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
- 格式:docx
- 大小:15.53 KB
- 文档页数:4
预习导航造成印巴之间长期对立和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1.背景(1)国内:①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成立。
②印度两党在如何组成新国家和权力分配问题上出现分歧。
(2)国际:英国殖民政策;英国利用宗教差异实行“分而治之”政策。
2.印度分治(1)过程:①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
②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立。
(2)影响:①随着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起来。
②带来了居民迁徙浪潮,在两国间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深度点拨“蒙巴顿方案”是印度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它的公布加速了印、巴独立的步伐,因而具有积极意义。
但由于它是英国殖民者颁布的,带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了印度的民族分裂,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后果,成为南亚次大陆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知识点二三次印巴战争1.第一次印巴战争(1)原因:印度与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的所有权。
(2)时间: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
(3)结果: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印巴双方停火并确定了停火线。
但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
2.第二次印巴战争(1)1965年8月,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和坦克大战,但任何一方都没有取得明显胜利。
9月下旬,双方宣布停火。
(2)1966年1月,印巴双方宣布两国将用和平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争端,并限期撤军。
引起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3.第三次印巴战争(1)原因:①主要原因:1971年,印巴两国又因东巴基斯坦问题发生尖锐对立。
②直接原因:1971年,东巴基斯坦强烈要求自治,巴基斯坦政府实行军事镇压,造成东巴基斯坦的严峻局势。
(2)结果:在印度支持下,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于1972年1月宣告成立。
自主思考三次印巴战争的主要影响有哪些?提示:(1)印巴双方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2)导致南亚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加剧了南亚次大陆的危机。
印度巴基斯坦战争南亚地区的冲突之一印度巴基斯坦战争:南亚地区的冲突之一近年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成为南亚地区的焦点之一。
这两个国家长期以来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宗教分歧,导致了多次边界冲突和武装冲突的爆发。
本文将探讨印度巴基斯坦战争及其对南亚地区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印度和巴基斯坦是1947年印巴分治后的两个新生国家。
然而,分治并没有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
印巴分治导致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和严重的宗教冲突,对两国的关系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发生了三次全面战争,分别是1947年的克什米尔战争,1965年的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和1999年的卡吉尔战争。
二、导火索克什米尔地区一直是印巴争端的核心。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宣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并派遣军队驻扎。
1999年,印度的巴拉克托特军事基地遭到巴基斯坦境内的袭击,导致双方爆发了卡吉尔战争。
这次战争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整个南亚地区局势更加不稳定。
三、战争影响印度巴基斯坦战争对南亚地区造成了巨大冲击。
首先,战争导致无数人员伤亡,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其次,战争使得印巴两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大量资源被用于军备开支,而未能在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方面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战争加剧了两国之间的仇恨和不信任,阻碍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对话和合作。
四、解决之道为了维持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印度和巴基斯坦需要通过对话来解决争端。
首先,两国应该采取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通过外交和谈判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其次,两国可以通过经济合作来促进双方关系的改善。
加强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可以带来经济繁荣,缓解两国间的紧张局势。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为印巴对话提供支持和帮助。
五、未来展望尽管印度巴基斯坦关系存在诸多矛盾和难题,但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两国共同的利益所在。
只有通过合作与对话,才能实现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未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应该采取务实的态度,通过平等互利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共同努力构建和平稳定的南亚地区。
