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5
一、玉米自交系的概念玉米自交系是指从一个玉米单株,连续自交多代,最终选择出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称为自交系。
利用育成的优良自交系相互间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交种(F1)表现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其生活力明显提高,比一般品种增产20%—30%。
玉米自交系是培育优良杂交种的基础材料,选用自交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杂交种的增产效果以及品质的改良。
二、自交系的选育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可来自玉米品种、或各类杂交种。
做法是:第一年把用作选育自交系的材料种植于小区内,每一材料约种100株,开花时,选10—20株优良单株套袋自交,收获前选株,收获后选穗,把不合格的淘汰,把入选果穗分别处理、编号、保存备用。
所得种子即为自交一代,用S1表示,供下年选育用。
第二年,将上年选留的自交系果穗,在同一块地里播种,每个果穗种一行,每行30—50株。
通常每一个果穗后代称为一个系,由S1种子长出的植株获得S1种子,S1代会出现分离及生长衰退现象。
在生育期间要进行鉴定,开花时在优系内选株再自交,收获前进行株选,收获后再穗选,当选的果穗分别编号保存,即为自交二代(S2)种子。
如此反复进行,经过4—5代的自交选择,直到自交果穗的后代(系)在苗色、叶型、株高、穗位及开花期等性状已整齐一致时,便成为一个自交系。
三、自交系配合力测定要获得一个优良而稳定的自交系,必须进行配合力的测定,因为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是选配高产杂交组合的基础。
测定的方法,一般先测定一般配合力,多用顶交法,即用一个品种或杂交种作测验种,以被测自交系作母本与测验种进行测交,在母本上所收种子即为测交种(杂种)。
下一年进行测交种产量鉴定,最后决选出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再将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进行特殊配合力测定,多采用轮交法,即将被测自交系彼此相互杂交,根据测交产比试验结果,选出特殊配合力的自交系。
四、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配经过配合力测定后,就可选用配合力高的自交系,配制各种类型的杂交种(图2-1)。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操作规程为了使玉米杂交制种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之目的,特制定玉米杂交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点应选择有制种条件、组织能力强、讲信用的单位建立制种基地,并保持相对稳定。
制种地块要土质肥沃疏松、旱涝保收,尽可能集中连片。
二、隔离1(隔离以安全有效为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空间隔离:制种田距同类作物不小于300米;甜、糯玉米和白玉米在400米以上。
高秆作物隔离:选择适当高秆作物(如高粱等)做为隔离物,制种田与同类作物间该隔离物不得少于200行。
同时必须保证玉米授粉期隔离物高度超过制种田双亲1米以上。
自然屏障隔离:利用村庄、树林、高山等作为隔离。
要结合地形、地势、风向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制种田的隔离效果。
2(严禁在隔离区(包括房前、屋后、院内、池埂等)内种植玉米。
3(制种田附近2500米范围内严禁放蜂。
4(严禁计划外制种,一经发现要全部割除。
三、播种前准备1(精细整地,耙压保墒。
2(施足基肥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左右,施二铵5—7公斤做底肥;地膜覆盖时亩施二胺10公斤,尿素10—15公斤做底肥,不提倡施种肥,以防烧苗。
3(地膜覆盖(指春播)要求覆膜的组合,一定要在4月10日前完成,以利于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苗发育。
4(播前晒种2—3天,挑出秕、坏、霉、杂粒。
5(药剂拌种没有进行包衣处理的种子,在播种前可用50,辛硫磷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种子药和水比例萤1:50:500,用速保利拌种防治黑穗病,随拌随播,严禁过夜。
四、播种方法1(常规种植行距为0(45米,株距可根据品种不同而定。
2(父母本行比为1:4—6(视具体组合而定)。
3(父本种植采取分期播种的方法,以提高授粉结实率(以上三点详见播种技术要点)。
4(包衣种子播种时要特别注意人、畜安全。
5(播种时间:根据品种生育期及气候条件适时早播,春播以地温稳定通过8为最佳播种时期。
提倡用座水保墒、机械播种以利全苗。
6(播后剩余包衣、拌药的种子要深埋。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杂交玉米是一种通过人工杂交培育的玉米品种,其具有很高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制种是杂交玉米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将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出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1. 种质选育:杂交玉米制种的第一步是选择高质量的种质。
应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作为亲本,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2. 配种方式:采用正确的配种方式是制种的关键。
通常采用的是自交不纯系法和单交法。
自交不纯系法是指在自交的过程中逐步去除不良的自交后代,得到自交系。
