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7.33 KB
- 文档页数:3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过高原因剖析1. 引言本文旨在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过高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以降低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通过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
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2.1 抗菌药物使用量上升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医生处方过度:部分医生可能存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倾向,可能是由于缺乏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了解,或者存在过度担心和压力,导致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 患者期望:部分患者对抗菌药物存在误解,认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疾病,从而主动要求医生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
2.2 抗菌药物滥用情况除了使用量上升外,我院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也值得关注。
滥用可能表现为以下情况:- 非医学需要使用:患者未经医生指导,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忽视了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限制。
- 不合理的使用时长和剂量:部分医生在处方中可能存在过长或过短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长,以及剂量不合理的情况。
3. 过高原因剖析本节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过高的原因进行剖析。
3.1 缺乏合理使用的指导标准当前,我院缺乏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标准,使得医生在抗菌药物处方时缺乏明确的依据。
因此,一些医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3.2 缺乏患者教育和宣传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了解有限,对其使用存在误解。
医院应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3.3 医生知识和培训不足部分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了解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和知识更新。
加强医生的培训和知识普及,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正确判断能力。
4. 解决方案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过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制定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标准,为医生提供明确的处方依据。
- 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大原因分析引言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逐渐增大,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旨在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原因分析1. 缺乏规范管理制度我院目前缺乏明确、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导致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缺乏约束和规范。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容易导致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进而增加抗菌药物的强度。
2. 临床病例复杂性我院所处的区域性医院,常常接收到一些疑难病例或合并症患者。
由于这些病例的复杂性,医务人员可能倾向于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
这种情况下,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难以避免地增加。
3. 医务人员知识水平不足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务人员对药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一。
部分医务人员可能缺乏深入了解抗菌药物的知识,导致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出现。
4. 患者对抗菌药物的需求一些患者对抗菌药物有过度的期望与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使用抗菌药物来迅速治愈疾病。
医务人员在面对这些患者时,可能会过度满足其需求,从而导致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5.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反馈机制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反馈机制。
缺乏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使得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难以及时纠正。
解决方案1.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明确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规范和约束。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了解,确保医务人员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
2. 加强知识普及组织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抗菌药物的认识。
鼓励医务人员主动研究,不断更新抗菌药物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3.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向患者普及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正确使用的重要性,改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过度期望和需求。
鼓励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加强对其他治疗方法的宣传和推广。
4. 建立监管反馈机制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和反馈机制,及时监测和评估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结果:抗菌药使用率26.39%,急诊和呼吸内科抗菌药使用率最高位48.15%,抗菌药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别为青霉素类24.71%,使用频率最高的品种为左氧氟沙星12.70%,抗菌药联合应用分析,基本都只使用了一种抗菌药,二联频率为4.25%,没有三联以上的处方。
结论:抗菌药的使用率与WHO推荐的结构相符,抗菌药的使用管理到位。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情况分析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之一,随着抗菌药的大量开发及应用,我国存在滥用抗菌药的严重社会问题。
我院是一家区级急救医疗中心,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何,为此进行门诊处方调查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随机抽取2012年1到3月份处方总计2114张,按诊室、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各种抗菌药的使用频率、有采取联合用抗菌药的处方数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基本情况总处方2114张,其性别、年龄未作统计。
有10个诊室使用了抗菌药物,10个诊室共有处方1336张,有558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236.39%。
10个诊室处方用抗菌药频率(见表1)。
表一各使用了抗菌药物诊室抗菌药使用频率序号诊室名处方(张)含抗菌药物处方(张)使用频率%1急诊科32415648.15%2呼吸内科1627848.15%3妇产科1386647.83%4内分泌科904246.67%5骨科663045.45%6消化内科542444.44%7五官科542444.44%8外科541833.33%9心内科32810828.12%10中医科661218.18%11其他科77800合计211455826.39%2.2抗菌使用种类及品种分析处方共涉及抗菌药物8类33个品种,各类抗菌药使用频率(见表二)表二各类抗菌药使用频率序号使用种类处方出现次数(次)使用频率%1氟喹诺酮类20031.59%2青霉素类13721.64%3头孢类8711.76%4大环内脂类6810.50%5硝咪唑类6410.11%6氨基糖苷类385.88%7四环素类243.78%8林可霉素101.68%9多肽类50.84%合计633100%统计、分析得出门诊处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用量占首位,占整个抗菌药物的31.59%。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自查报告一、背景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保障患者健康、控制医院感染、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在我国医疗机构中较为普遍,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我院开展了抗菌药物使用自查工作。
二、自查内容与方法本次自查主要针对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是否符合适应症、剂量、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自查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组织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大家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2. 数据收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用药时长等。
