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地质条件及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山地区,东距县市区南郊14千米,地处贵州省中南部
的梁平底海源槽地区。
水库坝址区属构造隆升洼地,地质构造特征以阔口源槽构造为主要
构造特征,源槽处西起慕山东支溯流里隔断,东至黔江口,全长约40公里,宽10公里,
深约250米,水库坝址区周边隆抬带山脉交错,横断块状板块相对北抬,又向南北伸展,
主要是代表小断陷构造的中抬带山脉,处于底海源槽地块。
水库坝址区地层结构以晚寒武纪早期沉积地层为主,其下覆盖旧第三纪三叠系火山岩、新第三系地屋组和流积层。
晚寒武世以来形成的八一断裂带错断岩体占河谷峡谷地貌带产
出量很大,山坡上、峡谷中和岸边主要是砂、砾、碎石,陡坡多是砂质土壤。
地质环境
比较良好,地表环境分布均匀,水源极为丰富,空气温暖湿润,能容纳较大的工程,被认
为是宜建水库的理想区域。
地质勘测发现,此坝址薄层变形较大,软弱层、裂隙层、凹陷及塌陷现象严重,感染
范围大,因而影响水库工程的安全。
因此,建设前应当全面剖析和评价其地质条件,从而
对确定安全坝址、选择合理的工程等做出切实有效决策。
总之,贵州某水库坝址区是较优良的宜建水库地区,充足的水源、良好的地质构造和
地层结构、合理的气候适宜条件,可以满足水库建设工程的要求,但由于坝址处的软弱岩
土的变形有可能对建设带来一定的风险,故此,实施前必须仔细了解和全面评估坝址地质
条件,以期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地震活动性评价。
贵州地处我国的两大构造地质单元之一——西南三角地震带,是一个地震活跃区,其地震活动性较高。
水库坝址区的地震烈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以确保水库工程在地震时的抗震安全能力。
需要对水库坝址区的岩石和土壤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岩溶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形成的特点是地下水体流动发育,水库坝址区地下水位较高。
水库坝址区地下水的水质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水库水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还需要对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构造和断裂带进行评价。
贵州地处两大构造单元——兴义-松桃地块和贵阳-安顺地块的交汇区,构造活动较为剧烈,断裂带发育。
对水库坝址区的断裂带进行详细的勘探和评价,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还需要针对水库坝址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
贵州地形复杂多样,并且常年降雨量较大,地质灾害易发。
滑坡、崩塌和地面沉降是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对于水库坝址区的地质灾害评价,可以为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贵州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水库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期工作之一。
通过对地震活动性、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断裂带以及地质灾害的评价,可以为水库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保障水库工程的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分析了地质背景、地质勘测数据、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和地质工程预测等方面的情况。
在地质背景分析中发现,该地区存在着复杂的构造和地质条件,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在地质勘测数据分析中发现,地下水位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断层和裂隙。
通过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价,得出了该地区工程建设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强地质工程预测和预防措施。
最后总结了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为未来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贵州、水库坝址区、地质勘测数据、地质灾害评价、地质工程预测、建议和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境内,地处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水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地质状况的复杂性,水库工程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过去的一些地质灾害事件,如地滑、泥石流等,给水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带来了不小的隐患,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对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灾害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水库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能够为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评价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坝址区地质背景,了解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2. 对已有地质勘测数据进行分析,查明地层特征、地质构造和地质断裂分布等情况,为工程施工和工程选址提供依据;3. 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包括地质材料特性、地下水情况、地质力学性质等方面的评估,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4. 进行地质灾害评价,了解坝址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工程风险管理和应对提供依据;5. 进行地质工程预测,对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一、项目概况该项目为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该水库是一座多年调节水库,坝址区为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地形陡峭。
现需对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以便对工程建设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二、区域地质概况1.地质构造坝址区属于滇黔桂陕结合部的夹金山—松坎地堑带,主要由构造发育的下古生界岩系组成,结构复杂,地形陡峭。
该地堑带具有显著的构造沉降性质,沉降相对较快,地表活动性较强。
2.地质岩性坝址区地质岩性主要为板岩、砂岩、灰岩、页岩、花岗岩等,其中板岩居多。
