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8
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尤其是现在高速织机迅速发展,对织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浆纱机广泛用于各种经纱上浆,包括单种纤维经纱以及可以使织物在弹性或其他方面呈现特有风格的混纺纱,如来卡、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等。
因此,浆纱不只是应用淀粉或其他粘合剂使纱线具有抗拉伸和平滑特性,保证纱线在织造过程中顺利通过综丝、钢筘等部位,而且浆纱机可以作为使用者应用不同浆料配方和操作方法提高织造效率和利润的一个实验室。
俗话说“好的经轴和浆轴就完成了织物的一半”:确实,对于生产高产优质的织物这非常重要,有好的浆纱工艺师也必须有好的浆纱设备,而且设备能够对张力、伸长、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同时浆纱工艺师也必须根据产品的类别及其理化组成选择适宜的工艺参数,并进而选择最适宜的后处理工序以及决定如何进行退浆和整理。
过去,浆纱机首先应用于加工羊毛织物。
在比埃拉省,最好的工厂配置的是德国生产的浆纱设备,它的浆槽是铜质的,压浆辊表面包覆一层布。
上浆关于浆纱技术的讨论综述:后的经纱进入有转动锡林的烘房,在这里通过热空气对上浆经纱进行干燥(现代浆纱机的干燥锡林是铜质的,并采用蒸汽方式加热),之后通过卷绕机构形成织轴供织机使用。
棉纱或混纺纱的上浆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而对于捻纱、双股纱或多股纱一般不需要上浆。
小公司通常使用便宜的浆料组合对经轴进行上浆,并且依靠添加油脂或其他成分来提高织造质量。
新技术的发展及对污染和工业废物的限制,促使人们对于各种浆料及浆纱工艺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改进。
1.浆前预加湿技术考虑污染因素(退浆工序是纺织过程产生污染的重要阶段),90年代,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浆纱方法——浆前预加湿方法,这种方法在德国纺织公司已经有十五年以上的使用经验。
“予加湿”技术首先在欧洲、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
试验开始时是在一些纺织院校里进行,并首先在ITV DENKENDORF 及这一区域重要的生产商KARL MAYER ROTAL、贝宁格和祖克米勒公司应用。
机织物生产过程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机织物生产过程生产机织物,首先要根据织物的特征、用途、原纱的来源及卷装形式等选择工艺流程。
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等各类织物,虽织造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它们的工艺流程各有不同,以本色棉织物为例,原纱不一样,工艺流程也不完全相同。
本色纯棉单纱织物工艺流程:经纱管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烘布─→刷布│↑│↓│↓织造─→验布─→折布─→修织─→打包─→入库给湿↑间接纬管纱─→络筒─→卷纬───→││纬纱给湿│直接纬纬管───────────→│本色涤棉混纺股线织物工艺流程:经纱管纱→络筒→并线→捻线→络筒→整经→并轴或浆纱→穿经↓织造→验布→折布→修织→打包→入库↑纬纱管纱→络筒→并线→捻线→络筒─→定捻─→卷纬下面以本色棉布为例,介绍机织物的生产过程。
一.机织物的织前准备机织物是由经纬纱在织机上交织而形成的。
在织造过程中,经纱与经纱之间,经纬纱之间、经纱与织机上各种物件之间,反复发生着纵向、横向的磨擦和弯曲。
为了使纱线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弹性,确保纱线在织造过程中不致因上述各种破坏力的作用而发生断袭;为了使纱丝减少疵病,提高光洁度,以确保织造生产效率,获得优良的产品;为了增加纱线的卷装长度,利于连续生产,必须对经、纬纱进行织前准备,以达到提高经、纬纱的工艺性能。
1. 络筒络筒工序是在络筒机上进行的。
其任务是将纺纱工程中得到的细纱管纱加以接续,在此过程中,使纱线获得适当的、均匀一致的张力;按规定的要求,检查和清除纱线上的粗细节等纱疵、杂质和尘屑,清疵过程中形成小而坚牢的结头;卷绕成密度均匀、容量充分、成形良好、便于退解的筒子。
2. 整经整经是在整经机上进行的。
整经工序的任务是按工艺设计所规定的经纱根数,从整经机后筒子架上的筒子上,引出一幅片纱,并按设计规定的长度、幅宽,在确保纱线根与根之间、片与片之间、前后之间张力均匀,适当的情况下,将纱片平行的卷绕成成形良好的经轴。
⼩贴⼠▏机织物织前准备和织造过程当前浏览器不⽀持播放⾳乐,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ry Me JasonDerülo;Matoma;Jennifer Lopez - Everything Is 4 QQ⾳乐⼀.机织物的织前准备机织物是由经纬纱在织机上交织⽽形成的。
在织造过程中,经纱与经纱之间,经纬纱之间、经纱与织机上各种物件之间,反复发⽣着纵向、横向的磨擦和弯曲。
为了使纱线有⾜够的强度、耐磨性和弹性,确保纱线在织造过程中不致因上述各种破坏⼒的作⽤⽽发⽣断袭;为了使纱丝减少疵病,提⾼光洁度,以确保织造⽣产效率,获得优良的产品;为了增加纱线的卷装长度,利于连续⽣产,必须对经、纬纱进⾏织前准备,以达到提⾼经、纬纱的⼯艺性能。
1.络筒络筒⼯序是在络筒机上进⾏的。