3. 自查自纠:各临床科室对本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现场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5. 结果分析:对自查和现场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优点和不足。
三、自查结果与分析1. 自查结果(1)抗菌药物使用率: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4%。
(2)病原学送检率:我院病原学送检率为60.7%,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3%。
(3)不合理使用情况:自查中发现,部分科室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无指征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
2. 结果分析(1)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通过加强培训和宣传,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提高,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下降。
(2)病原学送检率提高:我院加强了对病原学送检的重视,提高了病原学送检率,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不合理使用情况:部分科室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监管和指导。
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
在当今社会,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加剧,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成为医疗机
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方式,以期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参考。
抗菌药物使用背景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类别,但随着过度和不当使用,很多菌
株产生耐药性,造成治疗难度增加。
因此,医疗机构应当重视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现象。
抗菌药物使用趋势分析
过度使用情况
很多医疗机构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医生过度开具
抗菌药物处方,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自行购买抗菌药物使用。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患者药物耐受性下降,治疗效果减弱。
合理使用方式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滥用。
管理措施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
批机制,对医生开具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信息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行为。
结语
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趋势进行分析,是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细
菌耐药性产生。
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健康。
以上就是本文对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的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感谢阅读!。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门诊处方3602张,按照病人年龄和抗菌药物的名称、种类、日剂量、使用总量、使用天数及联合用药进行统计。
限定日剂量(DDD来源于WH《ATC Index with DDDS200》[1]、《新编药物学》(第16 版)及药品说明书和我院临床医师用药习惯;用药频数(DDDS)=ffi药总数/DDD,根据DDDSS的大小来衡量每种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S越大,说明使用频率越高。
根据药代动力学、药物配伍变化及临床诊断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用药的合理性。
2 结果2.1 3602 张门诊处方中有1 478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占41.03%;使用抗菌药物共7 类18 个品种,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为主,分别占总量的27.9%、56.5%,其他5类占15.6%。
从DDDSS的大小可以看出,头抱菌素类、喹诺酮类是我院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品种,占总抗菌药物的84.4%。
其中头抱呋辛1.5g DDDS值最大,是所有抗菌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者,说明我院医师选择该药频率最高。
2.2抗菌药物使用DDDS^序结果及各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统计结果见表1、表2。
表1 按用药频度排序表2 各类抗菌药物用药频率排序2.3 不合理用药情况2.3.1 给药途径不当主要表现在对于妇科的各类阴道炎症的治疗,临床上常以灭滴灵片、制霉菌素片等临睡前阴道给药,口服片剂在阴道内崩解慢,生物利用度低达不到治疗目的,临床应根据阴道局部用药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剂型,既可取得最佳疗效,又可防止细菌耐药。
2.3.2 不能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特点确定给药方案抗菌药物给药时间间隔取决于药物半衰期,有无抗菌药物后效应及杀菌作用是否属于浓度依赖型,氟喹诺酮类、罗红霉素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间隔,每日 1 次或每日2次给药即可,B -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时间依赖型药物,给药宜每日3次或每日4次给药[2]。
医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统计分析目的对医院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用药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对抗菌药物使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2年来我院抗菌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38.2%,头孢类、青梅素类及喹诺酮类药使用位于前3位。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占12.6%,医院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标签: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合理用药从1942年青霉素首次被临床使用后,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近70年的历史,基本上医院每个科室、每个专业医师都在使用抗菌药物。
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调查方法与结果随机抽查我院2011~2012年门诊的每月2d的处方共5378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2055张,对2055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剂型、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用药目的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2055张,占总处方总数的38.2%。
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其它类区分,各类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数和比例见表1。
2 统计结果与分析在使用抗菌药物的2055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58张,占12.6%。
主要问题和所占比例见表2。
2.1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此问题比例较高,占35.3%,主要表现在同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①头孢肤辛钠、头孢噻肟钠与青霉素联用,属同类抗生素联用,不能明显提高疗效,会导致抗药性产生;②氨苄西林与青霉素合用,两种联用药物同属β2内酰氨类,可产生拮抗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不合理使用:①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与速尿联合应用,可造成对肾脏的损害;②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如克林霉素针与头孢曲松钠针合用,前者是繁殖期抑菌剂,后者是繁殖期杀菌剂,两药合用,可降低后者效价;抗菌药物联用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联用现象:如地塞米松分别加入含有青霉素、克林霉素、头孢派酮、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的输液中静滴,有滥用的趋势。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方法:调查8月份所有门诊处方,统计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统计门诊处方5597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1938张,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63%。
