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9.43 KB
- 文档页数:4
1.选择亲本材料:选择性状优良、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品种作为母本,和具有
互补性状、遗传背景丰富的品种作为父本。
这一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域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
2.花期调控:对于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杂交的关键在于确保父本和母本花期
同步。
通常,我们会通过调整播种时间、温度控制等方式,使父本先于母本几天抽穗开花,确保母本开花时,父本的花粉已经成熟且充足。
3.人工授粉:玉米的花粉寿命短暂,自然状态下授粉成功率不稳定,因此,进
行杂交时,我们需要在早晨(通常是花粉活性最高的时候)进行人工去雄和授粉。
去雄就是摘除母本的雄穗,然后用父本的雄穗对母本的雌穗进行授粉。
授粉完成后,要记得做好标记,方便后续跟踪记录。
4.田间管理:杂交后的植株与普通玉米一样,需要精心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
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杂交植株能顺利结籽。
同时,为了保持杂交后代的纯度,避免外来花粉干扰,我们还要设置隔离带或隔离区,通常要求与其他玉米品种至少相隔300米以上的距离。
5.收获与筛选种子:待玉米成熟后,我们将收获杂交植株的种子,并对其进行
严格的筛选,保留籽粒饱满、色泽正常、无病虫害的种子。
这些种子将在来年播种,进行后代的观察与鉴定,通过多代选择,选出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一、目的要求1.了解玉米雌雄花开花生物学特性;2.掌握玉米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
二、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早熟玉米自交系若干个,最好选用黄色和白色籽粒两类玉米材料2.实验用具大羊皮纸袋、小羊皮纸袋、回形针、纸牌、70%酒精棉球、剪刀、大头针、铅笔、橡皮。
三、内容说明1.玉米穗花器构造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1)雄穗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由主茎的生长锥分化而成,属圆锥花序。
雄穗主轴上生有侧枝,在主轴和侧枝上着生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一个有柄,位于上方,先开花;另一个无柄,位于下方,后开花。
每个小穗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
每朵花有内、外颖各一片,中间有雄蕊三枚,花药二室。
每个花药具有花粉粒约2500-3500粒,全穗约有2000万粒以上。
(2)雌穗雌穗由叶腋内的腋芽发育而成。
每一植株除了最上部的4-5个叶腋内不能产生腋芽外,其余各节的叶腋中均能产生腋芽。
但是一般品种在通常的栽培条件下,只有植株上部往下大约6-7节处的腋芽才能发育成1-2个果穗。
其余各节的腋芽在植株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就自行停止生长而消失,只留下一个很小的痕迹。
雌穗属于肉穗花序,其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
小穗无柄,基部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其中一朵可育,一朵退化,可孕小花有内外颖和雌蕊组成。
由于雌小穗成对着生,形成了玉米果穗上的粒行数都是偶数排列。
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抽出的花丝为柱头的延长物,各部分均可授粉。
2. 玉米开花习性在同一植株上,雄穗抽出时间一般比雌穗早2-4天,具有雄花先熟的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抽穗后2-5天开始散粉。
雌穗吐丝一般要比雄穗开花迟3-5天,干旱情况下可延迟7-8天。
因此,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雄穗一般是主轴上中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两端依次开放,侧枝的开花是自上而下。
开花盛期是在开花后2-5天,其中60%的花朵是集中在开花后的3-4天,此时是采集花粉的最佳时期。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育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素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杂交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人工杂交法,将不同品种的小麦、水稻、玉米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种。
(3)结果与分析:观察杂交种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杂交种的遗传特性。
2. 实验二:诱变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射线照射法,对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进行处理,诱发基因突变。
(3)结果与分析:观察诱变后的种子生长情况,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
3. 实验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中的特定基因。
(3)结果与分析:分析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的相关性,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
