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译员的应对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9
跨文化口译策略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口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跨文化口译技能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还能为双方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机会。
因此,越来越多的口译专业人员开始关注跨文化口译所需的技能和策略。
跨文化口译策略是指在口译活动中,翻译者将结合双方口语背景,利用口语技巧,对双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容忍,从而达到满足双方文化的有效理解和交流的策略。
第一,口译人员应深入了解双方文化的背景知识。
口译人员不仅要精通双方的口语,还要对双方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双方文化之间的不同。
例如,在翻译中国和美国的对话时,口译人员应该了解双方比较而言注重什么,要求哪些,为什么会有彼此的差异等。
第二,认真提前准备进行口译。
口译任务不仅要求口译人员收集大量有关双方文化的背景知识,还要求他们很好地熟悉讨论内容、编写语言和口语,为口译任务做好全面的准备,以便从容地翻译双方之间的对话,准确地阐述双方的观点。
第三,口译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口译人员应该了解双方口语的语法、句型、表达等,以便更好地诠释双方文化之间的不同点。
口译人员除了要掌握双方口语的语言特点外,还要注重口语的运用,以更好地表达双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第四,口译人员应注重客观性的口译方式。
由于口译包含了双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口译人员应注重口译方式的客观性,尽量不带有或者不推断任何一方的主观思想。
同时,口译人员也要注重客户和审查者的反馈,及时作出修正,以促进口译质量的不断提高。
总之,跨文化口译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口译技能,口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双方文化,掌握语言技巧,注重客观性的口译方式,并且适时调整口译方式,以便满足双方文化的最佳理解和交流。
这将有助于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拓宽双方的视野,为双方文化建立桥梁,架起理解的桥梁。
随着口译行业的迅速发展,跨文化口译将成为更重要的策略,它不仅可以帮助口译人员更准确、更有效地将双方文化之间的信息传播出来,而且还能帮助双方变得更加亲密、有效地交流。
《关于汉英口译不规范翻译现象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口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汉英口译作为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不规范翻译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信息的准确传递,也阻碍了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本文旨在研究汉英口译中的不规范翻译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汉英口译不规范翻译现象的概述汉英口译不规范翻译现象主要表现为词汇误用、语法错误、语序混乱、文化误解等方面。
这些现象在口译过程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例如,在词汇方面,由于对专业术语或文化背景的不了解,口译员可能会误用词汇,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在语法和语序方面,由于中英文表达习惯的差异,口译员可能无法正确把握句子的结构,造成语序混乱。
三、汉英口译不规范翻译现象的产生原因1. 口译员素质参差不齐:口译员的专业素质、语言功底、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部分口译员由于缺乏专业培训或实践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翻译任务。
2. 翻译环境的影响:口译现场往往存在时间紧迫、噪音干扰等不利因素,这都会增加口译的难度,导致翻译不准确。
3. 文化差异的理解不足:中英文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部分口译员由于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不足,容易造成文化误解。
四、汉英口译不规范翻译现象的影响1. 信息传递失真:不规范翻译会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影响交流双方的理解。
2. 损害形象:对于国际交流而言,不规范翻译会损害国家形象,影响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
3. 阻碍文化传播:文化是多元的,不规范翻译会阻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五、解决汉英口译不规范翻译现象的策略1. 提高口译员素质:加强对口译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语言功底。
同时,鼓励口译员积极参加实践,积累经验。
2. 优化翻译环境:为口译员提供良好的翻译环境,如减少噪音干扰、合理安排时间等。
3. 加强文化交流:深入了解中英文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增强对口译工作的敏感性。
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口译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参考内容。
1. 速度与准确性的平衡:在口译过程中,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源语言的内容转化为目标语言,同时保持准确性。
这时,需要平衡准确性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参考内容:提高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增加语言流利度并且保持正确,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提高反应速度。
2. 专业术语的处理:口译中常常涉及到各种专业领域的知识,因此需要熟悉并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
参考内容:通过学习专业词汇,识别并理解常见的专业术语,建立一个专业词汇库,并根据实际需要持续更新。
3. 文化差异的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口译工作中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翻译。
参考内容:了解目标语言和源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学习并熟悉常见的文化习俗和背景知识,并且注重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4. 压力管理:口译工作常常面临紧迫的时间要求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因此需要学会管理压力,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参考内容:进行身体和心理的放松和锻炼,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5. 听力技巧的提高:口译过程中对源语言内容的听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听取并理解对话和讲话中的信息。
参考内容:进行大量练习,提高听力技能,例如通过听新闻、电视节目、以及参加各种听力训练活动来提高听力水平。
6. 笔记和记忆技巧:在口译实践中,记忆和记录是重要的技巧。
参考内容:采用合适的记笔记技巧,例如简化符号和缩写,重点记录关键信息并准确不遗漏,熟悉常见的记忆方法,例如分段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等。
7. 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口译中,除了准确地传递信息,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和其他参与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参考内容:通过练习和角色扮演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注意声音、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表达技巧。
8. 实时技术的应用:现代化的口译设备和技术对于提高口译质量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和适应技术。
英汉口译教程任文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汉口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商务会议、新闻发布会,还是旅游陪同,英汉口译都必不可少。
本文将为您介绍英汉口译的基本技巧、实用场景及应对策略,并提供一些提高口译能力的建议。
一、引言英汉口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掌握这门技能,不仅有助于拓宽职业发展道路,还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英汉口译的各个方面。
