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写作指导 中山大学内部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72 MB
- 文档页数:55
SCI最全超强写作攻略,请你收藏!资料社⼤家好!我是资料君!好多童鞋反馈需要各种⾃学教程、破解软件,【资料社】为此将开展了2⼤宏伟计划服务同学!【破解⼯具、软件⾃学、技能教程 1000计划】!为全国童鞋准备1000个珍贵的已破解软件⼯具,免VIP、免券、不限速,⼤家可以下载安装使⽤。
为各位同学严选1000个精选的⾃学教程和素材,让⼤家在这⾃学成才、更好地出国、考研、就业!第123期SCI最全超强写作攻略,请你收藏!什么是SCI科学引⽂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1961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创办的⽂献检索⼯具,创始⼈美国著名情报专家尤⾦·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1992年,ISI被加拿⼤汤姆森公司(The Thomson Corporation)收购,成⽴汤姆森信息科技集团(Thomson Scientific)。
⽬前,SCI由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负责运营,该公司是2008年汤姆森公司与英国路透集团(Reuters Group PLC)合并组成商务和专业智能信息提供商。
SCI的出版形式有四种:印刷版、光盘版(SCI-CDE)、联机版(SCI-Search)和⽹络版(SCI-Expanded)。
前三种形式发⾏较早,共计收录3749种学术期刊。
随着互联⽹时代的来临,SCI通过建⽴⽹络检索系统,⼤⼤扩展了收录范围,形成了⽹络版的SCI-E数据库。
2000年,科技部宣布不再区分SCI与SCI-E,认定两者均属于SCI数据库。
2016年,SCI共计收录了8757种期刊,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命科学、医学、⽣命科学、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程技术等领域。
被SCI收录的学术期刊称为SCI期刊,发表于其上的科技论⽂称为SCI论⽂。
SCI论文写作的材料与方法五篇范文第一篇:SCI论文写作的材料与方法SCI论文写作的材料与方法对于大多数 SSCI/EI/SCI论文作者而言,写作上与国内中文文章差别最大的部份就是材料与方法内容部分的写作。
可以说,不同SSCI/EI/SCI期刊要求出入也相当大。
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结果能够被重复, 而快速判定结果能否被重复的途径就是作者所描述的材料与方法.因此, 如果材料与方法表述不清,就有可能导致审稿人或读者对作者是否采取了正确可行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或实验能否被重复高度怀疑, 而不管研究结果是如何的激动人心.1、材料与方法的基本内容与写作要点: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通常先对材料做概述, 然后再详细描述材料的结构、主要成份或重要特性、设备的功能等.材料描述中应该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对象(样品或产品、动物、植物、病人)的数量、来源和准备方法.如果采用具商标名的仪器、化学试剂或药品时, 还应包括对仪器进行精确的技术说明, 并列出试剂或药品的主要化学和物理性质;有些甚至要求仪器和样品制造商的名称及所在地, 如: lfex(Bristol-Myers Squibb, Princeton, NJ), Librium(Roche Products, Manati, Puerto Rico).对于实验材料, 应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 尽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的本国同行才知道的专门名称.然而, 如果已知有不同特性的产品, 并且相互间的有重要差别, 如特定的微生物媒介(microbiological media), 就需要使用商标和制造商的名称(商标名的首字母应大写, 如: Teflon), 以示与通用名的区别, 并将通用的描述紧接在商标名之后, 如: Kleenex facial tissues.实验用的动物、植物和微组织应准确地标识出(通常按属、种和世系名列出), 并说明其来源和特殊性质(年龄、性别、遗传学和生理学状态)、抽样的要求或标准等.当需要描述多种微生物种属或化合物的来源和特性时, 可采用列表的形式;否则, 在正文、表注或图注中简单描述即可.如果研究对象是人(志愿者或病人), 则应特别注意拟投稿期刊的具体要求, 应交代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并根据情况兼顾一般性的重要统计特征(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以及其他与论文主题相关的统计信息(如体重、身高、种族等).2.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方法即描述“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通常按研究步骤的时间顺序描述方法, 其内容包括: 实验环境或条件(如温度、电压、辐射、特殊的光线等);研究对象选择的方法;选用特定材料、设备或方法的理由;实验程序;所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等等.如果没有时间顺序, 就按重要性程度描述实验步骤.在“方法”的描述中应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能够重复实验, 避免混入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必要时, 应该完整地描述选择某种特定方法的理由.