4. 实验四:品质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品质分析仪器,检测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的品质指标。
(3)结果与分析:分析品质指标与产量、抗病性等性状的关系,筛选出具有优良品质的种子。
5. 实验五:抗病育种(1)材料: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
(2)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法,对小麦、水稻、玉米等种子进行抗病性测定。
(3)结果与分析:分析抗病性与产量、品质等性状的关系,筛选出具有优良抗病性的种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杂交育种,获得了一代杂交种,其生长发育状况良好,遗传特性稳定。
2. 实验二: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出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为后续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
3. 实验三:采用分子标记技术,成功筛选出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4. 实验四:通过品质分析,筛选出了一批具有优良品质的种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种子资源。
5. 实验五:通过抗病性测定,筛选出了一批具有优良抗病性的种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抗病品种。
第1篇一、实验背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发展,杂交玉米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杂交玉米的实验研究,探讨杂交技术在玉米遗传性状方面的表现差异,为玉米种植中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玉米自交与杂交技术在遗传性状方面的表现差异。
2. 探讨玉米种植中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的优缺点。
3. 为玉米育种和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玉米品种,分别进行自交和杂交实验。
2. 实验方法:(1)自交实验:将两个品种分别自交,观察并记录其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2)杂交实验:将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观察并记录其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交实验结果与分析自交实验中,两个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表现如下:品种A:生长旺盛,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品种B:生长一般,产量较低,品质较差。
2. 杂交实验结果与分析杂交实验中,两个品种的杂交后代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表现如下:杂交一代(F1):生长旺盛,产量显著提高,品质较优。
杂交二代(F2):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表现不稳定,部分性状优于亲本,部分性状劣于亲本。
五、实验结论1. 杂交技术在玉米遗传性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自交技术在玉米遗传性状方面表现一般,产量和品质相对较低。
3. 在玉米种植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实验讨论1. 杂交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杂交后代的表现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应选择优良亲本进行杂交。
2. 自交技术虽然产量和品质相对较低,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自交系培育、遗传多样性研究等,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种植目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实验五玉米重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测定一、目的要求理解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在作物育种中的意义。
结合育种实践,通过对产量、穗长、穗粗、穗重、百粒重等性状配合里的测定,掌握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计算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1.实验材料:4个测验种A、B、C、D与4个待测系(E、F、G、H)组配的16个玉米杂交组合。
2.实验用具:长米尺、小尺子、游标卡尺、天平、台秤、尼龙网袋、铅笔、标牌等。
三、实验内容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更强的杂种优势的过程,而杂种优势的产生取决于双亲的配合力,因此,配合力是评价一个自交系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对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是玉米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配合力是指自交系杂交后产生杂种优势的能力,是通过它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均值)多杂交后代中的平均表现,反应自交系有利基因位点的加性效应;特殊配合力是指自交系在某个杂交组合中的表现,反应自交系的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作用、上位性作用)。