其任务是将纺纱⼯程中得到的细纱管纱加以接续,在此过程中,使纱线获得适当的、均匀⼀致的张⼒;按规定的要求,检查和清除纱线上的粗细节等纱疵、杂质和尘屑,清疵过程中形成⼩⽽坚牢的结头;卷绕成密度均匀、容量充分、成形良好、便于退解的筒⼦。
2.整经整经是在整经机上进⾏的。
整经⼯序的任务是按⼯艺设计所规定的经纱根数,从整经机后筒⼦架上的筒⼦上,引出⼀幅⽚纱,并按设计规定的长度、幅宽,在确保纱线根与根之间、⽚与⽚之间、前后之间张⼒均匀,适当的情况下,将纱⽚平⾏的卷绕成成形良好的经轴。
3.浆纱浆纱是织前准备中的⼀道关键⼯序,是在浆纱机上进⾏的。
浆纱⼯序的任务主要是提⾼纱线的可织造性,同时将经过浆纱的纱⽚,在张⼒均匀、排列均匀和卷绕密度均匀⼀致的情况下,卷绕成成形良好的织轴。
提⾼纱线的可织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是增强——通过浆纱,使⼀部浆液渗透到纱线内部,减⼩纱线内部纤维间产⽣滑移的可能性,从⽽增加纱线强度,提⾼承受拉伸、冲击负荷的能⼒。
⼆是保伸——在上浆、烘燥过程中,保持纱线的弹性和伸长,不致因发⽣变脆、变僵⽽增加织造时纱线的断头。
三是减摩——上浆中,使⼀部分浆液覆于纱线表⾯,形成⼀层浆膜,把纱线表⾯的茸⽑贴附于纱线条⼲上,以减⼩纱线之间、纱线同机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提⾼纱线耐摩磨擦的能⼒。
浆纱的工艺浆纱是纺织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工艺,其作用是使纱线增加强度和质量,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性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浆纱的工艺过程。
首先,浆纱是在纱线生产的早期阶段进行的。
纱线是由纤维通过纺纱机成形的,但这个纱线通常比较松散,没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增加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需要对纱线进行浆纱处理。
浆纱的主要目的是给纱线加上一层保护膜,使其紧密结合并提高强度。
这一层保护膜通常由浆料构成,浆料主要由淀粉、胶体和添加剂组成。
浆料的具体配方会根据纺纱的需要和纱线的性质进行调整。
浆纱的工艺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浆料的配制、浆纱的施浆和浆纱的干燥。
第一步是浆料的配制。
浆料的配制是按照一定的配方将淀粉、胶体和添加剂混合成浆料。
淀粉是浆料的主要成分,它能增加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
胶体是一种胶状物质,可以增加浆纱的粘度,使其更好地附着在纱线上。
添加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比如染料、防水剂等。
第二步是浆纱的施浆。
施浆是将浆料均匀地涂抹在纱线上的过程。
这一步通常在施浆机上完成。
施浆机通过喷射或刮布的方式,将浆料均匀地施加在纱线上。
施浆后,纱线表面会形成一层浆膜,使纱线变得更加坚固和稳定。
第三步是浆纱的干燥。
浆纱施浆后,需要将其进行干燥,使浆料中的水分蒸发掉。
干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等。
干燥的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免对纱线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步骤,浆纱工艺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在浆纱前要对纱线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整理等。
这样可以使纱线表面干净、平整,有利于浆料的附着和干燥。
此外,浆纱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浆料的质量和浆膜的均匀性,以确保浆纱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浆纱是纺织工业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工艺过程,它可以增加纱线的强度和质量,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性能。
浆纱的工艺过程包括浆料的配制、浆纱的施浆和浆纱的干燥。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环节的细节,以确保浆纱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浆纱工艺的应用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纺织品产品。
浆纱工艺流程
《浆纱工艺流程》
浆纱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旨在将天然纤维制成适合纺织的线。
这个工艺流程复杂而精细,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首先,要准备好纤维原料,通常使用的是棉花、亚麻、羊毛等天然纤维。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选级和清洗,去除杂质和污垢,以确保最终的纱线质量。
接下来是浆纱的最关键步骤——浆制。
首先将经过清洗的纤维浸泡在水中,再加入适量的浆水。
