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资料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741.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汇编百科知识部分32、张萱:盛唐著名画家。
擅画仕女、婴儿、鞍马、屏障、宫苑一类题材。
他画的妇女形象,“曲眉丰颊,浓丽丰肥,酥胸长裙,温润香软,丰厚为体”。
是盛唐绮罗人物画的典型风格。
画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武后行从图》传世。
33、周昉:唐代杰出画家。
出身官宦之家,官至宣州长史。
由于他的出身和生活环境使他能常“游卿相间”,“多见贵而美者”,故其绘画多作“体态浓丽丰肥”的“贵游人物”。
是“绮罗人物”的典型作者之一,是张萱之后表现贵族妇女的著名画家。
绘画作品见于记载的有一百件之多,流传至今的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
34、韩干:唐代杰出画家,善于画马。
韩干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
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
其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35、董源:五代南唐画家。
工龙、虎、人物。
尤擅山水。
多画平缓连绵的山峦,云雾迷茫,林麓洲渚,山村渔舍,全是江南丘陵湖泊的动人景色,不为奇峭之笔,开创了平淡天趣的江南画派的特有风貌,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师法他的有巨然、萧照等。
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等也深受其影响。
传世作品有《潇湘图卷》、《夏山图卷》、《龙宿郊民图》等36、范宽:北宋著名画家。
善画山水,初学李成,后学荆浩,后又悟到应师造化,即移居终南山和华山林麓之间,终于自成一家。
他是山水峰峦浑厚、石纹用雨点皴,气势雄强。
千岩万壑,使人如置身其间,人谓范宽能“与山传神”,“得山之能”。
传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37、马远:南宋著名画家。
工山水、人物、花鸟等。
山水学李唐,并有所创造,布局简洁,线条硬劲,画山石用大斧劈皴,兼用钉头鼠尾皴,水墨苍劲,意境深远。
构图多作“一角”之景,人称“马一角”。
“南宋四大家”之一。
传世作品有《踏歌图》、《梅石溪凫图》等。
38、梁楷:南宋水墨人物画大师。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讲义总结一、填空题(40分)1、定居农业2、饮食、炊煮3、莲鹤方壶4、墓室、石棺、享祠、石阙5、门阙6、霍去病7、顾恺之、宗炳、王微8、阎立本、步辇图9、张璪10、荆浩、关仝、董源、巨然11、千里江山图12、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13、王履、华山图序14、陈洪绶、崔子忠15、恽寿平16、弘仁(浙江)17、髡残、程正揆18、雅丽、写实、质朴19、任熊、任薰、任颐20、高剑父二、单项选择题(10分)1、B2、B3、D4、A5、D6、C7、A8、B9、D 10、C三、名词解释(15分)1、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
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2、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3、宋代山水画派之一。
又称“米家山水”。
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
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
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
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
四、简答题(20分)全心全意因才思教1、内容: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特点:(1)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
(2)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
(3)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
(4)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2、(1)风格鲜明,个性突出。
(2)重视情趣的表现,力图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3)诗文、书法、绘画、印章,完美结合。
创作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1、(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考研辅导班讲义汇总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考研辅导班的笔记,希望对大家考研有一定的帮助。
百科知识部分11、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12、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13、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14、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20厘米,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15、岩画:雕刻图绘在室外崖壁或岩石上的绘画统称岩画。
它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类早期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16、“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
“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17、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风格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审美精神而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物。
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求形似,而是主张“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
