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被印度吞并始末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用户指南版权与许可©2016 版权所有HP Development Company, L.P.保留所有权利。
除非版权法允许,否则在未经HP 预先书面许可的情况下,严禁转载、改编或翻译本手册的内容。
本文档包含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HP 产品与服务的全部保修条款在此类产品和服务附带的保修声明中均已列明。
此处内容不代表任何额外保修。
HP 对此处任何技术性或编辑性的错误或遗漏概不负责。
Edition 2016 年2 月1 日商标声明Adobe®、Acrobat®和PostScript®是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的商标。
Intel® Core™ 是Intel Corporation 在美国和其它国家/地区的商标。
Java™ 是Sun Microsystems, Inc. 在美国的商标。
Microsoft®、Windows®、Windows® XP 和Windows Vista® 是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的注册商标。
UNIX®是The Open Group 的注册商标。
能源之星和能源之星标记是美国环保署拥有的注册商标。
目录1产品基本信息 (1)产品功能 (2)环境功能 (2)辅助功能 (3)产品视图 (4)左前视图 (4)右前视图 (5)后视图 (5)墨盒门视图 (6)开机/关机 (7)打开产品电源 (7)管理电源 (7)关闭产品电源 (8)使用控制面板 (9)控制面板按钮 (9)控制面板主屏幕 (10)控制面板仪表板 (10)控制面板的应用程序文件夹 (11)控制面板快捷方式 (11)帮助功能 (12)打印机信息 (12)帮助动画 (13)安静模式 (14)从控制面板打开或关闭安静模式 (14)从EWS 打开或关闭安静模式 (14)2连接产品 (15)将产品接入计算机或网络 (16)使用USB 电缆连接产品 (16)将产品连接到网络 (16)支持的网络协议 (16)ZHCN iii使用有线网络连接产品 (17)使用无线网络(仅限无线型号)连接产品 (17)使用WiFi 设置向导将产品连接到无线网络 (18)使用WPS 将产品连接至无线网络 (18)手动将产品连接至无线网络 (19)使用Wi-Fi Direct 将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至产品 (20)打开Wi-Fi Direct (20)从具有无线功能的移动设备打印 (20)从具有无线功能的计算机进行打印(Windows) (20)从具有无线功能的计算机进行打印(OS X) (20)为已接入网络的无线产品安装HP 打印机软件 (23)打开打印机软件(Windows) (24)管理网络设置 (25)查看或更改网络设置 (25)设置或更改产品密码 (25)在控制面板中手动配置TCP/IP 参数 (25)链路速度和双工设置 (26)3打印机管理和服务 (27)HP 嵌入式Web 服务器(EWS) (28)关于EWS (28)关于cookie (28)启动EWS (29)功能 (29)主页选项卡 (29)“扫描”选项卡 (30)“传真”选项卡 (31)“Web 服务”选项卡 (31)“网络”选项卡 (31)“工具”选项卡 (31)“设置”选项卡 (32)Web 服务 (33)何为Web 服务? (33)HP ePrint (33)打印应用程序 (33)设置Web 服务 (33)使用Web 服务 (34)HP ePrint (34)打印应用程序 (35)删除Web 服务 (35)iv ZHCNHP Web Jetadmin 软件 (37)产品安全功能 (38)安全声明 (38)防火墙 (38)安全性设置 (39)固件更新 (39)打印机软件(Windows) 中的HP Printer Assistant (40)打开HP Printer Assistant (40)功能 (40)Connected 选项卡。
百年悲情:锡金覆灭全记录一、山顶天堂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上,曾经有一个别称“山顶之国”、古老而又弱小的世袭君主国——锡金王国,她曾经拥有54万人口和7096平方公里面积。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东临不丹,南邻印度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西接尼泊尔,北面与中国西藏交界。
境内多山,平坦地区很少,各地海拔差异大,海拔8586米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就位于锡金和尼泊尔边界。
锡金距离中国并不遥远,中国古籍将锡金称为哲孟雄,居民原是东南亚亚参山脉勒嘉人,后来西藏藏民逐渐移民至此,将此地称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
公元7世纪时哲孟雄是中国西藏(吐蕃)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部落,但境内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因为与西藏的特殊政治经济关系,历史上锡金一直尊崇西藏喇嘛为其精神领袖。
1642年,来自西藏康巴地区的普提亚族贵族蓬楚格·纳穆加尔在宁玛派(红教)僧侣支持下降服了锡金土著雷布查族势力,建立纳穆加尔王朝,蓬楚格·纳穆加尔自称法王,锡金从此成为世袭君主国。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派,“宁玛巴”就是“古旧”的意思,宁玛派僧侣是藏传佛教中的“原教旨主义者”,最讲究密典、苦修、云游,当其他教派喇嘛享受供养论辩玄机的时候,宁玛派僧侣早就云游天下弘法去了。
因此宁玛派传播最广,是不折不扣的草根教派。
锡金纳穆加尔王朝建立后,宁玛派利用血腥恐怖的密教仪式来恐吓、震慑当地土著,巩固外族政权。
