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主要特征污染物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石化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石化行业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域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其中,无组织排放是石化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亟需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治理标准体系,以加强对石化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实现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无组织排放的危害与挑战无组织排放指的是石化企业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将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这种排放方式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石化行业中的无组织排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大气环境污染:石化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等,这些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较高,会导致雾霾等严重问题。
2. 水环境污染:石化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重大危害,损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能力,严重影响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水质。
3. 土壤环境污染:石化企业排放的固体废物中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渗漏和积聚等途径进入土壤,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威胁着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
由于石化行业涉及多种工艺过程和产品,无组织排放治理面临着技术标准缺乏、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挑战。
二、建设石化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建设石化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行业发展:建立科学严谨的治理标准体系,可以为石化企业提供一套可行的操作指南,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促使企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推动石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提高环境质量:治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石化行业的环境污染排放,减少对大气、水环境和土壤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
3. 加强监管管理:治理标准体系的建设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依据,并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加强对石化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无组织排放的恶性竞争现象发生,构建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石油化工环保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石油化工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各行各业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旨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对石油化工环保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石油化工废气排放标准废气是石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主要环境污染物之一。
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废气排放标准,其中包括了石化行业废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标准对企业的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通过技术改造和治理设施的完善,有效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保护了大气环境的质量。
二、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标准废水是石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另一大环境污染源。
为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废水处理标准和要求。
例如,针对石化企业的废水排放,我国明确了各种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并规定了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减少了废水对水环境的破坏程度,保护了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三、石油化工固体废物处理标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如工业废渣、废塑料、废纸张等。
这些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至关重要。
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固体废物处理标准和规范,明确了废物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促使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回收水平。
四、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规程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如火灾、爆炸等。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各级政府和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规程和标准。
这些规程主要包括了安全管理制度、工艺安全要求、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要求企业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潜在安全隐患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资源与环境化 工 设 计 通 讯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63·第47卷第4期2021年4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对比较良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各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石化行业更是如此。
近年来石化行业的整体发展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企业在日常运营和发展中,涉及的环保问题相对比较多,无形当中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一基础上,与我国目前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结合,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加强对于石化行业的环保控制力度,对符合现实要求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进行合理的引进和利用,这样才能够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推动石化行业的稳定 发展。
1 石化行业对于环境质量影响的体现与目前石化行业造成的一系列环境影响进行结合分析时,主要是以废水和废气、固体废物这几种污染源为主。
首先,对废水排放问题进行分析时,由于我国的石油资源在开采以及后续的提炼加工处理中,会排放出有机物与无机盐组成的废水。
废水当中涉及的氨氮、COD 、氮、磷、石油类等,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
其次,在排放废气方面,我国目前石化工艺现有的一系列装置设备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
尤其是在整个生产运行、一些加工处理中,燃料一旦经过燃烧之后,就会释放出相应的污染因子及特征污染物。
比如SO 2、NO x 、烟尘、VOCs 等,如未经治理,这些污染物对于大气环境质量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整个石化行业的日常生产以及加工处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残余废渣等危险废物,主要是以含油污泥、生化污泥、废白土等为主。
这些环境污染源,对于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相对比较大。
如果未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势必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对于周边生态环境、人们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影响。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及治理技术1. 引言1.1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环保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石油化工企业纷纷加大环保投入,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生产线,减少环境污染的排放。
一些企业还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强调绿色生产理念,提升员工环保意识。
一些石油化工企业也在自愿性的基础上参与了环保组织的评价和认证工作,力求达到国际标准的环保要求。
一些企业还积极参与相关的环保项目,如资源循环利用、能源节约等,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和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希望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执行,石油化工行业在环保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1.2 环保现状严峻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石油化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环保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排放污染物超标、废水废气处理不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企业存在环保意识淡薄、投入不足的情况,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一些企业缺乏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无法有效处理废气、废水等污染物,造成环境质量恶化。
