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临床研究述要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牛蒡子,清热之外,还有一个特点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牛蒡子,清热之外,还有一个特点。
现在的季节正是夏天暑热的时候,顺应《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的理念,避暑就是我们现在说得最多的一个话题。
说到避暑,自然就离不开清热解毒。
而提起清热解毒,我们会想到些什么?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想起金银花、绿豆、西瓜之类。
但舍此之外,牛蒡子也是一味不得不详细说说的中药了。
牛蒡子在中药里有比较高的地位,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它就被列为中品。
一开始的名字被叫做“恶实”,此外,还有牛子、大力子、鼠粘子等别名。
从植物来源来说,牛蒡属于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牛蒡的成熟果实。
它的植株大概有1到1.5米高,有较多分枝,果实为瘦果类,略呈弯曲的长倒卵形,外表灰绿色。
牛蒡子虽然各地均有出产,尤其东北产量尤多,但它的道地药材却是浙江桐乡,称为“杜大力”。
从外观上看,牛蒡子是一种果实,外形消瘦,为倒卵形,外皮褐色,有数条稍微突起的纵棱,表面还能见到紫黑色斑点,下端有一凹窝为果柄痕。
牛蒡子的外皮很坚硬,却容易被嗑开,破开后可见两片子叶,含有丰富的油脂,气微而味苦。
入药的牛蒡子以粒大饱满,灰褐色者为佳,一般炒黄后入药。
现代科学发现,牛蒡子含有牛蒡甙和大量的油脂。
它的药理作用大概有两个方面:1、利尿解热。
2、抗菌。
由于牛蒡子含有大量的油脂(约占20%左右),所以,传统的中药炮制里一般将其炒黄后使用。
性味辛苦而寒,能入肺、胃二经,能散风热、宣肺气、透疹解毒。
在历代医家手里,牛蒡子被广泛运用于感冒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痈肿疮毒等证。
郁郁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和解毒作用,尤其适宜以下几种情况。
1、风热表证:风热袭表而致咽喉肿痛,牛蒡子常与荆芥、薄荷、桔梗、甘草等配伍,代表方剂如牛蒡汤。
2、风热里证:很多人认为,牛蒡子既然适用于表证,显然就不适合里证了。
但牛蒡子对于里热引起的便秘却又非常合适。
尤其是风热在表,外有表证而内有便秘,牛蒡子可谓能表里双解;3、便秘:因牛蒡子富含油脂,有不错的润肠通便之用,中医称之为“滑肠”。
牛蒡子的药理研究进展摘要:总结近年来对牛蒡子的研究工作和文献,对有关牛蒡子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别从药用历史、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牛蒡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81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45-01牛蒡子来源于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属牛蒡的干燥成熟实,性寒、味辛苦、归肺胃二经。
中医理论认为牛蒡子有辛凉解表、疏风散热和清热解毒的功效, 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多痰和麻疹等症,其主要成分为木脂素类、挥发油、多糖等。
药理学研究证明有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炎、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1 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徐力采用角叉菜胶肿胀模型、组织胺及五羟色胺性血管通透模型,和甲基纤维素气囊模型考察牛蒡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发现牛蒡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由组织胺及五羟色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对白细胞移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王小晓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复方牛蒡子含片可抑制小鼠耳廓炎性肿胀程度及炎性灶内白细胞的聚集,可减轻急性咽炎模型大鼠咽腔组织黏膜的炎症表现,使急性咽炎症状缓解,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其抗炎作用和对咽炎黏膜的改善作用均增强,因此可以说复方牛蒡子含片良好的抗炎作用是其治疗急性咽炎的一个重要药理学作用基础。
另有实验研究证明牛蒡多糖能显著地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小鼠脾脏、胸腺器官相对重量,说明牛蒡多糖具有较强的调节体液免疫功能和调节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2 抗肿瘤作用牛蒡子苷和苷元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的作用差异很大,通过牛蒡子苷和苷元对几种肿瘤的作用比较, 说明主要活性物质为苷元。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对肺癌、皮肤癌、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等都有一定活性。
耿果霞等通过实验观察牛蒡子醇提物对实体瘤抑瘤率和腹水瘤生命延长率的影响,发现醇提物3个剂量组对小鼠宫颈癌的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均> 30%, 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牛蒡子醇提物对小鼠宫颈癌有一定的抗癌疗效。
牛蒡被称为东洋参,原产中国,《本草纲目》称“牛蒡”(又称大力子)是两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其根均可入药,也可食用,《本草经疏》称其为“散风除热解毒三要药“。
《本草纲目》称其“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牛蒡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在日本可与人参媲美,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它全身是宝,富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其中所含胡萝卜素比胡萝卜高280倍。
目录∙ 1 简介∙ 2 概述∙ 3 营养成分分析∙ 4 价值功能∙ 5 药用及功效牛蒡开放分类:中国植物中药农作物各类植物名称植物被称为东洋参,原产中国,《本草纲目》称“牛蒡”(又称大力子)是两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其根均可入药,也可食用,《本草经疏》称其为“散风除热解毒三要药“。
《本草纲目》称其“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牛蒡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在日本可与人参媲美,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它全身是宝,富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其中所含胡萝卜素比胡萝卜高280倍。
目录∙ 1 简介∙ 2 概述∙ 3 营养成分分析∙ 4 价值功能∙ 5 药用及功效∙牛蒡牛蒡学名ArctumIappaL,别名牛菜、大力子、牛子、蝙蝠刺、东洋萝卜。
是一种以肥大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叶柄和嫩叶也可食用,牛蒡的肉质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每l00克鲜菜中含水分约87克,蛋白质4.1-4.7克、碳水化合物3.0-3.5克、脂肪0.1克,纤维素1. 3-1.5克。
胡萝卜素高达390毫克。
维生素C l.9毫克。
在矿物质元素中含钙240毫克,磷1 06毫克,铁7.6毫克,并含有其它多种营养素。
牛蒡肉质根细嫩香脆。
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
牛蒡为菊科草本直根类植物,性温、味甘、无毒。
别名大力子、东洋参、牛鞭菜等。
牛蒡子和牛蒡根既可入药也可食用。
原产中国公元920年左右传入日本,在日本栽培训化出多个品种,20世纪八十年代末由日本引种菜用牛蒡,大部分出口,少量进入国内市场。
牛蒡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摘要:牛蒡是很好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化学结构复杂,生物活性广泛。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牛蒡进一步开发利用于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牛蒡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牛蒡(Arctium lappaL)又名东洋参、东洋牛鞭菜、恶实、息桑、莫若罗等,《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大力子、英文名为Burdock,是桔梗目菊科菜蓟族牛蒡属两年生草本植物。
牛蒡喜强光,耐热耐寒耐旱,野生于欧洲、北美及我国东北到西南广大区域。
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将其驯化为蔬菜,培育出诸多品种予以种植。
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日本再次引回并广泛种植,逐步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牛蒡生产基地,并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江苏省徐州市是最大的牛蒡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尤以沛县河口、丰县金陵两地种植最广[1]。
山东青岛至泰山地区品种优良,临沂苍山县(现兰陵县)为中国牛蒡之乡。
1.牛蒡的化学成分1929年,日本人田川越从牛蒡子中提取到牛蒡子苷,揭开了对牛蒡化学成分研究的一页。
近一百年来,各国学者们纷纷从牛蒡中提取到各类化合物共计有一百余种。
牛蒡主要分根、茎、叶和果实,提取的成分各有不同。
牛蒡根中含菊糖、果糖及多炔、多酚类化合物。
郝林华等[2]用水浸提取法提取到菊糖,其含量约占牛蒡根干重的34%,为牛蒡根主要活性成分。
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荣宾宾[3]采用酸性水为溶剂从牛蒡叶中快速提取到奎宁酸、原儿茶酸、异绿原酸等有机酸类、黄酮类、苷类及萜类等抑菌活性物质。
牛蒡干燥成熟果实又称为牛蒡子,牛蒡子中含牛蒡苷、挥发油、亚油酸、亚麻酸、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木脂素类的含量最高[4],牛蒡苷的提取率占10.67%,居木脂素之首。