浆水的成分通常由天然植物提取物组成,比如黄豆、玉米等。
纤维在浆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被置于浆机中进行浆制,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搅拌和拉扯,直到纤维成为一根均匀的纱线。
浆纱完成后,要进行晾晒和拉扯,以确保纤维的柔软和平整。
最后,纱线会被卷取成小卷并贴上标签,准备进入下一个工艺环节。
浆纱工艺流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操作,他们需要了解不同纤维材料的特性,掌握各种调配浆水的配方和技巧,以及掌握浆制和纺纱的细致工艺。
这种手工艺虽然耗时耗力,但却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纱线,成为纺织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机织物生产过程生产机织物,首先要根据织物的特征、用途、原纱的来源及卷装形式等选择工艺流程。
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等各类织物,虽织造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它们的工艺流程各有不同,以本色棉织物为例,原纱不一样,工艺流程也不完全相同。
本色纯棉单纱织物工艺流程:经纱管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烘布─→刷布│↑│↓│↓织造─→验布─→折布─→修织─→打包─→入库给湿↑间接纬管纱─→络筒─→卷纬───→││纬纱给湿│直接纬纬管───────────→│本色涤棉混纺股线织物工艺流程:经纱管纱→络筒→并线→捻线→络筒→整经→并轴或浆纱→穿经↓织造→验布→折布→修织→打包→入库↑纬纱管纱→络筒→并线→捻线→络筒─→定捻─→卷纬下面以本色棉布为例,介绍机织物的生产过程。
一.机织物的织前准备机织物是由经纬纱在织机上交织而形成的。
在织造过程中,经纱与经纱之间,经纬纱之间、经纱与织机上各种物件之间,反复发生着纵向、横向的磨擦和弯曲。
为了使纱线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弹性,确保纱线在织造过程中不致因上述各种破坏力的作用而发生断袭;为了使纱丝减少疵病,提高光洁度,以确保织造生产效率,获得优良的产品;为了增加纱线的卷装长度,利于连续生产,必须对经、纬纱进行织前准备,以达到提高经、纬纱的工艺性能。
1.络筒络筒工序是在络筒机上进行的。
其任务是将纺纱工程中得到的细纱管纱加以接续,在此过程中,使纱线获得适当的、均匀一致的张力;按规定的要求,检查和清除纱线上的粗细节等纱疵、杂质和尘屑,清疵过程中形成小而坚牢的结头;卷绕成密度均匀、容量充分、成形良好、便于退解的筒子。
2. 整经整经是在整经机上进行的。
整经工序的任务是按工艺设计所规定的经纱根数,从整经机后筒子架上的筒子上,引出一幅片纱,并按设计规定的长度、幅宽,在确保纱线根与根之间、片与片之间、前后之间张力均匀,适当的情况下,将纱片平行的卷绕成成形良好的经轴。
3. 浆纱浆纱是织前准备中的一道关键工序,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的。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2008-01-11中国家纺网编辑:张康虎毛巾织物的上浆与一般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的上浆有着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毛巾织物的特点和毛巾织造设备所决定,因此,在毛巾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浆纱工艺制定和设备调整都不能完全参照普通织物的浆纱工艺或在此基础上作简单的调整。
为本文的需要,这里需对毛巾织造设备和与之对应的部分工艺参数作简单说明,以利于对浆纱工艺的阐述。
首先,与普通织机相比,毛巾织机有两套送经系统,一套是地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毛巾织物的底布,另一套是毛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织物的毛圈部分;其次,相对于一般织物而言,由于毛巾织物毛圈对底布的覆盖,因此毛巾织物不要求地经表面花纹清晰,所以地经纱所需要的张力可以比普通织布机低;第三,毛巾织机与普通织机相比,增加了一套专有的打纬起毛装置,由该装置控制者毛圈的高矮和有无;第四,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的时候较小,但在织缎档时张力须增大,以利于缎档花型清晰;第五,相同宽度的织轴中,毛经纱或地经纱的头份远小于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等等。
因此,基于上述这些方面的不同,毛巾织物的织造对织轴的上浆质量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
1. 毛巾产品对上浆的要求毛巾产品的上浆主要是针对于毛经纱而言,因为对于一般的毛巾织机,用合股纱做地经能满足其织造的张力要求,即使用单纱做地经,也可参照一般织物处理。
所以本文在这里只对毛经上浆做初步论述。
在客户要求的外观质量中,毛圈(或绒面)的丰满平整是基本的要求之一,特别对于割绒产品,如果整个货面出现不规则的高毛或凹毛(引起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羽粘连),不仅给后道工序增加不必要的劳动,而且会从整体上影响坯巾的绒面效果和质量。
