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礼-静默的细节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奉茶的礼仪完整奉茶礼仪。
我向大家讲解一下奉茶礼仪的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斟茶的时候我们要斟7分满不要太满。
·第二个要点:还有要注意水的温度。
如果你的水的温度比较高不便于客户当下喝是吗?所以一定要看准备茶的温度。
如果说太烫一定要提醒客户的,以免烫到客户。
奉茶的时候有几个不同的角度。
例如这是一面桌子,奉茶可能会有三个角度可以用,是不是正面?左侧和右侧三个角度。
在奉茶当中的姿势都是不一样的,那具体采用哪一边的角度奉茶,根据你们当时现场的环境来选择。
·首先我们端茶杯的动作有托盘和没有托盘也有区别。
如果说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茶垫加茶杯,托在正胸前的位置,正胸前双手要托直,走路的时候要站直,挺拔的托着茶杯走向客户。
如果说我们有托盘的情况下,将它放在托盘里,让我们的手五指打开,放在左侧这是托盘。
另外一只手可以扶在托盘的沿上,这样以确保在端的过程当中的安全性或者是也是可以像我刚才这种方式,双手托着托盘的两侧放在你的正胸前。
这两种托盘都是可以的。
·那拿着茶杯走向客户的时候首先要行一个问候礼。
为什么?因为我们是离开再回来是不是间歇性见面?所以要问候客户,你不能突然的走到客户面前去,也许他在看手机,也许他在想事情,你突然的进入就是一种打扰。
所以我们在离开客户至少1米,1.5米以外的位置首先要问候您好,然后走向客户。
如果在侧边奉茶的时候放下茶杯,之后要告知客户这是什么茶,注意一个小的细节,茶杯的手柄要朝向客户的右手边,客户拿着才会方便。
茶杯放好以后,一个请茶礼,请慢用好谢谢。
然后退一步离开,站到1米以外的安全交流距离等待客人喝茶,不要马上就说话,等客人看他喝不喝茶,那么我们就等一下,等客人放下茶杯再去询问下一句话。
请问您有预约吗?请问您是约了哪一位顾问?好的请您稍等,我去请小杰顾问过来好的,然后再转身离开。
这是我们奉茶礼要加请茶礼,两个动作一起,这个放下是属于奉茶礼。
放下之后就要做一个请茶礼的手势,这个手势叫手恭礼,就是恭敬的恭。
平辈喝茶礼仪叩手礼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茶礼在中国社交场合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平辈之间喝茶时,叩手礼是一种常见的茶道仪式,它代表着敬意和友好。
本文将介绍平辈喝茶礼仪叩手礼的起源、含义及其正确的操作方法。
叩手礼起源于古代,最早是由士人在交往时使用的一种礼仪。
在古代,士人之间喝茶时,会先行叩手表示敬意和友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礼仪逐渐传承至今,并成为了平辈之间喝茶时的一种常见仪式。
平辈喝茶时进行叩手礼有着深远的含义。
首先,叩手礼代表着尊重和谦虚。
通过叩手,人们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敬意,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其次,叩手礼也是一种友好的表达方式。
在平辈之间,叩手礼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增进友谊。
最后,叩手礼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叩手礼,我们不仅向前辈们致敬,也将这一礼仪传承给后人,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正确进行叩手礼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叩手时要站直身体,保持站姿端正。
然后,双手自然下垂,手指轻轻合拢,掌心向内,双手稍微向前伸出。
接着,轻轻弯腰,使双手与对方的手掌轻触。
在双手触碰的瞬间,用力轻轻拍击对方的手掌,表示问候和尊敬。
最后,身体恢复直立,双手回到自然状态。
叩手礼的使用场合一般是在平辈间的茶会或茶叙中。
在这样的场合中,主人会接待来宾,为他们倒茶。
当茶杯端到客人面前时,客人可以先行叩手表示感谢和尊敬,然后再接过茶杯品尝。
在平辈之间进行叩手礼不仅能展示我们的敬意,也能增进彼此的感情,使茶会更加和谐愉快。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平辈喝茶时进行叩手礼是茶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仪式,它代表着尊重、友好和传统的传承。
通过正确操作叩手礼,我们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敬意,也能够促进社交关系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在喝茶时应当学会叩手礼这一茶道仪式,将茶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茶文化。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平辈喝茶礼仪叩手礼的起源、含义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茶道的传统仪式如何参与茶会的礼仪茶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它融合了艺术、哲学和礼仪。
