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中心区的功能整合与形象塑造——以无锡市锡山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48.46 KB
- 文档页数:2
无锡太湖新城正在崛起的新城市中心前言巍巍太湖,悠悠水韵。
滨水而建的城市,总是有着出众的灵性与魅力。
水,是孕育文明的摇篮。
滨水而建的城市,总是有着出众的灵性与魅力。
巍巍太湖,悠悠水韵,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无锡太湖新城,位于长三角中心点,成长于无锡城南三面环湖之毓秀板块,东起京杭运河,西接梅梁湖,南依太湖,北至梁塘河,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融汇自然生态,实现超前规划,精铸品质生活,绘制着无锡最引人向往的魅力宜居之城,正朝着打造“无锡城市新中心、产业发展新高地、生态宜居新天堂”的目标迈进,助推无锡从“运河时代”向“太湖时代”的全面跃进。
作为无锡“一城一岛一带”重要承载地的太湖新城,按照150平方公里统一规划的原则,自东往西分为东区、中心区和西区。
东区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全力打造滨水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及国家物联网产业创新示范区。
中心区是无锡最富魅力、最有特色、最具品质的城市新名片,是集产业、资本、人才、就业和工作、生活、商务、休闲活跃便捷的无锡城市新中心。
西区为无锡科教产业园,着力开发以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为核心功能的国家公园、国际化度假区和新兴产业高地。
无锡城市新中心无锡因水而兴市,因市而兴城,这种发展脉络,造就了无锡老城早年的繁华。
近年来,随着无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城市人口不断攀升,无锡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条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思路:跳出老城建新城,从“运河时代”走向“太湖时代”。
于是,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为无锡乃至长三角城市功能配套,并由此成为苏南都市圈发展新制高点的太湖新城正呼之欲出。
太湖新城中心区于2002年开始规划、2007年正式开建,经过5年规划、7年建设,“道路成网、绿地湿地成片、功能性项目成形”的城市新中心雏形已现。
在太湖之畔最美丽的土地,完备的基础设施、高品质的秀美建筑,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相融,正逐渐辉映成一幅现代化国际化滨水花园城市画卷。
按照集聚开发、集中见效的原则,太湖新城中心区以尚贤河湿地为纽带,将河西规划定位为金融商务和总部集聚区,河东规划为文化会展及商业街区。
无锡南北新城规划方案一、规划背景无锡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城市化进程迅速,市区人口密集,市区功能布局不够合理。
为了实现城市功能的升级和优化,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无锡市决定规划建设南北新城。
二、规划目标1.扩大城市规模:通过南北新城的规划建设,将无锡市的城市规模扩大到原有规模的两倍。
2.改善交通状况:完善无锡南北新城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状况,缓解原有市区交通拥堵问题。
3.提升城市形象:注重建筑美学,打造具有独特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4.优化城市功能:根据市民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商业、居住、文化、教育等功能,提供全方位的城市服务。
5.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增加绿地和公园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居住舒适度。
三、规划内容2.商业中心建设:规划在南北新城的中心区域建设商业中心,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等,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商务交流场所。
3.居住区建设:规划建设高品质的住宅小区,提供各类户型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同时,注重小区绿化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设施。
4.文化教育设施建设:规划新建多所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设施,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活动场所。
5.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无锡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6.生态环境建设:注重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提供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
四、规划实施1.政府投资:无锡市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南北新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2.引导民间资本:无锡市政府将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南北新城建设领域,通过PPP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3.项目引进:无锡市政府将积极引进有实力和经验的开发商和建筑公司参与南北新城的项目建设。
4.合理规划:无锡市政府将注重合理规划,避免拥挤和过度开发,保证南北新城的可持续发展。
新城中心区以枢纽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摘要】随着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铁路交通给人的中远距离出行带来极大便利,高铁枢纽的便捷性为城市郊区的开发提供重要的条件。
新城在结合高铁枢纽发展的条件下,吸聚大量人流,枢纽成为地区门户性节点,带动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使新城得以迅速高效地建设起来,枢纽中心往往成为新城的活力核心。
文章以位于新城中心区的枢纽站点——惠城南站为例,通过详尽分析项目功能定位、用地特征及城市特色,从生态空间、区域关系、站城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枢纽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新城中心区;枢纽核心;城市设计策略1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特点及规划设计重点1.1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特点根据现有研究,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具有几下几点特征:①城市空间发展趋向于高密化:枢纽为大量人口集聚之处,于是满足人口需求的大量商业、居住、办公等功能空间在此汇集,再加上周边区域以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活动加快,导致该地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满足多种行为方式的存在,使得枢纽片区城市空间形态趋向于紧凑型与高密化;②城市功能趋向于复合化:现代建筑逐渐由单一功能空间向能够容纳多种功能空间的建筑综合体转变,而交通枢纽就是一种集交通、购物、餐饮、娱乐、展览、停车、市政等多种功能与一体的综合体。