同时,基于上述第四点考虑,即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和织缎档时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保证织缎档时毛经纱有足够的强力而不会使纱线在此时断头,就必须在浆纱时产生一定的上浆率以满足织机张力的需要。
结合这些分析,我们在总结几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对毛经浆纱质量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那就是:在保证经纱强力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浆液在经纱表面的披覆,提高耐磨性能,使经纱表面毛羽服帖并保持纱线良好的弹性,减少在织造过程中相邻毛经间的粘连,保证坯巾表面的毛圈平整度和丰满度。
纺织厂的实习报告7篇公司一般到外面购买原纱进厂进行后加工,原纱一般都是宝塔形的,为了染纱方便,一般会通过松式筒子机进行倒筒,使原纱缠绕到直直通型的筒子上。
或者采用更直接的方法——绞纱,将原纱绕成圈状的纱线。
据车间师傅介绍,不管是任何形式的原纱倒筒,一般倒筒完每个筒都差不多为850克,这道工序的主要目的是让纱线保持一定的松量,方便后期的染色更加均匀。
待整理到一定数量之后便可将其运到下一个工序进行加工。
接下来的工序是染纱,染纱使用预湿或预烘,使经纱在上浆前保持基本一致的含水。
将纱线放到规定的容器中进行煮沸浸泡。
染缸有大小之分,大的染缸每次可以染60个直筒。
小样的浴比应保持与大样一致,尽量控制在1:10左右,最多不超过1:15。
染色采用全外流,开机启动泵速由小到大,逐步润湿,保证轴的上端有均匀的水珠冒出。
染色完榨水4次,每次大约为60s,控制含水率在100%左右。
轴上浆纱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防止色泽分层,对于一些特殊纱支及较敏感色,必须热风烘干后走下一道工序。
热风烘干的过程也成为抽水,经过这道工序染色基本算是结束。
为方便后期纱线整经并编织成布料,企业会将染色好的纱线变回宝塔形状。
此时采用络筒机或者络纱槽筒机,通过机器将直筒或绞纱变回斜筒造型。
为整经做好准备。
2、整经→浆纱所谓的整经,就是将筒子纱按照经编工艺所要求的根数和长度,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平行的卷绕成经轴,以供经编机使用。
整经有3钟形式,分别是分段整经、轴经整经、分条整经。
一般整经温度控制在20~26℃,相对湿度为60~70%。
且长、短纤维须分隔开。
而浆纱工序作为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尤其是现在高速织机迅速发展,对织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浆纱的主要目的是使浆后经纱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足够的耐磨性能;2)均匀的强力伸长特性和张力;3)良好的浆料被覆以尽可能减少毛羽。
浆纱机广泛应用于各种经纱上浆,包括单种纤维经纱以及可以使织物在弹性或其他方面呈现特有风格的混纺纱,如莱卡、涤纶和黏胶混纺纱等。
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知识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织物片段哪一个是机织物(A)。
ABCD2、通常用的纱线原料代号是:C为棉、T为涤纶、A为(D)、R为粘纤。
A、毛纤B、维纶C、丙纶D、晴纶3、生产过程分为精梳纱线和普梳纱线,精梳纱线以(C)表示,普梳张线则不加代号。
5C、组织循环数较大、经密较小的织物。
D、组织循环数较大、经密较大的织物。
11、现有四种纤维棉、麻、毛和涤纶,用燃烧法鉴别,其中燃烧中有烧毛发气味的是的是(C)。
A、棉????B、麻??C、毛D、涤纶12、在上机图中,当组织图和纹板图相同时的穿综图应为(A)。
A、顺穿B、飞穿C、分区穿法D、照图穿法13、机织物密度指织物中经向或者纬向单位长度内纱线根数,该单位长度是(C)。
A、1厘米B、5厘米C、10厘米D、100厘米14、无梭织机折入边的双纬组织结构使布边的纬密比布身高一倍,导致布边发硬厚度增加、染色时产生色差等弊病。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采用下列哪些措施,哪种是不对的(D)。
A、降低边经纱的密度B、减小边经纱的线密度C、选用适用的布边组织D、缩短纬纱头的长度15、下列织疵中属于破坏性疵点的是(A)A、结头疵B、纬缩疵C、经缩疵D、双纬疵16、按照剑杆与织机筘座的关系,传剑机构分为分离式和(C)。
A、凸轮驱动B、共轭驱动C、非分离式D、连杆驱动1718A、均匀B、不均C、平均D、合格26、整经的任务是根据工艺设计单的规定,将一定根数的(A)按规定长度平行地、均匀地卷绕在整经轴(或织轴)上。
A、经纱(线)B、纬纱(线)C、横纱(线)D、竖纱(线)27、络筒是经纱准备工序中(C)工序。
A、第一道B、第二道C、第三道D、最后一道28、织物的厚度:以(B)为单位。
A、厘米B、毫米C、英寸D、寸29、?机织物按组成机织物的纤维种类分为(D)、混纺织物和交织物。
A、棉型织物B、毛型织物C、长丝类织物D、纯纺织物3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A、筘的规格有筘号、筘长和筘高,公制筘号是指5cm中的筘齿数。
影响穿筘质量的因素随着大多数织布车间生产的品种趋于多样性;批量长度一直在减少;用户需求波动;对灵活性及反应能力要求更高;对织物质量要求更高及织机效率增加等因素,使得穿经穿筘的地位越来越高。