作为一种传统的仪式性活动,茶道在茶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与茶会时,我们应该了解茶道的传统仪式,并恰当地遵守茶会的礼仪。
本文将介绍茶道的传统仪式和参与茶会的礼仪。
一、茶道的传统仪式茶道的传统仪式源于日本,并追求自然、朴素和平和的品味。
茶道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仪式:清水、煮水、点茶和享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仪式。
1. 清水仪式清水仪式是茶道中的第一步。
主持茶会的人先用清水清洗茶具,以净化一切。
这个仪式象征着净化心灵,准备开始茶道仪式。
2. 煮水仪式煮水是茶道中的关键步骤。
主持人将水烧开,然后将热水倒入茶壶中。
热水的温度要适中,以保证沏茶时的口感。
3. 点茶仪式点茶是茶道的精髓之一。
主持人会用特制的竹勺舀取适量的茶叶,并放入茶碗中。
接着,主持人会用热水冲泡茶叶,轻轻搅拌使茶叶和水混合均匀。
点茶仪式要求主持人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以展示自己的专注和技巧。
4. 享受仪式品茶是茶道中的最后一步。
主持人将沏好的茶送给每位参与茶会的人,大家可以品味茶的香气和口感。
享受茶的过程要静心专注,感受茶的美妙。
二、参与茶会的礼仪参与茶会时,我们应该恰当地遵守茶会的礼仪。
礼仪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提升了茶会的氛围与品质。
以下是一些参与茶会的礼仪准则。
1. 穿着整洁参与茶会时,应穿着整洁、得体的服装。
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夸张的装束,以免引起不适或不必要的注意。
2. 贵宾礼遇若在茶会中遇到贵宾,要给予特殊礼遇。
主持人和其他参与者应站起来迎接贵宾,向贵宾敬茶以示尊重。
3. 尊重主持人主持人在茶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应尊重主持人的决策和安排。
在参与茶会时,注意遵守主持人的指示,不要随意行动或决定。
4. 注意礼仪细节参与茶会时,要注意一些细节礼仪。
例如,与他人对话时应保持适当的音量,不要打断他人的发言;品茶时要端起茶碗,静静享受茶的味道;喝茶时要小口品尝,避免嘴唇直接接触茶碗等。
中国茶道礼仪叩手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哲学内涵。
作为一种尊崇的仪式,茶道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茶道的仪式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茶师在倒茶时会进行一种特殊的动作——叩手。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茶道礼仪中的叩手动作。
一、叩手的含义叩手,即在茶道仪式中,倒茶者会在斟茶之前或斟满茶后进行一次轻轻的叩手动作。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叩手既是对茶艺师傅的尊敬,也是对茶客的感谢。
茶师通过叩手,表达了自己专注的心态和对茶艺的追求;同时,也是对茶客的礼貌示意和对茶客品味茶汤的期盼。
叩手动作蕴含着尊重、谦逊和感恩的情感内涵。
二、叩手的形式叩手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茶道流派和个人习惯而有所区别,但总体上可以分为坐姿叩手和站姿叩手两种形式。
坐姿叩手一般出现在宴会或茶会中,茶客身处舒适的坐姿,茶师倒茶之前会轻轻把双手重叠放在大腿上,然后稍稍用力将双手往上推动,让双手从大腿上拂过,再轻柔地放回原位。
这个动作既自然又优雅。
站姿叩手则多见于茶艺表演或茶庄开业等场合。
茶师会站立在茶台旁,斟茶之前稍微弯腰,把双手合十于心前,然后向上推动双手,稍稍拂过胸前,再缓缓放下。
三、叩手的意义叩手作为茶道礼仪的一部分,具有深刻的意义,反映了茶道文化中的几个重要价值观。
首先,叩手是一种尊重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
茶道中的叩手动作,充分展示了茶师对茶客的尊重和器重。
通过叩手,茶师向茶客传递出自己身为茶师的专业精神和对茶客的敬意。
其次,叩手是一种谦逊的呈现。
茶道文化的核心之一,是通过谦逊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
在叩手过程中,茶师体现出对茶艺的虔诚和对自己的谦逊态度。
茶师希望通过这个动作向茶客传达出自己对于茶道的谦逊和对于茶客的友好。
最后,叩手也是一种感恩的体现。
在中国文化中,感恩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
茶师借叩手之机,向茶客表达对于茶客品味茶汤、欣赏自己茶艺的感激之情。
茶艺的六大礼仪茶艺是饮茶时的礼节,它是一门文化和艺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欢迎。
茶艺的礼仪是要求茶客遵守和实践的行为准则。
此外,它可以使客人更安静地享受茶道,同时观察饮茶中的精致技艺。
下面,我们来看看茶艺的六大礼仪。
第一,仪式。