单交法是指将优良的母本和父本杂交,得到的杂交种子再用于下一轮的杂交。
3. 适时播种:杂交玉米制种的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生长周期来确定。
通常在春季播种,要控制好播种量和密度,以确保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4.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萌发率和生长速度。
处理方式有浸种、热水处理、冷水处理等。
5. 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是保证杂交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播种后,应适时施肥、灌溉、除草和松土等,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6. 病虫害防治:杂交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选用安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7. 收获和储存:杂交玉米的收获时间取决于种植时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
在收获后,应及时对玉米进行储存,以保证其品质和营养成分不受损失。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种质选育、配种方式、适时播种、种子处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储存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才能够培育出高质量的杂交玉米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一、目的要求1.了解玉米雌雄花开花生物学特性;2.掌握玉米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
二、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早熟玉米自交系若干个,最好选用黄色和白色籽粒两类玉米材料2.实验用具大羊皮纸袋、小羊皮纸袋、回形针、纸牌、70%酒精棉球、剪刀、大头针、铅笔、橡皮。
三、内容说明1.玉米穗花器构造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1)雄穗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由主茎的生长锥分化而成,属圆锥花序。
雄穗主轴上生有侧枝,在主轴和侧枝上着生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一个有柄,位于上方,先开花;另一个无柄,位于下方,后开花。
每个小穗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
每朵花有内、外颖各一片,中间有雄蕊三枚,花药二室。
每个花药具有花粉粒约2500-3500粒,全穗约有2000万粒以上。
(2)雌穗雌穗由叶腋内的腋芽发育而成。
每一植株除了最上部的4-5个叶腋内不能产生腋芽外,其余各节的叶腋中均能产生腋芽。
但是一般品种在通常的栽培条件下,只有植株上部往下大约6-7节处的腋芽才能发育成1-2个果穗。
其余各节的腋芽在植株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就自行停止生长而消失,只留下一个很小的痕迹。
雌穗属于肉穗花序,其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
小穗无柄,基部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其中一朵可育,一朵退化,可孕小花有内外颖和雌蕊组成。
由于雌小穗成对着生,形成了玉米果穗上的粒行数都是偶数排列。
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抽出的花丝为柱头的延长物,各部分均可授粉。
2. 玉米开花习性在同一植株上,雄穗抽出时间一般比雌穗早2-4天,具有雄花先熟的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抽穗后2-5天开始散粉。
雌穗吐丝一般要比雄穗开花迟3-5天,干旱情况下可延迟7-8天。
因此,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雄穗一般是主轴上中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两端依次开放,侧枝的开花是自上而下。
开花盛期是在开花后2-5天,其中60%的花朵是集中在开花后的3-4天,此时是采集花粉的最佳时期。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操作规程为了使玉米杂交制种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之目的,特制定玉米杂交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点应选择有制种条件、组织能力强、讲信用的单位建立制种基地,并保持相对稳定。
制种地块要土质肥沃疏松、旱涝保收,尽可能集中连片。
二、隔离1.隔离以安全有效为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①空间隔离:制种田距同类作物不小于300米;甜、糯玉米和白玉米在400米以上。
②高秆作物隔离:选择适当高秆作物(如高粱等)做为隔离物,制种田与同类作物间该隔离物不得少于200行。
同时必须保证玉米授粉期隔离物高度超过制种田双亲1米以上。
③自然屏障隔离:利用村庄、树林、高山等作为隔离。
要结合地形、地势、风向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制种田的隔离效果。
2.严禁在隔离区(包括房前、屋后、院内、池埂等)内种植玉米。
3.制种田附近2500米范围内严禁放蜂。
4.严禁计划外制种,一经发现要全部割除。
三、播种前准备1.精细整地,耙压保墒。
