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效果分析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1.31 KB
- 文档页数:5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1、引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点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进食糖尿病饮食。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在管理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通过对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干预内容(1)能量摄入控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代谢状态、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合理控制能量摄入量。
(2)碳水化合物摄入控制:限制膳食中高糖食物的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时间。
(3)脂肪摄入控制:控制膳食中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
(4)膳食纤维摄入增加:推荐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通过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来实现。
(5)饮食均衡:推荐患者根据个人需求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素,从而保持饮食的均衡。
(6)饮食时间和频率控制:推荐患者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
(7)饮食行为改变: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行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减少糖分饮料和零食的摄入,避免过量饮酒等。
(1)控制血糖水平: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能够通过合理的能量控制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控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研究显示,经过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2)改善血脂水平: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中的脂肪摄入控制和膳食纤维摄入增加对改善血脂水平有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经过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
(3)控制体重和腰围: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能够通过能量摄入控制和饮食行为改变,有效控制体重和腰围。
研究显示,经过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和腰围显著降低。
(4)提高生活质量: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中,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对于一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来说,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联合应用地特胰岛素和利拉鲁肽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地特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可以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有助于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
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缓食物的胃肠道排空速度。
通过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综合利用二者的药理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会导致多种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
本研究还将对联合治疗方案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途径和对胰岛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的临床试验设计。
研究对象为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招募了10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参与本研究。
糖尿病APP用于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探讨张学慧;张宁【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APP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及自我管理的效果。
方法将189例门诊初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与观察组95例,在教会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法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应用糖尿病APP管理,连续3个月后评价效果。
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APP进行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1)019【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APP平台;血糖;自我管理能力【作者】张学慧;张宁【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6%[1],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糖尿病一经确诊即要开始持续终身的自我照顾,给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启动胰岛素治疗以使血糖达标,而初次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患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自我注射信心、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有孤独感、恐惧低血糖[2],如果患者在初始胰岛素治疗期间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实时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能够达到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5]。
目前对门诊患者的指导以治疗开始阶段的一对一指导以及复诊时的跟踪指导为主,缺乏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实时跟踪。
如果患者不及时复诊,治疗方案不能及时调整,既影响患者的血糖达标,又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APP是一种能帮助糖尿病患者系统了解糖尿病,同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健康管理的软件系统,为患者提供远程支持和实时服务[6]。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64亿人患有糖尿病,而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5.59亿。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特点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
要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非易事,许多患者存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等,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无法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较为普遍,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
地特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分别是一种胰岛素类药物和胰高血糖素类似肽-1(GLP-1)受体激动剂,二者具有互补优势,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和降低低血糖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旨在评估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研究对象为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一个接受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另一个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研究持续时间为6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主要研究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副研究指标包括胰岛素用量、体重变化、血脂、血压等。
所有数据将通过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情况,以评估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的疗效和安全性。
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和实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在护理2型糖尿病患者时,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护理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应该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关键词】饮食护理;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富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饮食习惯有所改变。
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肥胖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困扰。
患者通过运动等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但是效果不佳。
应该按照患者自身情况,运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以此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1]。
本文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和实施的临床效果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经过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意识清醒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其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7.5±1.58)岁,病程3~24年,平均病程(13.5±0.50)年;实验组患者男21例,女22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8.0±2.20)岁,病程1.6~20.4年,平均病程(11.0±2.10)年。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超过4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6亿。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足所引起的高血糖症状。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通常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地特胰岛素和利拉鲁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地特胰岛素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而利拉鲁肽则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血糖稳定。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被证实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潜力,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通过观察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评估联合治疗的长期效果以及副作用情况,探讨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2型糖尿病患者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选择研究对象、实验设计、治疗方案和评价指标等内容。
我们选择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患者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0例。
治疗方案为联合应用地特胰岛素和利拉鲁肽,治疗周期为8周。
治疗前,中,后均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进行临床症状评估。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效果分析
叶晶珠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5(000)022
【摘要】探讨综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将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治疗措施。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甘油三酯及血胆固醇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5186-5187)
【作者】叶晶珠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84医院,江西鹰潭 3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疗效观察
2.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20例
3.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的临床观察
4.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外阴瘙痒症120例临床观察
5.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 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对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的价值。
方法:选择收治240例型糖尿病患者,均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120)和常规组(n=120),前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前两组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实验组后2小时血糖(9.0±1.1)mmol/L、空腹血糖(5.6±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5.9±0.7)%,低于常规组的(9.2±1.2)mmol/L、(6.1±0.5)mmol/L、(6.6±0.8)%(P<0.05)。
实验组依从率98.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6.7%(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延续性护理干预;依从率;血糖控制2型糖尿病是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由于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该病患者易出现并发症,并对预后产生影响,部分患者甚至致残。
