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大气科技合作工作组第10次会议新项目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275.75 KB
- 文档页数:7
上海参蚪“一带一路”科枝合作研究范晓薛霞(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上海201800)摘要:从国际科技合作环境看,新冠疫情爆发使上海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在面临空前挑战的同时,又“危”中有"机”。
在分析上海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提出上海未来推进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F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393(2021)02-0016-051上海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实践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对外开放高地,目前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内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国家提出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为响应这一要求,上海在2017年10月发布了《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桥头堡行动方案”)。
其中,科技创新合作是桥头堡行动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要求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全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联动,依托功能性平台和项目,利用优势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
自桥头堡行动方案发布以来,上海科技创新领域各类主体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对接和服务重点科技创新合作任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优化“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积极探索和创新与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新加坡分中心有效整合亚太地区的科技发展资讯,挖掘亚太地区的市场脉动信息,链接亚太地区的技术转移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跨境科技创新转移面临的问题,帮助国内企业更好享受新加坡当地优惠政策,加快技术引进与科技创新市场化的步伐;“上海创新中心(以色列)”致力于创新技术研发与交流、创新成果转化与交易、创新企业国际拓展与合作、新兴产业培育与孵化、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换、创新资本服务与市场对接平台,构建“寻-研-匹-转-孵-投-产”全链条的中以技术转移生态,并设立中以创新研发基金,聚焦生命科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行业,实现以方项目和企业在中以创新园的技术转移和技术落地;印度分中心依托印中贸易中心(ICTC)建设,促进中印企业之间的贸作者简介:范晓,博士,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区域创新;薛霞,博士,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副殿员,主麺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軼合作。
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 实施总结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项目简介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是珠海市政府为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快产业发展而设立的重要资助项目。
该项目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形式,旨在推动产业与科技之间的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提升珠海市的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二、项目开展情况自项目启动以来,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政府资助和企业、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参与,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项目组成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产品,为珠海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项目成果展示在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其中包括智能制造领域的重点项目“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研发”,该项目成功研发了一套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机器人的高效精准控制,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物医药领域的“新型抗癌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项目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开发出了一种具有较高疗效的抗癌药物,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六、结语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珠海市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项目组将继续发扬团结合作、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感谢各位支持单位和关心项目的社会各界人士,期待未来的合作与共赢!第二篇示例: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加快珠海市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珠海市设立了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本报告将对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旨在为未来的项目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项目目标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科技潜力调查及中国新疆与之合作对策建议2019年6月底,在“西伯利亚协议”跨地区协会会议框架内,图瓦共和国政府在克孜勒市举办中蒙俄三方圆桌会议,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赵冲久率代表团出席此次会议,会议期间新疆和图瓦签署了经贸、科技和文化领域合作协议。
