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起我的小木鼓》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50 MB
- 文档页数:19
苏少版音乐六下第一单元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敲起我的小木鼓》是一首富有童趣的非洲音乐作品,选自苏少版音乐六下第一单元。
歌曲以简单的旋律和富有特色的节奏展现了非洲音乐的魅力。
本首歌曲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打击乐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非洲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打击乐器的使用和演奏技巧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3.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创作具有非洲特色的音乐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2.打击乐器的使用和演奏技巧3.创作具有非洲特色的音乐作品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分析非洲音乐,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打击乐器演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打击乐器。
3.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4.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具有非洲特色的音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教材、图片、音频等资料。
2.打击乐器:非洲鼓、木鱼、铃鼓等。
3.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奏和创作的音乐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非洲音乐和打击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非洲音乐的了解和印象。
播放一段非洲音乐,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打击乐器部分,讲解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按照歌曲的节奏进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姿势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再次分组,轮流演奏《敲起我的小木鼓》。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学习非洲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内容:1. 非洲鼓的基本知识介绍。
2. 非洲鼓的演奏技巧学习。
3. 非洲鼓曲目练习。
教学准备:1. 非洲鼓乐器。
2. 音乐教材。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非洲鼓的基本知识,如鼓的历史、鼓的种类、鼓的演奏方式等。
2. 引导学生观看非洲鼓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非洲鼓的兴趣。
二、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非洲鼓的演奏技巧,如拍击、揉音、敲击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曲目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简单的非洲鼓曲目,为学生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练习非洲鼓曲目,巩固所学技巧。
2. 家长协助学生记录练习时间,鼓励学生坚持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非洲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情况和家长反馈。
六、深入学习非洲鼓的节奏与音色(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非洲鼓的节奏类型,如循环节奏、复合节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非洲鼓的节奏,理解并掌握各种节奏的演奏方法。
七、非洲鼓与舞蹈的结合(10分钟)1. 教师为学生示范非洲鼓与舞蹈的结合表演,让学生感受非洲鼓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简单的非洲舞蹈动作,感受鼓与舞蹈的协调配合。
八、欣赏与分析非洲鼓曲目(10分钟)1. 教师为学生播放几首经典的非洲鼓曲目,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非洲鼓的音乐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非洲鼓曲目的特点,如节奏、音色、旋律等。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3. 通过学习非洲鼓,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非洲鼓的基本知识:介绍非洲鼓的历史、特点和演奏方式。
2. 非洲鼓的演奏技巧:学习鼓点的节奏、力度和音色控制。
3. 非洲音乐欣赏:欣赏经典非洲音乐作品,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准备:1. 准备非洲鼓乐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乐器。
2. 准备非洲音乐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3. 准备教学PPT,展示非洲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章:非洲鼓的基本知识1. 导入:向学生介绍非洲鼓的历史和特点,引发学生对非洲鼓的兴趣。
2. 讲解:通过PPT展示非洲鼓的图片和文字,讲解非洲鼓的构造、演奏姿势和基本鼓点。
3. 示范:教师演示非洲鼓的演奏,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模仿。
第二章:非洲鼓的演奏技巧1. 节奏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非洲鼓的鼓点节奏,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力度控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非洲鼓的力度控制,使演奏更加生动有力。