他的这一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现存《洛神赋》、《女史箴》、《烈女仁智图》等是他的作品的摹本。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辅导班资料讲义汇总百科知识部分32、宋徽宗赵佶是怎样一个人物?如何评价其艺术成就.北末年,身为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绘画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艺术创作是他帝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却是一个有相当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艺术家重视翰林图画院,经常参与艺事活动,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可以看出他对传统花鸟画兼收并蓄的迹象.赵佶的艺术思想、绘画风格以及书体对后世都有影响元代书画家,书法诸体皆能,精于正,行和小楷.晚年创立“赵体”.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33、书法史上宋四家是谁?他们有哪些代表性作品流传下来?在艺术上有何特色?米芾《山林集》行楷、行用笔俊迈豪放,沉重痛快,极受推重.黄庭坚;行书《松风阁帖》,草书《诸上座帖》用笔侧锋取势,结体奇险,独树风格.蔡襄《茶录》《蒙惠帖》善于楷、行、草端庄稳健,精丽温淳.苏轼;楷书《醉翁亭记》行书《洞庭春色赋》崇尚意境.34、赵孟在书法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画院制度完备.它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画家地位提高,按职务设画学正、艺学、待诏、柢候、供奉、画学生.多数通过考试录取.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取士标准,不仿前人,重构思.35、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墨竹和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擅长墨竹有李衍、深入竹乡,对竹的“形色情状”“生聚荣枯”做了仔细研究,画竹真实《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清高拔俗”气概.柯九思《横竿晴竹图》秀润丰茂,楚楚动人.赵孟之妻管道升也是画竹高手.王冕是擅长墨梅,《画梅图》有生机勃额然,一种天然之趣.唐、五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为两宋绘画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绘画大大发挥了唐、五代蕴蓄的潜力,将古代绘画的发展,迅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考研参考书资料笔记总结51. 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__杨惠之_____52. 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___郭熙____53. “大痴道人”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别号。
54. 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___王蒙____55.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
56. “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主张者是清楚著名画家___石涛____57. 《太白行吟图》的作者是___梁楷____58. 《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___郭若虚____59. 《重屏会旗图》描写的是南唐皇帝___南唐后主李煜____的故事60. 山水画《庐山高》的作者是__沈周_____61. “六如居士”是明代画家唐寅的别号。
62. 唐代绘画断代史《唐朝名画录》的作者是___朱景玄____63. 俑为葬具,它兴起于___春秋时期____64. 山水画《淮扬洁秋图》的作者是___石涛____65. 敦煌石窟开凿于___汉代____66. “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67. 明代“波臣派”的代表是__曾鲸_____68. 清代供职于宫廷的外籍画家中来自意大利的是___郎士宁____69. 山西永乐宫壁画是元(朝代)的作品。
70. 清代画家金农通常被称为金陵八家之首。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71. 南齐谢赫写过一部很著名的理论著作是___《古画品录》____72. 五代山水画《万壑松风图》的作者是___巨然____73. 中国古代刻板印刷图画出于___?____74. 《步辇图》的作者是__阎立本_____75. 吴道子的代表作品是___《送子天王图》____才思教育是全国知名的考研高端辅导机构,由中央美术学院师资团队创办于1995年,至今已经有20年的辉煌历史。
其主要课程体系为考研全日制集训营、考研一对一辅导等考研高端培训项目。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考研高端辅导领域的旗舰品牌,参加辅导的学员,有超过98%考取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辅导班资料整理百科知识部分七、辽、金、西夏绘画概貌.(略)八、巴蜀佛教造像的兴盛大足石刻造像概况: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的美誉。
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北2公里处,始刻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至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62年)结束。
北山石刻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
造像题材共51种,以当时流行的佛教人物故事为主。
它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不同于中国早期石窟。
北山造像以雕刻精细、技艺高超、俊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中国公元8世纪至14世纪时,民间佛教信仰及石刻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始刻于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至南宋淳佑九年(1249年)结束。
宝顶山石刻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题材主要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胜地,展现了宋代(公元960~1278年)石刻艺术的精华。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公元1127~1278年)时期,明清两代亦稍有增补。
南山石刻共有造像15窟,题材主要以道教造像为主,作品刻工细腻,造型丰满,表面多施以彩绘。