牛蒡苷的提取率是牛蒡子是否可作为药材的重要检测指标。
2.生物学活性牛蒡古代用作传统医药,在古书中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详载:牛蒡性温、味甘无毒,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并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偶见小方晶。
【化学成份】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水解生成牛蒡甙元(arctigenin(glucose)[1]。
又含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1],络石甙元(trachelogenin倍半木质素(sesquiligenan)AL-D及 AL-F[1]。
种子含牛蒡甙[3],牛蒡酚(A、B[4]、C、D、E[5]、F、H[6]。
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arachic硬脂酸(stera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药理作用】1.对肾病变的作用:取5周龄的Wistar系雄性大鼠腹腔注射l0mg/kg的氨基核苷每10天次,连续6但经口服给药则显未效果。
2.抗菌作用: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形奴兴氏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甙元有抗癌活性。
【鉴别】理化鉴别(1)取脱脂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温浸1h验:①取滤液2ml,加入1%液2ml,加入等体积的3%碳酸钠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则溶液呈红色。
(检查木脂素类)(2)取本品粗粉5g,加稀盐酸水溶液(pH1.0-2.0)浸泡过夜,滤过。
取滤液3份各2ml,置3剂、硅钨酸试剂各1滴,则分别产生白色、棕红色及白色沉淀。
(检查生物碱)(3本品粉末少量,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炮制】1.净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2.放凉。
3.酒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杂质,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性味】味辛;苦;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
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注意】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
牛蒡子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缓解消化不良•牛蒡子具有促进消化和增加食欲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帮助消化系统更好地运作,减轻胃部不适和胀气等问题。
•牛蒡子还含有一些对胃酸分泌有调节作用的成分,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和消化不良症状。
2. 改善便秘问题•牛蒡子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的蠕动,促进便便的排出,缓解便秘问题。
同时,牛蒡子还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可以减轻排便时的不适感。
3. 抗氧化作用•牛蒡子富含多种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多酚类化合物等,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过程,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4. 提高免疫力•牛蒡子中含有一些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的成分,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5. 改善皮肤问题•牛蒡子中含有一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成分,可以减少黑色素的积累,淡化色斑和雀斑。
同时,牛蒡子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一些皮肤问题,如痤疮和湿疹等。
6. 降血脂•牛蒡子中含有一些能够调节血脂的成分,如亚油酸和槲皮素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7.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预防癌症的发生。
8. 调节血糖•牛蒡子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降低,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9. 保护肝脏•牛蒡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的健康。
10. 舒缓身体疲劳•牛蒡子中含有一些能够增强体力和抗疲劳的成分,可以缓解身体疲劳,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牛蒡子具有缓解消化不良、改善便秘、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改善皮肤问题、降血脂、抗肿瘤、调节血糖、保护肝脏和舒缓身体疲劳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
在使用牛蒡子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使用,并遵循适量食用的原则。
牛蒡子(《名医别录》)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种子。
栽培或野生。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浙江、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省,以东北三省产者为佳,俗称“关大力”。
原植物常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寒。
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滑肠通便。
临床用名有生牛蒡子、炒牛蒡子。
【本草汇言】《名医别录》:味辛,平,无毒。
主明目,补中,除风伤。
根茎,治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
《本草拾遗》:味苦,主风毒肿诸瘘。
《药性论》:亦可单用,味甘,无毒。
能主面目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洗五藏恶气,子研末投酒中,浸三日,每日服三二盏,任性饮多少,除诸风,去丹石毒,主明目,利腰脚。
又食前吞三枚熟下,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又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饮食之,消胀壅,又茎叶煮汁酿酒良。
又取汁夏月多浴,去皮间寻寻如虫行风,洗了慎风少时。
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入少许盐花。
《珍珠囊》:疏风壅,涎唾多,咽膈不利。
微炒,同入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
《药类法象》:主明目,补中,除风。
主风毒肿,利咽膈,吞一枚可出痈疽疮头。
《药性赋》:味辛,平,无毒。
降也,阳也。
其用有四:主风湿瘾疹盈肌,退寒热咽喉不利;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汤液本草》:《象》云:主风毒肿,利咽膈。
吞一枚,可出痈疽疮头。
《珍》云:润肺散气。
《本草衍义补遗》:洁古云:主风肿毒,利咽膈,吞一粒可出痈疽头。
《主治秘诀》云:辛温,润肺散气,捣碎用之。
东垣云:味辛平、甘温,主明目,补中及皮肤风,通十二经。
《本草发挥》:洁古云:主风肿毒,利咽膈。
吞一粒可出疮疽头。
《主治秘诀》云:辛温,润肺散气。
捣碎用之。
《本草纲目》:消斑疹毒。
《本草经疏》:恶实至秋而成,得天地清凉之气。
《本经》言辛平,藏器兼苦。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桂秀刘策孙大系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0期摘要:本文综述了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牛蒡子的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基础。
查阅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总结,多项研究证明,牛蒡子可有效控制血糖,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结论:应进一步探索牛蒡子的作用机制,开发其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治疗前景。
关键词:牛蒡;资源分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牛蒡子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一传统中药,历版药典均有收载。
牛蒡子始载于《本草图经》,味辛苦,性寒,归肺胃二经,具有疏散风热、祛痰止咳、解毒透疹、利咽消肿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风热或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疹出不畅、疮疡肿毒及痄腮等[1]。
因牛蒡子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糖尿病和抗流感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近二三十年牛蒡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牛蒡子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源分布牛蒡在我国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野生和栽培品均有,但以野生获得居多,有少量的栽培。
牛蒡为深根性喜肥作物,适应性较强,耐寒,耐干旱,不耐涝,较耐盐碱。
多见于山坡、山谷、田野、路旁、林缘、村边、灌木丛中等,低山区和海拔较低的丘陵地带最适宜生长,土壤肥沃之地,长势良好[2]。
牛蒡在江苏、山东、河北等省有大量栽培。
牛蒡子依产地而分,有四大源流。
东北产区的称作”关大力”,浙江桐乡产区的称作“杜大力”,四川产区的称作“川大力”,湖北产区的称作“汉大力”或“泽大力”。
一般认为浙江嘉兴桐乡产的牛蒡子即“杜大力”的质量最佳[3]。