2.施足基肥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左右,施二铵5—7公斤做底肥;地膜覆盖时亩施二胺10公斤,尿素10—15公斤做底肥,不提倡施种肥,以防烧苗。
3.地膜覆盖(指春播)要求覆膜的组合,一定要在4月10日前完成,以利于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苗发育。
4.播前晒种2—3天,挑出秕、坏、霉、杂粒。
5.药剂拌种没有进行包衣处理的种子,在播种前可用50%辛硫磷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种子药和水比例萤1:50:500,用速保利拌种防治黑穗病,随拌随播,严禁过夜。
四、播种方法1.常规种植行距为0.45米,株距可根据品种不同而定。
2.父母本行比为l:4—6 (视具体组合而定)。
3.父本种植采取分期播种的方法,以提高授粉结实率(以上三点详见播种技术要点)。
4.包衣种子播种时要特别注意人、畜安全。
5.播种时间:根据品种生育期及气候条件适时早播,春播以地温稳定通过8℃为最佳播种时期。
提倡用座水保墒、机械播种以利全苗。
6.播后剩余包衣、拌药的种子要深埋。
杂交玉米的自交系和品种介绍当前农业生产上采用的玉米杂交种主要有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顶交种以及品种间杂交种,等等。
这里把杂交玉米的自交系和品种一并作简略介绍。
(一)玉米的自交种用人工套袋方法,使同一株的雄花和雌花授粉,称为自交。
通过4-5代自交,从中选出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株(穗),就称为自交系。
玉米自交后生长势和生产力都显著降低,如植株变矮,果穗变小,产量降低。
自交系是选配杂种优势更大的杂交种所必需的亲本材料。
为了充分发挥玉米的杂种优势,必须选用纯度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杂种优势大、性状整齐一致的杂交种。
(二)玉米的土品种又称地方品种,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化和自然选择下逐渐形成的。
地方品种是一个遗传性比较复杂的群体,抗病性和抗旱力较强,适用性较广,果穗粗,籽粒大,千粒重高,稳产性好。
优良地方品种也是育种的宝贵原始材料。
(三)玉米的单交种单交种是两个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植株整齐,生长健壮,杂种优势大。
因此,增产潜力也最大,一般比普通品种增产25%-30%,是当前生产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类型。
(四)玉米的三交种三交种是一个单杂交种和一个自交系相杂交生产的杂交种。
通常以单交种作母本,自交系作父本。
三交种的整齐度和丰产性比不上单交种,但它的适应性较强,制种田产量也比单交种高。
(五)玉米的双交种双交种是用两个单交种相互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整齐度不如单交种,杂交优势亦较小,但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种增产20%左右。
由于双交种具有制种田产量高、种子成本较低的优点,至今在一些地区仍种植有一定面积。
(六)玉米的顶交科又称玉米品种和自交系间杂交种。
它是用一个玉米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因为在测定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时,常用一个玉米品种作测验与自交系杂交,依其杂交种的产量测定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
因此,顶交种也称测交种。
(七)品种间杂交种用两个玉米品种相互杂交而成。
杂交后一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
通常采用高产的硬粒型玉米和马齿型玉米品种杂交。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要想搞好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管理操作规程,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
1制种基地的杂交种的生产规程1.2亲本自交系的准备1.3用以配制杂交种的自交系称作自交系良种,是由自交系原种繁殖而来。
其纯度不低于99%。
1.4用以繁殖自交系良种的自交系称作原种,是由育种家种子繁殖而来,其纯度不低于99.9%。
1.5用于繁殖自交系原种的种子称作育种家种子。
其典型性状高度一致,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的一批自交系种子,是生产用的最基础的种子,其纯度应在100%。
1.6定点生产用杂交种的配制,应选择适宜单位,建立制种基地,并保持相对稳定。
1.7隔离区的选择制种田应当土地肥沃,旱涝保收;与其他玉米花粉源至少隔离300m以上,采用时间隔离时,春播错期应在40天以上,夏播应错期30天以上。
隔离区选择应尽量集中连片。
1.8有一套好的领导班子:基地领导班子必须是一个团结的整体,要有综合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全体制种农户及时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规程进行管理。
工作扎实,能落实到实处。
1.9隔离、生产条件好:自然隔离条件好,按照制种要求,制种区四周300m内不准种植其它玉米。
制种区自然气候能够满足所制组合所需,要求集中连片,土壤肥力高,灌溉方便。
2.0实行预约合同生产:通过对基地村的考察测评,认为可以作为制种基地时,种子部门要与基地村委会、村委会与制种农户,层层签定生产合同,要建立两极合同制度,分别载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2播前准备2.1种子处理:播前对精选的亲本种子进行质量复检,并对亲本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防治病虫害。