在大多数地段,板岩出露可达50%以上。
砂岩主要分布在坝斜前缘区域,其品质一般,易磨损。
灰岩主要分布于山顶部位,品质较好。
页岩分布范围较广,主要被应用于路防护和沟渠建设中。
花岗岩虽然分布范围较小,但岩体坚硬,可作为建筑材料。
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差,矿山开采和钻探、爆破施工等人工干扰,都可能对构造稳定性造成影响。
1.滑坡滑坡主要发生在坝址区地质条件复杂的山体地带,受构造、地质条件等影响极大。
滑坡体积较大,周期性出现。
2.地震该区域地震频繁,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长时间震荡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3.泥石流坝址区多山地、峡谷、陡坡和急流滩地带,降雨时泥石流易发,导致道路和桥梁被毁。
4.地面塌陷由于坝址区地处盆地,地下含水层高,且地下有不少煤矿开采,或推动了地面塌陷的发生。
四、评价结论2.地质灾害频发。
滑坡、地震、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因素均可能对工程建设施工和运行造成安全隐患。
3.需要对坝址区沟渠排水、爆破振动、挖掘开挖和地震等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和防范,以保障水库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摘要】本文对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地质概况、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条件评价和地质监测预警。
在总结了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议与展望,并讨论了研究成果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情况,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贵州、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结论、建议、研究成果、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构造背景下,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水库建设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地质灾害的风险,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情况复杂多样,地质构造特征明显,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需要对该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后续的运行安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概况、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可以为贵州地区其他水库工程的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旨在了解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可能面临的地质风险,为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灾害风险等情况,全面了解地质情况;2. 评估该地区在建设水库坝址工程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地质灾害风险,精准评估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3. 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4. 设立地质监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地质变化情况,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提供支持。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引言: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指通过对工程区的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情况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旨在为该水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区域地质概况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某市境内,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域。
该区域由于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水系发育等因素,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裂、岩层和构造构造塑性变形等。
二、工程地质调查根据前期的工程地质调查,该坝址区主要由石灰岩和泥岩组成,其中以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属于碳酸盐岩,具有脆性和溶蚀性强的特点。
泥岩通常具有坚硬度较差、可塑性较强、含水量较高等特点。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1. 断裂地质灾害:坝址区附近存在多条断裂带,断裂活动较为频繁。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断裂对工程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2. 岩溶地质灾害:该地区的石灰岩存在显著的溶蚀性,易发生岩溶塌陷、岩溶潜水、地下水涌出等地质灾害。
建设工程时,需采取有效的岩溶治理措施。
3. 泥岩滑坡地质灾害:由于泥岩的可塑性较强,存在滑坡风险。
工程建设时,需要做好泥岩的坚硬度测试,合理设计防滑坡措施。
4. 洪水灾害:该水库位于某河流上,面临的洪水风险较高。
需充分考虑设计水位、安全溢洪道等因素,防范洪水灾害。
结论: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断裂、岩溶、泥岩滑坡和洪水等地质灾害风险。
在工程规划和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并合理防范这些地质灾害,以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建议在工程施工前加强地质调查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地处喀斯特地区,其岩层为喀斯特岩、松潘岩地质体,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和工程地质特征。
在贵州某水库的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十分重要,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靠性。
1.地质构造特征
该水库坝址区属于典型的岷江-长江构造带,其构造以华南地块作为主体,由东至西经过洞庭湖盆地、湘中、川南、云南盆地和四川东部等地,岩石类型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断裂密集、岩层倾斜较大、构造变形强烈等,对工程地质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该坝址区地处于山区,喀斯特岩溶地形发育,地质灾害形式多样。