但资源考察发现,因牛蒡子价格低廉,桐乡未见野生和栽培牛蒡子,该地区基本不再生产种植本药材。
在实际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东北产量最大、质量评价最好,野生资源的蕴藏量最大,并有少量的栽培[2-4]。
牛蒡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燕;孙敬勇;武海艳;仲英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
【年(卷),期】2009(028)012
【摘要】牛蒡子为中医临床常用解表药,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对牛蒡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做一综述,对牛蒡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738-740)
【作者】李燕;孙敬勇;武海艳;仲英
【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省现代医用药物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6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省现代医用药物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6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省现代医用药物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6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省现代医用药物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牛蒡子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鲍雯雯;历淑芬;丛晓东;张云;蔡宝昌
2.牛蒡子的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晓娟;张燕丽;左冬冬;刘鹏
3.牛蒡子苷元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蔡恩博;王瑞卿;刘德民;赵岩;贾立安;贾彩霞;屠书梅;杨利民
4.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哲;王佳贺
5.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王潞;赵烽;刘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中草药牛蒡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边巴次仁1,尼玛仓决1,赤列旺久1,常瑛1,何斌2∗(1.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山南856100;2.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武汉430208)[收稿日期]2018-03-1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2-1280(2018)09-0067-08㊀[中图分类号]S853.7[摘㊀要]㊀牛蒡子是一种常用中药,性寒,味辛㊁苦,归胃㊁肺经,具有疏散风热㊁宣肺透疹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外感风热㊁咳嗽气喘㊁咽喉肿痛等症㊂综述了牛蒡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木脂素类㊁挥发油类㊁脂肪油类及帖类及其抑菌㊁抗病毒㊁抗肿瘤㊁治疗肾病㊁降血糖等众多药理作用现状,旨在为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指导传统中草药牛蒡子在畜牧业养殖生产中的临床应用㊂[关键词]㊀中草药;牛蒡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者简介:边巴次仁,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㊂通讯作者:何斌㊂E-mail:hebin8802@163.comResearchProgressonChemicalCompositionandPharmacologyonChineseHerbalMedicineFructusArctiiBIANBa-ciren1,NIMa-cangjue1,CHILie-wangjiu1,CHANGYing1,HEBin2∗(1.Agro-pastoralServiceCenterofNaidongDistrictofShannanCity,Shannan,Tibet,856100,China;2.Instituteof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Wuh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Wuhan430208,China)㊀㊀Correspondingauthor:HEBin,E-mail:hebin8802@163.comAbstract:FructusArctiiisacommonlyusedChineseherbalmedicine,withthecharacteristicofcold,spicy,bitter,andcloselyrelatedwithstomach,lung,whichhastheeffectofevacuationwind-heatforthetreatmentofexogenouswind-heat,cough,asthma,sorethroatandothersymptomsofclinical.Thepaperhasshownthatthechemicalcompositionofburdockfruitmainlyincludeslignans,volatileoils,fattyoils,andposts,whichhasmanypharmacologicaleffects,suchasantibacterial,anti-virus,anti-tumor,treatmentofkidneydisease,hypoglycemic,andmanyotherpharmacologicaleffects.ThispaperaimstoprovidereferenceforresearchanddevelopmentonthemainchemicalconstituentsandmainpharmacologicaleffectsofArctiumlappa.forguidanceof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Arctiumlappainlivestockhusbandry.Keywords:Chineseherbalmedicine;FructusArctii;chemical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action㊀㊀牛蒡子,别名 恶实 ㊁ 大力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性寒,味辛㊁苦,具有疏散风热㊁宣肺透疹㊁解毒利咽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麻疹,丹毒,痈肿疮毒等症[1]㊂牛蒡子主要产于东北三省㊁浙江等地,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东北三省,而品质最优的是浙江[2]㊂牛蒡子活性成分包括木脂素类㊁挥发油类㊁脂肪油类及帖类等,木脂素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特别是木脂素类化合物中的牛蒡苷和牛蒡苷元[3],通过对牛蒡不同部位牛蒡苷与牛蒡苷元含量的测定,发现在牛蒡根㊁茎㊁叶㊁绒毛㊁花序㊁子中,以牛蒡子中牛蒡苷及牛蒡苷元的含量最高,且远高于其他部位[4-5]㊂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占4% 10%,牛蒡苷元占0.55%左右[6-8],但牛蒡苷的药理活性不如牛蒡苷元广泛[9-10],根据众多药理研究结果发现牛蒡苷元比牛蒡苷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为牛蒡子中的直接有效成分[12-13],具有显著的抗炎㊁抗病毒㊁抗肿瘤㊁抗糖尿病㊁抗PAF受体及钙拮抗等功能[14-16]㊂因此,通过对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现状的综述,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在畜牧业养殖生产中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㊂1 牛蒡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对牛蒡子药理活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牛蒡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㊂牛蒡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木脂素类㊁挥发油类㊁脂肪油类㊁帖类(倍半帖㊁三萜)㊁硫炔类㊁多炔类及微量元素等㊂1.1㊀木脂素类㊀木脂素主要在众多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存在,所以称为木脂素㊂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产物,由苯丙素经过氧化聚合产生,主要为二聚物,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㊁抗菌消炎㊁抗病毒㊁抗肿瘤及保肝护肝等功效,不仅如此,在农业上也常作为杀虫剂使用[17]㊂木脂素类化合物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18],主要包括牛蒡苷㊁牛蒡苷元㊁络石苷元㊁罗汉松脂素㊁牛蒡酚A㊁B㊁C㊁D㊁E㊁F㊁H㊁牛蒡素A-H以及数十种2,3-二苄基丁内酯木脂素等[19-20]㊂其中牛蒡苷的平均含量达6.7%,为含量最高的成分,牛蒡苷元平均含量为0.55%,牛蒡苷分解后可转变为具有抗菌㊁抗病毒等活性成分的牛蒡苷元㊂许亮等[21]研究发现牛蒡子中牛蒡苷与牛蒡苷元的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牛蒡苷的含量越高,牛蒡苷元的含量则越低,为牛蒡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㊂牛蒡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刘抗伦[22]研究发现,牛蒡酚A㊁B与异牛蒡酚A对肿瘤细胞K562具有很高的细胞毒性;Takasaki等[23]发现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口服后对小鼠皮肤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㊂另外,Kazuo等[24]发现络石苷元还有显著的Ca2+拮抗作用㊂1.2㊀挥发油类㊀挥发油也被称为精油,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芳香气味和挥发性,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㊂