然而,其穿经穿筘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其质量已经成为穿筘工序的重中之重。
穿筘工序是织造之前的最后一道准备工作,是准备车间的重要工序之一,对织造的品种、风格、效率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穿筘工序的主要任务是:是将准备工序浆好的轴,按照织物品种的工艺要求,把经纱穿入停经片、综丝、钢筘内,制成可供制造生产的合乎质量标准的织轴。
在银仕来集团公司实习,所见到的穿筘机是引进法国史陶比尔DELTA110型自动穿筘机。
该类型穿筘机设计先进、性能优良、效率高,被视为纺织行业的“宠儿”。
在实习过程中,对史陶比尔DELTA110型自动穿筘机有了简单了解和掌握,根据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影响穿筘质量的因素分也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影响穿筘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本工序的因素和其它工序的因素。
在这两大部分因素中,本工序的影响因素为主要因素,但是前面工序对穿筘质量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在穿筘工序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穿筘的质量。
穿筘工序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穿筘前准备部分、穿筘过程和穿筘后修轴部分。
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三者缺一不可。
由于史陶比尔DELTA110型自动穿筘机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穿筘机,致使穿筘前准备部分成了影响穿筘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穿筘准备工作做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到穿筘的质量和效率。
穿筘前准备部分主要是上轴工作、钢筘准备工作、综丝准备工作、停经片准备工作、综框准备工作、经停杆准备工作、工艺输入及检查工作。
上轴部分即把经轴按照要求固定到纱架车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断线、叉绞、丢头、张力小等因素影响穿筘的质量。
一下将对出现的这些因素进行简单分析:(1)断线即经轴的经线出现断线。
出现断线的原因有很多情况,主要有:整经和浆纱过程出现断线、在备轴过程中由于没有规范的操作造成断线、分绞过程也会出现断线。
第三节浆纱工序浆纱基本知识回顾:浆纱是织造生产的关键工序。
(1)上浆的目的:使毛羽贴伏、纱线耐磨、断裂强度提高、尽量保持原纱的弹性伸长,提高织造性能。
(2)新型织造对浆纱的要求:新型织造技术对浆纱工艺及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喷气织造,要求毛羽贴伏好、可织性强,适应织造时的“大张力、小开口、强打纬、开口频率高”工艺要求,确保经纱开口清晰、光滑耐磨、毛羽少、抗拉伸、抗摩擦。
经纱上浆⏹设备——浆纱机、调浆设备⏹浆用原料——浆料⏹上浆对象——纱线(纤维)⏹上浆工艺——根据纤维材料及织造要求等设计●注意:上浆是物理过程上浆之后对经纱的质量要求▪增强:纯棉纱一般浆纱后经纱增加率在25~30%,涤棉纱增强率为15~25%(浸透与被覆兼顾)▪保伸:棉纱上浆后伸长率应在4~5%,涤棉纱应低些▪耐磨性能提高:(浆纱耐磨次数/原纱耐耐磨次数)×100%>900%▪毛羽降低率:先进指标为75%;▪好轴率:⏹上浆效果可以用织机断头数来衡量:有梭织机上:一般纱线原料和密度的品种:0.2~0.5根/台时细特高密府绸:先进水平指标为0.6根/台时 无梭织机上:10万纬断经数要求10~15根(10~15根/10万纬)项目名称线宽度tex/英支技术要求浆纱上浆合格率(%)14.5/4080 9.7/60浆纱回潮率(%)14.5/4085 9.7/60浆纱伸长率(%)14.5/40小于1.5 9.7/60浆纱疵点千匹升降率(%)14.5/400.8 9.7/600.5浆槽粘度合格率(%)14.5/40大于80 9.7/60织轴好轴率(%)14.5/4060 9.7/60卷线密度(g/cm3)14.5/400.5-0.6 9.7/60项目名称线宽度tex/英支技术要求浆纱减伸率(%)14.5/40小于30 9.7/60浆膜完整率(%)14.5/40大于80 9.7/60毛羽降低率(%)14.5/40大于75 9.7/60布机断头(根/台小时)14.5/40T W喷气 1.3 3片梭 1.3 0.5剑刊 1.5 2.5 9.7/60浆纱耐磨(次数/min)14.5/400.48-0.52 9.7/60⏹新型浆纱工艺(指二高一低浆纱工艺)对浆料的要求粘度低,浆液流动性好、浸透性好热粘度波动率低成膜性好,利于毛羽贴伏利于高压上浆调浆方便一、浆料选择⏹棉、涤、粘、麻或混纺纱的上浆:常用浆料有:原淀粉、变性淀粉、PVA1799(完全醇解)、PVA205MB(部分醇解)、丙烯酸类(液态较多)等。