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其中,滑坡为主要灾害类型,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岩石结构和施工活动等有关。
该坝址区岩层坚硬,但含有裂隙和节理,对于抗渗性要求较高的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制约。
此外,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也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考验。
因此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需进一步加强技术措施的规范和落实,以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4.环境影响评价
该水库工程建设将对附近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水库蓄水后可能会改变周边地貌特征、影响下游生态环境、引发地质灾害等。
因此,需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来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影响程度,针对性地制定环保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总之,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对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地质工程等因素进行评估,还需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和环境友好。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水库工程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地质问题。
本文对某水库坝址区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以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一、区域概况该水库坝址位于贵阳市水城县东南部境内,大概呈东南向西北走向,长约6.5km,宽约4.5km,总面积约29km²。
坝址区域内多有山丘和喀斯特地貌,山丘高大,地势较陡峭。
河谷纵向分布,山沟极深,坝址上游山区面积约60km²,绿化率较高,下游河道区域为山间平地,河道长度约31km。
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降雨量1150mm-1300mm,多集中在5-9月份。
二、地质情况1.地层坝址区域主要岩层为喀斯特地层,主要是二迭纪灰白石灰岩、三叠纪灰白石灰岩及粉砂质灰岩、白云岩等。
依据实地勘探和地质资料,洞穴分布密集,局部溶蚀剥蚀明显。
2.断层坝址区主要断层有七段,其中长大泥坝下游段、低程(湖库)河段左岸段及左支干河右岸段等断层发育较为强烈。
断层主要呈东北-西南向和东西向分布,断层长度为数公里,最大位错为1.8mm。
断层周围固结度较高,岩石也比较坚硬。
(1)稳定性评价由于该区域地层是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喀斯特地层,其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差,容易形成坍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考虑到这种情况,我建议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加固措施,增强坝址稳定性。
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内断裂和岩层耦合作用,导致地下水存在显著的渗透问题。
为保证水库坝体稳定,应采用防渗措施加以控制。
(3)地震安全性评价坝址区域相对活动比较弱,但还是存在地震威胁。
为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应根据当地的地震烈度和加强设防标准在设计和施工中考虑地震影响以及抗震措施。
三、结论该水库坝址区地质条件复杂,稳定性差,渗透性和地震安全性也存在问题,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地质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工程的持久稳定性和安全性。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水库坝址的选址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对于水库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地质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水库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库地质灾害频发,对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和运行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
了解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合理的地质条件评价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环境保护建议,对于促进水库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对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为未来水库坝址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水库坝址区的地质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及地层分布等情况;2. 分析水库坝址区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风险程度,为灾害防治提供参考;3. 评价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工程建设,包括可建性、稳定性以及地质灾害风险;4. 提出针对水库坝址区地质条件的工程防治措施建议,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5. 提出水库坝址区地质环境保护建议,保护水库坝址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情况,为未来工程建设提供合理规划和预防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及周围环境的保护。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对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通过实地勘察和采样,获取了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样品,对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获得了地质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等关键数据。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水库坝址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取出关键信息。