可据配合力的大小来选择自交系。
一个优良的自交系必须有高的一般配合力。
配合力的测定常用顶交法、NCⅡ法和骨干系测定法。
骨干系测定法首先选用3~5个优良自交系(骨干系)作为测验种,分别和一批自交系测交,得到几组测交组合,对测交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产量或其他性状,按测验种×待测系列成两向表,按下述方法计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注:X..——所有测交组合的平均值;Xi.——第i个待测系所配各个测交组合在不同重复的总均值;X.j——第j个测验种所配各个测交组合在不同重复的总均值;Xij——第i个待测系与第j个测验种所配组合在不同重复的均值。
一般配合力效应 gi.= Xi.- X..g .j = Xj.- X..特殊配合力效应 sij = Xij- X..- gi.- g.j四、实验步骤1.方法每2人一组,调查4个测验种A、B、C、D与4个待测系(E、F、G、H)组配的16个玉米杂交组合植株的相关性状并记录。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玉米杂交技术在遗传性状方面的表现差异,并探讨在玉米种植中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时的优缺点。
通过实验,了解玉米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玉米杂交种(A、B品种)- 玉米自交种(C品种)- 雌雄花蕊剪子- 镜子- 容器- 记录本2. 实验工具:- 温室- 恒温箱- 光照设备- 移栽工具三、实验方法1. 实验步骤:(1)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玉米杂交种(A、B品种)和自交种(C品种)作为实验材料。
(2)在温室或恒温箱内,分别种植A、B、C品种的玉米幼苗,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3)当玉米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去雄处理。
具体操作如下:a. 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玉米杂交种(A、B品种)的雄花,用剪子将其全部剪除,只留下雌花。
b. 选取玉米自交种(C品种)的雌花,用剪子将其全部剪除,只留下雄花。
c. 将A品种的雄蕊轻轻插入B品种的雌蕊中,进行授粉。
(4)将授粉后的玉米植株移栽到实验田中,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5)观察记录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花穗长度等指标。
2. 数据处理:(1)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在株高、叶片数、花穗长度等指标上的差异。
(2)分析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种的遗传性状表现,探讨自交和杂交技术的优缺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在株高方面,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平均株高分别为1.8m、1.7m、1.6m。
(2)在叶片数方面,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平均叶片数分别为18片、17片、16片。
(3)在花穗长度方面,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平均花穗长度分别为25cm、24cm、23cm。
2. 分析:(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在株高、叶片数、花穗长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这表明玉米杂交技术在遗传性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实验五⽟⽶的⾃交和杂交技术实验五⽟⽶的⾃交和杂交技术班级:农学10-4 姓名:曹跃强学号:20100359⼀、实验⽬的观察⽟⽶的开花习性与花器构造,了解其杂交制种技术,并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的⾃交和杂交技术。
⼆、实验材料1.材料四川农业⼤学青圃园试验基地的⽟⽶⾃交系繁殖区和杂交制种区不同的⽟⽶品种2.仪器⽤具⽪尺、钢卷尺⼤硫酸纸袋35cm×20cm、⼩硫酸纸袋6cm×12cm、剪⼑、回形针、绵纱线、塑料牌、铅笔等。
3.药品试剂70%酒精三、⽅法步骤(⼀)⾃交技术1.选株当雌穗膨⼤从叶腋中露出尚未吐丝时选择具有亲本典型性状健壮⽆病⾍害的优良单株。
2.雌穗套袋先将雌穗苞叶顶端剪去2-3cm,然后⽤硫酸纸袋套上雌穗,⽤回形针将袋⼝夹牢。
3.剪花丝如套袋的雌穗已有花丝伸出,则在下午取下雌穗上所套的纸袋⽤经酒精擦过的剪⼑将雌穗已吐出的花丝剪齐,留下长约2cm再套回纸袋待第⼆天上午授粉。
4.雄穗套袋在剪花丝的当天下午,⽤⼤硫酸纸袋将同株的雄穗套住,并使雄穗在纸袋内⾃然平展,再将袋⼝对称折叠,⽤回形针卡穗轴基部固定。
5.授粉雄穗套袋后的第2天上午,在露⽔⼲后的盛花期进⾏。
在每次去雄和授粉前⽤酒精擦剪⼑和⼿,以杀死所蘸花粉。
采粉——⽤左⼿轻轻弯下套袋的雄穗,右⼿轻拍纸袋,使花粉抖落于纸袋内,⼩⼼取下纸袋,折紧袋⼝略作向下倾斜,轻拍纸袋使花粉集中在袋⼝⼀⾓。
授粉——取下套在雌蕊上的纸袋,将采集的花粉均匀地散在花丝上,随即套上雌花纸袋,⽤回形针夹牢封紧袋⼝。
授粉时动作要快,切忌触动周围植株和⽤⼿接触花丝。
如果花丝过长,可⽤浸过酒精的剪⼑剪成6cm左右即可。
⼀株⾃交完毕,下⼀株⾃交以前要⽤70%的酒精擦⼿,杀死落在⼿上的花粉。
6.挂牌登记授粉后在果穗所在节位挂上塑料牌,⽤铅笔注明材料代号或名称、⾃交符号、授粉⽇期和操作者姓名,并在⼯作本上作好记录。
也可挂线作标记。