在进行茶艺之前,客人需要在茶室里仪式性地介绍自己的简历,以及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同时,客人也需要分享背后的精彩故事,以及菜单上的每种茶的特色和描述。
这使茶客有机会了解对方,更好地感受茶的滋味。
第二,礼貌。
茶客应该坚持礼貌,遵守茶艺规则,在茶室里尊重他人,不说无关话题,避免创造不良气氛。
也不要拍照,甚至离开茶室,礼貌地把茶盘和茶杯送回原处,表示尊重他人以及对茶艺的尊重。
第三,诚恳。
当品尝茶的时候,客人应该诚恳地感受茶的滋味和香气,而不是一味地碾压。
将心思沉浸在茶中,相信客人可以得到满足感和安定感。
第四,沉静。
茶艺要求客人保持沉静,以便于理解和掌握茶艺的特征。
客人也可以在思索中有所体会,来体味茶。
第五,遵守规矩。
客人应该按照老师或者服务员的提示,按照固定的茶艺礼仪去品尝茶,不要乱动茶具,不要以自己的意愿来改变提供的流程。
第六,热情。
茶客应该热情踊跃地参与茶艺,跟老师和服务员进行交流,展示自己对茶艺的热爱,让茶艺更加精彩纷呈。
总的来说,要想品尝茶的精髓和魅力,必须遵守茶艺的六大礼仪。
一个不严格遵守茶艺礼仪的人,不仅没有享受到茶艺流程带来的乐趣,还容易产生不良影响,破坏茶艺文化氛围。
只有认真遵守,才能更好地欣赏茶艺的美妙,在自然中尊重传统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行茶的礼仪叩奉标准
行茶的礼仪叩奉标准包括以下步骤:
1. 晚辈向长辈: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2. 平辈之间: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 长辈向晚辈: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以上是行茶的礼仪叩奉标准的相关信息,不作为指导建议,仅供您参考。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如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茶道手势及礼仪
茶道是日本长久以来倡导的一种文化艺术,也是日本非常重视的一种传统文化,把饮茶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承,饮茶过程中除了懂得茶叶,陶器,及茶具的使用外,饮茶的礼仪以及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便是茶道行为规范及手势的讲解。
首先是茶室的礼仪, --好佩带鞋子和礼帽的准备,走进茶室时要肃立敬礼;
其次是跪姿礼仪, --果要进行跪姿,需要把右腿置于左腿之上,并将双手两臂垂放在膝盖之上,表示尊敬;
再次是客人拜访时的礼仪,--拜访茶室时,要以跪姿的姿势礼让茶室的主人,表示尊敬;
最后是茶道中的手势礼仪,--饮茶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动作的礼仪,用手取饮茶杯,取茶杯前要鞠躬;把茶杯送到口前时要保持手的抬高,中途将茶杯下放时要把手伸到茶室的中间,不要把茶杯置于茶室外面;在品茶时要手中捧着茶杯,要尽量保持双手收放;对别人请客时要盛一杯茶,然后以双手举起茶杯,将其以右臂半弯航礼仪状,以檀杵举杯,示意致意;饮完茶后不要喝水,要用茶匙把剩茶往茶杯底来,再将茶杯端起,后将茶杯下放到茶室中央,把茶杯放在桌上时要把茶杯的底面抬高,示意对茶的尊敬。
茶道在文明历史演进的发展中重视手势礼仪,茶道的礼仪也被称为“茶礼”,在茶道行为中重视的是把尊重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欣赏美好的茶香,体会茶道文化带来的美好。
茶道的手势礼仪也是茶
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饮茶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手势之间的互动,尊重团体,遵守礼仪;最后,注意在仪式结束后,要以跪姿的姿势告礼,表示尊重,以此向茶农及茶师表达谢意。
韩国茶道的茶礼茶道中什么是礼的基础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
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韩国茶道的茶礼,一起来看看。
韩国茶道的茶礼1.迎宾:宾客光临,主人必先至大门口恭迎,并以“欢迎光临”、“请进”、“谢谢”等语句迎宾引路。
而宾客必以年龄高低、顺序随行。
进茶室后,主人必立于东南向,向来宾再次表示欢迎后,坐东面西,而客人则坐西面东。
2.温茶具:沏茶前,先收拾、拆叠茶巾,将茶巾置茶具左边,然后将烧水壶中的开水倒过茶壶,温壶预热,再将茶壶中的水分别平均注入茶杯,温杯后即弃之于退水器中3.沏茶:主人打开壶盖,右手持茶匙,左手持分茶罐,用茶匙捞出茶叶置壶中。
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投茶法。
一般春秋季用中投法,夏季用上投法,冬季则用下投法。
投茶量为一杯茶投一匙茶叶。
将茶壶中冲泡好的茶汤,按自右至左的顺序,分三次缓缓注入杯中,茶汤量以斟至杯中的六、七分满为宜。
4.品茗:茶沏好后,主人以右手举杯托,左手把住手袖,恭敬地将茶捧至来宾前的茶桌上,再回到自己的茶桌前捧起自己的茶杯,对宾客行“注目礼”,口中说”请喝茶”,而来宾答“谢谢”后,宾主即可一起举杯品饮。
在品茗的同时,可品尝各式糕饼、水果等清淡茶食用以佐茶。