二、英汉口译的基本技巧1.听力技巧听力是口译的基础。
要提高英汉口译能力,首先要加强英语听力训练。
可以通过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影视剧、跟随英语课程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
2.语言表达技巧在具备一定英语听力基础后,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口译表达能力。
这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型等方面。
多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参加英语角或者语言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文化理解技巧英汉口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括文化的沟通。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必须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掌握文化差异,避免在口译过程中出现误解。
三、实用口译场景及应对策略1.商务会议在商务会议上,口译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术语和商务背景知识。
提前了解会议主题,熟悉相关词汇,是成功应对商务会议的关键。
2.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对译员的反应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有较高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口译员应提前了解发布会的主题和内容,熟悉新闻发布会的流程,确保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
3.旅游陪同旅游陪同口译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口译员要熟悉旅游行业的相关知识,了解游客的需求,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四、提高口译能力的建议1.持续练习口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实践。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练习计划,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2.参加培训课程参加专业的英汉口译培训课程,有助于系统地学习口译知识和技巧。
此外,培训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也能帮助学员在实际场景中提高口译能力。
文化翻译的挑战与策略文化翻译是一项复杂而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文化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文化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策略,以解决这些挑战。
一、文化差异的挑战在进行文化翻译时,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习俗、信仰和语言等,这些差异会对翻译工作造成影响。
例如,背景知识不同可能导致文化隐喻和俚语的理解困难,而语言结构的差异可能导致直译时的意思丢失。
面对这些挑战,翻译人员需要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策略一:增强文化素养翻译人员应该通过学习目标文化的历史、宗教、哲学、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只有了解目标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并准确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策略二:积极沟通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积极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使用者进行沟通。
通过与用户的接触,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和所需的翻译效果,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语言表达的挑战语言表达是文化翻译的核心内容之一。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翻译工作产生影响。
翻译人员需要把源语言的信息转化为适合目标语言读者理解的形式。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面临各种语法和结构上的挑战。
策略一:培养语言能力翻译人员需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掌握它们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只有对两种语言都有深入了解,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工作。
翻译人员可以通过学习语言课程、阅读相关文献和与母语人士交流来提高语言能力。
策略二:注意语境和目标读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需求,并根据语境进行灵活处理。
有时,直译并不是最佳选择,而是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读者的理解来进行调整,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文化特色的保留与传达在进行文化翻译时,保留和传达原文的文化特色是重要的一环。
翻译人员需要在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使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翻译结果。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策略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和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译者需要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有效地处理文化差异,实现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本文从文文化差异的类型和特点出发,探讨了翻译中的文化语境和文化功能,提出了几种常用的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音译等,并举例说明了这些策略的应用和效果。
本文旨在为翻译实践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策略;文化语境;文化功能引言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包括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和传承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成果,如语言、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艺术、科学等。
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人类的差异标志[1]。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和表现形式,这就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是指用一种语言(译入语)表达另一种语言(源语)所表达的信息和意义的过程。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翻译的功能是指翻译文本在目标语言和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如信息传递、文化传播、文化调适、文化创新等。
一、文化差异的类型和特点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差别和不同。
文化差异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翻译的难点和挑战。
文化差异的类型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语言反映了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其所承载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英语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汇,如yesterday, today, tomorrow, now, then, soon, later, before, after等,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对时间的重视和精确。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翻译工作的影响也愈加明显。
在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下,英语翻译面临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1.文字和语法差异的影响中西方式思考和表达的不同,会导致文字和语法差异,造成翻译的难度。
