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菏泽市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浅析摘要:本文在搜集、整理菏泽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市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预测市域内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为菏泽城市(镇)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菏泽市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构造运动地震效应1 概况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部和东部与本省济宁市为邻,西部及南部与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接壤。
是鲁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
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4°48′—116°24′,北纬34°32′—35°52′,总面积12228km2,辖牡丹区、单县、曹县、成武县、定陶县、郓城县、鄄城县、巨野县及东明县和菏泽经济开发区,共1区8个县及1个经济开发区。
公路支干线四通八达,其中高速公路有:日东高速、济菏高速、菏关高速已建成通车,另外德商高速、菏徐高速及日东高速西延长线正在建设;国道105、106、220和327线从境内通过,地方公路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京九铁路与新石铁路(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交汇,陆上交通甚为方便。
但航运和水运尚属空白。
改革开放三十年,菏泽在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油产量不断提高,巨野煤田、东明油气田的开发以及石油化工、医药、纺织等工业的发展,使菏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总体来看,菏泽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还处于落后地位。
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
城镇建设水平不高。
为进一步缩短山东省东、西部的差距,改变菏泽城镇建设的落后局面,促使市域工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菏泽城镇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查明与城镇发展相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尤为重要。
2 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况2.1 地形、地貌市域基岩仅于巨野县东南独山出露,呈海拔60m弧形状丘陵,其余均为黄河冲、洪积平原。
因黄河历次的改道变迁,纵横位移于境内,构成了本区的微地貌形态,形成区内向东缓降的簸箕状地貌特征,呈现微倾斜的高岗、洼地相间的微地貌景观。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矿山环境地质是指矿山区域的地质特征和环境条件。
根据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环境条件,可以将矿山环境地质分为以下几类: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
一、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质量的科学。
矿山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对矿山的开采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下水位、水质和水动力学特征,可以将矿山水文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水文地质可以分为矿山地下水位、地下水质和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等几个方面。
二、岩土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是研究岩石和土壤在工程中的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的科学。
矿山地区的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对矿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岩性和土壤类型,可以将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可以分为地质构造、岩性和土壤类型等几个方面。
三、地震地质地震地质是研究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的科学。
矿山地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对矿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震活动强度和地震灾害类型,可以将矿山地震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地震地质可以分为地震活动强度、地震灾害类型等几个方面。
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或破坏的现象。
矿山地区常常存在各种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
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可以将矿山地质灾害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地质灾害可以分为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几个方面。
五、环境地质环境地质是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科学。
矿山地区的环境地质特征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矿山环境地质特征和环境问题,可以将矿山环境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环境地质可以分为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几个方面。
总结起来,矿山环境地质的分类包括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
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对矿山的开采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干旱带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依据地貌、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条件,可将宁夏中部干旱带划分为陶灵盐台地区和宁中山地区。
陶灵盐台地区盐池县主要位于陶灵盐台地区的东部波状台地亚区,大致沿盐池南北分水岭构成宽缓的向斜,即布伦庙一镇原向斜。
岩层沿大向斜轴线及其两侧形成了较丰富的裂隙孔隙水和承压水,含水层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泥质砂岩。
在500m深度内绝大多数钻孔的单井涌水量为100~500m3/d,矿化度为1~3g/L。