韩国茶道的历史一、新罗统一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吃茶品茗习惯遍及,中国茶道——煎茶道形成并风行,茶文学隆盛,茶具自力成长,茶字画初起,茶馆抽芽,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第一个高峰。
新罗吃茶品茗之始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为求佛法前往中国的僧人中,载入《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年夜部分是在中国经由10年旁边的用心修学,尔后返国传教的。
高丽期间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载:“茶自善德王有之。
”新罗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
高丽期间普觉国师一然《三国遗事》中收录的金良鉴所撰《驾洛国记》记:“每岁时酿醪醴,设以饼、饭、茶、果、庶羞等奠,年年不坠”。
茶道礼仪中的敲桌子喝茶人人都会,可是在喝茶过程中的茶礼你可知多少?中国的茶道历史悠久,在喝茶的过程中,要留意好一些礼仪,这样才是真正懂茶之人。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茶道礼仪中的敲桌子,盼望能够帮到大家哦!茶道礼仪中的敲桌子在别人给我们倒茶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许多人都会在茶杯旁边用手指敲三下,这桌子为什么要敲,坚信很少人去正在了解,敲这三下,可是有讲究的。
首先来明确一下这个手指敲桌子三下的礼仪名字叫什么,叫叩指礼。
叩指礼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晚辈给长辈行的礼,也可以翻译为师下级给上级的的礼,假设是你有老板或者是家里的长辈给你倒茶的时候,这个叩指礼你就要这样行了,把五个手指合成一个拳形,拳背朝上,用五只手指同时敲桌面,这样做的意思为:心悦诚服地给倒茶人行跪拜礼。
只要敲三下就可以了,要是你遇到了自己特殊敬重的人,你就可以敲九下,意思相当于三跪九叩了。
在平辈之间行叩指礼,不须要太过注意于细微环节,因为大家都是同辈中人,可以得上是志同道合,这样行礼时候只须要把食指和中指合并,在茶杯旁边轻轻地敲三下就行。
这样就可以表达你给对方的敬重,晚辈给长辈倒茶时,或者是你的员工给你倒茶时候,你行的叩指礼就是与大家的不一样,可以用一只手指在茶杯旁边敲一下,或者是在你遇到了比拟观赏的人,可以选择敲三下,表达你的观赏。
茶道根本礼仪一、容貌每个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选择,天生丽质是靠父母的遗传之福,但并不必须能做到艺美。
正如俗话说:机灵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是惊慌,并不觉得美。
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特别自信,灵气逼人。
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
假如真正的天生丽质,那么干净大方即可。
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以安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
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二、姿态姿态是身体呈现的样子。
茶艺服务中常用的礼节
茶艺服务中常用的礼节包括鞠躬礼、伸手礼、叩手礼等。
鞠躬礼:通常用在茶艺人员迎宾、茶艺表演及送客的时候。
行礼的时候,站式双手要自然下垂,微弯,坐式和跪式需将双手放在双膝前面。
伸手礼:是茶事活动中常见的礼节,主要用于介绍茶具、茶叶、赏茶和请客人传递茶杯等。
行伸手礼的时候,手指要织染并拢,大拇指往内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时讲:请、请观赏、谢谢等。
叩手礼:意指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单指叩击茶桌两三下,表示谢谢你的寓意。
有的地方,前辈给晚辈倒茶时,晚辈必须双手指叩击茶桌以示谢谢。
此外,还有迎客礼、送客礼等。
敬茶礼仪标准的上茶步骤是双手端茶(不接触茶杯杯口),附在杯托附近,置于客人右手附近,是最适当的做法,同时注意茶汤七分满,并需要及时更换茶叶,添加茶汤。
一般来讲,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即应为之续上,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茶叶见底。
品茶礼仪当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征求意见,询问大家“想喝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可以在对方所提供的几种选择之中任选一种,或告之“随便”。
主人为自己上茶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即起身站立,双手捧接,并道以:“多谢。
”不要视而不见,不理不睬。
当其为自己续水时,亦应以礼相还。