蓬楚格·纳穆加尔仿照西藏政治制度,建立国王主持下的十二人政事会议,全国建立十二个宗,由宗本统治。
锡金王国政治管理结构很松散,由外来普提亚族和土著雷布查族联合管理,经济上以游牧、商贩为主并间以少量原始农业,军事上因种族分立且各自为政而一直没能建起统一的国家军队。
锡金从建国起就是中国西藏的藩属国,锡金国王得到达赖喇嘛的封赠和赐福。
建国时普提亚贵族与红教僧侣是同盟军,锡金很大程度上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在内政外交上也有重要影响力,如同五世达赖喇嘛勾结蒙古人力量消灭西藏世俗政治势力一样,后来锡金喇嘛们依靠英国殖民者夺取政权时也丝毫没有犹豫。
论中印锡金段领土与边界争端的国际法问题摘要:中印领土与边界争端自建国后就存在且至今尚未彻底解决,其争议段基本分为东段、西段及中段,锡金段边界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且受两国政府承认。
但2017年洞朗对峙事件的爆发,印度政府声称洞朗是中印边界争议地区,使得中方在对外关系重心放置周边国家的语境下,有必要从国际法角度释明锡金段内的我方合法性,在分析印方对外关系策略的基础上探究印度对争议边界的思路,探求在国际法层面签约中印友好条约的可能性,以期整体一揽子解决中印的领土与边界争端问题。
关键词:锡金段;边界争端;国际法问题2017年6月中旬,印度边防部队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进入我国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并与我军在我国领土内进行长时间的军事对峙。
我国外交部强调中印边界锡金段早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正式划定,外交部还出具了认定印军非法越界的证据。
印度军方不得不改口,承认印领土并未遭受入侵。
因此,对中印边界锡金段的法理分析,证明中国对其享有领土主权是解决争端的起点。
辅之探究中印双方的对外关系策略的思路走势,在中印已签订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框架范围内,寻求解决中印领土与边界争端的初步办法,不再跟随印度学者的思维讨论“麦克马洪线”为基准的习惯法的“逻辑死局”。
一、中印锡金段的由来中印两国在历史上并投有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一带接壤。
现今中印边界锡金段印方一侧的锡金邦,是印度1975年兼并锡金国而攫取的领土。
锡金在18世纪初期至20世纪初期是西藏地方政府的藩属。
西藏人将锡金称为”vbras-mo-ljongs" ,汉文典籍依据藏文的译音将锡金称为“哲孟雄”。
直至清末时期,驻藏帮办大臣升泰在其奏章中还提到:“哲孟雄、布鲁克巴皆西藏属藩,每届年底,两部长必与驻藏大臣呈递贺禀,驻藏大臣厚加赏赉以抚绥之……哲、布两部遇有争讼,亦禀由藏酌派汉番办理,此哲、布系是藏地属藩之实在情形也。
使用手冊4.0 版目錄開始 (6)包裝盒內物品 (6)為智慧手環充電 (7)透過手機進行設定 (8)在 Fitbit 應用程式中查看您的資料 (8)佩戴 Charge 3 (9)整日佩戴和運動時的佩戴方式 (9)慣用手 (10)佩戴與保養技巧 (11)更換錶帶 (12)移除錶帶 (12)安裝新錶帶 (13)基本資訊 (14)導覽 Charge 3 (14)基本導覽 (14)快速設定 (16)調整設定 (18)查看電池電量 (18)變更錶面 (19)手機通知 (20)設定通知 (20)查看傳入通知 (20)管理通知 (21)關閉通知 (21)接聽或拒接來電 (22)回覆訊息 (Android 手機) (22)計時 (23)設定鬧鐘 (23)使用計時器和碼錶 (23)2查看統計資料 (24)追蹤每日活動目標 (24)選擇目標 (24)追蹤每小時的活動 (25)追蹤您的睡眠 (25)設定睡眠目標 (25)瞭解您的睡眠習慣 (26)查看您的心率 (26)練習引導式呼吸 (27)運動和心臟健康 (28)自動追蹤您的運動 (28)使用運動應用程式追蹤與分析運動 (28)GPS 要求 (29)自訂運動設定與快速鍵 (30)查看您的運動摘要 (30)查看您的心率 (30)預設心率區間 (30)自訂心率區間 (31)分享您的活動 (31)感應式付款 (32)使用信用卡和轉帳卡 (32)設定感應式付款 (32)購物 (33)變更預設卡片 (34)支付交通費用 (34)天氣 (35)待辦事項 (36)更新、重新啟動和清除 (37)重新啟動 Charge 3 (37)清除 Charge 3 (37)更新 Charge 3 (38)疑難排解 (39)3沒有 GPS 訊號 (40)其他問題 (40)一般資訊和規格 (41)感應器與元件 (41)材質 (41)無線技術 (41)觸覺反饋 (41)電池 (41)記憶體 (41)顯示幕 (42)錶帶大小 (42)環境條件 (42)瞭解詳情 (42)退貨政策和保固 (42)Regulatory and Safety Notices (43)USA: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 statement (43)Canada: Industry Canada (IC) statement (44)European Union (EU) (45)Customs Union (46)Argentina (46)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46)Belarus (47)China (47)India (48)Indonesia (48)Israel (49)Japan (49)Mexico (49)Morocco (50)Nigeria (50)Oman (50)Pakistan (51)Philippines (51)Serbia (51)South Korea (52)Taiwan (52)4United Arab Emirates (54)Vietnam (55)Zambia (55)Safety Statement (55)56 開始利用 Fitbit Charge 3 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以及進度有更深入的認識。
为什么2005年后中国的地图少了一个邻国呢?