结合历史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文献,对水库坝址区的地质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为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依据。
还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水库坝址区的地质稳定性和工程适宜性。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美丽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在贵州的山水之间,有着许多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需要进行评价的地方。
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对水库坝址区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及后期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地评价一下某贵州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质概况某贵州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南部的一个山区地带,地质构成主要以花岗岩、片岩、页岩为主。
地势较为陡峭,山谷纵深较大,土地多为岩石和林地。
水库坝址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资源丰富。
二、工程地质条件1. 地质构造某贵州水库坝址区地面上主要为花岗岩和片岩,地下岩层较为复杂,存在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
需要对地下岩层进行详细的勘探,了解地下构造形态,为水库坝址区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2. 岩石性质由于地下岩层为花岗岩和片岩,岩石的抗压强度较大,适合作为水库坝址区的地基和坝体材料。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花岗岩和片岩中可能存在裂隙和节理,需对岩石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3. 地下水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某贵州水库坝址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在水库坝址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水的涌流和渗透,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同时加强对地下水的排水和防渗工作。
4. 地质灾害某贵州水库坝址区地质灾害多发,主要包括山体滑坡、塌陷、地面沉降等。
在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防治,避免因地质灾害导致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
5. 地形地貌某贵州水库坝址区地形地貌较为陡峭,山谷纵深较大。
在水库坝址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三、评价结论综合以上所述,某贵州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等因素需要在规划、设计、施工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评价。
在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对地下岩层和地下水的勘探和监测,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为了保障水库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境内,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岩层特点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对该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以期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区域地质概况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境内,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是典型的岩溶地貌。
区域内岩层构造多样,主要由石灰岩、砂岩、泥岩等岩石构成。
岩层之间存在大量的节理和裂缝,地下水活动频繁,岩溶演化较为发育。
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如滑坡、地裂等。
2. 岩层特点在水库坝址区范围内,主要岩层包括石灰岩、砂岩和泥岩。
石灰岩是最主要的岩层类型,占据大部分区域。
这种岩层容易溶解,因此在地下水侵蚀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岩洞和溶洞,对于水库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砂岩和泥岩对于水库工程来说是较为稳定的岩层,但也存在一定的裂隙和节理,需要进行全面的钻探勘察。
3. 地质构造水库坝址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地质构造形式,如褶皱、断裂、岩溶等。
这些地质构造对于水库建设来说可能会增加工程难度和安全隐患。
尤其是断裂带和褶皱带,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以避免工程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
4. 地下水情况水库坝址区域内地下水情况复杂,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活动频繁。
石灰岩是易溶岩,导致地下水对岩层侵蚀较为严重,容易形成岩溶地貌,同时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进行综合的地质勘察和地下水勘测,以便更好地了解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5. 地质灾害风险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水库坝址区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地裂、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可能对工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充分评估这些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规模,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范措施。
结论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地质特点和地质灾害风险。
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全面细致的地质勘查和评价,了解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和防灾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十分重要。
