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我国省区科技竞争力的作用和价值
- 格式:docx
- 大小:15.38 KB
- 文档页数:3
上海参蚪“一带一路”科枝合作研究范晓薛霞(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上海201800)摘要:从国际科技合作环境看,新冠疫情爆发使上海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在面临空前挑战的同时,又“危”中有"机”。
在分析上海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提出上海未来推进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F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393(2021)02-0016-051上海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实践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对外开放高地,目前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内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国家提出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为响应这一要求,上海在2017年10月发布了《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桥头堡行动方案”)。
其中,科技创新合作是桥头堡行动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要求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全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联动,依托功能性平台和项目,利用优势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
自桥头堡行动方案发布以来,上海科技创新领域各类主体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对接和服务重点科技创新合作任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优化“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积极探索和创新与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新加坡分中心有效整合亚太地区的科技发展资讯,挖掘亚太地区的市场脉动信息,链接亚太地区的技术转移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跨境科技创新转移面临的问题,帮助国内企业更好享受新加坡当地优惠政策,加快技术引进与科技创新市场化的步伐;“上海创新中心(以色列)”致力于创新技术研发与交流、创新成果转化与交易、创新企业国际拓展与合作、新兴产业培育与孵化、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换、创新资本服务与市场对接平台,构建“寻-研-匹-转-孵-投-产”全链条的中以技术转移生态,并设立中以创新研发基金,聚焦生命科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行业,实现以方项目和企业在中以创新园的技术转移和技术落地;印度分中心依托印中贸易中心(ICTC)建设,促进中印企业之间的贸作者简介:范晓,博士,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区域创新;薛霞,博士,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副殿员,主麺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軼合作。
O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全国及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吴建军;黄飞霞;仇怡【摘要】作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有益载体,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提升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章运用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O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ODI对我国高、中、低创新能力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提升作用,且影响程度逐渐减小,而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显的提升作用,且大于FDI和O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As a useful carrier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diffusion,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the mother country.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3 to 2012 in China,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ODI on China'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DI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on effect on all areas with high,medium or low innovation ability,but the influence degree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FDI has a dif-ferent effect on China’s regional techno logy innovation ability. The effect of R&D capital stock on China'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s significant,and goes further than the effect of FDI and ODI.【期刊名称】《广西财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8-12)【关键词】ODI;技术创新;FDI;R&D投入;专利授权【作者】吴建军;黄飞霞;仇怡【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1.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本国自主研发,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国际技术外溢渠道。
摘要:本文对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简单剖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负面影响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资的进入限制逐渐放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迅猛。
大量外资的注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同样不应忽视的是,跨国公司在增加对中国投资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加强对输出中国的技术控制,严格控制企业自身的高新技术,对中国企业只提供已经相对过时的生产技术,以此来保证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同时通过更加优越的条件加强对中国高科技人才的掠夺,从而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
1影响企业资金运营1979年到1991年我国利用外资数量不多,每年不过大约20-30亿元。
从1992年起我国利用外资数量才有了大幅度增长,1998年已经达到了455亿美元。
