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2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9
秦皇岛海岸线景观带规划与分析作者:吴巍李娜郭娅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22期吴巍李娜郭娅(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 066004)摘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33'~119°51',北纬39°24'~40°37',南临渤海,海岸线长度为162.7km。
东北接辽宁省绥中县,西北临河北省承德市,西靠唐山市的滦县、迁安,南临渤海。
西南距石家庄483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80km,距天津220km。
地势北高南低,成梯状分布,依次为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岸及浅海海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旅游地貌类型,自然生态优势突出,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有的社会环境,使秦皇岛成为座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
关键词:秦皇岛海岸线景观带规划与分析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27-01作为依山傍海的旅游城市,海岸线既是城市的生命线也是经济命脉,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海岸带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的岸线资源被无序开发,人类活动破坏了海岸生态,海岸线的开发利用与规划,重视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1 秦皇岛海岸线生态景观资源调查与分析近几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开发力度加大,秦皇岛海域污染物总量持续增加,这包括工业、城镇污水,船舶污水、垃圾,水产养殖污染,入海河流污染,游客废弃物等,海岸线很多区段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秦皇岛作为休闲度假的海滨旅游城市,清洁的海岸线,美丽的自然风光,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必须将岸线纳入保护序列,制订政策措施来保护千公里海岸带的环境和自然资源。
海岸线的资源是有限的、是宝贵的,海岸线上部分景点特色不突出、品质不高,让人有一种“不去遗憾,去了后悔”的感觉,建设投入不足,维护不够,开发利用不充分,造成资源浪费。
我国有14个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要树立自己的城市形象,要吸引游客,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慎重的考察和规划,把景区建的有特色,做到“一处景点,一处经典”。
海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实践研究与分析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海岸工程作为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海岸工程建设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沿海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海岸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实践成为当务之急。
一、海岸工程的现状与挑战海岸工程涵盖了众多领域,如港口建设、海堤修筑、填海造陆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工程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首先,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和海岸线改造破坏了沿海湿地和滩涂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不仅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还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浪护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旦遭到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锐减。
其次,港口和码头的建设以及船舶的频繁活动导致了海洋污染。
石油泄漏、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对海洋生物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威胁。
再者,传统的海堤设计往往只注重防护功能,忽视了生态需求。
这使得海岸带的自然生态过程受到阻碍,沙滩侵蚀、海岸线后退等问题不断加剧。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引入海岸工程领域。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海岸工程规划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通过生态系统评估,明确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将其纳入工程决策的考量因素。
例如,在选择填海区域时,优先避开生态敏感区,尽量减少对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
采用生态友好型的工程设计和技术。
例如,在海堤建设中,采用“生态海堤”的设计理念,增加海堤的孔隙率和粗糙度,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在港口建设中,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加强对海岸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
我国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对策海洋资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柱,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更加令人重视。
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海岸带生命活动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又能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人口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
首先,要增强防治污染的社会责任感,深刻洞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在经济发展观念中要引入控制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第四,要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环境规制制度。
以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为重点,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对重点和重要海洋水域的保护;同时,应建立海洋资源价格机制,健全海洋财产维权机制,形成有力的法律法规保护海洋资源。
(三)提高海岸带资源调控能力。
现代海岸带发展应具有自身调控、规划及其管理模式,以期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及传统新异形经济发展的协调与统一,此外,还需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以发现更多新的市场机会,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海岸带企业提供可操作的管理模式。
(四)促进社会参与和科技进步。
应推进社会参与型管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结合财政财政、企业、民间社会组织和海洋科技等,构建科学的非物质资源保护体系,完善相关海洋政策。
此外,还需通过科技措施加强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改革以及资源保护体系改进,以及基础设施加强,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系。
(五)加强政策协调和实施。
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要求各地政府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海岸带规划及其开发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海洋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协调。
此外,还要推行统一的海洋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海洋法律系统,执行区域的海洋管理制度,引导良性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让海岸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造福社会。
本文探讨了如何健全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环境规制制度,提高海岸带资源调控能力,促进社会参与和科技进步,加强政策协调和实施,以及探讨相关对策,为我国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引。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篇总则1.1 为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青岛市城市规划编制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其内容及深度要求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