监管不力也是导致环保现状严峻的原因之一,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排放、监管漏洞等问题,环保监管不到位。
石油化工行业亟待加强环保意识,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环保投入,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平衡。
【文字数量:285】2. 正文2.1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目前,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依然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石油化工排放标准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然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问题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排放标准应该得到严格遵守。
本文将从生产管理、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方面讨论石油化工排放标准。
一、生产管理石油化工排放标准的实施与生产管理紧密相连。
企业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组织生产,加强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管理,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误差。
1.1 系统管理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制定并严格执行管控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操作记录和数据监测系统,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1.2 设备维护企业应建立设备维护体系,规范设备维护程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进行定期检测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效率和减少意外事故发生概率。
1.3 废物处理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置。
不得直接排放有害废物,必要时通过合法途径安全处理。
二、污染物排放限值石油化工排放标准的核心内容是污染物排放限值。
不同行业主要有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三个方面的排放标准。
2.1 废气排放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净化设备和技术,通过脱硫、脱硝、除尘等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废气排放标准应明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非甲烷总烃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并根据行业特点进行细化和区分。
2.2 废水排放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应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循环水利用、废水回收等技术,减少废水排放量。
废水排放标准应明确COD、氨氮、石油类物质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并根据地区水质要求进行调整。
2.3 固体废物排放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废物产生台账,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废物,不得随意倾倒、堆放或掩埋。
固体废物排放标准应明确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要求,鼓励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三、监测与处罚石油化工排放标准的实施需要加强监测和处罚机制,确保标准的落地和执行。
石化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
1.所有行业需遵循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有地方标准的优先执行地方标准,没有地方标准的执行上述GB3095标准,而对于地方标准和GB3095都未包含的污染物,执行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是参照美国、欧洲标准2.由于石化行业大气排放特征污染物往往不在GB3095-2012《环境空
气质量标准》规定之列,且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列出33种常见大气污染物。
3.石化行业主要污染物:
SO2、NOx、粉尘、非甲烷总烃、VOCs、苯、甲苯、二甲苯、H2S、NH3
其中一些地方标准有对非甲烷总烃排放量有限制标准,则参考地方法规;VOCs参照GB/T18883标准。
石油化工行业排放标准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领域,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排放物。
由于这些排放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危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排放标准,以规范石油化工企业的运营,并保护环境。
1. 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角色为了确保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机构的角色至关重要。
政府应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划定具体的排放限值,以及相应的罚则。
监管机构应严厉执行这些法律,核实企业的排放情况,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并鼓励各企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进行生产。
2. 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技术进步石油化工行业排放标准的制定应该基于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技术进步。
科学家和工程师应该通过研究和实验来确定不同种类的排放物的危害程度。
通过收集数据和开展研究,推动更环保的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减少排放物的产生。
此外,也应鼓励企业采用更高效的设备和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的高耗能设备。
3. 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制定和更新排放标准的过程应该透明和公正。
与石油化工行业相关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如企业代表、环保组织和科学家,应当参与到规范的制定和更新过程中。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有助于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标准的更新应遵循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并根据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进行调整。
4. 监测和记录排放情况为了监测企业的排放情况,每家企业都应安装并维护排放监测装置。
这些设备将帮助企业实时监测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并生成相应的记录。
监测数据应准确、真实,同时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企业应当定期向政府提交这些数据,以便监管机构对其进行审查和评估。
5. 排放控制和减少为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石油化工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排放物的产生和排放量。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增加污染防治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企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企业应该积极推进废弃物和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石化行业大气污染控制与研究石化行业作为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丰富的能源和化工产品。
然而,随着石化行业的迅猛发展,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石化行业大气污染的控制与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石化行业的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石化生产中的废气排放、燃煤、蒸发等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污染了大气,还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对空气质量和视线产生严重的影响,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石化行业的大气污染,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完善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和监管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石化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严格遵守排放标准,对不达标的石化企业进行罚款和处罚,并建立石化行业的排放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废气排放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推广石化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
石化企业应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气和废水的产生,优化生产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率。
例如,采用先进的废气治理设备和技术,如脱硫、脱硝和除尘等,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促进石化行业的能源结构调整也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目前,石化行业主要依赖煤炭和石油作为能源供应,而煤炭燃烧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源头之一。
因此,提倡石化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生物质能源等,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除了以上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科研也是解决石化行业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
通过建立更加全面和精细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石化行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分布范围,为制定和调整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应加大对石化行业的科研投入,深入研究石化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技术,探索创新的治理方法。