印巴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果如何本文导读:基本情况1947年印巴战争或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于1947年到1949年爆发的一场战争。
它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
开战原因在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是一些名义上依然独立,但实际上依附英国的印度国家之一。
英国从印度撤军后,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尔加入它们。
克什米尔土邦主哈里·辛希望保持其独立地位,因此推迟对这个问题的决定。
英国撤军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军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进入克什米尔。
哈里·辛仓促逃离克什米尔,逃往印度,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
交战简述入侵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力量称自己为“克什米尔解放军”,它是一支受巴基斯坦帮助的地方军,它在战争中有一定的优势:战前克什米尔本土的军队分散在整个地区来维持当地的秩序,它的部署不适宜抵抗全面入侵。
一些克什米尔本土军队后来加入了印度军队。
克什米尔解放军不断受到巴基斯坦正规军的支持,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正规军士兵加入克什米尔解放军。
有可能英国军官帮助计划巴基斯坦的入侵。
因此克什米尔的正规军很快就被入侵的克什米尔解放军击溃。
但是入侵军未能尽快利用其优势,印度使用空军加强克什米尔的抵抗。
1947年底巴基斯坦的入侵受阻,除喜马拉雅山脉高地地区外入侵军未能继续进军。
1948年6月在喜马拉雅山地巴基斯坦入侵军在列城外郊也被击退。
1948年内双方未能取得更多的战略优势,战线固化。
1948年12月31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1947年10月22日至26日1947年10月22日一支强大的非正规军从巴基斯坦入侵卡克什米尔,其目标是克什米尔的首都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军队很快被击溃,通向斯里拉嘎的道路敞开了。
局部也发生了克什米尔正规军倒向克什米尔解放军的现象。
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主攻东巴基斯坦,避免两面受敌。
自从巴基斯坦建国以来,东巴的孟加拉人和西巴人之间就矛盾不断。
1960年代,东巴就多次发生骚乱和抗议。
1970年,东巴再次发生内乱,巴基斯坦派出军队镇压,大批孟加拉人穿过边境逃到印度境内。
到1971年,一股印度暗中支持的孟加拉民族独立浪潮在东巴暗流涌动。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3月,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表达了对东巴孟加拉人要求独立的支持,并认为与其接纳数百万孟加拉难民,还不如使用军事手段一劳永逸的解决东巴问题。
4月,英迪拉.甘地要求印军总参谋长马内克肖做好战争准备。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到了当年11月,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但印度人仍然很有耐心的等待最好的时机,一方面是等孟加拉湾的季风结束;另一方面是等喜马拉雅山脉大雪封山,防止中国军队从藏南出兵干涉。
印巴战争12月3日凌晨5点半,巴基斯坦空军对印度西北部的目标发起了先发制人的打击。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随即下令向巴基斯坦发动全面进攻,双方同时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开战。
第三次印巴战争在西线,印度陆军和巴基斯坦海军陆战队展开激战,印度陆军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自信,远远超过了1962年惨败给中国的那场战争。
在克什米尔、信德和旁遮普,巴军伤亡惨重,印军逐渐占据了上风。
占领了巴方1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
第三次印巴战争在东线,印度陆军9个步兵师和附属的装甲部队攻入东巴境内。
在带路党孟加拉叛军的指引下,一路高歌猛进,兵锋直指东巴首府达卡。
与此同时,印度空军迅速摧毁了弱小的东巴空军,使达卡机场陷入瘫痪。
印度海军则派出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INS Vikrant)封锁了孟加拉湾。
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12月16日,印度陆军包围了达卡,并向东巴守军下达了最后通牒。
尽管此时达卡的巴军还有3万多人,但过去两周以来的惨重损失已经给东巴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恐慌,而且当地的孟加拉人并不支持巴基斯坦。
下午4点半,巴军陆军中将尼亚兹一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在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知识梳理】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1.印度的特点(1)两大教派: 教和教。
(2)两大政党:印度党和联盟。
2.蒙巴顿方案(1)背景: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浪潮高涨;在立国问题上两大政党产生分歧,种族冲突不断;二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着力从印度“脱身”。
(2)内容:根据居民宗教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
3.印巴分立: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联邦成为英联邦中的两个独立的国家。
巴基斯坦在地域上由东、西两部分组成。
4.印巴分立的影响: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终结,为印巴冲突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二、三次印巴战争想一想: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印巴冲突的导火线是问题。