7.管理授粉后果穗伸长膨⼤,为防⽌果穗把纸袋顶破或掉落,要及时松动或重新固定好纸袋。
《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实验指导(适用专业:农学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目录前言 (1)实验一育种材料的播前准备工作 (2)实验二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7)实验三小麦面筋含量及蛋白质含量测定 (10)实验四面粉沉降值的测定 (13)实验五水稻杂交技术 (15)实验六小麦杂交技术 (18)实验七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21)实验八大豆有性杂交技术 (24)实验九小麦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 (27)实验十玉米育种材料的室内考种 (30)实验十一水稻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 (32)实验十二大豆育种材料的室内考种 (34)实验十三农作物育种试验场圃的观摩 (38)前言目的: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用育种的各种理论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实际育种能力、加深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了解我国当前作物育种的育种方法;并通过代表育种程序中的几个关键性实验,对目前作物育种理论及实践知识更进一步扎实的掌握,为将来培养遗传育种专业的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内容:以黑龙江省农作物育种程序各个环节为主,兼顾小麦一些品质性状的分析。
方法:室内实验以室内考种及品质分析为主。
田间则以田间育种实践环节、田间调查及各育种场圃的观摩为主,从而丰富课堂讲授及室内实验的知识。
室内实验按照教材中各项目内容的具体要求进行。
田间实验有些临时布置的综合性大实验内容,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
用具:镐头、纸袋、电子称、量筒、震荡器、塑料盆、米尺、面粉、移液管、吸尔球、各个作物的室内考种材料、游标卡尺、电子天平、标签、烘箱、硫酸纸等。
学生自备报告纸、铅笔等。
作业:由指导教师在每次实验时具体布置。
实验一育种材料的播前准备工作播前准备工作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种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每一个年度育种工作的开始,也是承上启下确保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作物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内容多,既有室内准备,又有田间实施,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差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玉米杂交的基本操作过程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和丰收性能得益于杂交育种技术。
玉米杂交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将两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交配,产生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下面将介绍玉米杂交的基本操作过程。
选择优良品种。
在进行玉米杂交之前,需要从大量的玉米品种中选择具有不同特性的优良品种,如抗病性、耐旱性、高产性等。
这些品种将作为亲本(父本和母本)参与杂交。
确定杂交组合。
根据所需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
一般来说,选择两个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进行杂交,以获得更好的遗传优势。
然后,进行花粉的收集。
在玉米杂交中,父本是提供花粉的一方,因此需要及时收集父本植株的花粉。
收集花粉的方法可以使用人工授粉,将花粉采集到容器中。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保持花粉的纯度和活力。
接着,进行授粉。
将收集到的花粉均匀地撒在母本植株的雌穗上。
为了保证授粉的成功,需要注意授粉的时机和方法。
一般来说,选择母本植株的雌穗在柱头尚未伸出的时候进行授粉。
随后,进行结实观察。
授粉后,需要观察结实情况。
一般来说,经过授粉后的一段时间,如果授粉成功,雌穗会逐渐膨大,并形成玉米果实。
如果授粉失败,雌穗会逐渐枯萎。
进行新品种的筛选。
在结实观察之后,需要对新品种进行筛选。
根据事先设定的选择标准,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玉米植株作为新品种的代表。
这一步骤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进行长期观察,并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的基本操作过程,可以实现玉米杂交育种的目标。
玉米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同时,玉米杂交育种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杂交育种流程以下是玉米杂交育种的一般流程:前期准备阶段:1.确定育种目标明确所要培育的玉米品种在产量、品质(如含油量、淀粉含量等)、抗性(如抗病虫害、抗倒伏、耐旱耐涝等)、生育期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2.收集种质资源从现有玉米品种、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以及其他育种机构等广泛收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如高产、优质、特殊抗性等)的种质资源。