2023年1月开始实施的石化标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石化工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的关键支柱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忽视,石化行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为此,2023年1月开始实施的石化标准应运而生,旨在规范石化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背景1.1 随着我国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环境污染,损害了生态平衡。
1.2 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亟需制定一套新的石化标准来规范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改善环境质量。
2. 目标2.1 制定并实施一系列严格的石化标准,以减少石化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2 通过规范生产和管理行为,推动石化行业向高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3. 内容3.1 排放标准3.1.1 严格控制废气、废水排放的标准,减少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3.1.2 限制废渣的排放,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3.2 生产标准3.2.1 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2.2 推动石化行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降低环境风险。
3.3 管理标准3.3.1 加强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环境保护责任,促进企业自主管理和监督。
3.3.2 完善环境监测和信息披露制度,实现信息透明和公众参与,促进环保合规和社会责任。
4. 实施4.1 政府4.1.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石化行业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标准。
4.1.2 加大对石化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和检查,确保石化标准的落实和执行。
4.2 企业4.2.1 主动适应和遵守石化标准,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环保水平。
4.2.2 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培训,推动全员参与,形成环保合力。
4.3 社会4.3.1 引导和支持石化行业与环保组织、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合作交流,促进石化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化工环境分析总结引言化工环境分析是指对化工生产过程中接触的各种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旨在保障环境安全、评估风险、优化生产过程。
本文将对化工环境分析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并针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详细讨论。
目的化工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通过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生产过程的环境可持续性。
主要内容化工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大气环境分析大气环境分析是对燃烧、蒸汽排放和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进行监测和分析。
常见的大气环境指标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通过对大气环境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化工生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水环境分析水环境分析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和水体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常见的水环境指标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等。
通过对水环境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化工废水对周围水体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废水处理方法,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土壤环境分析土壤环境分析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常见的土壤环境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如铅、镉、铬等)、有机物含量等。
通过对土壤环境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化工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制定合适的土壤修复方案,保护土壤资源。
噪声环境分析噪声环境分析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噪声环境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化工生产对周围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噪声污染,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方法化工环境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取样分析法取样分析法是通过采集环境样品(如空气、水、土壤等)并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但需要较长的分析周期。
在线监测法在线监测法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实时监测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
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现状及治理技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石油化工行业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与石化工业的发展同时进行的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石化企业的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垃圾给环境带来了重大冲击。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水平,石化企业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来减轻污染。
石化企业环保现状石化企业是典型的“污染源”之一。
经过不断努力,石化企业逐步实现了污染源的控制,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得到了明显降低,但仍面临着很多环保问题。
工业废气石化企业工业废气污染主要包括三种污染物,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其中,硫氧化物是石化企业废气排放中的主要污染物。
这些废气都是有害的,对人体和环境都有直接影响。
城市化需要大量的交通和工业活动,工业废气排放在城市空气中引起危害,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
工业废气的治理必须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性质及排放口特点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废气治理的3E”实现排放控制:尽可能地遏制污染源头,推进改造提升减少排放的废气量、实施净化技术净化排放的废气质量。
石油化工企业工业废水污染物种类多,主要有重金属、有机物、各类无机盐等。
处理工业废水可以采用生物法、化学物理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技术等多种技术及方法,各种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污染物种类、废水排放量和水体质量标准制定,耗费巨大的治理设备和技术对石化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投资。
固体废弃物石油化工企业固体废弃物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废料、过期品、废弃物等。
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难度极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来管理和处理。
可以采用化学法、物理方法等技术进行处理,也可以采用被称之为“三废资源化”技术,将废旧物资加以资源化处理,达到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目的。
治理技术为了满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强环保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行业大气污染物现有排放标准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煤制气、煤制油、煤制肥等企业得以迅速壮大和发展。
新乡市周边数百公里,除了西北面是太行山、背面是水泥厂之外,其他的三个方位均被煤化工、火电厂包围着,每到冬季雾霾严重裹挟着城市的空气。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煤化工带来的环境污染认识不足,治污措施没跟上。
另外,新乡市处于国家规定的“2+26”通道城市,改善空气质量责无旁贷。
本文主要分析煤化工行业大气污染物现有排放标准研究。
关键词:国内外;煤化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探讨引言中国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国家和石油资源储量匮乏国家,煤炭资源始终处于我国基本能源物资消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在石油天然气供应支持能力具备局限性条件下,中国化石能源物资体系中包含的石油物资,以及天然气物资的“供给-需求”矛盾问题正在呈现出日趋加剧的演化趋向。
从实际作用角度分析,对种类多样的现代性煤炭化工产品实施的科学且高效的生产制造活动环节,能够有效替代我国各类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推进过程中对多样化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数量,在优质运作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领域条件下,能有效支持保护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领域的优质稳定发展,以及能源安全保障战略的整体实现水平。
1、煤化工行业发展基本概况煤化工产业领域本质上就是要以煤作为基本生产原材料,借助对恰当类型的化学性生产制造技术的引入使用,将煤具体加工处理成气体形态燃料物资要素、液体形态燃料物资要素、固体形态燃料物资要素,以及种类多样的应用性化学产品的生产技术实践活动过程。
从实际引入运用的生产技术工艺形态角度展开划分处理过程,煤化工行业领域的发展过程通常可以被划分成传统煤化工行业领域,以及新型煤化工行业领域两个具体表现类型。
所谓传统煤化工,通常指的是在针对煤实施焦化处理技术过程基础上,制备形成焦炭、合成氨气物质或者是甲醇物质,且该种类型的煤化工技术工艺不仅历史较为悠久,且较为成熟。