下面将对该区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的
评价。
该区所在地属于山区地形,在山川纵横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貌
特征。
山区地形使得地质构造活跃,存在大量的构造断裂和褶皱,地质构造状况复杂,存
在地震活动性高的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地震防灾问题。
该区地层垂直分布情况较为复杂。
从地下往上依次为基岩层、角砾石层、砂砾岩层和
覆盖层。
砂砾岩层层理较为清晰,岩质较硬,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角砾石层松散,岩性
较差,常常存在滑坡、塌岩等地质灾害隐患;覆盖层由粉土和砂层组成,土层较深,存在
较大的水分含量,易于滑动和变形。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地层采取不同的处
理措施,提高工程的稳定性。
该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丰富。
这对工程建设具有两面性,一方
面灌溉所需水源丰富,能够为农田灌溉提供便利;由于水量较多,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排水,防止工地内涝现象的发生。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内河流众多,存在丰富的土石流、坡面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在选择水库坝址时,应对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并合理选取坝址,
采取防治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存在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工程建设需充分考虑地震活动、地层特性、水资源和地质灾害等要素,合理选择施工方式,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以确保工程
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贵州是一个地势复杂,地质条件多样的省份。
对于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是保证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该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属于山区地带。
贵州是中国西南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有许多山脉和河流。
由于地质构造活跃,地壳运动频繁,该水库坝址区在地质条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该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构造复杂。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各种断裂、受压变形等结构形态。
贵州地质构造多样,主要有山地构造、构造盆地、构造高原等。
这些地质构造的存在,会对水库坝址区的地质条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需要通过地质勘察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对水库建设及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
该水库坝址区的地质岩性多样。
贵州地区的地质岩性丰富多样,主要有石灰岩、砂岩、泥岩、花岗岩等。
不同的地质岩性对水库坝址区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带来的风险有不同的影响。
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岩石力学试验,了解不同地质岩性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该水库坝址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贵州是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之一,常常发生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往往对水库坝址区的安全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需要对水库坝址区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对该地区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科学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评价,可以为水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科学依据,保障水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运行。
总717期第十九期2020年7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唐瑶熊灿娟陈丽犹茜董柏材(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4)摘要:为准确评价某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本文综合该水库现场踏勘、钻孔以及平硐等勘察资料及室内试验成果,对坝址区主要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论证及评价。
结果表明,该水库坝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两岸山体较宽厚,库岸稳定,河流河床及岸坡覆盖层不厚,岩体风化不深,弱风化下部岩体作为大坝基础持力层可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左右两岸T1yn1属弱岩溶地块,坝址区为强可溶岩,因此形成管道型及裂隙渗漏的可能性均较大,需要进行坝基和两岸防渗处理。
关键词: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中图分类号:TV2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19-0067-03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valuation of Dam Site of a Reservoir TANG Yao XIONG Canjuan CHEN Li YOU Qian DONG Baicai(Liupanshui Normal College,Liumanshui Guizhou553004)Abstract:In order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a certain reservoir,the ma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dam site were demonstrated and evaluat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drilling and adit survey data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dam founda⁃tion of the reservoir are good,the