1.3 本规定是《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配套文件,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实施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如与本规定不一致,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篇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第一章城市用地的适建与相容范围2.1.1 青岛市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1.2 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对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应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建设适建性,并符合《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见附表一)的规定;未列入《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核定适建范围。
2.1.3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1.4 建设用地的相容性一般分为相容性和可相容性两种情况;相容性为用地性质用途可直接由规划编制与审批部门确定;可相容性是与原用地性质用途的相容,须经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的。
2.1.5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
第二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2.2.1 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一般按表2.2-1 的规定执行。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表2.2-1注:表中所列数值以单块建设基地计算,混合用地按不同性质用地比例折算。
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海岸线动态监测与海岸带规划的方法一、引言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交界线,它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海岸线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给海岸带的规划与管理带来了挑战。
因此,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海岸线动态监测与海岸带规划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海岸线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监测海岸线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可以观测到海岸线的位置和变化情况。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海岸线动态数据,为后续的海岸带规划提供依据。
2.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可以通过向海岸线发射激光束,并接收海岸线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海岸线的地形信息。
这种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优势,可以提供准确的海岸线地形数据。
3.无人机航拍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海岸线动态监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搭载相机等设备,无人机可以在低空飞行并进行航拍,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实时性强的优点,适用于小范围海岸线的监测。
三、海岸带规划的技术方法1.多源数据融合海岸带规划需要综合海岸线动态监测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等多源数据。
通过将不同数据源融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海岸带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状况,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海岸带规划面临的数据量庞大、复杂性高的挑战,传统的人工数据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而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岸带的海岸线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物理学模型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3.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技术海岸带规划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技术在海岸带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将海岸带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可以实现最优的海岸带规划方案。
四、案例分析以某海岸带规划为例,通过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和无人机航拍技术,对海岸线进行动态监测。
《我国海岸带的开发》讲义海岸带,这个连接陆地与海洋的特殊区域,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态平衡以及社会进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承载着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一、我国海岸带的基本情况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跨越多个气候带和地理区域,这使得我国的海岸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北部的渤海湾到南部的北部湾,从东部的黄海、东海到南海,不同的海岸带区域有着不同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
我国海岸带的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平原海岸、山地海岸、生物海岸等。
平原海岸多分布在渤海湾和长三角等地,地势平坦,利于港口建设和城市发展;山地海岸常见于福建、广东等地,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生物海岸则主要分布在海南等地,如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气候方面,由于跨越纬度较大,我国海岸带从北到南依次经历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也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方式。
二、我国海岸带开发的主要领域1、海洋渔业海洋渔业一直是我国海岸带地区的传统产业。
从近海捕捞到深海养殖,我国在渔业领域不断取得进步。
沿海地区建设了众多的渔港和渔业养殖基地,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捕捞和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渔业资源减少、海域污染等。
2、港口与航运我国众多的优良港口分布在海岸带上,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等。
这些港口不仅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仓储、加工制造等,形成了庞大的港口经济产业链。
3、滨海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海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
我国的海岸带拥有美丽的海滩、迷人的海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如三亚的亚龙湾、青岛的海滨浴场、厦门的鼓浪屿等。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促进了就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4、能源开发我国在海岸带地区积极开展能源开发,包括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以及海上风电的建设。
以江门市为例的海岸建筑退缩线探索划定摘要:海岸带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最丰富的区域。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滨海地区建设活动有向海岸线趋近的趋势,不合理的布局不仅破坏海岸生态、景观,甚至会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等的安全。
为缓解此类风险,海岸建筑退缩线的概念被提出并研究推广。
本文基于国内外实践经验,以江门市为例,探讨其海岸建筑退缩线的划定方法,旨在为江门市海岸空间管理提供有效抓手。
关键词:海岸带;建筑退缩线;分类划定;分级管控1引言海岸建筑退缩线(coastal constructive setback line),又称海岸建筑控制线,是根据海岸特征规定的禁止开发或禁止某些类型的开发活动的区域界线[1]。
其设置的目的是保护海岸及相邻海域的地形地貌、生态功能、海岸景观,降低沿海建筑遭受海洋灾害的风险以及维护公众的亲海权益。
海岸建筑退缩线的设定,可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或延缓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和其它损失,减轻滨海地区的环境压力,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动态特征,为海岸带地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自然生境,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亲海空间[2-3]。
经过国内外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划定海岸建筑退缩线对海岸带地区建设活动进行指引和管控,目前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广泛应用的海岸空间管理手段。