例如,英语采用主谓宾语语序,而汉语采用主谓宾定状语语序,这样的句子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是比较难的。
2.语言意义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意义的差异也是英语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中文的“礼尚往来”在英语中可以翻译为“courtesy demands reciprocity”,但“礼尚往来”包含的文化含义在英语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在英语翻译过程中产生影响。
例如,中文中经常使用成语、歇后语等,而这些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翻译。
1.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进行英语翻译的前提。
只有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把握原文的含义,避免语义和文化的误解,有效的解决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问题。
2.灵活运用英语翻译的技巧针对中西文化差异,英语翻译需要灵活运用一些技巧来解决翻译问题。
需要改变语序、交替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添加注释等,能使翻译更达到准确传达文化信息的效果。
3.合理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翻译在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
根据文化背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词汇来传达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翻译更准确的表达语义信息。
4.对比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英语翻译要正确使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例如,在使用词汇时,需要注意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翻译,有效的传达中西方文化差异。
结论:中西文化在语言方式、文化背景、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为英语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作者:孙季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9期【摘要】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口译为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了桥梁。
但是,中文英文语种之间的互译必会因文化差异的原因而产生碰撞及出现种种的障碍。
文章分析了产生交流障碍的因素,提出了陪同口译遇到交流障碍时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陪同口译文化差异交流障碍应对策略前言随着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口译由传统观念中认为的不同语种之间的转换器,发展成为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将听到或看到的信息快速、准确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
但由于翻译人员存在不同语种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出现交流上的障碍。
一、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因素1.历史因素。
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会给不同语种背景下双方的对话交流带来很多的困惑与不解。
比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三顾茅庐”,讲的是三国时期刘邦三次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做军事顾问,最终诸葛亮被刘备诚意感动而出山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的故事,英文翻译为“Call on someone repeatedly to enlist his help”,如果不了解这个历史典故,则很可能直译为“Three visits to the cottage”,让听着不知道译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2.价值体系因素。
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依附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对某一词的褒贬程度不一、可接受程度不同。
在实际翻译中,比如通常将“actor或actress”在翻译成中文时只能译成“男演员或女演员”,而不能翻译成“戏子”,因为在旧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戏子”指一些为了生存而没有气节的卖艺人,是贬义词。
因此传统价值体系对中英语言交流会产生一些障碍。
3.文化习俗差异。
由于所处地域不同、人文环境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1)对待年龄问题中西方文化风俗存在很大差异。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摘要: 不同的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信仰、地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造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 形成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翻译是一种语际交流活动, 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 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
本文就联系, 阐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影响应对策略翻译是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
我国著名翻译学家张培基早在1980 年曾说过:“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1]因此,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
近年来, 翻译界越来越注重把语言的翻译放在文化交流的总体环境中进行参考。
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思考翻译的问题,谈论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1 文化差异的表现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反面的不同。
文化上的差异, 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方面不同理解和解释[2]。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 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 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3]。
”因此,在翻译中,我们要重视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
中西文化差异点很多, 下面就主要方面做扼要比较。
1 . 1 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价值观念是个人在社会文化过程中长期耳濡目染而不知不觉形成的, 也可以是经过个人的主动选择自觉学习养成的, 它是探索不同文化中人们心灵奥秘的一把钥匙[4]。
譬如,英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权力的重心倾向个性,最常见的词如“individualism”和“pragmatism”;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孝”,人际交往很注重和谈话对象的关系。
翻译应对措施引言翻译是一项困难且耗时的任务。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员往往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词汇难题、语法差异、文化差异等。
为了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翻译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翻译应对措施,帮助翻译员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词汇难题的应对措施在进行翻译时,翻译员经常会遇到一些具有特定领域专业术语的文本。
为了应对这种词汇难题,翻译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术语研究:在翻译前,翻译员可以花时间研究和了解行业术语,建立术语库以供参考。
这可以帮助翻译员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减少错误翻译的可能性。
