC=120°,∴∠CDE=60°,∵DC=DM ,∠CDE=60°,∴△MCD 为等边三角形,∴CM=CD ,∵EC=CA=CB ,∠DMC=60°,∴∠E=∠CAD=∠CBD=15°,∠EMC=120°, 在△BDC 和△EMC 中,15120CBD E BDC EMC CD CM ∠=∠=︒⎧⎪∠=∠=︒⎨⎪=⎩, ∴△BDC ≌△EMC (AAS ),∴ME=BD ;③当EN=EC 时,∠1152EN C ︒==7.5°或∠2EN C =180152︒-︒=82.5°; 当EN=CN 时,∠3EN C =180215︒-⨯︒=150°; 当CE=CN 时,点N 与点A 重合,∠CNE=15°,所以∠CNE 的度数为7.5°或15°或82.5°或150°.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6.探索发现:111111111;;12223233434=-=-=-⨯⨯⨯……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145⨯= ,1(1)n n ⨯+= ;(2)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1111122334(1)n n ⋅++++⨯⨯⨯⨯+(3)利用规律解方程:1111121(1)(1)(2)(2)(3)(3)(4)(4)(5)(5)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析:(1)1111,451n n --+;(2)n n 1+;(3)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简单的分式可得,相邻两个数的积的倒数等于它们的倒数之差,即可得到145⨯和1(1)n n ⨯+ (2)根据(1)规律将乘法写成减法的形式,可以观察出前一项的减数等于后一项的被减数,因此可得它们的和.(3)首先利用(2)的和的结果将左边化简,再利用分式方程的解法求解即可. 【详解】 解:(1)1114545=-⨯, 111(1)1n n n n =-++ ;故答案为1111,451n n--+(2)原式=111111111+122334111nn n n n--+-++-=-=+++;(3)已知等式整理得:11111121 11245(5)xx x x x x x x x--+-++-=++++++所以,原方程即:11215(5)xx x x x--=++,方程的两边同乘x(x+5),得:x+5﹣x=2x﹣1,解得:x=3,检验:把x=3代入x(x+5)=24≠0,∴原方程的解为:x=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关键在于根据简单的数的运算寻找规律,是考试的热点. 7.(概念认识)如图①,在∠ABC中,若∠ABD=∠DBE=∠EBC,则BD,BE叫做∠ABC的“三分线”.其中,BD是“邻AB三分线”,BE是“邻BC三分线”.(问题解决)(1)如图②,在△ABC中,∠A=70°,∠B=45°,若∠B的三分线BD交AC于点D,则∠BDC= °;(2)如图③,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邻AB三分线和∠ACB邻AC三分线,且BP⊥CP,求∠A的度数;(延伸推广)(3)在△ABC中,∠ACD是△ABC的外角,∠B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与∠ACD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若∠A=m°,∠B=n°,直接写出∠BPC的度数.(用含 m、n的代数式表示)解析:(1)85或100;(2)45°;(3)23m或13m或23m+13n或13m-13n或13n-13m【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B的三分线BD有两种情况,画图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BDC ∠的度数;(2)根据BP 、CP 分别是ABC ∠邻AB 三分线和ACB ∠邻AC 三分线,且BP CP ⊥可得135ABC ACB ,进而可求A ∠的度数;(3)根据B 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与ACD ∠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 .分四种情况画图:情况一:如图①,当BP 和CP 分别是“邻AB 三分线”、“邻AC 三分线”时;情况二:如图②,当BP 和CP 分别是“邻BC 三分线”、“邻CD 三分线”时;情况三:如图③,当BP 和CP 分别是“邻BC 三分线”、“邻AC 三分线”时;情况四:如图④,当BP 和CP 分别是“邻AB 三分线”、“邻CD 三分线”时,再根据A m ∠=︒,B n ∠=︒,即可求出BPC ∠的度数. 【详解】解:(1)如图,当BD 是“邻AB 三分线”时,701585BD C ; 当BD 是“邻BC 三分线”时,7030100BD C ;故答案为:85或100; (2)BPCP ,90BPC ∴∠=︒,90PBC PCB ,又BP 、CP 分别是ABC ∠邻AB 三分线和ACB ∠邻AC 三分线,23PBCABC ,23PCB ACB ∠=∠, ∴229033ABC ACB ,135ABCACB ,在ABC ∆中,180A ABC ACB ∠+∠+∠=︒ 180()45AABCACB .(3)分4种情况进行画图计算:情况一:如图①,当BP 和CP 分别是“邻AB 三分线”、“邻AC 三分线”时,22BPC A m;33情况二:如图②,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11BPC A m;33情况三:如图③,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2121BPC A ABC m n;3333情况四:如图④,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①当m n >时,11113333BPC A ABC m n ∠=∠-∠=-; ②当m n <时,11113333P ABC A n m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注意要分情况讨论.8.如图,已知△ABC 中,AB=AC=10cm ,BC=8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cm/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 后,BP= cm ,CQ= cm . (2)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 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4)若点Q 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解析:(1)BP=3cm ,CQ=3cm ;(2)全等,理由详见解析;(3)154;(4)经过803s 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解析】 【分析】(1)速度和时间相乘可得BP 、CQ 的长;(2)利用SAS 可证三角形全等;(3)三角形全等,则可得出BP=PC ,CQ=BD ,从而求出t 的值;(4)第一次相遇,即点Q 第一次追上点P ,即点Q 的运动的路程比点P 运动的路程多10+10=20cm 的长度. 【详解】解:(1)BP=3×1=3㎝, CQ=3×1=3㎝(2)∵t=1s ,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 ∴BP=CQ=3×1=3cm ,∵AB=10cm ,点D 为AB 的中点, ∴BD=5cm .又∵PC=BC ﹣BP ,BC=8cm , ∴PC=8﹣3=5cm , ∴PC=BD 又∵AB=AC , ∴∠B=∠C , 在△BPD 和△CQP 中,PC BD B C BP CQ =⎧⎪∠=∠⎨⎪=⎩∴△BPD ≌△CQP(SAS)(3)∵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BP 与CQ 不是对应边, 即BP≠CQ∴若△BPD ≌△CPQ ,且∠B=∠C , 则BP=PC=4cm ,CQ=BD=5cm ,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t=433BP =s , ∴154Q CQ V t ==cm/s ; (4)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4x=3x+2×10, 解得80x=3∴经过803s 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解题关键还是全等的证明和利用,将动点问题视为定点问题来分析可简化思考过程.9.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 P 在线段 AB 上以1/cm s的速度由点 A 向点 B 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 BD 上由点 B 向点 D 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 时,△ACP 与△BPQ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 PC 和线段 PQ 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 Q 的运动速度为x/cm 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 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全等,垂直,理由详见解析;(2)存在,11tx=⎧⎨=⎩或232tx=⎧⎪⎨=⎪⎩【解析】【分析】(1)在t =1的条件下,找出条件判定△ACP和△BPQ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可证∠CPQ= 90°,即可判断线段 PC 和线段 PQ 的位置关系;(2)本题主要在动点的条件下,分情况讨论,利用三角形全等时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当t=1时,AP= BQ=1, BP= AC=3,又∠A=∠B= 90°,在△ACP和△BPQ中,{AP BQ A B AC BP=∠=∠=∴△ACP≌△BPQ(SAS).∴∠ACP=∠BPQ ,∴∠APC+∠BPQ=∠APC+∠ACP = 90*.