大致以王乐井黄土粱和盐池县南北分岭为界,分为盐池、古西天河、马家滩—大水坑、王乐井黄土梁4个地段。
盐池地段位于南北分水岭以东地区,面积为。
地形坡度较陡,地表一般为薄层风积砂覆盖,仅在盐池县城周围和柳杨堡洼地有较厚的第四系堆积物,下伏基岩为下白垩系砂岩、细砂岩、砂泥质页岩。
上部砂岩含水岩组,大致在靠近沿盐池南北分水岭一带分布,东部坡度较大,砂岩含水层直接出露地表,地下水多为东西向发育的冲沟切割,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泉流量为0.136~200m3/d,含水层埋深为30~60m,含水层厚度约为40m,单井涌水量为200~600m3/d。
下部细砂岩含水层分布较稳定,以承压水和微承压水为主,含水层埋深为30~60m,含水层厚度约40m,单井涌水量为100~600m3/d,矿化度为1~3g/L,仅在盐池北部骆驼井一带小于lg/L。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Mg水,向东至盐池边缘逐渐变为Cl-SO4水。
古西天河地段位于盐池县马家滩—王乐井北部一带,面积为。
第四系堆积物分布较广,厚度较小,一般厚小于20m,坳谷间的梁地厚仅1~2m,且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
只有坳谷、洼地中的第四系砂砾石、中细砂及粘土质砂层中分布有孔隙潜水,如高沙窝古西天河坳谷,呈树枝状向西延伸,发源于苏伯井、安定堡一带,含水层厚度不一,其中以苏伯井、英雄堡、砖井等几个小型洼地地下水较丰富,单井涌水量为,水位埋深为2~3m,矿化度小于1g/L。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判断依据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与地质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储存等特性,以及地下水与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化学特征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以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情况下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1. 平原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较低。
平原地区地貌平坦,地层相对均一,地下水层较为连续,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利用潜力大。
但由于地下水层连续性较强,地下水流动速度较快,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和水位的下降,因此需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山区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较高。
山区地形复杂,地层变化多样,地下水层的分布和水文地质特征较为复杂。
在山区地区,地下水的储存和补给主要依靠降雨,地下水位变化较为敏感。
此外,山区地区地下水层的连续性较差,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复杂,形成了多个独立的地下水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
因此,在山区地区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考虑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降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3. 沿海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较高。
沿海地区受海洋潮汐和潮汐压力的影响,地下水层的分布和流动特性较为复杂。
海水倒灌、海水入侵和地下水咸化等问题容易发生。
此外,沿海地区地下水位受海平面变化和潮汐周期的影响较大,地下水位波动范围较大。
因此,在沿海地区进行地下水开发和利用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波动、地下水咸化和水质污染等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4. 石漠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极高。
石漠化地区地表覆盖以石头为主,土层薄且贫瘠,地下水补给和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层的分布和流动特性极为复杂。
石漠化地区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化学特征复杂多样。
因此,在石漠化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和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需要采取节水措施和合理利用其他水资源。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分析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前常镇附近。
该矿床主要产出铁矿石和铜矿石,是该地区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
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床的形成和储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前常铁铜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前常铁铜矿位于淮北山地区,属于中等厚度的沉积盖层,上部为白垩系泥岩层,下部为三叠系红色泥岩和砾岩层。
矿区地势较陡峭,地表坡度较大。
矿床赋存于泥岩与砾岩之间的矿化带中,形成了深广的矿化带。
矿区降水丰富,年均降雨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
由于地势较陡,降水较多,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较好。
矿区主要由泥岩和砾岩组成,泥岩具有较强的含水层性质,对地下水的补给起到了良好的贮水作用。
砾岩中的孔隙和裂隙也可以起到储水作用。
前常铁铜矿区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研究表明,前常铁铜矿区的地下水属于孔隙水和裂隙水。
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泥岩中,成层性较好;裂隙水则主要分布在砾岩和矿体周围的裂隙中,成层性较差。
孔隙水和裂隙水的含水量和含盐量较高,需要进行深度处理才能达到冶炼和生活用水的要求。
研究还发现,前常铁铜矿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一般与地表水的流动方向相一致,受地表地貌和构造因素的影响较大。
矿区南部地势较高,地下水流向北部;矿区东部地势降低,地下水流向西部。
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一致,不同矿床之间互相补给的可能性较大,为矿床的挖掘和开发提供了方便条件。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铁铜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矿区降水丰富,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为孔隙水和裂隙水。
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与地表水的流动方向一致,补给条件便利。