纺织厂实习报告三篇纺织厂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10月28日至11月日二、实习地点:安徽省____纺织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纺纱学生产技术实习四、实习目的:纺纱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学习的必修课,在校大学生只有亲身纺织厂各个车间进行实践才能掌握纺纱学的从清花到梳棉到并粗再到细纱最后到络筒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件机器、每一个工艺参数的实质以及掌握部分生产规律和操作技术水平,从而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实践学习加强对设备的了解,加深对课本上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了解一些纺织工程的产业前景,为以后的工作做好一些准备。
五、实习内容:(一)开清棉:1、开清棉的目的:(1)开松将棉包中压紧的块状纤维开松成小棉块或小棉束。
(2)除杂去除原棉中的杂质。
(3)混和将各种原料按配棉比例充分混和。
(4)成卷制成一定重量、一定长度且均匀的棉卷,供下道工序使用。
2、开清棉的设备及工作原理:(1)A002D圆盘抓棉机(共3台,1#2#,3#分别配套使用)目的:开松,均匀混合,再抓取。
工作原理:利用刀片式打手伸出内条2-3mm,抓棉时环形抓棉机自动下降,进行开松抓棉。
机器自动运转率需达到80%,打手速度60转/min,(2)A045凝棉器在这一道工序中,除了圆盘式抓棉机以外的每台设备上都配有A045凝棉器。
目的:产生风,通过管道将棉花吸入与之相连的机器,风机里装有尘笼,会除去一部分短绒。
(3)A035B型混开棉机(共两台)目的:对棉花进行再混合,开松、初步除杂。
(4)A036C豪猪式开棉机将原料进行开松除杂,打手类型为疏针打手进行开松,短绒,杂物,颗粒等会通过尘格从空隙排除,进而达到除杂。
(5)A076E单打手成卷机内置角钉罗拉(整形),洋琴、天平罗拉(控制棉卷厚度和重量),电子均棉器(感知棉卷厚度,通过控制电机速度控制棉卷厚度),综合打手(开松除杂混合),钢罗拉(剥取尘笼上的棉花),凹凸罗拉(整形过棉),压紧罗拉,棉卷罗拉,最后形成棉卷。
浆纱工艺技术浆纱工艺技术是纺织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涉及对纱线进行预处理,使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染色性能和整理性能,以满足不同纺织工艺的要求。
下面将介绍该工艺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
浆纱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原料准备、湿处理、粘度控制、浆纱成形和烘干等过程。
在原料准备阶段,需要选择适合的纱线原料,如棉纱、麻纱、丝纱等,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除尘、调试等。
此外,还需要根据纺织工艺的要求,确定纱线的精度和强度等指标。
湿处理是浆纱工艺技术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主要包括浸泡、漂洗、叠绕等过程。
浸泡是将纱线浸入特制的浆液中,以使其充分吸湿。
漂洗是通过水洗除去浆液中的杂质和残留物。
叠绕是将湿纱经过特定的方式叠绕在纱锭上,以便后续的加工。
粘度控制是浆纱工艺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浆液的配制和粘度的控制。
浆液的配制需要根据不同的纱线原料和工艺参数确定浆液的成分和浓度。
而粘度的控制则需要通过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使浆液的粘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以提高纱线的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
浆纱成形是浆纱工艺技术中的核心环节,它主要包括纱线的浆液吸附、浆纱成形和浆纱密度控制。
其中,纱线的浆液吸附是指将浆液吸附在纱线表面,以提高纱线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浆纱成形是指将浆液吸附的纱线通过特定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成形,如引纱板、卷纱锭等。
浆纱密度控制则是通过调整纱线在成形过程中的拉力和速度,控制浆纱的密度和形状。
浆纱成形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烘干处理,以去除纱线表面的水分,提高纱线的干燥率和柔软度。
常用的烘干方式包括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红外线干燥等。
总的来说,浆纱工艺技术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纺织工艺,它直接影响着纱线的品质和加工性能。
只有掌握了浆纱工艺技术的要点和关键技术,才能有效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随着纺织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浆纱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为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浆纱工序是织前准备的重要工序,尤其是现在高速织机迅速发展,对织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浆纱机广泛用于各种经纱上浆,包括单种纤维经纱以及可以使织物在弹性或其他方面呈现特有风格的混纺纱,如来卡、涤纶和粘胶混纺纱等。