∴∠CPQ= 90°,即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2)①若△ACP ≌△BPQ , 则AC= BP ,AP= BQ ,34tt xt =-⎧⎨=⎩解得11t x =⎧⎨=⎩; ②若△ACP ≌△BQP , 则AC= BQ ,AP= BP ,34xt t t =⎧⎨=-⎩解得:232t x =⎧⎪⎨=⎪⎩综上所述,存在11t x =⎧⎨=⎩或232t x =⎧⎪⎨=⎪⎩使得△ACP 与△BPQ 全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与动点问题,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 、D 、E 均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①求证:ADC BEC ∆∆≌. ②求AEB ∠的度数.③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 (2)拓展探究.如图2,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DCE ∠=∠=︒,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CM 为DCE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BE .①请判断AE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②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解析:(1)①详见解析;②60°;③AD BE =;(2)①90°;②2AE BE CM =+ 【解析】 【分析】(1)易证∠ACD =∠BCE ,即可求证△ACD ≌△BCE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求得AD =BE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得∠AEB 的大小;(2)易证△ACD ≌△BCE ,可得∠ADC =∠BEC ,进而可以求得∠AEB =90°,即可求得DM =ME =CM ,即可解题. 【详解】解:(1)①证明:∵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AC CB =,CD CE =,又∵60ACD DCB ECB DCB ∠+∠=∠+∠=︒, ∴ACD ECB ∠=∠, ∴()ADC BEC SAS ∆∆≌. ②∵CDE ∆为等边三角形, ∴60CDE ∠=︒.∵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 ∴180120ADC CDE ∠=︒-∠=︒, 又∵ADC BEC ∆∆≌, ∴120ADC BEC ∠=∠=︒, ∴1206060AEB ∠=︒-︒=︒. ③AD BE =ADC BEC ∆∆≌, ∴AD BE =. 故填:AD BE =;(2)①∵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 CB =,CD CE =, 又∵90ACB DCE ∠=∠=︒,∴ACD DCB ECB DCB ∠+∠=∠+∠, ∴ACD ECB ∠=∠, 在ACD ∆和BCE ∆中, AC CB ACD ECB CD CE =⎧⎪∠=∠⎨⎪=⎩, ∴E ACD BC ∆∆≌,∴ADC BEC ∠∠=.∵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180********ADC BEC CDE ∠=∠=︒-∠=︒-︒=︒, ∴1351354590AEB CED ∠=︒-∠=︒-︒=︒. ②∵CDA CEB ∆∆≌, ∴BE AD =.∵CD CE =,CM DE ⊥,∴DM ME =. 又∵90DCE ∠=︒, ∴2DE CM =,∴2AE AD DE BE CM =+=+. 故填:①90°;②2AE BE CM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CD ≌△BCE 是解题的关键.11.已知:ABC 中,过B 点作BE ⊥AD ,=90=,∠︒ACB AC BC .(1)如图1,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连AD ,作BE AD ⊥于E ,交AC 于点F .求证:=AD BF ;(2)如图2,点D 在线段BC 上,连AD ,过A 作AE AD ⊥,且=AE AD ,连BE 交AC 于F ,连DE ,问BD 与CF 有何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3,点D 在CB 延长线上,=AE AD 且AE AD ⊥,连接BE 、AC 的延长线交BE 于点M ,若=3AC MC ,请直接写出DBBC的值.解析:(1)见详解,(2)2BD CF =,证明见详解,(3)23. 【解析】 【分析】(1)欲证明BF AD =,只要证明BCF ACD ∆≅∆即可;(2)结论:2BD CF =.如图2中,作EH AC ⊥于H .只要证明ACD EHA ∆≅∆,推出CD AH =,EH AC BC ==,由EHF BCF ∆≅∆,推出CH CF =即可解决问题;(3)利用(2)中结论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证明:如图1中,BE AD ⊥于E ,90AEF BCF ∴∠=∠=︒,AFE CFB ∠=∠,DAC CBF ∴∠=∠,BC AC =,BCF ACD ∴∆≅∆(AAS ),BF AD ∴=.(2)结论:2BD CF =.理由:如图2中,作EH AC ⊥于H .90AHE ACD DAE ∠=∠=∠=︒,90DAC ADC ∴∠+∠=︒,90DAC EAH ∠+∠=︒,ADC EAH ∴∠=∠,AD AE =,ACD EHA ∴∆≅∆,CD AH ∴=,EH AC BC ==,CB CA =,BD CH ∴=,90EHF BCF ∠=∠=︒,EFH BFC ∠=∠,EH BC =,EHF BCF ∴∆≅∆,FH FC ∴=,2BD CH CF ∴==.(3)如图3中,作EH AC ⊥于交AC 延长线于H .90AHE ACD DAE ∠=∠=∠=︒,90DAC ADC ∴∠+∠=︒,90DAC EAH ∠+∠=︒,ADC EAH ∴∠=∠,AD AE =,ACD EHA ∴∆≅∆,CD AH ∴=,EH AC BC ==,CB CA =,BD CH ∴=,90EHM BCM ∠=∠=︒,EMH BMC ∠=∠,EH BC =,EHM BCM ∴∆≅∆,MH MC ∴=,2BD CH CM ∴==.3AC CM =,设CM a =,则3AC CB a ==,2BD a =, ∴2233DB a BC 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另外对于类似连续几步的综合题,一般前一步为后一步提供解题的条件或方法.12.探究:如图①,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若∠B =30°,则∠ACD 的度数是 度;拓展:如图②,∠MCN =90°,射线CP 在∠MCN 的内部,点A 、B 分别在CM 、CN 上,分别过点A 、B 作AD ⊥CP 、BE ⊥CP ,垂足分别为D 、E ,若∠CBE =70°,求∠CAD 的度数;应用:如图③,点A 、B 分别在∠MCN 的边CM 、CN 上,射线CP 在∠MCN 的内部,点D 、E 在射线CP 上,连接AD 、BE ,若∠ADP =∠BEP =60°,则∠CAD +∠CBE +∠ACB = 度.解析:探究:30;(2)拓展:20°;(3)应用:120【解析】【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依次求出∠A ,∠ACD 即可;(2)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接计算得出即可;(3)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出结论,直接转化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在△ABC中,∠ACB=90°,∠B=30°,∴∠A=60°,∵CD⊥AB,∴∠ADC=90°,∴∠ACD=90°﹣∠A=30°;故答案为:30,(2)∵BE⊥CP,∴∠BEC=90°,∵∠CBE=70°,∴∠BCE=90°﹣∠CBE=20°,∵∠ACB=90°,∴∠ACD=90°﹣∠BCE=70°,∵AD⊥CP,∴∠CAD=90°﹣∠ACD=20°;(3)∵∠ADP是△ACD的外角,∴∠ADP=∠ACD+∠CAD=60°,同理,∠BEP=∠BCE+∠CBE=60°,∴∠CAD+∠CBE+∠ACB=∠CAD+∠CBE+∠ACD+∠BCE=(∠CAD+∠ACD)+(∠CBE+∠BCE)=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解本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锐角互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综合题.13.如图1,在等边△ABC中,E、D两点分别在边AB、BC上,BE=CD,AD、CE相交于点F.(1)求∠AFE的度数;(2)过点A作AH⊥CE于H,求证:2FH+FD=CE;(3)如图2,延长CE至点P,连接BP,∠BPC=30°,且CF=29CP,求PFAF的值.(提示:可以过点A 作∠KAF =60°,AK 交PC 于点K ,连接KB )解析:(1)∠AFE =60°;(2)见解析;(3)75【解析】【分析】(1)通过证明 BCE CAD ≌ 得到对应角相等,等量代换推导出60AFE ∠=︒; (2)由(1)得到60AFE ∠=︒,CE AD = 则在Rt AHF △ 中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量代换可得;(3)通过在PF 上取一点K 使得KF =AF ,作辅助线证明ABK 和ACF 全等,利用对应边相等,等量代换得到比值.(通过将ACF 顺时针旋转60°也是一种思路.)【详解】(1)解:如图1中.∵ABC 为等边三角形,∴AC =BC ,∠BAC =∠ABC =∠ACB =60°,在BCE 和CAD 中,60BE CD CBE ACD BC CA =⎧⎪∠=∠=︒⎨⎪=⎩,∴ BCE CAD ≌(SAS ),∴∠BCE =∠DAC ,∵∠BCE +∠ACE =60°,∴∠DAC +∠ACE =60°,∴∠AFE =60°.(2)证明:如图1中,∵AH ⊥EC ,∴∠AHF =90°,在Rt △AFH 中,∵∠AFH =60°,∴∠FAH =30°,∴AF =2FH ,∵ EBC DCA ≌,∴EC =AD ,∵AD =AF +DF =2FH +DF ,∴2FH +DF =EC .(3)解:在PF 上取一点K 使得KF =AF ,连接AK 、BK ,∵∠AFK =60°,AF =KF ,∴△AFK 为等边三角形,∴∠KAF =60°,∴∠KAB =∠FAC ,在ABK 和ACF 中,AB AC KAB ACF AK AF =⎧⎪∠=∠⎨⎪=⎩,∴ ABK ACF ≌(SAS ),BK CF =∴∠AKB =∠AFC =120°,∴∠BKE =120°﹣60°=60°,∵∠BPC =30°,∴∠PBK =30°, ∴29BK CF PK CP ===, ∴79PF CP CF CP =-=, ∵45()99AF KF CP CF PK CP CP CP ==-+=-= ∴779559CP PF AF CP == . 