2海岸建筑退缩线的国内外实践2.1 国际经验20世纪60年代,海岸建筑退缩线的概念由美国最早提出,至今美国已有约三分之二的沿海州和大湖区通过设立海岸建筑退缩线来管理海岸空间建设活动,通常是基于30~50倍的海岸年平均侵蚀率来设定各州具体的退缩距离[4],退缩范围内禁止或严格限制建筑开发活动。
20世纪80年代起,欧洲地区普遍开始了海岸建筑退缩线管理的实践,沿海各国或相关组织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了不同的退缩距离和管控要求(表1),部分国家还通过立法确立了海岸建筑退缩线的法定地位。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推荐整个地中海流域使用100米作为统一的退缩距离,但褒贬不一[5]。
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7.12.12•【文号】•【施行日期】2017.12.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根据国家生态安全政策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协调海岸带空间布局,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海岸带空间治理格局,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经第38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广东省作为第一批试点地区,结合本意见的要求,抓紧推进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尽快建立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新模式和综合管理新机制,并及时总结上报试点实施情况。
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本着自主自愿原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根据本意见向国家海洋局申请纳入第二批试点,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报国家海洋局审查确定。
国家海洋局2017年12月12日关于开展编制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海洋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根据国家生态安全政策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协调海岸带空间布局,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安全格局,拟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深入实施国家战略部署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各项重大改革事项,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主动适应并引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视以海定陆,探索建立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新模式和综合管理新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海岸带治理格局,为编制和实施全国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积累经验。
如何进行海岸带地形测绘工作海岸带地形测绘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对于海岸带的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海岸带地形测绘工作,包括测量方法、技术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测量方法海岸带地形测绘是指对沿海地区的地形特征进行测量和记录的工作。
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确定测量的范围和目的。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现场测绘和遥感测绘。
1. 现场测绘现场测绘是指在实地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和GPS等。
在测量之前,需要设置测量基准,确定测量的控制点。
然后,在控制点上进行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获取地形数据。
现场测绘的优点是测量精度较高,但是工作量大,耗时长。
2. 遥感测绘遥感测绘是指通过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地形数据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形数据,并且能够获取全景和立体的地形图像。
遥感测绘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覆盖范围广,但是测量精度相对较低。
二、技术设备为了进行海岸带地形测绘工作,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技术设备。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设备。
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可以同时进行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斜距的测量。
它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可以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进行测量。
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需要设置测量点和测量线,然后通过观测和记录数据,得到地形图。
2. 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来定位和测量地形。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GPS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高程信息。
在海岸带地形测绘中,GPS可以用来获取控制点的坐标和海拔,为测量提供参考。
3.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包括卫星、航空器和无人机等。
它们可以携带遥感传感器,通过观测和记录地表的电磁波辐射,获取地形和地貌等信息。
这些传感器可以获取多光谱和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为海岸带地形测绘提供重要的数据源。
三、数据处理海岸带地形测绘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编辑和分析等步骤。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关于滨海城市海岸线规划的—以大连市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为例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滨海自然生态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急需加强岸线资源保护。
本文通过对大连市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实施措施等全面分析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的重点。
关键词:海岸带规划、岸线利用一、现状分析大连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2.9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倍多;海岸线长2211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371公里,占辽宁省大陆岸线的65%,居全国沿海城市首位。
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全市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速起航,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成效已初步显现,沿黄渤海两岸已初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现代产业聚集的临海临港产业带,海洋已成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开发开放的重要依托。
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产业向沿海地区聚集,为滨海地带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如大量围海养殖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近海水环境污染、滩涂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河口排洪受阻以及开山采石、劈山填海造成的自然山体景观、基岩岸线景观、珍奇地质景观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加强海岸线保护的相关工作迫在眉睫。
增加滨海开敞空间,塑造更多“亲海”岸线的需求。
由于历史原因,大连市许多岸线、港湾被工业、港口及养殖等占据,随着旅游、休闲时代来临,市民对滨海公共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岸线的公共“亲海”功能作为海岸线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规划的目的及主要任务1、划定海岸带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生态要素控制线、海岸带建设后退线、海岸带禁止建设区红线,保护滨海稀缺资源。
2、优化岸线利用结构:根据岸线特点选择港口、城市、生产、旅游等适宜功能。
3、营造更多的公众亲水空间:保护好沙滩浴场、原生态海岸的完整性,规划预留更多的滨水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强化岸线的公共资源属性。
4、制定岸线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保障机制: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滨海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将岸线保护专项规划作为必要依据。