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小时候学习地理时记得中国地图的西南方向有个叫锡金的国家。
但现在打开中国地图,发现这个国家居然不见了。
因为2005年后,中国政府不再承认锡金为主权国家,所有地图上也就不存在了。
锡金本是清朝的藩属国,但在19世纪初成为英国殖民地。
1949年,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籍口,派军队入侵锡金,强行接管了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
从此锡金成为印度的保护国。
1975年,印度军队发动军事政变,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
并随即举行了全民公投,根据投票结果。
锡金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邦,流亡美国的锡金国王一直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
二战结束后,不得不说印度的领土扩张非常成功,吞并了锡金,攻占了部分巴基斯坦的领土。
还占领了中国藏南的部分领土。
中国政府一直拒绝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
印度人都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锡金属于印度的国家。
不过,印度在2003年正式承认西藏属于中国,随即中国也就承认锡金属于印度的事实了。
所以2005年后中国出版的新地图都把锡金从地图上划归印度了,与中国接壤的陆上国家也从15个变成了14个。
中印争议地区实际控制中印争议地洞郎地区实际控制的?从6月26日起,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连续对印度媒体“爆料”的“中印边境两军对峙”事件进行表态,小编整理了中印实际控制线现状,欢迎阅读!中印争议地区实际控制_中印1959年实际控制线_中印实际控制线现状擅闯中国领土、叫嚣不惧开战,印度要搞什么?最近,中印边境不太消停。
从6月26日起,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连续对印度媒体“爆料”的“中印边境两军对峙”事件进行表态,外交部发言人更是拿出照片,证明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境”;而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陆军参谋长号称,印度此次是在为“2.5线战争”做准备,应对中国、巴基斯坦和国内的安全威胁,并声称“2017年的印度已经和1962年不一样了”。
所谓“2.5线战争”,提法来源于1960年代冷战时期的美国。
当时美国担心苏联和中国在欧亚的威胁,提出要“在欧洲应对一场大规模战争,同时在亚洲应对一场大规模战争,在世界其他地区应对一场小规模地区冲突”(1+1+0.5)。
至于1962?那一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印度的结局是“惨败”。
那么,回到这次,到底边境上的冲突是什么情况?事端其实,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这场对峙从6月16日起便已开始。
印度的说法是,“印度莫迪听取了国家安全顾问和外交部长的报告,称中方使用推土机拆掉了印度之前设立的碉堡,但双方边防部队没有发生争吵和直接的肢体冲突”。
不过,印度媒体的报道也前后矛盾。
之前,该国媒体称“中国军队越过锡金段边界线入侵印度领土”;28日《印度斯坦时报》则援引该国陆军参谋长的话说,“印度领土并未遭受入侵”。
而根据中方外交部、国防部的回应,事情的缘由则是解放军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时,印度边防人员越过中印边界的锡金段,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方施工。
陆慷展示的照片可以清晰看到,印度士兵和车辆明显越过了作为边界线的分水岭,进入到中国境内。
这张照片拍摄于6月18日。
既然该国陆军参谋长承认“印度并未遭受领土入侵”,为何又要作出“准备2.5线战争”、“印度已非1962年时”这样的强硬表态?这其中有历史和现实两重因素。
此战不白打:中国地图上少画了5000平方公里领土此战不白打:中国地图上少画了5000平方公里领土下面这篇文章很长,有时间可以看看,没时间主要看看黑体字、红体字即可。
讲中印边界,我的切入点还是地缘,再结合一点历史。
因为是从纯地理角度探讨问题,可能会让某些民族主义者不太舒服,先打个招呼。
一般正常的国家划界基本原则是依照山形水势,有山的以山顶的分水岭为界,有水的按中线主航道。
这种划法能兼顾双方的利益,最容易达到平衡,所以易于为各国所接受。
非洲和北美地区是个特例,你会见到很多按经纬线来划分国界的,这都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鉴于当时很多地方一时还无法考察完,各老大帝国又急着瓜分世界,于是用尺在地图上划界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这种不负责任的划界方法是造成了很多边境冲突。
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和印度(包括尼泊尔、不丹两个缓冲国)之间大体也是按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划界的,只是到了新J 与克什米尔交界地区形势发生了变化。
先上张图,让大家看看清楚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分水岭主要是喜马拉雅脉,在将到青藏高原的西北角时分水岭出现了分支,分成了两条,南面的为主线(简称南线),或称大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则是平均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喇昆山脉及其余脉(简称北线)。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这两条山脉都可以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天然边界,中国如果将边境线推至南线,则可以对印度造成压倒性优势;而印度如果能够将边境线定在北线,则可以为其核心平原区获得足够的缓冲区,亦可以此为据点向中国的新J渗透。
但这块地方注定不会只有中印两国窥视,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巴基斯坦不能容忍中国或印度独占两山之间的这片高原,因为谁占了这块高地,伊斯兰堡所在的印度河平原都将无险可守。
基于以这块高地对上述三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印、巴),因此上演一场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也就在所难免。
这片土地也就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空白地区。