【点睛】掌握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通过一定等量代换为本题的关键.14.在ABC 中,AB AC =,D 是直线AB 上一点,E 在直线BC 上,且DE DC =. (1)如图1,当D 在AB 上,E 在CB 延长线上时,求证:EDB ACD ∠=∠;(2)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D 是BA 的延长线上一点,E 在BC 上时,作//EF AC ,求证:BE AD =;(3)在(2)的条件下,ABC ∠的平分线BF 交CD 于点F ,连AF ,过A 点作AH CD ⊥于点H ,当30EDC ∠=︒,6CF =时,求DH 的长度.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3【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E 作EF ∥AC 交AB 于F ,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BC 是等边三角形,推出△BEF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BE=EF ,∠BFE=6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连接AF ,证明△ABF ≌△CBF ,得AF=CF ,再证明DH=AH=12CF=3. 【详解】解:(1)∵AB=AC ,∴∠ABC=∠ACB ,∵DE=DC ,∴∠E=∠DCE ,∴∠ABC-∠E=∠ACB-∠DCB ,即∠EDB=∠ACD ;(2)∵△ABC 是等边三角形,∴∠B=60°,∴△BEF 是等边三角形,∴BE=EF ,∠BFE=60°,∴∠DFE=120°,∴∠DFE=∠CAD ,在△DEF 与△CAD 中, EDF DCA DFE CAD DE CD ∠=∠⎧⎪∠=∠⎨⎪=⎩,∴△DEF ≌△CAD (AAS ),∴EF=AD ,∴AD=BE ;(3)连接AF ,如图3所示:∵DE=DC ,∠EDC=30°,∴∠DEC=∠DCE=75°,∴∠ACF=75°-60°=15°,∵BF 平分∠ABC ,∴∠ABF=∠CBF ,在△ABF 和△CBF 中,AB BC ABF CBF BF BF =⎧⎪∠=∠⎨⎪=⎩,△ABF ≌△CBF (SAS ),∴AF=CF ,∴∠FAC=∠ACF=15°,∴∠AFH=15°+15°=30°,∵AH ⊥CD ,∴AH=12AF=12CF=3, ∵∠DEC=∠ABC+∠BDE ,∴∠BDE=75°-60°=15°,∴∠ADH=15°+30°=45°,∴∠DAH=∠ADH=45°,∴DH=AH=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在△ABC 中,∠BAC =45°,CD ⊥AB ,垂足为点D ,M 为线段DB 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点N 在直线AC 左上方且∠NCM =135°,CN =CM ,如图①.(1)求证:∠ACN =∠AMC ;(2)记△ANC 得面积为5,记△ABC 得面积为5.求证:12S AC S AB; (3)延长线段AB 到点P ,使BP =BM ,如图②.探究线段AC 与线段DB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对于满足条件的任意点M ,AN =CP 始终成立?(写出探究过程)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当AC =2BD 时,对于满足条件的任意点N ,AN =CP 始终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ACN=∠AMC=135°-∠ACM ;(2)过点N 作NE ⊥AC 于E ,由“AAS ”可证△NEC ≌△CDM ,可得NE=CD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解;(3)过点N 作NE ⊥AC 于E ,由“SAS ”可证△NEA ≌△CDP ,可得AN=CP .【详解】(1)∵∠BAC=45°,∴∠AMC=180°﹣45°﹣∠ACM=135°﹣∠ACM .∵∠NCM=135°,∴∠ACN=135°﹣∠ACM ,∴∠ACN=∠AMC ;(2)过点N 作NE ⊥AC 于E ,∵∠CEN=∠CDM=90°,∠ACN=∠AMC ,CM=CN ,∴△NEC ≌△CDM (AAS ),∴NE=CD ,CE=DM ;∵S 112=AC•NE ,S 212=AB•CD , ∴12S AC S AB=; (3)当AC=2BD 时,对于满足条件的任意点N ,AN=CP 始终成立,理由如下:过点N 作NE ⊥AC 于E ,由(2)可得NE=CD ,CE=DM .∵AC=2BD ,BP=BM ,CE=DM ,∴AC ﹣CE=BD+BD ﹣DM ,∴AE=BD+BP=DP .∵NE=CD ,∠NEA=∠CDP=90°,AE=DP , ∴△NEA ≌△CDP (SAS ),∴AN=PC .【点睛】本题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二、选择题16.在数3,﹣3,13,13-中,最小的数为( ) A .﹣3B .13C .13-D .3 解析:A【解析】【分析】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3>13>13->﹣3, ∴在数3,﹣3,13,13-中,最小的数为﹣3.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17.如图,实数﹣3、x、3、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N、P、Q,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应的点是()A.点M B.点N C.点P D.点Q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实数-3,x,3,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N、P、Q,∴原点在点P与N之间,∴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应的点是点N.故选B.18.如图,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a,CD的长度为b,则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A.3a+b B.3a-b C.a+3b D.2a+2b解析:A【解析】【分析】依据线段AB长度为a,可得AB=AC+CD+DB=a,依据CD长度为b,可得AD+CB=a+b,进而得出所有线段的长度和.【详解】∵线段AB长度为a,∴AB=AC+CD+DB=a,又∵CD长度为b,∴AD+CB=a+b,∴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AB+AC+CD+DB+AD+CB=a+a+a+b=3a+b,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度和有关计算,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求出线段的长度和知道如何数图形中的线段.19.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为384 000km,将384 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3.84×103B.3.84×104C.3.84×105D.3.84×106解析:C【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试题分析:384 000=3.84×10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20.一个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如图所示,则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A.B.C.D.解析:A【解析】【分析】从正面看:共分3列,从左往右分别有1,1,2个小正方形,据此可画出图形.【详解】∵从正面看:共分3列,从左往右分别有1,1,2个小正方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解题时注意: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21.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若2a=3b,则a=23b B.若a=b,则a+1=b﹣1C .若a =b ,则2﹣3a =2﹣3bD .若23a b ,则2a =3b 解析:C【解析】【分析】 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每个式子进行变形即可找出答案.【详解】解:A 、根据等式性质2,2a =3b 两边同时除以2得a =32b ,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1,即可得到a+=b+1,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根据等式性质1和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且加上2应得2﹣3a =2﹣3b ,原变形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6,3a =2b ,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性质1必须注意等式两边所加上的(或减去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或整式;运用等式性质2必须注意等式两边所乘的(或除的)数或式子不为0,才能保证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22.如图,C 为射线AB 上一点,AB =30,AC 比BC 的14多5,P ,Q 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单位/秒和1单位/秒的速度在射线AB 上沿AB 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M 为BP 的中点,N 为QM 的中点,以下结论:①BC =2AC ;②AB =4NQ ;③当PB =12BQ 时,t =1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 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AC 比BC 的14多5可分别求出AC 与BC 的长度,然后分别求出当P 与Q 重合时,此时t=30s ,当P 到达B 时,此时t=15s ,最后分情况讨论点P 与Q 的位置.【详解】解:设BC =x ,∴AC=14x+5∵AC+BC=AB∴x+14x+5=30,解得:x=20,∴BC=20,AC=10,∴BC=2AC,故①成立,∵AP=2t,BQ=t,当0≤t≤15时,此时点P在线段AB上,∴BP=AB﹣AP=30﹣2t,∵M是BP的中点∴MB=12BP=15﹣t∵QM=MB+BQ,∴QM=15,∵N为QM的中点,∴NQ=12QM=152,∴AB=4NQ,当15<t≤30时,此时点P在线段AB外,且点P在Q的左侧,∴AP=2t,BQ=t,∴BP=AP﹣AB=2t﹣30,∵M是BP的中点∴BM=12BP=t﹣15∵QM=BQ﹣BM=15,∵N为QM的中点,∴NQ=12QM=152,∴AB=4NQ,当t>30时,此时点P在Q的右侧,∴AP=2t,BQ=t,∴BP=AP﹣AB=2t﹣30,∵M是BP的中点。