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进展与管理建议纪大伟;田洪军;王园君;潘嵩【摘要】近几年来,中央财政通过海域使用金投入支持74个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取得一系列显著效果,但也存在缺乏全面规划、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项目实施方案不科学、实施进度拖延等问题。
文章鉴于目前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进展和管理现状,建议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管理制度,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整治修复规划,拓宽整治修复资金渠道,创新整治修复项目激励机制,推进整治修复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
%In recent years,the finance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made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through the sea area usage fee to support 74 coastal zone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projects.but,there are many problems,for instance,the project planning is not comprehensive,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part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lan is not scientific,and the implementation schedule is not on time and so on.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progress and manage-ment situation on coastal zone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the paper suggested the marin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o establish a management system,for strengthening projects before or after the supervision,the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and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planning,widening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funding channels and inaugurating project incentive mechanisms,to promote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building,so as to promote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coastal areas .【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6(033)005【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保【作者】纪大伟;田洪军;王园君;潘嵩【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海岸带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活跃、最频繁的特殊地带。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50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为切实发挥海岸带专项规划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辅助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省级海岸带规划”)有关工作,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规划定位。
省级海岸带规划是对全国海岸带规划的落实,是对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补充与细化,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以及规划分区基础上,统筹安排海岸带保护与开发活动,有效传导到下位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
因地制宜确定海岸带规划范围,其中海域规划范围为省级人民政府管辖海域和海岛,陆域研究范围为沿海县级行政区(不设区的地市级行政区)管理陆域,规划范围可根据陆海自然地理格局和保护开发实际确定。
陆海分界线以最新修测的海岸线为准。
(三)规划成果。
包括规划文本、登记表、图件、编制说明、研究报告及数据库等。
待海岸带规划批准后,统一纳入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二、编制要求(一)坚持生态优先。
以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妥善处理当前和长远、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生态安全保护。
(二)落实陆海统筹。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思考题一、名词和概念1、海岸带(广义海岸带、狭义海岸带)海岸带的范围世界各国并非一致,差距较大,一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1)狭义的海岸带:仅限于海岸线附近较窄的、狭长的沿岸陆地和近岸水域。
(2)广义的海岸带:它向海扩展到沿海国家海上管辖权的外界,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外界,向陆离海岸线已超过10千米。
包括了部分风景优美的陆地、滩涂、沼泽、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2、海岸海岸是把陆地与海洋分开同时又把陆地与海洋连接起来的海陆之间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但是,它不是一条海洋与陆地的固定不变的分界线,而是在潮汐、波浪等因素作用下,每天都在发生变动的一个地带。
3、海岸线地貌学上给海岸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4、海岸带(综合)管理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海岸带规划统筹规划海岸带的开发和整治,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
6、海岸带资源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滩涂养殖、港口建设、海洋旅游7、海洋环境污染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环境污染8、海洋环境容量大小即为特定海域自净能力强弱的指标。
9、海岸侵蚀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
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10、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
11、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12、海洋功能区根据海域的地理区位、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等自然属性,并考虑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海域划分成具有不同类型的主导功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发挥最佳效益及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单元,即海洋功能区。
13、海洋功能区划按照海洋功能区的标准,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为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
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而划分的不同的海洋功能类型区,用来指导、约束海洋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保证海上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同时,海洋功能区划又是海洋管理的基础。
14、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15、海岸带资源开发○1以港口城市群为中心,建设沿海城市体系;○2建设海水增养殖业为主,海洋捕捞为辅的海洋水产带;○3积极发展临海工业,建设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4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沿海旅游带的形成;○5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16、“数字海岸”技术“数字海岸”就是以综合利用“3S” (RS, GIS, GPS)技术为基础,通过海岸带和海岛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利用GIS软件强大的数据存储、分析、管理功能,通过遥感数据和常规资料相结合,实现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科学化、综合化和可视化管理。
“数字海岸”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是河口海岸管理的一场革命,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在管理部门和科学家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实现真正息义上的海岸带科学管理。