南山石刻是现存中国道教石刻中造像最为集中,数量最大,反映神系最完整的一处石刻群。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公里处,始刻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结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考研辅导班资料讲解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硕士,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辅导班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百科知识部分他的艺术美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诗画一律”。
他认为诗画一律的基础是“天工与清新”.即一种自然、纯朴、清美的境界。
绘画的诗化是一种美学境界而不是一个诗象画或画象诗的浅薄命题。
2.“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个思想与庄子所说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是一脉相承的.它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平谈。
3.“寓意于物则乐,留意于物则病”:这个观点和苏轼的个人遭遇有关。
在坎坷中、他既有超然物外的意愿,却又难以摆脱对物的怀恋。
这使他的创作思想既有现实的、豪放的精神.又有超现实的、虚无的倾向。
这是苏轼内在的深刻矛盾。
抛开这些不论,“寓意”与“留意”之分.对于灵活运用创作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首诗很能反映苏轼的审美趣味,后来有些人作画不以形似为基础,而片面地追求意趣,即与片面地理解这个观点有关。
其实苏不轼是认为不要形似,而是认为形似并不是绘画的终极目的。
”写物之功在于传神”,只有神似才应是绘画品评的最高法则。
5.成竹在胸:从这个观点看。
苏轼非常重视构思的,这是“意在笔先”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苏轼的艺术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院体花乌画相对来说不如北宋未期那样兴旺.题材范围也缩小了。
主要取材于蔬果、草虫、蝉联、禽乌、猫犬等,大幅巨制已不多见,保存下来的多是独幅册页和纨扇面。
表现方法仍以精勾细描为主,画风清疏淡雅,工致秀润,代表画家有李迪、李安忠、林椿等人。
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渐盛行.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专门题材的士大夫画家比北宋有所增多.突出的有杨无咎、赵孟坚、郑思肖等人。
君子是我国古代对有德者的美称。
以“四君子”相称,即将梅、兰、竹、菊人格化,将花木的自然特征与人的美好品德结合起来,赋予其品格生命。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考研辅导班资料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考研辅导班的笔记,希望对大家考研有一定的帮助。
秦兵马俑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强盛国力的展现,是秦始皇丰功伟业的赞颂。
兵马俑高超的陶器工艺制作和雕塑写实水平,体现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生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在中国雕塑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
第二节汉代石刻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
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
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
山大本科题补充: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
汉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
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
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
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取得安定北方边塞的决定性胜利。
汉武帝对霍去病极为赏识,晋封为骠骑将军、冠军侯,可惜24岁英年便早早去世。
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并“为冢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
百科知识部分才思教育是全国知名的考研高端辅导机构,由北京电影学院师资团队创办于1995年,至今已经有20年的辉煌历史。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参考书资料笔记15、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
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
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
《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
《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
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
“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称赞“观察详审”,“人马分数,毫厘不失”,批评“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倾向;重视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赞许作品能“颇得壮气”,“颇得神气”,“极妙参神”;对只停留在外表琐碎“精谨”的描绘而“乏于生气”表示不满;反对“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的保守作风,认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只有“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古则今”,“动笔新奇”,才能“有过往哲”,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画品》在写作上夹叙夹议,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以后中国美术历史及评论研究颇多沿此轨迹进行写作,出现了不少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辅导班资料讲义笔记整理百科知识部分1936年,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经友人引见认识了一位德籍人一一马丁夫人。
当徐悲鸿应邀参观她的4箱字画寸,奇迹般地发现了流失多年无处寻觅的《八十七神仙图》,他当即表示要买下来。
乌丁夫人开价l万元。
虽说不贵,但他倾尽囊也凑不齐这笔款。
他提出愿加上自己的7幅画弥补。
马丁夫人知道他是名画家,也就乐意成交了。
从外国人手中赎回国宝,徐悲鸿十分快意。