笔者对2019~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项目统计分析,迄今未有自治区科研机构、院所和企业申报与图瓦共和国之间的科研项目。
图瓦共和国位于中国新疆的东北部,虽然未与新疆直接接壤,但其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地质资源、人文地理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科技领域合作具有互补性和潜在点,图瓦共和国对中国特别是对新疆有较强的合作意愿。
图瓦共和国简介概况:图瓦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西伯利亚联邦区管辖,首府为克孜勒市,俄语和图瓦语同为官方语言。
其位于中西伯利亚南部,萨彦岭以南,唐努乌拉山以北,叶尼塞河上游,历史上属于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全境面积17万平方千米,仅1/5是平地,其他全是山地,大、小叶尼塞河和大叶尼塞河在此交汇,水力资源丰富。
西部是阿尔泰共和国,西北部是哈卡斯共和国,北部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东北部是和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南部和东部与蒙古国接壤。
人口32万,主体民族为图瓦人,占82%,其次是俄罗斯人占16%,还有哈卡斯、吉尔吉斯、布里亚特等多个民族在此聚居。
当地居民主要信奉佛教、萨满教。
气候:图瓦共和国属显著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11月至4月)无风,少雪,日照天数多,极寒(低至-50℃),1月平均气温为-28℃到-34.9℃(盆地),山坡,尤其南部山坡有逆温现象。
盆地降雪厚度为10~15厘米,山区降雪为50-80厘米。
夏季温暖,干燥,盆地炎热,山区温暖,7月平均气温16~18℃(最高达39℃)。
年均降雨山区为600毫米,盆地为138毫米,夏季降雨最多。
植物生长期为150~160天。
团队合作共成长的总结汇报团队合作共成长的总结汇报5篇集体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
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团队合作共成长的总结汇报,供大家参考。
团队合作共成长的总结汇报【篇1】两天的课程将人生的五味杂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带着疲惫的身躯去感受,整个培训下来心灵得到了洗礼,让人如此深刻,痛并快乐着!我们分成了12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家。
在这两天里我们都和我们的家人在一起为我们的家而努力!我们家有10个女孩,是12个小组中唯一没有男生的,也是平均年龄最小的。
一开始大家都显得漫不经心,有的因为提前知道了培训内容人显得满不在乎,她们向自己的死党诉说不满,欣慰的是我们都没有把这些不良情绪传播开来。
有的很少表达,当老师让我们一家人总结的时候很少说话。
当我们还是倒数第一的时候,我们很团结,这就是团队精神!虽然我们看上去很弱,事实上我们都很坚强,也都很倔强!助教说想加分就要创意,而且要够没脸皮,我们都不会那么做,都放不开吧,所以我们选择抢第一,避开劣势。
在信任这个环节中,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能完成,能站起来的都有点怨气,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继续练习,最终在最后一次我们站起来了有人说我们不是站起来最快的,只是声音大而已,其实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得到认可了嘛。
就算我们的鞋不是最好的,我们推销出去了,这也是事实啊!在此之后我们开始自信,为我们家族挣分!当我们不认真不仔细我们的队长就要受到惩罚,这多么残酷,而现实就是如此。
这个环节中,我感受到责任在肩上的重量,压得人那么沉重!在现实我们营业员的责任是最小的,我们是更能够左右我们的店长责任的重量的,只要我们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认真细心的工作!感恩,这个永恒的话题。
当有人扶着我,就知道我要离开那安逸而又凉意的环境,我是瞎子,她带着我走,她是那么小,可是我却不能认出她来,还是她拉起的我!想想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我要感谢的人是那么的多,从小都是在大家的宠爱下长大的,就连弟弟也是,不熟悉的都以为我是最小的。
2024年加强创新载体科技招商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当前,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强创新载体的建设, 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企业和项目落户, 我们制定了2024年加强创新载体科技招商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2024年, 通过创新载体科技招商工作, 使得更多高科技企业和项目落户, 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具体措施1.完善招商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区域科技招商政策,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提供一揽子配套政策和服务, 吸引高科技企业和项目落户。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和项目, 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提高招商的吸引力。
2.打造创新载体基础设施加大对创新载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科技园区、孵化器和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
提供高品质的办公场所、实验室设施等, 为企业和项目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3.强化招商推介和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推介创新载体和相关政策, 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专业展会和交流活动,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论坛, 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人才支持。
