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两自由度机构动力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18
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推导一、引言在机械工程领域,动力学方程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如何推导二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此方程可以描述系统的运动行为和相互作用力。
二、二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建模二自由度机械系统由两个相互连接的质点或刚体组成,例如双杆摆、双摆锤等。
为了推导动力学方程,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
2.1笛卡尔坐标系考虑一个二自由度机械系统,我们选择合适的笛卡尔坐标系来描述系统的运动。
假设系统的质点一的坐标为$(x_1,y_1)$,质点二的坐标为$(x_2,y_2)$,则可以用位移矢量$\ve c{r}_1$和$\v ec{r}_2$来表示质点一和质点二的位置。
2.2动力学变量为了研究系统的运动行为,我们引入广义坐标$q_1$和$q_2$来描述系统的状态。
广义坐标可以是位移、角度或者它们的组合。
在本文中,我们选择关节角度作为广义坐标,记为$\th et a_1$和$\th et a_2$。
定义广义坐标的变化率为广义速度$q_1'$和$q_2'$,广义速度的变化率为广义加速度$q_1''$和$q_2''$。
2.3势能和动能系统的能量可以通过势能和动能进行描述。
势能表示系统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动能表示系统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V$和动能$T$可以表示为:$V=V(q_1,q_2)$$T=T(q_1',q_2')$2.4广义力广义力用于描述系统中各个自由度受到的相互作用力。
对于二自由度机械系统,广义力可以表示为:$\ta u_1=Q_1(q_1,q_2,q_1',q_2')$$\ta u_2=Q_2(q_1,q_2,q_1',q_2')$其中,$\t au_1$和$\t au_2$分别表示广义坐标$q_1$和$q_2$的广义力,$Q_1$和$Q_2$为相应的广义力函数。
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分析姓名:黄辉龙 专业年级:13级机电 单位:汕头大学摘要:机器臂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动力学系统。
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因此,这里主要对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进行动力学研究。
拉格朗日方程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方法分析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的正向动力学。
经过分析,得出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为后续更深入研究做铺垫。
关键字:平面二自由度 动力学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相关介绍机器人动力学的研究有牛顿-欧拉(Newton-Euler )法、拉格朗日(Langrange)法、高斯(Gauss )法等,但一般在构建机器人动力学方程中,多采用牛顿-欧拉法及拉格朗日法。
欧拉方程又称牛顿-欧拉方程,应用欧拉方程建立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方程是指研究构件质心的运动使用牛顿方程,研究相对于构件质心的转动使用欧拉方程,欧拉方程表征了力、力矩、惯性张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中,主要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这类方程可直接表示为系统控制输入的函数,若采用齐次坐标,递推的拉格朗日方程也可以建立比较方便且有效的动力学方程。
在求解机器人动力学方程过程中,其问题有两类:1)给出已知轨迹点上•••θθθ、及、,即机器人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求相应的关节力矩矢量τ。
这对实现机器人动态控制是相当有用的。
2)已知关节驱动力矩,求机器人系统相应各瞬时的运动。
也就是说,给出关节力矩矢量τ,求机器人所产生的运动•••θθθ、及、。
这对模拟机器人的运动是非常有用的。
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方程分析及推导过程1、机器人是结构复杂的连杆系统,一般采用齐次变换的方法,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其系统动力学方程,对其位姿和运动状态进行描述。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具体推导过程如下:1) 选取坐标系,选定完全而且独立的广义关节变量n r ,,2,1,r ⋅⋅⋅=θ。
2) 选定相应关节上的广义力r F :当r θ是位移变量时,r F 为力;当r θ是角度变量时,r F 为力矩。
二自由动力学方程推导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推导引言: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而动力学方程则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数学表达式。
在机械系统中,我们经常需要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从而使我们能够预测和控制物体的运动。
本文将围绕着“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推导”展开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一、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的概念在机械系统中,如果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可以由两个独立的坐标来描述,那么我们称这个系统为二自由度系统。
对于一个二自由度系统,我们需要推导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拉格朗日方程的基本原理拉格朗日方程是描述二自由度系统运动的重要工具,它是通过对系统的动能和势能进行数学表达来推导出的。
拉格朗日方程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系统的运动是使作用在系统上的拉格朗日函数取极值的路径。
三、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的推导步骤1.确定广义坐标和坐标速度在推导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广义坐标和坐标速度。
广义坐标是描述系统状态的变量,坐标速度是广义坐标对时间的导数。
2.动能的计算根据系统的几何特征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动能。
对于一个二自由度系统,系统的动能可以表示为两个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的函数。