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 应提供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 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如果报道该方法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 可稍加详细地描述);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对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详细描述通常表明作者是新近设计或获得该方法, 并且作者相信读者需要这种解释;普通的统计方法无需评论或解释;先进或不常见的统计方法需要适当引用文献.如果要描述的内容较多, 可按层次使用子标题, 并尽可能创建与结论中内容相“对应”的子标题, 这种写法可保持文章内部的一致呼应, 并且读者也可很快了解某特定方法和与其相关的结果.3.阅读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 了解相关的具体要求阅读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 了解其对“材料与方法”的具体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有些在期刊的“作者须知”中要求作者提供研究对象(志愿者或病人)“授权同意”的声明和作者所在单位的同意函, 投稿时如果缺少这方面的材料, 稿件将不被受理.4.力求语法正确、表达简洁且合乎逻辑由于材料和方法部分通常需要描述很多的内容, 因此尤其需要准确、简洁、清楚地表述.例如: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48 informed and consenting patients…the subjects ranged in age from 6 months to 22 years.(本句的语法没有错误, 但逻辑上显然有问题: 6 months的婴儿能informed and consenting?)又如…cells were broken by as previously described [9].(句子本身没有问题, 但在内容上显得不够准确、清楚, 如果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能采用, 在引用文献时应提及一下具体的方法.因此, 最好将本句改为: “…cells were broken by ultrasonic treatment as previously described [9]”.)投稿前作者可请同行阅读定稿, 以了解对材料与方法的表述是否清楚或是否有明显的疏漏.第二篇:SCI论文的写作材料与方法之解析SCI论文的写作材料与方法之解析SCI论文的写作一般是以探讨科学技术为主的科技论文,因而在SCI论文的写作中实验的探究便是论文的重点。
SCI论文写法攻略——研究生必看欧阳歌谷(2021.02.01)来源:陈凯的日志SCI论文写法攻略第一部分 SCI论文全攻略之选题与创新一、先想先写最后做1. 做研究之前,必须想清楚:结果能不能发表?发表在哪里?2. 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所谓心中有沟壑!3. 在未搞清“写什么、发哪里、自己研究与同类研究有何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4. 继续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还不如不做!5. 要想这样做,就得先看文献!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同的事情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阅读文献及思考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6. 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无法用理论来解释,岂不是冤大头?二、如何科学选题1. 课题选择和国际接轨。
想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献,就必须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选择与国际学术研究合拍的课题。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科学研究选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我国一家权威科研机构不久前在国内挑选了许多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准备参与国际合作,但到美国后发现近三分之二的课题已经不属前沿,在美国很少有人研究。
在高校,一些教师治学严谨、基础扎实,但科研成果不突出,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有关领域学术动态,不能选得合适的课题。
2. 课题要有可发展性。
课题可发展性对高水平论文的持续产出具有极大作用。
中国科技大学范洪义另辟蹊径,发展了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Dirac)奠定的量子论的符号法,系统地建立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1998年有24篇论文被SCI收录;他对自己论文高产的解释是,研究“具有开创性,突破一点以后就可以向纵深发展,使研究工作自成系列、成面成片”。
我院被SCI收录论文最多的杨新民老师从事凸性理论研究,该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进入高峰。
作为新兴研究领域,该理论本身有许多尚待研究之处,同时该理论也可用来解决最优化方面的问题。
附录二中山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格式的要求(一)学位论文形式结构:封面扉页学前置部分中英文摘要位目录论文引言形正文式主体部分结语结参考文献构附录附录部分后记(包括致谢)原创性声明注:学位论文一律打印成文1、前置部分:I.封面和封底:由研究生院统一印刷,封面内容一律打印,其中导师姓名以研究生院备案名单为准。
II.题目:应在25字以内,能简明、具体、确切地表达论文特定内容。
必要时,可以使用副标题。
中文、外文题目应一致。
III.扉页内容应包括学位论文题目、专业名称、申请人姓名、导师姓名及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由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名)。