因此,浆纱不只是应用淀粉或其他粘合剂使纱线具有抗拉伸和平滑特性,保证纱线在织造过程中顺利通过综丝、钢筘等部位,而且浆纱机可以作为使用者应用不同浆料配方和操作方法提高织造效率和利润的一个实验室。
俗话说“好的经轴和浆轴就完成了织物的一半”:确实,对于生产高产优质的织物这非常重要,有好的浆纱工艺师也必须有好的浆纱设备,而且设备能够对张力、伸长、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同时浆纱工艺师也必须根据产品的类别及其理化组成选择适宜的工艺参数,并进而选择最适宜的后处理工序以及决定如何进行退浆和整理。
过去,浆纱机首先应用于加工羊毛织物。
在比埃拉省,最好的工厂配置的是德国生产的浆纱设备,它的浆槽是铜质的,压浆辊表面包覆一层布。
上浆关于浆纱技术的讨论综述:后的经纱进入有转动锡林的烘房,在这里通过热空气对上浆经纱进行干燥(现代浆纱机的干燥锡林是铜质的,并采用蒸汽方式加热),之后通过卷绕机构形成织轴供织机使用。
棉纱或混纺纱的上浆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而对于捻纱、双股纱或多股纱一般不需要上浆。
小公司通常使用便宜的浆料组合对经轴进行上浆,并且依靠添加油脂或其他成分来提高织造质量。
新技术的发展及对污染和工业废物的限制,促使人们对于各种浆料及浆纱工艺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改进。
1.浆前预加湿技术考虑污染因素(退浆工序是纺织过程产生污染的重要阶段),90年代,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浆纱方法——浆前预加湿方法,这种方法在德国纺织公司已经有十五年以上的使用经验。
“予加湿”技术首先在欧洲、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
试验开始时是在一些纺织院校里进行,并首先在ITVDENKENDORF及这一区域重要的生产商KARLMAYERROTAL、贝宁格和祖克米勒公司应用。
使用这种技术后,经纱的断裂负荷增加了15-19%,纱线毛羽显著减少,纱的耐磨性和剩余伸长比原有上浆方法有所增加,且浆料的用量可以减少30-40%。
这种技术现在应用在最好的棉纺织厂,并于1998及2001在ITVDENKENDORF举行的浆纱会议上进行广泛宣传:预先进行的一些研究和试验结果在会上进行公布,预加湿技术有以下三个优点:1.1纱线中一些不易溶于水的物质,通过热水可从纱线中分离出来。
1.2通过组合反应使一些物质分离出来(如胶体在热水中的脱胶反应),可以增加纤维对浆料的亲合力,极大的增加了浆料的粘附力。
1.3当水渗透到纱线纤维的空隙内,渗到纱线内部的浆液量降低,能达到更好的被覆效果并形成保护膜。
预加湿系统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大大的降低了浆液的用量(约30-40%),同时降低了废水的污染程度。
显然,不是所有类型的纱线都适合应用予加湿技术,事实上,衬衫面料或任何多种颜色的经轴就不能应用此技术。
因为不同的染色方法或深浅染料影响水的渗透性,导致纱线的亲水性不同,应用预加湿技术就会使上浆量不均匀。
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纤维的类型及生产能力选择相应的上浆方法。
一般分成二种上浆方法:加工组合经轴(几种颜色的衬衫面料、羊毛或特殊的混纺纱,如毛-涤纶-来卡混纺,或其他特殊产品)或加工片轴:片纱首先被卷绕在轴上,之后再重新卷绕上浆形成织轴。
2.多浆槽的应用根据纱线的数量或公司生产的需要,浆纱机可配置一个或多个浆槽,干燥锡林的数量取决于浆纱机的速度或者它的生产能力。
以上所述浆纱类型专门应用于对动植物短纤维的上浆,对于合成、人造纤维或长丝复合丝或无捻纱上浆方法有以下几种:2.1传统方法:通常包括多层片纱浆纱机,上浆后,通过干燥锡林加热,不像短纤维上浆时控制纱线开始进入锡林温度增加,最后锡林温度降低。
这种浆纱机只应用于低捻度纱(150捻/米),并且不能用于无捻纱;另一种传统浆纱机使用予烘干烘房,纱线分层水平或垂直通过烘房。
这种系统也叫做“化学上浆”,因为它最早由美国化学标准公司使用。
一些制造商在予烘烘房内使用射频加热器取代通常的热水循环加热器,这种系统用电磁场产生射频,因此不用加热纱线也可去除纱线中水分。
2.2直接上浆法:对各种长丝进行上浆。
它与传统浆纱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待浆纱线不是片纱经轴,而是从分条整经机上直接引出的筒子纱,这种系统通常叫做日本式,因为它最早起源于日本津田驹公司。
概括说,这种浆纱机经纱上浆后经过热风烘干,再经干燥锡林烘干后卷绕到滚筒上,它的运转速度可达到650米/分,浆好的纱在像其他浆纱机一样的有轴架结构和轴盘的联合机上最终形成织轴,2.3片纱上浆或轴对轴方法:这种与前述的直接浆纱机相同,但不是由原纱筒子提供经纱,而是由在专门的整经机上预先加工好的经轴提供单片纱,用这种方式,即使不定长筒子或质量一般的筒子都可以使用,因为整经机上产生的断头不会影响上浆效果。
用这种方式浆好的轴,最后被卷绕成织轴。
3除了上述的各种浆纱方法,特别提到一种生产牛仔布织轴的浆染联合系统,意大利制造商在世界上首先生产这种浆纱机:在同一台设备上可以染纱、浆纱并直接形成织轴,不仅可以节约占地面积,而且优化染色。
4浆纱的目的是使浆后经纱具有以下特性:4.1具有足够的耐磨性能4.2均匀的强力伸长特性和张力4.3良好的浆料被覆以尽可能减少毛羽这些特性可帮助纱线顺利通过织机各部位(停经片、综丝和钢筘),减少织物疵点,保证织物质量。
浆纱前,必须考虑纱的特性、织机的种类及织物的组织(平纹、斜纹、缎纹……)。
同时要注意选择浆料的品种、浆料的浓度和配比方法,避免对后序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