3.势能的计算同样地,根据系统的几何特征和物体的位置,我们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势能。
势能是描述系统中物体相互作用的能量。
4.拉格朗日函数的建立拉格朗日函数是系统动能与势能之差的函数,它可以表示为系统广义坐标、广义速度和时间的函数。
5.拉格朗日方程的求解通过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
对于一个二自由度系统,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拉格朗日方程,分别对应两个广义坐标。
四、实例分析:双摆的动力学方程推导为了更好地理解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的推导过程,我们以双摆系统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双摆系统由两个摆锤组成,摆锤可以绕两个固定点进行旋转。
我们可以选择两个摆锤的摆角作为广义坐标,然后根据摆锤的运动状态计算出动能和势能。
二自由度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通常涉及到两个主要的方面:几何构型和运动方程。
在建立动力学模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机械臂的几何参数,包括每个关节的转动惯量以及各连杆的长度。
动力学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静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
静力学模型关注的是力的平衡问题,即在机械臂的任意位置上,作用在机械臂上的所有外力之和等于零,所有外力矩之和也等于零。
动力学模型则进一步考虑了机械臂的运动情况,即在给定的力和力矩作用下,机械臂的运动如何变化。
为了建立动力学模型,我们通常采用牛顿-欧拉方法或者拉格朗日方法。
牛顿-欧拉方法从关节坐标出发,逐步推导出各关节的力和力矩,再结合连杆的长度,得到整个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
拉格朗日方法则是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利用动能和势能的关系来建立动力学方程。
具体来说,对于二自由度机械臂,其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
M(q)q'' + C(q, q', t)q' + G(q, t) = T(q, q', t)
其中:
- M(q) 是机械臂的质量矩阵,q是关节变量;
- q' 是关节变量的速度;
- q'' 是关节变量的加速度;
- C(q, q', t) 是由关节速度引起的科氏力和离心力等构成的矩阵;
- G(q, t) 是重力矩阵;
- T(q, q', t) 是外部施加的力和力矩。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上述方程进行求解,这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模拟或数值积分方法。
通过求解动力学方程,可以预测机械臂在特定输入下的动态响应,这对于机械臂的控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1。
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和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2、 动量距定理法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动量距分析;(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和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 —U ; (2)由格朗日方程θθ∂∂-∂∂∂LL dt )(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和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0)(=+dt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和步骤.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和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和相邻波峰和波谷的幅值i A 、1+i A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1+=i i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12ζπζδ-=,因为ζ较小, 所以有πδζ2=。
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随机振动控制等领域的数学模型,由于其简单清晰的结构和易于求解的特点,成为了研究系统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方法。
一、什么是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是指一个由两个质点通过弹簧和阻尼器连接而成的物理系统,其中每个质点只能沿一个方向(通常是水平和垂直方向)运动。
该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可以描述为一个二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其中包含了质点的运动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
二、如何建立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建立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需要以下步骤:
1、绘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两个质点、弹簧和阻尼器的连接方式。
2、确定系统的自由度,即质点可以进行的运动方向。
3、根据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质点的运动方程。
4、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能量守恒方程。
5、将质点的运动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组合起来,得到二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
6、利用数值解或解析解的方法,求解微分方程组,得到系统的运动特性。
三、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随机振动控制等领域,是许多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
具体应用包括:
1、建立机械振动控制系统的模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特性,优化控制策略。
2、研究结构物的振动特性,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3、分析风力发电机、桥梁等大型结构的振动特性,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用的工具,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动力学问题,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