IV.摘要:应概括论文的主要信息,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
注明论文关键词(3—5个)。
2、主体部分I.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或建议,参考文献。
要求图表清晰,叙述流畅,纸面整洁,章节有序,层次分明。
II.文中的图、表、公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顺序编号。
如图1-1、图2-2,表1-1、表2-1,公式(1-1)等。
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排列;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III.参考文献:⑴“参考文献”为论文中所有引文以及引用观点的文献出处;⑵“参考文献”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依次排序,序码以方括号放在加注处的右上角;⑶“参考文献”内容集中排列在文章末尾,序码与文章加注处对应;⑷“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为:〔序号〕.著者.题名.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为:〔序号〕.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IV.页下注:文内解释性说明词语,序码以圆括号放在加注处右上角,内容排在加注处所在页的页下,页下注序码每页单独排序。
3、附录部分:附录是正文主体的补充。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
I.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II.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件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数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论文写作模板——论文题目:请不要用非公知公认缩写,三号字第一作者1,第二作者2, 第三作者3, ……通信作者*……以逗号隔开,五号字(1. 第一作者单位与科室(并列单位可用“//”连接),省市名和邮码;第2作者单位与科室,省市名与邮码;……相同单位用同一序号,只有一个单位不必标记)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不要说“通过……方法”,此为方法的内容)。
【方法】本处摘取材料与方法部分的主要内容,如样本数、分组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与指标、主要统计分析方法等。
常见有样本数、分组方法、主要指标不清者。
【结果】摘取结果的主要内容(含主要数据),各主要指标皆应有所描述,附P值,结论性内容放“结论”节。
均数±标准差的修约以1/3标准差的首位非零数字为准,如标准差>3时即应取至整数,<3且>0.3时取1位小数,以此类推,多余小数为虚假精确度。
如遇百分形式的偏差,建议以“(30±3)%”的形式报告以免“30%±3%”中的偏差被误解为30%的3%(即0.9%)。
【结论】客观地下结论,可描述应用范围,注意不夸大,不过于肯定。
(摘要若要缩写,应先有中文全称对照)关键词:3个以上,分号隔开,可用“/”组配“方面性的”副主题词中图分类号:即研究内容所属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号文献标志码:A-E,研究类文献通常为A文章编号:1672-3554(年份)期号-页码-页数(待发表时由编辑部给出)Title in English: Equivalen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itleAll authors’ name(汉语拼音,姓大写,名除首字母外小写,双名之间以半字线连接,不同单位同上述中文作者标识)(Authors Affiliation, Format should be as same as Chinese plus country name)Abstract: 【Objective】Equivalen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objective. 【Methods】Equivalen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thods. 【Results】Equivalen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results. 【Conclusions】Equivalen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onclusion.Key words: Equivalen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key words.[J SUN Yat-sen Univ (Med Sci), 2009,30(issue):page]收稿日期;2010-XX-XX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编号XXX);……基金…项目(编号XXX)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E-mail),联系电话(编辑部联系专用)及其它必要说明的事项;*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姓名,E-mail,其他要说明的事项;其他要注明的作者引言部分应介绍本研究的科学背景(如某病的一两句话简介)、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如该病在本研究主题的国内外进展与尚待研究的内容)、本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弥补或确证了国内外研究的哪方面),并引用文献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