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5
2022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分析我院2022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的阶段性评估如下:1.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1.1统计表
1.2 折线图
2022年第1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由表1.1、1.2可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3月高于规定的标准20%,月平均使用率为23.03%,未达标。
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每月均低于规定的标准40%,月平均使用率为15.11%,达标。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2.1统计表
2.2折线图
由表2.1、2.2可知,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1月高于规定的标准60%,月平均使用率为63.11%,未达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月均不达标,月平均使用强度为71.25DDDs,高于规定的标准40DDDs,因此,今后应加强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考核与管理。
3.原因分析:
主要还是临床科室对抗菌药物的要求不够重视,虽经过多次培训,大部分医生还没有掌握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
4.改进措施
药剂科将联合医务科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督查和处罚力度,以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使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达到标注。
药剂科
2022年4月10日。
2024年,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院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合理用药做出评价。
首先,抗菌药物使用量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该院抗菌药物的总使用量为XXXg。
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总使用量的XX%,青霉素类抗生素占总使用量的XX%,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占总使用量的XX%。
从总体来看,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较高,说明该院对于感染症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视。
其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方面的数据显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XXXDDD/1000例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是评价抗菌药物使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DDD(药物日剂量)来表示。
从使用强度来看,该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该院对感染症的治疗有较大的需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过了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范围,说明抗菌药物的使用并不够合理。
接下来,对合理用药进行评价。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合理的给药途径和剂量、合适的治疗时长以及进行药物监测和评估。
然而,分析显示,在院2024年的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一方面,抗菌药物的使用缺乏明确的适应症。
有部分患者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当的情况,如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病原未明的感染症,或者用于预防性应用而不是治疗应用。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和扩散。
另一方面,抗菌药物的选择并不总是合适的。
一些选择抗菌药物的决策可能缺乏科学依据,或者没有对患者个体化情况进行充分考虑。
例如,一些患者的感染症可能可以通过较窄谱的抗生素来治疗,但却使用了过于广谱的抗生素。
这不仅可能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还会使细菌耐药的问题更加突出。
此外,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长也需要得到注意。
在院的数据分析中发现,有些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长明显超过了推荐的治疗时长,这会增加抗菌药物滥用、细菌耐药和医疗费用等问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调查分析篇一: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调查表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调查表医院名称:_____子洲县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时间段:20xx.1.1—20xx.12.31调查日期:20xx 年1月__8___日调查对象:所有住院患者(除外日间)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实际开放床位数:_______198______2.全年门诊、出院病人数:(对比20xx年)3.抗菌药物使用的人数:____2893______(指所有出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的人数)4.出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_______30%_____(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出院人数)医院等级:___二级乙等5.特殊类抗生素使用人数:______0______6.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__30.7%______(预防用药包括:围术期预防用药、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7.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_69.3%___________(治疗用药指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出院诊断中有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与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之和为100%)二、微生物标本送检及耐药8.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年标本量:____________送检的标本包括各类培养(细菌、真菌、结核),例如痰标本、尿标本、粪便标本、血液标本、体液标本(引流液、穿刺液、胸水、腹水等)。
包括。
但不包括涂片、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9.血培养标本的次数:___________(所有的标本均按送检人次计算,即一位患者同一时间送检1瓶\2瓶\4瓶血培养标本,计数为1次血培养送检)10.血培养标本的瓶数:__________(送检血培养的瓶数总和)11.痰普通培养的次数:_________(送检痰普通培养的次数)12.痰真菌培养的次数:________(送检痰真菌培养的次数)13.阳性血培养标本的前6位病原体,按排序分别为______(血培养病原体构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合并)14.阳性痰培养标本的前6位病原体,按排序分别为______(痰培养病原体构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合并)15.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耐药率,痰、血中各自的耐药率)(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篇二:20xx年二季度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XXXXX医院20xx年二季度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20xx年二季度各科室药敏送检率构成比%39%31%4%妇产科12%20xx年2季度各科室使用抗菌素微生物送检率统计外一科外二科内一科内二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20xx年二季度住院病人限制、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药敏送检率统计1、20xx年二季度院感办共抽查1003份病例,其中使用抗生素416例,使用抗生素药敏送检321例,药敏送检率为77.2%,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6.1%,达到了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2、对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的要求:本月我院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87.7%,超出指标33.2%。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