3. 音色变化:教师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产生不同的音色,增加演奏的表现力。
第三章:非洲音乐欣赏1. 作品介绍:教师介绍选定的非洲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和鼓乐,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风格。
2. 欣赏分析:学生欣赏非洲音乐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3.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对非洲音乐的欣赏感受,讨论非洲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第四章:团队协作训练1.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非洲鼓的团队协作练习,每组选定一个鼓点进行演奏。
2. 合奏练习:各组轮流合奏,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团队协作,保持节奏和音色的和谐。
3. 团队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团队协作演奏,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1. 回顾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非洲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敲起我的小木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敲打小木鼓的基本技巧。
2.认识小木鼓的音域和音色。
3.能够掌握简单的小木鼓节奏和伴奏。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引入:老师介绍小木鼓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并播放一段小木鼓演奏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技法训练
(1)正确握鼓槌:将指尖包裹鼓槌的部分,握住鼓槌不紧不松,手腕放松,掌握力度。
(2)敲打基本动作:采用优美的姿势,从上至下轻轻地敲击小木鼓的中央。
(3)控制音量和音色:在敲打时,做到手法柔和,控制好力度,精准打击,以获得不同的音色。
3.节奏训练
(1)基本的节奏练习:老师向学生演示打出基本节奏,要求学生模仿,逐渐把注意力转向速度和节奏的准确性。
(2)伴奏练习:以简单的伴奏为例讲解如何掌握各种细节,如控制力度、拍子分割、音色变化,使得伴奏更加饱满,与主曲协调。
4.互动体验
(1)学生分组演练练习:老师给出一段简单的小木鼓曲目,让学生分成小组,迅速排练,互相表演。
(2)学生演奏小木鼓独奏:让有兴趣的学生来约弹小木鼓,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和表演技巧。
5.总结
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其审美和听辨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掌握音乐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六年级下册《鼓乐传情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
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唱《巴鲁瓦》
我的编创《巴鲁瓦》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巴鲁瓦》,感受非洲民歌的特点。
2、通过反复聆听、对比的方法感受歌曲的节拍,并能准
确演唱二二拍歌曲《巴鲁瓦》。
3、在熟练演唱《巴鲁瓦》旋律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轮唱,
并用声势动作与同学合作,为歌曲《巴鲁瓦》伴奏。
教学重点:1、区分二二拍与二四拍之间的不同。
2、第三句句末的吸气与第四句的接唱。
教学难点:歌曲的四声部轮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非洲初映象
1、情景设置:课件播放非洲的风景图片,教师演奏非洲鼓
学生伴随着鼓声进入音乐教室。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生:非洲。
师:你认为非洲是什么样的呢?生:。
师:今天非洲人民邀请我们一起参加他们的节日派对,让我们一起加入吧。
2、律动
设计一个二二拍的节奏动作(跺脚+拍腿),邀请学生围成圆圈,跟随着鼓点来进行律动。
二、歌词学习——神秘的鼓语
1、听伴随着鼓点的歌词朗读。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非常棒!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他们展示音乐的方式是丰。
敲起我的小木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木鼓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2.熟练使用小木鼓演奏基本节拍;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小木鼓;2.短椅子或凳子。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小木鼓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15分钟)了解小木鼓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是开始教学的第一步。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木鼓的外形和组成部分,引导他们认识鼓皮、架子和敲鼓的鼓槌等主要部件。
接下来,介绍小木鼓的演奏方法,包括调整好鼓的高度和位置、握紧鼓槌、轻击鼓皮等。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演奏基本节拍,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小木鼓的演奏方法。
2. 学生独立练习(2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练习小木鼓的演奏,通过不断的练习,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小木鼓的演奏方法,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节奏感和合作意识,为后续的合作演奏做好铺垫。