二战以来的大规模战争解放战争时间:1946年6月-1950年6月地点:中国参战双方: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参战兵力:中国国民党约420万,中国共产党约170万伤亡情况:中国国民党伤亡起义400余万,中国共产党伤亡152万结果:中国共产党解放除台湾以外的全中国第一次印巴战争时间:1947年10月27日-1949年1月地点:克什米尔参战双方:印度、巴基斯坦参战兵力:印度约4万,巴基斯坦约5万结果:印度胜利第一次中东战争时间:1947年11月-1949年3月地点:以色列、巴勒斯坦、西奈半岛、黎巴嫩南部参战双方:以色列;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沙特、也门参战兵力:以色列2.9万,阿拉伯国家2-5万伤亡情况:以色列6373人伤亡,阿拉伯国家8000-15000人伤亡结果:以色列获胜,划定巴以停火线朝鲜战争时间: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地点:朝鲜半岛参战双方:朝鲜、中国、苏联;韩国、美国等国的多国联军参战兵力:中朝苏军队106万;韩美等国联军120万伤亡情况:中朝苏伤亡63万,其中中国阵亡183108人;韩美等国联军伤亡57万以上结果:双方于1953年签署停战协议越南战争时间:1955年-1975年地点:越南参战双方:北越、中国、越共游击队;美国、南越参战兵力:美国65万,南越120万,韩国5.3万,澳大利亚0.7万,苏联0.3万伤亡情况:北越和越共游击队117.6万人死、60万人受伤;美国5.8万人死、30.3万人受伤、1687人失踪,南越22-31.6万人死、117万人受伤;韩国5千人死、1.09万人受伤、4人失踪,澳大利亚521人死、3000人受伤。
平民死亡20-200万结果:北越和越共游击队打败南越和美国,统一越南第二次中东战争时间: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地点:加沙地带、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区参战双方:埃及;英国、法国、以色列参战兵力:埃及30万,英法以联军22.9万伤亡情况:埃及3000人阵亡,联军226人阵亡结果:联军撤出西奈半岛中印战争时间:1962年10月20日-11月21日地点:阿克赛钦、藏南参战双方:中国、印度伤亡情况:中国722人阵亡、697人负伤,印度4383人阵亡、1047人负伤结果:中国完胜,印度吞并锡金第二次印巴战争时间:1965年8月14日-9月23日地点:克什米尔参战双方:印度、巴基斯坦结果:两国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停火第三次中东战争时间:1967年6月5日地点:中东参战双方: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伤亡情况:阿拉伯国家伤亡和被俘达到6万人,以色列阵亡983人,100万巴勒斯坦难民结果:阿拉伯国家失败第三次印巴战争时间:1971年12月3日-17日地点:孟加拉参战双方:印度、巴基斯坦参战兵力:印度50万,巴基斯坦30万伤亡情况:印度伤亡1.1万人,巴基斯坦9万人被俘结果:孟加拉从巴基斯坦独立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间:1973年10月6日-10月26日地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参战双方:埃及、叙利亚,以色列参战兵力:阿拉伯国家57万,以色列11.5万伤亡情况:阿拉伯国家死亡8500余人,以色列死亡2800余人结果:阿拉伯国家取胜中越战争时间: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地点:越南北部参战双方:中国、越南参战兵力:中国56万,越南10万陆军、15万民兵结果:中国主动从越南撤军苏阿战争时间:1979年12月27日-1989年2月15日地点:阿富汗参战双方:苏联,阿富汗参战兵力:阿富汗10万,苏联8万-10.4万伤亡情况:苏联12210人阵亡、伤35478人、失踪311人;阿富汗100万人死亡、难民600万结果:苏联接受日内瓦协议,撤军阿富汗两伊战争时间: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地点:阿拉伯河参战双方:伊拉克、伊朗参战兵力:伤亡情况:伊朗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伊拉克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结果:两败俱伤马岛战争时间:1982年4月2日-6月14日地点:马尔维纳斯群岛参战双方:英国、阿根廷伤亡情况:英国阵亡258人、775人受伤,阿根廷阵亡649人、1068人受伤结果:英国获胜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第五次中东战争时间:1982年6月4日-9月29日地点:黎巴嫩、戈兰高地及其附近地区参战双方:以色列;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叙利亚参战兵力:以色列10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2.5万、叙利亚4.6万伤亡情况:以色列2000人伤亡,叙利亚、巴勒斯坦解放组织7000人伤亡结果:以色列获胜巴拿马战争时间:1989年12月20日-1990年1月3日地点:巴拿马参战双方:美国、巴拿马参战兵力:美国2.7万,巴拿马正规军6千、民兵1800人伤亡情况:美国阵亡23人、伤324人,巴拿马阵亡314人、伤124人、被俘2969人、民兵与平民死亡400人、伤2000人结果:美国胜利海湾战争时间:1990年8月2日-1991年2月28日地点:波斯湾参战双方:美国、英国、沙特、科威特、法国、意大利等12国联军;伊拉克参战兵力:联军66万,伊拉克36万伤亡情况:联军:378人死,1000人伤;伊拉克2.5万人死,7.5万人伤结果:联军胜利,伊拉克撤军科威特波斯尼亚战争时间:1992年4月1日-1995年12月14日地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参战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军、塞族共和国军、克罗地亚军伤亡情况: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军32723名平民死亡、31270名士兵死亡,塞族共和国军3555名平民死亡、24206名士兵阵亡,克罗地亚军1903名平民死亡、5439名士兵阵亡结果:三方签署协议停战车臣战争时间:1994年-1996年地点:车臣参战双方:俄罗斯,车臣武装分子伤亡情况:俄罗斯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车臣武装分子死亡1.5万人、受伤被俘达到4万人结果:车臣武装分子战败科索沃战争时间: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地点:科索沃参战双方:南斯拉夫联盟政府军,科索沃解放军、北约伤亡情况:南斯拉夫联盟1800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难民结果:南斯拉夫联盟撤军科索沃阿富汗战争时间:2001年10月7日-至今地点:阿富汗参战双方:塔利班、基地组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参战兵力:塔利班及其盟友12万,阿富汗国民军10万,北约13万伤亡情况:塔利班超过2万人阵亡,阿富汗保安部队约0.65万人阵亡,北方联盟约200人阵亡,北约1908人阵亡,平民伤亡约3万伊拉克战争时间: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地点:伊拉克参战双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丹麦、波兰等国联军;伊拉克伤亡情况:美国近4500-50000名军人死亡、5.6万-20万左右军人受伤;伊拉克7600-10800名军人伤亡,游击队103160-113728人伤亡,平民死亡达10-120万,480万难民。