北京版八年级上册1月月考质量测试试卷(带答案)模拟数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若分式21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 ) A .2- B .2± C .2 D .22.图为“L ”型钢材的截面,要计算其截面面积,下列给出的算式中,错误的是( )A .2ab c -B .() ac b c c +-C .() bc a c c +-D .2ac bc c +-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哪一组不能构成三角形( ) A .3,3,3B .3,4,5C .5,6,10D .4,5,9 4.下列各组数中,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是 ( )A .1,2,3B .2223,4,5C .2,3,5D .3,2,5 5.如图,AOB ∆的外角,CAB DBA ∠∠的平分线,AP BP 相交于点P ,PE OC ⊥于E ,PF OD ⊥于F ,下列结论:(1)PE PF =;(2)点P 在COD ∠的平分线上;(3)90APB O ∠=︒-∠,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6.如图,点A ,B ,C 在一条直线上,ABD △,BCE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 和CD ,AE 分别交CD ,BD 于点M ,P ,CD 交BE 于点Q ,连接PQ ,下面结论:①ABE DBC ≅;②60DMA ∠=︒;③AP DQ =;④BPQ 为等边三角形,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大量的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0.0000025米的颗粒物)集聚形成,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72.510⨯B .62.510-⨯C .72.510-⨯D .62.510⨯8.如图,点A,B,C 在一条直线上,△ABD,△BCE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 和CD,AE 分别交CD,BD 于点M,P ,CD 交BE 于点Q,连接PQ,BM,下面的结论:①△ABE ≌△DBC;②∠DMA=60°;③△BPQ 为等边三角形;④MB 平分∠AMC,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9.若210m m +-=,则3222019m m ++的值为( ) A .2020B .2019C .2021D .2018 10.下列多项式中,不能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 .﹣a 2+b 2B .﹣a 2﹣b 2C .a 3﹣3a 2+2aD .a 2﹣2ab+b 2﹣1 二、填空题11.AC 、BD 是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BD 是等边三角形,∠DCB =30°,设CD =a ,BC =b ,AC =4,则a +b 的最大值为_____.12.如下所示,n (a b)+与相应的杨辉三角中的一行数相对应.由以上规律可知:222()2a b a ab b +=+++=+++33223()33a b a a b ab b4322344()464a b a a b a b ab b +=++++554322345()510105a b a a b a b a b ab b +=+++++请你写出下列式子的结果:6()a b +=__________________.13.计算:()322177a a a -÷=__________. 14.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cm ,8cm ,第三边为奇数,则其周长为________.15.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垂足为点D ,图形中相等的角有____对,互余的角有____对.16.在Rt △ABC 中,∠A =90°,∠C =60°,点P 是直线AB 上不同于A 、B 的一点,且PC =4,∠ACP =30°,则PB 的长为_____. 17.当a =____________时,分式44a a --的值为零. 18.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部分周长之差为4cm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_____cm .19.如图,AC 是半圆O 的一条弦,以弦AC 为折线将弧AC 折叠后过圆心O ,⊙O 的半径为2,则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20.如图,OP 平分AOB ∠,PM OA ⊥于M ,点D 在OB 上,DH OP ⊥于H ,若4OD =,7OP =,3PM =,则DH 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计算: (1)23()x x ⋅;(2)(3)(2)x y x y +-;22.如图,AD ,AE 和AF 分别是ABC ∆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1)对于下面的五个结论:①2BC BF =;②12CAE CAB ∠=∠;③BE CE =;④AD BC ⊥;⑤AFB AFC S S ∆∆=. 其中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2)若66C ∠=︒,30ABC ∠=︒,求DAE ∠的度数.2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26x y x -;(2)3222x x y xy -+;24.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D ⊥BC 于点D ,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E ,交AC 于点F .(1)求证:AE =AF ;(2)过点E 作EG ∥DC ,交AC 于点G ,试比较AF 与GC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5.如图所示,在不等边ABC 中,2AB =,3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E ,交AB 边于点D ,AC 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N ,交AC 边于点M .(1)若100BAC ∠=︒,求EAN ∠的度数;(2)若BC 边长为整数,求AEN △的周长.26.如图,在ABC 中,点D 为BC 上一点,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连接EF .(1)若,3,5BAD DAC DE AC ∠=∠==,求ADC 的面积;(2)若DF AF =,求证:2AE DE EF +=.27.已知x =3+1,y =3﹣1,求:(1)代数式xy 的值;(2)代数式x 3+x 2y +xy 2+y 3的值.28.先化简,再求值:2221a a b a b--+,其中6a =,02b =. 29.如图,在△ABC 中,AD ⊥BC ,AE 平分∠BAC(1)若∠B=70°,∠C=30°,求;①∠BAE 的度数.②∠DAE 的度数.(2)探究:如果只知道∠B=∠C+40°,那么能求岀∠DAE 的度数吗?若能,请你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0.如图①所示是一个长为2m ,宽为2n(m n)>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个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的方式拼成一个正方形()1如图②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______(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 ()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代数式表示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方法①:______;方法②:______;()3观察图②,试写出2(m n)+、2(m n)-、mn 这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______;()4根据()3题中的等量关系,若m n 12+=,mn 