牛蒡子中的挥发油类成分种类繁多,罗永明等[25]对牛蒡子中的挥发油类成分进行乙醚萃取㊁分离㊁鉴定,采用GC-MS联用分离出82个峰,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分别为S-胡薄荷酮和R-胡薄荷酮,含量分别占17.38%和7.59%㊂1.3㊀脂肪油类㊀牛蒡子中脂肪油的含量十分丰富,占26.1%左右[26]㊂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牛蒡子中的油酸㊁亚油酸㊁棕榈酸三种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占68.02%,其次是油酸[27]㊂脂肪油中有大量脂肪酸,脂肪酸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可为机体提供能量㊂脂肪油还能起到保健作用,如油酸可以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的含量,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并对植物性神经具有调节作用[28]㊂此外,牛蒡子中蛋白质的含量也比较丰富,大约占24.7%[26]㊂1.4㊀倍半萜类和三萜类㊀倍半萜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植物中,在昆虫和某些菌类中也有分布,其中的倍半萜内酯存在于大多数菊科植物中,味苦,其含氧衍生物能散发出香气,常在食品㊁化妆品领域作为一种重要原料使用㊂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脂㊁抗病毒㊁抑制肿瘤和微生物生长等作用[29]㊂牛蒡子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主要有雅槛兰树油烯[30]㊁β-桉叶醇[31]㊁去氢蜂菜酮[32]等㊂三萜类化合物的母核为30个碳原子,在植物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大部分存在于植物的树脂中,三萜类化合物能够抗炎㊁抗病毒㊁抑制肿瘤㊁降低胆固醇等[33]㊂牛蒡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主要有α-香树脂醇[34],蒲公英甾醇[35],β-胡萝卜苷[31]等㊂2 牛蒡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牛蒡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其中以牛蒡苷和牛蒡苷元为代表㊂研究表明,牛蒡子具有抗菌㊁抗病毒㊁抗肿瘤㊁肾病的治疗及降血糖等众多药理作用[16]㊂2.1㊀抑菌作用㊀牛蒡子提取物牛蒡苷元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㊂鞠玫君[36]对牛蒡子进行酸水解提取得到有效成分牛蒡苷元,并研究牛蒡苷元的抗菌活性,选择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菌种,结果显示牛蒡苷元对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㊂刘堃[37]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牛蒡苷元的体外抑菌实验,以双黄连粉针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牛蒡苷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㊁大肠杆菌㊁绿脓杆菌㊁白色念珠菌及枯草杆菌均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mm,表明牛蒡苷元具有优良的抑菌活性㊂2.2㊀抗炎作用㊀牛蒡苷元能有效抑制或阻碍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㊂黄少花等[38]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模型研究牛蒡子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在致炎后的0.5㊁1㊁2㊁4h,药物对小鼠耳肿胀及足跖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㊂Kang等[30]研究表明牛蒡苷元在静脉注射后3 4h能够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跖肿胀及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并显著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㊂Chae等[39]证实牛蒡苷元能够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及小鼠巨噬细胞对TNF-α的释放㊂Zhao等[40]研究发现牛蒡苷元能够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NO产生,并抑制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释放,还能通过下调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来抑制NO的过度产生㊂Cho等[41]研究发现,牛蒡苷元能够有效抑制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的磷酸化和活性,从而抑制转录因子AP-1的活性,进而阻碍TNF-α的生成来达到抗炎效果㊂2.3㊀抗病毒作用2.3.1㊀抗流感病毒作用㊀牛蒡苷元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达到抗病毒的目的㊂王劲等[42]通过对鸡胚接种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塑造病毒感染模型,发现牛蒡子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流感病毒的感染力,其中0.0125g/mL的牛蒡子提取物可以对流感病毒起到最大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降低逐渐减弱,进一步对提取物中抗病毒有效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牛蒡苷元为其主要有效成分㊂高阳等[13]研究牛蒡苷元对甲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并结合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检测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来观察牛蒡苷元抗流感病毒作用效果,结果发现牛蒡苷元在较低浓度时无法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浓度增高抑制作用随之增强,高浓度(53.6mmol/L)可完全抑制病毒的复制,具备明显的浓度依赖性㊂杨子峰等[43]研究牛蒡苷元的体内抗病毒效果,发现小鼠感染甲1型流感病毒后,100μg/kg牛蒡苷元能够使其死亡率大大降低,具有死亡保护作用;对于流感病毒导致的小鼠肺炎实变,口服10μg/kg和100μg/kg牛蒡苷元能够得到有效抑制㊂由此可见,牛蒡苷元在体内外均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㊂2.3.2㊀抗HIV-1病毒作用㊀牛蒡苷元通过抑制HIV-1病毒的应答而起到抗病毒作用㊂Vlietinck等[44]对牛蒡苷元进行体内抗HIV-1病毒研究,发现牛蒡苷元能够抑制被HIV-1病毒感染的人体细胞系中病毒的应答效应㊂另外,Schröder等[45]对牛蒡苷元的体外抗HIV-1病毒研究中发现牛蒡苷元能够显著抑制HIV-1病毒中P17和P24蛋白的表达,抑制程度最高可达90%,其分子机制为牛蒡苷元对被HIV-1病毒感染细胞的酶DNAtopoisomer⁃ase2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病毒的应答而达到抗病毒作用㊂2.4㊀抗肿瘤作用㊀研究发现,牛蒡苷元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㊂朱孔梅[46]研究了牛蒡苷元与替吉奥联合应用对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效果,发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与替吉奥单独使用相比显著提高了小鼠的生存质量,且对小鼠肝癌H22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增加了27.7%,说明牛蒡苷元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中西医结合不仅可以降低替吉奥的毒副作用,还能增加抑瘤效果,但联合用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㊂陈桂荣等[47]对牛蒡苷元的结构进行修饰,使内酯环开环得到氨解衍生物,并采用5种人癌细胞株对牛蒡苷元与其氨解衍生物的抗肿瘤效果进行比较,发现牛蒡苷元的抗肿瘤活性更强,原因可能与牛蒡苷元中内酯环的结构有关㊂Awale等[48]研究发现,牛蒡苷元能够抑制体外胰腺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在0.01μg/mL的浓度下对营养缺陷细胞具有100%细胞毒性,并且在体内能够强烈抑制裸鼠PANC-1肿瘤的生长,表明牛蒡苷元在体内㊁外均能起到抗肿瘤作用㊂马洪德等[49]研究牛蒡苷元对人食管癌细胞(EC-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发现牛蒡苷元能够抑制EC-1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随着牛蒡苷元剂量和时间的增加,抑制率递增,EC-1细胞的凋亡率和凋亡指数递增,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率递降,Bax表达率递增,表明牛蒡苷元能够使EC-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与牛蒡苷元能够对Bcl-2㊁Bax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有关㊂Mori⁃tani等[50]证实牛蒡苷元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但对于肝肠细胞基本上没有毒性,谷胱甘肽合成的抑制剂L-buthionine-(S,R)-sulfoximine(BSO)可以使牛蒡苷元对肝肠细胞的毒性明显加强,但很难改变对HepG2细胞的毒性,牛蒡苷元对HepG2的细胞毒性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强㊂Hausott等[51]发现牛蒡苷元能够抑制结肠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引起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提示牛蒡苷元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结肠直肠癌的作用㊂2.5㊀对肾病治疗作用㊀TNF-α及NO的表达释放过度会导致肾脏组织细胞受损,而牛蒡苷元能够抑制TNF-α表达及NO释放,因此牛蒡苷元对肾病综合征㊁肾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㊂Wu等[52]用牛血清白蛋白对大鼠进行造