结论:在抽查的5597张处方中,我院抗菌药物处方占34.63%,远高于卫生部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大于20%的规定,必须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关健词: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1]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由于医生处方缺乏有效监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欠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可引起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2],其危害已成为不可轻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各医疗机构加强了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因而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均有了大幅下降,现就我院门诊目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抽取我院2014年8月份所有门诊处方共计5597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938张,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63%,其中抗病毒应用抗菌药物9例,占0.16%。
具体使用情况见表1表1 抗菌药物在各系统、组织疾病中使用情况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骨、关节循环系统五官合计处方数 598 317 437 225 62 25 274 1938百分率(%)30.86 16.36 22.55 11.61 3.2 1.29 14.13 1001.2 1938张处方中共涉及抗生素七大类,表2列出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抗菌药物表2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β-内酰胺类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林可霉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复方制剂及其它处方数 1247 526 138 90 2 34 4占处方比22.28 9.40 2.47 1.61 0.04 0.61 0.07占抗生素处方比64.34 27.14 7.12 4.64 0.10 4.64 0.211.3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由于其抗菌作用强大,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依然受到医生的睛睐,不同档次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有情况见表31.4 在1938张处方中,联合用药处方102张,占抗菌药物总处方数的5.26%,其中两联用89张,占抗菌药物总处方数的4.59%,三联用13张,占抗菌药物总处方数的0.67%。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状况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采用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处方的合理性。
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占处方总数的46.21%,占用药总金额的30.89%。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性,需进一步提高。
标签: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我院是一所综合二级医院,抗菌药物是我院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类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实施细则的发布,我院积极组织学习、实施,本文对我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第二季度门诊处方18 791张,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张数、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联用情况。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分析法,DDD 值的确定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5版及临床常规日剂量,以DDD值作为药物利用研究评价的测定单位,计算用药频度(DDDs=某药品年消耗总量/该药的DDD 值)和日用药金额(DDC=某药的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1],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2 结果共涉及抗菌药物84个品种,抗菌药处方8 683张,占处方总数的46.21%。
其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的有5 983张,占抗菌药处方的68.90%;联用两种的有2 401张,占抗菌药处方的27.65%;联用三种的299张,占抗菌药处方的3.44%。
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为406 362元,占用药总金额的30.89%。
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见表1;用药频度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见表2。
3 讨论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所占比重较大,远高于国际抗菌药物消耗水平(10%)[2],但和文献报道的国内同等规模综合医院无显著差异。
且本院抗菌药物大多为单药使用,联用多为甲硝唑类+抗需氧菌抗菌药,或与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联用,均能发挥协同作用。
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虽然一个为速效杀菌剂,一个为速效抑菌剂,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对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L型细菌和其他细菌的混合感染,两类药物联用也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
方法:选取2018年3月—7月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10000张,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状况。
结果:共897张抗菌为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有不合理的遴选药品、联合用药有配伍的禁忌、超剂量用药物、无适应症用药、权限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的不合理;不合理抗菌药物排前三的为,头孢氨苄(26.08%);诺氟沙星(20.17%);罗红霉素(10.92%);涉及类别头孢菌素类、林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以及其他β内酰胺类。
结论:为规范门诊处方用药类型,需重视门诊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337-02抗菌药物属于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目前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状况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增多、二重感染发生率提高、超级耐药菌的出现等[1]。
本研究针对2018年2月—7月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基础资料选取2018年3月—7月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10000张。
选取方式:每月随机抽取抗菌药物处方2000张。
涉及科室:内科、外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等。
1.2 评价指标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以及《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标准[2],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排位前十名的抗菌药物;各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所涉及的类别。
1.3 统计方法采取Excel软件收录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2.1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100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共897张为不合理用药,占比8.97%。
其中用量用法不合理占比最高4.29%,其次为权限用药不合理1.32%,以及无适应症用药1.02%,详见表1。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门诊每月5d的抗菌药物处方,共计16055张,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使用频度、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为53.34%,以口服单联用药为主,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处方占总抗菌药物处方数93.06%,单联用药占总数的95.31%,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为主。
在16055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6.31%,基本达到“二甲医院”的要求。
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使用率偏高、用药缺乏指征、联用不合理等问题有待改进。
标签:抗菌药物;门诊;合理用药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挽救生命的同时,由于其被不合理使用或滥用,导致严重耐药,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自2004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内的相关整治措施,并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医疗机构严加监管,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近年来我院按照上级部署开展一系列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和治理活动,收到预期效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更加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原始资料和数据通过本院计算机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关于抗菌药物的处方、出库记录和归档病例等。
1.2 方法1.2.1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门诊每月5d的处方,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