他将画重新装裱后,写上题跋,并加盖印章一一“悲鸿生命。
”1942年,徐悲鸿在云南大学任教,在一次躲避曰寇飞机轰炸时,不料被贼人砸开画室里的箱柜,将《八十七神仙图》盗走。
事隔多年,徐悲冯的一位学生在成都发现了此画,写信告诉了他,一直挂怀此画的徐悲鸿得知国宝尚在,惊喜非常,急速赶去赎买。
对方开价高达20万现款,徐悲鸿无奈,只得贷款,终于凑齐了20万。
临要成交,不料对手又变了卦,要徐悲鸿加上他的10幅亲笔画才肯出手,明知是敲诈,他还是又画了10幅弥补,这才使这幅名古画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手中。
1948年徐悲鸿将《八十七神仙图》重新装裱修复,并请张大千题跋,终于使之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1953年,徐悲鸿与世长辞,他夫人遵照他的遗嘱,将此图连同他收藏的千余件历代美术珍品,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画面繁复而协调,在统一中求变化。
全部人物的动作神态、步法、重心及衣纹飘带,都统一在行进时徐缓的韵律中。
极为复杂的衣纹,结构精确,有条不紊。
给人以“天衣飞扬,满壁飞动”之感。
显示出画家绘制宏幅巨作和艺术表现上的精湛技艺。
小结:北宋中期以后,由于文人画和风俗画的渐盛,宗教壁画的气势中衰。
著名画家参加宗教壁画制作的日少、这以后宗教绘画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是由民间面工以壁画的形式继续下去,一是从壁画移植到卷轴画。
一些著名画家如李公麟、梁楷、法常等人都曾创作道释人物画。
但从总趋势上看,京教壁画毕竟是渐弱渐衰了。
二、人物画大师李公麟、梁楷、法常(一)李公麟严格地说,李公麟是文人士大夫画家,他活跃在画坛的年代,正是美术思潮活跃,文人学士交往频繁、士大夫墨戏之风盛行的“熙宁、元丰”年间。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资料总结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硕士,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参考书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百科知识部分
(3)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
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
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
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
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
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地反映了公元9至13世纪间(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使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4)大足石刻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按过去佛教史籍记载,中国密宗盛行于公元8世纪初叶,流行于黄河流域,至公元9世纪初日本憎人空海东传日本后,中国汉地渐至衰落。
而北山、宝顶山大量造像及其碑刻文字无可争辩地表明,公元9至13世纪,密宗在四川不仅未见绝迹,而且处于兴盛。
公元9世纪末(晚唐)四川西部的柳本尊自创密宗,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苦行传道,弘扬大法。
到公元12至13世纪中叶间(南宋中期),高僧赵智凤承持其教,号称“六代祖师传密印”,在昌州大足传教布道,创建了宝顶山摩崖造像这座石窟史上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密宗道场,从而把中国密宗史往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
(5)大足石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
信神不信教、信仰多元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
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产物,便是其重要实物例证。
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主体的儒家、道教及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总趋势是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
其表现之一,是使原本属于佛教产物的石窟艺术为道教和儒家所借用,且“三教”创始人不分高下的出现在同一个石窟之中。
大足石刻中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
这些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纪,“孔、老、释迎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
另一方面,大足石刻丰富多样的造像题材又有力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源于印度的佛教神抵和道教早期的神仙系统已与中国民俗信仰的神灵融合,呈现出信仰多元化的趋势。
大足石刻所展示出的这种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成为后世民间信仰的基础,影响深远。
2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23、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才思教育是全国知名的考研高端辅导机构,由中央美术学院师资团队创办于1995年,至今已经有20年的辉煌历史。
其主要课程体系为考研全日制集训营、考研一对一辅导等考研高端培训项目。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考研高端辅导领域的旗舰品牌,参加辅导的学员,有超过98%考取中央美术学院。
作为考研个性化辅导的代表机构,完全专注考研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诠释了新商品经济时代的“长尾理论”,开拓了考研培训领域的一片蓝海。
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人事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对这种辅导模式进行过专题报导.
才思教育自1995年开始开设北京地区高校考研辅导班,其中近90%考上北京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2015年,才思教育将继续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办学宗旨下,踏踏实实地为考研学子指引方向,接受各届同仁的监督。
现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辅导课程正在火热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