其他人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其答谢。
在端起茶杯时,应以右手持杯耳。
端无杯耳的茶杯,则应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
不要双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
行茶六式礼法
第一式: 止
诚意正心以礼恭敬(行礼)
静默十息安顿主宾(低头静心)
第二式: 定
格勿善用壶婉温醒(开盖,提壶温盖碗、放壶、合盖留缝)
君子不器知止有定(把盖碗中的水倒入公道杯,放回后顺势将盖子打开。
)
第三式: 静
心不妄念投茶闻香(拿茶则、茶拨,将茶投入盖碗,闻香,请香) 无臃无余仁者主静(将公道杯中的热水分别倒入品茗杯烫杯)
第四式: 安
从容有度润茶显性(①取回盖碗、开盖,注水润茶,合盖留缝;
②将润茶水倒入水盂,收回看茶,盒盖留缝。
)
静水温杯德成智出(回旋转杯温杯)
第五式: 虑
思虑精审注水泡茶(开盖拿盖、提壶注水、合盖不留缝)
行事周详吾日三省(低头静思、静待酝香)
第六式: 得
心安理得均汤品茗(出汤、均汤、请茶、品茶、)
客随主境茶道始成(行礼)
5.结束:主泡行礼,恭请品茶!。
基本的喝茶暗语有哪些(一篇)基本的喝茶暗语有哪些 1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
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七、暗下逐客令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八、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九、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着,欲有“某人无茶色”。
对于人们在茶事活动中静净敬描述茶事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它的核心是静净敬。
在这个繁忙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参与茶事活动,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参与茶事活动的人们,会进入一个宁静的环境中。
茶室通常被布置得简单而雅致,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一些简洁而精美的茶具。
在这个环境中,人们可以远离喧嚣和压力,沉浸在寂静的氛围中。
在茶事活动中,人们会以静净的心态对待每一个细节。
他们会细心地准备茶具,将每一件器皿都擦拭得干净明亮。
他们会用专注的眼神注视着泡茶的过程,每一个动作都慢慢而谨慎地进行。
他们会用柔和的语调与他人交流,不带任何嘈杂的声音。
在茶事活动中,人们会以敬意对待茶叶和水。
茶叶是大自然的馈赠,水是生命的源泉。
人们会仔细选择优质的茶叶,用温热的水冲泡,让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得以充分展现。
他们会将茶叶和水当做宝贵的礼物,用心珍惜和呵护。
在茶事活动中,人们会以敬畏的心情品味茶水的味道。
茶水是一种独特的饮品,它有着丰富的滋味和层次。
人们会用敬畏的心情品味每一口茶水,感受它的香气、口感和余味。
他们会细细品味,慢慢感受茶水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茶事活动中的人们,会以静净的心情与他人交流。
他们会用温和的语言与他人交谈,倾听对方的心声。
他们会分享茶水的美好,交流对茶的感悟。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和理解,建立起深厚的人际关系。
茶事活动中的人们以静净敬的态度面对一切。
他们追求内在的平静和宁静,通过参与茶事活动来达到这个目标。
茶事活动不仅是一种文化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让我们一起走进茶事活动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静净敬。
喝茶的叩手礼知识
喝茶的叩手礼是茶道中的一种礼仪,也是茶道修行的基础技能之一。
喝茶时先手握茶杯,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用力轻敲茶杯底部,叫做“叩杯”,然后再将茶杯端起,用自己的手心喝茶。
这种叩手礼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提高品茶的技巧,还能够表达出对茶艺和茶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在喝茶的过程中,适时地展现出优雅的叩手礼,不仅会给自己增添雅致的气质,还能够让人感受到茶道的博大精深和文化魅力。
因此,学习喝茶的叩手礼知识,是茶道爱好者必备的一项技能。
- 1 -。
三种叩手礼
第一种叩手礼:平辈给平辈倒茶:只需要食指和中指并拢,轻敲桌面三下即可,表示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
第二种叩手礼:长辈给晚辈倒茶:晚辈应将右手握拳,拳背朝上,用五指轻敲桌面。
一般敲三下即可,意思是五体投地,为倒茶之人行叩拜之礼。
第三种叩手礼:晚辈给长辈倒茶:长辈可以用一只手指在茶杯边缘轻敲一下,表示尊重。