自交系选育阶段:1.选择基础材料从种质资源中挑选出符合一定目标性状的材料作为基础材料。
2.多代自交选择第一年:将基础材料种植成小区,开花时选若干优良单株进行套袋自交。
收获前选株,收获后选穗,对入选果穗分别处理、编号、保存备用。
所得种子即为自交一代(S1)。
第二年-后续几年:将上年选留的自交系果穗,在隔离地块播种(每个果穗种一行,每行30-50株)。
生育期间进行鉴定,开花时在优系内选株再自交,收获前株选,收获后穗选,当选的果穗分别编号保存,得到自交二代(S2)种子等。
如此反复进行,经过4-5代甚至更多代的自交选择,直到自交果穗的后代(系)在苗色、叶型、株高、穗位及开花期等性状已整齐一致时,便初步育成一个稳定的自交系。
配合力测定阶段:一般配合力测定1.多用顶交法,即用一个品种或杂交种作测验种,以被测自交系作母本与测验种进行测交,在母本上所收种子即为测交种(杂种)。
下一年进行测交种产量等鉴定,决选出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2.特殊配合力测定多采用轮交法,即将被测自交系彼此相互杂交,根据测交产比试验结果,选出特殊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杂交组合配制阶段:1.确定杂交组合根据配合力测定结果,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较高的自交系进行杂交组合配制。
2.杂交制种(1)隔离设置空间隔离:周围一定距离(如500米)内不种植其他玉米品种。
时间隔离:与其他玉米的播种期错开一定时间(春播错开30-40天以上,秋播错开20-30天)。
高秆作物隔离:在隔离区四周种植高秆作物(如甘蔗、高粱等,宽度50米以上)。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程编号:0311038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课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0 课程总学分:2.5应开实验学期:第3学年第5~6学期适应专业:草业科学、林学先修课程:草坪学、牧草草坪种子学、牧草草坪栽培大纲主撰人:王成章大纲审核人:张金钟张书松一、实验课程简介《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是草业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0,学分2.5,实验学时为20。
该门课程是在前期学习了草业科学所必备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之后,所必修的专业课。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实验课任务是辅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课的理解,掌握一些必备的牧草与饲料作物、草坪草育种实践技术,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实验课学习,促使学生巩固对牧草与草坪草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其解决一些基本育种实践问题的技能。
该实验课程要求学生领悟《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育种的组织实施工作,掌握相应的育种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具备一些必备的牧草与草坪育种实践技能。
三、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0311038+01 育种试验的设计及播种 2 必做综设性10311038+02 牧草与草坪草开花习性的观察 2 必做基础性10311038+03 花粉的生活力测定 2 必做基础性10311038+04 豆科牧草的有性杂交技术 2 必做基础性30311038+05 玉米自交及杂交技术 2 必做基础性30311038+06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2 必做基础性30311038+07 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2 必做综设性10311038+08 牧草与草坪草的田间选择 2 必做综设性10311038+09 一年生精饲料作物的室内考种 2 必做综设性10311038+10 牧草与草坪草抗逆性鉴定 2 必做基础性3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验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以老师示范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以学生操作为主。
第五章基因的传递规律课时1基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流程辨析与交配方式有关的概念及其应用杂交概念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应用①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于一体,获得新品种;②通过后代性状比,判断显隐性自交概念同一个体或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应用①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②用于植物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测交概念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应用①测定F1的基因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②高等动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正交和反交概念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概念,若正交为♂A(性状)×♀B(性状),则反交为♂B(性状)×♀A(性状),反之亦然应用①常用于判断待测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②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回交概念杂种子一代与两个亲本中的任一个进行交配应用①与隐性亲本回交,检测子一代基因型;②在育种中,加强杂种个体的某一亲本的性状表现自由 