3. 分组合作练习(2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一起演奏同一个节奏,并且围成一圈,主持人向左或向右传递鼓槌,每传递一个人就换一个人演奏下一个节拍,直至完成整个节奏的演奏。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相互合作,不断交换鼓槌的位置,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 课堂表演(15分钟)让每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练习的节奏,对于表现优秀的组别,老师可以给予嘉奖,激励学生的表现。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小木鼓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并通过分组合作练习和课堂表演等环节,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对于在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点,老师也应该及时指出,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是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具有鲜明的非洲风格,旋律欢快,节奏感强。
歌曲中的“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非洲鼓的节奏特点,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歌曲的歌词简单易懂,易于学生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对音乐的表现力也有所提高。
然而,由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
2.让学生掌握非洲鼓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非洲鼓的节奏特点。
2.歌曲的高音部分,需要注意音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3.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六. 教学准备1.音频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2.非洲鼓:用于教学和实践。
3.乐谱:用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让学生初步感受非洲风格的音乐。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教师讲解歌曲的特点,特别是非洲鼓的节奏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非洲鼓的节奏。
教师可以分句教唱,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进度。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目标:1. 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打击乐器的乐趣。
2. 学会用非洲鼓或其他打击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2. 打击乐器的使用和演奏技巧教学难点:1. 非洲鼓的演奏技巧2.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 非洲鼓或其他打击乐器2. 乐谱或教学音频3. 教学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非洲音乐,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学生分享对非洲音乐的印象和感受。
二、基本节奏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非洲鼓的基本节奏,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三、打击乐器演奏(10分钟)1. 教师介绍非洲鼓的演奏技巧,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团队协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演奏,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2. 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演奏,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的演奏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让学生体验打击乐器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基本节奏学习和打击乐器演奏,学生掌握了非洲鼓的演奏技巧,并在团队协作练习中培养了协作能力。
在总结与展示环节,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了自信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六、深入学习非洲鼓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非洲鼓的演奏技巧,如击打鼓面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音色。
2. 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体会不同音色的表现力。
3.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非洲鼓的节奏变化,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节奏。
七、非洲鼓与舞蹈的结合(10分钟)1. 教师介绍非洲鼓与舞蹈的结合,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2019-2020年苏少版音乐六下《敲起我的小木鼓》教案
附送:
2019-2020年苏少版音乐六下《梦幻之风》教案
教学内容:
1、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2、听《梦幻之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激发学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和轻巧优美的歌声表达出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2、通过听赏《梦幻之风》,感受乐曲纯净、安定的风格。
3、积极参与“我的创造”活动,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并用多种方式演唱歌曲。
难点:注意歌曲中的六度、七度大跳音程的音准。
教学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表。
