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2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对术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计划,包括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和手术部位。
-确保患者的血压、心率和电解质水平稳定,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肾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
-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过程和围手术期的期望。
2.术中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
-监测尿量和尿液的性状,以评估肾功能。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提供必要的器械和药物。
-确保手术区域干净,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术后护理:-将患者转入恢复室,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检查手术切口,并进行必要的更换敷料。
-促进患者的早期活动,包括早期坐起和短暂行走,以预防术后并发症。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以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液体摄入,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出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迹象,如术后持续的血性引流或休克的体征,及时通知医生。
-感染:采取必要的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和感染症状,及时进行感染评估和处理。
-尿潴留: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尿潴留。
观察患者的尿量和排尿情况,必要时进行导尿。
-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监测和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水平,避免低钠或高钾的发生。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护士应密切与医生和其他团队成员合作,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护理环境。
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它释放的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造成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的紊乱。
好发于肾上腺髓质内,约10%的患者则异位,经手术可治愈。
2008年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2例,均经手术切除瘤体而治愈。
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收治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女1例,13岁,瘤体位于右颈总动脉分叉处,有高血压病史1年,发作时血压230~280/130~160mmHg。
男1例,43岁,以左下腹包块入院,无高血压病史。
手术方法:患者麻醉后,经切口显露瘤体,进行切除。
麻醉和术中挤压瘤体,均使血压明显波动,肿瘤血运极为丰富。
分别与颈动静脉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左肾静脉紧密相连。
术前、术中控制血压,术后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血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结果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且血压恢复正常,男性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经抗炎、超声雾化等处理康复。
护理术前护理:血压的护理,嗜铬细胞瘤释放儿茶酚胺,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引起患者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状态。
一旦明确瘤体的性质,则给予α-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血压的大幅波动。
高血压时的护理要求:①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②给予硝普钠静脉泵入,并持续心电监护,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
③密切关注颅内压,神志变化情况,注意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
④给予适量β-受体阻滞剂以达到减慢心率,控制血压的目的。
心率失常的护理:由于长期受儿茶酚胺的作用,心血管系统多有严重的损害,常合并有心律失常,本组13岁女患者即有心律失常。
纠正心律失常最常用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但不做常规使用,若给予酚苄明后心率低于90次/分则不用。
且须在使用α-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而不可先用,否则由于α-受体失去拮抗而诱发高血压危象,引起充血性心衰甚至肺水肿而死亡。
另外,术前禁用阿托品以免诱发心动过速。
运动及营养的护理:嗜铬细胞瘤患者肾上腺素水平常较高,使得患者基础代谢率升高,耗氧量增加,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血游离脂肪酸增高而致消瘦,而瘤体分泌的儿茶酚胺则使肠张力及蠕动减弱,引起食欲不振和便秘,更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从而使运动能力下降,因此,该类患者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同时给予增加肠蠕动及缓泻的药物,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体力,恢复其体能。
外科选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指在患者的嗜铬组织当中产生的功能性的肿瘤,其病变区域主要是在肾上腺髓质,其中会有5%的患者转变为恶性瘤。
本文针对外科选恶性静止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关于围术期护理对提升手术质量以及降低患者手术死亡率的重要意义,提高和重视围术期的护理水平,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标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术期护理恶性静止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的临床表现并无明显特征,更加不会出现高血压或者儿茶酚胺升高的情况。
基于此,进行影像学方面的检查就不能对其进行性质鉴定,对其进行诊治也会出现误差。
目前,恶性静止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所以加强围术期的手术护理质量对于增加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1 患者资料本文结合我院1例患有做肾上腺肿瘤患者情况对恶性静止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该患者为男性,年龄50岁,因左肾上腺肿瘤住院。
患者1个月前健康查体时B超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区一囊性实性占位,后行CT检查示左肾前上方见一截面约14cm×11cm囊实性肿块影,壁厚,边界欠清,中心散在类圆形液性密度区,未见正常肾上腺。