25=,求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值为零则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分式21xx--的值为0,∴|x|-2=0,且x-1≠0,解得:x=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分式值为零的条件,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图形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出“L”型钢材的截面的面积,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由图可得,“L”型钢材的截面的面积为:ac+(b-c)c=ac+bc-c2,故选项B、D正确,或“L”型钢材的截面的面积为:bc+(a-c)c=bc+ac-c2,故选项C正确,选项A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整式运算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基本运算法则,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3+3>3,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故本选项错误;B、3+4>5,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故本选项错误;C、5+6>10,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故本选项错误;D、4+5=9,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注意: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 、∵12+22≠32,∴以1,2,3为边不能组成三角形,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222222(3)(4)(5)+≠,∴以2223,4,5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222(2)(3)(5)+=,∴以2,3,5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222(3)2(5)+≠,∴以3,2,5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点,能熟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解析】【分析】过点P 作PG ⊥A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PE PG PF ==,可判断(1)(2)正确;由12APB EPF ∠=∠,180EPF O ∠+∠=︒,得到1902APB O ∠=︒-∠,可判断(3)错误;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过点P 作PG ⊥AB ,如图:∵AP 平分∠CAB ,BP 平分∠DBA ,PE OC ⊥,PF OD ⊥,PG ⊥AB ,∴PE PG PF ==;故(1)正确;∴点P 在COD ∠的平分线上;故(2)正确; ∵12APB APG BPG EPF ∠=∠+∠=∠, 又180EPF O ∠+∠=︒, ∴11(180)9022APB O O ∠=⨯︒-∠=︒-∠;故(3)错误; ∴正确的选项有2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解题.6.D解析:D【解析】【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B ,∠ABD=∠CBE=60°,BE=BC ,得出∠ABE=∠DBC ,由SAS 即可证出△ABE ≌△DBC ;由△ABE ≌△DBC ,得出∠BAE=∠BDC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DMA=60°;由ASA 证明△ABP ≌△DBQ ,得出对应边相等BP=BQ ,AP=DQ ,即可得出△BPQ 为等边三角形;【详解】解:∵△ABD 、△BCE 为等边三角形,∴AB=DB ,∠ABD=∠CBE=60°,BE=BC ,∴∠ABE=∠DBC ,∠PBQ=60°,在△ABE 和△DBC 中,AB DB ABE DBC BE BC =⎧⎪∠=∠⎨⎪=⎩∴△ABE ≌△DBC (SAS ),∴①正确;∵△ABE ≌△DBC ,∴∠BAE=∠BDC ,∵∠BDC+∠BCD=180°-60°-60°=60°,∴∠DMA=∠BAE+∠BCD=∠BDC+∠BCD=60°,∴②正确;在△ABP 和△DBQ 中,BAP QDB AB DBABP DBQ ∠=∠⎧⎪=⎨⎪∠=∠⎩∴△ABP ≌△DBQ (ASA ),∴BP=BQ ,AP=DQ∴△BPQ 为等边三角形,∴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B解析:B【解析】【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由科学记数法得0.0000025=2.5×10−6,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8.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ABD 、△BCE 为等边三角形,∴AB=DB ,∠ABD=∠CBE=60°,BE=BC ,∴∠ABE=∠DBC ,∠PBQ=60°,在△ABE 和△DBC 中,, ∴△ABE ≌△DBC (SAS ),∴①正确;∵△ABE ≌△DBC ,∴∠BAE=∠BDC ,∵∠BDC+∠BCD=180°﹣60°﹣60°=60°,∴∠DMA=∠BAE+∠BCD=∠BDC+∠BCD=60°,∴②正确;在△ABP 和△DBQ 中,, ∴△ABP ≌△DBQ (ASA ),∴BP=BQ ,∴△BPQ 为等边三角形,∴③正确;∵∠DMA=60°,∴∠AMC=120°,∴∠AMC+∠PBQ=180°,∴P 、B 、Q 、M 四点共圆,∵BP=BQ ,∴BP BQ =,∴∠BMP=∠BMQ ,即MB 平分∠AMC ;∴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4个;故选D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 9.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方程可得21m m =-,代入原式计算即可.【详解】解:∵210m m +-=∴21m m =-∴原式=()2122019m m m -⋅++ 222220192019120192020m m m m m =-++=++=+= 故选:A【点睛】这类题解法灵活,可根据所给条件和求值式的特征进行适当的变形、转化. 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多项式特点, 通过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因式分解,再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两个平方项异号,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故A 正确;B 、两个平方项同号,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故B 错误;C 、可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运用十字相乘法,原式=a (a 2-3a+2)=a (a-1)(a-2),故C 正确;D 、可先分组,再运用公式法,原式=(a-b )2-1=(a-b+1)(a-b-1),故D 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公式法、提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解析】【分析】如图,过点C 作EC⊥DC 于点C ,使EC =BC ,连接DE ,BE ,首先证明a2+b2=16,再证明a =b 时,a+b 的值最大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EC⊥DC 于点C ,使E解析:【解析】【分析】如图,过点C 作EC ⊥DC 于点C ,使EC =BC ,连接DE ,BE ,首先证明a 2+b 2=16,再证明a =b 时,a +b 的值最大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EC ⊥DC 于点C ,使EC =BC ,连接DE ,BE ,∵∠DCB =30°,∴∠3=60°,∵BC =EC ,∴△BCE 是等边三角形,∴BC =BE =EC ,∠2=60°,∴∠ABD +∠1=∠2+∠1,即∠DBE =∠ABC ,∵在△ABC 和△DBE 中,BD AB DBE ABC BE BC ⎧=⎪∠=∠⎨⎪=⎩,∴△ABC ≌△DBE (SAS ),∴AC =ED ,在Rt △DCE 中,DC 2+CE 2=DE 2,∴DC2+BC2=AC2,∴a2+b2=16,∵(a+b)2=a2+b2+2ab=16+2ab,∵以a,b,4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b是直角边,∴S△=12 ab,易知当a=b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大,此时a=b=22,ab=8,∴(a+b)2的最大值为32,∴a+b的最大值为4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计算是关键.12.【解析】【分析】利用杨辉三角写出两式子的结果.【详解】解:(a+b)6=a6+6a5b+15a4b2+20a3b3+15a2b4++6ab5+b6.故答案为:a6+6a5b+15a4b2解析:654233245661520156a ab a b a b a b ab b++++++【解析】【分析】利用杨辉三角写出两式子的结果.【详解】解:(a+b)6=a6+6a5b+15a4b2+20a3b3+15a2b4++6ab5+b6.故答案为:a6+6a5b+15a4b2+20a3b3+15a2b4++6ab5+b6.【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13.【解析】【分析】根据整式的除法法即可求解.【详解】故填:【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整式的除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多项式除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解析:23a a -【解析】【分析】根据整式的除法法即可求解.