鼓乐传情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来演唱,唱出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美好追求。
2.结合信息技术的运用,欣赏佤族风光初步了解佤族,学会唱佤族的儿歌,感受佤族木鼓节的热闹,交流自己的收获。
3. 在本课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鼓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用欢快,热烈的歌声演唱。
2. 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确把握。
3. 关注反复记号、装饰音在歌曲中的运用,正确掌握歌曲演唱顺序。
教学难点:1.衬词的演唱。
2.一字多音的节奏。
3.相同歌词不同旋律的演唱。
4.体验2、1、5 三个音在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具准备:1.制作《走进佤族》学习网站,包括了解佤族民俗及文化,佤族歌曲,佤族木鼓节等。
2.设计相关教学情境:有趣的声音、木鼓节奏、佤族美丽的风光、唱响佤歌、为歌曲伴唱、留言板、点击链接等3.电子琴、耳机、机房教材分析: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
歌曲表达了佤族孩子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美好追求。
歌曲尾单二段趋势,四二拍。
旋律流畅,节奏丰富多变。
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是歌曲更加富有动感。
衬词的运用是歌曲更加体现了生活情趣和民族特色。
设计理念: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难点以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的渗透为主要理念进行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走进佤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有趣的声音》1.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唱《有趣的声音》1)2 –︱ 2 –︱1 –︱ 1 –︱5 -︱ 5 - ︱师生2)2 –2 –︱2师:注意长音的时值2 –︱2 2121师:加上回声2 –︱2 2121 ︱5 -︱5 -︱师:让美妙的声音传得更远些。
六年级下册歌词1《敲起我的小木鼓》敲起我的小木鼓,羊买啊赛罗,引来孔雀金马鹿,羊买啊赛罗,我敲木鼓你唱歌,羊买啊赛罗,我敲木鼓他跳舞,羊买啊赛罗。
哟哟嗬嗬哟哟嗬嗬哟哟嗬嗬哟哟嗬嗬白鸟陪你一起唱,百花伴你一起舞,敲起我的小木鼓,羊买啊赛罗,流水欢笑山欢呼,羊买啊赛罗,木鼓和山来说话,羊买啊赛罗,木鼓向水来祝福,羊买啊赛罗,哟哟嗬嗬哟哟嗬嗬哟哟嗬嗬哟哟嗬嗬祝福高山变宝库,祝福河水流珍珠,我敲小木鼓嗨咚咚咚嘣嘣咚咚嘣声声唱幸福嘿咚咚咚嘣嘣咚咚嘣声声唱幸福嘿哎~~2《咿哊嘞啦》咿哊嘞啦!咿哊嘞啦!唱起来!咿哊嘞啦!咿哊嘞啦!咿哊嘞啦!跳起来!咿哊嘞啦!乘着晚风凉,(乘晚风凉)把歌唱起来。
(快来唱歌)拉起手来,相互帮助,快来吧!咿哊嘞啦!大家都来相互帮助,快来吧!咿哊嘞啦!3《小白菜》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呀,没了娘呀。
亲娘呀,亲娘呀!4《李玉莲调》里下河,水成网,百里好风光。
千支帆,万条船,歌声随风扬。
货满船,鱼满舱,城乡交流运输忙。
李玉莲,船头站,满心都舒畅。
5《夜歌》银色月光洒在大地上,枝头挂着层层白霜落叶枯黄随风飘荡, 寂静原野一片凄凉.夜莺在孤独忧伤地歌唱,叹息游子流落四方,哪时哪刻落叶才归根?何年何月才能回故乡?6《苏格兰的蓝铃花》请你告诉我,高原的青年去何方?请你告诉我,高原的青年去何方?他以随军旗出发,立功把美名扬。
我衷心祝福他,祝他平安回家乡。
高原的年轻人,他如今在何方?高原的年轻人,他如今在何方?他生长在美丽的苏格兰,这里蓝铃花开放。
我中心怀念,怀念这年轻的好伙伴。
7《幽静的山谷》有一片美丽的绿草地我家就在那里我经常走进山谷流连不已幽静的山谷呀衷心祝福你我经常走进山谷流连不已8《我和小提琴》和黄牛在一起,我最最开心。
和黄牛在一起,我最最开心。
但我把那黄牛去换来提琴,但我把那黄牛去换来提琴,你唱啊,我的提琴,你唱啊,我亲爱的提琴。
我拉起了提琴,啦啦啦啦啦我拉起了提琴,啦啦啦啦啦。
大家围着跳舞大地也跳啦,大家围着跳舞大地也跳啦。
敲起我的小木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小木鼓的造型和基本构造;2.学生能够掌握小木鼓的敲奏方法以及相关节奏;3.学生能够针对小木鼓的敲奏演奏出简单的乐曲;4.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完成小木鼓演奏。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小木鼓,并问学生知道它是什么乐器吗?是否了解过它的构造和演奏方法?2. 知识掌握环节(1)小木鼓的基本构造让学生注意观察小木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木鼓的基本构造。
小木鼓主要由鼓面、鼓边、鼓身以及鼓底组成。
(2)小木鼓的敲奏方法教师讲解小木鼓的敲奏方法,即手捏住小木鼓底部,以手掌心的部位敲击鼓面中央位置。
掌握敲奏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鼓面上敲奏出不同的节奏。
(3)小木鼓的节奏和乐曲让学生观看小木鼓演奏的视频,认识小木鼓常见的节奏和乐曲,并引导学生跟着视频模仿演奏。
3. 练习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小木鼓的演奏。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演奏进行点评,让学生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
4. 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小木鼓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学习小木鼓的热情。
三、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掌握小木鼓的程度,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并对教学方法和内容加以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准备1.小木鼓;2.小木鼓演奏视频;3.教学课件。
五、教学注意事项1.建议教师选择小班授课,有助于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好的指导和参与;2.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听力健康,不宜过度敲击小木鼓;3.建议教师提前调试好音响设备,并掌握技术细节,以保证演奏效果。
以上就是本次“敲起我的小木鼓教案”的教学内容和准备工作,希望能对初学者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