③交通系统一体化:交通枢纽承担着交通转换的媒介作用,要求能够实现人流的快速集散,因此要求进出站设施、各种接驳设施、步行系统一体化组织,实现枢纽的高效运转。
④城市地块之间联系紧密:从不同地点汇聚到枢纽的交通工具能够实现大量人流、物流从一个地块到另一个地块的转换,所以通过交通枢纽,各个地块之间的联系加强。
【1】1.2新城中心区枢纽片区规划设计重点:①完善片区公共服务,填补新城服务空白,缓解新城距离主城区较远,服务溢出较弱、带动不足的问题。
②依托交通枢纽的门户效应,提供与主城区和新城其他功能组团便捷联系的交通设施。
③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功能,形成职住平衡、功能完备的新城中心,为新城周边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江苏省锡山市中心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文本(1995-201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锡山市的城市性质规划为: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现代化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城市。
到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25-30万人;城市规划区内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
第2条本规划是锡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则。
第3条本规划的指导思想:面向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高起点、高标准又因地制宜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城乡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使锡山市达到生态健全、环境优美、游憩方便,并成为与无锡市区功能互补的城市组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宏伟理想。
第4条本规划的编制原则:(1)从维护城市规划范围内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统筹考虑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各类生态绿地,包括: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水源绿地、环保绿地和游憩绿地。
(2)各种类型的生态绿地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形成合理的绿色空间网络结构,并注意各自留有发展余地。
(3)生态绿地系统空间布局要与城市功能组团的建设要求相呼应,并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布局相配合;同时注意结合河道水系进行绿地配置,创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城市景观。
(4)公共绿地的建设采取市级综合公园、区级小型公园、街道游园、郊区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的组合,探索适合于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小城市游憩绿地体系。
(5)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做到生态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
第5条本规划提出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目标是:(1)锡山市要按照国内“园林城市”和国际“生态城市”的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近期的建设目标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即:人均公共绿地9-11m2,城市绿地率20%-25%,城市绿化覆盖率30%-35%。
远期的建设目标是争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20 m2以上,城市绿地率30%-3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40%-50%以上。
城市狭小场地内高层办公楼的精细化设计—以无锡市锡东新城企业发展综合楼为例摘要:在节约用地和建筑功能不断融合升级的背景下,高层建筑街区尺度的小型化和建筑空间弹性可变必将是未来办公建筑设计中将要面临的现实趋势,于是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打破以往形态布局的惯例,从总体布局、功能形态、直至地下空间的精细设计来求得空间效率的合理以及建筑和城市的共赢。
关键词:狭小场地;精细设计;复合功能;弹性空间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城市可建设用地的划分也越来越小。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其需要满足的使用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演绎。
如何在狭小的地块中,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建筑功能的可变性,对建筑总体布局、功能形态等进行精细化设计,是未来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要不断面临的现实问题。
1.合图1总平面图理的规划布局无锡市锡东新城企业发展综合楼项目位于锡东新城商务区,依托商务区的成熟配套条件,具有良好的交通、景观等方面的优势。
建设项目主要功能包括商务办公,会议中心,配套商业等。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636平方米,容积率6.0-6.5,建筑密度不大于70%,且建筑高度不超过80米。
建筑沿南北两条道路界面街墙贴线率不低于75%,街墙高度不低于15m。
如何在面宽60,高度75米的范围内,创造出积极开放、高效灵活且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办公体量,将建筑与城市周边景观相结合,在场地建立多层次、共享型的城市连接关系,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初期我们尝试了回字形、二字形、左C字形和右C字形四种不同的布局(图1)。
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最终选用左C字形的规划结构。