交配 概念又称随机交配,指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进行交配 应用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19]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20]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21]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实验注意问题:①要[22]随机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摇匀;②重复的次数要足够多。
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必须相等。
(3)结果与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DD:Dd:dd≈[23]1:2:1,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24]3:1。
基础自测1.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2.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属于观察现象阶段。
实验五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班级:农学10-4 姓名:曹跃强学号:20100359
一、实验目的
观察玉米的开花习性与花器构造,了解其杂交制种技术,并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二、实验材料
1.材料
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基地的玉米自交系繁殖区和杂交制种区不同的玉米品种
2.仪器用具
皮尺、钢卷尺大硫酸纸袋35cm×20cm、小硫酸纸袋6cm×12cm、剪刀、回形针、绵纱线、塑料牌、铅笔等。
3.药品试剂70%酒精
三、方法步骤
(一)自交技术
1.选株
当雌穗膨大从叶腋中露出尚未吐丝时选择具有亲本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
2.雌穗套袋
先将雌穗苞叶顶端剪去2-3cm,然后用硫酸纸袋套上雌穗,用回形针将袋口夹牢。
3.剪花丝
如套袋的雌穗已有花丝伸出,则在下午取下雌穗上所套的纸袋用经酒精擦过的剪刀将雌穗已吐出的花丝剪齐,留下长约2cm再套回纸袋待第二天上午授粉。
4.雄穗套袋
在剪花丝的当天下午,用大硫酸纸袋将同株的雄穗套住,并使雄穗在纸袋内自然平展,再将袋口对称折叠,用回形针卡穗轴基部固定。
5.授粉
雄穗套袋后的第2天上午,在露水干后的盛花期进行。
在每次去雄和授粉前用酒精擦剪刀和手,以杀死所蘸花粉。
采粉——用左手轻轻弯下套袋的雄穗,右手轻拍纸袋,使花粉抖落于纸袋内,小心取下纸袋,折紧袋口略作向下倾斜,轻拍纸袋使花粉集中在袋口一角。
授粉——取下套在雌蕊上的纸袋,将采集的花粉均匀地散在花丝上,随即套上雌花纸袋,用回形针夹牢封紧袋口。
授粉时动作要快,切忌触动周围植株和用手接触花丝。
如果花丝过长,可用浸过酒精的剪刀剪成6cm左右即可。
一株自交完毕,下一株自交以前要用70%的酒精擦手,杀死落在手上的花粉。
6.挂牌登记
授粉后在果穗所在节位挂上塑料牌,用铅笔注明材料代号或名称、自交符号、授粉日期和操作者姓名,并在工作本上作好记录。
也可挂线作标记。
7.管理
授粉后果穗伸长膨大,为防止果穗把纸袋顶破或掉落,要及时松动或重新固定好纸袋。
在授粉后1周内,花丝未全部枯萎前,要经常检查雌穗上的纸袋有无破裂或掉落,凡是花丝枯萎前纸袋已破裂或掉落的果穗应予以淘汰。
8.收获保存
自交的果穗成熟后应及时收获。
将塑料牌与果穗系在一起,晒干后分别脱粒装入种子袋中塑料牌装入袋内,袋外写明材料代号或名称,并妥善保存,以供下季种植。
(二)杂交技术
玉米杂交育种中有关杂交工作中的套袋、授粉、管理等步骤与自交技术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自交是同株雌雄穗套袋授粉,而杂交所套的雌穗是母本雄穗则取自父本的另一个自交系(品种)。
授粉后,塑料牌上则应写明杂交组合代号或名称。
四、实验结果
在玉米试验地里选取代表性玉米10穗和自交杂交试验的两穗玉米,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写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姓名、作物名称、品种、收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风干。
果穗风干后,分别称重,结果如下:
选取的10苞玉米的穗粒重依次为:252g、268g、274g、243g、230g、276g、216g、205g、268g、214g。
取平均值可得:
(252+268+274g+243g+230g+276g+216g+205g+268g+214)/10=244.6g
五、分析与讨论
1.从实验结果可计算出自交和杂交玉米的相对误差:
杂交玉米相对误差:(244.6-232)/246.6 x 100%=5.11%
自交玉米相对误差:(244.6-184)/246.6 x 100%=24.57%
由以上数据可知,自交玉米相对误差较大,穗粒重较低,而杂交玉米的相对误差较小,结实率和穗粒重较高,试验较为成功。
2.试验应选取尚未吐丝的雌穗,且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授粉时动作要快,切忌触动周围植株和用手接触花丝。
3.授粉后果穗伸长膨大,为防止果穗把纸袋顶破或掉落,要及时松动或重新固定好纸袋。
在授粉后一周内,花丝未全部枯萎前,要经常检查雌穗上的纸袋有无破裂或掉落,凡是花丝枯萎前纸袋已破裂或掉落的果穗应予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