【详解】()322177a a a -÷=23a a -故填:23a 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整式的除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多项式除单项式的运算法则.14.17cm 或19cm【解析】【分析】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详解】解:8-2<第三边<8+2⇒6<第三边<10,这个范围的奇数是7和9,所以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17cm 或19cm【解析】【分析】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详解】解:8-2<第三边<8+2⇒6<第三边<10,这个范围的奇数是7和9,所以三角形的周长是2+8+7=17(cm )或2+8+9=19(cm )故答案为:17cm 或19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首先根据题意求出第三边,然后再求出周长,难度较小. 15.3.【解析】【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CDA=∠BDC=∠ACB=90°,推出∠A+∠B=∠A+∠ACD=∠B+∠BCD=9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CD⊥AB,∴∠CDA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CDA=∠BDC=∠ACB=90°,推出∠A+∠B=∠A+∠ACD=∠B+∠BCD=9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CD⊥AB,∴∠CDA=∠BDC=∠ACB=90°,∴∠A+∠B=∠A+∠ACD=∠B+∠BCD=90°,∴图形中相等的角有∠A=∠BCD,∠B=∠ACD,∠ACB=∠BDC,∠ACB=∠CDA,∠BDC=∠CDA,一共5对,互余的角有∠A和∠B,∠A和∠ACD,∠B和∠BCD,一共3对.故答案为:5;3.【点睛】此题考查了垂直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同角的余角相等,正确理解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4或8【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画出图形即可解问题.【详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当点P在线段AB上时.∵∠CAP=90°,∠ACB=60°,∠ACP=30°,∴∠APC=60解析:4或8【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画出图形即可解问题.【详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当点P在线段AB上时.∵∠CAP=90°,∠ACB=60°,∠ACP=30°,∴∠APC=60°,∠B=30°.∵∠APC=∠B+∠PCB,∴∠PCB=∠B=30°,∴PB=PC=4.②当点P'在BA的延长线上时.∵∠P'CA=30°,∠ACB=60°,∴∠P'CB=∠P'CA+∠ACB=90°.∵∠B=30°,P'C=4,∴BP'=2P'C=8.故答案为:4或8.【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4【解析】【分析】分式的值为零时,分子等于零,分母不等于零,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分式的值为零,∴.解得:,所以当时,分式无意义,故舍去.综上所述,.故答案为:-4.解析:-4【解析】【分析】分式的值为零时,分子等于零,分母不等于零,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分式44aa--的值为零,a-.∴4=0a,解得:=4a±所以=4a时,分式无意义,故舍去.当=4a-.综上所述,=4故答案为:-4.【点睛】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注意:“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18.26【解析】【分析】首先设腰长为xcm,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6cm,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4cm,可得x﹣6=4或6﹣x=4,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设腰长为xcm,根据解析:26【解析】【分析】首先设腰长为xcm,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6cm,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4cm,可得x﹣6=4或6﹣x=4,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设腰长为xcm,根据题意得:x﹣6=4或6﹣x=4,解得:x=10或x=2(舍去),∴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10+6=26cm.故答案为:26.【点睛】考核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理解三角形中线的意义是关键.19.【解析】【分析】过点作,交于,连接、,证明弓形的面积弓形的面积,这样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面积.【详解】过点作,交于,连接、,,,是的直径,,,,是等边三角形,,弓形面积 解析:3 【解析】 【分析】过点O 作OE AC ⊥,交AC 于D ,连接OC 、BC ,证明弓形OC 的面积=弓形BC 的面积,这样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OBC 的面积.【详解】过点O 作OE AC ⊥,交AC 于D ,连接OC 、BC ,1122OD DE OE OA ===, ∴30A ∠=︒,AB 是O 的直径,∴90ACB ∠=︒,∴60B ∠=︒,2OB OC ==,∴OBC 是等边三角形,∴OC BC =,∴弓形OC 面积=弓形BC 的面积,∴阴影部分面积12332OBC S==⨯ 3【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扇形的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OBC 的面积. 20.【解析】【分析】作PE ⊥OB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PE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作PE ⊥OB 于E ,∵OP 平分∠AOB ,PM ⊥OA ,PE ⊥OB ,∴PE=PM= 解析:127【解析】【分析】作PE ⊥OB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PE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作PE ⊥OB 于E ,∵OP 平分∠AOB ,PM ⊥OA ,PE ⊥OB ,∴PE=PM=3,S △ODP =12×OP×DH=12×OD×PE , ∴12×7×DH=12×4×3, 解得,DH=127, 故答案为:127.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7x ;(2)22253x xy y +-【解析】【分析】(1)首先利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计算,再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2)利用多项式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23()x x ⋅6x x =⋅7x =;(2)(3)(2)x y x y +-22263x xy xy y =-+-22253x xy 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以及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关键是掌握整式运算的各计算法则.22.解:(1)①②④⑤;(2)18DAE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D ⊥BC ,∠CAE=12∠CAB ,BC=2BF ,S △AFB =S △AFC .(2)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到∠CAB=180°-∠ABC-∠C=84°,再根据角平分线与高线的定义得到∠CAE=12∠CAB=42°,∠ADC=90°,则∠DAC=90°-∠C=24°,然后利用∠DAE=∠CAE-∠DAC 计算即可.【详解】(1)∵AD ,AE 和AF 分别是△ABC 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AD ⊥BC ,∠CAE=∠BAE=12∠CAB ,BF=CF ,BC=2BF , ∵S △AFB =12BF•AD ,S △AFC =12CF•AD , ∴S △AFB =S △AFC ,故①②④⑤正确,③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④⑤;(2)∵∠C=66°,∠ABC=30°,∴∠CAB=180°-∠ABC-∠C=84°,∴∠CAE=12∠CAB=42°, ∵∠ADC=90°,∠C=66°,∴∠DAC=24°∴∠DAE=∠CAE-∠DAC=42°-24°=18°.【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也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3.(1)2(3)x xy -;(2)2()x x y -【解析】【分析】(1)直接了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可;(2)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即可.【详解】解:(1)226x y x -2(3)x xy =-;(2)3222x x y xy -+22(2)x x xy y =-+2()x 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解因式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24.