2.2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因亲本种子顶土能力弱,要求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施肥要求:一般亩施过磷酸钙50kg、碳酸氢铵25k或氮磷复合肥15kg,农家肥1500kg做底肥。
2.3制种技术方案的制定:播种前必须按照所制品种制定严格的技术方案,明确父母本比例、播期、种植方式、密度等要点。
第1篇一、实验背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发展,杂交玉米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杂交玉米的实验研究,探讨杂交技术在玉米遗传性状方面的表现差异,为玉米种植中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玉米自交与杂交技术在遗传性状方面的表现差异。
2. 探讨玉米种植中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的优缺点。
3. 为玉米育种和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玉米品种,分别进行自交和杂交实验。
2. 实验方法:(1)自交实验:将两个品种分别自交,观察并记录其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2)杂交实验:将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观察并记录其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交实验结果与分析自交实验中,两个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表现如下:品种A:生长旺盛,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品种B:生长一般,产量较低,品质较差。
2. 杂交实验结果与分析杂交实验中,两个品种的杂交后代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表现如下:杂交一代(F1):生长旺盛,产量显著提高,品质较优。
杂交二代(F2):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表现不稳定,部分性状优于亲本,部分性状劣于亲本。
五、实验结论1. 杂交技术在玉米遗传性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自交技术在玉米遗传性状方面表现一般,产量和品质相对较低。
3. 在玉米种植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实验讨论1. 杂交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杂交后代的表现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应选择优良亲本进行杂交。
2. 自交技术虽然产量和品质相对较低,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自交系培育、遗传多样性研究等,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种植目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玉米杂交技术在遗传性状方面的表现差异,并探讨在玉米种植中选择自交或杂交技术时的优缺点。
通过实验,了解玉米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玉米杂交种(A、B品种)- 玉米自交种(C品种)- 雌雄花蕊剪子- 镜子- 容器- 记录本2. 实验工具:- 温室- 恒温箱- 光照设备- 移栽工具三、实验方法1. 实验步骤:(1)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玉米杂交种(A、B品种)和自交种(C品种)作为实验材料。
(2)在温室或恒温箱内,分别种植A、B、C品种的玉米幼苗,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3)当玉米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去雄处理。
具体操作如下:a. 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玉米杂交种(A、B品种)的雄花,用剪子将其全部剪除,只留下雌花。
b. 选取玉米自交种(C品种)的雌花,用剪子将其全部剪除,只留下雄花。
c. 将A品种的雄蕊轻轻插入B品种的雌蕊中,进行授粉。
(4)将授粉后的玉米植株移栽到实验田中,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5)观察记录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花穗长度等指标。
2. 数据处理:(1)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在株高、叶片数、花穗长度等指标上的差异。
(2)分析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种的遗传性状表现,探讨自交和杂交技术的优缺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在株高方面,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平均株高分别为1.8m、1.7m、1.6m。
(2)在叶片数方面,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平均叶片数分别为18片、17片、16片。
(3)在花穗长度方面,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平均花穗长度分别为25cm、24cm、23cm。
2. 分析:(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A、B、C品种的玉米植株在株高、叶片数、花穗长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这表明玉米杂交技术在遗传性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玉米育种的方法步骤