过去100年消失的14个国家!琉球全称为琉球王国,是曾存在于东亚琉球群岛的国家。
自古以来,琉球就不断向中国称臣进贡,琉球历代国王都接受中国册封。
1876年,日本在琉球设立司法机构,实际上吞并了琉球王国。
1879年,日本在琉球群岛设冲绳县,并将琉球国王强制迁移到东京,琉球王国正式灭亡。
南越全称为越南共和国,是在1955年,由受美国支持的吴庭艳在越南南方建立的国家。
自建立之日起就宣布积极反共,与北方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越)激烈对抗,最终引发美国全面入侵越南的“越南战争”。
1973年1月27日,北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南越四方签署了越南战争的停战协定,3月29日,美国军队全部从南越撤出。
1975年4月30日,失去美国支持的越南共和国的首都西贡被北越解放,越南统一。
锡金全称锡金王国,1642年,蓬楚格·纳穆加尔建立了锡金纳穆加尔王朝(南杰王朝),锡金成为独立的世袭君主国。
1973年4月,印度出动军队占领锡金。
1975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并通过决议要求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之后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阿联全称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是在1958年2月1日由埃及和叙利亚所组成邦联性质的泛阿拉伯国家。
伊拉克原本也要加入,但因为国内外因素而放弃。
1958年3月8日,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即之后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宣布加入阿联,阿联就此更名为“阿拉伯合众国”。
1961年9月28日,因对埃及不满,叙利亚宣布退出阿联,12月北也门也退出阿联,阿联就此解体了。
不过,埃及继续使用“阿联”的国号直到1972年。
也因为阿联的缘故,今天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四国的国旗与国徽都很相似。
马里联邦马里联邦是位于西非的一个联邦国家。
1959年4月4日,法属苏丹和塞内加尔两个自治共和国决定在法兰西共同体内结成联邦,国名为马里联邦,首都设在达喀尔。
1960年6月20日,马里联邦宣布彻底脱离法国,完全独立。
作者: 阿拉斯泰尔·兰姆;邓锐龄
作者机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版物刊名: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7-5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3期
主题词: 西部西藏;拉达克;克什米尔;藏产羊绒;锡克;列城和约;勘查边界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英文原始档案史料,叙述英印控制锡金的过程,先是取得大吉岭,作为扩张的出发点,派驻该地的英印官员强行北上进入西藏又干预锡金内部的政治派别斗争皆未得手后,终于用武力战胜锡金,强立和约,迫使反英的王室大臣一派失势,全国向英印等西方国家开放。
不丹与锡金本来都是西藏的附庸,抵抗英印侵略坚决有力,但英印以战争与收买并用的手段,也迫使不丹就范。
文中将中国与西藏并举的提法等等不代表译者和本刊的观点,请读者明辨。
India's Annexation of Sikkim and the Reaction of
Great Powers
作者: 杜常生[1]
作者机构: [1]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边界与海洋研究
页码: 44-6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锡金问题;大国;反应;政策选择
摘要: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苏印"特殊关系"的形成,印度自认为已居于"强有力的优势"地位,在"英迪拉主义"的指引下开始加快吞并锡金的步伐,"锡金问题"愈演愈烈.整个"问题"的发展演变过程影射着中美苏印四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多重博弈.苏印两国不同程度地以此事件为背景,相互借用,苏联"联印制中抑美",印度则积极"拉苏制华".对于印度吞并锡金,作为当事方的中国进行了强烈谴责.而美国以不直接涉及其利益为由,采取了"不干涉政策".促成大国反应及政策选择的直接动因在于中美苏印四国基于国家利益而围绕"锡金问题"展开的权势角逐与战略竞争.同时,印度吞并锡金的策动、实施和完成,也与大国的反应及政策选择密切相关.。
曾经的中国附属国_450字
尼泊尔,数千年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宗藩。
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曾想邀请尼泊尔加入五族共和,可惜尼泊尔当时已为英印所控制。
清王朝和尼泊尔的宗藩关系是非常现实的国际战略关系。
清前期,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皆为中国藩属。
后英印展开对这些国家的兼并和侵略,诸国纷纷向中国告急。
但其文报中将英印称为“披楞”,昏聩闭塞的清王朝竟然不知道“披楞”就是英国,以为是一个什么远方的小国,而没有予以理会。
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相继沦英,英国进一步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西藏和尼泊尔。
此时的清王朝已对国际形势有了明确了解,制定了结好尼泊尔,维护其藩属地位以遏制英印侵略和政策。
尼泊尔也惩于南麓诸国相继沦亡的殷鉴,积极维护和中国的关系。
中尼的宗藩关系从国际法上大大延缓了英印侵略尼泊尔的进度,对我国西藏也是一种很现实的保护。
太平天国运动扰乱大清国,尼泊尔曾上书清廷要求出兵携带大炮到中国内地助剿。
中国婉拒。
被忘却的中国属土锡金这次印度总理访华,一项重要议题就是争得中国对印度1982年吞并锡金的默许,锡金何许国也,印度这个一厢情愿欲在南亚甚至全世界争霸,而且往往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的国家,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内政”问题上争得中国的同意?