石油化工行业的污染排放问题与治理方案一、介绍石油化工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学品生产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该行业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污染排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二、石油化工行业污染排放问题1. 大气污染:炼油厂、化肥厂以及其他各类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释放大量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等有害物质,造成大气质量下降,臭氧层变薄,雾霾等问题。
2. 水体污染:废水处理不到位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石油和化工产品制造过程涉及大量水资源使用并产生废水排放,其中包含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3.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除了废水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构成的威胁外,土地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石油漏油、化工品泄漏和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都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4. 噪声污染:高噪声环境对于员工和周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而石制品、化肥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气体喷射以及运输车辆等都会导致噪音扩散。
三、治理方案1. 大气污染治理(1)加强大气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数据共享透明度,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2)推行清洁能源替代计划,加速从传统燃煤到天然气或可再生能源发电转型;(3)实施大规模减排措施,采用先进技术降低NOx、SO2等有害物质排放;(4)加强排放标准管理,鼓励企业投资更新设备以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2. 水体污染治理(1)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源头上控制并削减有害物质的排放;(2)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效能;(3)加强废水监管,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追溯机制。
3.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严格、科学的土壤及地下水保护标准,并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其执行;(2)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培训工作,为突发情况提供快速响应措施;(3)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已受到污染区域实施生态修复。
石化行业主要特征污染物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1 引言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对大气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目前常用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其中规定了二氧化硫等6项基本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以及总悬浮颗粒物等4项其他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并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镉等5项污染物的参考浓度限值[1]。
但是,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仅《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就列出了33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2]。
在环境评价——特别是石化行业环境评价中,经常遇到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不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之列的情况,其中有些特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空气有显著的危害和影响。
显然,这些特征污染物也应该是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工作的重点。
因此,在环境评价阶段如何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践,总结和梳理了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选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并以石化行业为例,给出该行业主要大气特征污染物的建议环境质量标准,供广大环境评价和环境管理工作者借鉴。
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选取的方法
在选取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时,通常遵循的原则是:有地方标准的应优先执行地方标准;没有地方标准的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
而对于地方标准或GB3095中未包含的污染物,一般根据其他标准和规定确定其执行标准,方法不一而足。
通常的做法有:
(1)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4]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2)参照国外大气环境或居住区有关标准;
(3)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5];1996)[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6]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限值;(5)参照上述标准的解释或编制说明;(6)根据国内外车间卫生标准或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计算。
另外,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将浓度限值的平均时间分为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和年平均3类。
有的污染物,某平均时间对应的浓度限值未作规定,必要时可按1小时浓度:24小时浓度:年平均浓度=1:0.33:0.12的比例关系计
算标准中缺少的浓度限值。
2.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TJ36-79修订后最新版分为两个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和GBZ2.2-2007)。
TJ36-79中规定了居住区大气34项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由于该标准后续的修订版本中不含有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因此目前在用到部分特征污染物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时,仍然会参考TJ36-79。
2.2 国外大气环境或居住区大气质量标准
主要参照美国、欧洲、前苏联、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大气环境或居住区大气质量标准。
2.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GB/T18883-2002规定了苯等13项空气污染物的标准值。
2.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GB16297-1996、GB14554-93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了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7](简称《详解》),GB16297-1996中,除二氧化硫等五项污染物外,其它污染物的厂界浓度控制标准原则上是按照GB3095中的二级标准1小时限值确定,新建企业按此值的85%定值;GB3095中未列出的项目,根据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计算。
可见,从标准制定的角度考虑,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相当的。
因此可以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作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种选择。
2.5 标准解释或编制说明
实际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是《详解》以及各标准的编制说明。
以《详解》为例,该书说明了在制定GB16297-199有组织排放标准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确定污染物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然后以此为出发点计算允许排放速率和排放浓度,最后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合理的标准值。
因此可以查阅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说明,来确定其环境质量标准。
2.6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或车间卫生标准
对于前述方法均无法确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原苏联学者В.НИКИХОРОВ给出了一种根据车间卫生标准或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来计算污染物一次标准限值的方法[8]:
式中:
CE为环境质量标准一次值;CI为车间卫生标准或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3 石化行业主要大气特征污染物的建议标准3.1 主要大气特征污染物
受原料性质、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路线、设备选择、管理水平等的影响,石化行业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不尽相同。
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常规污染物外,石化行业常见的特征污染物有非甲烷总烃、总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和氨等。
这些特征污染物均未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3.2 大气环境质量建议标准
(1)非甲烷总烃:GB16297-1996和《详解》中提出非甲烷总烃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4mg/m3和2mg/ m3);此外某些地方标准如河北省《环境空气质量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规定了非甲烷总烃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1mg/m3(一级标准)和2mg/m3(二级标准)。
国外[9]以色列的总烃标准为:30分钟平均浓度5mg/ m3、24小时平均浓度2mg/m3。
综合考虑上述取值方法,本文建议非甲烷总烃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取2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