2012年1月至12月,中国批准的最新一批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总共24925家,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大约为1117.2亿美元。
12月份,中国新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422家,而利用外资金额117.0亿美元,(并未包含保险、银行、证券相关领域数据)。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外资投资的重点地区,大量国际资金的涌入,为中国企业自身建设提供了资本支持,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出口贸易打下了基础。
但是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大量合资企业的出现使得我国国内经济成分更加复杂,庞大外资的涌进势必对我国原有资金运行模式和机制产生影响和冲击。
同时,由于国际政治局势风雨变幻,外商投资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一旦遇到一些风吹草动,外资有可能大量撤出,这势必影响相关企业和行业,对于那些外资占据重要位置的合资经济的中方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
此外市场主体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金融系统、金融机构,就如同整个国家经济的大脑中枢一样,控制着整个经济机体。
但是,中国市场经济还不是很成熟,各种经济市场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金融系统更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随着中国资本管制日渐宽松,尤其是中国开放金融市场投资,国际热钱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通货膨胀日渐加剧,严重威胁中国金融市场安全。
广东提升外资利用质量的对策建议张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强调:“外商投资推动了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了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跟上全球科技进步步伐,都要继续利用好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外资利用走在全国前列,较好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广东外资利用面临着制造业外资占比下行、实际外资转化率低、引资新优势发挥不充分、引资环境亟待升级等新问题。
在新时期,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要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重要批示精神,就要求广东继续高度重视外资利用在开放型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以孕育和塑造外资利用综合新优势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和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欧美发达国家引资合作为重点,继续在更高水平外资利用上走在全国前列。
现状(一)从发展支撑看,外商投资企业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进一步加强外资利用仍是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优先领域。
一是外资企业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4万个,实际利用外资4008.5亿美元,现有在册企业11.3万家,存量外资居全国前列。
外商投资企业对全省GDP贡献超过40%,对全省工业产值和进出口值的贡献接近50%,缴纳工业利税超过40%,吸收就业超过总就业人数的1/6,占引进境外先进技术的50%以上。
二是外资利用空间上仍大有可为。
FDI(外商直接投资)与GDP的比值是衡量利用外资水平和开放度的重要指标。
广东比值在2.5%左右,高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略高于全球2.2%的平均水平;但较江苏、上海的3.7%和4.6%,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从引资位次看,广东实际利用外资居全球第17位,在总量上弱于江苏,在发达国家外资利用上弱于山东和上海。
2016年,广东实际吸收外资233.49亿美元,居全球第17位,规模高于爱尔兰、瑞典等国家。
跨国公司对我国省区科技竞争力的作用和
价值
本文力图用区域科技竞争力和区域科技进步指数作为因变量,通过考察跨国公司科技活动对该指标的影响效果,提出一个分析思路。
一、研究思路、指标体系与样本描述
1.研究思路
整体思路是:本文以区域科技竞争力和区域科技进步指数作为区域科技实力的衡量指标,分析跨国公司在各省区的投入和产出,分别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区域科技竞争力。
具体步骤为:首先梳理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衡量指标,按照大多数学者所采用的指标分类方式进行初步归类。
在此基础上,构建跨国公司作用于区域科技竞争力的二级和三级指标体系。
进而以现有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就不同层面的跨国公司科技活动指标对科技竞争力作用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以揭示考虑了跨国公司的外生科技活动因素后,对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影响效果。
2.指标体系设计 (2)跨国公司作用于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体系。
根据以往学者对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结合跨国公司作用于东道国区域科技的途径,本文假设跨国公司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影响渠道主要分为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方面,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学者们对二级指标的三级细分,我们构建出6个二级和13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表1),用于分析跨国公司投入和产出各指标对区域
科技竞争力的拉动作用。
3.样本的选取和变量定义 (2)变量定义。
Rte:2002年区域科技竞争力数值取自全国31个省市科技竞争力的效用值(范柏乃,徐伟红,2005),该指标取值范围为0至100,数值差距反映了各区域科技竞争力水平的差距。
2006年区域科技竞争力指数取自科技部2007年发布的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In组、Hr组、Co组、re组、To组和Ne指标分别衡量跨国公司的财力投入、人力投入、科技企业数量、物力投入、专利以及工业产出。
二、检验结果 2.回归分析。
本部分将考察跨国公司投入和产出,以及相应的二级指标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影响效果是否显着,各回归结果中R[2]均高于0.5,就截面数据回归分析而言,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好,德宾-沃森检验值也都能通过。
在回归结果1.1-1.4中,将4个二级投入指标都纳入到回归分析中,采用不同的三级指标时,回归结果为:(1)财力投入指标效果皆显着为正。
(2)企业数指标的贡献皆为负向相关。
(3)2006年人力投入的贡献显着为负,2002年则显着为正。
(4)物力投入效果为负向显着。
三、结论与建议
1.一般性结论
2.结论分析 (2)人员投入的分析。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人员聘用本土化已成为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其海外R D机构的职能定位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满足东道国市场的特定需求,故此倾向于雇佣本土研发人员并增强与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技术交流(Taggart,1998)。
虽然国内外不少研究对人员流动所产生的溢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