这些特征为前常铁铜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资料编制单位:XXX煤矿地测技术科编制日期:二〇二〇年XXX煤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资料一、工程地质特征1、松散层的土工试验本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面广,厚度为0.50~33.25米,一般厚度为9.05米。
为了说明区内松散层的工程地质特征,从土样试验成果可知:检散层比重为2.69g/cm3;渗透系数为5.6×10-3m/s,不均匀系数为2.18,含水量为2.4%;孔隙度为39%,天然休止角在干燥状态为40度,含水状态为30度。
2、基岩岩石物理力学试验详查区内有专门性的地质岩样钻孔2个,其岩石力学试验资料,可作为本区岩石力学性质的综合评价依据。
根据测试结果,将岩石分为三类,即:砂岩类、粉砂岩、泥岩类。
按照抗压强度的大小,分别确定岩石的坚硬级别。
(1)2-2煤顶板岩石力学性质:1)砂岩类:容重为2.089~2.497g/cm3,一般为2.341g /cm3。
孔隙率为4.55~20.66%,一般为10.66%。
凝聚力为3.48~10.96兆帕。
抗剪强度随着角度的增加正应为18.4~4.3兆帕,剪应力为18.4~9.0兆帕,测试角分别为45°、55°、65°三个角度(下同)。
具有抗剪强度由硬级~软级的变化趋势。
抗压强度为13.3~43.5兆帕,一般为31.85兆帕,属硬~特硬级。
2)粉砂岩类:容重为2.350~2.493g/cm3,一般为2.432 g/cm。
其它各项指标近于砂岩类。
抗压强度为9.9~52.4兆帕,一般为35.99兆帕,属软~特硬级。
3)泥岩类:容重为2.190~2.467 g/cm3,一般为2.420g/cm3。
孔隙率为 6.03~13.37%,一般为7.57%。
而泥岩类的软化系数为0.18~0.87,一般为0.41,为遇水易软化的岩层。
天然状态下的抗强度为9.4~46.5兆帕,一般为31.8兆帕,属软~特硬级。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
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基于地下水的产出、流动和贮存
特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首先考虑地质构造,包括地层的产状、倾向和节理等特征。
不同的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
储存和运移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划分水文地质类型时需要考虑
地质构造的影响。
2.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还要考虑地下
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产出条件、水文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条件等。
根据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地下水文地质类型
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岩溶水文地质类型、沉积水文地质类型等。
3. 地下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还要考虑地下
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水动力特征、水热特征等。
这些特征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
此在划分地下水文地质类型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征。
4. 地下水资源特征,最后,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还要考虑
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产出特征、贮存
特征等。
根据地下水资源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地下水文地质类型划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富水区、贫水区等。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标准是一个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资源特征的过程,
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产出、流动和贮存特征,以及地下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和保护需求,从而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类型。
盱眙水文、地质地貌地理位置:盱眙县位于江苏省中西部,洪泽湖南岸,位于东经 118°11′- 118°54′,北纬 32°43′- 33°13′之间。
总面积2483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南高,多丘陵;东北低、多平原;呈阶梯状倾斜,高差悬殊20多米。
淮河流经境内,北部濒临洪泽湖,有低山、丘岗、平原、河湖圩区等多种地貌。
素有“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之称。
地质、地形及土壤:盱眙县地质分第三纪玄武岩低山、震旦纪灰岩区和第四纪更生世低岗三种,其特点为断裂构造显著、隆起与凹陷发育。
地形总趋势为东北低、西南高,呈阶梯状倾斜。
以老子山-伏窝一线为界,东部多为岗地、平原,东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江淮平原,最低海拔7.5米;西部为低山丘陵,西南为江淮丘陵的一部分,山顶高程50-200米,最高海拔231米。
北部为洪泽湖。
据土壤普查资料,盱眙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9个亚类、24个土属、52个土种。
土类有石灰岩土、黄棕壤土、水稻土、基性岩土、潮土、砂姜土,其中以黄棕壤面积最大。
土壤肥力较差,结构粘重,一半以上为四、五级标准。
水文水系特征:盱眙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5毫米,雨量多集中于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2.4%;由于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月际变化很大,1991年降水量高达1787毫米,1932年降水量仅有304毫米,多年来水旱灾害十分频繁。
盱眙县境内有流域性河道两条:淮河和入江水道;区域性河道有汪木排河、高桥河、维桥河、黑泥河、董桥河、仇集大涧、古城大涧、团结河、友谊河等。
湖泊主要是洪泽湖、七里湖、陡湖、猫耳湖、仙墩湖、四山湖等。
另外盱眙大都是丘陵地貌,南部和西部有100 多座低山,形成许多山涧和山港。
全县水面积428.8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河、湖面积295.5平方公里,水库、塘坝水面积133.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43%。
气象特征:盱眙县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气候区,光、热、水同季,四季分明,变异性突出。
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与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是指研究区域的水文和地质特征,包括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情况,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结构的关系。