古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今有我“品酒论伊人”。
此女既无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娇容,又无。
中国为何承认锡金属印?原锡金王国国旗1975年,锡金王国通过全民公决,决定加入印度,成了印度的第22个邦。
长期以来,中国坚决反对印度并吞锡金,在中国外交部的网站上,锡金曾长期被标识为一个独立国家。
但是,时过境迁,2003年,在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期间,中方明确表示承认锡金属印。
中国为何在近三十年之后最终承认锡金属印?有些网友称,中国在2003年承认锡金属于印度是为了换取印度承认西藏属于中国,事实是否如此?回首并不遥远的历史,可以认为,中方最终承认锡金属印,是基于以下基本考虑:第一,锡金人民自己承认和拥护锡金属印。
多年来,印度不存在锡金人要求独立的问题,锡金属印已是一个不可改写的历史定局。
第二,长期以来,世界上仅中国一国明确表示不承认锡金属印,而所有其他国家或明确承认、或默认锡金属印的现实。
由此,锡金归属问题就成为中印间进一步改善关系的一大障碍。
第三,承认锡金属印并不损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早在189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藏印条约》,划定西藏与锡金的边界,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明确表示与锡金之间无领土纠纷,“中国和锡金的边界早已正式划定”。
第四,多年来,锡金牢牢地在印度掌控之下,中方打“锡金牌”着实无效。
因此,可以说,中方最终承认锡金属印,应是着眼于推进两国关系,而不是要换取什么。
西藏属于中国的问题早在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已经解决。
但是,在2003年瓦杰帕伊访华时发表的《中印联合宣言》中,印方明确表示:“印方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这无疑是中国对印外交的一个重要进展。
这是迄今为止印方在涉藏问题上做出的一个最为积极的表态。
而且,中方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也做得相当外交。
中国没有发表声明宣布承认锡金属印,而是通过签订扩大边贸备忘录的方式,婉转表达了中方立场的变化。
2003年的边贸备忘录第一条载明:印方同意在锡金邦的昌古设立边贸市场,中方同意在西藏自治区的仁青岗设立边贸市场。
镜像消逝的国度:锡金王室秘照编者按锡金(1642~1975),世袭君主国,古称哲孟雄(Dremojong)。
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曾是吐蕃王朝的一部分。
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
17世纪建立锡金王国,信仰藏传佛教噶举派。
从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侵入锡金开始,锡金王国一直受到英国和印度的入侵,一度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75年4月印度军队占领锡金,软禁王室。
在印度人主持的投票中,锡金人中97.5%的人支持并于印度。
不久,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锡金王室随后在美国纽约成立锡金流亡政府,直到2005年,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锡金为主权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了对锡金主权的承认,王室不再被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承认。
锡金作为一个国家正式从地图上消失了。
然而许多国人心中,仍然对锡金满怀某种亲切和同情。
在上期的“拾荒”中,我们一起领略了对锡金王国的最后影像纪录,本期的“镜像”,小编将这个喜马拉雅山地王国的风情与锡金王室曾经的风采呈现给各位,新奇也好,惋惜也罢,让人感叹唏嘘,是历史的性情~~1914年英国人出席了锡金国王色科朗加的登基仪式。
可惜国王只在位不到一年。
国王是前排中的那位。
色科朗加(Sidkeong Namgyal, —1914)锡金王国郎加王朝第十世国王。
杜托郎加国王的弟弟。
1914年2月11日继位,1914年12月5日因病去世。
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1935年锡金孩子玩弄火箭模型,锡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用火箭发射来传递邮件,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火箭邮政的国家之一1936年到1950年间锡金首都甘托克寺院中的武士装扮。
拍摄者:Hugh E. Richardson1940年左右锡金公主库库拉(又名白马次珍)在拉萨聚会,1940年她嫁给拉萨彭康家族的少爷公布次仁(后任江孜宗本行政长官)。
她的哥哥就是锡金末代国王。
1948年4月锡金公主白马雀西郎加站在锡金与西藏交界处拍照1950年八月, 王子巴登娶拉萨女子桑吉德西. 是拉萨贵族宇妥家的。
锡金被印度吞并前曾向全世界宣告加入中国1974年6月20日凌晨5时32分,锡金国家大会党向锡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议会不迟于当日中午12时进行表决。
这项修正案的主体内容,一是承认锡金国民议会议长和行政机构首脑由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担任;二是解散王室卫队,制订关于锡金主权问题的全民公投时间表。
如果此项提案获得通过,就意味着印度对锡金的占领,从法理上得到确认,并将为印度一贯主张的“印锡合并”扫清障碍。