2.三次印巴战争战争起因时间结果影响第一次印巴战争“蒙巴顿方案”未能解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引发冲突1947年10月~1949年1月划定停火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解决印巴冲突造成了这一地区的长期动荡,给两国带来不利影响,也造成南亚次大陆长期紧张的局势第二次印巴战争边界纠纷引发克什米尔冲突, 的插足1965年8月~9月克什米尔的局势再度紧张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1971年11月~12月成立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1.英国推行“政策,印巴分立有利于英国对其进行控制。
2.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相互排斥、对立。
3.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稳定。
4.美苏大国的插手与干预。
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20世纪40年代以后,700万伊斯兰教徒背井离乡,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徒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教徒的爱国心切B.《印度独立法案》的实施C.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D.印巴战争2.第一次印巴战争刚实现停火,就有军事评论家指出:“这只是暂时的休战。
介绍巴基斯坦战争历史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秋季,印度半岛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了独立的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双方一直没有商定。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其中穆斯林占总人数的77.11%,印度教徒占20.12%,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
克什米尔地处亚洲心脏,周围分别与俄罗斯、中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47年10月,克什米尔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该地区将归属印度,并已经和印度签署了正式合并协议。
印度军队随后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展开激战。
这场冲突愈演愈烈,终于在同年底发展为印巴双方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
战争最终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不得不把该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
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会两次决定克什米尔问题交由克什米尔人民自己来决定。
但是,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已经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与印度签署的协议解决,而反对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
1949年7月29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
第二次印巴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又称作“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印巴双方没有正式宣战就匆匆进入了战争状态。
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
随后巴基斯坦正规部队在8月14日也卷入冲突。
印巴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山地展开交战,印度军队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巴方控制线一侧的多处山岭。
进入九月份,巴基斯坦在停火线南部地区展开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
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配合下,给印军以重创。
双方在战斗中动用了空军支援地面战斗并展开激烈空战。
随后,印巴战争陷入僵局。
9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一致要求印巴双方停火。
第三次印巴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自1971年11月21日开始至同年12月16日双方基本停火,打了25天时间,最终东巴基斯坦独立,建立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经过是役后实力大损,印度则又开始做起了“有声有色”的大国梦。
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按“蒙巴顿方案”宗教信仰原则,原印度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东西两个地区联合组成巴基斯坦,其中东巴基斯坦主要由东孟加拉省构成,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当时人口4400万,其中3100万为穆斯林;西巴基斯坦则由西部四省组成,面积80万平方公里,当时人口2500万,其中穆斯林800万人。
东西巴基斯坦并不接壤,中间隔着印度,相距1600公里。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东巴人口达到7200万,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56%。
虽然东巴与西巴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东巴基本上是孟加拉族人,西巴多数是信德、旁遮普、俾路支族人,两地语言、文化和风俗迥异。
同时,在巴基斯坦建国时,其骨干力量都来自西巴,所以巴基斯坦军政职位基本上为西巴垄断,尤其西巴旁遮普族,虽然人口只占全巴总人口的26%,却占据着军政要职大半名额。
政治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东西巴经济分配上的不公平,东巴的出口收入将近一半被西巴拿去发展工业,东巴发展滞后,人均收入只有西巴的60%,控制巴基斯坦工业资产66%、银行业80%的22个大家族全是西巴人。
叶海亚·汗就任总统后,通过军管维持统治,致使东巴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东巴人民怨声载道。
在这种情况下,1966年东巴上层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人民联盟,并提出了要求东巴自治的“六点纲要”。