评估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地下水提取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与分析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的基本方法水文地质条件评估是通过系统调查和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和地质与水文资料的解释,来评估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动态变化。
评估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水文地质剖面的制作和地下水监测。
1. 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的第一步,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获得一些基本的地下水信息。
例如,通过测量井深、水位和井筒内地下水水质参数的变化,可以初步了解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情况。
2. 水文地质剖面水文地质剖面是通过沿着地表或钻探井进行水位、水质和地质分析的方法,可以获得更详细的地下水信息。
通过绘制剖面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水位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层次结构。
3. 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监测是评估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研究区域内布设水位、水质和地下水流量监测点,可以实时地获取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信息。
监测结果可以为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和保护提供依据。
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内容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是对评估所得的水文地质数据进行综合解释和分析,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和潜在问题。
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储存特征、水质状况和地下水流动规律。
1. 地下水储存特征地下水储存特征反映了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可利用性。
通过分析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厚度以及地下水储存量,可以评估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可持续利用潜力。
2. 水质状况水质状况评估是判断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水质分析,包括酸碱度、溶解氧、电导率和重金属等指标,可以评估地下水的适宜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
3. 地下水流动规律地下水流动规律分析对于地下水开采工程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为从全国范围内对中国的主要煤矿聚集区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和特征的总体认识,从宏观归纳煤矿赋存的整体规律,进而为未来中国煤炭低迷过渡期煤炭开采的水文地质调查起到指导性作用,本文总结过去十年鼎盛时期的全国煤炭开采、生产经验,着眼于全国四大主要聚煤区通过系统的统计、分析严密分析了全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中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特征,并从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分布、涌水量、类型复杂度和富水系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归纳总结。
标签: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矿井水害防治技术归纳总结1全国矿区区域地质概况我国煤田分布极其广泛,在空间分布上可以说是遍及整个中国,并且各个成煤时期的煤炭都有赋存。
根据我国各个煤田的赋存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为便于进行我国煤田的水文地质分区,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的聚煤区,即以河北、山东、河南为主的华北煤区、以湖南、湖北、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为主的华南煤区(包括台湾)、以新疆、宁夏、甘肃为主的西北西南煤区、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辽宁西北为主的东北煤区。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划分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其以指导整个矿区、矿井的灾害水防治。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工作的对象范围偏向中小范畴,一般以矿井为主的较小范围,并时常兼顾矿井开采水平或煤矿某一煤层。
在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时,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我国煤矿矿井面临着巨大的矿井自然水害,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矿井进行全面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显得尤为重要,下图为我国范围内矿井分布与已划类型矿井数。
2主要矿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在全国范围内,矿井分布遍布全国,四大主要聚煤区占据中国八九成的面积,我国地域广泛,水文地质区域性强,因此,为科学准确的进行水文地质区域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
2.1华北矿区水文地质分析华北矿区时代主要为新生代-第三纪、中生代-侏罗世、古生代-二叠纪、古生代-石炭世等,含煤地层主要有山东黄县组、山西、陕西、河南、太原组等,形成了黄县、大兴、京西、大同、宣化、平顶山等为主的矿区建设,该区矿井顶板多为沙质、泥质岩性,该地区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为顶底板逾水膨胀,顶板较为难管理。
涿州市水文地质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涿州市境内地形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地势相对平坦。
全境地处太行山前倾斜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69.4m,最低海拔19.8m,地面坡降1/660左右。
地貌形态受拒马河冲积影响,南北各有二级阶地,高差2-4m不等。
涿州市地势东南部平缓,为涿州市的平原区;东北部受小清河与永定河影响,是过去河水泛滥所造成的风沙地区,除个别沙丘外,地势走向平缓。
毛家屯村、西城坊村地区,地势低凹。
胡良河流域及京广铁路以西,北拒马河河间地带,由于河道下游泄水不畅,而形成泛滥洼地,为北拒马河在涿州市的主要滞洪区;北拒马河沿岸洼地,及东南部排水河道两侧,也属滞洪区。