2 护理2.1手术前的护理2.1.1生活方面静止性的嗜铬细胞瘤在特定的环境或者条件下出现应激反应,并会造成患者的血压骤升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状。
患者在住院后,要满足患者要求。
另外,对于单人病房患者,应当尽可能保持室内安静,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等。
2.1.2患者健康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使患者对该病症有充分的了解,做好思想准备,防治出现情绪波动。
2.1.3术前用药护理术前采用A-受体阻滞剂阻断儿茶酚胺的外周血管收缩效应,使微循环血管床扩张,使血容量减少的病理生理变化得到调整或校正[1],配合应用药物扩容,避免肿瘤切除后的难治性低血压性休克的发生。
2.1.4肠道准备术前3d嘱患者进食无渣流质饮食,静脉供给充足营养,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资料与方法我院1999~2006年共收治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9~63岁,平均42岁,高血压病史3~10年。
发作时血压(160~280)/(100~150)mmHg。
并发心动过速2例,心率达95~140次/分。
手术方法:患者全麻后,经胸膜外或腹膜外行患侧肾上腺切除。
由于麻醉和对肿瘤的挤压,加之患者恐惧,极易引起血压的波动,肿瘤血运丰富,容易引起大出血。
因此,术中有效控制血压,肿瘤切除后维持恢复血容量及血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均无术后并发症,且血压恢复至正常。
瘤体的摘除,治愈了患者多年的高血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完善的护理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他疾病患者术前心态并不完全相同。
除了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由于瘤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所以,轻度刺激就可使血压升高。
因此,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主动与其交流,帮助其说出顾虑,提供必要的心理社会支持;其次,向患者介绍手术及术后护理的配合情况;再次,鼓励家属陪伴,给患者心理上带来慰藉和亲切感,消除焦虑;最后,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对手术有害无利,应积极配合治疗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可指导其掌握必要的松弛疗法,同时禁止看各种刺激性的书报,并嘱家属配合。
②病情及指标的观察:由于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内分泌肿瘤,释放儿茶酚胺,促使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呈不稳定状态,波动幅度大,所以,患者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状态。
应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给予降血压治疗。
密切观察神志的变化,血压监测2次/日,并做好记录。
根据血压的变化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把血压控制在130~150/80~90mmHg的理想范围内。
同时,每日测TPR 1次,并做好记录,为医生用药和诊断提供依据。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一)【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其他部分,如嗜铬体,肿瘤90%以上为良性。
肿瘤细胞较大,为不规则多角形,胞浆中颗粒较多,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细胞相似,细胞可被铬盐染色,因此称为嗜铬细胞瘤〔2〕。
肿瘤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和代谢的改变,多发生于壮年,一旦确诊,需经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护理1.1术前护理1.1.1心理护理因该病少见,肾上腺部位隐匿,手术风险较大,术前准备时间长,因此患者顾虑重重。
因此,应经常与患者谈心,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并满足其身心需求。
告诉患者术前精神紧张易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心律失常。
应耐心讲解疾病常识、手术方式、效果。
术后注意事项以及良好的身心状态对疾病恢复的意义。
讲明手术切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最有效的方法,告知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患者信任感,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1.2药物准备该病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因此术前采用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酚苄明可使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周围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血容量增加,酚苄明每日30mg,定时测量血压,作为决定用药剂量的参考,直至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如患者术前心率>100次/min,可给予心得安10mg,每日3次,可防止术中出现心动过速和心律紊乱。
1.1.3预防高血压危象患者术前发生高血压危象的诱因〔3〕有:情绪紧张、拿重物、按摩腹部、排尿,不恰当的护理操作等。
血压升高时,多伴有头痛、头晕、心悸、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
因此,要严密监测血压与脉搏。
病情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防止脑出血发生。
进行护理操作避免刺激肿瘤区,便秘者可用润肠通便药,以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诱发高血压发作。
1.1.4术前其他准备将患者安排在清静,通风条件好的病房,保证其良好的睡眠;术前适量补充液体,限量运动,以卧床休息为主,告知患者起床、站立等体位变化时,动作不应过猛,以免引起血压骤变而危及生命。
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对1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扩容、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监护,18例患者除首例未做术前准备死亡外,其余17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平稳度过手术期,痊愈出院。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扩容、完善的手术期护理是降低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标签: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嗜铬细胞瘤为好发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组织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青年,男女发病率相近。
由于瘤细胞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临床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多汗、心悸及代谢紊乱症状[1]。
本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未做术前准备的手术死亡率高达50%[2]。