mountains on both banks are relatively wide and thick,the reservoir bank is stable, the overburden layer of river bed and bank slope is not thick,the rock mass weathering is not deep,and the rock mass under the weak weathering can meet the design load requirements.T1yn1on the left and right banks belongs to weak karst block,and the dam site area is strongly soluble rock.Therefore,it is possible to form pipeline type and crack leakage,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nti-seepage treatment for dam foundation and both banks. Keywords:reservoir dam site area;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topography;lithology某水库位于贵州省盘县淤泥乡与鸡场坪乡之间,处于乌都河左岸一级支流乌图河上游,坝址区距县政府所在地红果镇约66km。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水库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功能,还可以调蓄水量,防洪减灾。
水库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地质条件,保证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对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评价,将对水库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价目的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为水库的选址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地理环境等信息。
2. 评估地质灾害风险:包括滑坡、崩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3. 提出合理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和工程措施。
三、地质概况贵州某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某市,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域,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
该区域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质地区,地下水丰富,溶洞较多。
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层多为石灰岩、石膏岩和砂岩等。
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四、地质条件评价1. 地质结构:根据现场地质勘察和资料分析,水库坝址区地质构造较复杂,存在断裂带和褶皱带,岩层受构造影响较大。
2. 地层岩性:水库坝址区地层主要由石灰岩、石膏岩和砂岩等组成,岩性较为复杂。
其中石灰岩具有溶蚀性较强,易发生岩溶作用。
3. 地理环境:水库坝址区地理环境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丰富。
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勘察和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分析,水库坝址区存在滑坡、崩塌和地震等地质灾害风险,尤其是在雨季和地震次数较多的情况下,地质灾害风险更大。
五、建议意见基于地质条件评价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意见:1. 对于地质构造较复杂的地区,应加强地质勘察,确保对地下结构和地质构造有深入了解。
2. 对于易发生岩溶作用的石灰岩地层,需要采取加固措施,确保水库坝址区的稳定性。
3. 针对地震活动频繁的情况,应加强水库工程设计,采取抗震措施,提高水库抗震能力。
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本站推荐)第一篇: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本站推荐)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摘要:本文对大柳树地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论述。
大柳树坝址处于相对稳定地块,不存在工程抗断问题。
坝址区岩体虽然完整性相对较差,但不存在“大范围的松动岩体”,具备安全修建高土石坝的地质条件。
关键词:活断层工程抗断松动岩体灌浆效果成洞条件边坡稳定性大柳树水利枢纽大柳树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上游黑山峡出口以上2km处,设计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约164m,库容110亿m3,装机2000MW,是以优化水资源配置、灌溉、供水、发电以及防洪、防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调节等综合利用为目的的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大柳树勘察设计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多年来原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等先后做过勘察工作。
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协、地矿部、兰州大学等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对某些专门性地质问题做过研究。
对大柳树水利枢纽主要地质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集中反映在建坝的地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上,对是否存在工程抗断问题和“大范围松动岩体”认识不一致。
经过多年勘察论证,关于大柳树水利枢纽建坝的地质条件已基本查明,现就有关地质问题评价综述于后。
区域构造稳定性能1.1 区域构造发育特征本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槽北侧的走廊过渡带东端。
北部为比较稳定的大陆地台区,东部为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其形成和发展受到青藏高原隆起的动力学机制的制约。
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构造形迹发育。
根据其力学属性、活动特征、成生联系和复合关系等,可分为东西向、陇西系和河西系3个构造带。
1.1.1 东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展布于北纬37°~38°之间,如卫宁北山,黑山-红山-红石沟峁一带,五佛川-大庙断层等。
主要由近东西向展布的压性断裂和褶皱组成,构造形迹多呈舒缓波状展布。
某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地质条件及评价