4.开展重点项目招商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重点招商和引进优质科技企业和项目。
加大对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企业等的合作力度, 引进项目和人才,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推动创新载体的发展。
5.建立创新生态圈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创新生态圈, 整合各类创新资源。
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建立合作关系, 打造以创新载体为核心的创新链条,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6.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 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决企业在招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为企业提供快速高效的审批服务、创新金融支持等, 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效。
四、工作进度安排1.第一季度: 制定招商政策和计划, 明确重点招商项目。
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科技工作的新成绩为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做贡献──在中国林科院1997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久荣(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同志们:1997年院工作会议2月26日开幕,今天就要结束了。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1996年的工作,部署1997年的工作,重点是部署全院的改革工作,为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的改革探路子,出经验。
下面,我受院分党组委托,向大家报告1996的工作,并提出1997的工作要点。
我报告以后,部领导将要做重要指示,对全院的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
一、一九九六年工作的回顾1996年是我国实施“九五”计划取得良好开端的一年。
-1-与全国和林业的大好形势一样,我院在两个文明建设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经中央批准、林业部党组决定,江泽慧同志担任中国林科院院长、分党组书记,使我院的领导班子得到很大加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九五”科研任务全面落实,科技成果喜获丰收,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开发与创收能力稳步提高,科研条件和职工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精神振奋,正在为全面落实林业“九五”计划而努力奋斗。
(一)改革试点工作开始起步去年7月,国家科委确定中国林科院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这为我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在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院成立了以江泽慧院长为组长的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思想发动。
院召开了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年中工作会议,江院长在会上做了《深化改革,明确方向,为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做出新贡献》的主题报告,国家科委徐冠华副主任和林业部刘于鹤副部长,也以改革-2-和发展为主要内容做了重要讲话。
这3个讲话,是对全院职工的思想总动员。
讲话传达、讨论后,广大职工纷纷表示,一定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为把中国林科院建成现代化林业科研院所做贡献。
探索新增长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现实困境与模式创新俞建飞;姜爱良【摘要】基于对中德农业科技合作运行机制和合作成效的全面梳理和综合分析,识别出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现实困境,也揭示出“欧洲展望2020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形势下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机遇.从合作机制和项目内容视角建议中国应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中德农业科技研究联合实验室,务实深化合作内容,积极融入企业资本,健全中德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从而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提供破题机制.【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8(038)022【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德国农业;困境;模式创新【作者】俞建飞;姜爱良【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3/37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日益彰显,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毋庸置疑。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率以推动农业发展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意义重大。
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二连增”,2017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70 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2%;油料、蔬菜和水果等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肉类、禽蛋以及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相比,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7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3万元,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978为基年)超过7%。