17、海岸带整治与修复1、开展海洋调查和监控;2、加紧海岸带立法;3、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协调体制;4、建立审批制度和许可证制度;5、制定海岸带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6、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18、海洋基本功能是指依据海域自然属性和社会需求程度,以使海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所确定的海洋功能。
——一切开发利用活动均不能对海域的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
在海域的基本功能未开发利用之前,可以在保证不对海域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的前提下,进行其它类型的开发利用活动。
二、思考题1、海岸带有哪些基本特征?1、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2、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3、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2、21世纪海岸带面临什么压力?1、人口增长与城市化2、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3、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4、渔业资源退化3、人类给海岸带来的威胁有哪些?1.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的法律;2.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3.污染日趋严重。
来自江河、沿岸城镇和企业甚至旅游点的废水和垃圾不仅对海岸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还迫使海滨浴场关闭。
需要冷却装置的沿岸发电厂(包括核电厂和常规电厂)排出的水体造成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4、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造成什么影响?1、海平面上升,加强了海洋动力作用,使海岸侵蚀加剧,特别是砂质海岸受害更大。
据统计,我国沿海已有70%的砂质海岸被侵蚀后退。
海岸侵蚀给沿海沙滩休闲场所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如海平面上升1米,失去的沙滩如用移沙造滩的方法恢复,则每米长的海滩需用沙5000立方米。
2、海平面上升造成第二个恶果是盐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
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平原的陆地径流和地下水的水质,海水将循河流侵入内陆,使河口段水质变咸,影响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用水,同时造成现有的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不畅和报废。
3、海平面上升对某些海洋生物种群也造成威胁,有些生物种群有定期溯河泅游的习性,尽管鱼类可以适应海平面上升而向更远的上游洄游,但是城市的大量排污受海水顶托,常会阻碍鱼类的正常洄游,影响种群正常生长。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沿岸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
5、渔业资源退化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1)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国,海滨湿地的面积正在逐渐缩小,这意味着鱼虾贝藻生存繁育的环境遭受损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湿地破坏的形式为砍伐红树林,从而影响了海虾的繁育。
(2)酷渔滥捕,重捕轻养。
(3)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破坏6、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分为几个层级?海洋功能区划从管理上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地区) 级和县(市)级共 4个层次。
考虑市(地区)级和县(市)级区划在形式和编制技术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技术通常又被分为3级,即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区划。
7、按我国的分类体系,海洋功能区分为哪几种类型?8、海岸地貌类型有几类?a)海岸侵蚀地貌海岸带的侵蚀地貌包括:1.海蚀崖2.海蚀穴与海蚀洞3.海事拱桥4.海蚀柱5.海蚀台与海蚀阶地b)海岸堆积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貌包括:1.水下堆积阶地2.海滩与滨岸堤3.水下沙坝4.离岸堤与泻湖9、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调整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治理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关系、地区间和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
(1)制定并实施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区划和规划;(2)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协调监督的组织体制,贯彻海岸带统一管理和分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3)研究并提出海岸带开发利用布局,科学控制区域生产配置,形成合理的开发利用秩序;(4)制定并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5)建设海岸带的监测、监视系统和公共、公益服务的基础设施;(6)协调、组织重大的海岸带项目;(7)控制入海陆源物质和海上污染源的污染损害,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组织对已遭受破坏的海岸带的生态修复工程。
监督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以及海洋自然保留地;(8)组织海岸带的灾减、防灾工作;(9)建设海岸带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10)组织海岸带开发、保护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人员培训和群众性的宣传教育等。
10、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和核心目的是什么?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发挥海岸带资源的多种功能及其综合效益,确保海岸带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发展,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强调发展.2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 海岸带的环境保护.4 追求生态效益.5 合理的管理模式11、如何实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准则是:对资源的获取、提取或利用不能超过在同一时期内可能产生或者再生的数量。
重要的是要了解沿海环境退化所能接受的限度和沿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极限。
确定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管理,使其永远保持在最低限度以上。
12、怎样做好海岸带的环境保护?1、开展海洋调查和监控,加强污染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2、加紧海岸带立法,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3、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协调体制;4、建立审批制度和许可证制度;5、制定海岸带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6、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7、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8、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9、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13、谈谈你对海岸带规划与管理的认识?我国海岸带规划与管理的当务之急是要与国际接轨,适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改进其不合理之处,逐渐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海岸带规划与管理之路。
主要可从以下四点来进行:(1)做到同一等级不同经济部门间的水平整合,通过对海岸带进行功能分区等手段,充分发挥旅游、渔业、规划等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合作与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的最优化。
(2)做到不同级别的部门(从国家级到地方级部门)之间的垂直整合,使上下级管理互不矛盾、协调一致,邻里之间互不争夺、共同优化。
(3)做到各地区海岸线的空间要素与相邻岸线间的横向协调,保持应有的关联性与过渡性,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规划研究,编制一套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性宏观体系规划,然后逐步具体到局部地段甚至个体空间要素的方案设计,并坚持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
(4)强调各地区海岸线形象与所在城市整体形象的一致性,注意各空间要素之间的纵向关联性,塑造富有个性的海滨城市景观。
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1以港口城市群为中心,建设沿海城市体系;○2建设海水增养殖业为主,海洋捕捞为辅的海洋水产带;○3积极发展临海工业,建设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4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沿海旅游带的形成;○5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