该疾病患者出院后,在受教育程度、年龄、病程等因素影响下,治疗依从性严重下降,血糖控制无法达到标准要求[1~2]。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方法,可通过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提升血糖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收治240例型糖尿病患者,均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对其中部分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收治240例型糖尿病患者,均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120)和常规组(n=120)。
常规组包括女60例、男60例;年龄范围42~76岁,平均(56.4±4.7)岁。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它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联合应用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
具体目的包括:1. 观察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比较其与单独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阿卡波糖”的疗效差异。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实践经验和临床指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环节,关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通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分组,其中一组接受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以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在分组前,需提前设定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研究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特点和病情状态。
在疗效观察和分析阶段,需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和检测,记录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情况,在确保治疗效果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饮食护理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控制疾病进程、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包括饮食指导原则、营养素摄入建议以及饮食干预的实践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进展,分析不同饮食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体重控制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糖尿病饮食护理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2型糖尿病概述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为胰岛素抵抗伴随或不伴随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主要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肥胖症的增加有关。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和葡萄糖毒性。
在胰岛素抵抗方面,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无法有效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进行代谢。
β细胞功能障碍则是指胰腺中的β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身体需求。
葡萄糖毒性是由于高血糖状态对β细胞的直接损害,导致其功能进一步下降。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以及许多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视力模糊、感染易发等。
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足部溃疡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科学的饮食指导。
三、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现状随着全球2型糖尿病(T2DM)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T2DM患者的饮食护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负担。
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诺和锐30是一种新型胰岛素促分泌剂,可提供快速和持续的胰岛素释放,有助于血糖控制。
二甲双胍则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
联合应用诺和锐30和二甲双胍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本研究旨在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2.分析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3.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机制;4.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不良控制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目前,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巨大负担。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是目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之一。
该组合药物能够有效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该药物组合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效果分析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综合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效果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临床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使用常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强化综合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整个干预过程是6个月,观察综合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糖尿病综合管理可以明显增加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及增强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等代谢紊乱,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健康管理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type 2 diabetic patients[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n blood glucose and other related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confirmed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 = 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 40).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gular drugs while strengthen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providing diversified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ospital.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on conventional diabetes.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was 6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he knowledge of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bjectiv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the difference of hypoglycemia incidence.Results &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can increase the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of diabetes. It can als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etabolic disorders such as blood glucose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Keyword] Type 2 diabetes,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Health management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可影响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经,造成多种脏器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
宁光教授团队在中国 18 岁以上的人群中调查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达到11.6%和 50.1%[2]。
然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却不及1/3[3],呈“三低一高”的现状。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中是无可替代的,可以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4]。
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贯穿着治疗的整个过程。
本研究主要评估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6月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且无精神类疾病史。
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55-73岁,平均 65岁,之前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
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
1.2 方法入院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包括对糖尿病基本知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其平常生活习惯,测量其BMI值,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
出院时常规做出院指导(包括血糖自我监测、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方式及运动量、自我管理、复查时间等内容),建立患者入组档案,出院后由我们科专门医生及护士组成的综合管理小组做门诊及电话随访,监测并记录患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等情况。
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健康宣教,在住院期间由护士系统地讲解发病机制、用药等相关知识;干预组实行强化综合管理,每月定期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强化干预措施,着重饮食管理、活动、心理健康、用药、中医“治未病”知识等。
干预期间监测两组患者综合控制目标的情况,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
患者在干预后(每间隔3个月)到门诊随访一次,随访时综合管理小组要对其进行糖尿病知识测评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测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等综合控制指标,将数据都收集起来。
1.3综合管理内容分别从强化健康教育、饮食管理、体重管理、运动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用药管理、血糖监测与自我生活管理、中医“治未病”管理这7个方面进行强化综合管理,以使患者能够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医生更加信赖,积极配合治疗。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发放的表全部收回,回收率100% 。
2 结果随机分为强化综合管理组(干预组)40例和未强化综合管理组(对照组)40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两组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P值性别男(n)16 14 0.805 女(n)24 26年龄(岁)<60岁9 12 0.063 >60岁31 2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n)13 15 0.237 中学(n)16 18高中及以上(n)11 7并发症有(n)19 16 0.762无(n)21 24病程(年)10.72±7.80 9.35±6.94 0.725BMI(kg/m2)26.34±1.35 25.48±1.43 0.243空腹血糖(mmol/l)10.85±4.32 11.54±3.92 0.682餐后2h血糖(mmol/l)18.59±8.43 17.37±6.28 0.347糖化血红蛋白(%)8.29±2.40 9.04±2.93 0.538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检查治疗知识、中医防治知识、尊医用药、合理膳食、坚持运动、自我检测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等,P 值<0.05,有统计学意义,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管理后两组糖尿病患者掌握知识的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组别干预组(n=40)对照组(n=40)P值糖尿病基本知识及格人数37 18 0.021 并发症预防知识及格人数35 16 0.016检查治疗知识及格人数35 12 0.014中医防治知识及格人数32 9 0.006 尊医用药人数39 20 0.027合理膳食人数35 12 0.030坚持运动人数36 8 0.008自我监测人数38 10 0.019按时随访人数40 10 0.009低血糖发生人数 2 11 0.026干预组管理后3、6月,与管理前比较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值<0.05),其中管理后3个月体重指数P值>0.05,可能与短期内体重影响较小有关。
对照组除了空腹血糖与入组前(P值<0. 05) 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其跟入院时空腹血糖比较高,及正确合理的治疗有关,同时也反映大多数病人仅重视空腹血糖而忽略血糖波动及其他指标的重要性,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等代谢控制指标比较分组管理时间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kg/m2)干预组管理前10.85±4.32 18.59±8.43 8.29±2.40 26.34±1.35 3个月8.98±2.17* 11.58±2.47* 7.36±1.07* 25.25±1.246个月7.38±1.62* 10.83±2.26* 6.83±1.69* 24.04±1.07* 对照组管理前11.54±3.92 17.37±6.28 9.04±2.93 25.48±1.43 3个月9.96±3.68* 15.24±3.76 8.97±1.63 25.03±1.246个月9.85±2.96* 15.73±2.24 8.54±1.98 25.76±1.53 注: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具备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较低,在强化综合管理之后,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都有所提高,其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等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亦逐渐达标,通过综合管理,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明显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