(1)见解析;(2)AF =GC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ED =∠AFB ,然后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可得∠AEF =∠AFB ,进一步即可推出结论;(2)如图,过F 作FH ⊥BC 于点H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F =FH ,进而可得AE =FH ,易得FH ∥AE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G=∠HFC ,∠AGE=∠C ,进而可根据AAS 证明△AEG ≌△FHC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BAC =90°,∴∠ABF +∠AFB=90°,∵AD ⊥BC ,∴∠EBD +∠BED=90°,∵BF 平分∠ABC ,∴∠ABF =∠EBD ,∴∠BED =∠AFB ,∵∠BED =∠AEF ,∴∠AEF =∠AFB ,∴AE =AF ;(2)AF =GC ;理由如下:如图,过F 作FH ⊥BC 于点H ,∵BF 平分∠ABC ,且FH ⊥BC ,AF ⊥BA ,∴AF =FH ,∵AE =AF ,∴AE =FH ,∵FH ⊥BC ,AD ⊥BC ,∴FH ∥AE ,∴∠EAG=∠HFC ,∵EG ∥BC ,∴∠AGE=∠C ,∴△AEG ≌△FHC (AAS ),∴AG =FC ,∴AF =G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1)20°;(2)4【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BA EAB ∠=∠和NAC NCA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去算出角EAN ∠的度数;(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BC 长,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EN △的周长等于BC 的长.【详解】解:(1)∵DE 、MN 分别是线段AB 和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AE=BE ,AN=CN ,∴EBA EAB ∠=∠,NAC NCA ∠=∠,∵EAN BAC EAB NAC ∠=∠-∠-∠,∴()100EAN EBA NCA ∠=︒-∠+∠,∴()()10018010018010020EAN BAC ∠=︒-︒-∠=︒-︒-︒=︒;(2)在ABC 中,AC AB BC AC AB -<<+,即15BC <<,∵BC 边长是整数,∴BC 的长度可以取2、3、4,∵ABC 是不等边的,∴BC=4,由(1)知AE=BE ,AN=CN ,∴4AEN C AE EN AN BE EN NC BC =++=++==.【点睛】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和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6.(1)152;(2)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由题意易得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E DF =,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可求解;(2)延长EA 到点G ,使AG DE =,连接FG ,则有360AED EDF DFA FAE ∠+∠+∠+∠=︒,进而得到EDF GAF ∠=∠,故EDF GAF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可进行求解.【详解】(1)解:BAD DAC ∠=∠∴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DE DF =∴11115532222ADC S AC DF AC DE ∆=⨯=⨯=⨯⨯=; (2)证明:延长EA 到点G ,使AG DE =,连接FG ,在四边形AEDF 中,360AED EDF DFA FAE ∠+∠+∠+∠=︒,90AED∠=︒,90DAF∠=︒,∴180EDF FAE∠+∠=︒,180GAF FAE∠+∠=︒,∴EDF GAF∠=∠,在EDF∆和GAF∆中,DE AGDF AFEDF GAF=⎧⎪=⎨⎪∠=∠⎩,∴EDF GAF∆∆≌,∴,13EF GF=∠=∠,1290∠+∠=︒,∴3290∠+∠=︒,∴90EFG∠=︒,∴GAF∆是等腰三角形,∴EG=,,EG EA AG AG DE=+=,∴EG AE DE=+,∴AE D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角、线段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27.(1)2;(2)【解析】【分析】(1)直接代入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2)先计算出x+y和x2+y2,原式整理成(x2+y2)(x+y)代入计算即可;【详解】(1)xy=)=2-1=2;(2)∵x,y1,xy=2,∴∴x2+y2=(x+y)2-2xy=8,则x3+x2y+xy2+y3= x2(x+y)+y2(x+y)=(x2+y2)(x+y)【点睛】此题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28.1a b -,15【解析】【分析】对原式分母平方差公式变形后通分、约分化简原式,再代值求解即可.【详解】 解:原式2()()()()a ab a b a b a b a b -=-+-+-, 1()()a b a b a b a b+==+--, 当6a =,021b ==时,原式116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借助平方差公式变形找最简公分母是解答的关键.29.(1)①∠BAE=40°;②∠DAE=20°;(2)∠DAE=20°.【解析】【分析】(1)①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BAE .②先求出∠BAD ,就可知道∠DAE 的度数.(2)用∠B ,∠C 表示∠DAE ,即可求岀∠DAE 的度数.【详解】解:(1)①∵∠B=70°,∠C=30°,∴∠BAC=180°-70°-30°=80°,∵AE 平分∠BAC ,∴∠BAE=40°;②∵AD ⊥BC ,∠B=70°,∴∠BAD=90°-∠B=90°-70°=20°,而∠BAE=40°,∴∠DAE=20°;(2)∵AE 为角平分线,∴∠BAE=12(180°-∠B-∠C ), ∵∠BAD=90°-∠B , ∴∠DAE=∠BAE-∠BAD=12(180°-∠B-∠C )-(90°-∠B )=12(∠B-∠C ), 又∵∠B=∠C+40°,∴∠B-∠C=40°,∴∠DAE=20°.【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运用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0.(1)()m n -(2)①2(m n)-②2(m n)4mn +-(3)22(m n)4mn (m n)+-=-(4)44【解析】【分析】()1由图①可知,分成的四个小长方形每个长为m ,宽为n ,因此图②中阴影部分边长为小长方形的长减去宽,即()m n -;()2①直接用阴影正方形边长的平方求面积;②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 ()3根据阴影部分面积为等量关系列等式;()4直接代入计算.【详解】()1小长方形每个长为m ,宽为n ,∴②中阴影部分正方形边长为小长方形的长减去宽,即()m n -故答案为()m n -()2①阴影正方形边长为()m n -∴面积为:2(m n)-故答案为2(m n)-②大正方形边长为()m n +∴大正方形面积为:2(m n)+四个小长方形面积为4mn∴阴影正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4-⨯小长方形面积,为:2(m n)4mn +-故答案为2(m n)4mn +-()3根据阴影正方形面积可得:22(m n)4mn (m n)+-=-故答案为22(m n)4mn (m n)+-=-()224(m n)4mn (m n)+-=-且m n 12+=,mn 25= ,222(m n)(m n)4mn 1242514410044∴-=+-=-⨯=-=【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图形面积列代数式,用几何图形面积验证完全平方公式.找准图中各边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2015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平行四边形及一次函数)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①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上述定理中,其逆命题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5,BD =10,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 A. 50 B. 25 C.3225D.12.5 3.若一次函数4+=x y 的图象上有两点11(-)2A y ,、2(1)B y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1y y >B. 21y y ≥C. 21y y <D. 21y y ≤ 4.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运动到点D 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图象可以大致表示△APD 的面积S 随点P 的运动时间t 的变化关系的是( )5.如图,点P 是等边△ABC 边上的一个作匀速运动的动点,它由点A 开始沿AB 边运动到点B ,再沿BC 边运动到点C 为止,设运动时间为t ,△ACP 的面积为S ,则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的大致图象是A CBPA .B .C .D .6.已知一次函数y=kx+b,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且kb>0,则这个函数的大致图象是A.B.C.D.二、填空题7.若一次函数)1()2(++-=mxmy的图象与y轴正半轴相交,则m的取值范围是.8. 写出一个一次函数,使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和点(0,5),则这个一次函数可以是.9. 