在1970年巴基斯坦的议会选举中,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在300个席位中获得160席,佐勒菲卡尔·布托领导的西巴人民党也占有一定席位,这两个党与叶海亚·汗的军人集团形成鼎立之势。
1971年初,人民联盟凭借议会多数地位,要求取消军管,接受东巴自治,为了向布托和叶海亚·汗施加压力,东巴人民同时进行了大规模“不合作运动”,公开打出“孟加拉国”的旗号,并于3月15日宣布接管东巴全部行政权力。
印巴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印巴战争是印巴分治后印巴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那么你了解印巴战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印巴战争爆发的影响,希望能帮到你。
印巴战争的影响1947年,印度军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和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武装队伍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双方损失士兵共达1500名。
由于安理会插手协助两国解决关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影响使得克什米尔人民有机会按照自己意愿决定土地主权归属。
1965年印巴不宣而战,激烈交火下陷入僵局,最后由国际社会调停。
在战争中,印巴美三方的关系随着立场的不同出现了改变,第二次印巴战争的影响一方面使印巴之间的战略主动权发生了变化,使两国之间积怨更深。
另一方面印美两国关系遇冷,巴美关系更是直线下降,中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发展。
巴基斯坦内部发生动乱,印度趁机落井下石,支持东巴独立,两国展开了第三次大面积对战,因为印度万事俱备,征战的军队势如破竹,巴方最终全线溃败。
这次印巴战争中,顾虑苏联的美国尽管没有直接参与战争,采取了偏向巴基斯坦的政策。
因此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影响不仅使巴基斯坦一分为二后,综合国家实力大大落后于印度,还使得印美两国关系降到了最低点,美国在南亚的姿态也促使了苏联南下印度洋,以至于后来出兵阿富汗。
而中国对于印度干涉巴基斯坦的内政始终持反对态度,使得巴方对中国好感日益增加。
而这次印度的军事夺占也使得孟加拉在建国之初始终带有印度的印记。
印巴战争爆发的原因印巴战争原因起源于英国政府的不良意图。
在印度反殖民斗争火热的大环境下,英国不得不向印度人移交政权。
然而英国政府人走心不死,还想要暗地里控制印度,鼓动印度各党派分而治之,削弱当地政治力量的统治权。
当时印度主要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对立的教派政党,两大教派本身便存有矛盾。
后来英国驻印度总督临撤走前提出“蒙巴顿方案”,企图把整个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有王公土邦。
尽管只是个提案,它却触发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
激烈的斗争中,两党派的矛盾日益加深,这正合英国的意图。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起因与结果】70年代重大国际事件之一印度同巴基斯坦自1947年独立以来进行了3次战争,其中1971年爆发的第三次战争最引人注目,成为70年代重大国际事件之一。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分治之前,同属一国版图,长期受英国殖民主义统治。
在英国即将结束其殖民统治时,英帝国主义利用印度国内的宗教矛盾,提出了当时英驻印总督蒙巴顿制定的方案——“蒙巴顿”方案,把一个古老的国家分割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
蒙巴顿方案是按照宗教原则来划分各自领土的。
巴基斯坦认为,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占总人口的77%,应归属巴;印度认为克什米尔的土邦王公同意加入印度,所以应该归印度。
这就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两国围绕克什米尔问题不断发生冲突。
1947年10月,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冲突,爆发了印巴分治后的第一场战争。
1949年1月,两国停火,印度占领2/3的地区,拥有3/4的人口,其余部分由巴基斯坦控制。
1965年9月,印度利用克什米尔地区的紧张局势,挑起了第二次印巴战争。
这两次战争加深了两国的敌对情绪,两国关系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
印度军队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印度对巴基斯坦敢于与其抗衡一事极为恼火,千方百计要打击和削弱巴基斯坦。
印度利用巴基斯坦内部各党派、各民族间的矛盾,极力插手巴基斯坦内部事务。
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
由于东巴、西巴被印度隔开,两地相互隔绝,再加上两地居民的语言、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极易被外部势力所利用,进而发生分裂。
东巴孟加拉人抱怨巴政府给以不公正待遇,于是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东巴人民联盟发起了大规模群众运动。
1971年初期,在东巴连续发动总罢工,向政府施加压力。
巴基斯坦政府对人民联盟进行镇压,东巴大批难民流入印度。
印度即利用难民问题动员国内舆论向巴基斯坦政府施加压力;并给东巴人民联盟与孟加拉游击队以物质援助,在印度的扶持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在印度国内成立,其主要活动地区在印度西孟加拉邦。
第三次印巴战争纪实岁月悠悠,一九七一年的印巴战争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
那次战争虽然已经从许多人的记忆中渐渐淡忘,然而,许多疑问仍在一些专家人员的脑海里萦绕。
一九七一年底,印度因东巴基斯坦闹独立而出兵,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再起冲突,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双方于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实现停火,东巴基斯坦从巴国独立出去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航母黑夜行动急第三次印巴战争是一次海陆空三军作战的立体化战争,然而,战争究竟从哪天算起,印度和巴基斯坦各执一词。
印度方面认为,1971年12月3日天一黑,巴基斯坦军队就对印度西部的军用机场发动了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因此,战争应该从这天开始算起。