例如,如果织物要进行染色,一定要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浆料,避免对织物颜色产生影响或在布面产生条影。
同时,下述处理对一些产品不利:使用一定浓度的聚乙烯醇(PV A),在烧毛前如果没有进行水洗,就会使PV A聚合、结晶残留在织物上,对织物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上浆过的产品,低温下浆料很难去除,在较少预水洗槽的连续染色生产线上,将会对染色造成危害。
除此之外,通过上浆,可以提高织机产量和质量。
因此,浆纱操作者必须知道与纱线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纱的物理性能、预先及接下来进行的处理工序、织机类型直至生产的最后工序。
所以上浆时要根据每一种纤维和纱线来使用不同的浆料、设备、后处理工序和加工方法。
5蒸汽加热锡林、单浆槽或双浆槽、单压浆辊或双压浆辊的短纤维(棉、毛、混纺纱)浆纱机,可控制纱线的3种物理参数:1)伸长率2)耐磨性能和动态张力特性3)毛羽5.1首先,通常浆后纱线的剩余伸长要达到原纱伸长的70%;这就要求在整经时纱线张力一致。
因此,上浆好首先要保证经轴纱线张力一致且卷绕成形良好。
考虑到不同产地纱线品质不同,因此我们对纺织的各处工序都要十分关注。
对于整经,要求整经的原料产地相同,且原料筒子的平均卷绕张力和每个筒子纱长度相同。
根据不同纱线调节筒子架张力装置,使单纱张力达到规定要求,保证片纱具有良好的退绕和卷绕张力(如棉纱,轴盘直径1000mm,纱与轴边盘距离不能大于3mm);整经机要配备灵敏的刹车装置,以做到快速准确地停车,防止断头卷入经轴。
除以上所述,还要控制浆纱机各段张力稳定,并对张力进行检查,因为张力大小会直接影响纱线在浆槽中的吸浆情况。
目前生产的七单元传动的浆纱机经纱伸长率仅为1%及以下,不仅提高了浆纱机生产的经轴质量,而且给织机提供了较大的经纱张力伸长空间,减少了织机经向停台。
5.2纱的耐磨性能和动态张力特性是保证织机效率的因素;同时通过合理的选择浆料,并对过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控制才能不断提高织机产量。
考虑到整经对浆纱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建议与整经设备供应商讨论或由其提供生产工艺参数(尤其是生产与常规产品差异较大的新产品)。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石蜡或一些特殊的上浆产品,如防粘剂等,这对提高纱线在织机导纱部位的抗磨擦系数十分有利。
5.3纱线表面毛羽状况也可以通过使用适宜的加工方法和合理选择浆料给予改善,适宜的压浆力、干燥温度及分纱张力是减少毛羽的基本要素。
很容易理解,如果纱层在湿态下突然被分开,除了表面浆膜被破坏外,未卷入纱体的表面的纤维会显著增加,这样在织造时会将杂质带入形成纱疵,增加断经的次数,降低织机产量,同时增加织造车间的灰尘。
5.4至于压浆,要根据不同经轴类型,在综合考虑纱线内部浆液渗透和表面被覆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压力。
考虑压浆力时,纱线的捻系数也非常重要,纱线捻系数通常为115-150,环锭纱为100-110(棉纱)。
5.5在设定不同的浆纱工艺参数前,应首先搞好经轴质量,建议如下:检查整经机筒子架片纱排列;注意浆纱机起机经轴退绕时,每层纱线都用胶带纸固定,防止各层纱之间交叉混乱。
根据总经根数选择单浆槽或双浆槽,如果用单浆槽,当经纱在压浆辊上的排列密度超过85%,就会对上浆造成危害,这时就要选用双浆槽。
5.6有几种经轴排列方法,每一种都可选用,可根据工厂生产的产品需要以及参考设备说明书选用经轴排列及引纱方法一些方法有利于穿纱和处理断头,另一些排列方法适于浆染联合线。
5.7要注意经轴不要同方向退绕,以避免在浆纱过程中经轴缠绕;此外,反向退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示是容易分纱或放入分纱绳(通常使用捻过的涤纶或尼龙纱,最好是扁平的编织绳)。
5.8在分纱时,建议将经纱分成两部分,以利于干区分纱。
上浆时,纱线可能断裂并卷绕在浆槽辊上,尤其是下压浆辊。
这种情况,操作者可以看到干燥锡林上的经纱会突然分开。
遇到这种情况,操作者首先必须把进入浆槽的纱线分层,以便从锡林上将纱线分开。
5.9处理断头时要首先停机,然后由另外一个操作者按手动按钮帮助开机。
为了处理断纱,建议使用曲刀,注意不要削伤压浆辊和损伤锡林的聚四氟乙烯涂层。
因此刀片必须扁平放,使刀滑向纱表面来切断纱线。
注意使用适合的分纱绳:在每层间放入分纱绳,且从中间分开两层(分为上下两层)。
在分纱时注意避免各层纱线间相互交叉。
5.10通过钢筘分纱也是一种重要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必须保证各层之间清晰且纱线平行。
根据经轴来自的整经机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操作者在出锡林位置安放扁平齿钢筘,随即在所谓的交叉层通道,把钢筘拿起并移到前面。
第二种方法,一些设备在上腊前的锡林处放置一些胶带纸,胶带纸贴在通过的每一层纱线上;使用这种方法注意在拿起钢筘时不要弄乱纱线。
第三种方法,通常是适用于分条整经机上的轴,钢筘在纱线中间处分层,并经过计算,使每一筘齿处排列一定数量的纱线。
经过分纱后(不管是分纱绳还是钢筘),经轴长度要根据织轴直径来定,织轴压辊压力也要根据织轴来定。
正确操作机器,首先要保证正确处理纱线,不论是在浆纱过程中还是织造时,首先要根据要加工的纱线设置各段张力,根据经轴纱的总经根数和纱支,首先计算出每米纱克重和覆盖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