“十二五”以来,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6%,在中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中国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能够实现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农业科技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推广和应用显著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1],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的提供了关键支撑。
优秀提案汇编关于创建沛县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议政协沛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号提案提案者:石磊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当前推动走高新技术工业化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促进地方工业变大变强的战略举措。
而我县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实现我县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现代化,实现工业强县的有效途径之一。
建议:一、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区良好环境,县党委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单位尽快拿出合理规划,完善投资奖励政策,鼓励高新技术的创新,政策兑现到位。
二、持续加大对科技技术创新投入的补贴力度,加大创新人才的引才力度,出台有效措施和政策,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三、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创新主平台建设,倡导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鼓励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研发中心,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全面深化与高校合作,持续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加强组织对接交流活动。
关于推进政园企联合招商建议政协沛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号提案提案者:高广杰提案内容:招商引资是政园企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
当前,我县仅是依靠政府力量招商,"单枪匹马",势单力薄,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且行政招商与市场招商、专业招商相比较而言,在某种程度容易造成成本过高、效率欠佳等问题的产生。
因而,我们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强化政府招商、力挺市场招商、鼓励全民招商,激发多种力量竞相迸发,各显神通,力求实现招商引资效益最大化,努力形成新阶段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我县在拓展优势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方面连攀新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招商引资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困难,几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与各地打招商战。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招商平台缺失,产业聚集较难持续高位运行,发展后劲不足。
科技馆合作运营方案xxx 第1篇1、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新发展成立企业科协组织8个。
2、企业科协围绕企业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结合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实施,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技术创新成果50项以上。
5、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企业科协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及热点、难点问题,以经验交流会、技术研讨、提合理化建议、编印学术刊物等形式,开展专业对口的学术交流,市科协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以《科技专家建议》的形式上报市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
以威海湾生态修复的对策研究为重点,市科协组织召开威海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
6、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科普活动,创建科普车间10个。
科技馆合作运营方案xxx 第2篇1、参赛形式:个人参赛或团队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2、参赛对象: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3、参赛作品类别:a.环境建设类(如改善校园环境的创意等);b.艺术娱乐类(如针对我校文娱活动的突发奇想或改革方案等);c.校园学习类(如针对校园学习方面的奇思妙想等);d.管理制度类(如学校管理制度,相关条例的改革等);e.生活服务类(如对我校餐饮环境、校园购物环境等方面的新想法等);f.健康生活类(如针对校园生活的新颖想法等)g.校园创业类(如在校园内开设小店等想法)h.其他类(包括其他一些不属于以上类别的创意“金点子”)4、作品要求:(1)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2)作品一律按规定格式书写(参赛者需上交打印版和电子版)(可见附件)5、作品上交时间:x年xx月xx日xxx年xx月xx日作品上交地点:xxx注:电子版发到邮箱:xxxxxx五、活动流程安排:1、前期宣传:xx月xx日xxxx月xx日在各宣传栏张贴海报和宣传纸(每日一贴,持续一周);请求各院下发通知,通知到班;悬挂条幅。