然而,巴基斯坦方面认为,印度军队早在11月21日就向杰索尔的巴军阵地发动了袭击,因此,第3次印巴战争应从11月21日算起。
印度专家乔希在研究中发现,印度所说的12月3日为战争开始日的情况是不怎么准确的。
其实,印度海军早在12月3日前就为大规模作战进行准备了。
12月1日夜,印度海军唯一的“维克兰特”航母作战群突然接到密令,要求开赴吉大港准备作战。
经过一番准备,这支航母作战群于12月2日晚10时开始向巴基斯坦军事目标秘密靠近。
这个时候,巴基斯坦航空兵还没有开始对印军实施空中打击。
印军航母作战群经过巧妙的伪装,于12月3日晚顺利抵达离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只有210海里的水域,开始为大规模偷袭之战作准备。
12月4日凌晨2时,天空还是灰蒙蒙的,印军航母作战群终于拉开了大规模军事作战的序幕。
乔希还发现,印度陆军早在12月3日前就已开始大规模作战了。
在东巴(现为孟加拉国),战火于11月初就开始燃起,于11月中旬开始扩大到东巴更多的地方。
12月4日,印军开始了猛攻。
在猛攻正式开始前,印度陆军已在作战中阵亡了大约600名陆军官兵。
西部地面战之遗恨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声称,在第3次印巴战争中,印军在东部作战中较为顺手,在西部作战中也取得了胜利。
揭秘第三次印巴战争:俄国害怕中国教训印度!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发生动乱的局势,利用和苏联结盟来牵制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国和中国,向孟加拉地区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并成功占领该地区并扶植自治政府,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实现了在南亚称霸的目标。
巴基斯坦地图1战争背景巴基斯坦独立后,中央政权以及经济、军事大权基本上都控制在西巴地主、资产阶级手中,东巴人几乎处于无权地位。
随着东巴经济的发展,东巴资产阶级对此种状况日益不满。
1966年,东巴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点自治纲领。
及至1971年年初,东巴进一步掀起了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打出了“孟加拉国”的旗号。
同年3月26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取缔在东巴占领导地位的政党人民同盟,逮捕人民同盟主席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领导人。
为此,东巴发生兵变。
巴基斯坦国家军队随即出动,“孟加拉解放军”无力抵抗,大多数逃往印度,还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东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难。
自古道,内乱必生外患。
东巴局势的恶化,给蓄谋已久、早就想肢解东巴的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绝好机会。
巴基斯坦国徽2战争准备按照“蒙巴顿方案”分治后的东、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对印度构成夹击之势,这使印度一直耿耿于怀。
在第一、第二次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中,印度一直顾及东巴在其后院放火而不敢全力与巴作战。
多少年来,“东巴之忧”一直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一块心病。
机会来了,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却表现得异常的冷静,没有马上采取军事行动,因为她的父亲尼赫鲁由于1962年对华战争的惨败,而从总理宝座上掉下来的事实,犹如一面镜子,使她无法对此事掉以轻心。
她深知,这次印巴战争,对印度来说具有决战性质,胜利,印度则可把东巴从巴基斯坦彻底肢解出去,使“叫板”多年的宿敌巴基斯坦大伤元气,从此称霸南亚不再是梦想;失败,自己丢官事小,印度不但会丢尽大国的颜面,而且还有可能长期陷入巴基斯坦的“捣乱”之中。
三次印巴战争及近年冲突回顾
南亚政区图克什米尔战争(1947年印巴战争、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战争,也被称为1947年印巴战争、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或第一次印巴战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于1947年到1949年爆发的一场战争。
它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三场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
1947年,印度士兵在准备战斗在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实际由名义上独立的英国保护国克什米尔-查谟土邦所统治。
英国从印度撤军以后,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尔加入。
该邦上层王公贵族大都属印度教希望加入印度;而下层平民百姓大都属伊斯兰教希望加入巴基斯坦。
(邦主)哈里·辛格则希望能保持克什米尔的独立地位,因此推迟对这个问题的决定。
英国撤军以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军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入侵克什米尔。
辛格仓促逃离克什米尔,逃往印度,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
入侵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力量称自己为"克什米尔解放军",它是一支受巴基斯坦帮助的地方军,它在战争中有一定的优势:战前克什米尔本土的军队分散在整个地区来维持当地的秩序,它的部署不适宜抵抗全面入侵;一些克什米尔本土军队后来加入了印度军队;克什米尔解放军不断受到巴基斯坦正规军的支持,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正规军士兵加入克什米尔解放军;有可能英国军官帮助计划巴基斯坦的入侵。
因此克什米尔的正规军很快就被入侵的克什米尔解放军击溃。
但是入侵军未能尽快利用其优势,印度使用空军加强克什米尔的抵抗。
1947年底巴基斯坦的入侵受阻,除喜马拉雅山脉高地地区外入侵军未能继续进军。
1948年6月在喜马拉雅山地巴基斯坦入侵军在列城外郊也被击退。
1948年内双方未能取得更多的战略优势,战线固化。
1948年12月31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印军在此次战争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经验。
武器使用:印军在两个阶段里使用了少量轻坦克和装甲车,这些装甲车和坦克在这两个阶段起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
