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4
经济一班韩雪20114100004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十个问答1,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名思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中国的东西,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进而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思想理论观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侧重于结果,内在联系表现在它们都是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关系。
3,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与各种“主义”的碰撞;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斗争;3)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及指导意义;4)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非正常命运及其错误剖析;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现实意义;6)马克思主义发展生产力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就;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
4,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答:一,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提供了现实需求1)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中,中国的封建主义成为资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忠实走狗;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当时①自然经济被破坏,但仍占优势,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力量很弱;②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实行联合统治;③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民饥寒交迫。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①中国遭受入侵后,社会状况必然发生变化;②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腐朽的办文明国家已陷入“绝望的”状态;③中国将来变化的前途---步入近代文明行列;4)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1922年的远东各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及而后的中国二大发表的宣言等;5)中国社会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需求是必然的。
3 从实践和认识关系,谈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以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条件和社会科学条件为基础的,其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的条件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同,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中国的国情才能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理论活动的过程,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也总结了国际的经验,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这三大理论成果的科学性、真理性,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那时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到遵义会议前,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和遭受重大挫折、面临生存危机的曲折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毛泽东等人还总结创立了一整套机动灵活的红军作战原则。
运用这些原则,红军以弱胜强,连续打破国民党军多次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教条主义者轻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迷信本本和外国经验,把毛泽东等人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斥为“狭隘经验论”,排斥毛泽东对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全盘否定毛泽东等总结的行之有效的红军作战原则,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一个好的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成功,重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先进性,关键是马克思主义通过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等优秀知识分子为传播与发扬,以中国特色、国情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答: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发展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一系列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本文将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结合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中国面临列强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的双重压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中国,成为一种指导革命斗争的理论工具。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党的早期领导人发现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
192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领导,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村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的革命道路。
这一道路在中国农村地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工作。
1956年至1976年,这一时期被称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这些过程来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然而,这些尝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诞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实现共同富裕,通过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
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一、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史: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被称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
——恩格斯老师说:生产力是决定的因素,经济是基础,但归根结底生产和生产力是最重要的,这是从历史长河的角度上分析问题。
若把历史分成一个一个片段,就不能永远把生产力放为决定因素。
起决定作用的可以是文化,可以是教育,可以是宗教,甚至可以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实事求是。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的指导思想,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科学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在第一个时期的开头,马克思学说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
”——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取决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了的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
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
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走向了胜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
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
简言之,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率先垂范,首开先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毛泽东思想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一问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开展,面对中国革命大起大落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许多共产党人纷纷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新途径的苦苦探索。
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理论勇气和惊人的求索能力。
他利用并创造一切机会对中国的过去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井冈山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等亲身体会,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发现并提出中国革命迥异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是像西方主要解决阶级问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它是一支中间力量,可以争取为革命的同盟军,而不能像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时将其视为革命对象;中国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而不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把城市无产阶级作为主要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首先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而不是像十月革命那样,首先举行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等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①提出:萌芽:李大钊最先提出: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②全党共识:延安整风第一次飞跃: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③第二次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理论成果(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①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指针)。
②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支柱)。
③倡导体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学风)。
二、毛泽东思想1、形成和发展:①背景: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②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③开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④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以后,抗日战争时期⑤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专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两种矛盾,十大关系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游击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④政策和策略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区别对待、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各个击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⑤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⑥党的建设理论:组织上入党思想上入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三大作风,两个务必⑦国际战略、外交工作理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个世界⑧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理论:解剖麻雀,学会弹钢琴⑨哲学思想:矛盾论,实践论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民族独立主权,依靠自己、争取外援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①形成和发展:A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 历史、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C 提出命题:1978—1982(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形成轮廓:1982(十二大)—1987(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E 系统概括:1987(十三大)—1992(十四大)南方谈话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F 明确概念:1997(十五大)科学阐述写入党章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作者:谌燕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7期摘;要: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特点,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发展历程大致包括三个阶段:良好开端、在挫折中艰难前行、快速发展。
总结不同阶段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包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关键词: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经验中共的历史,就是一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更长、也更艰难。
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已经取得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
一、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代中共领导集体一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尽管遭遇了许多挫折,但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总体上看,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轨迹,经历了奋越期、挫折期、发展期等三个阶段。
1、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八大召开以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良好开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翻开了新篇章。
而此时中国共产党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回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当时的具体实际为基础,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二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解决和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情况逐步好转,中国共产党于1953年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一化三改”。
1、单项选择题
【1080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
B.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C.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
答案:C
2、论述题
【108074】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但是,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党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特别是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
错误和挫折教育了党。
党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简答题
【108063】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具体说来,就是要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4、单项选择题
【108025】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王稼祥
D.张闻天
答案:A
5、简答题
【108071】简答如何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
答案: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6、简答题
【108064】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案: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7、单项选择题
【108020】温家宝总理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仰望星空》的诗文,这里的“仰望星空”其本来含义是指()。
A.胸怀远大理想
B.前瞻性的思考未来
C.注重理论研究与创新
D.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答案: C
8、单项选择题
【108028】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答案: A
9、简答题
【108069】简答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根本任务。
答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和提高、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10、论述题
【108073】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终于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继续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