玉米育种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选取亲本: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理想形态和性状的品种作为亲本。
亲本的选择应考虑抗病性、耐逆性、高产性等重要特性。
2. 种子准备:收集选定亲本的种子,经过清洗、消毒等处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3. 杂交:通过人工授粉将两个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杂种。
首先剪掉母本花序的花粉团,然后用父本的花序将花粉传递到母本的雌蕊上,这样就完成了杂交。
4. 纯化:杂交后的杂种会产生不稳定的性状,需要通过连续自交多代纯化来稳定性状。
每一代选择性状符合要求的个体进行自交,逐渐固定所需要的遗传特性。
5. 选择: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测定,对纯化后的群体进行选择。
选择株高、形态特征、抗病性、耐逆性等性状较好的个体作为优良个体,保留其种子并进行后续的育种工作。
6. 试验种植:将筛选出的潜在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
根据其产量、品质表现等指标进行评估,进一步筛选出最优秀的亲本。
7. 多点试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多点试验,验证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8. 申请保护权:在完成育种工作后,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申请新品种的保护权,确保育种成果的合法性和独立性。
以上是玉米育种的一般步骤,具体的育种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玉米杂交育种流程以下是玉米杂交育种的一般流程:前期准备阶段:1.确定育种目标明确所要培育的玉米品种在产量、品质(如含油量、淀粉含量等)、抗性(如抗病虫害、抗倒伏、耐旱耐涝等)、生育期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2.收集种质资源从现有玉米品种、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以及其他育种机构等广泛收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如高产、优质、特殊抗性等)的种质资源。
自交系选育阶段:1.选择基础材料从种质资源中挑选出符合一定目标性状的材料作为基础材料。
2.多代自交选择第一年:将基础材料种植成小区,开花时选若干优良单株进行套袋自交。
收获前选株,收获后选穗,对入选果穗分别处理、编号、保存备用。
所得种子即为自交一代(S1)。
第二年-后续几年:将上年选留的自交系果穗,在隔离地块播种(每个果穗种一行,每行30-50株)。
生育期间进行鉴定,开花时在优系内选株再自交,收获前株选,收获后穗选,当选的果穗分别编号保存,得到自交二代(S2)种子等。
如此反复进行,经过4-5代甚至更多代的自交选择,直到自交果穗的后代(系)在苗色、叶型、株高、穗位及开花期等性状已整齐一致时,便初步育成一个稳定的自交系。
配合力测定阶段:一般配合力测定1.多用顶交法,即用一个品种或杂交种作测验种,以被测自交系作母本与测验种进行测交,在母本上所收种子即为测交种(杂种)。
下一年进行测交种产量等鉴定,决选出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2.特殊配合力测定多采用轮交法,即将被测自交系彼此相互杂交,根据测交产比试验结果,选出特殊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杂交组合配制阶段:1.确定杂交组合根据配合力测定结果,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较高的自交系进行杂交组合配制。
2.杂交制种(1)隔离设置空间隔离:周围一定距离(如500米)内不种植其他玉米品种。
时间隔离:与其他玉米的播种期错开一定时间(春播错开30-40天以上,秋播错开20-30天)。
高秆作物隔离:在隔离区四周种植高秆作物(如甘蔗、高粱等,宽度50米以上)。
爆裂玉米亲本自交系和杂交种栽培技术爆裂玉米是特用玉米的一种类型,具有很好的爆裂性能,用一般的加热容器和普通热源便可爆裂。
爆裂玉米的玉米花花大,色泽好,松脆,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种植爆裂玉米投入较少,经济效益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多样化,爆裂玉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一、亲本自交系生产栽培技术杂交种是由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来,在生产杂交种之前必须先生产亲本自交系。
亲本自交系的种子须是纯度高的原种或原种一代。
一般情况下,制一亩杂交种需组配2~2.5公斤母本自交系、0.75~1公斤父本自交系。
繁育亲本自交系时要充分隔离,严格去杂。
1.精细整地自交系生活力弱,出土较困难,要求精细整地,耕前要造墒,使播种后有充足的水分。
施足底肥,最好氮磷配合施用。
整地达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无土块,无杂草。
2.选种播前进行精选分级,去除烂粒、霉粒及与该自交系种子形状不一的异形粒,使种子大小一致。
有条件进行种子包衣,可防虫、防病,促进幼苗生长。
3.播种亲本自交系一般较对应的杂交种晚熟3~5天,可适期早播。
播种时保证种子播在湿土层内,并镇压。
4.合理密植由于自交系植株比较矮小,单株产量较低,种植时应适当加大密度,每亩可种植4000~5500株。
5.加强田间管理自交系抗逆、抗病性较差,对不良环境条件如旱、涝、病、虫、高温、霜冻等反应敏感。
田间管理更要精细、及时,并以促为主,早间苗、定苗、除草、追肥,还要注意及时浇水、排涝。
6.人工辅助授粉与剪苞叶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可在花粉量少的情况下保证授粉良好。