模,制造膜性肾小球肾炎模型,采用口服方式给予牛蒡苷,3周后大鼠的尿蛋白㊁血肌酐㊁血尿素氮含量明显下降,机体清除内生肌酐能力明显增强,肾脏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局灶性增生等病变明显好转,表明口服牛蒡苷对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㊂李俊等[53]对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造肾病模型,研究牛蒡苷胶囊是否能保护模型大鼠肾脏免受损害,采用灌胃给药,发现给药后大鼠尿蛋白含量降低,血清白蛋白含量增加,血清TG㊁TGF-β1和MDA的含量显著降低,血清SOD的活性增强,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表明牛蒡苷胶囊对大鼠肾病具有保护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药物能够清除氧自由基㊁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肾小球纤维化㊂Zhao等[40]将氨基核苷腹腔注射到大鼠体内塑造大鼠肾病模型,并分别腹腔注射牛蒡苷和牛蒡苷元进行治疗,发现牛蒡苷元腹腔注射能够有效改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尿蛋白排泄,而腹腔注射牛蒡苷则无效,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牛蒡苷经口服给药时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牛蒡苷在消化道中转化为牛蒡苷元而发挥治疗肾病作用㊂2.6㊀降血糖作用㊀机体代谢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如糖尿病,α-葡萄糖苷酶与该病的产生联系紧密,α-葡萄糖苷酶可以使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单糖,导致血糖升高,而研究发现牛蒡子提取物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含量㊂徐朝晖等[54]通过塑造小鼠糖尿病模型研究牛蒡子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发现牛蒡子乙醇提取物及水提物均具有降血糖功效,且前者降血糖功效更好,推测牛蒡子中的脂溶性成分为降血糖活性成分㊂Wang等[55]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并给予牛蒡子乙醇提取物,发现牛蒡子提取物能有效改善大鼠糖尿病症状㊂项峥等[56]证实牛蒡苷元能够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IC50为0.62mg/mL,提示可以将其开发为新型降血糖药物㊂多年前陈智慧[57]就使用牛蒡子来治疗高血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证实了牛蒡子的降血糖作用㊂2.7㊀扩张血管作用㊀牛蒡子中的牛蒡苷可使兔㊁小鼠及蛙类动物产生强直性惊厥,自主呼吸困难微弱,丧失随意运动,从而进入麻痹状态,但保持心脏搏动,牛蒡苷还能够扩张兔耳血管,起到暂时降血压的作用,并能对豚鼠自然高血压起到抑制作用[58]㊂2.8㊀其他药理作用㊀研究发现牛蒡苷元还具有钙拮抗作用㊁止咳的功效㊁保肝作用㊁神经保护作用㊁调节热休克反应及抗PAF受体的作用㊂高阳等[59]研究牛蒡苷元的钙拮抗作用,发现牛蒡苷元能够使CaCl2导致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得到抑制,其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能与阻碍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内部钙释放有关㊂袁媛[60]研究牛蒡子祛痰止咳的物质基础,以镇咳㊁祛痰效果为观察指标,发现牛蒡苷和牛蒡苷元都能够有效降低咳嗽次数,具有止咳的功效,但二者都不具有祛痰功效㊂Kim等[61]研究牛蒡苷元对CCl4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牛蒡苷元能够保护被损害肝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抑制CCl4导致的大鼠肝细胞受损㊂Jang等[62]研究表明在0.01 10.0μmol/L浓度下牛蒡苷元对谷氨酸所致大鼠皮层细胞初级培养物的毒性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㊂Ishihara等[63]研究表明牛蒡苷元可以使热休克反应蛋白(Heps)生成受阻,导致哺乳动物细胞及癌细胞不具有耐热性,提示牛蒡苷元可以调节热休克反应,对某些以体温升高为特征的癌症具有治疗作用㊂Iwakami等[64]研究发现牛蒡苷元还具有抗PAF受体的作用,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血小板的结合以及血小板聚集,提示牛蒡苷元可以开发为PAF拮抗药㊂3㊀展㊀望近年来,随着对中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中药因为来源丰富㊁治疗效果确切㊁毒性低以及不涉及药物残留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㊂牛蒡子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疏散风热㊁宣肺透疹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外感风热㊁咳嗽气喘㊁咽喉肿痛等症㊂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菌㊁抗病毒㊁抗肿瘤㊁治疗肾病㊁降血糖等众多药理作用㊂在人们高度关注畜禽疫病及其产品安全㊁推崇健康绿色生态的今天,传统中草药牛蒡子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㊂参考文献:[1]㊀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二部)[S].㊀Commissionofchineseveterinarypharmacopoeia.People'sRe⁃publicofChinaVeterinaryPharmacopoeia(twoeditionsof2015)[S].[2]㊀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44-151.㊀XIAOPG.ModernChineseMaterialMedica[M].BeiJing:ChemicalIndustryPress,2002,144-151.[3]㊀于宏.牛蒡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J].国外医药㊃植物药分册,2007,22(6):246-247.㊀YUH.Thechemicalcompositionandbiologicalactivityofbur⁃dock[J].WorldPhytomedicines,2007,22(6):246-247.[4]㊀袁媛,窦德强,康廷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蒡药材不同部位牛蒡子苷和苷元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160-2161.㊀YuanY,DouDQ,KangYG.ContentAnalysisofArctiinandArctigeninofDiferentSpotsofArctiumLappaL.byHPLC[J].ChineseArchiv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8,26(10):2160-2161.[5]㊀SunWJ,ShaZF,GaoH.DeterminationofarctiinandarctigenininFructusArctiibyreverse-phaseHPLC[J].YaoXueXueBao,1992,27(7):549-551.[6]㊀胡英杰,樊蕴华,肖敏勋,等.蜗牛酶水解牛蒡子苷制备苷元的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6):473-481.㊀HuYJ,FanYH,XiaoJX,etal.Thestudyonthepreparationofglycosidesinthehydrolysisofburdock.[J].JournalofGuang⁃zho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4,21(6):473-481.[7]㊀米靖宇,汪志超,宋纯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购地牛蒡子中牛蒡子苷和苷元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37-739.㊀MiJY,WangZC,SongCQ.DeterminationofArctiumandag⁃lyconeinFructusArctiumlappabyHPLC[J].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04,15(11):737-739.[8]㊀袁孟贤.中药药性理论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㊀YuanMX.Theliteratureandclinicalstudyofthetheoryofme⁃dicinalpropert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Beijing: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2012.[9]㊀TakasakiM,KonoshimaT,KomatsuK,TokudaH,NishinoH.Anti-tumorpromotingactivityoflignansfromtheaerialpartofSaussureamedusa[J].CancerLett,2000,158(1):53-59.[10]HiranoT,GotohM,OkaK.NaturalflavonoidsandlignansarepotentcytostaticagentsagainsthumanleukemicHL-60cells[J].LifeSci,1994,55(13):1061-1609.[11]NoseM,FujimotoT,NishibeS,OqiharaY.Structuraltransfor⁃mationoflignancompoundsinratsgastrointestinaltract[J].Plan⁃taMed,1993,59(2):131-134.[12]ChoJY,KimAR,YooES,etal.Immunomodulatoryeffectofarctigeninalignancompound,ontumournecrosisfactor-alphaandnitricoxideproduction,andlymphocyteproliferation[J].JPharmPharmacol,1999,51(11):1267-1273.[13]高阳,董雪,康廷国,等.牛蒡子苷元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J].中草药,2002,33(8):724-726.㊀GaoY,DongX,TangYG,etal.Invitroanti-influenzavirusac⁃tivityofarctiumlappa.[J].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2002,33(8):724-726.