2、作品选优评奖:月xx日xxxx月xx日将征集的所有作品整理、分类,由部分学生会成员进行初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7年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运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全面推动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和《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71号)有关要求,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任务安排,按照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议)要求和落实国家领导人外交承诺的任务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成机制,编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展本专项按照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等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不同特点分别细化任务部署。
通过支持重大旗舰型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式全方位支撑科技外交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各项重点工作。
通过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科技创新合作资源,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政府间科技合作布局;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合作落实协议和承诺任务,确保国家科技领域外交主张、倡议和承诺落地,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提升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共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签署的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以及双(多)边政府共识,本专项共支持了我同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安大略省)、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匈牙利、以色列、荷兰、泰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丹麦、比利时、波兰、捷克、奥地利、葡萄牙、德国、法国、芬兰、欧盟、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国际组织、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国际组织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国际组织等3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的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成果共享、尊重知识产权的原则,推动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创新合作,对于促进科技外交、推动开放创新、提升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能力、全面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国际合作发挥了旗帜性、引领性作用。
12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7年第3期 中加大气科技合作工作组第10次会议新项目建议 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双边合作处
1主题I:健康和安全 1.1 项目X一1(项目IX-1与项目IX-4 合并)——WWRP预报示范项目 中国和加拿大两国都将在今后几 年内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两国气象 局将把重点放在与奥运会相关的高影 响天气方面。世界天气研究计划 (WWRP)预报示范项目(FDP)和研 发项目(RDP)是筹备奥运会气象服务 工作的有用工具。 RDP项目的重点是中尺度集合预 报。通过联合参与FDP项目,中国气 象局(CMA)和加拿大气象局(MSC)对 临近预报系统和相关的技术具有共同 的兴趣,双方将熟悉各种临近预报系 统及其预报效果的最新技术水平。作 为FDP试点项目的一部分,在北京的 计算机上安装URP系统将加速开发 工作,使URP系统适应其它雷达资 料,诸如Nexrad雷达资料和McGill雷 达资料。 会谈还将探讨与开发量化降水强 度雷达估测相关的课题,以开展水资 源管理和城市暴洪这类应用。这可以 充分利用北京地区由107个自动气象 站组成的宽域地面观测网络,并通过 布设降水发生感应系统(POSS)作为对 该网络的补充,以便开展有关水滴大 小分布的研究,从中发现普遍的Z-R 关系,以及用于雷达标定和资料质量 监测。此外,应当考虑中国气象局和加 拿大气象局联合参加一个拟议中的为 开发雷达量化降水估测而设立的 wwRP国家集团。 另外,鉴于正在为温哥华2010年 奥林匹克运动会规划一个FDP冬季项 目,因此能够以合作的方式交换有关 临近预报系统产品应用和相关培训活 动的信息。 合作方式: (1)在wwRP支持下,于2006年 和2007年夏季开展预报示范项目之 前的两个试点项目。北京市气象局已 支付一名信息技术支持人员的费用, 中国气象局也已支付1名科学家参与 上述2个试点项目的费用并将支付1 名科学家出席科学指导委员会年会的 费用。 (2)一名加拿大气象局专家应邀 于2007年春末或夏初在北京针对中 国气象局的临近预报和B08FDP培训 计划作为期1周的讲座(费用由中国 气象局承担)。 (3)两名中国气象局的科学家将 应邀在2007年末或2008年初访问加 拿大气象局1周,了解临近预报和雷 达资料在加拿大气象局业务中的应用 情况。 (4)加拿大气象局也正在雷达量 化降水估测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 将探讨在此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7年第3期 (5)将探讨中方1~3人到加拿大 气象局工作,每人最长工作3个月的 可能性(全部费用由中国气象局承 担)。 加拿大环境部联系人:科学技术 司保尔・乔。 中国气象局联系人:王建捷女士。 中国气象局参与单位:北京市气 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 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1.2项目X-2——集合预报(新项目) 本项目的目的是加强中加两国的 集合预报能力。