或者,如果长辈遇到比较欣赏的晚辈,可以用中指在茶杯边缘轻敲三下,表达你的欣赏。
扣手礼传于清代,据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茶馆喝茶时,皇帝给官员倒茶,这在正常情况下是需要谢跪行礼的。
但是微服私访又不能行礼,情急之下灵机一动,官员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既保了密又不失礼数,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
除了这三种扣手礼,茶桌上的礼仪还有很多。
很多人都爱喝茶,喝茶的规矩却了解的很少,这里推荐茶友们阅读一下喝茶规矩基本礼仪,茶桌上的礼仪和禁忌,这些茶桌上的礼仪暗语是茶桌上必备的东西。
茶道礼仪的基本流程茶道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文化,它不仅仅是饮茶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茶道礼仪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茶道的基本流程和仪式。
下面将介绍茶道礼仪的基本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茶道礼仪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清洁茶室、准备茶具和茶叶等。
清洁茶室是茶道礼仪的基本要求,只有保持室内的清洁整洁,才能给来宾带来舒适的感受。
准备茶具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匙等,这些茶具需要事先清洗干净,摆放整齐。
准备好茶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茶道礼仪了。
二、迎宾茶道礼仪的第一步是迎宾。
当来宾到达茶室时,茶道主人需要亲自前去迎接。
迎宾时,茶道主人要用礼貌的语言向来宾表达欢迎之意,并引领来宾进入茶室。
三、净心茶道礼仪非常注重内心的净化。
在进入茶室之前,茶道主人会要求来宾在茶室外净手、净口和净心。
净手是指用清水洗手,净口是指漱口清洁口腔,净心是指放下杂念,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四、点茶点茶是茶道礼仪的重要环节。
茶道主人会用特制的茶炉将茶水烧开,然后将热水倒入茶碗中。
接着,茶道主人会将茶叶放入茶碗中,并用茶筅搅拌茶叶和热水,使其充分混合。
点茶的过程需要细致入微,茶道主人需要掌握好火候和茶叶的分量,以保证冲泡出的茶水口感和香气的完美。
五、奉茶奉茶是茶道礼仪的高潮之一。
当茶水冲泡好后,茶道主人会将茶碗从茶筅上取下,并用双手将茶碗递给来宾。
来宾接过茶碗后,要用右手托住茶碗,左手托住底部,然后向茶道主人鞠躬,表示谢意。
接着,来宾要品尝茶水,用舌尖轻轻舔一下茶碗的边缘,然后慢慢品尝整杯茶水。
品尝茶水时,来宾要静心细细品味茶水的味道、香气和口感。
六、交流在品尝茶水之后,茶道主人和来宾可以进行一些交流。
交流内容可以包括对茶水的评价、对茶道的理解和对艺术的讨论等。
茶道主人会倾听来宾的意见,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七、送客当茶道礼仪即将结束时,茶道主人会送客。
送客时,茶道主人会亲自送来宾至门口,并向来宾表示感谢。
来宾也要向茶道主人道谢,并告别。
静茶七式感受
静茶七式,是通过泡好一杯茶的训练,唤醒我们本来清净的心。
同时是在帮助我们摄心,把向外追逐的心拉回身处的空间,拉回当下的茶席,拉回手中的茶,最后拉回内心。
让我们在茶汤中体会禅味,在尘世中感受清凉。
这一份禅林气息,仿佛看到禅师们在山中结庐而居,对坐饮茶,超然自在。
认识本心的过程。
静茶七式中,要学会3个放:放下、放空、放松;学会和烦恼、情绪共存。
看到它人和会见重要的人的时候,当然静茶七式是需要经过多次的练习,才可以正式会客的时候展现,从而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这个过程中以茶相和,以禅相知。
将禅的智慧带到茶文化中。
希望您能满意给个赞吧祝您生活愉快哦,第一式:感恩行礼;第二式:静心备器;第三式:煮水听茗;第四式:温器传香_这是认识本心的过程。
静茶七式中,要学会3个放:放下、放空、放松;学会和烦恼、情绪共存。
看到它人和会见重要的人的时候,当然静茶七式是需要经过多次的练习,才可以正式会客的时候展现,从而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这个过程中以茶相和,以禅相知。
将禅的智慧带到茶文化中。
茶礼-静默的细节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中国茶道蕴含着许多中国的文化,虽然中国茶道没有类似日本茶道那样非常严格的形式,但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的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的品饮氛围:
茶主人:
1、茶席布置简单
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如为干泡,必须出现在桌面的渣方(水盂),应尽量放置在顺手,但不抢眼的地方,杯子及用具。
花器等装饰,应符合主题;盖置一类的小件装饰,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茶席融为一体或与主泡器具呼应。