一方面,规划布局考虑到兼顾上位规划的延续性,结合基地左侧地块的右C字形布局,共同围合形成共享景观庭院,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新区科技创新氛围;另一方面,结合城市人流来向、道路等级以及周边已建成地块的城市空间感受,裙房沿兴吴路设置,从高层到裙房的连续体量有利于打造标志性建筑形象和塑造良好的城市界面。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73太湖新城“城市客厅”——无锡市太湖新城XDG-2010-48号地块孙晓梅(上海兴筑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摘要:在当前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并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建筑与城市息息相关,建筑是城市的基础,本文以江苏无锡市太湖新城XDG-2010-48号地块项目为例,就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本项目充分利用尚贤河湿地的景观资源,营造公园式办公环境,并提供休闲活动的城市广场,建筑空间和风格既体现了江南的传统文化,又展现出现代办公特点,打造太湖新城“城市客厅”;展示本项目既能提供灵活多变的办公空间,又能满足总部办公、创客空间等多样化的办公需求。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该项目的总结分析,能够给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进步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公园式办公;“城市客厅”;灵活多变[中图分类号] TU24 [文献标识码]A “City Living Room” in Taihu New Town—— Block XDG-2010-48 in Taihu New Town, WuxiSun Xiaomei(Shanghai Xi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current economy, our societ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ity is closely related. Architec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ity. Taking XDG-2010-48 block project of Taihu New Town in Wuxi, Jiangs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project makes full use of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of Shangxian River wetland, creates a park-style office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a city square for leisure activities.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style not only embod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but als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office, and create the “city living room” of Taihu New Town. The project can provide flexible office space, meet the needs of headquarters office, and create guest space.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ould be helpfu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also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China.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ark office; “city living room”; flexible and changeable无锡市太湖新城XDG-2010-48号地块,位于无锡太湖新城丰润道东侧、吴越路南侧、尚贤河湿地西侧,与无锡古镇巡塘西街隔尚贤河湿地相望,占地面积为42 191m 2,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建筑功能包括商业、金融、餐饮、办公、展览等。
以无锡锡东新城为例谈新城规划编制体系构建姜科【摘要】结合新城的概念、开发模式,对新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锡东新城为例,详细阐述了锡东新城规划编制思路及体系,并提出了编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通过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管控方法促进新城良性发展.【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3(039)009【总页数】2页(P8-9)【关键词】开发模式;规划编制体系;管控方法;发展【作者】姜科【作者单位】无锡市规划局锡东新城规划办公室,江苏无锡214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0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产业一体化、城镇快速化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化浪潮。
各城市为了在这一浪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承担更高的职能分工,不约而同的将新城开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突破点,新城建设如火如荼。
如何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新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以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管控方法促进新城良性发展是新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新城的概念及开发模式1.1 新城的概念新城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新城市主义”,其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
新城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一般位于大城市近郊,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分担城市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城市无序蔓延的问题。
可分为田园新城、边缘新城、TOD新城、产业新城、副中心新城和行政中心新城等6种类型。
1.2 新城的开发模式自二战以来,国外的新城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我国自建国以来,新城建设也经历了3个阶段。
目前,新城建设呈现出区域平衡发展的趋势,一批功能性新城向城市副中心转变。
根据人口增加和人均收入增加这两个因素在新城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同,新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即以人口增加为主的综合型新城建设模式和以人均收入增加为主的专业化新城建设模式。
各地在新城建设实践中采用的模式有:1)以龙头企业的“触媒”效应带动新城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2)以行政中心的迁移带动新城发展的行政中心辐射模式;3)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城市职能带动新城发展的注重“职住平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