[14]VlietinckAJ,DeBruyneT,ApersS,etal.Plant-derivedlead⁃ingcompoundsforchemotherapyof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infection[J].PlantaMed,1998,64(2):97-109.[15]HiroseM,YamaguchiT,LinC,etal.EffectsofarctiinonPhIP-inducedmammary,colonandpancreaticcarcinogenesisinfe⁃maleSprague-DawleyratsandMeIQx-inducedhepatocarcinogen⁃esisinmaleF344rats[J].CancerLett,2000,155(1):79-88.[16]贺学林,章素云,陈以平,等.牛蒡子防治STZ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3,2:88-90.㊀HuoXL,ZhangSY,ChengYP,etal.ExperimentalstudyonArctiumlappaLagainstearlyrenallesioninSTZdiabeticrats[J].Zhejia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3,2:88-90.[17]孔德云.中药提取分离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12-113.㊀KONGDY.Manualofextractionandsepa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Beijing:ChemicalIndustryPress,2008:112-113.[18]李燕,孙敬勇,武海艳等.牛蒡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9,28(12):738-741.㊀LiY,ShunJY,WuHY,etal.Advancesinstudieson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effectsoftheFruitsofArcti⁃umlappaL[J].QiluPharmaceuticalAffairs,2009,28(12):738-741.[19]赵华,王劲,杨松松.药用植物牛蒡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述要[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2):128-129.㊀ZhaoH,WangJ,YangSS.ResearchProgresson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ofmedicinalplantsArcti⁃umlappaL[J].JournalofLiaoning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5,7(2):128-129.[20]张兴德,张彩琴,刘启迪,等.牛蒡子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12):12-15.㊀ZhangXD,ZhangXQ,LiuQD,etal.ResearchProgressonantitumorconstituentsandmechanismofArctiumlappaL.[J].ModernChineseMedicine,2012,14(12):12-15.[21]许亮,窦德强,康廷国,等.不同产地牛蒡种质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评价研究[J].中草药,2010,41(4):656-658.㊀XUL,DOUDQ,TANGYG,etal.Studyoncorrelationbetweenburdockgermplasmandqualityofmedicinalmaterialsfromdiffer⁃enthabitats[J].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2010,41(4):656-658.[22]刘抗伦.牛蒡子的化学成分研究与抗肿瘤作用初步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㊀LiuKL.Studieson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ArctiumlappaL.andtheirantitumoreffects[D].Guangzhou: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UniversityOfGuangzhou,2008.[23]TakasakiM,KonoshimaT,KomatsuK,etal.Anti-tumorpromot⁃ingactivityoflignansfromtheaerialpartofSaussureamedusa[J].CancerLett,2000,158(1):53-59.[24]KazuoI,TakeshiK,SanseiN,etal.TheCa2+antagonistactivityoflignans[J].ChemPharmBull,1986,34(8):3514-3517.[25]罗永明,朱英,李斌,等.牛蒡子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药材,1997,20(12):621-623.㊀NuoYM,ZhuY,LiB,etal.GC-MSanalysisoftheconstitu⁃entsofthevolatileoilofArctiumlappa[J].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1997,20(12):621-623.[26]王程田,张学杰,李法曾,等.牛蒡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1(4):58-59.㊀WangCT,ZhangXJ,LiFC,etal.Analysisoffattyacidsinburdockseedoilby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J].JournalofPlant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2,11(4):58-59.[27]卢淑君,杨燕云,许亮,等.气相色谱法测定牛蒡子脂肪油中三种脂肪酸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0):56-60.㊀LuSJ,YangYY,XuLetal.DeterminationofthreefattyacidsinFructusArctiumlappaoilbygaschromatography[J].ChineseJournalofExperimentalTraditionalMedicalFormulae,2011,17(20):56-60.[28]齐艳明.牛蒡化学成分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㊀QiYM.Studyon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burdock[D].Qiqiha:Qiqiharuniversity,2012.[29]刘江亭,蒋海强.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42(10):34-39.㊀LiuJT,JiangHQ.ResearchProgressonthepharmacologicalac⁃tionofthreeterpenoids[J].ChinesemedicineconsultationinChina,2011,42(10):34-39.[30]KangHS,LeeJY,KimCJ,etal.Anti-inflammatoryactivityofarctigeninfromForsythiaeFructus[J].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2008,116,305-312.[31]DosSantosAC,BaggioCH,FreitasCS,etal.GastroprotectiveactivityofthechloroformextractoftherootsfromArctiumLappaL[J].JPharmPharmacol.2008,60(6):795-801.[32]NayaK,KazuyasuT,Unsho,H.TheconstituentofArctiumLap⁃paL[J].ChemLett,1972,3:235-235.[33]刘湘,汪秋安.天然产物化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3.㊀LiuX,WangQA.chemistryofnaturalproduct(thesecondedi⁃tion)[M].BeiJin:ChemicalIndustryPress,2009,33.[34]IochkovaI,ZakharievaE.TiterpenealcoholsandsterolsofArcti⁃umlappa[J].DoklBolyAkacNauk,1989,42(10):43.[35]AwaleS,LuJ,KalauniSK,etal.Identificationofarctigeninasanantitumoragenthavingtheabilitytoelininatethetoleranceofcancercellstonutrientstarvation[J].CancerRes,2006,66(3):1751-1757.[36]鞠玫君.牛蒡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㊀JuMJ.StudyonextractiontechnologyoflignansfromArctiumlappaL.[D].ShenYang: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8.[37]刘堃.牛蒡子水煎液㊁牛蒡苷和牛蒡苷元体外抗菌实验[J].天津药学,2008,20(4):10-11.㊀LiuK.InvitroantibacterialexperimentofFructusArctiumlappadecoction,ArctiumaglyconeandArctiumaglycone[J].TianjinPharmacy,2008,20(4):10-11.[38]黄少花,黄礼德,刘胜利,等.牛蒡子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7-9.㊀HuangSH,HuangLD,LiuSL,etal.Anexperimentalstudyoftheanalgesicandant-inflammatoryeffectsofextractsofGreatBurdockAcheneonmice[J].JournalofYoujiangMedic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2012,34(1):7-9.[39]ChaeSH,KimPS,ChoJY,etal.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inhibitorycompoundsonTNF-αproductionfromMagnoliaefargesii[J].ArchPharmRes,1998,21(1):67-69.[40]ZhaoF,WangL,LiuK.Invitroanti-inflammatoryeffectsofarc⁃tigenin,alignanfromArctiumlappaL.throughinhibitiononiN⁃OSpathway[J].