经完善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扩容,配合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把手术风险降至最低,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于2003年2月~2007年8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46岁。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血压波动剧烈,高血压发作时伴有头昏、心悸、大汗等。
全部病例手术切除肿瘤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
除首例未做术前准备死亡外,其余17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除了手术带来的恐慌、焦虑外,由于瘤体分泌大量NE 和E,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轻微刺激即可导致血压升高。
应给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耐心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了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安慰、体贴患者,稳定情绪、消除顾虑;病室应安静整洁,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2.1.2控制血压嗜铬细胞瘤患者61%~99%具有高血压症状[3],预防高血压危象是术前护理的重点,每班均应监测血压。
本组病例常规选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口服酚苄明片30 mg/d,渐加量至60 mg/d,服用2周以上[4]。
护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 86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樊文秀(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关键词】嗜铬细胞瘤;护理;围手术期在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术,但危险性大,为此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
我愿近几年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5例,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1病例简介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络细胞瘤1例。
临床表现主要是持续性高血压,同时伴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儿茶酚胺心肌病等,经实验室检查及定位诊断,采用超声加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均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经妥善的围手术期护理下均痊愈出院。
2护理2.1术前准备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搞好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心理护理:嗜铬细胞瘤患者因瘤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以轻微刺激即可导致血压升高。
再加之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惊恐、忧虑,情绪不稳定。
要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禁止患者看各种带刺激的书刊,祝福其家属积极配合。
护士的言语行为仪表要让患者满意。
通过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打消患者的顾虑,稳定情绪。
对不能入睡的患者在睡前给予适当的镇定剂。
降压扩容:由于瘤体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血压升高而血容量不足,因此要充分人事嗜铬细胞瘤这种低学容量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
数千在降压的同时充分补充血容量,使患者在术中及术后血亚都较平稳。
因此术前的降压、扩容是治疗的重点。
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改变。
纠正心率失常:患者长期受儿茶酚胺的作用,使心血管系统受到一定的损害,常合并心律失常。
遵遗嘱给予抗心率失常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前禁用阿托品,以免诱发心动过速。
对情绪不稳定者,术前可加用安定或杜冷丁50mg与非那更25mg肌注,效果较好。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术前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做好降压、扩容,纠正电解质紊乱,评估术前准备效果及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认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我科从2005年2月—2010年6月诊治嗜铬细胞瘤78例,其中开放手术15例,腹腔镜手术63例。
结果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结论认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提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其他部分,如嗜铬体,肿瘤90%以上为良性。
肿瘤细胞较大,为不规则多角形,胞浆中颗粒较多,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细胞相似,细胞可被铬盐染色,因此称为嗜铬细胞瘤。
肿瘤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和代谢的改变,多发生于青壮年。
24h尿VMA、CA、MNS 的定性诊断及CT平扫+增强的定位诊断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诊断依据。
[1]一旦确诊,需经手术治疗。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较为复杂,但只要做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术后持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均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30~55岁,平均42岁。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血压升高55例,血压波动在140~250/60~120mmHg,平均180/90mmHg,持续性血压升高伴阵发性增高12例,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10例,高血压伴高血糖1例,血糖已控制<7.0mmol/L,定位检查B超、CT、MRI。
定性检查24h尿VMA、CA、MNS。
术前降压、降心率、扩容、维持电解质的稳定,术中术后血压监测及身心方面的细心护理, 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1.2 手术方法开放手术、腹腔镜。
其中开放手术15例、腹腔镜手术63例。
1.3 结果术后血压恢复正常59例,高血压有所下降但仍高出正常18例,需继续口服降压药物。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危险性大。
为此,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