2.使用在线资源:翻译员可以利用在线词典、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工具等资源,以便及时找到正确的术语翻译。
这些资源可以提供准确的翻译建议,帮助翻译员解决词汇难题。
3.与客户沟通: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词汇难题,翻译员可以主动与客户进行沟通,以确定正确的翻译意思。
客户通常具有更深入的行业知识,可以为翻译员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语法差异的应对措施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语法差异,这给翻译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语法差异,翻译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理解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翻译员应该对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这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避免语法错误。
2.进行比较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员可以进行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用法,翻译员可以找到最合适的翻译方式,以保持语法的准确性。
3.请教专家:如果遇到复杂的语法差异,翻译员可以向语言专家寻求帮助。
专家可以提供对特定语法问题的解释和指导,帮助翻译员克服语法难题。
文化差异的应对措施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翻译员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
以下是一些应对文化差异的措施:1.学习目标文化:翻译员应该花时间了解和学习目标文化的特点,包括价值观、习俗、信仰和社会规范等。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本中的文化细节。
2.使用本地化翻译:为了让翻译更符合目标文化的需求,翻译员可以使用本地化翻译的方法。
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篇一: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世界各国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 人情、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对商务英语翻译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英语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工作的 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准确找到本国文化于异国文化的共同点,使用相应的翻译技巧,使 译文读起来更加流畅,更加容易理解,还要融入异国的文化特色,使读者在阅读中领略不同国家文化的风 采。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商务英语:翻译;应对措施 当今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商务活动也更加频繁,因此商务英语在国际交往中尤为重要。
商 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语言,而商务英语翻译是其一个小小的分支,在复杂的国际商务交际背景下,商 务英语翻译也变得复杂起来。
要做好商务英语翻译,不仅要熟练掌握两国语言技巧,还要深入了解两国文 化差异,能够灵活的的在两种文化之间转换,与此同时,翻译人员还要掌握国际商务知识,适时地了解商 务交际新动向,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语句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对其中的文化差异做 出合理的解释,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涉及了诸多方面,因此,深入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东西方文 化内涵,对商务英语翻译有很大的帮助。
一、广泛意义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1.社会风俗习惯不同 由于中西方国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文化传承不同,导致中西方国家的社会风俗习惯也不相 同,,而社会风俗习惯不同是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世代相传,并且已 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风俗习惯的差异对商务英语的翻译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不同的语 言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是完全不相同的,一些事物在中国某些歌曲或者诗句中具有特殊的含义,但在英语中 却不能表现相同的含义。
有一首中国歌曲中唱到“我是一只小小小鸟, 怎么飞也飞不高”主要表达人们对自由 的渴望,但是“快乐的像小鸟”翻译成英文却是“快乐的像只母牛”,完全失去的原有的意义,因此,深入了解 中西方社会风俗习惯的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十分重要。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83・[收稿日期]2007-10-23[作者简介]刘微微(1981-),女,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测试、口译。
中图分类号:L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08)01—0083—02浅谈口译中文化差异的应对策略刘微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摘要:在实际工作中,口译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类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直译显然远不能达到最佳交流效果,因此,掌握适当的应对文化差异的口译策略,可帮助译员处理口译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其自信心,保证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顺畅进行。
本文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着眼,探讨和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口译中文化差异的策略。
关键词:口译;化差异;略在实际翻译中,难免不遇到文化差异造成的难题,从而达不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
这时,掌握一定的应对策略则可帮助译员解决现场问题,确保口译工作顺利、流畅进行。
尽管可能遇到的文化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掌握一定的处理策略,如正确使用惯用语,补充解释,借用目的语中相似、相近说法,意译、音译、简译、不译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口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正确使用惯用语表示礼貌、欢迎、友谊等交际惯用语应该符合习惯用法,才能显得自然、得体、有礼,否则听起来就显得生硬、粗鲁,甚至导致误解。
在翻译一些中国人特有的表达谦逊礼貌的语句时,有时需要灵活处理,运用符合西方习惯的语言,而不能按字面翻译。
如:在参观或会谈等场合,中方人员常会说“请多提宝贵意见”,若将之直译为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 则显得生硬拗口,让人不知如何回答,何为“宝贵”意见,是不是不“宝贵”的就不能讲。
若换作西方的习惯用法如please give usyour comments,或We welcome your comments,则能使交流非常容易地进行下去。
人们如何在不同语言间进行翻译和口译?人类社会多语言共存,使得跨语言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重要。
在不同语言间进行翻译和口译,成为了人类社会交往和合作的桥梁。
下文将详细探讨人们如何进行翻译和口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技巧。
一、语言转译的根本原则无论是翻译还是口译,一个重要的根本原则是传达准确的意思,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转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并运用适当的语言习惯和修辞手法来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 词义翻译词义翻译是翻译的基础。
通过分析上下文,译者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考虑目标语言的词汇差异和文化差异。
2. 语法结构转换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因此在翻译和口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原文句子的语法结构转换成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以确保信息的流畅传递。