避免喧宾夺主。
2、茶具清洁
所有茶器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透明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杯子上面。
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
但是不包括玻璃公道上黄褐的茶垢,也不包括渣方、壶承、茶盘上面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这些个人喜好和不拘小节,请尽量不要应影响到他人的感官。
3、避免接触他人杯口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倒茶者如此泡茶:a、拿杯子不讲究方式,直接用手拿杯口;b、赏玩他人自用杯。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无论取杯还是奉茶、借看他人自用杯。
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环处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逢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4、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款客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不要用手抓。
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这是讲卫生、讲文明的表现。
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
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
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
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
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大家就会坐立不安。
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自逆时针。
8、分茶
所谓“高冲水,低斟茶“讲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刀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
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原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
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
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
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
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
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
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11、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
原因是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的无序。
12、宾客以扣指礼谢茶时应会礼
通常倒茶给宾客时,比较讲究的茶人,会行扣指礼谢茶,如茶主人此刻仍手持公道或茶壶倒
茶,应微笑向宾客微微点头示意作为回礼。
13、烧水壶蓄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蓄水时,可以在需要蓄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4、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5、茶壶擦拭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
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茶客人
1、注意穿着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礼仪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
除了仪表整洁外,还要求举止庄重得体,落落大方。
2、知客位尊卑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主随客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位”!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