在苞叶长、花丝无法抽出导致授粉不良时,可剪去部分苞叶,使花丝尽快抽出。
注意剪苞叶时要适度,不要伤及幼穗。
二、杂交种生产技术1.建立隔离区为避免父本自交系以外的花粉的影响,杂交制种必须在隔离区内进行,并选择土壤肥沃、地力均匀、旱涝保收的地块种植。
玉米最好即产即用,根据制种产量及计划播种面积安排制种面积。
2.播种制种田父母本行比直接影响着产量高低,结实好坏,确定合适的父母本行比是一项关键环节。
玉米育种的特点|自交系选育|杂交种选育种子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新品种是农业科技进步最核心的基础,玉米育种和生产实践表明,玉米产量增加的43%~60%是通过优良品种及其推广实现的。
那么玉米育种有何特点呢?又该如何选育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玉米育种的特点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
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
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
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
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
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
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
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1、农艺性状好①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
植株性状一般根据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
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②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
穗型的划分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
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
自交系选育中最好兼顾长穗型和粗穗型的选择。
长穗型的行粒数较多,但粒行数较少。
粗穗型的粒行数较多,但行粒数不可能很多。
自交系的粒行数一般10~20行。
12~14行的比较适中。
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工作流程和原理玉米单倍体育种是一种常用的育种方法,通过使玉米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得到一套完整的单倍体基因组,从而加速了育种进程。
本文将从工作流程和原理两个方面介绍玉米单倍体育种的相关内容。
一、工作流程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杂交:首先,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
一般来说,选择一株优质的母本和一株具有优良性状的父本进行杂交,以期望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
杂交时需要注意花粉的收集和传递,保证杂交的成功。
2. 诱导渗透处理:在杂交后的一段时间内,采用诱导渗透处理的方法,通过处理玉米胚乳,促使胚乳中的细胞脱分化成单倍体细胞。
这一步骤是得到单倍体植株的关键。
3. 培养:将处理后的胚乳转移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为胚乳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激素。
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胚乳细胞开始分裂和生长。
4. 选择:在培养过程中,对于生长正常的单倍体植株进行筛选。
一般通过形态特征、染色体观察和生长速度等指标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再通过分子标记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鉴定。
5. 繁殖:将筛选出的单倍体植株进行繁殖。
可以通过无菌培养、定植和移栽等方法进行。
在繁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提供适当的养分和水分。
6. 重组:在单倍体植株繁殖后的下一代,可以进行重组。
通过不同单倍体的杂交,将不同的基因组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杂交种质。
这一步骤是玉米育种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使育种进程更加高效。
二、原理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基于玉米的生殖特性和染色体行为。
玉米是一种自交不纯的作物,杂交后的种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但是种子的自交后代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变异性。
为了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加速育种进程,人们通过制备玉米单倍体来提高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性。
玉米单倍体的制备过程中,通过诱导渗透处理,使玉米胚乳中的细胞脱分化为单倍体细胞。
这是因为玉米的胚乳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脱分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