3. 文化背景的融入语言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翻译和口译中,译者需要考虑原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融入到目标语言中,以便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翻译的内容。
二、翻译技巧与要素1. 查找可靠的辞典和参考资料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熟悉各种语言的辞典和参考资料,以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此外,定期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也是提高翻译技巧的关键。
2. 准确理解原文的意图理解原文的意图对于准确翻译至关重要。
译者需要仔细分析原文,包括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以确保可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和情感。
3. 适当运用同义词和类比手法同义词和类比手法是翻译中常用的修辞手段,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通过寻找相似的词汇和用法,译者可以使翻译更具有吸引力和准确性。
三、口译的挑战与技巧1. 实时理解和转达口译是即时进行的,要求译员具备快速理解和转达信息的能力。
为了做到这一点,译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以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 保持合理的语速和语调口译要求译员在转译的过程中保持合理的语速和语调,以确保原文的意思能够准确传达给听众。
中文翻译的难题与策略在不同的语言中进行翻译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的工作。
中文翻译作为一门艺术和技能,面临许多独特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中文翻译的难题,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语义和文化差异1.1.意义与涵义:中文有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其意义和涵义在其他语言中往往无法完全对应。
这可能导致翻译结果失去原文所传达的细微差异。
应对策略:译者应对目标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释译、论证和加注等,以保持原汁原味的表达。
1.2.文化因素:翻译中经常涉及到文化因素,如习语、谚语、礼仪等。
这些因素可能与目标语言和文化中的概念不同,导致翻译出现困难。
应对策略:译者需要深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并充分考虑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适当进行文化解释和调整,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二、语法和句式结构2.1.语法结构:中文和其他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如主谓宾的顺序和名词短语的位置。
这些差异给翻译带来一定的挑战。
应对策略:译者需熟悉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并注意在翻译过程中调整句子结构,以确保语法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2.2.句式变化:中文和其他语言在句式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中文中常使用长句和插入结构,这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难以处理。
应对策略: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句式特点,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
另外,适当使用标点符号和连接词来确保句子流畅和易读。
三、词汇选择和风格匹配3.1.词汇选择:中文有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但有些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对应的直译,或者意义有所不同。
应对策略:译者需要全面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词汇特点,并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
有时,译者需要使用注释或附注来解释某些难以直译的词汇。
3.2.风格匹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有各自的表达风格和习惯。
在翻译中,保持原文的风格并使其在目标语言中自然流畅是一个难题。
应对策略:译者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同时,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使翻译结果更贴合目标受众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1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译员的应对策略 摘要: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口译员来说,除了掌握译出语语言表层次的信息外,更要掌握译出语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口译过程中,若不恰当处理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障碍问题,就会产生误解,导致交际中止。本文分析了口译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障碍问题,并着重指出了口译中应对文化差异现象的翻译策略。
关键字: 口译 文化差异 应对策略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nterpreters are required to do both the surfac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nguage itself and the deep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conveyed in that cult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dealing with cultural obstacles caused b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appropriately can cause misunderstanding, resulting in communicative suspension. This paper, while analyzing the cultural obstacles caused b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expounds on the specific cop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at an interpreter should take in dealing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interpreter cultural differences coping strategies 2
一、引言 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及传播提供了载体、工具和渠道。同时,全球化凸现了文化精神中的整体品质,促使人们开始注意从整体上考察问题,承认人类文化的某些共同性,产生了“全球意识”、“全球价值”等新的文化观念。但是,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不同,这就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因而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将更加复杂。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口译员都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所以在口译时,口译员应充分考虑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寻求跨文化交际的共同点,在增进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语言交际氛围,以避免口译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二、口译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障碍问题 王佐良先生指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他认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中西方民族由于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以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导致了各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口译活动过程中,译员不仅仅需要翻译出原语言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并能通过语言将其传递给另一方。