这样的结果,是锡金左翼政党“民族党”及其支持者所不能接受的。
“民族党”的前身,是创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
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它的成员来自原锡金社会的各个阶层,以提斯塔河上游的城市贫民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土着贵族及原王室成员,甚至还有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部分不丹复国主义者。
联盟名称中的“雷布查”,是锡金纳穆加尔王朝建立前,当地土着居民的称谓。
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时代,锡金人民经常以“雷布查人”自称,借以表达对独立的向往。
1918年,英国当局承认锡金独立后,“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分裂为拥护那穆加尔国王的右派,和主张“共和制”的作派。
此后,两派彼此争论,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
右派与那穆加尔王室合作,组建“皇家统一党”;左派则吸收了部分青年激进分子,成立“民族党”。
“民族党”自建党之日起,对内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对外致力于废除以《中英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为主的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尤其反对英属印度当局对锡金内政的干涉。
在20世纪的前三十年,“民族党”的主张与亚洲殖民地国家要求国家独立的潮流相吻合,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1929年3月,“民族党”接受“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的邀请,参加于中国广州举行的“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大会”。
中国国民党作为此次大会的实际筹办者,向与会各方详细讲述了中国自推翻帝制以来的政治、军事形势,表达了中国致力于废除西方国家在华租界和领事裁判权的决心,同时阐明中国人民支持亚洲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谋求国家独立的正义行动。
会后,由中国国民党直接掌控的“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宣布,向与会各方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其中向以“民族党”为主体的锡金独立运动组织提供约合7万英镑的现金援助和制式枪械300余支。
这笔援助,成为锡金独立运动开展以来,获得的最大规模外援。
与会期间,“民族党”领导人拜访了国民政府负责亚洲事务的官员,现场观摩了中华革命军在冯水演武场的实弹演练,并专程花费一个月时间,走访了国民政府于1927年收回的汉口英租界。
“民族党”尤其对国民政府于上年发起的“改订新约”运动特别重视,鉴于英属印度当局在锡金保留了完整的治外法权和经济专属权,“民族党”急切可望在国内也发起同样的运动。
这次大会,对锡金“民族党”而言,是收获非凡的。
首先,它获得了急需的政治、经济、军事援助;第二,在初步了解了中国国民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后,“民族党”找到了可供参考的执政模版;第三,中国反帝制反列强的经历,深深吸引了“民族党”领导人,为其提供了鲜活的斗争经验;第四,以“民族党”为主体的锡金独立运动组织从此以中国为“信仰的母国”,将中国视为抗击殖民主义侵略的“伟大后援”,在心理上烙下深深的亲华烙印。
时间转到二战后,刚刚从英国人手中获得统治权的印度行政当局,急切地向锡金伸出魔爪。
从1947年两国签署《维持现状协定》,允许印度向锡金派驻专员起,印度几乎每年要求于锡金订立新条约,逐步索取锡金的政治、经济、军事主权。
19 50年,在由印度支持的“国家大会党”提请下,印锡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从法理上将锡金正式置于印度的保护国地位。
1968年,锡金甘托克及周边地区民众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废除《印锡合约》,维护国家主权。
由于印度军警的介入,游行活动转变为暴乱,蔓延至锡金全境。
在这次暴乱中,印度军警共击伤击毙锡金民众63200余人,逮捕主张国家独立的“激进分子”3327名,其中处死336名。
经此一役,锡金境内的激进独立团体几近覆灭。
流血的现实,也让国内主张武装暴动的组织开始转变行动方针,采取“合法斗争”。
“民族党”在这一大背景下,经选举进入锡金议会,与代表印度行政当局意志“国家大会党”分庭抗礼,利用议会平台,反对印度干涉,倡导国家独立。
1973年,挟第三次印巴战争胜利余威的印度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并宣布解散议会,地方军管。
“民族党”迅速召集8万余名支持者,在首都甘托克举行大规模绝食抗议,并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名义,致函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谴责印军的侵略行动,主张恢复锡金的“法制和秩序”。
在中、美、英、法等国的一致抗议下,特别是苏联为惩戒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一些列“不听话”举动,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军事占领“在道义上存在欠缺”,令印度陷入空前的国际孤立,不得不恢复锡金议会,允许各党派活动。
但同时,坚持军事占领,宣布这是“维护印度的国家利益”,决不妥协。