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2009,122(3):457-462.[41]ChoJY,KimAR,YooES,etal.Immunomodulatoryeffectofarctigeninalignancompound,ontumournecrosisfactor-alphaandnitricoxideproduction,andlymphocyteproliferation[J].JPharmPharmacol,1999,51(11):1267-1273.[42]王劲,沙明,杨洪武,等.HPLC法对不同地区商品牛蒡子中牛蒡苷元的定量分析[J].中草药,2003,34(5):467-468.㊀WangJ,ShaM,YangHW,etal.QuantitativeanalysisofArcti⁃umaglyconeinArctiumlappaL.fromdifferentregionsbyHPLC[J].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2003,34(5):467-468.[43]杨子峰,刘妮,黄碧松.牛蒡子苷元体内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5,28(11):1012-1014.㊀YangZF,LiuN,HuangBS.EffectofArctiumaglyconeonin⁃fluenzaA1virusinvivo[J].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2005,28(11):1012-1014.[44]VlietinckAJ,DeBruyneT,ApersS,etal.Plant-derivedlead⁃ingcompoundsforchemotherapyof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infection[J].PlantaMed,1998,64(2):97-109.[45]SchröderHC,MerzH,SteffenR,etal.Differentialinvitroanti-HIVactivityofnaturallignans[J].ZNaturforschC,1990,45(11):1215-1221.[46]朱孔梅.牛蒡苷元联合替吉奥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5):333-335.㊀ZhuKM.AntitumoreffectofArctiumaglyconecombinedwithS-1onH22tumorbearingmice[J].JournalofShandongMedicalCollege,2013,35(5):333-335.[47]陈桂荣,徐煜彬,窦德强,等.牛蒡苷元氨解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25-27.㊀ChengGR,XuYS,DouDQ,,etal.Researchonsynthesisofammonolysisderivativeofarctigeninandantitumorbioactivity[J].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3,15(7):25-27.[48]AwaleS,LuJ,KalauniSK,etal.Identificationofarctigeninasanantitumoragenthavingtheabilitytoelininatethetoleranceofcancercellstonutrientstarvation[J].CancerRes,2006,66(3):1751-1757.[49]马洪德,姚彦军.牛蒡子苷元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㊁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7-9.㊀MaHD,YaoYJ.Theeffectofarctigeninonproliferationandapoptosisofhumanesophagealcancercells[J].ChineseJournalofClinicalResearch,2012,25(1):7-9.[50]MoritaniS,NomuraM,TakedaY,etal.CytotoxiccomponentsofFructusBardanae(goboshi)[J].BiolPharmBull,1996,19(11):1515-1517.[51]HausottB,GregerH,MarianB,etal.Naturallyoccurringlig⁃nansefficientlyinduceapoptosisincolorectaltumorcells[J].CancerResClinOncol,2003,129(10):569-576.[52]WuJG,WuJZ,SunLN,etal.AmeliorativeeffectsofarctiinfromArctiumlappaonexperimentalglomerulonephritisinrats[J].Phytomedicine,2009,16(11):1033-1041.[53]李俊,董鑫鑫,罗颖颖,等.牛蒡苷胶囊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160-163.㊀LiJ,DongXX,NuoYY,etal.ProtectiveEffectofArctininCapsuleontheNephroticRatInducedbyAdriamycin[J].Chi⁃neseJournalofExperimentalTraditionalMedicalFormulae,2012,18(7):160-163.[54]徐朝晖,李婷,邓毅,等.牛蒡子提取物的降糖作用[J].中草药,2005,36(7):1043-1045.㊀XuZH,LiTDengY,etal.HypoglycemiceffectofFructusArc⁃tiumextract[J].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2005,36(7):1043-1045.[55]WangHY,ChenYP.ResearchofFructusArctiianditsextractsontherenalpathologicalchangesofSTZ-induceddiabeticrats[J].ChinTraditPatMed,2004,26(9):745-749.[56]项峥,窦德强.牛蒡苷元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5):28-29.㊀XiangZ,DouDQ.InhibitoryactivityofArctiumaglyconeonal⁃phaglucosidase[J].ModernChineseMedicine,2009,11(5):28-29.[57]陈智慧.牛蒡子善降血糖利腰膝[J].福建中医药,1990,30(5):17-19.㊀ChenZH.[J].Fujia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990,30(5):17-19.[58]蒋淑敏.牛蒡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41-942.㊀JiangSM.Researchstatusofthechemicalandpharmacologicaleffectsofburdock[J].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01,12(10):941-942.[59]高阳,康廷国.牛蒡苷元钙拮抗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2000,31(10):758-762.㊀GaoY,TangYG.StudiesontheCalciumAntagonistActionofArctigenin[J].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2000,31(10):758-762.[60]袁媛.牛蒡子止咳祛痰药效物质基础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3):516-518.㊀YanY.TheBasicStudyonStoppingCoughandExpectorantAc⁃tiveIngredientsofArctiumLappaL[J].Liaon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1,38(3):516-518.[61]KimSH,JangYP,SungSH,etal.Hepatoprotectivedibenzyl⁃butyrolactonelignansofTorreyanuciferaagainstCCl4-inducedtoxicityinprimaryculturedrathepatocytes[J].BiolPharmBull,2003,26(8):1202-1205.[62]JangYP,KimSR,KimYC,etal.Neuroprtectivedibenzylbu⁃tyrolactonelignansofTorreyanucifera[J].PlantaMed,2001,67(5):470-472.[63]IshiharaK,YamagishiN,SaitoY,etal.ArctigeninfromFructusArctiiisanovelsuppressorofheatshockresponseinmammaliancells[J].CellStressChaperones,2006,11(2):154-161.[64]IwakamiS,WuJB,EbizukaY,etal.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antagonistscontainedinmedicinalplants:lignansandsesquiterpenes[J].ChemPharmBull,1992,40(5):1196-1198.(编辑:陈希)。
牛蒡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作者:周传建来源:《现代园艺》2011年第19期摘要:牛蒡改良为食用蔬菜,具有良好的食疗保健价值。
本文详阐述了牛蒡在促进生长、抗衰老、抗菌和抗病毒及抑制肿瘤生长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牛蒡;药理作用牛蒡(Arctium lappa L.) 原产于我国,公元940年左右传入日本,后被改良为食用蔬菜。
因其营养价值高且有良好的食疗保健作用,牛蒡在日本享有“东洋之参”、“蔬菜之王”的美誉。
中医认为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
西医认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积、祛痰止泄等药理作用外,还用于便秘、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的食疗。
本文根据牛蒡的研究现状,根据其药理作用进行如下综述,以期增进人们对牛蒡的认识,为更深入的研究牛蒡的生物活性起到借鉴作用。
1 牛蒡促进生长和抗衰老的作用牛蒡提取物能提高小鼠肝糖元的储备和血乳酸清除能力,通过刺激细胞增生,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机体生长,提高耐力和体力;还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保证能量供应,以增进耐久力、体力和精力,具有明显抗疲劳作用[1]。
研究表明,牛蒡中有抗疲劳作用的是牛蒡甙,它可以使训练大鼠血睾酮含量显著性增加和血液皮质醇含量显著下降,延长大鼠跑台至力竭时间[2]。
牛蒡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3],能明显提高肝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降低机体MDA水平,减轻细胞损伤和清除沉积的老化代谢产物,起到抗衰老的作用[4]。