涿州市的西南部,房涞涿灌区和东干渠分布地带,北有拒马河,南有古排水河道。
2.气象水文涿州市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春季:寒冷少雨雪,受蒙古大陆变性气团影响,偏北或偏西北风盛行,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往往形成干旱天气。
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海洋吹向大陆的夏季风盛行,降雨集中,由于影响降水的海洋气团每年进退时间不一,往往形成多旱少雨。
秋季:受高压控制一般年份天高气爽,降雨偏少。
冬季:因受蒙古强大高气压的影响,自内陆吹向海洋的西北风盛行,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涿州市年平均气温12.1℃,地面温度年平均14.2℃。
年平均冻土深度40cm。
无霜期累年平均182天。
冻土时间最早在12月3日,解冻在3月11日左右,最长连续冻结122天,气象要素见表1—1。
表1—1 涿州市气候要素表根据涿州市气象局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4.14mm,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为1956年的1145mm,最小降水量为1965年的270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
3.河流水系涿州市河流较多,辖区内有永定河、白沟河、小清河、琉璃河、北拒马河、胡良河等,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
(1)永定河:位于辖区东北部,由桑干河和洋河汇流而成,自北京市房山韩营流入涿州市境内,自长安城村南出市流入固安,境内全长10.4 km。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模板概述本报告主要针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研究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条件及矿山开采活动等因素,为矿区的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概况该矿区所处地区属于XX造山带,主要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岩石构成。
地层倾角较大,有断裂、节理等地质构造。
同时,该矿区流经的河流属于XX河流系统,具有较大的水量和水流速度。
水文条件1.降雨量:该矿区年平均降雨量约为XXX毫米,以夏季为主要雨季。
降雨集中时间较短,容易造成地表径流。
2.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主要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其中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周围山区的冰川和雪水,地下水的流动速度较快。
3.水资源利用:矿区周围的居民主要依靠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生产和生活用水。
同时,部分地下水被开采用于冶炼和生产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矿区的开采活动对周围地质、水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下降。
矿山开采会通过矿井和暗挖等方式将大量的地下水抽取至地面,造成地下水补给不足。
2.深部水质的变化。
由于矿山开采影响了矿区周围的水文环境,导致深层地下水的水质发生变化。
3.生态环境的破坏。
矿山开采活动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及土壤侵蚀等问题。
管理建议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矿区的水文地质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矿山用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的抽取和利用,通过科学管理方式保证地下水供应稳定。
2.加强环境监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定时监测和调查,根据监测情况进行合理利用。
3.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和总结,结合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建议,在矿区的管理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煤田水文地质基本特征及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从寒武纪石煤至第四纪泥炭沉积,共有十个聚煤期,其中,以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为主要的聚煤期。
大地构造控制了煤田的分布、成煤时期、沉积环境、构造特征,也形成了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
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以北的东北和内蒙东部沉积早侏罗纪——晚白垩纪含煤地层;以南至昆仑山——祁连山纬向构造带以北,贺兰山经向构造带以东的广阔地区,沉积了海陆交互相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昆仑山——祁连山纬向构造带以南,康黔古陆以东则沉积了晚二叠纪含煤地层;西北地区则在侏罗纪形成了一些大型陆相煤盆地;此外,云南——西藏及台湾地区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分别沉积了含煤地层。
以上聚煤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结合矿井防治水的需要,可以将中国煤田划分为六个水文地质类型区,即东北侏罗纪孔隙——裂隙水类型区,华北石炭二叠纪孔隙——岩溶水类型区,西北侏罗纪裂隙水类型区,华南晚二叠纪岩溶水类型区,云南——西藏中生代裂隙水类型区及台湾第三纪裂隙——孔隙水类型区(图1)。
其中,以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华南晚二叠纪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矿井水害严重。
主要的水文地质问题有三个。
即:华北煤系底盘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水害问题;黄淮平原新生界松散层水害问题;华南煤系底盘下二叠统茅口灰岩水害问题及顶板上二叠统长兴灰岩水害问题。
西北侏罗纪裂隙水类型区纬向构造带华南晚二迭纪岩溶水类型区昆仑山—祁连山云南—西藏中生代裂隙水类型区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东北侏罗纪孔隙—裂隙水类型区华北石炭二迭纪孔隙—岩溶水类型区贺兰山经向构造带康 滇 古 陆台湾第三纪裂隙—孔隙水类型区图1 中国煤田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图图1 中国煤田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图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海陆交互相的太原统和陆相的山西统中,其底盘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
太原统中的夹层灰岩在华北煤田有广泛的分布(图2),总的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海水逐渐加深,灰岩层数由2~3层,增加到14层以上,灰岩总厚度由5m 以下,增加到60m 以上,皖北可达70m 。