方法调查了2006年7月-2007年3月我院住院病历共5997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占总病例的71.5%,单用抗菌药物病例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68.83%,二联、三联使用抗菌药物分别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的30.53%和0.63%,在外科和妇科病例中,抗菌药物的应用主要以预防为主。
结论我院病房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现象,当务之急是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住院病历合理用药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若不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为使抗菌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现就我院住院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检查我院2006年7月-2007年3月住院病历共5997份,统计应用抗菌药物病例数及其占总病例数的比例,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的比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各科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单用和联用抗菌药物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的比例,并进行了系统分析。
2结果2.1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住院病历共5997份,其中应用抗菌药物的4261例,占总病例数的71.05%,单用抗菌药物的2933例,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的68.83%,二联使用抗菌药物1301例,三联使用抗菌药物27例,分别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的30.53%和0.63%。
2.2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我院病房抗菌药物的应用包括注射、口服、外用共27个品种。
青霉素类有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
头孢菌素类有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
碳青霉烯类有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控制院内感染的感染率,防止发生爆发性感染。
方法于2013年4月15号8点至20点期间对我院所有518名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结果我院感染率为2.75%。
其中消化科2名,呼吸科6名,ICU3名,妇产科1名,骨科2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1%。
结论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能够发现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标签: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抗菌药物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其成败已成为医院综合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1]。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手段[2]。
为了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控制院内感染的感染率,此次我院于2013年4月15号8点至20点期间对我院所有518名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具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13年4月15号8点至20点期间我院的518名住院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实际调查者510名,其中男308例,女202例,实查率为98.5%。
由医院感染科对这项工作进行组织、协调。
1.2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查方式为横断面调查。
根据医院科室进行分组,并且对各科室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了解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培训内容为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
且每个科室分别配备1名专业调查人员进行指导。
采用医务人员床旁询问和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3]。
各组负责人审核调查表后统一上交医院感染科进行汇总。
1.3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参照2001 年卫生部颁布的试行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
1.4统计方法本实验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完成。
年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日期:
2
2014年3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14年3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分别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临床分级使用及病原菌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对医嘱进行点评,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具体反馈如下
1.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备注:科室药品收入包括本科门诊收入
从各科室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可以看出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相对而言差别较大,可能与各科室收住病人差异及使用药品的不同有关,但如此大的差距说明有的科室相较更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
2 合理用药分析
1.个别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单品过于集中,预防用药档次过高。
2克林霉素不作为手术预防首选药,应在头孢类过敏或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情况下选用
2.2.1 用药指征的掌握
明确用药指征是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院就用要选择主
科室
项目 儿科 内二科
内一科
五官科
门急诊
内三科
骨科
妇科
外二
外一
中医
抗菌药物收入
占药品收入比例(%) 10.60 9.57 6.26 27 26.91 6.50
11.55 10.66 34.82 25.77
4.95
抗菌药物使用率(%)
46 43 26 80 26 46 33 60
85
73
46
要表现在:①、没有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起点偏高。
如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
②、联合用指征掌握不严,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患者诊断为骨折及皮肤挫裂伤,无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医生却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2.2.2 抗菌药物给药时间间隔分析
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与血药峰浓度高低不相关。
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半衰期较短,日剂量应分为3~4次且0.5~1小时内滴完。
我院头孢菌素类每日一次给药较为普遍,提示给药间隔不尽合理。
2.2.3 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住院患者静脉给药为注射用药的主要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使用,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我院较其他药发生率要高,这与头孢菌素类使用品种较多及临床使用频率成正相关性,从不良反应类型来看,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及瘙痒等症状,其它临床表现为潮红、腹痛、腹泻、紫绀等较少见。
这些症状较为常见,一般均易治愈。
2.2.4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
序贯疗法是指抗菌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给药) ,当病人的情况一经改善(通常在用药3~5 d) ,迅速转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方法。
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学习
相关的药理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4
2.各科室应严格按照相关指标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力度,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