此后一年,“民族党”及其支持者与印度行政当局、“国家大会党”就结束军事占领,开展了不间断的对话与谈判,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974年4月起,印度行政当局在取得苏联“外交默认”的情况下,突然加紧对锡金的兼并程序。
在两个月内,组织庞大的法学顾问团,炮制了所谓《1974年宪章》,并授意锡金“国家大会党”提请锡金议会通过。
这份宪章,在法理上剥夺了锡金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低限度的自主权,事实上就是“印锡合并”的宣言。
“民族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该宪章的草案,并确认“国家大会党”将于同年6月20日提请议会讨论。
鉴于“国家大会党”在议会中享有简单多数席位,“民族党”认为,如果宪章在议会中被提请讨论,很有可能被表决通过,而“民族党”无力阻止。
因此,阻止该宪章被提交议会,就成为当务之急。
从1974年5月下旬开始,“民族党”领导层实行紧急动员,一方面,在锡金国内各主要城市,召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和社会中下层贫民,举行“反对殖民主义宪法”的示威运动,并紧急联络锡金各主要政治党派,谋求以政治联盟的手段抵制议会表决;另一方面,频繁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接触,并致函联合国秘书长与安理会,揭露印度企图兼并锡金的阴谋,请求国际干涉。
在“民族党”一连串救亡行动中,以谋求中国干涉最为积极。
2005年印度外交协会解密的资料显示,从1974年5月29日起,至当年6月20日止,短短23天时间内,“民族党”共向中国驻南亚各国和驻联合国外交机构、商务团体、民间团体发送请求“政治调停”和“武装干预”的电函149封,平均日均接近7封,这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在这149封求助电函中,最后一封的发出时间是1974年6月20日11时42分,也就是说,临近锡金议会表决通过《印锡合并》宪法修正案的最后20分钟,“民族党”仍将国际干涉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希望在最后时刻获得中国当局援助,挽救国家命运。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众所周知的大运动时期,在早些时候进行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就无力援助巴基斯坦,而坐视东巴被印军肢解。
此时,也同样无力援助锡金。
除此之外,中国早在1967年就宣布锡金“民族党”为“机会主义政党”和“民族主义政党”,将之摒弃在“国际革命政党与组织”的名单之外。
对于该党的函请,便愈加轻视。
综合各种原因,中国只发表了数次措辞强硬的谴责声明,并未提供实质性的政治军事援助。
在国际干涉希望破灭,国内抗议活动遭到印度军方的严厉镇压的情况下,1974年6月20日凌晨5时32分,“国家大会党”向锡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议会不迟于当日中午12时进行表决。
“民族党”在内忧外患的境遇中,不得不采取所谓“最后决策”:向锡金民众和国际媒体公布由“民族党”法律专家和爱国知识分子共同拟定的“加入中国决议案”,及其附案“行政合并暂行方案”,宣布正式“加入中国行政体系”,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在公布该议案的记者会上,“民族党”发言人进一步说明:加入中国,是国家被“印度殖民主义”逼迫到最后关头的抉择,是“免于锡金人民沦为南亚大陆二等公民”的最后一搏。
稍后,“民族党”公布了临时设计的“锡金行政区”区旗、区徽,并宣布中文与不丹语、尼泊尔语、雷布查语等并行,成为锡金的第十二种官方语言,同时成为继英语之后,第二种文书用语。
1974年6月20日1 1时52分,“民族党”在自己的党部大楼顶层,悬挂起五星红旗,同时致函世界各主要国家外交机构,宣布锡金一切外交事务,自当日起,交付中国负责。
中国的“锡金行政区”,在这一刻“成立”了。
此后,“民族党”宣布抵制议会关于“印锡合并”修正案的审议,进而宣布不承认锡金议会的合法性。
同时宣布成立“雷布查人民解放军”,号召锡金人民武装起来,让“印度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成立仅半个小时的“雷布查人民解放军”接管了甘托克警察局的武器存储仓,开始在首都街头构筑临时工事,准备抵抗印军即将发起的“武装入侵”。
同日12时20分,仅有“国家大会党”一党参加的锡金议会“审议并通过”了“印锡合并”宪法修正案。
12时35分,印度行政当局宣布,“完全尊重锡金人民的意愿”,希望锡金民众“抵制少数不法政党的威逼胁迫”,等候印军“消除动乱与流血”的军事行动。
13时15分,驻锡金印军接到印当局的指令,“坚决清剿恐怖组织”,“维护锡金安全与稳定”。
13时25分,印军在锡金全国13个地区,同时发起武装清剿行动,与“民族党”领导的“雷布查人民解放军”以及各支持国家独立的民间武装组织发生正面交火。
在主要战区首都甘托克,交火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于14时50分基本结束。
15时整,驻锡金印军宣布,完成对“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及其武装的清剿行动,首都及周边地区“处于平静中”。
在交火中,“民族党”领导层被俘33人,被击毙12人,其余15人逃亡。
据200 8年7月尼泊尔解密的外交资料显示,印军在锡金各主要城市、乡镇,击伤击毙“抵抗组织”成员5000余人,俘获并监禁33579人,缴获战略物资17吨。
同时,有113 5个锡金乡村被印军化为“隔离带”,其居民被强行迁移。
锡金人民的反抗斗争,直至今天,仍未止歇。
从1974年6月20日11时52分起,至同日13时止,由“民族党”宣布建立的“锡金行政区”仅存在了短短3个小时,就湮灭在印军的炮火之中。
今人回望那些面临亡国之难的锡金爱国者,回想那段血腥与硝烟的岁月,不免感怀万千,唏嘘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