同时,有研究表明,牛蒡在治疗日光性皮炎方面起到一定的疗效[5]。
加减牛蒡子汤在治疗日光性皮炎中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痒之目的,有一定疗效,配合含有沙棘油的防晒霜,能起到抗辐射、抗炎、脱敏、生肌、促进晒伤的皮损代谢,对皮肤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此外,牛蒡还具有抗老年痴呆和遗弃水中重金属的作用。
2 牛蒡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牛蒡含有牛蒡苷、蛋白质、挥发油、生物碱、菊糖、维生素B1和B2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含有抗菌成分,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的生长[6]。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牛蒡子别称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等,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其含有的牛蒡甙经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还具有抗癌活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吧!牛蒡子的药用功效【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
牛蒡子的用药禁忌1、牛蒡子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
2、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牛蒡子。
3、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
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牛蒡子。
牛蒡子的药用选方1、疏风壅涎唾多,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
2、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
3、治风热客搏上焦,悬痈肿痛:恶实(炒)、甘草(生)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
4、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
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
5、治风肿斑毒作痒: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6、治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
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侯,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
7、治头痛连睛,并目昏涩不明: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三钱。
水煎服。
8、治头面风热,或颈项痰毒,风热牙痈:牛蒡子、薄荷、荆芥、山栀、丹皮、石斛、元参、夏枯草,水煎服。
牛蒡子的食用方法1、牛蒡子杜仲酒【组成】牛蒡子三两,茵芋三分,白茯苓一两半,杜仲一两,石斛二两,枸杞子二两,牛膝二两,侧子二两,干姜半两,大豆二合,川椒一两半,大麻子一合。
【用法】上药切细,以生绢袋盛瓷瓶中,以好酒二斗浸,密封七日后开。
饭前温服一小盏。
【功效】主治风湿留注腰间疼痛,坐卧不安。
2、牛蒡子解毒汤【组成】知母、玄参、牛蒡子、贝母、生明乳没、生黄芪、粉甘草各9克,三七6克。
牛蒡子的功能主治肺结节一、什么是肺结节?肺结节又称为肺部结节,是指肺部出现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
肺结节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很多时候是因为其他疾病或非恶性病变所引起的。
然而,对于恶性肿瘤可能引起的肺结节,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二、牛蒡子的概述牛蒡子,学名为Arctii fructus,是一种中药材。
它是牛蒡(学名:Arctium lappa L.)的成熟果实,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
牛蒡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三、牛蒡子的功效主治牛蒡子在中医药学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功效和主治如下: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人体内部的热毒。
在中医理论中,肺结节可以是由于体内的热毒积聚所致,因此牛蒡子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 润肺化痰牛蒡子可以润肺化痰,有助于改善肺部的病理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肺结节往往会伴随有痰湿的表现,而牛蒡子可以帮助痰湿的排出,从而改善肺部的病变。
3. 抗菌消炎牛蒡子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抵抗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帮助肺部结节迅速康复。
4. 提高免疫力牛蒡子中含有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免疫力的提高对于恢复肺部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如何使用牛蒡子治疗肺结节?在使用牛蒡子进行肺结节治疗时,一般可以选择以下方法进行:1.中药煎剂:将适量的牛蒡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水中煮沸。
待煎剂浓缩后,饮用其液体部分,每日3次,每次60毫升。
2.牛蒡子茶:将适量的牛蒡子放入杯中,加入开水冲泡,冲泡时间约为5-10分钟。
饮用时可适量加入蜂蜜或者红糖进行调味。
3.牛蒡子粉:将适量的牛蒡子研磨成粉末,每次可取3-5克,每日3次,用温水送服。
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牛蒡子进行治疗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用药。
五、注意事项1.对于过敏牛蒡子的人来说,使用牛蒡子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应避免使用。
牛蒡子的临床研究述要
对牛蒡子近几年的现代临床应用资料进行检索和归纳,以期更好地综合开发利用牛蒡子。
标签:牛蒡子;临床研究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073-02
牛蒡子又称大力子、牛子、鼠粘子、炒牛蒡。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牛蒡子味苦辛,性寒,归肺、胃二经。
具有疏散风热、祛痰止咳、利咽散结和清热解毒的作用。
近期国外对牛蒡子的研究较深入,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为此对其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风热感冒
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
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证。
2肺热喘咳,阴虚火旺
牛蒡子能宣肺利膈,祛痰止嗽。
3急性咽喉肿痛
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对急性咽炎、喉炎、扁桃腺炎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鼻窍不通
牛蒡子能辛凉解表,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消肿。
可治各类鼻炎、鼻窦炎。
吕仁柱等将牛蒡子粉碎,温开水冲服或吞服,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48例,总有效率为100%。
5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牛蒡子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外散其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兼能通利二便。
用鲜牛蒡叶适量捣烂调蜂蜜外敷,治无名肿毒和一般性疮疡未化脓者,也有一定效果。
6小儿麻疹不透,积滞腹胀、流涎
牛蒡子古称“痘疹要药”。
临床用于出疹性疾病。
如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猩红热等有一定疗效。
牛蒡全草适量煎汤洗澡也有一定效果。
7神经病变
牛蒡子味辛能散,味苦能降,且性寒滑利。
《珍珠囊》一书中利咽膈、去皮肤风。
其可使头面部风火热壅得以上宣、下泄、处达、俾火郁得发,气血调畅,邪有出路。
用治周围性神经麻痹。
8便秘
牛蒡子辛苦、冷滑、含牛蒡苷、脂肪油。
能降气下行,润肠通便,包祖晓目用牛蒡子通大便效果理想。
9急性乳腺炎
牛蒡叶外用治痈肿,鲜品尤佳。
取鲜叶2张,洗净,捣敷患处。
对急性乳腺炎早期有显著的消炎、镇痛作用。
石妙利采用瓜蒌牛蒡汤加减治疗乳痈150例,总有效率92%,有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的功效。
华柏正用牛蒡子汤(牛蒡子、瓜蒌仁、青皮等)内服,金黄散加青黛同蜜糖外敷治疗外吹乳痈50例,有效率98%。
1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苏海涛等应用了牛蒡子汤加减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牛蒡子汤为石氏伤科经验方,功效祛风豁痰通络。
方中牛蒡子祛痰除风,消肿化毒,通行十二经络。
11抗癌
郑国灿发现牛蒡子酒精提取液可延长腹水模型小白鼠的生存时间,并抑制荷瘤小白鼠瘤体生长,表明牛蒡子在癌细胞体外实验中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12抗流感病毒
王雪峰等认为牛蒡子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l株。
13糖尿病肾病
李光荣等用牛蒡子淫羊藿汤治疗糖尿病肾病108例,总有效率为92.5%。
14其他
于沈敏等用石氏牛蒡子汤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麻木、疼痛。
王旭龙等用复方牛蒡子油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丛爱滋用牛蒡子方剂口含后咽下治疗老年打鼾,两个疗程后有效率95%。
笔者认为牛蒡子的发展前景十分广泛,特别应在其治疗糖尿病、肿瘤疾病、抗病毒等方面需作更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