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因此,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一)来自思维方式引起的文化障碍 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属于线性的理性思维方式,重逻辑性、层次性和抽象性;而中国文化属于螺旋性思维,重思辨、悟性和情感的意会。西方人往往认为中国人过于含蓄,甚至逻辑混乱。而中国人也可能会认为西方人过于繁琐,有时候还会因为西方人的过于直接的表达感到不适。因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且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弥补由这种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障碍。这一差别在语言中表现为:汉语句子明快简练,而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强调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等关系,多用连词、介词、关系词等把句子连接起来。 比如, 中国人素有尊老的传统美德。为了表示礼貌,主人会对来客说“您比我年长,您请上坐”。如果译员按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You are older than me. You take the upper seat.”西方人听了肯定会心里不舒服,心里想:我有那么老吗?这时候,中文表达的原意已经被歪曲了,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3
(二)来自价值观引起的文化障碍 价值观是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中国人讲究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中国人侧重群体,突出集体的作用是其价值观的主流,突出自己便有狂妄自大之嫌。英美人倡导个人至上,充分表现自身价值,突出个人贡献。谦虚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是根深蒂固的,它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然而有时候在西方人眼里却不那么的受到欢迎。这种明显的价值观差异不可避免的就会引起文化碰撞。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在某聚会上,一位外国来宾对某中国女士进行了赞美,赞美她非常美丽,当时中国女士的回答是“哪里,哪里”。在一边的陪同译员却字对字的翻译成“where, where”这就让那位来过来宾感到难以理解。于是无奈回答“from up to toe”,而此时这位中国女士也很是不满意,认为这位外国人士对其不敬。 (三)来自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引起的文化障碍 文化意象是不同的民族或社团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认知模式。文化意象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意义。譬如,在一次商务活动中,中方说了这样一句话“建立‘一条龙’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译员译为 “set up the ‘one-dragon’ service center to provide a coordinated process service for foreign investors in obtaining approval”。“一条龙”译成 “one dragon” 会令外方不知所云,因为,“龙”在西方表示邪恶的东西,在中国则表示“吉祥”,如不了解这一情况极易产生误解。再比如“望子成龙”绝不能翻译成 “to hope one’s child can become a dragon”,而应该译为 “to hope one’s child can become somebody”。 (四)来自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引起的文化障碍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中国人过春节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而“春节”在西方国家不存在的,因此他们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要给压岁钱。相反,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是不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的,我们对于这些节日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尽管现在西方节日在中国很盛行。在口译过程中,由宗教信仰差异导致的文化障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sleep with father” 是圣经中的一个委婉语,其意思与 “go the heaven”,“kick the bucket” 的意思相同,但是对于不了解西方宗教的人来说,很可能会误译为“与父亲睡觉”,这就贻笑大方了。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Joh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4
如果此句被理解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这是因为译员未能理解 “eats no fish” 和 “play the game” 的含义。在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激烈,旧教规定斋日只能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政府后,新教徒拒绝斋日吃鱼,表示忠于新教。所以 “to eat no fish” 就表“忠诚”之意,“to play the game” 表“规规矩矩的比赛”,转义为“举止光明正大”、“为人正直”。所以,其正确含义是“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五)由非言语语言行为引起的文化障碍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手段并不仅限于言语语言。非言语语言,如: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说话人之间的距离、身体的接触等都在向周围的人传递着信息。民族文化不同,其非言语语言交际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同。跨语言交流时,应重视这个文化方面的差异。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初来中国任教的美国教师,发现几个学生在课间时,未经许可就看她正好打开放着的学生成绩记录本。这位老师严肃地告诉学生们,这是不礼貌的行为,要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在没有得到本人许可的情况下,个人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看的。几位学生感到很尴尬,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报以歉意的一笑。这一笑更令美国老师不快,她认为学生不仅不尊重她,还嘲笑她。她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她不了解汉民族常以笑来表示尴尬和歉意。 再比如,中国人看到可爱的小孩,会情不自禁地上前摸一摸,或拍一拍,以表示对孩子的喜爱。中国母亲碰到这种情况会感到自豪和得意,而西方的母亲却不习惯这样的做法,认为抚弄她的孩子是无礼的举动,甚至会产生反感。 三、口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现象的策略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研究《圣经》翻译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处理翻译中文化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理论界曾经引起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现象的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其核心内容就是他的“功能对等”原则。该原则强调译者追求的不是文字上的对应,而是要将文化因素在译文中反映出来,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叶子南,2001:38)奈达的这一观点虽然主要针对笔译提出,但对处理口译中的文化现象也很有帮助。鉴于口译与笔译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照搬笔译中对文化现象处理的策略。口译的重心不是传播文化内涵,而是为现场的交流服务,因此在口译中对文化现象进行处理应符合口译的特点。根据口译“准、顺、快”的标准及口译的“现场、现时、限时”等具体特点,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首先应力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寻找“最近似的自然等值”,尽量从目的语中找到地道的表达法或解释方法以便于听者的理解。根据以上的原则和要求,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可以采用以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