战线的变化:在军队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战线的变化非常小,往往只是占据一个村庄或者山头,但是在军队密度小的地方战线的推进速度可以非常快。
军队部署:克什米尔正规军分布在边境各地,因此无法面对正规进攻,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印度使用类似的战术来支援东巴基斯坦。
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克什米尔丧失了其独立,1948年的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分裂线,印巴两国沿斯利那加停火线瓜分克什米尔;分别瓜分得3/5及2/5的领土,成为日后亲印的查谟-克什米尔及亲巴的自由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局势图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印巴战争、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也被称为1965年印巴战争或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是1965年4月至1965年9月间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战争。
为期五个月的战争造成双方数千人伤亡。
大部分的战争由两国陆军在克什米尔沿两国边界的地方展开。
这场战争的细节,仍然有许多争议的地方。
1966年1月,在联合国斡旋下,印巴双方停火并签署《塔什干宣言》。
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
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年印巴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印巴战争,也被称为第三次印巴战争,是1971年12月,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战争。
该战争与孟加拉国独立战争密切相关。
印度、孟加拉及国际上一般认为巴基斯坦在1971年12月3日空袭11个印度空军基地的"成吉思汗行动"是这次战争的开始。
战争期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军队在东部和西部战场交战。
当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巴基斯坦军队在1971年12月16日投降时,战争在实质上结束,东巴基斯坦亦脱离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在东巴基斯坦,约9万名巴国武装部队人员,包括准军事人员成为战俘。
这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由孟加拉国独立战争引发。
1971年3月27日,巴基斯坦军队一名少校齐亚·拉赫曼以谢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名义宣布孟加拉独立。
4月,孟加拉国人民联盟领导人在梅黑尔布尔县成立一个临时政府。
东
巴基斯坦步枪队变节支持叛乱者。
由正规军及游击队组成的孟加拉部队"解放军"成立。
巴基斯坦军队在东巴基斯坦进行针对孟加拉族的屠杀,特别是印度教徒少数族裔,引致约1000万人从东巴基斯坦逃入印度避难。
这股难民潮在经济上对印度构成沉重负担。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1971年3月27日表示她的政府全力支持东巴基斯坦人民的独立斗争。
流亡的东巴基斯坦军官及印度情报人员开始在难民营招募及训练解放军游击队员。
本次战争导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印度接受巴基斯坦提出的联合国军停战方案。
孟加拉国独立近年冲突2016年2016年7月,印度军警击毙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支重要反印武装的指挥官伯汉·瓦尼,他的死亡随即引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骚乱,此起彼伏的抗议随后升级为暴力冲突。
至9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冲突已导致近百人死亡,18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军基地遭袭,导致17名印度士兵死亡、30人受伤,此次袭击是26年来印度陆军在恐袭事件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印方认定巴基斯坦政府是幕后主使,并在联合国大会上谴责巴基斯坦为“恐怖主义国家”。
10月7日,印度宣布,将在2018年12月前“完全封闭”印巴两国3323公里长的边界。
27日,印度军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对巴方进行炮击,造成至少6名巴基斯坦平民死亡,另有22人受伤。
2017年2017年7月8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哨站和村庄发生激烈交火,造成7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对巴基斯坦夫妇。
事后两国互相指责。
9日,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再度发生交火。
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方摧毁了2处印军哨所,并打死4名印度士兵。
而印度方面也进行了回击。
13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扎卡里亚表示,今年以来,印度军队不断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制造事端,截至目前,印度已违反双边停火协议达542次之多。
16日,巴基斯坦军方称,印度军方当天在克什米尔地区巴印实际控制线附近朝巴方一辆军车开火,造成巴4名士兵身亡。
18日,印军称巴基斯坦“违反”停火协议,使用狙击手击杀一名印军士兵。
印度军队向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开火,并进行炮击,造成2
名巴平民死亡,另有6人受伤。
巴方进行谴责。
19日,印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巴印实际控制线附近对巴方一侧的军事据点和平民进行炮击,造成1名巴士兵死亡、2名士兵受伤,平民中有2人死亡、5人受伤。
巴军方对印军的袭击进行了回击。
巴外交部召见印度驻巴副高级专员,就印方违反停火协议并造成巴方人员伤亡表示抗议。
2019年2019年2月26日,印空军出动12架“幻影2000”多功能歼击机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武装分子实施空袭行动,印度亚洲国际新闻通讯社26日称,战机投放了数枚单重1吨的制导炸弹,巴基斯坦外交部对此回应称,巴基斯坦武装力量已经做好反击任何侵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