中国气象局和加拿大 气象局都是THORPEX-TIGGE项目 的积极成员,本项目旨在确定多模式 合成集合预报的效益。中加两国还积 极参与了有关区域集合预报的北京08 研究示范项目,加拿大气象局还是北 美集合预报项目(NAEFS)的积极成 员。本项目的主要宗旨是在联合集合 预报基础上开发并实施各种业务预报 产品。作为NAEFS的成员之一,加拿 大气象局正在并已经开发出把今后处 理的集合预报转化为可供业务使用的 预报产品。 合作方式:探讨与中国气象局开 展一项联合活动的可能性,并有可能 开展基于集合预报后处理的数值天气 预报。所关注的领域将是开发可供业 务使用的基于多模式集合预报的短中 期预报产品。中国气象局的1名科学 家于2007年秋季访问加拿大气象局1 周,开展集合预报技术的研发工作。 2007年在中国举办一次研讨会。 加拿大环境部科学技术司联系 人:L.威尔逊。 中国气象局联系人:龚建东博士。 中国气象局参与单位:国家气象 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 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1.3项目X-3——气溶胶模拟和预报 建议遵循中加联合工作组第9次 会议批准的项目IX一6,并把气溶胶项 目的范围拓展到其它类型的气溶胶。 中国气象局的活动将涉及气溶胶模 块、硫化物及其它气溶胶热力平衡模 式和臭氧及其它气体模式所需的排放 清单和处理技术。中国气象局还将参 与合作领域的活动,分享北美排放清 单和观测资料以及与加方交换科学 家。加方的活动主要包括帮助中国气 象局拓展气溶胶模块,该模块目前具 备一个沙尘气溶胶方案,先从硫化物 开始,然后拓展到黑碳(BC)和有机碳 (oC)。这涉及到这类气溶胶方案的转 换和中方人员的某些培训,对非北美 地区中的加拿大气溶胶模块的性能的 评价,以及调用更精准的亚洲地区的 排放清单。这一活动所需的时间范围 将为2~3年。该项目的工作将与 WWRP的沙尘暴项目联系在一起。 合作方式:每年专家互访。 加拿大环境部科学技术司联系 人:Sunling Gong。 中国气象局联系人:张小曳。 中国气象局参与单位:中国气象 科学研究院。
2主题II:地球观测 2.1 项目X_4——国际极地年-冰雪圈 本项目将以在项目IX一7下初步交 流为基础。建议把本项目的重点放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7年第3期 资料交换、冰雪圈的状态和影响方面。 合作的主要区域包括两个极地和青藏 高原。国际上,中加两国正在IPY冰 雪圈影响率方面开展合作。虽然中方 的重点将放在南极,但加方的重点将 是在北极。中加双方的贡献结合在一 起将为描述全球“冰雪圈的状态和命 运”做出贡献。 在南极,中国IPY的PANDA (普里兹湾一埃默里冰架~中山站一 冰穹A)项目将从中山站横跨至冰穹 A一线,开展多学科的考察研究,其中 包括冰川学、气候学和气象学。中国 的活动将包括观测南极冰原顶峰~冰 穹A上的气象参数,以判定南极的水 汽源及其季节性变化。另一个领域是 在位于南极沿岸的一个“清洁站”开展 大气化学观测,并在位于南极冰原东 部的中山站附近的一个拟订的“清洁 站”进行温室气体和气溶胶采样。尽 管加拿大环境部并没有直接参与南极 的研究,但是有关两个极地的冰雪圈 状态和命运以及积雪和大气之间相关 过程的信息,包括能量和水汽交换将 有利于两国的科研工作。 加拿大环境部牵头的加拿大IPY 项目涉及加拿大冰雪圈的变率和变 化,是加拿大对描述“极地冰雪圈状态 和命运”的一个贡献。本项目的其中 一部分是继续开发和利用卫星资料评 估加拿大北部地区冰雪圈的变化。其 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与世界其它地区的 算法和方法进行比较。该项目将包括 交换研究加拿大高纬度北极地区和青 藏高原积雪变化所采用的光学和微波 技术。当可以提供的时候,加拿大气 象局对中国将于2007年发射的卫星 搭载的新的无源微波传感器资料感兴 趣。希望将在卫星工作计划的后期提 供青藏高原积雪的无源微波遥感资 料。2006年4月,在亚洲CliC会议期 间,巴瑞・古迪森博士(加拿大环境 部)和刘玉洁女士(中国气象局国家卫 星气象中心)讨论了一些潜在的合作 机会。需要就合作方式进行进一步的 讨论。 合作方式:当经费确定后双方联 系人将讨论该项目下有关国际极地年 部分的专门工作。 加拿大气象局协助中国气象局与 天气频道间的合作。 双方联系人将在2007年为一般 性的冰雪圈数据的交换制定一个今后 两年的行动计划并开展工作。 加拿大环境部科学技术司联系 人:安妮・沃克尔。 中国气象局联系人:卞林根,效存 德。 中国气象局参与单位:中国气象 科学研究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2项目X-5——GAW站对碳循环、 温室气体和稳定同位素变率的长期观 测 下面提出的长期测量尽可能保持 最高质量,以判定温室气体的长期变 化趋势、季节变率、时/空分布及其源 与汇的强度。合作方式包括人员交 流、技术转让、标准化和相互比对、联 合资料分析和释用、合作研究和联合 出版。各项活动将取决于资金到位情 况。 中国气象局提议中国气象科学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7年第3期 究院与加拿大气象局重新开展协作, 在位于北京的大气化学重点实验室建 立一个空气采样分析系统,以在全国 各GAW本底站进行高质量的离散测 量(CO2,CH4,N2 O,SF6,CO,H2)。 另外还需要得到加拿大气象局的帮 助,以便在GAW的框架下实现瓦里关 全球大气监测站实地GC—FID和RGA 测量系统的升级。 合作方式:中国气象局将购买设 备并将其运到加拿大进行组装,向科 技司提供经费用于购买额外材料,派 一位高水平的专家到多伦多工作6~8 个月,为加拿大专家提供在中国(北京 和瓦里关)安装系统的所有旅行费用。 加拿大环境部科学技术司联系 人:马杰瑞・谢菲尔德。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周凌唏。 2.3项目X一6——痕置气体卫星遥感 通过合作,将选择大气中对破坏 臭氧层和影响地球增暖的几种痕量气 体作为研究对象,如Os、NOz、CO、 CH 等,并将用MOPPTI/TERRA、 OM1/AURA、 C1AMACHY/ENV1一 SAT、ACE—FTS/SCISAT、TOUS和 SBUS/FY一3资料进行反演。将对区 域和全球尺度的上述大气成分的分布 和输送进行分析。 (1)将开发科学算法,并将用此算 法从MOPP1TT、ACE—FTS、SCIAM— ACHY、OMI、TOU和SBUS卫星资 料中反演温室气体、Os、NOz、CH 和 CO的总量及廓线。将对不同仪器的 测量结果进行比对。 (2)卫星资料的交换:加方合作伙 伴将提供某些MOPPITT/TERRA和 ACE—FTS/SCISAT资料;中方合作伙 伴将提供FY一3的TOU和SBUS资 料;将根据需要获得其它资料。如果 可能,可开展一次小规模实地试验。 (3)将利用卫星资料产品归纳痕 量气体的区域和全球尺度分布特征, 并分析化学模式中痕量气体的输送过 程。 (4)双方的科学家将有机会为合 作研究开展短期互访,如开发算法等; 将每两年轮流举办有关合作专题的研 讨会。 合作方式:在未来6个月内,双方 项目联系人将交换文件,提出双方共 同感兴趣的具体建议。 加拿大环境部科学技术司联系 人:凯斯・普凯特。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联 系人:杨军。
3主题III:气候变化 3.1 项目X一7——关于政策和宣传问 题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 加拿大环境部与中国的林尔达教 授及其他科学家最近共同完成了中一 加气候变化项目(C5)第一期的工作。 C5项目的这一期工作是新的项目,重 点是中国的一批关于新影响和适应及 问题的项目。例如,本项目包括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