沧州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1 自然地理、水文、气象1.1 地理位置沧州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7°28′-38°57′,东经115°42′-117°51′,东西长187km,南北宽165km,总面积14056 km2(图1-1)。
图1-1 沧州市地理位置图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南与山东省及衡水市交界,西与保定市相连,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距首都北京240km,距天津120km,距省会石家庄221km,处于环渤海中心地带,是河北省确定的“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一线地区,也是京津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
沧州市设新华区、运河区2个区,辖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4个市,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和孟村回族自治县10个县。
全市总人口680万。
1.2 气象沧州市属半干旱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日照比较充足。
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团控制,寒冷干燥,春季受蒙古大陆性气团影响,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干燥多风;夏季受太平洋高压和西部或西南部低压影响,有时炎热干旱,有时暴雨倾盆;秋季易受高压控制,天高气爽,少雨干旱。
多年平均气温12.2℃,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6.5℃(7月份),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3℃(1961年6月12日)。
最低月平均气温-4.3℃(1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4.8℃(1972年1月26日)。
本区四季分明,季间温差变化显著。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758.48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188天。
本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73.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92.1mm,约为降水量的3倍。
降水特点为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6-9月份为汛期,汛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49.6mm,约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8.4%。
其余8个月降雨量只占21.6%,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差100mm左右。
1.3水文沧州位于研究区东部,黑龙港河下游,地势由西向东略有倾斜,西部较高,地面高程在15m左右,东部沿海较低,一般地面高程2m左右。
水文地质特征
由于受构造的影响,矿区处于北西—南东走向的地堑内,东部、西部皆为奥陶系、寒武系灰岩,大面积出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迳流到矿区外青磁窑入唐峪河,由东向西注入浑河。
1、含水层
(1)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
寒武系灰岩由于多夹薄层状页岩,因而为弱含水层。
在矿区北部有出露,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为煤系地层下伏主要含水层,此含水层厚度较大,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质多为HCO3-Ca.Mg型水。
因沟谷割切割严重,含水层水大部分外泄,根据浑源煤产地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寒武系灰岩和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水位该矿区域内静压水位标高为1254.00-1489.44m。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孔隙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含水层由于受构造影响,地层遭受剥蚀,岩层风化,胶结松散,使得砂岩成为良好的含水层,太原组在矿区内局部出露,大气降水一部分通过地表黄土及基岩风化裂隙下渗,储存在砂岩含水层中,一部分通过地表迳流到矿区外,该矿区太原组砂岩含水层为相对富水含水层,但砂岩厚度小,泥岩厚度大,砂泥比率小,含水层薄,地下水存储量小,因此,对开采煤层影响不大,水质为HCO3.SO4-Ca.Mg型水。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孔隙裂隙含水层
本组以砂岩为主,砂岩厚度大,泥岩厚度小,砂泥比率大,碎屑岩相对发育,成为地表水下渗聚积的富水含水层。
由于受构造影响,地层
遭受剥蚀,切割剧烈,使得山西组地层在矿区西北部局部残留,四周侵蚀并遭受风化,地下水流失大,因此,地下水贮存量小。
(4)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及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
矿区内大部分被黄土覆盖,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基岩面风化破碎带内,由于地层薄,又属高原干燥气候,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加上地形山峦起伏,冲沟发育,雨后地表水大部分流失,含水层富水性差,属弱含水层,本区为贫水区。
2、隔水层
5号煤层至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之间是由铝土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隔水层,厚度约80m左右,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且奥灰水水位低于开采煤层,因此,对煤矿开采无影响。
5号煤层以上地层赋存有泥岩数层组成了良好的隔水层,地表水及潜水不会直接影响开采5号煤层。
四、充水因素分析
该矿区在北部地区煤层埋藏较浅,4、5号煤层局部出露地表,煤层接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通过煤层风氧化裂隙赋存在煤层风氧化带内及煤层裂隙中,因此大气降水做为矿坑充水的主要水源,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其次大气降水以及从周围地表水迳流到本区雨水通过第四系黄土下渗,在第四系底部砂砾岩含水层中聚积,并通过裂隙及断层裂隙下渗储存在煤层顶板砂岩中,并下渗储存在煤层裂隙中。
对开采煤层有一定影响。
由于矿区内煤层储存在一东部高,西部低,近南北向地堑内,因此地
表潜水从东北部并通过基岩风化裂隙运移到该矿区,补给地下水,成为该矿区另一个充水水源。
煤层顶板裂隙使基岩中的水下渗到煤层中,而大中小型断层在本区较发育,也是一个主要的充水因素,这些断层均为张性断层,断层面裂隙大破碎带宽,导水性好,使得地表水、地表潜水通过断层破碎带直接下渗到煤层,对煤层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以上充水因素分析,按照水文地质规程,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