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DE AB⊥,若23AC=,则DE的长为.(第19题图)(第10题图)10. 一次函数bax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bax+>0的解集为.11. 某农户种植一种经济作物,总用水量y(米3)与种植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当总用水量达到7000米3时,该经济作物种植时间是天.OCDBA Exy y=ax+b-2O112. 如图,Rt △AB C 中,∠ACB=90°,∠BAC =30°,AB =4,分别以AB 、BC 、AC 为边作正方形ABED 、BCFK 、ACGH ,再作Rt △PQR ,使∠R =90°,点H 在边QR 上,点D 、E 在边PR 上,点G 、F 在边PQ 上,则PQ 的长为 . 三、简答题13.如图,在□ABCD 中,AB =5,AD =7,AE ⊥BC 于点E ,AE =4. (1)求AC 的长;(2)△ACD 的面积为 .1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0,1),B (0,1-),C (3,0).(1)若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请你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D 点坐标.(2)直接写出一个符合(1)中条件的直线AD 的解析式.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直线2y x =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与一次函数321+-=x y 的图象相交于点A .(1)求点A 的坐标;(2)若P 是x 轴上一点,且满足△OA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CB DA E y x-11-44-442-3-333-2-1-22O 1xyB CA -3-333-2-1-2-121O 116. 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PE=PB . (1)求证:PE=PD ;(2)连接DE ,试判断∠PED 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17.如图,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A (1,0),与y 轴交于点B (0,-2).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若点C 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点,且△BOC 的面积为2,求点C 的坐标.一次函数复习一.函数的概念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设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在y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 是x 的函数,也就是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为y=kx+b (k≠0,k 、b 均为常数),当b=0时称y 为x 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中的特殊情况。
可表示为y=kx (k≠0),常数k 叫做比例系数或斜率,b 叫做纵截距(即x=0时)。
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x 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E DAB CP(第17题)(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二.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一)正比例函数性质1.一般地,形如y=kx(k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注: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y=kx(k ≠0)① k 不为零②x 指数为1③b 取0 2.解析式:y=kx (k 是常数,k≠0) 3.必过点:(0,0)、(1,k )4.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5.增减性: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 6.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 轴;|k|越小,越接近x 轴(二)一次函数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 (x ,y ),都满足等式:y=kx+b (k≠0)。
2.一次函数与y 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 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特殊位置关系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 值(即一次项系数)相等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 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 值的乘积为-1)4.一般地,形如y=kx +b(k ,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 +b 即y=kx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y=kx+b(k≠0) ① k 不为零 ②x 指数为1③ b 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0,b )和(-kb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 ,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1)解析式:y=kx+b(k 、b 是常数,k ≠0)(2)必过点:(0,b )和(-kb,0) (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4)增减性: 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 (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 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 轴. (6)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下平移b 个单位.(三)函数图象1.画图象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2.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的画法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 ),(bk-,0).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b>0 b<0 b=0k>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经过第一、三象限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经过第二、四象限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三.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四.求函数解析式及其应用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 ①和y2=kx2+b ②(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平行四边形复习1、主要概念(1)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2)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3)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4)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5)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特殊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图形边角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菱形对边平行,四边都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垂直平分,平分对角正方形对边平行,四边都相等四个角都相等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平分对角3、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名称图形判定方法平行四边形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矩形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2)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3)是平行四边形,并且两条对角线相等菱形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2)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
3)是平行四边形,并且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正方形1)是矩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