摘要:本文以某水利枢纽工程库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工程地质勘察获取野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区域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探讨了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论述了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
关键词:库区;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概况
1.1地形地貌
工程区区域内的南部为高中山地貌,东侧形成阿尔金山区中低山地貌,广大的北侧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属相对沉降区。
工程区所在区域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形呈南北阶梯状下降。
工程区位于阿尔金山与冲积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地貌单元交汇部位。
工程区共发育九级阶地,Ⅸ级阶地河拔170m左右,阶地面较连续,Ⅰ~Ⅷ阶地均不连续,在左右岸呈零星发育。
阶地前缘多为近直立的陡坎,尤其是高阶地往往河坎边形成高差100m以上陡壁。
1.2近场区地质构造
近场区大地构造位置在塔里木地块南部边缘与阿尔金山断隆、东昆仑褶皱山系交汇地域。
地貌属于藏北高原北麓与塔里木盆地的衔接
地带。
水利枢纽位于臣河出山口,属该河流中游段的顶端位置。
近场区地质基本由三块组成:臣河东部的阿尔金山断隆;阿尔金大断裂以南的昆仑山晚古生代褶皱造山带;臣河以西及拟建水库下游沿河地域,属山麓高位的第四纪冲洪积砾质台地。
近场区受青藏高原急剧隆升的连带,地壳处在翘升状态。
因此,河流深切,峡谷发育,河谷呈深槽形,一般深达100~170m,纵坡度10~17‰,河道较直,河流两岸由Q2砾石层构成的谷壁陡立。
近场区地壳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势变化大。
峡谷是近场区臣河谷地貌的基本形态。
近场区断裂发育以NE走向为主,其中较大规模的断层分别为江尕勒萨依断裂(F2),近场区仅涉及该断裂的西段;阿尔金断裂(F3),这是区域性大断裂,近场区隶属于该断裂的中部地段;在上坝址右肩部下游附近,存在一条规模相对较小,走向与阿尔金断裂基本平行的次断层—断层(f17)。
1.3构造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区域上处于塔里木地块与青藏块体的边缘地带。
北侧和南侧分别有江尕勒萨依断裂和阿尔金断裂,两断裂相距8.2km,工程区处于阿尔金山地震和和巴彦喀拉山地震带西段,地震活动具有强度大的特点。
近场区地震活动在阿尔金断裂带属于相对较弱的区段。
近场区地壳抬升运动强烈,年抬升速率约3~5mm/a。
工程区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复杂,区域构造稳定性差,该水利枢纽距阿尔金地震活动断裂较近,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但该水利枢纽坝址及建筑物避开了阿尔金断裂及江格勒萨依断裂的直接影响,工程建筑物不存在抗断问题。
由于工程区地质背景复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较高,区域构造稳定性差。
1.4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气候干燥,地表径流主要为山区暴雨和积雪融化补给的河流水。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它受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山区基岩裂隙水和上游河水补给,由南向北汇集,地下水位埋深逐渐变浅,最终排泄于臣河下游河谷内。
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1水库渗漏
水库区两岸地形较高,库区臣河右岸为阿尔金山,河岸边基岩裸露,后缘分水岭山体雄厚,由下元古界阿尔金群地层组成的库盘为相对隔水层,据坝址区钻孔压水试验,基岩微风化~新鲜岩体透水性为微透水~极微透水,且地层走向与河流流向基本平行,因此水库北岸不存在大的永久性渗漏问题。
库区西侧为托河左岸为臣河与托河古河道,古河道较宽,整体呈SE-NW向,进口位于上坝址库区左岸,距上坝轴线100m,出口位
于下坝址下游300m。
古河道在进口处顶部高程为2365m左右,宽度为2.8km,底宽1km。
古河道两岸基岩出露,河道内沉积了深厚层的砂卵砾石,在托河河边呈直立的陡坎状,上部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砂卵砾石层,呈青灰色,厚34~38m,分布高程为2334m~2338m,且全部位于正常高水位以上;下部岩性为巨厚层的Q2砂卵砾石层,泥质半胶结,呈土黄~棕黄色,厚度50~250m,未见基岩出露。
当库区正常高水位高程为2298m时,古河道宽约2.4km,古河道底部低于正常高水位168m,蓄水后主要位于Q2泥质半胶结的砂卵砾石层,该层存在渗漏的可能。
2.2库岸稳定
库区位于臣河中游段峡谷中,未发现不利结构面组合形成规模较大的不稳定体,局部存在有一些小的不稳定岩体,方量都不大。
但在水库河谷两岸大量存在的Q2半胶结砂砾石岸坡较陡峭,局部直立,容易发生谷岸坍塌、滑坡,尤其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岸的砂砾石层经水浸润和水浪淘刷,更容易造成砂砾石库岸不稳,产生坍塌。
根据已有工程实例发现:半胶结砂砾石岸坡坍塌是一点点缓慢发展的,不会一次性发生体积巨大的坍塌,因此一般不会产生涌浪,但会造成水库淤积。
通过计算库区各处砂砾石岸坡坍塌总方量初步估计达242万m3。
2.3水库淹没、浸没
上、下坝址库区迴水线范围内的河谷段以峡谷为主,没有居民点、林地、耕地和文物古迹分布,在水库正常高水位时,将会淹没极少量的荒漠草场,水库基本不存在淹没问题。
上坝址库区迴水线范围内没有矿产分布,不存在压覆矿产问题;下坝址库区靠近坝址2km段为侏罗纪含煤地层,地表出露的薄煤层没有开采价值,但是否存在压覆矿产问题有待进行专题研究。
水库正常高水位线以上,基岩岸坡不存在水库浸没问题,而砂砾石岸坡局部会有浸没问题,由于岸坡较陡,面积很小。
2.4水库诱发地震
①库区位于阿尔金山南缘活动断裂带内。
区域内最大的地震为
7.25级地震和7.3级地震,距离库坝区均大于100km,破坏性地震对场地的最大影响烈度为Ⅷ度。
库坝区50km范围内有过一次MS≥5级的地震活动记录,库坝区5km范围内有过一次MS=3.6级地震活动记录,地震主要分布在场地的西南、东南和北东地区,场地周围及北部、西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地区地震相对较少。
②库盘内分布的地层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蚀变辉绿岩、大理岩、白云岩以及半胶结砂卵砾石层,新鲜基岩透水性弱,库水向深部渗透的可能性不大,砂砾石为中等透水地层,水库蓄水后,水文地质条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③该水库规模较大,上坝址最大坝高130.5m,下坝址最大坝高152.6m,上坝址库区设计总库容1.21亿m3,库水有一定荷载。
综合分析,水库有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诱发地震的烈度不会超
过水库区基本地震烈度。
3结论
上坝址库区主要为“U”型谷,下坝址库区在上、下坝址之间段主要为“V”型谷,库盘主要是由下元古界的蚀变辉绿岩、大理岩,侏罗纪的泥岩、砂岩夹煤层等不透水岩层和中更新统半胶结砂卵砾石中等透水地层组成。
水库砂卵砾石层总渗漏量8.03×106m3/a,总渗漏量不大;库区内存在的库岸稳定问题主要为陡峻的Q2半胶结啥卵砾石岸坡易发生塌岸;水库蓄水后不存在淹没问题;水库有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诱发地震的烈度不会超过水库区基本地震烈度。