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3、忌讳对头坐
座位方面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的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两个人,也不要坐“对头”的,知礼的客人应该做主人右边的“卑位”,人多,实在避免不了“做对头”的情况,小孩子来坐这个位置。
4、此“吃茶”非彼“吃茶”
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应大口吞咽茶水,或喝得咕咚咕咚直响。
应当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尝。
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茶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
切不可以手从杯里捞出来扔在地上,也不要吃茶叶。
5、关于吸烟
喝茶严禁抽烟。
实在忍不住了,也应该是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的。
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
6、茶酒之别
喝茶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的,喝茶与喝酒色还是有区别的。
7、回礼
客人的礼仪最重要的是答礼,也称回礼!所谓的第一道礼节,是指主人冲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请你品尝的时候,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礼。
正式的、正规的第一次客人回礼是这样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双手接过(或者双手捧起茶杯)先闻香,后慢慢缀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称赞主人(或者茶艺或者茶香或者其他的,随便你咯)
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如今的电视剧武侠片上面的就是,大多做得挺规范的。
合十者,双手手掌伸长合在一起就是啦。
一躬,躬身行礼。
躬身越低,表示对于主人越发尊敬,对于主人是长辈客人是晚辈,躬身应该至少为45度的“倾斜角”的哦! 在现代的很少使用如此正规的回礼,但也常会有讲究的茶客随不起身但依然行礼的情况。
8、扣指礼
在茶主人为客续杯时,可行扣指礼,表示对茶主人殷勤逢茶的感激。
详见本站:s1110 饮茶礼节- 叩指礼
9、控制言行
所谈话题,切不可说人是非,道他人长短。
亦不宜眉飞色舞,击节拍案。
气氛安静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中国茶道目录
道
道中国茶文化
s1101 中国茶历史:茶起源、唐、宋、明
s1102 中国茶道精神
s1103 中国茶道构成的四大要素
s1104 中国茶道历代法则
s1105 禅宗茶道世俗茶道
贵族茶道雅士茶道
s1106 中国茶道的本质和发展
s1107 中国茶道与道教
s1108 潮汕茶道峨嵋派茶道
s1109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 3篇
s1110 饮茶礼节- 叩指礼
s1111 中国茶文化价值观
s1112 中国茶礼静默的细节新
s1120 六观品茶-听心、觀色、嗅香
辨味、喉韵、寻魂
s1130 泡茶用水新
道日本茶道
s1301 日本茶道的起源与诞生
s1302 日本茶道史的十个阶段
s1303 日本茶道七大美学
s1304 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s1305 日本茶道概述
道韩国茶礼
s1401 韩国茶礼的由来
s1402 韩国茶礼的特点
s1403 韩国茶礼-叶茶法
s1404 韩国茶礼的概述
道茶事
s2101 茶圣陆羽与智积禅师
s2181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逸事
s2182 茶事公案「壹」“吃茶去”新
s2183 茶事公案「貳」“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新
s2184 茶事公案「叁」“坐請坐請上座茶泡茶泡好茶”新道心茶
s2201 道与禅
s2202 心茶十德 ; 一期一会
s2203 人情的碗 ; 茶和交友
s2204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s2005 佛的足迹 ; 問禪不語图
s2006 茶之六度 ; 禅茶一味
s2007 柔韧之茶 ; 力量之茶
s2008 忧伤之茶 ; 欢愉之茶
s2009 清醒之茶 ; 格调之茶
s3011 为什么要“学”饮茶?
道雅事
s4100 雅集:重建中国式沙龙
s4101 寬坐吾舍「壹」有朋來訪图s4102 寬坐吾舍「貳」奇蹟图
s4103 寬坐吾舍「叁」茶诗五篇图s4104 寬坐吾舍「肆」茶诗五篇图s4105 寬坐吾舍「伍」本已俱足图s4200 花道图
s4300 英伦下午茶亦有其道图
s4151《金刚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