1 术前准备1.1 心理护理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与其他疾病术前的心态并不完全相同,除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由于瘤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以轻微刺激即可导致血压升高。
在护理中应做到:①借鉴“宾馆式”服务方式,护士的语言、行为、仪表让患者满意。
②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这需要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向患者反复耐心地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简要介绍手术方法,打消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
③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周围环境,禁止患者看各种带有刺激性的书刊,并嘱其家属积极配合。
④适当给予镇静治疗,主要是针对晚上不能入睡的患者,睡前口服安定5mg。
这些护理措施,较好的消除了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患者调整了心理状态,并积极配合治疗。
1.2 降压扩容由于瘤体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血压升高而血容量不足,因此要充分认识嗜铬细胞瘤这种低血容量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
术前的降压、扩容是治疗的重点。
常用的药物为苯苄胺,其优点是作用维持24~48h,阻滞α1受体作用比α2受体强100倍,控制血压效果好,口服用药十分方便,一般从30mg/d 开始,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加量,本组用药量60~120mg/d方能奏效。
由于苯苄胺是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常可使β受体失去拮抗,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在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心率改变,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用该药期间嘱患者不可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随意下床活动,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扩容是术前准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嗜铬细胞瘤分泌过量儿茶酚胺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血管床容积减少,血容量绝对不足。
切除肿瘤后儿茶酚胺减少,血管床开放,血容量不足就成为主要矛盾。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
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从而引起阵发或持续性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
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情绪, 使病人感到护理人员可亲、可信、安全, 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2.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 做好术前降压、扩容准备。
①降压:(1) 监测服药前后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测量血压时应定时、定血压计、定部位,并认真做好记录;(2) 服药后卧床休息,家人陪伴,避免突然做起或站立, 引起体位性低血压;(3) 在服药降压期间禁止撞击按压患侧肾区,尽量健侧卧位。
(4) 按时准确服药;(5) 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协助分析高血压发作诱因, 制定预防措施。
②扩容:(1)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2) 扩容前充分评估病人的心脏、血压等情况, 随时调整输入液体的速度, 防心衰、肺水肿、血压增高等严重并发症;(3) 详细记录, 及时向医生反馈。
术后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 护士应立即向医生或手术室护士详细了解术中情况, 认真评估患者目前情况, 全面掌握患者病情。
1.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取卧位,禁食水,吸氧,持续监护,24h 内避免搬动患者, 以防血压波动。
并保证良好的静脉通路,同时要严格监测中心静脉压。
注意引流管引出液体的量、颜色、形状,及伤口渗血情况,并注意尿量变化, 及时向医生反馈, 妥善处理。
2. 并发症的观察及应对措施:①低血糖:肿瘤切除后原来受抑制的胰岛素大量释放,可引起低血糖,还表现出持续低血压, 而低血糖所致的低血压对药物及血容量的补充不敏感。
因此, 难以纠正的低血压, 护士应考虑到低血糖的可能, 并及时汇报医生, 以防延误抢救。
②急性肺水肿:术前、术中、术后的大量补液,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产生左心衰竭,诱发肺水肿,护士应能准确判断并能预见肺水肿的先兆,熟练掌握急救措施, 根据血压和尿量随时调整控制输液速度出院指导:1. 自我观察:少数患者血压仍高,要注意观察血压变化,血压不稳定时,及时就医。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护理.1 术前护理.1.1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的护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具有低血容量、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且儿茶酚胺对心肌有直接毒性作用,故术前控制血压、纠正心律失常、改善潜在的心肌病变对提高手术安全性极为重要[1]。
1.1.1控制血压的护理术前常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酚苄明,它是一种起效缓慢,作用时间长的口服药,控制血压一般从30mg/d开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量,多数病人80—200mg/d,服用2—4周。
对单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效果不理想者则加用钙通道阻滞剂,如:心痛定,异博定等。
使血压控制在48小时,仰卧位血压不超过160/90mmHg,直立位血压不低于80/45mmHg较安全。
本组用药量60—100mg/d,血压下降并平稳,达到手术要求。
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期间,护士应每4h测血压、心率一次,密切注意两者变化的情况,认真记录。
并注意患者精神、体位及末梢循环变化,有高血压危象或血压过低时均应及时报告大夫,尽快处理。
.1.1.2扩容的护理扩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嗜铬细胞瘤分泌过量儿茶酚胺使外围血管强烈收缩,血管床容积减少,切除肿瘤后儿茶酚胺减少,血管扩张,血管床开放,血容量相对不足就成为主要矛盾。
所以,术前扩容不仅有利于防止术中术后低血压,而且可预防术中,术后因血容量不足而大量快速扩容而造成的心衰和肺水肿。
我院常规手术前3天开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的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补充液量2000ml左右,术前输全血200—400ml,以改善心肌功能。
术前完善各项化验检查,查看血细胞比容。
目前临床上以血细胞比容下降5%并伴有体重增加作为判断该类病人术前血容量补充满意的参考指标[2]。
1.1.3纠正心律失常的护理儿茶酚胺对心肌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能使病人心率加快,出现心动过速,甚至心房颤动、心律失常。
所以在使用α-受体阻滞剂时护士应加强对病人心率、脉搏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